第一篇:坚持高标准,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小城镇
坚持高标准,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小城镇
丰润区沙流河镇党委、镇政府
丰润区沙流河镇地处丰(润)、玉(田)、遵(化)三县(市、区)交界处,全镇现有23个行政村,11200户,35000口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2000人。沙流河镇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是历史上著名的“京东八大镇”之一。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建设部门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始终致力于打造“特色、生态、文明沙流河”,树立精品意识,搞好精品规划,建设精品工程,塑造精品形象,抓规划、搞建设、强管理,标本兼治,软硬件齐上,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小城镇雏形。2007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长春、王刚等先后来该镇沙流河村视察,国家建设部、省、市等各级领导,香港旅游团、经贸团,欧亚地区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中组部组织全国10省区的乡镇主要领导,以及省内各地参观考察团曾先后来我镇指导工作和参观学习,对我们的小城镇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该镇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999年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2002年获得河北省首届人居环境奖,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环境建设优美城镇,2004年被评为全国改革发展重点镇。2006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7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城镇。
一、抓龙头,搞规划,科学绘制文明小城镇建设蓝图 建设现代化的文明城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规划是龙头,它体现着一个城镇的品位和特色,关系到城镇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代表着城镇建设的灵魂和精神。为此,我们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发展;综合开发,配套建管”的指导思想,聘请河北理工大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科学的考察和勘测,由唐山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我镇1997-2015年的总体规划以及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村镇体系,交通、通讯、环保、消防、电力、绿化、给排水、居民住宅、公共设施等专项规划。
在规划编制中,我们坚持做到了“五个突出和五个注重”:即,突出体现地方特色,注重城镇特点;突出发展经济需要,注重工业小区建设;突出布局科学合理,注重功能分区和整体协调;突出整体功能齐全,注重基础设施配套;突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注重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为确保严格执行规划,我们坚持管理有制度,执行有手段,镇主要领导坚持把好造型、划线、验收“三道关”,做到选址、开基、竣工“三到场”。保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有力实施,杜绝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整体建筑风格的协调性。
二、抓建设,树精品,全面增强文明小城镇综合功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文明小城镇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是小城镇外在形象、文化发展、居民 生活和社会文明程度等高品位的具体体现和综合反映。为此,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培育风格与突出特色相一致,改善生活与文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重点组织实施了以下九项工程:一是平改楼工程。统一规划确定后,统一拆除沿街各单位、各居民户的平房260处,拆迁房屋950间,拆迁面积近2万平方米。按照统一规划放线、统一设计建设的原则,新建二层以上楼房286栋,新增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00万元。二是道路拓宽工程。镇区2.6公里长的中大街由原来的20米拓宽到40米,主副路由绿化带隔开,同时铺设了人行便道,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自行其道,规范了交通秩序,其它街道全部达到硬化标准。镇区自来水管道铺设到所有单位和居民户,主要街道铺设5200米排水沟,泄水方便,整洁卫生。三是绿化工程。镇区主街绿化带栽植玉兰树、金叶女贞、小叶黄杨1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栽植垂柳等树木300株,栽植草坪8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5%。四是亮化工程。筹资80万元安装了高标准不锈钢管路灯720盏和146个广告灯箱,13个单位的办公楼安装了轮廓灯和射灯,别墅小区和其它街道安装照明路灯120盏,夜晚的沙流河灯火辉煌,进一步浓化了现代文明气息。五是公共卫生工程。镇区主街和集贸市场修建公厕5处,设果皮箱120个,定点垃圾池10个。六是商贸市场工程。镇区建有京东仔猪专业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各1处,占地120亩,年交易额6000多万元。七是工业小区工程。建成600亩工业小区,办企业38家,年产值4亿元,利税3000万元。八是文化发展工程。建成有10000多个终端的有线电视接收站,有线电视通到各村,在镇区全部入户。建成了能容纳3000人 的多功能高标准文体馆。九是别墅小区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原则,开发一个占地200亩的住宅别墅小区,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建成了“标准不高水平高,造价不高质量高,工程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别墅式住宅楼80栋,公寓式住宅楼2栋,小康新居100处。同时配套建设道路、供排水、供暖、照明、绿化等工程,建成两个休闲广场,并配套精美雕塑小品。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建设精品工程,树立精品形象。比较典型的有,一是投资800多万元建造的集幼教、文体、娱乐、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楼,院内建成微型公园、高标准体育场和较高标准幼儿园;二是建有高标准的灯光球场、大型舞台,四层宾客招待所,是集大型会议、重大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可容纳观众3000人。加拿大多伦多、俄罗斯大学生等青年男子篮球队、全国部分大中型企业篮球队曾来此举行友谊赛,自投入使用以来,共举办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70多场;三是各具特色的镇政府、镇中学、敬老院、幼儿园、电力所、交警、法庭、派出所、税务、邮电、工商所等公用办公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文明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是保证,仅靠政府投资是显然不够的,为此,我们采取了“政府融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的办法,累计投资达1.2亿元,实现了多元投入,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三、抓创建,搞活动,提高文明城镇建设水平
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是文明小城镇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利用农闲季节和全年的各个节日,深入开展庆“七〃一”文艺演出、庆“八一”篮球赛、重阳节综艺 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全镇文明水平。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我们切实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仅2007年就投入创建资金300万元,硬化道路,绿化植树,建设“村民中心”活动广场,全镇有18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2007年4月,沙流河村、广家店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薛家屯、张庄子被评为全市文明生态精品示范村,沙流河、广家店、皇亲庄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区委、区政府在我镇召开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我们把服务作为提升小城镇水平的重要手段来抓,依据镇机关各部门工作职能,整合人力资源,组建了18个新农村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延伸服务触角,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更好的履行职责。各服务指导中心根据自身职能,做出服务承诺,凡是群众咨询的服务事项,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保证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满意答复。同时,向全镇村民发放为民服务卡,公开服务内容、范围和联系电话、举报电话,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四、抓领导,强管理,把文明小城镇建设落到实处 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因此,为强化管理,我们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镇长挂帅,城建、土地、工商、公安、卫生、交警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城建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城建办公室,组建了环卫队和城管队,并成立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具体负责城镇建设的管理维护与环境保洁工作。二是制度规范到位。根据省市建设管理法规,制定下发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镇管理的 具体规定》、《关于加强城镇卫生管理的规定》等,不断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的执法办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问题,任何工程不经批准,绝对不许施工。实现建设管理规范化。三是文明教育到位。培养群众的文明行为,是小城镇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印发了《文明公约》、《文明市民手册》和《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言行。同时,每年都开展花会进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大规模文化体育活动,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人人争当文明居民,树立小城镇的整体文明形象,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使人们感到不仅我们城镇建的美,而且居民的形象美、行为美、语言美。四是宣传整治到位。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村镇建设法规,提高群众城建意识,坚持各方人力一齐抓,共同管,“脏、乱、差”一起治;交通秩序、交易秩序、治安秩序一起抓,通过多种方式把管理落到实处。
小城镇建设功能,建设水平的不断增强和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以上是我镇在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按照领导要求,对比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为此,我们一定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动力,以中央提出的“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的方针为指导,继续贯彻“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两个并重”,即建设与管理并重,繁荣与文明并重。做到“四个结合”,即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结合;基础建设与完善功能结合;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 结合;绿化美化与文明建设结合。
1、走科学立镇之路,实现文明城镇建设规划科学化。党委政府要把文明城镇建设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社会文明进程的战略高度,审视规划文明城镇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有益经验,突破传统定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2、走产业兴镇之路,实现文明城镇建设特色化。以水泥、钢铁、奶业为重点,做强做大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幅射功能和带动作用。要不断发展城镇建设产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面向集体、个人和外来客商,把文明城镇建设与市场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城镇建设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效应。要因地制宜,挖掘突出小城镇建设的地方色彩,形成依托资源优势的资源集约经营特色、食物地缘优势的地缘经济发展特色、依托传统特产的特色以及旅游休闲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等。
3、走管理活镇之路,实现文明城镇建设社会化。本着有利于吸引农村人口特别是弃农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按照有关规定把城镇户籍管理改革落实到位。要继续推行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商品化、激发活力。除了主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外,其它能获得效益的全部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
总之,要通过不断努力,真正把沙流河建成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交通更加便捷、经贸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的现代化文明城镇。
第二篇:坚持高标准推进全局铁路建设管理工作
转变观念 正视差距 明确目标 坚持高标准推进全局铁路建设管理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局将陆续开工一大批铁路建设项目。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各项任务目标。
一、充分认识当前建设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目前全局各项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无论是投资计划完成,还是工程进度、安全质量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看到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
1.系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现场安全管理比较薄弱。一是安全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第一”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指挥部在抓进度、抓质量时,对施工单位检查卡控力度十分薄弱。对检查出的问题未采用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处理,督促整改没有力度,没有落实,没有跟踪督促,对安全隐患处理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从而造成施工单位许多问题是边查边犯,刚查就犯,屡查屡犯。二是日常管理不细,现场管理混乱。现场管理严重失控,日常检查中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是停留于口头批评,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或严格督促整改。从而造成了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三是监督整改不力,工作不落实。建设系统相继开展了“施工安全百日整治活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大检查大反思”等一系列活动,部分指挥部对铁道部、路局的各项要求落实存在很大差距,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不细、整改不深入。2.落实意识存在较大差距,干部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面对困难缺少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当前高标准、大规模、快节奏铁路建设,系统部分干部职工存在畏难、厌战情绪和疲于应付的思想。对完成任务目标的信心不足,尤其是对我们确定的开通时间和节点目标信心不足,主动攻关、克服困难的意识不强,不能按期兑现。片面强调客观的思维方式仍较普遍,制约了自身努力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干部职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二是部署工作缺少一抓到底的责任心。各级管理者盯落实的意识较差,工作上只是满足于泛泛布臵,宏观要求,工作停留在口头上,布臵而不落实的情况大量存在。重点工作部署落实检查不力,对参建单位管理不严、手段软弱,特别是安全、质量问题上没有下狠手、用猛药。三是发现问题缺少立即协调解决的紧迫感。部分干部面对问题,自己不能有效协调处理,也不向上反馈,贻误时机,给整体工作造成被动。部分干部对施工安全、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主动想办法,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工作中习惯于简单地按照规定办、习惯办,对现场要求最紧迫、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缺少灵活应变的方法和及时研究解决的措施。3.部分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工程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工程进度目标不兑现。由于管理不到位,各施工单位重视程度不同,投入力量不同,同样的工程、同样的施工环境,工程的进展情况大不相同。尤其是一些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资金、设备、物资等资源投入不足,与繁重的建设任务极不匹配,致使施工进度滞后,导致总体施工组织一调再调,进度目标一推再推。二是施工协调配合不到位。一方面,各单位、各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还不到位,强调本位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部分设备接管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的协作配合方面,本位主义严重,没有把工程建设当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来抓落实,致使线路开通提速要求一再推后,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运输秩序。
4.专业管理亟待加强,指挥部作用发挥不到位。一是指挥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对整体安排缺乏主动思考,工作被动应付,打遭遇战、被动战,缺乏整体谋划,很多时候都处于应急状态、抢险状态,极不正常,工作疲于应付、效率极低。二是指挥部内部管理不到位,工作责任不明确。在现场组织组织指挥上,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忙于应付。但是责任不落实,关键环节卡控不住,现场的题解决不了,也没有及时反映上来,给领导决策和整体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三是施工薄弱环节缺乏监控和跟踪,对施工安全管理、现场施工卡控不严,存在重布臵、轻落实,重分工、轻配合,重反映、轻调查,信息上报不及时,造成工作被动。
二、坚定信心,勇创一流,全面提升全局建设管理水平
当前建设系统要以狠抓系统干部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建设专业管理职能和指挥部现场组织作用,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全面受控,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扎实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全局建设管理工作水平。
(一)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各级干部要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三种观念和摒弃一种思想。
1.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切实增强“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观念。在建设系统开展“排查不落实的人、狠抓不落实的事”活动为载体,促进工作部署的落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不能把工作停留在宏观布臵、口头要求上,布臵了不等于落实了,要找准抓手和载体,要有相应的保障手段,形成闭环。要以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节奏,避免按部就班,提高工作效率。
2.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切实增强“解决问题是关键”的观念。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破解难题。要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到人头,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推进。对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重点排查源头原因,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治病治根的原则,强化源头治理,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破解难题。
3.强化大局意识,严明纪律,切实增强“合力共为”的观念。全面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主动意识,严明纪律,确保行动一致,有序推进,决不允许推诿扯皮。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想在前、干在前、抢在前,形成齐心合力、共同干事的氛围。加强和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有问题协商解决,有困难共同克服,相互补台,相互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遇到问题主动沟通协调,主动协调解决施工单位的困难,营造建设、施工单位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4.正视困难,主动作为,坚决摈弃“不可为”的思想。片面强调客观,是阻碍我们抓好工作的大敌。有些同志对存在的问题,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研究解决的办法,而是片面夸大存在困难,即便是分析原因,也大多归咎于外部存在的客观因素,忽略了自身努力的空间,以致工作缺乏激情,许多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及时解决。我们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思考、认真分析,通过自身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就能找到解决至少是部分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困难,不能片面强调客观,给自己找台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决摈弃“不可为”的思想,树立“主动为”的理念。
(二)进一步加强专业管理,强化发挥指挥部作用,以争创管理一流为目标,高标准推进我局铁路建设工作
按照铁道部“六位一体”(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的要求,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以争创管理一流为目标,全面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
1.进一步强化建设专业管理。建管处切实承担起全局建设归口管理工作,负起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督实施的责任,对全局建设项目管理机构要突出检查、指导、协调、督促、考核作用。首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制度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确保全局建设管理工作有完善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有章可循,实现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建设管理的过程控制。以施工组织为主线,以节点工期为重点,以重难点工程为突破口,深入现场,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问题,抓好工程建设的动态卡控,对关键节点实行专项督导、追踪督办,促进计划、进度的兑现落实。第三,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进一步明晰指挥部和建设工程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安全卡控,在建设的全过程突出细节控制,注重细节管理,达到最佳的过程质量,实现最优的运营品质。
2.进一步发挥建设指挥部作用。各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作为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组织者,承担着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对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等直接负责,要在如何发挥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作用上下功夫。
一是咬定重点目标,以超常的力度推进工程建设。第一,要重新完善进度计划,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各指挥部对各工程施工组织进行清理,要倒排工作进度,对每一节点、重点工程施工要细化控制到每一天,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一天一天地抓推进。第二,要注重开展平行作业,合理安排,统筹协作。要注意抓好施工组织的每一道环节,考虑每一个细节,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对策措施,保证安全和效率。第三,施工组织要服从工期,只要有作业面,就有空间,要多上机械多上人力,确保工期。要按照开通项目的节点工期目标,制定日计划安排,每天掌握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以超常的韧劲和狠劲,勇于攻坚克难。第一,要围绕制约工程推进的各种问题,一个一个击破、一个一个解决。特别是对征地拆迁这个影响工程进展的最大难题,加强协调,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坚决破题。建设指挥部领导要经常到地方政府汇报工作,增强彼此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和帮助。第二,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注意策略和方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建立协调机制,做到定期碰头,定期分析,落实问题责任人,逐个销号。
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第一,施工建设是一项具体、实在的工作,不能单纯依靠原则化领导,必须注重具体领导、靠前领导、现场领导。建设指挥部的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实施方案、推进计划。定期或随时分析在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协调有关单位实施整体推进。第二,指挥部要合理进行人员分工和安排,对每项重点工作要落实责任,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本着抓早、抓提前的原则,根据工期进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力争早日完成任务。四是切实加强现场安全卡控。第一,加强路材路料的回收管理和装载(卸)运输安全的检查。要督促施工单位在拨接、站改施工中严格执行有关路材路料回收管理的安全规定并加强检查。加强限界检查,营业线上卸砟、卸枕、卸轨等卸料作业,必须及时清道处理,防止材料侵限。第二,加强机械作业的安全卡控。重点加强对临近既有线或既有线侧的机械在转场走形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检查,严格检查防护人员是否违章擅自离岗、机械操作人员在无防护人员时是否擅自作业,防止司机和操作人员违章违规作业。第三,抓好新线拨接开通、站改前的施工准备和安全检查。高度重视既有线施工安全,按营业线施工规定程序及时上报施工计划,抓好LKJ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现场核查、按时提报、现场标志、施工现场防护等。
(三)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坚决实现“不留隐患、不当罪人、建百年不朽工程”建设质量目标
各建设指挥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时刻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证工程质量上,确保建设的每个项目是建设精品工程、百年不朽工程,经得起运营的检验、社会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1.严格标准,强化控制,切实增强保质量达标的意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核心任务,事关工程成败。各个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建设、安装的质量标准。对于标准中的容许值,要按照“宁高勿低、宁严勿宽”的原则,确保达到最高值,实现最优化。要严格把好保证质量的各个控制关口,从材料把关、项目标准、作业程序、强化监督等各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通过落实责任、实施追究,保证实现达标目标。
2.严格考核,奖罚并重,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加强对建设指挥部的月度、季度考核,增强考核的时效性、严肃性,通过目标考核,传递压力、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把任务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并纳入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班子考核。二是对全局的各个重点项目,对各责任单位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定期反馈建设进度,要健全完善重点工程建设考核标准。特别是指挥部要制定相应的细化配套办法,夯实考核基础,使考核落到实处。三是要健全有效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考核机制,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手段和办法,实现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有效控制。
3.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切实发挥监督检查作用。一是要合理、科学配臵监督队伍,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监理人员素质。二是突出重点。要加大检查频次,把重点项目、重点工点和重点工序的监督作为主要目标,以客运专线为监督重点项目;以长大复杂桥梁、长大隧道、风险隧道、工地实验室为监督重点工点;以工程测量,混凝土检验,地基处理,路基开挖与填筑,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控制、深水基础、高墩安全施工以及地质特殊的风险隧道等施工工序作为质量安全监督的重点工序,全面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的重点监督管理。三是落实要点。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检测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环节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要点,把建设单位管理的规范性,施工单位机构设臵、人员配备、架子队的构成,监理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设计单位的服务效能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资质及成果真实性等作为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对已完工建设项目,督促参建方对对口交验专业组提出的整改问题进行认真整改,避免把工程遗留问题留给运营单位
第三篇:坚持高标准 守住底线
坚持高标准 守住底线
(九)——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国家税务总局党组:
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研究部署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会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党组要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落细落实,促使广大干部严守纪律、坚守底线。纪检监察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责任,紧紧围绕税务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抓早抓小,对违反《准则》和《条例》规定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各级税务机关党组和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践行《准则》和《条例》,以上率下,自觉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做到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高压线。要结合税务系统党员干部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的具体方案,并将其纳入绩效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有力有效执行。(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组监察局)
第四篇:怀忠镇高标准抓好小城镇建设(小编推荐)
怀忠镇高标准抓好小城镇建设
要解决老百姓致富问题,关健要发展。一个地方要发展,环境最重要。我镇将充分发挥怀忠的区位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到怀忠,为怀忠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着力把怀忠打造成为永新县的边贸重镇。另外我们还将发挥返乡创业园和铜产业园大部分座落本镇的优势,为工业园打造物流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及返乡群众的再创业基地。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一是镇党委政府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专门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完善村镇规化管理所;二是树立超前意识,发展小城镇从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着手,促进农民“洗脚上岸”,缩小城乡差别。
二、注重编制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将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以《怀忠镇镇区2009—2020年总体规划》为根据,进一步修订完善小城镇规划。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
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利用一切可用的闲置老村庄,节约用地;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规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功能区划分分类(我镇分为行政服务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新型社区和休闲娱乐区);四是加快老镇区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老圩场休闲广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建设性控制详规,完善道路、排水、电信、供电等网络建设。
三、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模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乡镇将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单一的住宅和商住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鼓励镇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扩大开放,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新格局。
四、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管理。一是完善管理机构。镇村规划管理所将尽快投入工作,市政市容管理所将加强管理力度,改造自来水
站;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小城镇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走向规划化轨道;三是加强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建设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四是加强美化、绿化、亮化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一盏灯”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营造平安环境;六是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五、加大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构建文明村镇。目前怀忠镇小城镇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镇容镇貌差,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各项镇区管理制度。镇政府已出资6万元再购置了一台垃圾清运车用于镇区垃圾的清运;组织专人管理,对于影响镇容镇貌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不断加大,目标逐步明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对小城镇建设的提法和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由城市向乡(镇)、村倾斜和转移的趋势。大体经历了由城乡建设到小城镇建设,再到2006年响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节 概况
洛南县小城镇形成时间早,建设基础好,布点合理,自成体系,很有规律。
战国时期已现雏形,秦时已初具规模,明代有较大发展,大的集镇有9个,清时发展成11个,民国时期为12个,其中大集镇5处,县东路四镇,以景村镇尤为繁荣;北路四镇,石门为首,石坡次之;西路三镇,永丰较大,保安居二。
这些小城镇的形成,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关口要道形成的小城镇。县城北部巡检镇,地处秦岭南麓,故为洛南通往关中的出山要道,军事要塞,古设巡检司。县城东部三要街,南通丹凤武关,东接河南卢氏,北望河南阌灵,是两省三县的交通、军事要道,故名“三要”,故设三要司。二是因交通便捷兼经济富庶而形成的集镇。东路古城镇为通衢之地,物产丰富,历史上是洛南的“米粮川”,洛南县的治县首设古城。三是以工业兴起的集镇。县城以东的景村,史书记载地藏铜、铁,以铜铸钱,唐时矿业发达,宋代又有发展,设阜民监(钱监),工匠数万,景村镇应运而生。县城以西卫东镇,原系太平乡,1960年末,四个国防厂和406医院迁居此地,昔日面貌大变,服务业迅速发展,遂成立了卫东镇。
2006年,全县辖25个乡镇,其中15个镇,10个乡,383个村,人口45.1万多人。总面积2791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土地(96%)属黄河的一级支流洛河流域。
洛南县四周群山环绕,洛河及其支流在境内呈叶脉状分布,所有集镇均分布在支流河谷中。自然地理和历史变迁形成了洛南县的小城镇的布局模式和空间结构,即以县城为中心,分为东、西、北三条轴带,每个小城镇之间的距离很有规律,大约为30华里。东路有景村、古城、三要、灵口;西路有永丰、保安、洛源;北路有石门、石坡、巡检和寺耳。
这些集镇,各有区域性经济特色,除寺耳每年腊月仅逢一次集外,其余各集镇多以农历单日、双日确定。旧时有的为1、4、7,有的为2、5、8,有的为3、6、9.西路永丰,自古4、7、10逢集,1986年改为与县城双日逢集相对应的单日逢集,其他集镇仍为三天一集。地处山区的三要、保安、巡检镇,以交易生漆、药材、木耳山货为主,石门的大麻、洛源的豆腐干、西洋参、洋芋,均为集日交易的大宗物资。现在的保安、古城、石坡三个中心集镇以及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石门、永丰、景村、三要等集镇,它们已显示出了二级辐射的城镇带动活力,人均收入、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商贸流通量连年攀升。
这些集镇,是一个区域内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中心,是传播精神文明和商品信息传递的主要场所,成为县城与乡村的联结点。
在这些集镇,农居民混居,旧时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老式门窗,低矮陈旧;街道多为土路,道路狭窄,布局混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发展思路、资金短缺的原因,全县小城镇面貌变化不大。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倡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洛南县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商业网点剧增,货物供给充足,市场迅速繁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洛南县把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于1997年5月、6月,先后发出了《洛南县加快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步伐实施意见》、《洛南县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加快小城镇建设(试行)办法》等专题文件,对加快小城镇建设从规划到实施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从而推动全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这两个文件要求,第一,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超前进行,以指导和规范各种建设活动。第二,要按照现代化、社会化、城市化的方向编制小城镇规划,并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发展,按照高起点,特色化,重科技和以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为依托原则,坚持“合理布局、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总体标准和“规划到位、分期建设、量力而行、加快发展”的要求开展工作。第三,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扩容增容,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按照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放宽农民常住户口迁移政策,准许农民在具备一定条件后迁移到小城镇落户。第四,要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土地一级市场的绝对垄断,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为小城镇建设“聚财”。同时,严格保护耕地,严防浪费和撂荒。在具体实施步骤上,以县城和14个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并做到“七个结合”,即小城镇建设与专业市场建设、与主导产业建设、与扶贫开发、与土地综合利用和防汛工程、与边贸经济开发、与特色产业、与建设经济强镇结合。经过几年努力,使县城和14个建制镇成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模范,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县域经济“龙头”,从而推动全县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县域经济整体上台阶。
在中共洛南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一系列措施推动下,全县小城镇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扎实尾部开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设规模、投入资金、设施水平均创历史新高。至2005年底,洛南县小城镇建设仅投资已累计完成1.3亿元。
在小城镇建设辐射带动下,2005年以来,洛南县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作,通过新村规划、房舍改造建设及村庄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极大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以三要镇北司村、保安镇文峪村、寺坡乡高塬村等为代表的新兴村庄,以县城、集镇、村庄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已显雏型,城镇化步伐显著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产业不断壮大,投资环境焕然一新。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洛南县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把小城镇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且呈现出县政府强力推动、工作力度加大的新局面,始于1991年对石门镇的开发建设中。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创办改革开放试验区。原中共商洛地委确定石门镇为全区三个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保留的商洛唯一的一个开发开放实验区。洛南县为此专门组建了“洛南县石门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领导机构,专职负责石门镇的开发建设,并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从此拉开了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序幕。三要、景村、永丰、古城、巡检、保安等镇紧随其后,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开发建设,使这些乡镇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初步显现,特别是集镇呈现出房屋整齐美观,街道宽阔平坦,公共设施齐全,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现代化城镇气息浓郁,旧貌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此节仅就石门镇、三要镇等6个镇的历史沿革,基本概况,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小集镇建设予以简述。
石门镇
石门镇,距县城30华里,是洛南县北部距县城最近的重镇和“咽喉”之地。北去石坡、巡检、陈耳、寺耳都要经过此镇,是通往华阴、华县、潼关的主要通道。也是华北、西北通往华中、华东的捷径,素有“洛南北大门”之称。至2006年,全镇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2.8万多亩耕地,辖20个村184个村民小组,2.4万多人。
石门镇,开发历史较早,早在隋唐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到了宋元时期,此地较为富庶,小城镇已具规模,引得周围居民向石门川道涌入。明清时,又有山西大槐树及南方荆襄流民定居。逐渐设集立市,商贸活动日趋活跃。
石门镇政府所在地石门川,南北长五公里,东西宽一公里,四周有麒麟、凤凰、苍龙、朝阳、北极、五龙、黑虎等群山环绕,构成了秦岭山脚下的“小盆地”。至于石门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石门河汇麻坪河后石山突起,中辟一门,高宽各五六丈,二水河流其中,状如龙首,士人以地占科第之样,因号曰‘龙门’”(《洛南县志·地理篇》)。水从石门中冲出,激起浪花飞溅,朝为雾霭,暮为青烟,本地士绅与河畔建一寺庙,名曰“石门寺”。久而久之,人们便以石门名之;还有一说是因洛华路东侧有石门山,其山脚下有一立柱体石窟,望之如门,因而称此地为“石门”。
石门镇古为军事重地。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商洛屯兵期间,曾有一部分人马驻扎在石门川道北部的“三龙庙”(今桥河小学),今寨子梁上还有其练兵场遗迹。闯王在此练兵,不入民宅,露宿檐下,秋毫无犯,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一次路过菊峪时心情激动,诗兴大发,挥笔在秒完古庙墙上留诗题词,可惜年久散失。当地人为示纪念,将“菊峪”改名为留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时,曾派一部分兵力前往石门防御关中来敌,当地民众踊跃参军。抗日战争期间,石门川道曾多次驻军,并在“三龙庙”办兵工厂,曾制造、修理枪支弹药、军械等;1945年,一二五后方医院在石门街曾驻防两年多时间。解放战争中,中原人民解放军、商洛武工队曾多次在石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张国安、龚贤安等革命党人领导的“洛华游击大队”曾先后活跃在石门、黄龙铺等地,抗粮、抗捐、抗丁,打击顽敌。建国后,石门川成为理想的军事训练基地。多年来,常有部队在此野营拉练,实地培训占地人才。
石门镇区域开阔,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是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理想基地。境内生产小麦、玉米和各种豆类等五谷杂粮,其中尤以生产白麻闻名秦岭南北和晋豫一代。白麻又名大麻,用途极广,特别是麻皮,为纺织、制造、交通、矿井、港口和其他民用不可缺少的纤维原料。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白麻通身都是宝,麻皮工农离不了。麻灰能把火药造,麻油食用味道好,麻杆可以把明照,麻根烧柴好燃料”的顺口溜。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除了金、银、铅、钼、铁、钨、锰等有色金属外,非金属矿种类多、分布广,特别是钼、石英砂、二氧化硅以及可以提炼镁的白云岩等,含量大,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石灰石藏量更为丰富,几乎到处都是,氧化钙含量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还有绿、红、黄、白四色大理石,已有十多处正在开采利用。林产品资源丰富,用材林以油松为主,总蓄量超过百万立方米。还有栎、栢、柳、桐、桦、椿、油松等杂木品种。经济林以核桃为主,是全县核桃主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县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品种优良;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国家挂牌收购的一百多个品种药材,石门镇都有。如天麻、丹参、桔梗、柴胡、党参、朱苓、五味子、麦冬、半夏、连翘等产量相当可观。交通方便快捷,四通八达,为来往客商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近年来,黄龙的钼矿开采业发展迅速,为镇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石门镇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山有北极,洞有玉虚,水有庙沟清泉,林有桥河核桃林带,地有带古哺乳类化石等等。更以“石门烟雾”、“将军帽与王辩墓”、“玉虚溶洞”为佳。
“将军帽与王辩墓”是石门镇又一大景观,素有“耸立孤峰冠群山,自麓至顶纯属园,独松挺立盔顶间,将军帽名自此传”之说。在石门镇庵沟村西北方向有一座高山,巍然耸立于丘陵之间,麓宽顶尖,很像将军战盔,因此名焉,故云“将军帽盔挨着天”。隋唐大将军王辩的墓地亦在此山,是洛南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王辩,字警略,号整容、冯翎,原籍蒲城,祖辈行商,至辩徙居洛南石门庵沟村。王辩少时酷读兵书,更善骑马射箭,怀有大志,以军功授帅都督。隋统一中国后,王辩升为大都督、车骑将军。后在于王世充、李密作战中失利,溺毙于洛河。死后,将士多方寻找,终将其归运故里,厚葬于此。
“玉虚溶洞”位于石门镇罗沟,洞口有灵隐寺,洞高一丈二三,宽约三丈多,深约二里,洞里支洞十多个,有雪花洞,葡萄洞,牛皮洞„„等。正洞偏洞,洞洞相连;奇石、异石、怪石林立;石佛、石人、石鼓、钟乳石、通天柱,鬼斧神工,天然而成。洞里神潭遍布,著名的有黑虎潭、九龙潭、佛潭、圣母潭、大圣潭等,令人遐想万千。其中,以锣鼓洞最为奇特,游人以石击岩或大声吼之,即有嗡嗡之声传出,如锣如鼓,悦耳动听,响彻全洞。如今“玉虚溶洞”已经开发为旅游之地,供游人观赏。
石门建置较早,元以前,资料散佚无考。明初属石门里,明成化十三年(1497)分设石门、抚宁二里。轻触石门为北乡石门、庵沟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洛南区划四十六乡时,石门、庵沟保分属全民乡、新民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县立镇时,石门名列全县四大镇之一。是年起,原左洛保(今尖角、白洛)管辖之现麻坪镇、石门镇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建国后,曾设石门公社、石门区公所,1997年撤区并乡,改制为石门镇人民政府。至2006年,全镇共辖20个村,184个村民小组,6818户,耕地2万6千余亩,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后,石门镇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整个城镇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开通的新街与老街形成了“丁”字形结构,并在“丁字街”西北侧,修建了石门大桥,连接石门河两岸,沟通石麻三大川。同时,又开发“兴农街”、“北路街”、“南路街”和“兴工街”,使石门集镇建设步入了高层次规划建设阶段。
石门镇文化艺术生活丰富。早在清光绪年间,石门民间业余剧团一直活跃在秦岭南北,当时就有“庙底自乐班,闻名潼关塬”之说;民国十一年(1922),也有“两个民间团,活跃四道川”之说;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显现“十股办剧团,唱红洛南县”的景象;建国后,素有“戏乡”之称的石门镇先后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文艺宣传队,深入乡村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1991年8月5日,中共罗南县委在召开的全委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创办石门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决定,并讨论通过了《关于创办石门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的总体方案》。11月,商洛地委、行署确定石门镇为商洛地区3个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之一,给石门镇的小城镇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洛南县乘势而上,加大工作力度,成立了“洛南县石门镇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1996年,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将名称变更为“洛南县石门镇开发开放区”,调配了专职工作人员,城建、土管、工商等职能部门全力配合,使开发区,尤其是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从1991年至2006年,已先后投资124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拆迁房屋167户、800余间,改造老街两条,拓宽改建20米宽500米长的主街。又相继改建了兴民街、丁字街、兴隆街和兴工街,硬化街道5490平方米,新修下水道3100米,铺设人行道10280平方米,绿化了5条街,新修了长70米的西河大桥,新建停车场1个。开通了移动和联通通讯站,修建了通往麻坪镇的四级公路10.5公里,新建30千伏安变电站1座。建设了以集镇为中心,辐射邻近6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埋设管道总长度1034米,全面形成了路网布局。按照市场专业化的要求,先后建设了药材、蔬菜、工业品等专业市场12个,市场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工商经营户750余户,有固定门店468个,市场摊位952个,年商品交易额3600多万元。市场繁荣,车水马龙,到处一派蓬勃发展气象。开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各地客商来石门谋发展。已有10多个省市30个单位和客商来到小区开矿办厂,仅黄龙钼业小区引资就达1.1亿多元。
大开放带动了大发展,全镇经济活跃,税源充足,财政自给。为实现“农业立镇”发展目标,石门镇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养殖、种植业,先后开发和设立了商品洋芋、中药材种植基地,烤烟、蔬菜、油料作物和经济林木基地等,其中烤烟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2.5%;发展10个肉牛重点村,2个示范村,317户养殖大户;建成经济林基地5个5200亩,其中核桃林4500亩,使石门镇成为市、县核桃、肉牛产业基地的示范镇。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石门镇的农业产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各产业科技含量、效益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给石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巡检镇
巡检镇位于洛南县城以北90华里的秦岭腹地,镇政府驻地巡检街。东临寺耳镇,西接驾鹿乡,南界石坡镇,北依秦岭头与潼关县为邻,是古时洛南东部、北部以及丹凤、商南等地群众徒步去潼关、山西、渭南、西安的主要交通要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革命前辈,从陕北、西安到商洛从事革命活动时,大多坐车到潼关,经太峪翻秦岭,经巡检到洛南、商县等地。该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18人,属地广人稀之地。平均海拔1080米。辖10个村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人口7000余人,耕地7308亩。镇内人口可分作本地人和下湖人两大部分。本地人除原有一些古老巡检人后裔外,绝大部分是元末明初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下湖人则是清代自湖广一带迁居而来的。“本地人”和“下湖人”在风俗、俚语方面多有不同。下湖人平常敬奉“天地君亲师”,本地人则敬奉家宅六神、福禄财神。
巡检时洛南县北部的边贸重镇,为洛南北达潼关之要道,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按民间传说,夏朝时,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困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救民于水火,大禹曾三过其门而不入,治洪期间,到过洛南巡检,因而巡检境内便有了“禹坪川”这一古老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曾于巡检街北的高山上隐居修炼,后人称此山为“老君山”。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设“石家坡巡检司”于巡检街,设巡检一员,皂隶民壮六名,并派重兵把守,以镇其地,因而得名巡检司,简称巡检迄今。从古到今,这里一直是洛南北部之关隘重地。据《洛南县志》载:明崇祯八年(1635),义军李自成兵败潼关南塬,夜走秦岭,曾在巡检司重整兵马,再展义旗。清代曾在境内路家街、禹坪川、黑彰等处设有驿站,以传递洛潼之间公文书信,并供司兵与过往官员憩息之用。当时曾任潼关道兵备副使的江南(今江苏、安徽一带)人狄敬,路过并夜宿路家街驿亭时,写有《路家街驿亭》,诗曰:
百里无邻一驿亭,孤衾永夜梦难成。山鸡不报人间晓,啼断猿声是五更。
诗中既有作者对民众生活的苦叹,也有对山中荒凉之感慨。
清代,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巡检的商业活动日渐繁荣,山中的药材、白麻、木柴、木耳,关中的粮棉、工业品均在巡检交易。马帮往来,行人甚多,店铺林立,成为洛南北部重要的边贸集镇之一。
民国元年至十六年(1911~1927)分属独鹿、禹坪保,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石墙、新民、三元三个乡。1958年公社化,撤三元、驾鹿、新民三乡设巡检公社。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时,分设巡检、三元人民公社。1966年“文革”中分别改名先锋、先进人民公社。1968年恢复巡检、三元人民公社。1983年商洛地区实行小乡体制时,设巡检、石墙、上庙、三元、王庵、黑彰六个小乡,1985年废小乡,复为巡检乡、三元乡。1997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巡检乡和三元乡合并,建立了巡检镇。
巡检镇地处禹坪川上游,地势北高南低,禹坪河由秦岭南麓发源入境,于巡检街北处与三元河汇集,形成40里的禹坪川。地表为黑沙土壤,植被良好。以农为主,主产玉米、豆类兼产小麦。林地面积17万多亩。以油松用材林、栎类薪炭林为主,核桃、柿子经济林为副。全镇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铁、锡、铅等。林特产有黑木耳、连翘、天麻。野生动物有大鲵、獐子、野羊、草鹿等。乡镇企业以采矿、选矿、陈醋、麦饭石,运输、贸易货栈等为主。镇内设有中小学26所及卫生院、供销社、信用社、畜牧站、文化站、林业站、农技站、广播站、工商所、电管所等单位。特别是新建的邮政、电信两大楼,服务周到,堪称一流。巡检镇的气候差异较大,有“六月禹坪似初春”之谚语,空气清新,是天然的避暑圣地。庵巡公路与洛华公路相接,巡驾公路、巡寺公路通往驾鹿和寺耳镇。
巡检镇风景名胜较多,以老君山为最。此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秀色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新建登山盘道,路面平整,曲径通幽;2999集台阶周围古藤错落,鸟语百啭,山风一起,松涛汹涌,啸声阵阵,不绝于耳。雨中登山,薄雾缭绕,风雨潇潇,如泣如诉,凭高远眺,醉若天仙。山上有千年老君洞、玉皇殿、老君庙。民间每年古历正月二十三举办庙会,老君洞中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石塔林、青牛、老君神像、玉帝及王母娘娘牌位等栩栩如生,香客接踵,老君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成为自然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佛教文化早在汉代,便出入巡检山区。隋唐时代,佛教内部产生了华严、净土、法相、天台、密宗等教派,巡检为华严派活动中心之一。并在此修有华严寺,寺院周围,群山耸翠满目葱郁,溪水潺潺,鸟声百啭,环境优美,景色幽雅。不知何代,寺院毁于一旦,据碑文记载,明正德年间重建。此后寺院几经修葺,成为秦岭深处的佛教圣地。其后,寺院又毁于战火。《洛南县志》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和尚觉善在巡检重修华严寺。当时寺内有地323亩,庙宇60间,耕牛7头,柴山2600亩,年收租约40余石。寺产殷实,香火兴盛。华严寺下辖有丁兰寺(西峪河)、万寿寺(县城西门外)、圣寿寺(县城东门外)、相嚎寺(巡检镇荒地沟村)、灯山寺(寺坡乡)、香山寺(驾鹿)、竹林寺(保安)、柏峪寺(景村)等八大寺院。每届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成道节(农历腊月初八)等例会,寺僧诵经,举办水陆道场,此为鼎盛之时。”巡检的佛教盛况,可见一斑。
巡检镇自古以来便是洛南乃至商州、丹凤等县北出潼关的要道,洛南去潼关之驿道越境而过。自巡检经杨树岭头,史志称作“太要岭驮道”,石铺路面,宽约3米。相传岭南为太要岭上古庙道士捐款兴建;岭北为太要人王丙乾修建。宽台村四组位于巡检与寺耳、潼关、太要三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年间,杨六郎曾带兵镇守此地,树立起杨家帅字大旗,故称此地为“杨将树旗岭”,简称“杨树岭”。岭下黑彰公路西侧的山岩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天然石洞。大洞口径4米,深14米,可容纳50余人。小洞口径12米,深3米,可容10多人。民国三十八年5月25日,商洛武工队第七区干队挺进洛北,接受了巡检镇公所起义人员,成立了巡检区人民区公所和区干队。从此以后,巡检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走向胜利。
历代文人被巡检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所吸引,不辞辛劳,来巡检探险揭秘,赏老君山之奇,观禹坪川之秀,留下了精彩华章。明代天启三年三月初四至初六,徐霞客游历洛南时曾到巡检探幽猎奇。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多次来巡检老君山古洞、华严寺进行采风,许多文人学士都在巡检的名山大川作诗绘画,引吭高歌,给巡检增添了美丽而神奇的色彩,留下了开发建设边贸重镇可依赖的丰富文化底蕴。
1999年,洛南县城建局对巡检集镇建设进行了设计,此后镇政府始终坚持集镇带动发展战略,扩大延伸了主街道,并不断完善集镇功能。供电大楼、工商管理大楼、电信大楼、畜牧服务中心、供销社商贸大楼等建设项目相继投入运营,28幢商业用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主街于2000年3月动工建设,至2001年9月竣工。该街呈南北走势,经过扩建,使该街总长1100米,宽14米,其中两边人行道各2.5米,车行道宽度9米。主街硬化面积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81万元。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集镇各项建设,临街原有建筑纷纷改造,各类公共建设投入资金420万元。使昔日古镇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巡检经济发展。巡检镇人民淳厚朴实,知书达理,热情好客。这里交通便利,是人们回归自然,消夏避暑的绝佳去处。这里交通便利,柏油路铺设平整,每天有30余趟定时班车往返县城。餐饮、旅馆、商店应有尽有,商贸流通繁荣,楼房林立,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成为洛南开发的重点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