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的决议
【发布单位】803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11-27 【生效日期】2000-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加快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的决议
(2000年11月27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前我省水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为加快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作如下决议。
一、一、要切实增强水资源危机意识和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的紧迫感。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是社会用水大户。由于多年干旱缺水,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农业用水无序无度,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加之大量超采地下水,水环境日益恶化,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业传统种植和灌溉方式,加快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已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实行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开发保护并行的方针,下大力解决好水的问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水资源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转变用水观念,把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变成农村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二、要坚持把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摆到政府工作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涵养、开源与节流并举,发展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并重,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节水和旱作农业发展。要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筹兼顾,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严格控制兴办高耗水农业项目,凡新上高耗水农业项目,必须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对农业灌溉用水,逐步实行定额、有偿使用制度,通过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节水的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以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方,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加强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推广抗旱优良品种和旱作农业技术。对不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要进行科学指导,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凡凿井从地下取水的,应依法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要抓住雨季有利时机充分拦蓄天然降水,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使用微咸水和治理达标的污水,积极推进人工增雨和集水工程建设,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要坚持与调整种植业结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相结合,不断增强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三、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水利建设、节水和旱作农业投入,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发展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治理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兴建一批拦水、蓄水、调水枢纽工程和节水灌溉、生态集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化失修的灌溉、供水工程。要深化农业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和建立国家、集体、农民和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投入机制。要把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要保持“九五”期间对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投入水平,并逐年有所增加。各级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鼓励他们增加对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投入。各级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发展。要广辟投资渠道,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和境外投资者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加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工程建设与管理。加强水资源费的依法收缴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四、四、要实行科学节水、积极推广先进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适应节水和旱作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快培育抗旱节水农作物新品种,研究不同农作物节水灌溉模式和微咸水利用、人工增雨等技术。对已经研究成功的科研成果,经过试验、示范,尽快推广应用。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搞好高标准节水旱作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渠灌区要进行渠道防渗加固,科学调度水资源,防止大水漫灌。井灌区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垄沟防渗、管道输水、小畦灌溉和喷灌、管灌、微灌、滴灌等先进高效节水技术。要引导农民适当调减高耗水农作物种植,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推广耐旱优质农作物品种和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机播、增施有机肥等旱作农业技术,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各级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种植结构,对灌溉用水、节水和旱作措施等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水利、科研等部门技术优势,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五、五、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用水,推进节水和旱作 农业法制建设。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水工作,认真贯彻实施 农业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我省相关法规,加强节水和旱作农业、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用水。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有关政策,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水费改革,建立健全管理经营机制,鼓励节水,限制浪费。要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依法保护水资源;任何企业、单位不得向水库、河流、渠道内排放治理不达标的污水。各级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的监督检查,发现水污染问题,及时依法查处,保障农业用水安全。积极推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把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纳入法制轨道,推进全省节水和旱作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发展调研报告
xx管理区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缺水非常严重,素有“十有九旱”之称,农牧业生产频频遭灾,农业经济脆弱,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饲草短缺,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管理区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草场12.9万亩,林地3.4万亩。下辖四个管理处,24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区内地上水系主要有闪电河和沙井子河两条河流:闪电河南北贯穿全区,沙井子河东南、西北向流经小城子管理处大梁底草滩,汇入闪电河。浅层含水层系指处于地层最上部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榆树沟管理处和小城子管理处位于闪电河两岸。以闪电河冲积成因为主,含水层连续性较好。闪电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为1—2m,其余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间。含水层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过20m,局部地段达30—40m,黄土湾东北部的含水层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层含水层为孔隙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间,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为人畜集中供水及农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层。当水位降深为10m时,各富水等级区的单井抽水影响半径均为387m。深层含水层的岩性为含泥质砂砾石,且泥质含量较高,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富水性属较贫水区。当含水层厚度为29m,水位降深值为10m,单井出水量为76m3/h。其单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74m。根据张市地质第三大队钻井记录和我区资料记载,项目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0-175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为75.23m。根据资料计算,总补给量8278万立方米/年,调节储量6923万立方米/年,动储量1355万立方米/年,静储量15558万立方米。
二、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为改善管理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自2003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其节水灌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0年采用铝合金管道式全移动喷灌机,该灌溉方式较渠灌节水,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2001-2002年采用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盘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虽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该喷灌机要求压力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因此该灌溉方式耗能较高;2003后以后采取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利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该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前两种灌溉方式无论从节水、节能和工作效率上都与后种灌溉方式相差悬殊,其唯独优点是不受地块限制,而后种灌溉方式受地块限制,一是要求面积要大,二是其浇灌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但我管理区大部分土地还属管理区支配,因此该灌溉方式目前在我管理区还是比较适宜的,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建成使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喷灌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充分体会到它具有节地、节水、高产、高效等突出优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推进了我区种植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截止目前来我区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11家,租赁承包土地19610亩,每年交纳承包费235万元。另外,租赁承包土地的公司和个人2006年种植马铃薯16000亩,具统计每亩马铃薯需人工费150元,16000亩马铃薯可为我区职工群众创利240万元。不但解决了我区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旱作与节水推广应用状况
xx管理区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12.7万亩,2009年总播面积为11.7万亩,主要作物品种有:莜(燕)麦、马铃薯、经济作物、青玉米及青饲草等。莜(燕)麦占总播面积的30%,马铃薯占总播面积的14%,油料占总播面积的8%,青玉米占总播面积的48%。据统计数据表明莜(燕)麦水平年亩产量为62公斤,马铃薯亩产量旱地1000公斤,亚麻亩产量37公斤,青玉米亩产(青体)2500公斤。
在xx管理区水资源的短缺,常年处于干旱情况下,区领导高瞻远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近几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我区初见成效。我局对小城子管理处的井灌区进行调查,水浇地主要种植多年生牧草、马铃薯和青玉米。根据调查数据表明,种植多年生牧草,第一年投入174元(含种子费60元,肥料费24元,机械作业费35元,农药费10元,浇水费45元);第二年产草籽,利用期5年,每年亩费用145元(包括浇水费45元,收割费10元,折旧费90元),平均每年成本150.8元,多年生牧草生产期平均产草籽20kg,单价16元/kg,亩产值320元,青干草产量300kg/亩,亩产值120元,亩总产值440元,亩纯利润289.2元。种植马铃薯亩产量为2500kg,按每公斤1.0元计,亩产值2500元,扣除成本1800元,亩利润700元。种植马铃薯的土地第二年种植青玉米,平均亩产量4000kg,每公斤按0.22元计,亩产值880元,扣除成本560元,亩利润320元,其效益是旱田的4-10倍。
通过和种植大户座谈,普遍希望从国家到地方要加大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投资力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满足他们的种植要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在的节水灌溉补助政策希望再优惠一些,发展方向应向大型的、节水、节能、增效程度高一些的工程倾斜。对于工程中的自筹资金设置比较满意,这样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使工程的效益长久发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1、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规定,国家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有限,自筹集资部分到位困难,建设经费缺口大。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主要是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例小,加上原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差等。
3、水利建设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需逐步加大科技含量。
4、对旱作节水农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得差距。
5、对旱作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不够。
今后发展建议措施
(一)、认识推广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感
贯彻农业部《关于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认识旱作与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性,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节水思路,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本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节水灌溉示范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搞示范点建设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配套政策,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也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让农民学得到,用得上,推得开。
(三)、加强农田节水设施建设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田节水灌溉的关键性措施。特别是在灌溉区开展田间微型节水工程建设,配置田间输水管、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列配套设备,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的调控能力。在旱作农业区修建配套集雨的蓄水窖(池)等,提高田间集雨蓄水利用能力和效益。
(四)、科学采用各种节水农业模式
确定节水农业模式应针对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灾害频繁等特点,适当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一些特色经济作物。应重点推广集雨节灌、覆盖集雨种植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围绕玉米、马铃薯生产,应重点推广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少耕或免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用节水高产良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等一系列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现有耕地113.4万亩,旱作农业面积5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2.9%,特别是处在中部干旱带上的***、***乡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农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近年来,在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缓解水资源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大力实施以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不断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效益,旱作节水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在硒砂瓜产业上。通过挖掘地方独特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山区及***、***地区丰富的山地和光热资源,出台优惠政策,采取部门帮扶,干部带头,企业参与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群众压砂,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目前,全县共有压砂地40万亩,其中发展硒砂瓜28.6万亩,压砂地红枣接续产业11万亩,形成了沿***滚泉坡至***土坡山,***桃山路口高速公路两侧至白圈子等地段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带。硒砂瓜产品已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远销广州、成都、重庆、上海等50多个大中城市,并成功打入沃尔玛、家乐福、北京物美等世界知名连锁超市。12、在红枣产业上。坚持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硒砂瓜产业的接续产业,在积极发展枣瓜间作的基础上,先后分两期在大青山、天景山、滚泉坡、红梧山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采用以色列先进节水滴灌技术栽植大规格枣树15.6万亩423万余株,其中压砂地单种和枣瓜间作11万亩,建成大青山、天景山、永大线、滚泉坡等5个万亩无公害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永大线枣瓜间作基地已被确定为自治区南部山区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高效节水农业项目的建成,使我县新增林地15.6万亩,可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10个百分点,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2.5个百分点,有效改善了高速公路沿线及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区枣树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左右,同时在中部干旱带起到良好的节水示范效应,每年可节水2262万立方米,成为继硒砂瓜产业后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优势特色产业。
3、在枸杞产业上。充分利用荒山地资源,先后在大战场乡花豹湾和上渠村以及红梧山发展旱作节水有机枸杞2.2万亩,其中,红梧山万亩节水有机枸杞示范基地是作为提振枸杞产业的一项重点示范工程,该基地采用的是符合绿色生态农业要求的有机枸杞滴灌高效种植技术,目前已投资3000余万元,种植枸杞总面积达1.2万亩,并且配套建设了农田林网和相关绿化设施。该基地达产达效后预计亩产优质枸杞250公斤左右,总产量达到2750吨,实现总产值1亿元以上,与常规(大水漫灌)枸杞相比每亩可节约水量600方,节水率达到70%以上。该基地的建成在改善生态环境、滴灌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荒山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4、在马铃薯产业上。今年,县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乡马家塘移民区群众,改变以往传统种植作物和方
式,大力发展马铃产业,先后购置马铃薯种植机械12台套,免费为群众提供种薯56吨,地膜4吨,发放种植技术资料
1.5万余份,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10余期。目前,已种植马铃薯1.5万亩。
二、主要做法
1、立足实际,谋划节水方略。在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上,坚持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走压砂蓄水保墒的综合开发路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压砂地旱作节水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同时积极推广以条覆膜、穴覆膜、塑料碗覆盖为主的硒砂瓜抗旱节水覆膜种植技术,全面实行催芽坐水点种,提高抗旱保苗能力,提高硒砂瓜商品率,促进丰产早熟;二是走地膜覆盖新技术为先导的覆盖保水路子,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大力发展春秋两季覆膜技术,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抗旱作物,发展节水产业;三是走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为保障的产业路子,推广应用滴灌、喷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拓展红枣、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空间,解决了农业生产受制于干旱的问题。
2、综合治理,改善基础条件。按照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的原则,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总目标,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蓄水与灌溉结合,节灌与农技配套,大力实施集雨工程、兴建扬水工程、修蓄水设施等措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目前,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上,全县共建设蓄(配)水池85座,总蓄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其中,今年实施的高效节水农业二期项目建设蓄水池45座,另外还建设了扬水泵站5座、加压泵站39座,铺设玻璃钢及各类管道7221公里,滴头356万个,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36公里,安变压器以及相关电力控制柜44台(组)、配套机电设备及水泵97台(套)、铺设砂石路面148.7公里,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旱作节水农业区降水量少,有限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时间分布与农作物特别是夏粮的生长期相错位,在农作物出苗、拔节、灌浆的关键阶段往往是最干旱的时期,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县在充分利用节水技术措施的同时,积极推广春秋覆膜技术,发展设施拱棚,种植小杂粮、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油料、果菜等经济作物,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促使旱作节水农业朝着特色农业的方向发展。今年,在旱作区共发展设施拱棚2283座,种植小杂粮14.5万亩,覆膜玉米5000亩。
3、抓点示范,提高生产水平。实行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干部和农技人员的身上,组织技术人员把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资辐射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抓好培训指导工作,引导群众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尤其是在硒砂瓜种植上,指导群众增施有机肥、平整砂地、科学覆膜、选用优良品种,严格把好覆膜过程中的覆膜机械的使用和起垄播种的标准等关键技术环节,切实提高示范引领水平。目前,建设滚泉坡、白圈子硒砂瓜示范基地2个,面积达2万亩;红枣示基地4个,在栽植期间可带动6万多劳动力,为当地群众带来工资性收入2000余万元;枸杞示范基地3个,仅红梧山万亩节水有机枸杞基地就可带动2万多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管理和加工,就采摘一项可给农民带来工资性收入6000余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在旱作节水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要切实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我县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区
土地所属权属国有、干部、群众所有三种形式。项目前期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目前建成的15.6万亩节水滴灌红枣基地枣树暂由绿化公司进行管理,但项目完工后交政府管理,今后的水源保障、设备维护、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销售等工作运行难度较大。建议由市上牵头,组织两县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采取农户+基地+企业的形式集中管理,形成产加销为一体的运行模式,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快红枣、硒砂瓜等旱作农业发展步伐。
2、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工程量大、投资大,仅此一项县财政投资近5个亿,加之我县近年来开工项目多,所需资金量大,财力有限,难以及时拨付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也给后期管理带来了极大资金隐患。建议市上协调自治区相关厅局积极争取将全市50万亩节水滴灌红枣纳入国家、自治区生态补偿机制范围,采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投入,切实提高旱作农业建设效益。
3、要切实解决卖难问题。随着全市100万亩硒砂瓜、50万亩红枣等旱作节水产业的发展壮大,销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销得出,见效益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市上同一协调组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覆盖率。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上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农产品精深加工路子,提高旱作节水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要切实选定枣树主打品种。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所需苗木(地径5-7厘米)数量巨大,采购的苗木品种混杂,缺少主打品种,下一步需要进行优良品种的嫁接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建议市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全市种植的优良品种,组织力量进行嫁接改造,培育一个叫的响的红枣品牌。
5、要切实保障水源供给。我县高效节水二期工程水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局面,尤其是天景山项目区,由于建设面积大,又属固海、高干渠、红寺堡扬水灌溉区域供水,因高干渠和固海渠灌溉范围内农民种植玉米面积大,在用水高峰期争水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水源不足,灌水指标无法落实。截止目前仅供水90万立方米。同时,红梧山万亩节水有机枸杞基地也存在和红寺堡农民种植玉米争水源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水源紧张、供水不足问题,将造成项目区部分已成活树木干旱死亡。建议市上能够积极协调水利厅及相关管理处增加年供水指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水源保障。
第四篇: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一、澳大利亚农业与水资源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km2,其中天然草场4.4亿hm2,耕地面积0.5亿hm2,澳大利亚农牧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据统计,200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302亿澳元,其中农作物(包括水果和蔬菜)总产值为139亿澳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6%;畜牧业总产值为163亿澳元,占54%。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牧业灌溉面积4%,90%采用直接灌溉,10%采用微灌、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大陆之一,年平均降雨量470mm,且时空分布不均,有近40%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50mm。澳大利亚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表起伏最缓的大陆,全境平均海拔350m,87%的地区海拔低于500m,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地不到1%。其河流稀疏,且无流区面积较大,共有大小河流240条。
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管理实行政府管制、农场主按配额有偿使用的方式。具体做法为:农场主向当地水管理机构供水站申请,供水站根据用水需求和配额向州政府水资源管理机构购买,然后通过水资源机构管理的渠道将水出售给各农场,用水价格由运行成本确定。当地水资源管理机构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水资源,并为广大农场主提供优质服务,他们将所收取的水费大部分用于供水渠及输水管道的改造,通过采用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实行因水、因作物精确灌溉,以减少渠系水的损失,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管理与旱作节水农业
1.水资源管理及宏观控制
(1)水资源管理及机构改革。近几年来,由于降雨量的不断减少,城乡用水量剧增,澳大利亚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为此,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下放水权,将原来由联邦政府控制的水资源管理权下放给州政府(或行政管辖区)管理,同时,各州又通过多种形式将水权委托给各大公司经营;二是对水资源管理机构进行改制,主要是将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形式改成公司组织形式,吸纳农场主、私营公司参与水的管理,公司组织形式由原来政府统管,转变为政府、农场主、公司共同管理,并成立水资源管理董事会,董事会任命执
行经理,执行经理负责管理各执行机构。例如GMW就是公司组织形式的水管理机构,下设7个执行机构(水库管理服务机构、其他水资源管理机构、区域服务管理机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策略和发展机构、水系统和环境机构、经营财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为区域提供水利服务,并在征求用户协会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供水政策、分配配额、确定水价等。同时,综合协调水资源与自然环境、近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等各方面的关系。
(2)水资源管理机制。澳大利亚法律规定用户不得私自建坝、打井灌溉,对地下水资源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在灌溉用水方面,水资源管理机构根据农场主拥有的农用地面积确定用水配额,农场主在用水配额范围内可申请用水。同时,政府允许不同用户之间相互有偿转让用水额度,实行水资源商品化,即通过市场调节配置水资源。
(3)节水措施。为了限制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鼓励农场改造灌溉渠道,推广应用先进的微、喷、滴灌节水技术,以改变传统灌水方式。政府规定,农场需改造灌溉系统,可以向州政府申请1.2万澳元的设计补助,州政府农业部门负责推荐专家,帮助渠道设计,同时州政府向农场主补助30%的灌溉系统设备费用。二是鼓励种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对种树农场提供相应的补助。三是严格用水配额,不允许农民私自建坝拦水,如果农产要建坝,其拦水量超过径流量的10%,必须向州政府申请。四是对城市草坪浇水、洗车等用水实行限制,不允许用水笼头、喷、滴管浇水、洗车,对违反规定的,要高额罚款,并接受社会监督。五是政府出资鼓励科研机构进行节水技术的研究,对节水技术和产品实行产业化开发。六是鼓励废水处理循环综合利用等,2.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新技术
(1)APEC—VC冬储地下水技术。由于季节不同,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需水与降水不同步,当水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合理的储存水资源,成为澳大利亚节水灌溉的一项新举措,APEC—VC冬储地下水技术主要是将地表多余的水资源,通过压力贮存到地下aquifer层,一般位于地下100m左右。在缺水的季节,通过动力机器抽水灌溉农田。地下quifer层储水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地下quifer层容积大,可以储存相当多的水资源,合理地解决了水资源供给和需
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且性价比相对合理;二是地quifer层储水可以起到净化水资源的目地。
(2)测水灌溉技术,通过土壤水分监测,分析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溉时间、灌水定额,以提高水利用率。这项措施已在澳大利亚,尤其是种植果园等经济效益较高作物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其测定方法包括三种:一是张力计法,根据水分张力作用原理,采用固定(或移动)式水分探测头监测土壤中水分的含量,以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水定额;二是声纳法,根据土壤中含水量与电导率的关系,采用Diviner 2000便携式土壤水分监测器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同时结合传统的手摸土壤水分测试方法,综合分析判断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及灌水定额;三是环刀式植株水分测定法。根据植株(主要指果树)基部直径变化与植株水分含量的关系,采用红外测试仪测定植株直径的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确定植株的含水量状况,判断植株水分丰缺状况,决定灌溉时间和灌水定额。
(3)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大部分耕地土层较薄。为了保墒,大部分地区应用了免耕、休耕、少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全境免耕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左右,少耕占耕地面积35%左右,秸秆还田覆盖有不同程度应用。同时,许多农场采用了牧草、小麦、三叶草等作物倒茬轮作。
(4)3S和3M技术。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三项技术,3M技术是指制图系统(Mapping)、监控系统(Monitoring)和管理系统(Management)。目前,澳大利亚已将3S和3M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上进行了应用,特别是在农业灌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包括在水分监测、水分利用讦估、管理风险及水资源利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应用。
三、启示
1.加强宣传教育,唤起公众节约用水的意识
近几年来,由于持续干旱(百年一遇),水资源紧缺,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澳大利亚通过专家学者呼吁、议会调研立法、政府政策宣传,现已逐步建成节水型社会,节水意识已深入到全社会各个阶层,节水已成民众的自觉行为。在城市,喷浇花园草坪、冲洗车辆基本绝迹。在农村,农牧场节水技术应用及设备随处可见。
中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国家,但人们节水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建议国家通过加强对节水重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唤起公众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政策法规制定,规范人们节水行为,同时,在社区、学校广泛开展节水培训教育,让民众接受节水的理念,为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营造广泛持久的社会氛围。
2.健全节水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相当健全和完善。一是在用水制度上,由原来的以农(牧)场的土地面积、种植作物确定供水量,转变为配额定量、科学灌溉、有偿使用方式;二是在水资源的流转上引入了市场机制,农(牧)民将技术措施节约下的用水配额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额外收益;三是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广泛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院校所、企业和个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四是政府对有利于节水各个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和鼓励,形成一套完整的节水保障体系。
结合中国实际,应借鉴澳大利亚做法,加强旱作节水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一要重视和强化田间农艺节水措施;二要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基础性研究,逐步走技术物化道路。在灌溉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确定作物用水定额,实行计量灌溉。在旱区,加强耐旱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改革耕作制度,并配套深松蓄水、以肥调水等农艺措施;三要加大集成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3.重视节水技术的物化工作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对节水技术的物化工作十分支持,各种节水技术通过产品渗透到千家万户。鉴于中国农民素质相对比较低,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比较难的实际,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节水农业技术物化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国家通过制定政策,鼓励科研、推广部门及相关企业由单一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向技术产品开发转变,以加速节水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决议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决议
(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
过)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是缓解我市资源环境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原则同意这个报告。为贯彻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二、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实施首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三、完成我市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指标,力争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机制和框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市初步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法规标准等相关保障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四、推进节能降耗、水资源节约及土地集约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资源使用总量;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研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试点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生态化水平;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规模化再利用能力,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推广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五、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本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统计和核算制度,建立循环经济目标责任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和GDP能耗、水耗公报制度。
六、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安排资金用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制定和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金融、价格和投资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实行政府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有利于节水、节能和循环利用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七、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有序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劣势产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市实际,发布行业产品循环经济指标标准。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淘汰目录,强制回收和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目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使用产品目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引导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实行专业化经营。
八、企业应当自觉实施清洁生产,优化工艺流程,优先采用节能、节水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和消费品;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和便于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设计方案,禁止过度包装,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对于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回收;企业间应当主动加强沟通合作,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开展阶梯循环利用。
九、公众应当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观念,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再生利用产品,按照垃圾分类方法处置废弃物。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应当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推动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组织推广适宜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教育、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广泛深入持久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弘扬节约精神,曝光浪费行为,引导合理消费,不断提高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十、加强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和政策引导。要适时制定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相关法规。
十一、加强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监督。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循环经济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领域实行重点监督,依法加强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注重资源循环有效利用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发展循环经济和贯彻执行本决议的专项工作报告。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