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应力股那到注浆材料优化设计开题报告上传

时间:2019-05-14 04:0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桥梁预应力股那到注浆材料优化设计开题报告上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桥梁预应力股那到注浆材料优化设计开题报告上传》。

第一篇:桥梁预应力股那到注浆材料优化设计开题报告上传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材料实验优化研究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得到广泛使用,在采用该工艺施工时, 其预留孔道的压浆质量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保证梁体的预应力效果及结构的耐久性,使预留孔道中的预应力筋不锈蚀,并与其周围的混凝土结合成整体,在钢筋张拉完毕后,须及时向孔道压力灌浆。灌浆是否饱满,将直接影响预应力构件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因此,人们十分关心预留孔道的灌浆质量。但是,在实际灌浆操作中,由于管道堵塞、压浆方法不当、灌浆材料或人为疏忽等问题,沿预应力束有时会出现灌浆不密实,甚至出现孔洞等现象,会造成水分侵入而锈蚀钢束,这都将大大降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久性与承载能力。

目前对预应力锚索孔的注浆饱和度控制,主要靠现场监理的旁站来控制,判断方法是通过观察注浆过程中,浆液的出浆情况来判别该孔是否饱满及是否符合要求,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况且浆液在孔内的流动情况受施工操作、注浆压力等因素控制,监理人员难以判别浆液在孔内的饱满和固结情况。目前国内开始才用弹性波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弹性波的传播途径,对弹性波的振幅,频率,波幅等参数的认识来识别有无缺陷,但弹性波形的多解性让人难以判断,效果并不明显。加之灌浆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由水泥浆、孔隙、预应力钢筋和波纹管等组成多相复合体系的异质结构材料,各相随机地交织在一起,形成极为复杂的内部结构,又是多相的凝聚体和具有弹、粘、塑性的非均质材料,对其进行快速无破损检测也就比较复杂。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内外己有不少有关超声波检测的资料,对超声波检测,国内外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程,以指导实际的工程应用。混凝土的超声检测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应用的较多的是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特别是裂缝的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的理论也发展的比较完善,对高标号的混凝土的超声检测也有相应的涉及。混凝土内部缺陷理论发展也比较完善,特别是对裂缝的位置,长度的超声检测己有较成熟的发展,对裂缝和其他内部缺陷已形成了相应的图像处理识别理论,目前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并形成了相应的体系。

目前,关于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的研究趋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利用局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部参数发展到利用全局信息的模式识别;另一方面,由大致定性识别发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识别。虽然近几年来超声波无损检测的理论与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单大量的实验研究已证明了目前有关混凝土的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大部分是停在对已有损害的识别,或是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上,而在波纹管这种多相复合体系交织在一起的异质结构材料以及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的早期性能退化阶段的检测与评定方面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超声检测技术在桥梁结构领域的应用与开发仍然具有较大潜力。

在我国当今预应力桥梁管道压浆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孔道压浆的现状。

在我国所使用的压浆料一般为纯水泥浆,灌浆工艺一般压力灌浆或真空辅助压浆。在施工现场,孔道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工艺的重要环节。须注意压浆用水泥标号应符合设计或规划要求。施工中严格控制水泥浆水灰比,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压浆顺序应先下后上,曲线孔道应从最低点开始向两端进行,在最高点设排气管。孔道末端应设置排气孔。每条孔道宜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2、压浆不饱满

即为水泥浆未充满整个孔道,造成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为:

2.1出浆孔开的位置不对,未开在孔道的最高点,因而在出浆孔有浆体外溢时,误以为孔道浆体已充满;再者由于浆孔淤塞,残留空气无法排出,导致压浆失效,也会造成孔道已压实的假相。对于特殊部位仍按一般的操作进行灌浆,导致灌浆不密实。2.2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压浆时未等出浆孔冒出浓浆即停止压浆。

2.3分两次压浆时,由于第一次压浆不当,导致无法第二次压浆,又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放弃压浆。

2.4压浆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压浆中止,但对前面灌浆后的孔道又未及时清洗,致使再次压浆时,由于管道、进出浆口等原因,无法压浆。

3、孔道成形质量问题

目前管道成形多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法,金属波纹管有其自身的优点,但由于生产工艺自身的限制,波纹管肋和肋之间如果压箍不紧密就会有空隙存在,因此金属波纹管的密封性能较差。并且在施工现场由于固定波纹管会使波纹管受拉侧出现缝隙,或者由于振捣混凝土不慎而造成波纹管的破坏。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波纹管出现的缝隙会使混凝土水泥浆渗入管道中,这样不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水化,更严重的是堵塞金属波纹管道,直接影响灌浆质量。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4、浆体质量问题

根据规范要求,用于压浆的水泥浆,3h后泌水率不宜超过2%,24h后,泌水应能够被水泥浆完全自我吸收。但实际上,即使泌水经过24h被水泥浆完全吸收,也会在硬化后的水泥石中留下空隙或孔洞,这种空隙或孔洞不但会影响水泥浆与预应力筋的粘结性能,也会使腐蚀物质深入并接触捣预应力筋,因此,最关键的是不让泌水出现,或者直接将泌出的水排出。

三、课题研究内容

由于混凝土梁中的波纹管是由水泥浆、孔隙、预应力钢筋和波纹管等组成多相复合体系的异质结构材料相随机地交织在一起,并受梁体钢筋混凝土的束缚,形成极为复杂的内部结构,又是多相的凝聚体和具有弹、粘、塑性的非均质材料,因此本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分析超声波、弹性波和超磁弹性波技术,基于弹性波(超声波)的传播机理,比较各项技术在混凝土梁中的波纹管中、梁体钢筋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分析各种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2)分析波纹管注浆材料性质、龄期、强度、梁体钢筋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超声波、弹性波在波纹管中传播特性的影响;

(3)建立波纹管注浆密实性检测标准及其与超声波、弹性波技术参数间的关系模型,波纹管注浆密实性研究;

(4)波纹管注浆缺陷尺寸、位置的确定,即建立波纹管注浆缺陷的尺寸和所在位置判定方法与标准;

(5)利用基于弹性波(超声波)的传播机理的桥梁CT技术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潜在的病害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病害的程度和发生部位,同时利用该项技术进行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早期性能退化阶段性能指标的检测与评定方法的研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6)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数量、位置对利用超声波、弹性波技术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结果的影响,建立梁体混凝土强度与超声波传播特性之间的关系模型;

(7)开发利用JL-BPAC(A)桥梁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检测仪和基于弹性波(超声波)的传播机理的桥梁CT技术备对桥梁结构性能及其结构病害的检测方法与相应标准。超声脉冲检测缺陷的基本依据: C超声波遇到缺陷时存在反射和绕射,可根据传播时间的增大来判别及计算缺陷大小;超声波在缺陷处产生大量的散射和吸收,因此接收波的能量显著减少,可判别缺陷的存在及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其大小;声波遇到缺陷时,接收波频率明显降低,可借此判别缺陷;声波在缺陷处波形会转换成不同相位的叠加,通过接收波波形的畸变判别缺。按测点分别测出各点的声时、波幅和频率值,数据处理及判定方法与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方法相同。若通过结合面的某些点数据被判为异常,并查明无其它因素影响时,可判定混凝土结合面在该部位结合不良。根据声速的离差系数,可评价灌注桩混凝土匀质性的优劣。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思源.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材料及施工工艺改进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

文,2002

2、庄军生等编译.国外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雷运华,沈涛.国外后张法孔道压浆工艺的介绍.世界桥梁,2003年第4期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 180:200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刘家彬,王思源,金明.南京长江二桥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试验研究.东南大学,2001

5、刘家彬,孟少平,周明华.公路桥锚旋斜向预应力孔道灌浆试验研究.施工 技术.第32卷,第7期

6、何彬.预应力砼孔道压浆施工的几点心得.施工技术,2003第2期

7、张文勇.预应力孔道压浆质量通病及其防治,建筑施工,第25卷第4期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9、《现行建筑施工规范》

10、《公路桥梁设计施工规 范》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3、陶学康.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4、杨柏林.预应力混凝土梁张拉、压浆工艺.桥梁,2002.11.15

15、王炜,周翰斌.曲线预应力孔道灌浆试验与施工.水运工程,Total 341 No.6 2002

16、王华生,赵慧如.混凝土技术禁忌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

17、朱启航.后张预应力高性能水泥浆的开发.国外技术开发,2003

18、郝永真.水泥浆主要流变参数的确定与分析.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第20卷第4期,2000

第二篇:泥浆泵动力端参数优化及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3NB-1300泥浆泵

动力端参数优化及结构设计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2班

指导教师

胡启国

重庆交通大学

2011年

重庆交通大学二0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和应用,这既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也是对我们在大学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更是对我们实践能力的一种提高。做好毕业设计既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又可以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看法,还有可能对工程机械的理论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石油钻井队伍“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入国际钻井市场,为了满足参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石油、中石化都在不断加大钻井设备的投入,同时加快老钻井机的更新改造和新型轻便钻井机研制步伐,加之国际市场对钻井泵的需求增大,使得钻井泵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各类型钻井泵的缺口每年达200台左右。

根据2000年的统计,中国拥有钻机1000余台,占世界钻机总量的32%,其中中石油集团公司拥有702台,因此,中石油集团公司的钻机的情况基本反映了国内钻机的现状,然而国内生产钻井泵的企业由于各自产品为多年前开发,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满足现代钻井工艺的要求,其缺点主要是①钻井泵质量大,难以适应现代轻便钻机的要求,制约钻机的移运性;②冲程短,冲次高。钻井泵在不适合的冲次范围内工作,致使液力端寿命短;③泵压偏低,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钻井工艺的需要;④结构不合理,部分强度冗余,部分刚度不足,可靠性低,难以满足钻井机高可靠性要求;⑤缸套寿命短,难以满足钻机高效率要求。

目前国内外钻井泵的主要形式仍为三缸单作用往复泵,为了适应现代钻井工艺的要求,合理降低泵的冲次,适当增加泵的冲程长度,既满足钻井过程中的排量要求,又能确保泵的自吸性能,充分发挥了泵的效能,成为今后钻井泵的设计方向。

二.泥浆泵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泥浆泵是石油钻机的三大部件之一,是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关键设备。钻井时钻井泵在高压下向井底输送高粘度、大密度和高含沙量的液体,以便冷却钻头,携带出岩屑,并作为井底动力钻具的动力液,辅助钻头钻进。在各种形式的泵中,往复式柱塞泵由于具有能在高压下输送高粘度、大比重、高含沙量和流量相对较小的液体的特性,因而在钻井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井泥浆泵的使用大约已有100多年了。早期泥浆泵的功能仅在于循环泥浆、冷 重庆交通大学二0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却井底、携带岩屑等。1940年代末,随着喷射式钻井和井下动力钻具钻井的出现,扩 大了泥浆泵的功能与使用范围。近些年来,随着深井和超深井的开采逐渐增多,对钻井泥浆泵的功率与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泥浆泵早期的典型结构是双缸双作用泵,这种泵传动效率低、流量和压力波动大、体积大、重量重,不能满足恶劣的钻井工况,尤其是海洋钻井的需要。所以1960年代,比较先进的三缸单作用泥浆泵得到了应用。三缸泵的优点在于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压力波动小。经过40年来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三缸单作用泵已经比较成熟,使用效果显著。现在,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革新和钻井要求的日益提高,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泥浆泵。

三.泥浆泵主要设计内容

结合现在泥浆泵的发展趋势,在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不要偏离题目:仔细研究设计方案,理清设计思路,使设计过程清晰化,这两点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研究工作:

1.对目前国内外钻井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2.了解钻井泥浆泵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其设计、生产的基本知识。3.进行钻井泥浆泵动力端的设计。4.泥浆泵动力端静力学分析及三维建模。5.泥浆泵动力端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6.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说明书编制。

四.参考文献

[1] 刘清友.7NB泥浆泵及工作原理[J].天然气工业,2001:64-65.[2] 查森.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3] 袁寿其.低比转速离心泵理论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19-185.[4] 陈次昌.离心泵叶轮内的二次流及泵性能的研究 [M].水泵技术,1990(3):30-32.[5] 机械加工手册[M].石油出版社,1988.7.[6] 汪恺,唐保宁.形位公差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7] 王旭,王积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GB/T1184-1996,未注形位公差[S].[9] 石油勘探开发规划院机械研究所.钻井泥浆泵的使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 [10] 石油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三缸泥浆泵的特性和使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重庆交通大学二0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1] S.L.科利尔.泥浆泵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12] 沉学海.钻井往复泵原理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3] 廖希亮,陈清奎.计算机绘图与三维造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4] 往复泵设计编写组.往复泵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15] 小原正三著,梁贤光等译.计量泵[M].通用机械研究所,1973 [16] 沈学海.钻井泵吸入正常的判定标准及允许吸高的计算[J].石油钻采机械,1980,4 [17] 沈学海.钻井泵的排量系数[J].石油矿场机械,1981,3 [18]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钻采机械试验室.SL3NB-1300泥浆泵测试报告[R].1987 [19] 机械工程手册,第4、5、6卷,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0] 沈学海.论钻井泵科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 ].石油矿场机械,1985,NO.6 [21] 沈学海等.关于钻井泵阀结构参数设计的若干意见[J].石油矿场机械, 1981, NO.5 [22] 缪道平.活塞式制冷压编机[J].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23] 埃斯曼等著,刘家文译.滚动轴承设计与应用手册[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35 [24]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SEALING RINGS IN MUD PUMPS N.N.Kozhevnlkov and L.N.Neitman UDC 621.671 [25] Kelly J.L.Jr.An Economic Approach to Drilling Hydraulics[J].Drilling Technology Conference Transactions, 1984 重庆交通大学二0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四.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五.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

第三篇: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间活动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巴中市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

课间是学校为在校学习的学生结束一节课后和开始另一节课前设定的休息时间。学生在课间进行的活动称为“课间活动”。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实践中改革传统的活动模式,优化课间活动的项目设置、实施策略、组织管理等,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间活动时间包括学生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小学生每天的课间活动时间累计达90分钟左右,已远远超过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曾今是这样度过的:

1、学生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地活动,自由散漫,恣意玩耍。如有的在校园里四处跑、到处跳;有的在教室外,走廊里追逐等。

2、学生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单

一、枯燥。

3、受教师上课拖堂、校园安全问题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课间学生被迫待在教室里写作业、看书……

4、大多数小学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学生的活动场地不大,活动器材也十分有限,课间十分钟成了孩子们高叫的十分钟、戏闹的十分钟,也成为校园意外事故高发的十分钟。这些高分贝的尖叫已经成了学校所特有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学生休息和调节,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缺乏知识品位而具有低级趣味。如辱骂同学,说一些不健康的歌谣,顺口溜、做一些不卫生的活动等。

5、有益的传统游戏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传统游戏种类繁多,对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都有好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家庭教育的欠缺,有些传统游戏正在被人们遗忘,有些已面临失传。上述现象都会使学生课与课之间紧张情绪未能得到调整。

可见,目前小学生课间活动在有效组织、作用发挥、传统游戏的传承、安全管理、师生观念改变及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张扬,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要真正实现课间活动的目的,就必须发挥我们全体教师的作用,大力开发课间活动和对课间活动进行有效实施,用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吸引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与制度,推动课间活动的开展,规范课间活动。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从网上搜索和资料查询来看,教育界一般关注的是课间活动中安全问题,制定了许多安全守则,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当然也有一些教师研究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动起来,如“课间活动整体改革的研究”,它通过对学生原来的课间活动的调查,研究让学生如何充分动起来,它的活动形式多样,但大多数都倾向于对课间活动中使用到的场地、设备资源的研究,而缺乏对课间活动过程中如何开发人本资源、动态资源的研究。其实学生在学校里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不仅是两节课之间的转换,而且是防止和缓解大脑疲劳的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休息和运动的时间。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进行简单的活动,不仅是通过短时的环境改变对身心的保养,消除上课产生的疲劳,还可以通过运动促进身体机能的增强,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日积月累的活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四、改革措施 改革主张

把课间活动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利用并能充分利用,把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体验,把权利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合作探究解决。

改革具体目标

1、在思想上改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提高师生对课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以活动促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审美。利用一切时间育人,达到益智、舒心、强体、放松、有序、创新。体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3、探索出小学课间活动优化设计方案。

4、开发小学课间活动资源。理论依据:

1、现代德育论。素质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他们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对教育信息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能动地有选择的接受。

3、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该受到指责的,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

4、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能者为师,让学生教学生。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内容、方式等调查研究,筛选发展。

2、小学生动态多元的课间活动方案设计的研究(设计不同年级的活动方案)。

3、小学生课间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有益的学生活动收集归纳;开发创新新的活动等)。

研究方法

遵循调查-指导-试验-再调查-再指导-再试验的研究思路,推进本校学生课间活动不断丰富,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研究和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校内所有的档案资料,了解就课间活动管理方面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本课题研究方案提出适宜的修改意见,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困难。

2、案例研究法:按照优化个性、发展特长的原则,通过对学生个体、班级个体的指导与观察,积累“点”的经验与做法,为全面整体规划、合理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指导者,帮助学校课题组形成科学决策,以使课题规范、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拓展知识的双全目的。

4、观察法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细微变化。

5、调查法 调查家庭成员对活动的看法等,争取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工作措施

1、加强跟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同领域研究进展,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交流。

2、遵循调查-指导-试验-再调查-再指导-再试验的研究思路,推进本校学生课间活动不断丰富,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3、通过组织活动,指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间生活观。

4、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课间活动研究的汇报,商讨对学生的共同指导和帮助。

5、加强制度管理,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每位组员服从课题组的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地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各项研究任务,及时整理和归档资料。

6、加强学科合作,各学科老师分工协作,从本学科出发,设计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学生的游戏内容。

五、本课题创新程度及应用价值

探索出小学课间活动优化设计方案,开发出小学课间活动资源,形成《小学课间活动资源校本教材》,在全市小学推广运用。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承担这一课题研究的人员,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长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的积极参与和指导,为课题研究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主研的人员均为年轻的骨干教师,三位本科学历,二名专科学历。多年来都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比赛学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他们都担任过市级课题主研人员,所研究的课题在省、市均有获奖,加之校园网络的建成为查询资料,钻研理论,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提供了新的平台。

我们会齐心协力,共同探讨,一起钻研,一定能圆满完成这一研究任务。

七、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研究预期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9——2011.1))

1、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了由鲜碧琼主席、陈仕琼主任全面主持、负责,有周仲晟等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制定好课题实施总方案。

2、制订研究方案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对学生在小学阶段课间活动方式及兴趣方向进行调研,撰写可行性课间活动优化设计方案。

3、课题组成员全面培训。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组织研讨活动。通过多途径的培训活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阶段((2011.2——2012.10)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研讨,活动项目实践。

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多种形式,探索课间活动中实施的多种方法、策略和形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2、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成果的展示,对成效显著的活动给予推广,并留下影像和文字资料。开展活动与行为习惯的比较研究、调查,对这一阶段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切实提高研究的质量。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使各类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

3、课间活动全面开展反复论证阶段(1)日常教学活动、广泛运用。

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的课间活动中。并与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成果展示、课题推广。

将基本已经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边实践边推广,利用学校的一些对外开放活动等机会向同行展示并邀请同行专家论证。

(三)结题阶段(2012.10—2013.1)

1、活动实验材料的收集、总结。

2、课间活动形式展示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3年,2011年1月开题,2013年1月结题。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收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0月):进行具体研究、活动实施阶段。第三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07月):撰稿;取得初步成果、课间活动优化设计开展论证阶段。

第四阶段(2012年08月----2013年01月):课题结题;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专家评审。

九、预期研究成果

教师及学校管理者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爱蹦爱跳”学生不受欢迎的思维定势,鼓励健康活泼多姿多彩的课间活动的开展。重视课间活动的管理,把课间活动管理看作是一项积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限制和预防,注重疏与导的结合,建立起全员参与管理的观念。让学生明白不仅需要高分更需要高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交际能力才会走的更远。让家长认识到课间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活动得当,将会受益匪浅。教师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参与学生的游戏。开发课间课程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间课程资源,提高课间活动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阅读随笔、读书心得、论文案例等。

2、撰写相关论文。

3、编撰校本教材(包括课本,音像制品,儿童读物)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成员及分工 鲜碧琼:实验课题的策划人和负责人,实验开展的执教人;全面负责课题实验工作。

陈仕琼:负责实验方案、阶段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和实验工作报告的撰写工作;负责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周仲晟:

1、课题实施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2、指导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3、负责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工作。

黎平:

1、课题实施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2、指导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3、负责研究的数据统计及资料收集整理。

何岚英:

1、课题实施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2、指导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3、承担自己研究的项目;

4、个案指导。

彭红菊 杨志 李祖正 刘秦 邱韬 李天慧等为参研人员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网》 《人民教育》1994年01期

李彩秋《对唐山市“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的调研》—《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27期 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23日

曲宗湖《确保一小时,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体育教学》2004年6月1日

赵建军《让大课间成为育人的载体》—《中国教育报》2002年20期 罗伟强《大课间——享受运动乐趣的大课堂》—《教育导刊》2005年10期 刘淑芳《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2期 王忠虞《“课间操”凭什么吸引人?》—《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9日

廖华《挖掘整合课程资源,构件多元活动模式——渝北区课间操改革活动简述》—《体育教学》 2005年3月

第四篇: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1

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用的。学生的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是教师自己对教学任务完成得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原来的小学数学作业绝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教师也就是照本宣科地布置给学生就算了。这种传统的作业方法是:学生回去做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教师批改,再发回学生的手中。这种传统的书面作业虽然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演算技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每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但却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使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解题,而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有关长度单位后,学生能用有关的知识去解答一些较复杂的书面问题,但如果要他们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度时,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这种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也许是造成我们学生高分低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小学数学作业有必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研究本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通过有效的作业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方法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小学生,其中的兴趣一、指教师通过取精华去糟粕的作业内容,打消学生对堆积如山的题海的恐惧心理。

二、指利用课外时间,在学生之间开展课外学习小组活动,改变单一枯燥的埋头写作方式。

三、指批改尊重学生意志,改变单一的教师独立批改模式,

第一阶段(5月—7月20),准备阶段。

一、申报立项。

二、完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学生拖拉或不完成作业,还有作业质量不高敷衍塞责的原因。

三、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9月1—11月30),实验阶段。

一、将每班学生分成4---8人的若干学习小组,每日合作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二、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培养其学数学的兴趣。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计划课堂上要做哪些操作活动,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好活动用具。

三、适当布置操作性作业。例如,准备小棒,或者制作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等。

四、采用多种形式布置作业

1、“说”,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相对于计算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在每一次上课完后,要求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数学课学到了什么,说说数学课上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环节,说说数学课上自己表现怎么样。鼓励学生把有关数学的有趣的事讲给邻居、伙伴听。还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说给好朋友听,更可以对自己最喜欢的人讲讲精彩的数学故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数学知识,同时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培养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促进了自己的个性发展。

2、“实践”,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学习简单的统计可以布置了学生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也许学生还会创造出新的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又如回家选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且画下所看到的形状。这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3、“游戏”,数学作业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形式的数学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最符合他们的天性。如乘除法计算的作业,可让学生与同伴、家长玩对口令游戏和闯关游戏等。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作业巩固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感受。一个喊口令,一个用动作来表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方向感。学生在这些游戏作业中兴趣高,培养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感觉到数学作业就是一个乐园。

四、给家长布置作业。

现在的家长都很少参与孩子的作业。在这一方面可以尝试给家长也布置一些作业。如:在学习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时,可以给家长布置一道作业:要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里买?50克、500克、1千克、10千克?的东西,在称东西时指导孩子观察台秤上的指针和刻度,并让孩子用手感觉一下这四样东西的重量。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数学知识,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白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的道理,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这种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

五、课外开展活动。

A、分年级进行计算竞赛(进班随意抽学习小组进行比赛)。

B、分年级进行解决问题数学竞赛。(竞赛方式都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以上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2月初)。

资料归纳、分析整理、完成总结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2、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学生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遇难而上。

4、学生合作解难的意识建立,对题海不再恐慌。

教师方面

1、主件:结题报告。通过活动的实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数学兴趣的作业布置思路,在此报告呈现。

2、附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论文。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2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四、研究思路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索: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

2、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趣味化;作业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

3、作业要有层次性。一是内容的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有基础性的巩固题,有综合性的能力题,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呈现。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有实践性。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5、作业要有多样性。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

6、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7、作业的量要适中。

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强村小学各班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人员:崔宏斌王君程海涛王勇田红琴

七、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八、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20xx(1)

2、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小学教育参考(数学)20xx.(7)

3、顾淑平《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柏跃富《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6、刘显国.《练习设计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4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组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3

3、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4、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不仅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研究策略

1、作业设计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作业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作业设计兴趣化

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

此外,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循序渐进提出不同要求。

5、作业设计综合化

①课内外联系。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②学科间融合。把语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使语文、数学与各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校内外沟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数学知识,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五、课题研究阶段:

此项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申报课题,请求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教学成果评审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2、学习有关理论,吃透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国内外有关教育教学的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指导。

4、研讨、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5、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6、申请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根据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制定个人阶段研究计划,启动课题研究。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子课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调控实验进程,完善操作过程。

4、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报告。

2、课题组成员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观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课题组人员结构及分工: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一)文本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教学论文集、课题沙龙录象光盘或照片。

3、学生优秀作业设计集。

(二)实践成果

1、布置层次性作业,让每一个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自信心和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3、合理选择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4、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安排弹性而有效的作业的能力得到提升。

八、保证措施

1、人员保证: 领导重视,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包括指导工作。并直接参与研究,本课题组选用教学工作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能够任劳任愿的教师承担此次课题研究任务

2、时间保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和定期研讨制度,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对开展该课题的实践研究非常重视,提供一切资金保障,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效,争取圆满结题!

第五篇:优化农村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优化农村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蚌埠市农村小学自2003年起三年级为英语课程起始年级,由于教师结构性缺编,英语教师几乎全是语文、数学教师转岗担任,对英语学科课程的特殊性不能准确把握。英语作业程式化、刻板化,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优化英语作业设计迫在眉睫。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农村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英语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通过研究形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作业的策略,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为后续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习有关英语作业设计的先进经验,结合农村实际,运用到教师教学中,不断反思,转变教师作业观。

2、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原则的研究,增加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提高作业的质量,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1、优化作业设计不仅是英语学科研究的课题,语文、数学学科

在此方面也开展了深入地研究。设计趣味性、层次性、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英语作业的文章在网络、教学杂志、报刊上都有发表。

2、通过课题的研究,首先确立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观;其次,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顽强的意志,为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对象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优化作业设计的资料及论文,借助理论和经验,进行实践和验证。

2、行动研究法:依据《课程标准》,用相关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尝试优化作业设计,及时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和总结,努力探索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之前、研究中期、研究后期对作业多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验证研究的进展和效果。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陈梁中心小学及所辖村小3-6年级各班英语作业设计。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设计作业时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

2、实效性原则。重视过程中的实效性,注重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

3、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4、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综合运用语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负责人虞磊园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业务精湛,责任心强,工作扎实严谨,自担任陈梁中心小学校长一职以来,将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并为之大胆创新教研方法,亲力亲为。

课题组成员年轻敬业,有创新精神。王佳是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热情、负责,具有科研兴校的管理理念。崔田田是陈梁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兼英语教研组长,热衷于钻研英语教学,积极开展英语教研活动。所带班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强,成绩在农村学校名列前茅。宋广荣是学校专职英语教师,工作扎实、认真,所带班级学生在区质量监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张兰和李传中两位是从4所村小中遴选出来的骨干教师,工作尽职,能自主钻研教学。

2、从书籍、报刊中广泛收集资料,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查找。

3、学校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

六、课题研究计划

1、课题组分工情况

虞磊园:对课题组进行指导性建议,立项申请,进行课题论证,撰写结题报告,落实经费。

王佳、崔田田:负责撰写课题方案,组织安排活动,搜集整理资料等工作。

具体操作人员;崔田田、宋广荣、李传中、张兰负责按照方案具体实施。

2、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9月 学习教育理论,钻研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4月 论文、阶段总结

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 教师教学论文集,学生个案集,结题报告,向全区农村学校举行观摩交流活动

最终完成时间:2014年9月

最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教师教学论文集;学生优秀作业集;举行观摩交流活动

下载桥梁预应力股那到注浆材料优化设计开题报告上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桥梁预应力股那到注浆材料优化设计开题报告上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