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稿)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省卫生厅组织起草了《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请各县(市、区)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于8月27日前上报各设区市卫生监督所,由各设区市卫生监督所汇总后于8月30日前上报厅卫生监督局。
市卫生监督局联系人:宋江莲 联系电话:85869932 电子邮箱:sjzsjdek@sina.com
联系人:贾丽华 电 话:0311-87825034 邮 箱:lhb5034@126.com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和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
第三条 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的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及技术性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应委托具有《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机构检测。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 卫生监督范围
第七条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包括:
(一)住宿场所,包括宾馆、旅馆、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等场所。
(二)沐浴场所,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场所,不包含婴幼儿洗浴。
(三)美容美发场所,包括美容美发店、美容店、美体店、美发店、烫染店等场所。
(四)游泳场所,包括天然和人工游泳场(馆)、水上娱乐设施等场所,不包含婴幼儿游泳场所。
(五)就餐场所,包括使用空调且经营面积在150m2以上饭馆(含集体食堂、学校食堂)。
(六)体育场所,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
(七)文化娱乐场所,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艺厅、影剧院、音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等场所。(网吧)
(八)展览展示场所,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
(九)商业经营场所,包括营业面积300m2以上各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方便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商店、家居中心、书店、图书市场等场所,不含医药商场(店)、农贸市场。
(十)候诊场所,包括医院内挂号、取药、候诊场所。
(十一)公共交通工具与侯车(船、机)场所,包括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及其室内的等候场所。
第八条 公园、露天体育场区域内的独立公共场所按相应类别实施卫生监督。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预防性卫生审查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监督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
第十一条 凡本办法第七条列入卫生监督范围的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应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预防性卫生审查,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审查分为选址与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分别于建设项目动工前和建设项目竣工后投入使用前进行申请。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中的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的选址与设计应符合各类公共场所相关卫生规范要求。
第十四条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单位(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单位)申请选址与设计卫生审查时需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资料:(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立项及批准文件;
(三)建设项目选址及环境情况;
(四)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地形图、总平面图、剖面图、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图)及设计说明和有关参数;
(五)公共卫生设施专篇(包括消毒间或区、公共用品保洁间或区、洗衣房、布草存放间、循环净化消毒设施等);
(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后,进行申请登记、受理审查,当场受理或在5日内作出“补正申请”或“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对需要补正申请的申请单位,应一次性告知其应补正的所有资料。
第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到现场进行勘察。
第 条 卫生审查不合格的,出具《卫生行政执法意见书》提出改进意见,建设项目单位改进后重新提出申请。
审查合格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于5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第 条 建设项目单位取得《建设项目选址与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后方可施工建设。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的选址和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需变更的,应当征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公共场所建设或经营单位应向原负责设计审查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选址与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三)具有《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技术服务构出具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四)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进行申请登记、受理审查,当场受理或在5日内作出“补正申请”的书面决定。对需要补正申请的申请单位,应一次性告知其应补正的所有资料。
第十七条 受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个工作日内进行竣工验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按审查同意后的选址和设计进行现场验收。
第十八条 竣工验收未获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卫生行政执法意见书》提出改进意见,待改进后由申请者重新提出申请。
验收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第四章 卫生许可证发放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申请书示范文本、提交资料目录等内容予以公示,并根据申请人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第X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下列卫生许可: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
(二)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直接管辖的。
第Y条 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划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建城区内下列卫生许可:
(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且公共场所经营面积在10000㎡以上的经营单位;
(二)游泳场所(不含婴幼儿游泳场所)。上述项目中“以上”含本数。
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上述原则适当调整,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 条 建城区的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除本办法第X条、第Y条规定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县、县级市、远离市区的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除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场所单位。
第 条 同一公共场所经营者申办的卫生许可范围分属不同级别管辖的,按最高级别统一管辖。第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辖权不明的,应报请双方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请示后十五日内作出指定管辖的决定。
第二十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时,应填写申请表,按本办法规定提交相关材料,逐页加盖公章或者签字确认,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材料为复印件的,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原件,与复印件进行比对。
第二十一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证明或营业执照;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四)房产证及(或)房屋租赁合同;
(五)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六)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平面图;
(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组织及制度;
(八)主要设备和设施的材料;
(九)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或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十)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十一)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的名单和健康合格证明。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收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许可申请材料,应当出具接收凭证。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书面审查内容包括:
(一)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二)申请材料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是否具备与申请项目相适应的经营条件和污染控制措施;
(四)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规范,卫生管理组织是否健全,有无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书面审查结果,按照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卫生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人应当对更正内容予以确认;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属于本级管辖,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受理卫生许可申请。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二)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三)申请材料或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四)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文书。
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对现场进行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准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准予许可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制作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送达申请人。
第三十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每两年复核一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第三十一条 同一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同一地点从事多项经营活动的,发放一个卫生许可证;在两个以上地点从事经营活动的,分别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变更单位或地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业主)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在三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变更经营地点、增加许可范围的,按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材料与原卫生许可申请材料相同的,可不重复提供。
变更后的卫生许可证编号、有效期限不变,并注明“变更”字样,原卫生许可证收回。
第三十三条 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并加贴有效凭证。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卫生许可证复核期届满之日三十日前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复核申请书;
(二)具有能力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1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三)企业(个体)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复核期届满3个月不申请复核的(卫生许可证到期未复核的),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第三十四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卫生许可证原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具有能力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1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四)与原提交卫生许可申请材料无变化的说明,或有变化内容的相关材料。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资料。
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按新申请卫生许可证办理。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延续申请后,结合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监测情况,在有效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延续后的卫生许可证编号不变,有效期限顺延。
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予延续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发证部门可注销其《卫生许可证》:
(一)复核期届满3个月不申请复核的;
(二)复核时不符合卫生要求且经整改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的;
(三)自行歇业的;
(四)企业破产的;
(五)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
(六)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第三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按卫生许可证规定的项目营业,不得擅自超越核准的经营项目或变更字号,并应当将卫生许可证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处。
第三十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遗失或毁损卫生许可证的,应当于六十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办,补办的卫生许可证内容不变,注明 “补”字样。
第三十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应当妥善保管,在明显位置悬挂或者摆放,方便消费者监督。
卫生许可证不得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和出租。
第四章 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考核
第三条 我省对技术服务机构实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制度。技术服务机构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检验及卫生学评价工作。
第 条 技术服务机构申请能力考核采取自愿、公开的原则。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并委托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实验室;
(二)人员及设备要求:
1.申请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认可的机构,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2.拥有与申请检验、检测项目及卫生评价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3.从事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活动的人员(不少于3人)参加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4.拥有与检验、检测相适应的量值准确可靠、性能完好、按照申请检验类别和项目进行检验、检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技术服务机构应设有质量管理部门,并有完善的公共场所卫生学检验、检测及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3.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 具备本办法第 条规定条件的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
第七条 申请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认可申请表;
(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
(四)管理和专业人员名单及学历证明或职称证明;
(五)专业人员培训证书(不少于3人);
(六)相关仪器设备名称及技术参数;
(七)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八)典型的公共场所卫生学检验报告或评价报告;
(九)典型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验报告或评价报告;
(十)实验室平面布局图;
(十一)曾经完成的相关工作总结报告。
第八条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于审核通过后6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现场审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在5日内补齐。
第九条 现场考核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考核组由3-5人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提前3日将考核时间、内容和日程等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一条 现场考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工作汇报;
(二)现场检查有关实验室情况:
(三)查阅相关资料、档案等;
(四)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
(五)随机抽取所检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可采用盲样检测或者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查检测流程、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六)按照技术服务机构考核标准逐项考核。
第十二条 在现场考核过程中,考核专家组应当详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进行评议汇总,全面、公正、客观地撰写考核报告,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应当由专家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评审意见分为“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类。
第十三条 专家考核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意见和考核记录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考核建议,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评审意见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第十五条 对考核“合格”的技术服务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统一印制的《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
对需要“整改”的兽医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再审查或者现场考核合格的,颁发《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对考核“不合格”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6个月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原则上实行材料复评,必要时进行实地复核,提出最终考核意见。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有效期4年。有效期届满,技术服务机构继续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等工作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延续。
第二十条 取得《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发生改变,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考核合格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其合格证。
第 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以公告形式公布取得认定的技术服务机构名录及其检验范围等信息。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住宿场所,向消费者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沐浴场所,向消费者提供洗浴服务的场所。美容场所,美容场所是指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的场所。
美发场所,是指提供发型设计、修剪造型、发质养护和烫染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发、理发、烫染等区域和专间。
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就餐场所,指餐饮服务活动中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就餐场所。体育场所,指室内进行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健身的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及观赏影视作品、提供酒饮消费的服务场所。
展览展示场所,是专门负责收藏、保护、研究、展览特定物品,供人阅览、参观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
商业经营场所,是指进行商品、图书交易活动的场所。候诊场所,指医院内患者等候就医的场所。
公共交通工具与侯车(船、机)场所:指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及其室内的等候场所。
预防性卫生审查,是指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公共场所相关卫生规范、标准的规定,对我省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建设项目的选址与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技术服务机构,是指开展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顾客用品用具等各项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评价等工作的卫生技术机构。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附件1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依据)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管部门)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铁路部门行使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能。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需要,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和监测专业队伍建设。
第四条(经营者责任)公共场所经营者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责任制,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第五条(分类管理)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分类管理,公共场所分为甲类和乙类。
甲类公共场所为: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
(二)公共浴室;
(三)游泳场(馆)。
除上述场所外,《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其他场所为乙类公共场所。
第二章 卫生管理和要求
第六条(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应当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落实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第七条(选址、设计、装修)公共场所选址、设计、装修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
公共场所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室内整体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装修后空气质量经检测合格的方可营业。公共场所局部装饰装修期间,经采取有效措施,非装饰装修区域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的,可正常营业。
第八条(一般要求)公共场所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室内空气、饮用水、沐浴用水、游泳池水、采光、照明、噪声等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九条(场所检测)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并公示。卫生检测结果应当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具备卫生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检测。
第十条(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应当设置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场所、卫生间及浴室,配备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和盥洗设施、设备。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有效的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设施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
第十一条(卫生设施维护)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集中空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定期清洗消毒,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装置;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风口表面应保持清洁。
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第十三条(用品用具)公共场所的用品用具应当安全卫生无害。
为顾客提供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当清洗消毒,其储存设施应当分类设置和专门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第十四条(健康相关产品)公共场所提供或使用的化妆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的要求,并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或备案批准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饮用水管理)提供二次供水和直饮水的公共场所,其经营者应当配备专(兼)职供水管理人员负责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和直饮水管理。
第十六条(健康检查)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在岗从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上岗。
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十七条(人员培训)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及知识培训,不得安排卫生知识培训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上岗。
公共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当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第十八条(禁止吸烟)国家提倡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医院诊室、候诊室、病房,商场,书店、阅览室,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营运出租车、公共电汽车、封闭式空调列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其他公共场所应当划分吸烟区和禁止吸烟区。
第十九条(禁止吸烟)公共场所应当在禁止吸烟的区域设置醒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室)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排风系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应当制订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并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
第二十一条(事件报告)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业务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有卫生部规定的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按照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评价等报告。第二十三条(行业协会)公共场所行业组织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订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会员经营活动的指导、管理,促进行业行为自律。
第三章 卫生许可
第二十四条(许可管理)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管理。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营业。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审查)新、改、扩建的甲类公共场所实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制度。
新、改、扩建的甲类公共场所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审查同意的方可施工。竣工验收时应当经原批准的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申请条件)申请卫生许可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具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条件。
第二十七条(申请材料)申请甲类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资格证明材料;
(三)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四)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五)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
(六)卫生管理制度及相关资料;
(七)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检测报告;
(八)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乙类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资格证明材料;
(三)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
(四)卫生管理制度及卫生设施配置等相关资料;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报资料的各项内容应当真实、完整,不得涂改。申请者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二十八条(许可审查)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经营者提出的卫生许可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对甲类公共场所进行现场审核,并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程序办理。
第二十九条(许可证内容及有效期)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
第三十条(许可延续)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卫生许可延续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原件;
(二)卫生许可证延续申请表;
(三)经营场所、经营项目和规模未发生改变的承诺书;
(四)卫生设施配置及运转情况说明;
(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相关资料;
(六)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检测报告。
第三十一条(许可变更)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名称、经营项目、经营场所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变更卫生许可证。
第四章 卫生监督
第三十二条(职责)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卫生标准和规范对公共场所及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职权)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采样和调查取证,查阅、复制有关文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三十四条(公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信息,定期向社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情况。第三十五条(控制措施)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场所,有权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责令停业整顿;
(二)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用品用具;
(三)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公众健康危害的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第三十六条(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当按有关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虚报、瞒报。
第三十七条(纠正)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行政行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第三十八条(科学评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公共场所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量化监督指标,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的监督模式。
第三十九条(举报处理)对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举报,应当记录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经营者)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开展经营活动的;
(二)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卫生许可证的;
(三)超出规定范围经营的。
第四十一条(经营者)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卫生许可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经营者)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
(二)未按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或者从业人员经卫生知识培训不合格上岗的;
(三)未按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或者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的;
(四)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未按规定调离或治愈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
(五)未按规定对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测、公示,检测结果未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
(六)水质、空气质量、用品用具、采光、照明、噪声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的;
(七)未配备有效的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设施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的;
(八)用品用具储存设施未按规定专门设置和使用的;
(九)提供或使用的化妆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未按规定取得卫生许可或备案批准证明文件的。
第四十三条(经营者)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未按规定设置清洗消毒场所和未按规定配备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设施和设备的;
(二)擅自拆除、改造卫生设施或者挪作他用的;
(三)装饰装修期间未按规定采取措施继续营业的;装饰装修后空气质量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进行经营活动的;
(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按规定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新风、送风、回风设施设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未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消毒的;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凝)水、空调送风、风管积尘、微生物等卫生指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第四十四条(经营者)甲类公共场所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同意而擅自施工者,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可视具体情况责令其停止施工。
第四十五条(经营者)公共场所拒绝卫生监督的,可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经营者)公共场所未按规定报告公共卫生事件的或者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经营者)公共场所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导致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的;
(二)出具虚假检验、检测、评价等报告的;
(三)不具备相应能力开展工作的。
第四十九条(执法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执法人员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导致公共场所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卫生行政部门虚报、瞒报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依法给予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释义)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公共浴室,是指供人们沐浴的公共场所,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指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直饮水,是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装置对需要改善水质的集中式供水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道输送,供直接饮用的水。
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经再度储存、加工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公共场所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
第五十二条(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08年 月 日起实施。卫生部1991年3月1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年2月10日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
冀卫规监督〔2012〕1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卫生处、厅卫生监督局、省疾控中心: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我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实际,我厅制定了《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报经省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现予公布,请遵照执行。
二O一二年三月五日
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规范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和卫生监督行为,根据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以及相关卫生规范、卫生标准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确定我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
一、纳入卫生监督范围的公共场所
(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店)、书店;
(七)候车(机、船)室。
公园、露天体育场不再专门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上述区域内独立的公共场所,按照相应类别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二、部分公共场所范围的界定
(一)饭馆:指餐厅面积在100m2以上并装置空调设施的就餐场所。
(二)公共浴室:又称为沐浴场所,是指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服务场所。
(三)理发店:又称美发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头型、脸型、发质和要求,运用手法技艺、器械设备并借助洗发、护发、染发、烫发等产品,为其提供发型设计、修剪造型、发质养护和烫染等服务的场所,不包括无固定服务场所的流动摊点。
(四)美容店:又称美容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脸型、皮肤特点和要求,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其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的场所,不包括医疗美容场所。
(五)游泳场(馆):又称游泳场所,是指提供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和水上游乐设施,不包括婴儿游泳馆。
(六)游艺厅(室):是指以操作游戏、游戏设备进行娱乐的各类游艺娱乐场所,包括营业面积100 m2以上的棋牌室等。
(七)体育馆:指观众座位在1000个以上或营业面积在500 m2以上的各类体育运动场馆,以及营业面积100 m2以上的运动健身场馆。
(八)商场(店)、书店:是指营业面积在300m2以上的各类百货大楼、超市、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场(店)、书店等场所,不包括农贸市场。
其他纳入我省卫生监督范围类别的公共场所,涵盖范围按照卫生部有关卫生规范的规定执行。
三、其他
(一)候诊室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监督管理。
(二)医疗美容场所按照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
(三)设区市卫生局可以对公共场所监督管理中市、县(区)两级职责分工作出规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四)省卫生厅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各地实际执行情况,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适时作出调整。
(五)本监督范围自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四篇: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办法
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范围内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五条 公共场所应当符合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卫生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不得从事公共场所经营活动。
第七条 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河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的规定,明确市、县(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分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同一公共场所经营者申办的卫生许可范围分属不同级别管辖的,按最高级别统一管辖。
第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时,应填写申请表,按本办法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材料为复印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原件进行比对。
第十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
(三)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五)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收卫生许可申请材料后,应当即时向申请者出具接收凭证。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收卫生许可申请材料后,应对申请材料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进行书面审查,并按照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卫生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并由申请人对更正内容予以确认;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视为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受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属于本级管辖,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卫生许可申请,并出具书面凭证。
第三章 审核与决定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工作。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准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上述期限不能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准予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制作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送达申请人。
第十六条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4年,每2年复核1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十七条 卫生许可证编号格式为:冀卫公证字„初次发证年份‟第XXXXXX-YYYYYY号(XXXXXX指行政区域代码,按国标编码填写;YYYYYY指本行政区域发证顺序编号,由发证机关自行确定)。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河北省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加印条码标识。
凡在“河北省卫生监督信息平台”之外打印或者人工书写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均为无效证件。
第十九条 同一单位在同一地点从事多项经营活动的,发放一个卫生许可证;在两个以上地点从事经营活动的,分别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四章 变更与复核
第二十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卫生许可证编号、有效期限不变,并注明“变更”字样,原卫生许可证收回。
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地点、增加许可事项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材料与原卫生许可申请材料相同的部分,可不重复提供。
第二十一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卫生许可证复核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复核申请书;
(二)1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材料;
(四)原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7日内,在卫生许可证上加贴复核凭证或者加盖复核印章。
公共场所经营者逾期未办理复核手续的,按照《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五章 延续与注销
第二十三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延续申请表;
(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材料;
(三)卫生许可证原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1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五)与原提交卫生许可申请材料无变化的说明,或有变化内容的相关材料。
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按新申请卫生许可证办理。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延续申请后,结合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监测情况,在有效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延续后的卫生许可证编号不变,有效期限顺延。
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予延续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发证部门应当注销其卫生许可证: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申请要求注销卫生许可证的;
(二)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逾期不申请复核且自行歇业或者6个月以上不营业的;
(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遗失或毁损卫生许可证的,应当于60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办,补办的卫生许可证内容不变,注明“补”字样。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作出撤销或者注销卫生许可证决定的,应当及时将涉及的单位名称、地址、许可证号、许可项目等相关信息予以公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的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有效期5年。
第五篇:云南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云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规章,结合云南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行政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第三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云南省辖区内的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昆明铁路局所属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火车站、等候室以及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云南省机场管理机构所属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云南省辖区内的机场等候室以及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以下8类公共场所
(一)住宿与餐饮场所:包括宾馆、饭店、酒店、旅馆(旅店、旅舍)、招待所、度假村以及所属咖啡馆、酒吧、茶座、购物等辅助设施,一定规模以上的餐饮服务场所。
(二)沐浴场所:包括浴室、浴场、浴池、洗浴中心、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桑拿部和水吧)、温泉浴、足浴等。
(三)美容美发场所:包括美容店(含美体店)、美发店等(不包括流动理发点)。
(四)文化娱乐场所:包括影剧院、音乐厅、歌舞厅、录像厅(室)、游艺厅(室)、台球室(馆)、棋牌室、网吧、咖啡馆、酒吧、书吧、茶座。
(五)游泳场所:包括游泳场(馆、池)。
(六)文化交流场所:包括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七)购物交易场所:包括商店、商场、超市、书店。
(八)候诊与公共交通场所:包括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地铁站台。
第五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和相关规定,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适时作出调整。
第六条
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动工前提出设计预防性卫生审查申请。
第七条
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选址设计,应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办理卫生行政许可证。
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投入使用。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公共场所卫生审查专家库。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公共场所项目实施预防性卫生审查时,有权查阅有关资料,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卫生监督员对所掌握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九条
申请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书;
(二)立项报告书;
(三)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地形图、总平面图、剖面图、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图、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四)卫生专篇(建筑项目周围是否有污染源、风向、距离等情况;功能性房间或区域设置情况包括消毒间或区、公共用品保洁间或区、洗衣房、布草存放间、循环净化消毒设施等;卫生设施情况;建材、装饰、装修材料情况等),装饰、装修材料检验合格证明。
(五)申请人或单位对所提供材料真实性、合法性的承诺书;
(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后,应当作出当场受理或在5日内作出“补正申请”或“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对需要补正申请的申请单位,应一次性告知其应补正的所有资料。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所报材料和现场进行审查,1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通过的,卫生行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共场所卫生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公共场所建设单位或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的图纸和方案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如需变更设计的,应当报原审查的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已建成投入使用未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的公共场所在复核、换证时应当提供原设计图纸及卫生学专篇报告,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查,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四条
新、改、扩建公共场所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评价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第十五条
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复核、换证时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卫生学检测报告。检测指标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清洗消毒,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进行复核和换发卫生许可证。
第十六条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未作设计卫生审查或审查不合格者,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办理卫生许可证。
第十七条
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机构实行业务能力考核制度,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指定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负责具体考核工作。
在国境口岸从事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考核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项目包括:
(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采光、照明、噪声等室内环境的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二)顾客用品用具的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三)游泳场(馆)和公共浴室水质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四)公共场所饮用水(包括:自备水、直饮水、二次供水)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检验、检测与评价。第十九条
从事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具有与服务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
第二十条
省卫生厅设立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考核工作由专家库内随机抽取的3名以上专家(单数)组成考核组负责完成。
第二十一条
申请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云南省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申报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
(三)申报项目计量认证材料;
(四)仪器设备清单;
(五)检验、检测与评价等技术人员名单和相应的资格证书和考试合格证明;
(六)质量手册和管理文件;
(七)模拟检验、检测与评价报告一份;
(八)其他有关资料。
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国家计量认证的单位可直接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但需参加每两年一次的考核。
第二十二条
省卫生厅接到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13个工作日内完成考核,考核结果由省卫生厅定期向社会公布。对考核合格的技术服务机构由省卫生厅颁发认证证书,每三年复核一次。
第二十三条
考核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认证的服务项目范围内,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与评价报告,并对出具的技术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增加、变更技术服务项目的,应向省卫生厅重新申报考核。
第二十五条
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应当报省卫生厅备案,由省卫生厅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其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没有作出规定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其他问题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中用语的含义: 住宿与餐饮场所:为公众提供营业性住居、餐饮(指营业面积在100 m以上的餐厅)及相关服务的建筑物与机构。
沐浴场所:为公众提供营业性的身体局部或全部进行清洁及更衣、休息的建筑物及机构。
美容美发场所:根据顾客的特点和要求,为顾客提供皮肤表面和头发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清洁、修饰和护理的场所。
文化娱乐场所:为公众提供营业性的视频、音频、歌舞、游艺及信息交流的场所。
文化交流场所: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购物交易场所: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书籍)购买、客户服务的场所,城市营业面积在300m以上,乡、镇营业面积在200m以上的场所(不足上述规定面积的可参照执行)。
222候诊与公共交通场所:向患者提供医疗诊断治疗等待、向乘客提供乘车(机、船)等待的场所。其中候诊室指区、县级以上医院候诊室(含挂号取药等候室,街道及乡镇医院、诊疗场所可参照执行);候车(机、船)室指室内面积达到200m以上的候车室(低于200m面积的候车室可参照执行)。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2
2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