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河东区第二十二幼儿园
刘长影
何秋霞
幼儿自我管理的动力来源于自我服务,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求。但由于家长的溺爱,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普遍很差。表现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看了图书,玩了玩具不知道主动还原,衣服不会穿脱,鞋子不知反正,不会吃饭等现象。更有幼儿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现出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在家里连最简单的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意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做,而家长又一味地依从,这就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在家和幼儿园两种表现。可见只有幼儿园、家庭密切配合,对幼儿要求一致,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往往与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对幼儿进行早期的行为指导,有益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以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为主要途径,在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家园合作策略。
一、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因此在日常与家长沟通中,我们不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多的教育知识,具有比他们强的教育能力自居。而是把自己看成与家长一样的幼儿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家园活动。就这样班内许多家长看到教师的诚心都积极参与班内的活动,提出自己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中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例如:胡靓婧的妈妈提出:“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老师应针对幼儿情况给每个孩子制订在家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计划,由家长来记录实施。”我们采纳了家长的建议,为每一名幼儿建立了自我管理计划,实施后收到好的效果。在孩子们的进步中更提高了家长参与班内活动的积极性。
二、指导家长参与教学,做一个观察者。
由于家长与幼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最为直接,没有谁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是了解孩子的最佳渠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家长的直接参与,即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是多么重要”进而大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增强与教师的合作意识,丰富其育儿的经验,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在半日开放活动中,我们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张观察记录表,指导家长随时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最后请家长对此次活动进行评价。石胜男的爷爷说:“本次活动锻炼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生活本领,增强了家务劳动的能力,这些表现在家中也能体现一些,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胡月峥妈妈说:“以前孩子在看书时候坐不住,现在孩子能够自己安静看书,看完后也知道放回原处。”在回答“参加本次活动您有何感想”中,许多家长认为:在家中应多给孩子提供干家务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劳动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参与式家园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家长观察孩子的目的性,配合完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也为教师寻求适宜的教育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家长了解教师的专业技能,激起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敬佩感。更好的实现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与成长,了解教师工作的繁琐和辛苦,他们心中的那份信任就会油然而生,激发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三、以生活教育为核心,构建家园共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发展,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应成为家园共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生活教育的实质是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幼儿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如:按时作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自我服务等等,重在展现来自于幼儿生活又用于幼儿生活的“活知识”重在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布置小鱼“吹泡泡”的墙饰,让幼儿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做的小鱼嘴边有规律贴上一个图片,今天喝了几杯水,小鱼嘴边就有几个泡泡。以前孩子没有好的饮水习惯,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每天没有充足的饮水是不行的。通过该活动,不爱喝水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的自觉饮水,离园时都很开心的拉着家长的手一起数着小鱼所吐的泡泡数,渐渐的孩子们都能在口渴时自己自觉的饮水了,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共同商讨家园一致性的方案,并约法三章。首先指导家长在家中不要过渡溺爱、娇惯、迁就孩子,能让他们自己做的事,决不代替,不良习惯及时纠正;其次,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做,并坚持到底;第三,对孩子多进行正面教育,家长不能对幼儿进行打骂、体罚。我们共同遵守这一规定,渐渐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玩具到处乱扔的孩子不见了,起床后都能自己穿衣服、鞋子自己能找到自己穿上、看电视、玩电脑得到了合理的限制、能安静看书了等等。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减轻了家长与教师的许多工作量。双方的一致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为家长提供优秀育儿经验共享的交流时机。
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他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育儿经验,我们通过家长会各抒己见,谈谈自己指导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让大家取长补短。比如有的家长提出孩子在家不肯自己穿衣服,几个有经验的家长就各自介绍自己成功的做法与孩子比赛,奖励,制定家庭生活计划等。大家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利用亲子活动机会,带领幼儿外出参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亲子活动是一种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与家庭十分重要的沟通渠道。我们利用双休日由家长和教师一起创设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锻炼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参观天津电视塔”“爬靶山”“放风筝”等。活动前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需要的物品,让家长协助幼儿准备自己的物品;活动中自己管理物品参与活动。活动中受益者当属于我们的孩子们,学会了外出参观的技能,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架起了幼儿与大自然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强化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理想境界。的确,通过这一阶段研究,家园共育提高了幼儿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加强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沟通,最终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第二篇: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陈静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此,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使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以园为指导,帮助家长明确重要性。
首先,理念先行,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从哪里开始?重点在什么地方?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先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说明。利用开学第一周的家长会、家长园地、联系手册等,首先让家长明确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着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索利指出,对小班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社会责任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培养了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其次,指导家长用游戏化的口吻,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例如:洗手时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关好水龙头,轻轻甩三下,擦干手指头”。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指导家长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小班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例如:《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穿衣歌》、《脱衣歌》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指导家长创设情境,增强幼儿自理技能的训练。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还可以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刚开始,家长可以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然后逐步提高穿衣要求。
二、家园齐力,行动统一,目标一致。
首先,家园共育有计划的递进性的进行培养,小班幼儿主要以自我服务为中心,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入厕等,以这些为主要内容贯穿一日生活,渗透于教育教学。
其次,有针对性的及时跟踪和记录。在有计划的递进性的目标培养下,很多幼儿已有明显的进步,但仍有个别幼儿进步不明显,我们设计一张表格进行家园的及时追踪记录,以这种方式促进其进步。
第三,家园共育贵在坚持,重在鼓励。幼儿的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我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发挥家长的力量,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让我们认识到要更加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挖掘家长资源,让家园配合的工作伸展到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家园合作,施于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最终会成为现实。
第三篇:幼儿家园共育栏
多吃水果的好处 清洁体内环境 各种粗粮以及新鲜蔬菜和瓜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这些植物纤维具有平衡膳食、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生理功能,起着“体内清洁剂”的特殊作用。预防小儿糖尿病 膳食纤维可减慢肠道吸收糖的速度,可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现象,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利于血糖稳定。膳食纤维还可抑制增血糖素的分泌,促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解除便秘之苦 在日常饮食中只吃细不吃粗的宝宝,因缺少植物纤维,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让宝宝每天适量吃点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可刺激肠道的蠕动,加速排便排出,也解除了便秘带来的痛苦。有利于减少癌症 儿童中癌症发病率上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保护心血管 如果经常让宝宝吃些粗粮,植物纤维可与肠道内的胆汁酸结合,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6 更聪明 新鲜的水果内富含锌,锌是人体中许多重要酶的组成成分,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及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常常吃新鲜的水果可以增强记忆力,具有健脑益智的功效。保护心脏 新鲜的水果的纤维、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含量,所以小宝宝每天吃一两个新鲜的水果不容易得心脏病。新鲜的水果还含硼,硼是一种有助于保持骨密度和保护心脏免得心脏病的矿物质。8 改善肠道功能 新鲜的水果的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有害胆固醇并提高有益胆固醇含量,促进消化系统健康,减轻腹泻现象。新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纤维素,宝宝便秘时,适量进食水果也可以起到润肠通便、去燥去火的功效。9 促进铁质吸收 宝宝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而铁质必须在酸性条件下,与维生素C结合才能更好的被吸收和利用,所以吃新鲜的水果对婴儿的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清洁口腔 如果一个新鲜的水果用15分钟吃完的话,新鲜的水果中的有机酸和果酸质就可以把口腔中的细菌杀死,起到保护牙齿防止蛀牙和发生牙龈炎的作用。所以宝宝常吃水果可以起到清洁口腔、保护牙龈和牙齿的的作用。11 减轻内脏负担 新鲜的水果的纤维、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有害胆固醇含量并提高有益胆固醇含量,这样有利于稳定血流速度,减轻内脏解毒、排泄负担,保护宝宝内脏功能。另外新鲜的水果还含硼,硼有助于保持骨密度并且保护心脏免得心脏病。
春秋换季要注意的问题
近来我班的一些宝宝因为季节的关系多少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有经验的爸爸妈妈知道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这样的季节一不小心宝宝就很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家长多加注意。1.衣: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食: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增加蒜末的添加,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生姜水等。对于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蟹属寒性,儿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幼儿生病的途径。
3.住: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4.行:秋天最适合户外运动,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幼儿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同时也增强幼儿的体质。5.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
6.早睡早起,经常做散步,慢跑等运动。7.少吃油腻生冷食品。
8.多吃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9.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安全防范不可少家园一致很重要
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仅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幼儿在个人能力上有了很大发展,好奇心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和探索更加深入,但是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往往相对落后,特别是在面对新奇的环境时,控制力非常差,不易预见后果,容易上当受骗,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坚持教孩子自我防范的方法,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能正确判断并加以应对,则可以减少或者减轻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注重安全教育,养成安全防范习惯
在家中,父母要教育幼儿从各种生活细节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玩具不满地乱扔,玩好后要放回原处,避免走路绊倒摔跤;不在狭窄空间猛跑打闹,避免因碰到桌角和玻璃制品造成伤害;不到高处取物,不要因好奇而爬上爬下取东西,以防跌伤事故的发生;不玩尖利可能伤人的物品,平时不玩家里的电源插座、燃气和水,发现有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告知成人处理。如水烧开了,要提醒父母灌水、关闭燃气阀门等。
幼儿一个人在家时,要预防各种诱拐。比如:“叮咚叮咚”,门铃响了,独自在家的红红拿起了门禁电话,电话里传来快递员的声音,让红红开门。红红机警地说:“妈妈在厕所不方便,您放在传达室,等会我们去拿。”快递叔叔说:“您得签收吧?”红红说:“还是放在传达室吧。”父母要教育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如果门铃响了最好安静下来不作声,来访的人以为没有人,有事就会改时再来;既使是看起来认识的保安、洗衣店工作人员、邻居,在没有父母长辈在家时,也不得开门。
安全乘坐车辆,预防各种意外伤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坐车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系好安全带,坐在固定的安全座椅上,不把手、头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动各种按钮、开关,不得乱翻乱爬。车辆在行进过程中,车门、车窗不得随意打开,不把垃圾扔到窗外等。
如何让孩子学会知冷知热自主穿衣
第一招:让孩子感知冷
妈妈:天气冷了,穿上外套再出去。孩子:我不想穿外套。妈妈:不穿会着凉,会感冒的。孩子:我不穿。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每次出门的时候,可以安排幼儿去外面感受温度,让他自己感觉到冷,然后再提醒他穿衣服,他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选择和决定是否加衣服。孩子之所以抵触穿衣服,是因为他对冷并没有过切身感受。冷是一种感知。第二招:及时提供支持
当孩子觉得冷以后,父母要及时给他提供支持。千万不要说风凉话,对孩子冷嘲热讽,比如说:“看,妈妈刚才叫你穿厚点吧,你偏不穿,现在知道冷了吧。”这种态度反而会让孩子对穿衣服这件事更加逆反。当冬天外面特别冷的时候,幼儿只想穿件外套,却不想穿棉衣。我们通常也不会勉强他,而是把可能需要穿的衣服带着。这样感受到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提供给他。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感受到冷的时候,给他自主选择是否穿衣服、穿什么衣服的机会。第三招:理解生病的概念
比如幼儿每次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跟他交流,讨论咳嗽是怎么回事,流鼻涕是什么原因。有的家庭在孩子生病后,反而会给孩子很多特权,比如看电视,以致孩子觉得生病还挺好玩儿。这种做法不对,必须让孩子对生病有深刻的体验。第五招:了解气温和穿衣服之间的关系
幼儿大一点了,会识数了,我们就开始带着他关注天气预报。孩子不会天生对天气预报感兴趣,但是孩子对手机感兴趣,所以家长可以有意识的拿着手机大声说:“今天降温到5℃了,我要多穿一些衣服。”注意幼儿就对我手机上的天气提示和我说的话感兴趣。慢慢地,对温度有了理性认识和判断。逐渐在探索时间、天气、温度和穿衣服之间的关系,并开始探索运动和穿衣服之间的关系了。比如他中午踢足球会感受到热,所以他自己选择踢球的时候穿短裤,踢完球感到冷了再套一条长裤。当然有时候即使感到冷,小牛也会不记得加衣服,这是孩子自身规划能力有限所致。作为父母,不会过多责备和埋怨他,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示他,让他对温度与穿衣有正确的感知和判断。
教育育儿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如何安全过马路
教会幼儿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保证幼儿安全过马路。
1.教幼儿认识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是马路上的一个标志,是专门供行人和自行车过马路的地方。所以,不是从任何地方都可以穿到马路对面去的,只有人行横道线才能穿过去。
2.向幼儿介绍红绿灯的作用。要让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的时候要前后左右看看,看见车辆,行人就要让道。
3.给幼儿简单讲讲马路的作用:马路是专供各种车辆和人走的地方,不可以在马路上停留或玩耍,否则既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又会造成车祸,轻则残废,重则丧命。
幼儿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1.及时清空家中各种水容器中的积水。处理浴缸、脸盆里的积水,对于不懂事的宝贝来讲溺水随时可能发生。
2.宝贝洗澡时,最好用宝宝专用的浴盆,这种浴盆宝宝可以抓握两边,保持身体平衡,不至于滑倒。澡盆内的水要在宝宝坐在里面时,到其脐部即可,不要高到胸部。
3.家里卫生间的坐式马桶要随时盖好盖子,避免宝贝因好奇向里看时头朝下栽进马桶里。可以为较小的宝贝准备专用便盆,并采用马桶安全锁扣。
4.盖好洗衣机的盖子,避免宝贝掉进正在工作的洗衣机里,发生溺水。平时居家就应告知宝贝不能自己爬高,防止裁进洗衣机里。
5.当宝贝靠近水边的时候,都要让宝贝穿上救生衣。即使有救生员,家长也要严密注视着宝贝。
6.带宝贝到海边时,要离海岸远一些。因为海边有浪,宝贝在玩沙时,当一个大浪打来,如果宝贝恰巧在浪打来时吸入一口气,就有可能呛着,发生危险。
7.宝贝在水边做游戏或在水池里玩耍,即使是浅水,父母也要时刻陪伴左右,避免让宝贝和伙伴在水里打闹而摔倒造成溺水。
8.家长要随时注意改变不安全水域环境,比如屋前屋后有水塘、沟渠等开放性水域,各种水井、沟渠、粪坑或蓄水池的盖子是否盖好。
9.经常告诉宝贝,尤其是男孩,家长不在时不要自己下水玩。如果让宝贝下水,一定有专人负责照料,即使水很浅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宝贝学过游泳,父母也不应大意,不要认为宝贝接受过游泳训练,就不会溺水了,宝贝游泳时一定要有大人随时随地陪着。
10.不要以为给宝贝使用一些救生用品,如救生圈、救生背心、翼形浮袋、气垫等用具,就可以掉以轻心。这些东西在水中随时会翻倒,家长要一刻不离地进行看护。
幼儿玩具安全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在最近的幼儿教育新闻中屡屡被提到。其中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对幼儿进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幼儿玩不同的玩具,应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时,要教育幼儿不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秋千架时,要注意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要双手抓紧扶手;等等;玩中型玩具游戏棍时,不得用棍去打其他幼儿的身体,特别是头部;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警惕玩具带来的潜在危害
玩具上松动的零件,毛绒玩具上未粘牢的眼睛、鼻子,玩具上掉落的纽扣,汽车上的轮子等,这些小零件都有可能造成窒息。
小零件:玩具上松动的零件,毛绒玩具上未粘牢的眼睛、鼻子,玩具上掉落的纽扣,汽车上的轮子等,这些小零件都有可能造成窒息。
磁铁:小块儿的磁铁被宝宝吞入腹中,有可能导致窒息。如果宝宝吞入多块磁铁,磁铁相互吸引,还可能导致肠梗阻,危及生命。
毛发:玩偶或毛绒玩具上掉落的毛发如果被宝宝吸入肺里,有可能导致窒息或呼吸不畅。
化妆盒:儿童化妆盒是很受小女孩欢迎的玩具之一。但化妆盒中的眼影、指甲油、润唇膏有可能引起过敏,或者含有潜在的有毒化学物。
电池:电池因长期不使用有可能会泄露;电动玩具使用不当可引起触电和火灾。所以,这类玩具更适合年龄大些的宝宝玩耍。
线绳:带有线、绳、花边、网、链等部件的玩具可能会缠绕住宝宝的手脚。
“家庭玩具箱”,你用对了吗?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大量的玩具,为了整理这些玩具,家长通常把玩具放在箱子里,我们把它命名为“家庭玩具箱”。那么,这些“家庭玩具箱”里的玩具到底能发挥多大功能呢?据我们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家长都舍得为孩子买玩具,但大都把玩具当成自己陪伴孩子的替代品,且很少考虑玩具的功能,认为玩具是花钱买来的,那些孩子爱不释手的瓶瓶、罐罐、棍棍不是玩具。
那么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提供玩具,又如何从真正意义上陪孩子玩玩具,让“家庭玩具箱”从“负担”变成搭建育儿正能量的“桥梁”呢?
首先,了解孩子对哪些玩具感兴趣,结合兴趣选择玩具。其次,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拓展他的游戏。
建议由孩子自己或同家长一起为每一个箱子设计一个标记,这样孩子不但能分辨玩具箱的类别,而且由于有自己参与设计,会对玩具箱更加珍惜。
“家庭玩具箱”准备好了,该如何同孩子一起玩呢?给家长们几点建议。尊重,但不放任
很多家长在孩子玩玩具时,会主观判断他做得对还是不对,应该还是不应该。建议家长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适合成长需要的引导。
例如,大班的“汽车迷”丁丁每天在家摆弄车,妈妈有些着急了,不止一次向老师诉苦:“我是小学老师,我觉得他现在该认点字和拼音、做点数学题了,可他根本学不进去,怎么办呢?”我们建议妈妈把丁丁所有玩具车辆的汉语名称打印在纸上做成卡片,由于对车的着迷也引发了他用汉字对应玩具车的兴趣。接下来的几个晚上,丁丁会把汽车名称和字卡一一对应放在“停车场”上,然后又开始像以前那样长时间地摆来摆去。不同的是,他嘴里不断念来念去,根据车的名称读出字卡上的字。很快,关于车辆的这些字丁丁都认识了。
陪伴,但不控制
有的孩子从小习惯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爸爸妈妈也热衷于当孩子的玩伴。例如,牛牛的爸爸妈妈都是“大玩童”,酷爱孩子的各种玩具。孩子也习惯了有家长参与的游戏模式,家中经常会有各种游戏上演。比如,一天妈妈发现牛牛把“恐龙玩具箱”里的所有恐龙模型都摆了出来,自己在恐龙间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突然对着走过来的妈妈大喊:“你看起来很好吃!”还露出诡异的笑容。妈妈领会了他在扮演“霸王龙”,因为几天前玩具箱里新添了这套恐龙系列绘本。于是妈妈扮演起“小甲龙”和他玩了起来。后来仍觉得不过瘾,牛牛还和妈妈一起制作了霸王龙和小甲龙的头饰,爱玩的爸爸自然也加入了进来。
除了家长的陪伴,孩子更需要和同伴一起游戏。所以在恰当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邀请好朋友到家中游戏。比如,凡凡是雷雷的好朋友,应邀之后到雷雷家做客,两个孩子打开“玩具箱”就聊开了。雷雷主动向朋友介绍玩具箱的玩具和模型,他们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玩开公交车的游戏,一会儿玩发射火箭的游戏。可见,当孩子们一起通过玩具进行交往时,是他们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
用好“家庭玩具箱”,家长将会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积累实用的指导方法,从而不断树立对游戏、对玩具、对孩子的新认识。
关注,但不打扰
游戏是孩子的自主需求,家长要做的是关注孩子,但不打扰,为他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他完全有能力进行各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变化多种玩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游戏主题,在他酷爱的“工作”中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了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柏屹家有个“建构玩具箱”,里面有轨道车、吊车、坦克、飞机、军舰、消防车、警车等关于建筑工程和军事类的玩具。一天妈妈告诉老师,柏屹每天都在纠结于做军事的还是工程的。老师告诉妈妈,内心纠结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如果不干涉孩子玩的主题,更不去打扰他的想法,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做游戏计划,自主建构。在老师的建议下妈妈试着做了,从那以后每天晚上都在微信里留言:“孩子今天和昨天相比,增加了新玩法,他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作品。”
大声吼孩子有用么?教你不吼也能管好孩子!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资源有限,它无法不停地注意所有进到大脑里的讯息,所以它会依过去的经验,设立优先处理的顺序:新奇的比熟悉的顺序高,而且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大脑会特别去注意那些可能会危害你的讯息。
因此,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责骂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交感神经替代了原来的副交感神经,使他的瞳孔会放大、心跳加快、手心出冷汗、膀胱失禁,这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
大声责骂孩子还有一个后遗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
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我们最常恼火的是孩子不听话,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为什么这么着迷,真正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同时大人还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要引人入罪,若不要孩子吃糖,请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准他吃。
在神经学上,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要的行为去取代你不要的行为。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好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第四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研修总结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研修总结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指出“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方教育理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家庭与幼儿园这两大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做好家长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幼儿发展。《纲要》对于家园关系的出发点是家园的密切合作,而其落脚点是“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工作还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开拓,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钻研和提高,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才能使教育的微环境充分体现,才能对每个幼儿实现良好的个性化教育。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能够遵守习惯定律。改善幼儿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使幼儿形成有责任保持卫生的初步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三、研究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策。让更多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
四、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课题实施
2、通过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存在的问题召开家长会
3、收集整理信息,敲定实验方案。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幼儿习惯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以便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们通过座谈、走访、向幼儿家长及教师发放关于《幼儿习惯现状的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到大量关于当前幼儿习惯的信息,并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与整理,通过认真的分析与综合,形成了《当前幼儿习惯现状的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在认真学习理论与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的分析与讨论,从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方法、原则、措施、内容、步骤等八个方面,制定出了实施方案。
4、加强家园合作,共促习惯养成
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成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导师,因此,我校十分注重与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实验的主导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们一边探索,一边完善工作方法,将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辐射到每一个幼儿家庭,争取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与巩固。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大部分的幼儿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些家长也从中受到教育。
5、评选卫生之星
要说老师不会表扬和鼓励孩子,大家可能都不会相信,“表扬和鼓励人谁不知道啊!多夸夸他能干就行了呗!”然而有针对性的表扬才能促使幼儿长期保持良好的习惯,纠正不良行为。经过不断尝试改进评选好宝宝的方法。老师除了根据每天孩子的情况进行即时表扬,还进行每日的“我是好宝宝”评选,每天侧重两至三个方面的评选内容,让幼儿知道好宝宝的表现很多,一月后进行每月卫生之星的评选,并将选出的卫生之星照片布置在版面上。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小朋友一本家园联系表,在家园练习本上每一栏写上一:早睡,早起现象,二:早上洗脸刷牙现象,三:吃饭不挑食的现象,四;出门有礼貌问好的现象。。让家长如实的监督,给予评论,我们老师在给予小红花,每周评比出“最棒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都变了个样,都变的行为规范听话的乖宝宝了。通过此方法得到家长的重视。孩子家长都开心
有所了解,从而重视一些好的习惯的好的教育,让家长从心里去重视。
每周三我们大三班都会举行叠被子比赛,培养幼儿独立性。我们会邀请孩子的家长来校观看。对于获胜的一方我们都会给予表扬,家长既开心孩子也得到了鼓励。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有好多家长给我反映,我们的孩子现在可懂礼貌啦,见到长辈会主动问好,每天不用我在叫他起床都是他早早的起床叫我,一看到孩子听话我们家长就会表扬他们。听到家长的反馈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开心,孩子在进步,家长开心,说明我们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6、课程展示
身为老师的我们,我们要给与家长宣传一些科学知识,拓展家长的视线,同时向家长展现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家长明白我们的教学,从而回家可以传授给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鳯,对待孩子的要求特高。然而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死板的让孩子去学习,从而打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达不到对学习的高兴趣。于是我开展半日活动,将我们的课展现给家长看,让他们感受课程的有趣性。随后,我有开展家长会让家长和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谈谈感受。让家长学以致用,也让家长像我们老师一样用科学的方法有趣的引导孩子。
7、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发展不单单靠我们老师的教育及引导,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都不能起到模范作用,孩子又该如何去成长去学习呢!”幼儿园只是孩子临时的暂住地,临时的教育,老师与家长一起寻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改善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同时也请家长把幼儿在家的情况如实向老师反应,这样家园共育,积极配合,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研究成效
1、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交流,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的理念在逐步地更新,研究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大。
2、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我们不断地实施着家长工作的新途径,觉得开展的这些家长文明公约、评选好宝宝、评选好家长、家长沙龙、结对协作互助等工作的开展对幼儿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来参与活动的家长数量在逐渐增多,参与的家长的观念意识在逐步的转变;他们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了更高地认识,对自身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我们发现家长对课题活动进展情况也越来越关注,每一次组织活动时都能吸引一些家长的参与,个别家长还能主动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出谋划策。
六、总结
课题的研究是教育教学永恒的话题,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也永无止境,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继续研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力求达到本次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为今后的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摘 要:人的行为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家园联手才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园联手 幼儿 良好习惯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人的一生来看,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加上其好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良好习惯很容易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同时,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二)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等。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等。
(四)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二、家园合作,共促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
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幼儿园不能单独搞良好习惯培养的活动。幼儿园只有与家长合作才能使这一活动得到最大最优的效果。那么幼儿园在与家长合作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1.宣传。幼儿园在实施计划和活动时,一定要向家长宣传其活动的理念和目标,使家长对其计划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活动板报、宣传册、家长会等等。如果幼儿园不向家长宣传,家长就不可能清楚幼儿园的计划安排,那么幼儿园实施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果。
2.沟通。沟通是真正架起家园合作的桥梁,如果说宣传是迈向合作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沟通就是向合作的延伸。如果幼儿园只是停留在宣传的层面,那么是失败的。一个良好发展的幼儿园,一定是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的幼儿园。同时,沟通能进一步走进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听取家长的主张,进一步反馈家长的建议。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一定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3.指导。幼儿园的指导作用是实施家园合作的最直接的方式。有些家长在观念上存在误区,比如过分娇惯孩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幼儿园等,对这些家长,幼儿园要在理论和思想上对其点拨和指导;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存在困惑,不知道合理的培养孩子的方法,这时幼儿园就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幼儿。
4.组织。幼儿园应该多组织活动,增加与家长见面交流的机会。家长参加的幼儿园的活动是家园合作最面对面的方式。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可以有多种类型,比如幼儿汇报表演、公开课、亲子活动,还可以以最直接的家长见面会的形式。
(二)老师在家园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纲要》中还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期的孩子学习具有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教师怎么说、怎么做,他们都学的惟妙惟肖。例如: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带幼儿散步、游戏时,帮他们擦鼻子的纸一定要放进垃圾箱,孩子们吃的水果皮、糖纸,我会引导他们放进垃圾箱。并让幼儿知道不应该乱丢垃圾,因为它会把环境弄脏的。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懂得保护环境是好处,初步形成幼儿正确的环保意识观念。
(三)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
陈鹤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父母的知识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收效甚微了。”可见,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方面,家长只有与幼儿园合作才能产生1+1>2的现象。孩子在家中是最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没有约束的状态下,各种不良习惯很容易形成。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是家长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1)关注和了解幼儿园的活动。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怎么样、表现的怎么样,对幼儿园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关心。其实,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会持续关注和了解幼儿园的计划与各种活动目标、内容安排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园的活动计划贯彻进家庭中,才不会使孩子在幼儿园学的好习惯在家中被抵消了。
(2)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家长要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相一致。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幼儿园已经把好了幼儿在园那道关。那么,要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一致,家长就应该把好幼儿在家的这道关。让幼儿在园和在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按良好的习惯去做事。
①弥补幼儿在园表现的不足。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可能有欠妥的地方。那么家长在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后,就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耐心地教育孩子,从细微处培养孩子,从而使孩子向着良好的习惯发展。②按幼儿园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在家和在园的要求是一致的,任何霸道无理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任何有害的习惯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家长只有对孩子的行为严格要求,才能真正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
③利用家庭特有的资源。既然家庭中的状态是最自然的,那么幼儿的各种习惯表现也是最本质、最发自内心的想法。所以,父母就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习惯的表现,对孩子暴露的恶习要严格要求,坚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父母也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总之,家长只要细心和耐心,就会发掘家庭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好习惯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地环境,在尊重幼儿的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家园合作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在你我共同的合作中更加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开封:河南出版社,1990 [2]陈卫东.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02)
[3]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戈柔.浅谈如何进行家园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5]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6]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