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边贸重镇 重振名墟古集
打造边贸重镇 重振名墟古集
——茶陵县界首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界首,古称“萧家铺”,又名“西乡”,地处株洲市茶陵县的西部边境,距县城24公里,与郴州市安仁县接壤,是株洲市的西南门户。全镇辖18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8万,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8000余人。
界首文化底蕴深厚,有新石器时期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和周商三处文化遗址;区位优势明显,界月公路将106国道和S320省道在界首境内全线贯通,是通往粤、赣、闽三省的交通要道,素有“西南固塞”之称;商贸流通活跃,赶集时间可称茶陵之最,长途运输业发展红火,有长途车站一座。
一、小城镇建设总体情况
界首曾是“湖南省八大名墟古集”之一,有着悠久的边贸历史和厚重的商贸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仍是茶、安、永、耒、莲两省五县客商云集的中心墟场,城镇建设在全市首屈一指。然而,时过境迁,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界首的城镇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经过充分调研后,我们最终将界首定位于“名墟古集、边贸重镇”,确立了“扩规模、提品位、聚人气、创商机”的城镇发展思路,力争通过几年的苦干、巧干、大干,再创界首城镇辉煌。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定位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高质量的城镇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城镇建设。界首镇投资30万元,聘请了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对界首城镇进行整体规划,涵蓄了人居、经济、工业、农业、环境等各方面,做到建设有蓝图、施工有方向。重点打造三个专业市场,即工业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木材加工家具市场,逐步形成以文化路、商业街一纵一横的商贸服务区,以哑子塘入口和三角坪两处城市环岛、2座标志性雕塑的格局。
(二)扩容提质,强化载体,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模 界首镇把小城镇开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膨胀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
1、加快土地开发
积极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加大土地储备,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模式,大胆使用、善于使用以地生财的战略。
一是哑子塘宗地开发大获成功。哑子塘地处茶安边界,是S320进入界首的咽喉之地,矛盾错综复杂,在征地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正面协商20余次,最终以160万征得土地2268平方米,同时我们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并负责灌溉、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出让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实行公开拍卖,最终以610万的高价,刷新了我县城镇土地出让价记录。
二是粮站资产顺利挂牌。界首粮站位于城镇中心区域,建筑面积占地4200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缺乏管理,已变得破败不堪,严重影响了城镇面貌,也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县粮食局将该粮站划拨给界首政府,通过运作,该粮站资产已顺利挂牌。
三是文化路扩展初见成效。为使城镇发展向境内延伸,今年我们启动了文化路拓展项目,通过农户土地入股、政府搞好配套设施、农民收益保底等方式,已完成了对界市六组24亩土地的征地协议,其中6亩用于街面拓展,18亩用于开发商铺。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电力、亮化、绿地等各方面统筹考虑。投资280万元在我镇庙前村新建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导致的环境问题;完善了城镇排污设施,兴修了哑子塘排污管道;实行了街道亮化工程,检修了所有街面路灯,并新添路灯65盏;在动物防疫站背后平整了一块土地,用作农用车停车场,有效整治了农用车乱停乱靠现象。
(三)强化经济,产业带动,全面激活小城镇建设活力 一个城市若没有自己的产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界首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的特点,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确立了在“农”字上面做文章,将产业与边贸联姻,把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为界首经济支柱的战略。
不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做到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来势喜人。已初步形成了食用菌、烤烟、油茶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优质稻种植、牲猪养殖两大基础农业。目前全镇共种植优质稻2.3万亩,烤烟2400余亩,发展食用菌800余亩,规模养殖小区3个,扶持存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大户5个,年出栏牲猪6.6万头。
(四)突出管理,提升档次,不断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范管理。我镇先后出台了《城镇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细则》、《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理办法》、《建筑施工材料、渣土管理办法》等多项城管方面的规章制度。
从派出所、交警队、工商所、城管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综合执法队,加强了对市场的日常管理,督促经营户在指定区域经营,规范了市场秩序;禁止各种车辆在主街道违规停靠,维护了正常的交通秩序;重新规划了市场和摊位设置;设立了卫生责任区,组织专门的环卫队伍,负责卫生清扫、保洁工作,营造了一个清洁优美的宜居环境,树立了城镇形象。
二、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
界首镇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创造了一些经验。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规范,搞好规划就必须根据城镇的实际,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功能分区,确定好总体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还要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具体建设要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实施。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界首镇提出城市基础设施20年不落后,30年无遗憾的要求,不搞短期行为,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尽量留足预备量,抓好建设和完善。
三是坚持高效益经营。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界首镇坚持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聚资,多形式运作。坚持两眼向外招商引资建城,坚持两腿向上争取资金发展,坚持两手向民聚拢民力参与。先后实施了农民土地入股、政府运作,村助土地、民建房屋等有效措施。通过经营城镇,吸引了外资,聚集了民资,争取到国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界首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镇政府财政首要任务是保证工资发放和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对小城镇投入缺口较大,社会资金投入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二是当前市场数目较少,发育程度较低,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不足;三是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不强;四是城镇管理和环境建设还需加强,文化氛围不浓,缺乏文化推动力;五是农民购买力有限,城市中刺激消费的手段,例如住房按揭难以在乡镇推广,阻碍了小城镇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7月21日
第二篇:提升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
一、基本情况
安远乡位于宁化县北部46公里处,地处闽赣两省四县八乡的结合部。他东邻建宁县均口镇,南接宁化县河龙、水茜乡,北连建宁客坊、黄埠、伊家乡,西面与江西石城县高田镇和广昌县塘坊乡毗邻。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一,耕地面积5.3万亩。现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4909人。2003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1390万元,工业产值4800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96.68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万元,引进县外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9元,各项工作综合评比位列全县乡镇第三。安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肉猪、仔猪。特产有辣椒、银杏、红菇、魔芋、稻萍鱼等,曾有“鱼米之乡”“宁化粮仓”的美誉。安远是个文明古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墟市,宋称黄土岗,明设巡检司,故有安远司之称,民国时为安远镇。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纵队曾进驻安远并经硝坊、营上、吴家,向塘坊,西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广昌。1933年,澎湃县苏维埃政府从湖村巫坊村迁驻安远里坑,方志敏的胞弟方志纯曾任澎湃县委书记。1934年,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由建宁都上迁驻安远。安远现为我市重点革命老区乡镇。
二、小城镇建设和边贸发展历史和现状
由于安远地理位置特殊,安远的集市贸易远近闻名。明代时集市规模和交易量在汀州府辖区为最。周边县乡远至江西抚州等地人民生活所需的食盐、大米、食糖、布匹等均在安远集散、中转。据传,当时食盐交易量墟日高峰时多达2万担。为保护商贾利益、维护治安,官府历来都屯兵于此。现乡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旧曾是安远司衙和国民党时期乡公所所在地。抗日战争暴发后,内地货源日趋紧缺,南昌与赣东南县商贾纷纷云集此地,安远成为闽、赣、浙、粤四省十多个县的货物集散地,边界贸易空前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安远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边贸优势进一步发挥,1998年,安远被我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边贸重点乡镇。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实施“农业115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兴工”战略,狠抓工作落实。本届乡党委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业强乡,科技兴乡,边贸重乡和财政富乡”的奋斗目标,组织实施经济113工程(即“夯实一个农业基础,打好一张边贸牌,做好田间、畜牧养殖和山上开发三篇文章”),壮大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2003年底集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71户,私营企业5家,从业人员1100余人,注册资金1863万元,年交易额达到3636万元,其中销往江西及周边县乡的建材、家电及生产生活物质达2500万元。在边界贸易的推动下,安远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集镇承载功能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在水、电、街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完成了集镇建设规划,改造旧房5万平米,新建农民住宅8万平米,开发商铺500余间。打通了规划的“四纵三横”街道并完成了其中“两纵两横”街道的水泥硬化。铺设排水沟3公里。完成了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工程。安装了街道路灯。修建了2处公厕。实现了程控电话进村入户,开通了小灵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讯号基本覆盖;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新建起3.5万千伏的变电站,保证了生产、生活用电。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后,对生产要素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集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达8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1%,预计到2005年,集镇人口可达1万人。二是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商品集散流通功能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进入市场,参与流通,为了方便购销,搞活经济,我们先后兴建了农产品、肉猪、活牛等3个专业市场。有效促进了安远特色农业的发展,全乡烟叶、食用菌、肉兔、肉牛产业化步伐加快。目前,我乡持有农村经纪人证书的有8人,以潘进水为首粮食营销大户有12家,年销售粮食500吨以上;以曾祥华岩前养兔场为龙头的养兔户达98户,年出栏销售肉兔近万头;以张承良为首的蔬菜营销队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强了人文环境建设。我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乡兴我荣,乡衰我耻”教育,倡导树立“发展安远我帮忙,安远发展我致富”的新观念新思想活动,群众素质得到提
第三篇:提升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
提升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
一、基本情况
安远乡位于宁化县北部46公里处,地处闽赣两省四县八乡的结合部。他东邻建宁县均口镇,南接宁化县河龙、水茜乡,北连建宁客坊、黄埠、伊家乡,西面与江西石城县高田镇和广昌县塘坊乡毗邻。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一,耕地面积5.3万亩。现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4909人。2003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1390万元,工业产值4800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96.68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万元,引进县外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9元,各项工作综合评比位列全县乡镇第三。
安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肉猪、仔猪。特产有辣椒、银杏、红菇、魔芋、稻萍鱼等,曾有“鱼米之乡”“宁化粮仓”的美誉。安远是个文明古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墟市,宋称黄土岗,明设巡检司,故有安远司之称,民国时为安远镇。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纵队曾进驻安远并经硝坊、营上、吴家,向塘坊,西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广昌。1933年,澎湃县苏维埃政府从湖村巫坊村迁驻安远里坑,方志敏的胞弟方志纯曾任澎湃县委书记。1934年,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由建宁都上迁驻安远。安远现为我市重点革命老区乡镇。
二、小城镇建设和边贸发展历史和现状
由于安远地理位置特殊,安远的集市贸易远近闻名。明代时集市规模和交易量在汀州府辖区为最。周边县乡远至江西抚州等地人民生活所需的食盐、大米、食糖、布匹等均在安远集散、中转。据传,当时食盐交易量墟日高峰时多达2万担。为保护商贾利益、维护治安,官府历来都屯兵于此。现乡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旧曾是安远司衙和国民党时期乡公所所在地。抗日战争暴发后,内地货源日趋紧缺,南昌与赣东南县商贾纷纷云集此地,安远成为闽、赣、浙、粤四省十多个县的货物集散地,边界贸易空前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安远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边贸优势进一步发挥,1998年,安远被我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边贸重点乡镇。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实施“农业115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兴工”战略,狠抓工作落实。本届乡党委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业强乡,科技兴乡,边贸重乡和财政富乡”的奋斗目标,组织实施经济113工程(即“夯实一个农业基础,打好一张边贸牌,做好田间、畜牧养殖和山上开发三篇文章”),壮大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2003年底集镇个体工商户达到 271户,私营企业5家,从业人员1100余人,注册资金1863万元,年交易额达到3636万元,其中销往江西及周边县乡的建材、家电及生产生活物质达2500万元。
在边界贸易的推动下,安远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集镇承载功能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在水、电、街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完成了集镇建设规划,改造旧房5万平米,新建农民住宅8万平米,开发商铺 500余间。打通了规划的“四纵三横”街道并完成了其中“两纵两横”街道的水泥硬化。铺设排水沟3公里。完成了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工程。安装了街道路灯。修建了2处公厕。实现了程控电话进村入户,开通了小灵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讯号基本覆盖;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新建起3.5万千伏的变电站,保证了生产、生活用电。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后,对生产要素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集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达8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1%,预计到2005年,集镇人口可达1万人。
二是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商品集散流通功能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进入市场,参与流通,为了方便购销,搞活经济,我们先后兴建了农产品、肉猪、活牛等3个专业市场。有效促进了安远特色农业的发展,全乡烟叶、食用菌、肉兔、肉牛产业化步伐加快。目前,我乡持有农村经纪人证书的有8人,以潘进水为首粮食营销大户有12家,年销售粮食500吨以上;以曾祥华岩前养兔场为龙头的养兔户达98户,年出栏销售肉兔近万头;以张承良为首的蔬菜营销队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强了人文环境建设。我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乡兴我荣,乡衰我耻”教育,倡导树立“发展安远我帮忙,安远发展我致富”的新观念新思想活动,群众素质得到提高,安远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开始树立。二是加强了政策环境建设。人大、纪检部门经常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促进了部门服务质量的提高,经商业主、投资客商对安远的赞誉度有所提高。三是加强了服务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中学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小学教学办公楼共3座,同时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教学成果显著。2003年完成了有线电视县乡联网,成立了老年活动活动中心。在医疗卫生方面,现有的安远中心卫生院是全县两所中心卫生院之一,基本能保证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四是加强了治安环境建设。公安机关、集镇治安巡逻队、村级联防队联动配合,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城建规划不完善,工业短腿等问题仍然束缚着安远经济的大发展,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发挥边贸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完善集镇规划。
加紧对安远城镇建设重新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设计,在原有的“安远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基础上,“四纵三横”的街道主体规划不变,新规划出工业区、仔猪综合交易市场、停车场、垃圾填埋场、公共汽车停靠站、安远标志性建筑、小商品交易市场。要对安远城镇建设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城镇性质和主导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安远的发展潜力、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镇性质、结构布局、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以及中心镇主导作用等方面通盘考虑,遵循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分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进行系统规划,为安远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安远的后续发展留足空间。
2、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一是要狠抓乡村公路建设,疏通进出口,畅通人流物流。交通是制约安远边贸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发展边贸经济,公路建设必须先行,必须牢牢抓住近三年国家大力支持乡村道路建设的良好时机,建设好乡村公路。2004年,要在8月底全面竣工省际“安塘”公路(安远至江西广昌塘坊乡)四级水泥路改建和后溪至灵丰山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安远至增坑四级公路。2007年前,争取到开通“安高”省际断头公路(安远至江西石城高田镇),全面完成乡村道路硬化。这些公路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疏通安远的进出口,从根本上缓解边贸物质运输困难,促进边贸往来。
二是要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三年内在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环卫等方面要有较大改观。2004年内要完成停车场、公共汽车停靠站的选址和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新建成10万头仔猪综合交易市场和一个垃圾填埋场并投入使用。规划启动安远夜景工程,引导工商户制作美观大方的灯箱广告、醒目的商店招牌;全面完成街道路灯改造,实现集镇美化、亮化。2005年,设计建成安远标志性建筑,同时规划建设小商品交易市场,到2006年形成农产品、仔猪、活牛、小商品交易等四大专业市场体系。
3、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做大集镇规模。
一是大力推进招商兴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集镇转移。首先,要扶强做大现有的工业企业,对去年引进的三鑫、国丰两家竹木加工企业要重点扶持,促进其产品上档次规模。其次,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引进劳动力密集型轻纺、制鞋、制衣等企业,提高吸纳劳动力能力。去年我们引进的三鑫木业、国丰竹木工艺制品和今年引进的针织服装厂,已转移消化农村劳动力340名。
二是激活民间和乡外资本投入,兴办三产、私营企业。重点发展餐饮、农副产品中介营销、小商品批发和商贸等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商品流通。鼓励干部带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鼓励干部资金下海。目前已有4名干部办理了留薪留职手续在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在今年市县大抓肉牛产业政策引导下,乡干部职工已筹集30万元创办2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将进一步带动我乡活牛市场交易。
三是不断优化软环境,提高安远吸引力。一方面加强效能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干部工作效能督查和行风评议工作,规范政务、站务、所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办事群众。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和中梗阻现象,为安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垄断经营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公安、工商、城管、税务等部门联合行动,不定期开展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垄断市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让外地客商敢到安远,能创成业,可赚到钱,切实塑造一个诚信的安远。
4、强化集镇管理,树立边贸集镇新形象。组建一支专门的集镇管理队伍,对违章搭盖、占道经营、集市卫生进行根本治理,彻底扭转脏、乱、差现象,让集市交易公平、有序,集镇面貌清洁、整齐。今年拟通过人大例会制定通过符合安远实际的集镇管理办法,做到按章规范管理。
5、发展特色农业,为农产品交易注入新活力。
一是稳定传统特色农业。要在稳定和扩大安远辣椒种植、稻萍鲤鱼养殖规模上下功夫,改进鲤鱼干加工工艺,在辣椒干、鲤鱼干、豆腐皮的包装、宣传推介和营销上加大工作力度,让传统特色农产品成规模、上档次,促进传统农产品转化为新商品。今年我们将以县“农业招商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立足安远实际和优势,抓好魔芋、南瓜、姬松茸等项目的可研、包装和招商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开发商的联系,制作和发布安远招商网页,让外界了解安远,把安远推向客商,引进资金、开发项目。目前,魔芋开发项目已经和省农林大学、福州素天下食品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达成了开发初步意向。
二是突出发展优势农业。下大力气做好安远经济“113”工程中的“三篇开发文章”。田间开发以烟叶生产为主,突出抓好以姬松茸为主栽品种的食用菌业和订单农业。畜牧业以肉牛、肉兔养殖为重点,抓50头以上的大户和200头以上的育肥场建设,加快肉牛、肉兔养殖专业村建设,用3年时间,把肉牛、肉兔产业化工作推上新水平。山上开发重点抓药材种植,木本药材与草本药材相结合,中、短、长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为农民增收开拓新渠道。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全乡形成烟叶为主,畜牧养殖为重点,食用菌、药材种植为补充的田间、家里、山上并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三、两点建议。
一是恳请上级支持把安远乡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边贸重点乡镇。
二是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补助力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公益性强,单凭乡镇财力远远不够,压力非常大。目前,我乡正计划建设小商品交易市场,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在立项、补助资金上给予倾斜。
第四篇:友谊县委书记王郁打造文化重镇 旅游名区 经济强县
友谊县委书记王郁打造文化重镇 旅游名区 经济强县
友谊县位于三江平原腹地,隶属于双鸭山市,幅员面积1,872平方公里,人口13万,耕地面积160万亩。2007年以来,友谊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结合实际确定了“打造五个平台”工作思路,通过狠抓落实,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工业增加值两年翻一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两年翻两番。先后荣获了全国“平安县”、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省“最具活力县”、“无毒县”、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打造项目建设平台,实现了高效发展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龙头”。2007年以来,共新上招商引资项目57项,累计到位资金60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23项。先后成功引进了国家电网集团、韩国希杰集团2家世界500强企业,北大荒集团、广西洋埔南华集团、九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3家国内500强企业。其中,九鼎酵母、南华糖业生产规模分别居全省同行业第二位和第三位。同时建成了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6家。在项目建设的拉动下,友谊地区经济呈现出持续跨越增长势头。
二、打造县场共建平台,实现了统筹发展
结合县、场分设的特殊体制,采取了机制联建、资源共享、项目联上、环境共创等有效措施,开创了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合作引进了总投资4.1亿元的30万吨稻谷综合加工,总投资1.9亿元的北大荒牛业屠宰加工等大项目21个,实现到位资金18亿元。县、场共同投资2.63亿元,完成了37条267.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在双鸭山市率先实现通乡公路全覆盖。拆除泥草房2,118户,总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省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5个。
三、打造文化产业平台,实现了协调发展
依托“五地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了文化旅游名县战略。累计新上文化旅游项目12项,共完成投资6.12亿元。重点建设了“一村”即:总投资5.5亿元,一期工程5,000万元的中国知青第一村;“二馆”,即: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生态文体中心和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友谊博物馆;“三园”,即:总投资10亿元的农机博览园,总投资5,000万元的挹娄文化风情园和总投资1,200万元的美兰庄农业生态观光园。此外,县场共建了满族风情园、华瑞园、水韵居等观光小区。加强了友谊历史文化研究及宣传,友谊特色文化分别在央视多个栏目得到重点宣传。
四、打造优良民生平台,实现了和谐发展
推进了“蓝天碧水”工程。实施了总投资6,8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000万元的万吨水处理厂,总投资2,30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和总投资1,500万元的挹娄大街等一批城镇基础建设工程,城镇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施了总投资4,500万元新高中和总投资3,600万元的新医院建设工程,优化了全县教育和医疗环境。投资1.93亿元,完成了6处,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新型农村住宅小区建设,改善了2,796户居民的住房条件。社会矛盾得到较好处理,友谊县连续多年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信访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市级目标考核优胜单位。
五、打造工作保障平台,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
推进了干部公选制和事业编制人员逢进必考制,使一批优秀干部和人才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项目制度,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机构,工作进展情况月督查、月通报,有力促进了全县重点工作落实。深化了重点工作效能监察,组织纪检、人事、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全部重点工程进行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程监察,在保证推进的同时,杜绝了工程建设中的不廉洁行为。对到企业进行勒、拿、卡、要等行为,坚持做到从严查处,涉及中省直单位的,实行向其上级部门报告制度,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2011年,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继续推进五个平台建设,加快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一是围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科技型、环保型、财源型大项目。全年实施的项目总投资额力争突破35亿元,重点完成或新建总投资15亿元的歌美飒风力发电、总投资10亿元的东北大自然粮食化工,以及天然气、甜玉米加工和木糖醇生产、五谷香粮色拉油等项目。二是围绕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全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县为基础,着力实施文化旅游名县战略。完成中国知青第一村、挹娄文化风情园和特色街路项目建设。加强旅游线路开发,全力打造以凤林古城和挹娄文化风情园为主的满源文化风景区;以博物馆、生态文体中心、中国知青第一村为主的城镇观光风景区;以农机博览园、美兰庄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主的现代农业展示风景区。三是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通过推广现代种植技术、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90万吨。支持农场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公路、泥草房改造、新型农村住宅小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再建成1―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四是围绕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加快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为群众办成十件实事,重点完成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新医院建设工程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特色街路,道路绿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