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韩立福博士《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名师工作室”这个发展平台,这对于我们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能成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不仅仅是一种荣幸,更大的应该说是一种责任,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也没有可以炫耀的成绩,但我敢说的是至从我参加工作室后我真的变了。首先是思想上,以往的我工作算是认真,认真只是不想让领导说我,领导让做什么做什么,缺少一些主动的想法与创新的意识,偶尔还会报怨工作劳累。参加名师工作室后,我强烈的意识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了,新时期要求我们要做研究型的专家型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努力以名师成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让自己的行为成青年教师的榜样,不管行不行,先干着,干了就学了,学了就是自己的,人都是怕逼的,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先上路,再往前走,名师工作室就是我们成长的路,有时我们会累,但不能停留,停了就不爱走了,每次参加活动,无论是听名师的课还是参加集体备课还是参加研讨都像充电一样,懒惰的自己总会跳出来,让我又有了动力,积极向上的自己就又站起来了
其次是在学习上,参加名师工作室以后,我爱看书了。以前上班时间总是找若干个理由不看书,放假也是偶尔毫无目标的看些闲书。参加工作室就要求我们经常看书,写读书笔记和反思,还给我们发了专门的笔记本。工作室领导如此细心让我们怎么好意思不做,刚开始是逼着自己看,为了完成任务,边看边写,写着写着惭惭就养成了习惯,不说每天看几页也差不多,而且看到精彩之处总想画下来做笔记,参加工作室到现在我看了韩立福博士写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一书,这本书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有帮助,所以看电视或聊天心里会下意识地谴责自己浪费时间,尽管喜欢轻松但也小有犯罪感。我知道我变了!我在名师工作室这片沃土中慢慢的成长。
工作室组织了精彩的课堂,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学习了我们身边名师的教学经验,领悟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大胆创新、研究的步伐。相比之下,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经验上的差距,还有先进教学资源运用及完成的情况上的差距,这也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时的总结经验与不足,使自己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工作十多个年头的教师生涯间,我聆听过很多次名人、学者的报告,身边的教学精英的课也听过不少,但结果呢?记得哪位老师说的:“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就是没有行动!”。这些是常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么如何在学会感动、享受激动后、能认真行动呢?这是一个老师必须时刻思考的一个话题。自己还称不上名师,才刚刚找到一片沃土,或者刚刚发芽,成长还要漫长一个阶段,目前唯有努力扎根,吸取水分,才能为自己的成长不断补充养分。也只有坚持,才会有成功。借着名师工作室的平台,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我们学校特别积极的两位特岗教师王刚和朱丽佳也参与活动中来,他们学识丰厚,教学基本功强,而且虚心求教,在本学期中主动承担本校的构建高效课堂评比活动,受到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我希望他们在这块平台崭露头角,也祝愿他们在名师工作室领导的指导和培养下,尽快成为教学能手,并最终成为名师。
今天,能够加入这个特殊的群体——名师工作室,它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工作室”是肯定,是信任。
“工作室”是机遇,是挑战。
“工作室”是阵地,是舞台。
“工作室”是压力,是动力。
名师工作室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虽然这是一条辛苦之路,但更是一条充满工作快乐的幸福之路。现在,名师工作室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给我们照亮前进的路线,指引我们快速地成长。
第二篇: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
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近,我阅读学习了教育学博士韩立福先生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感慨颇多。总括全书是从“传统观、现状分析、理论依据、转型策略”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等八个主题。以下就学生观,谈一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学习是学会学习。
对于三尺讲台,我是一名新老师。工作两年多来,课堂内外,茶余饭后,我和身边的同事谈论的最多的话题是“谁学习好,谁学习差,谁学习进步了,谁学习没有起色”;面对学生,我总是一本课本走江湖,也信誓旦旦教训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此类的自以为是,还有许多。通过阅读,我明白,我被囿于传统的教学观不能自拔,我还固执地坚持着“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和“课本中心”。久而久之,发现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却不会掌握学习的方法,欠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深度转变我的学生观成了当务之急,作为新时期的老师要积极提倡以下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我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答案多是“可以考上大学、可以赚钱、可以找个好工作......”这些目标并不是那么诱人,从孩子们的懈怠不难发觉。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悲惨世界里,学习成了多数每天真开眼的最大烦恼,他们为了成绩挨批评,为了一道难题流泪,为了作业皱起眉头。我想老师应该首先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在课堂上多问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记忆知识。老师作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精心备课,深入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付诸行动,自主性学习就不难实现了。
2、合作式学习。我们班上有35个学生,绝顶聪明的可以说没有,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孩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根据学生特点调位置,分小组,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真可谓明智之举。划分学习小组之后,选取负责人的正副组长,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不得不说三年级的孩子是喜欢竞争的,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在比赛中激发了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可以交流资料、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共赢”。
3、探究式学习。我想到讲述《孔子拜师》一课的时候,我会连环问学生几个问题:孔子是谁?课文讲了孔子干了一件什么事?他拜谁为师?为什么要拜师?是怎样去拜师的?问题难易相间,但是环环相扣,解决到最后,小结式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相信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理顺思路、掌握知识的过程。有时候放手让学生来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小组内解决,或者全班一块解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究学习过程。我相信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都说在新课程改革学习观转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使得学生要“鱼”与“渔”双收,不仅学习到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努力让学生“鱼”与“渔”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