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
目:浅谈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保
护对策
摘要
草原生态环境在西藏的总体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与西藏的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迅速增加。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西藏的首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西藏牧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安定和团结。本文通过对当下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所存在问题的解读,分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探究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根据西藏现实情况从法律以及行政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西藏草原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对策 1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The Legal Protections on Tibet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bstract The grassland ec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verall Tibet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ibetan economic life.This paper through set out the status of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xistence problems in Tibet of now.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 treated method was put forward.Keywords:Tibet Grassland Eco-environment Problems andImprovement 2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目录
一、引言
二、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一)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成西藏首要环境问题-----------------------------4
(二)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西藏经济发展4
三、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析
(—)自然因素-----------------------5
(二)人为因素-----------------------5
四、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6
五、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一)行政措施------------------------7
(二)法制措施------------------------9
六、结语----11
七、致谢语
八、参考文献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一 引言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约为12441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82500万亩,西藏草地为基础的西藏草地畜牧业一直是西藏比较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迅速增加。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西藏的首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西藏牧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安定和团结,更关系到西藏独特的生态作用的发挥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本课题旨在分析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保护西藏草原生态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二 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一)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成西藏首要环境问题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50多年来,一方面由于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超载放牧、滥挖药材等破坏草原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草原生态价值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量草地己经或正在发生退化、沙化、荒漠化,导致的结果是草地生产力水平下降、抗灾能力减弱,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譬如,在西藏8亿亩可利用草地中,35%己经退化,5000万亩沙化。20世纪60年代,那曲地区草甸草场每公顷产草2760公斤,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1107千克。草场的退化及其与此相关的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被人们认为是当今西藏自治区最大的环境问题。
(二)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西藏经济发展
西藏人口中65%以上的为农牧民,草原畜牧业是西藏牧区经济的主体。西藏高原的草地虽很广阔,但受生态环境限制,其载畜能力十分有限,牧草生长期仅6个月左右,加上传统的游牧为主的经营方式,草地生产力低于全国水平,每公顷草地的畜产品比内蒙占、新疆低1/2-1/3。长期以来,牧民们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下,过度放牧,对天然草场进行掠夺式的索取,从而加剧了草场的沙化和退化,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草畜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草场沙化和退化使草原面积减少和天然饲草生产能力下降,不但导致牲畜膘情下降,抵抗灾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害能力差,还对以草为主的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调,灾害频率加大且灾情逐次加重,又进一步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使西藏牧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区域之一”。
三 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析
(一)自然因素
1、独特的高原地势结构和气候特征。使得西藏成为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和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风蚀、鼠虫害、地震、雪灾,其中前四种灾害较为频繁,这是由西藏降雨量少气温低大风多鼠虫适应能力强等特征决定的。另外,地震和雪灾的发生的频率虽然不具有常年性质,但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灾害,不容忽视的是,在西藏主要牧区,正在发生的频率有逐年递增之势。
2、鼠虫害严重。全区鼠害草地近5000万亩,在鼠害严重的地方,每亩鼠穴在400-2000个,有四分之到三分之一面积的草地被草原鼠筑穴打洞的土沙所覆盖,土壤因失去地下水源补充,导致牧草枯死。在鼠群体较大的地方,洞与洞连成一片常使牧草整片干枯,甚至寸草难存,土壤松散,成为死亡“黑地”。1050只草原鼠一年能毁掉1公顷的优质草地。西藏草原虫害以草原毛虫为主,全区平均每年有1500万亩草原发生虫害。草原毛虫不仅吃掉大量牧草,又因其自身有毒,牲畜误食后能造成肠胃炎甚至死亡。
(二)人为因素
1、政府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强调经济效率,注重经济增长速度,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及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对牧区等条件较为落后且偏远地方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无暇顾及。政府没有认识到草原生态系统与西藏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缺乏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可操作性的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不够,制定的少数文件也没有有效的向农牧民宣传,护士对农牧民有关科学用草、科学放牧等技术思想的引导和推广,且对于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强,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一定的惩戒作用。政府对草原修复、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2、超载放牧。随着西藏畜牧经济的发展和牧区人口的增多,每户牧民所养的牲畜逐年增多,但由于政策不配套,在引导农牧民进行生产经营方面缺乏成功的经验,再加上植根于宗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教的惜杀惜卖的观念浓厚,因而牲畜放牧数量大大超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草原得不到恢复正常生长的机会,草畜矛盾没有得到缓和。
3、采挖中药。西藏的大部分草原上分布着世界上名贵的中草药冬虫夏草,由于近几年虫草价格的不断暴涨,使得采挖虫草的人数剧增。据统计,仅那曲地区,2013年就有近5万人采挖虫草。采挖虫草使得草地地表裸露,布满小坑,水土保持能力严重下降,3—4年内不能恢复植被。若遭遇不良天气或鼠虫侵害,则会连片砂砾化,这就给风蚀提供了大量沙源。
四 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草原资源是畜牧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牧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从生态学角度来说,草场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对生态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的“生态卫士”。另外,从宏观层面看,西藏草场不仅是西藏的“生态卫士”,也是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甚至可以说是亚洲的“生态屏障”从中观层面看,构成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微观层面看,良好舒适的草原生态环境是牧民增产增收和提高牧民健康水平的保证。第一,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西藏畜牧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传统产业,畜牧业经济是西藏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2005年,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7.7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其中牧业经济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此外,畜牧业所提供的毛、皮、肉、乳是西藏第二产业生产原料的重要来源。同时,保卫好蓝天、白云下的万里草原,对于西藏第三产业多渠道、全方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草原生态环境承载着西藏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使命,草原作为牧区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牧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据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西藏自治区的贫困发生率达19070,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当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达到1150元。究其“病因”,其症结之一就是西藏草原生态的脆弱,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单
一、粗放,藏族牧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自目地开发利用脆弱的草地资源来追求自身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脆弱的草原生态越发脆弱,使牧民长期难以从“生态贫困导致经济贫困、经济贫困加剧生态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可以说,建设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实现牧民与草原和谐发展的保证。
第三,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西藏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西藏分为四个牧业区域:藏北草地畜牧业、藏南农区畜牧业、藏东藏南半农半牧区畜牧业、藏东南林区畜牧业。其中牲畜和草地畜牧业最集中的地区是藏北纯牧区,其次是藏东藏南半农半牧区,但是这两个牧区对全区牧业产值的贡献与之所拥有的草地资源并不相称,更重要的是,该区部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分牧民己陷入了生态和生产资料贫困的恶劣境地之中。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西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保护和增强牧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如前文所述,草原是西藏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活环境,保护草原是维持西藏生态健康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草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西藏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两方面入手来切实改善当地草原的境况。
(一)行政措施
1.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实行以草定畜
在稳定草原牧户使有权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草地承包到户经营责任制。将所有草地长期承包到户,在此基础上实行草地有偿使用制度,树立“草地有主、放牧有界、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的新理念,调动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定载畜量,定出栏率,定使用费,定提留;统一建设公共设施,统一改良畜种和开展防疫,统一抗灾保畜,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管理公共积累的“四定五统一”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地利用等相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控制载畜量,减轻放牧压力是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关键。放牧强度大小直接影响草地的退化程度。有学者研究了草原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和种群特性及其生产力的变化,发现适度放牧下草原生产力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性生产的现象,且草原植物多样性最高。实现草畜平衡,从宏观上引导牧民走以草定畜的道路。实行草畜平衡制度,重点是根据草地的多少和草地质量,提出牲畜饲养的要求,做到有多少草,养多少畜,优先保证基础母畜和种公畜的安全越冬,并由草原主管部门核定科学合理的草地载畜量,严禁超载过牧,对违法超载行为依法处罚。对牧民开展宣传和教育,使以草定畜的政策深入人心。在草原分等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等级草地的产草量,制定草地放牧标准。实行草原流转制度。
2.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首先,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西藏跨越式发展规划中应将草原生态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把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防止草原资源自目开发带来的草原生态的大破坏。其次,牧民群众要改变那些与草原生态保护不协调的观念与行为。维护西藏的草原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生态环境,就必须改变生育观念,控制牧区人口增长,提高牧区人口素质,逐步改变一些牧民群众所持有的草原资源用之不竭、草原资源无价的观念,以及刀耕火种、粗放经营,对草原资源掠夺式使用的生产生活方式。3.加大对西藏草原生态保护的投入
草原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由于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上草原生态保护涉及的面积大、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原因,资金的筹措异常困难。解决西藏草原生态保护资金问题,可有以下新思路: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国家财政草原建设专项资金,继续帮助西藏提升草原环保水平,实施退耕还草政策。二是自治区人大以草原管理单行条例的形式,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草原生态保护支出在本级财政中所占的比重,促使地方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三是进一步实施草原产权改革,将草原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行草原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完善个人、集体承包制度,调动单位和个人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四是加强西藏草原生态保护与内地省市的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内地资本投入西藏的草原生态保护。4.应用现代科技,实施科学管理,提升西藏草原生态保护水平
现代科技在西藏的草原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草原资源利用率和畜牧产品的科技含量,可以减少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和消耗量,从而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现代科技在草原围栏、改良牧草品质、培育和引进优良畜种,提高草原的载畜量和畜牧产品质量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提高西藏草原生态监测和防治水平,对科学制定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规划,及时发现和制止草原生态破坏事件,防止草原生态灾害都具有重要作用。5.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逐步转换
在政府的引导下,推进西藏牧区改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型畜牧业生产方式。传统的外延扩张型畜牧业生产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忽视草原的可再生能力和生态作用。生态畜牧业是指依靠草原系统内部来维持草地肥力,促使畜牧业稳定增产的一种畜牧业。它的优点在于实现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牧民既能持续获得丰富的畜牧产品,又能改善草原生态质量、环境质量。如果西藏越来越多的牧户成为生态牧业户,畜牧业本身和牧区的环境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由于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西藏地处边境,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相邻,生态畜牧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和国外市场,畜牧业成本会降低,牧户收入会增多,这对于其它牧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还可以预料,牧户收入的增长既可为西藏工业提供较大的市场,促使工业的持续增长,又可为牧区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6.利用资源,合理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
充分利用西藏地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如民族风情,文化遗产,独特的地貌与风光,大力发展草原旅游事业的同时规范生态旅游及其管理制度。特别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其他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世界性环保事业的大力发展,这些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应促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开发多种类型的草原生态旅游业,建立、健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草原生态旅游规范和管理制度。牧区发展旅游业,更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法制措施
1.健全草原环保法治,依法保护西藏的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环保法治的缺失是西藏草原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西藏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以下简称《(草原法>细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规、规章的配套立法,其实际操作性不强,加之受西藏普遍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草原法>细则》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强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法制保障,具体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快制定生态化自治条例。自治条例常被看作自治地方的“小宪法”,西藏应重视利用自治条例的立法形式,充分行使“立法”自治权,将生态优先原则作为“小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加快制定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化自治条例,以地区“根本法”的性质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本法律保障。
第二,不断完善地方性法规。要进一步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战略高度,遵照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指导自然资源的相关立法,填补相关空白。进一步修订完善《(草原法>细则》,加强其可操作性。
第三,是加强制定和完善有关草原生态保护的单行条例。如果说自治条例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宏观指导性原则和根本法律保障,那么单行条例针对性和操作性较自治条例强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有关草原利用和保护的单行条例建设是西藏草原生态环境能否优化的关键。
第四,是加强政府规章同步建设。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政府规章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始终能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与法律、法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为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驾护航。因此,西藏政府必须重视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规章的调整功能,这是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真正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最后,要通过健全草原生态保护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草原生态保护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充分保证法律被切实遵守,违法行为得到纠正。
第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方面的立法,提高了全社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始终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宣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行政规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意识。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步入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区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良好社会局面。2.坚持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2009年8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率先在西藏启动以来,中央已下达西藏资金200,981万元。“十二五”期间,预计该项工程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量将超过100亿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藏5个试点县采取有效措施,牲畜出栏力度不断加大,以草定畜目标逐步实现,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牧区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群众收入明显增加。仅以2009年为例,西藏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5个试点县共完成牲畜出栏273万个绵羊单位,牲畜存栏较上年减少54万个绵羊单位,是历年来减畜力度最大的一年,试点县群众户均增收2410元。据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草原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体现。去年,全区草原鲜草产量8635.8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818.8万吨,增长10.5%。从西藏主要草地类型来看,草原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所提高,草原生态正在逐步恢复。在没有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草场承包工作进展缓慢。通过政策实施,各地对以往承包工作进行了完善,并加大了承包到户工作力度,确保了98%以上的可利用草原承包到户(联户),进一步巩固了牧区改革成果。目前,西藏已研究审定了《西藏自治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度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天然草原管护员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西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全面建立,必将进一步推动草原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3.依法加强草原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暖化趋势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像抓“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一样,抓好牧区的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大草地保护和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在草原地区开展人工降水,调整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依据《草原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组织实施好退耕还草、天然草地保护、无鼠害示范区、草地围栏等工程建设。采取增设人畜饮水点、修牧道等措施,开发利用西藏后备草地资源。通过积极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大力开展人工种草、草场围栏、草场灌溉、人畜饮水、草原“三灭”、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草场轮牧、休牧、禁牧制度的实施和不断加大对畜群结构的调整、牲畜的适时出栏等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加强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草场沙化、退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提高了草地的生产力和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技养畜等多种渠道,开展游牧民定居、牲畜棚圈、太阳能人畜饮水、人工种草、草场围栏等项目建设,有效地缓解草畜矛盾。
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结论
西藏自然环境特殊。高寒而干燥的气候使草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难以承受过度的开发和干扰。长期以来,频繁的自然灾害、政府的不作为、牧民超载放牧、鼠虫害加剧、以及人为的破坏行为,致使西藏的草地不断退化和沙化,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草畜平衡制度等政策在西藏陆续实施,西藏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还应该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大对西藏草原生态保护的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实施科学管理,提升西藏草原生态保护水平;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逐步转换;健全草原环保法治,依法保护西藏的草原生态环境。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落实好《草原法》规定的三项重要制度,即草畜平衡制度、草原禁牧休牧制度以及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各级草原执法人员需不断提高法治素养,结合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活动,树立草原执法权威。
参考文献:
1.唐文武,刘川:《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浅析》[J].《现代农业》,2007年第3期,第35页.2.秦丹:《西藏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3.谢国平:《西藏草地生态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36期,第8页.4.崔智林,李璐岑,高向远:《西藏山南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2013年,第28卷第1期.5.张苏琼:《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草业学报》,2006,第15卷第5期,第23页.
第二篇: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摘要:内蒙古草地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发展旅游业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十分有利,它能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缓解我区就业压力;它能增加我区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它能扩大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合理的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总之,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必将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针对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草原旅游资源,保护,现状,意义,对策
正文:
一、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概况:
内蒙古草原景观是由温带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群聚性的草原啮齿类、有蹄类动物为主,以及坦荡的高原共同构成的地理景观。内蒙古草原东起松辽平原西部,沿大兴安岭西麓,经由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多,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的差异,内蒙古的天然草场从东向西,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各异,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并形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景观区。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尤其在夏季以其凉爽的气候、绿草如茵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
三、内蒙古草原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一,视野的开阔性
草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群低矮,一般都在1米以下,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在蓝天映衬下,蒙古包点点,河曲弯弯、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游人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感慨。
第二,夏季气候的舒适性
在夏季,我国南方烈日炎炎,而内蒙古草原的平均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足20℃,而且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多是温和舒适的天气,晴空万里,具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是旅游的最佳季节。第三,生物的多样性
草原植物是由多种植物构成,草原生态系统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20-30种以上,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15-20种植物,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12种左右,它们形态各异、特性不同,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界。草原上的也动物十分丰富,且容易被观察到,如野驴、黄羊、野骆驼等。
第四,文化的丰富性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草原文化,在服饰、饮食、住宿、行走等方面均有其自己的特色。蒙古族游牧住的是蒙古包,就地取材易拆易装、制作与移动都方便;穿的是蒙古袍,肥大而不开衩,袖长领高,束以腰带后可以抵御高寒而多风的气候,还有蒙古族的奶茶、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
(刘敏1 ,2,陈田1,钟林生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四、草原旅游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草原旅游首先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环境空间,要使这里的水、草、动物、人在一个和谐的空间里共存,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良好促进。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草原生态旅游开发,能使草地资源与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在可
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的草原旅游对于正确引导人们的旅游观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处于边远的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条件差,通过开展草地旅游活动,既发挥了草地资源的生态、社会效益,又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传统草业中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互矛盾的难题。因此,发展内蒙古草原旅游产业,是实现草地三大效益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探索内蒙古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新路子,是发挥草原价值的新发展。(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等.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五、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积极开发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
按照旅游者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会成为好的旅游项目。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游览、欣赏和体验不常见或不曾见的事件。例如,久居城市的人们愿意远离城市,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而常住乡村的人们则愿意进城去感受大度假的五彩缤纷。内蒙古自治区没有全国知名的大型城市,却有闻名海内外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这正是我区的旅游优势所在。茫茫草原、皑皑白雪、大漠风情、天然湖泊及各少数民族的风俗表演,这些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2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突出“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主题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成分发挥内蒙古旅游业的前提。通过对十几年来内蒙古旅游的国内外旅游者需求分析可知,观赏神奇辽阔的草原风光,亲眼目睹和体验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是旅游者来内蒙古旅游的主要目的。内蒙古要参与旅游市场竞争,就必须突出“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主题,开发唯我独有的旅游精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积极引导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旅游服务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需求,我们应加快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促使旅游者在住、食、娱三方面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带动整个旅游收入的增长。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也决定了是促进还是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孙钢.新世纪中国旅游区域旅游发展大思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使集审美、休闲、娱乐、消遣和观赏等为一体的资源空间环境。而旅游资源又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如果不加以限制,让旅游活动任意发展和扩张,旅游的发展就可能会在空间和数量上超出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允许的可持续极限。旅游活动规模和旅游者的数量超过了这个极限后,就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各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并且,对旅游景点实行分片管理,即时做好景点的清理工作。(哈斯巴根, 吕君.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9,)
5实施区域联合、内外联动的战略
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部分省区间存在着资源互补,这样可以在建立区内旅游网络的同时,与省外搞联线合作,以提高产品组合度、丰富度,增强招徕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收益共享。一方面,区内旅游中心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要把线路延伸到周边城市和地区,连点成线,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自治区的旅游景区要与周边省市旅游景区联合起来,成立更大的旅游圈,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生。具体可构建东北协作板块、京津协作板块、晋陕蒙板块和西北协作板块。
第三篇: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环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相关。业文明带来了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工业化的巨大胜利时,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不期而至,并随著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加剧,甚而形成了大面积、全球性公害。从20世纪30 年代开始,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致使成千上万的人身陷病魔,甚至死於非命。20世纪后半叶,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沉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了危害。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组织专门性的环境问题调查与研究,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逐渐兴起。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吸纳、净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长久。而污染等问题,如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第四篇: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以前,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美好的,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蓝的,河水是清澈的,鸟语花香。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天空不再是蔚蓝色的,而变成了灰色。即使天空是蓝色的,但也失去了昔日的绚丽,涝灾、旱灾、冰山加速消融接踵而来。朋友们,我们就只有这么一个家园——地球,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请从现在开始保护她吧!
我原以为二氧化碳的产生源自于煤炭燃烧、秸秆焚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现在确知道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微“碳”存在。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和生态环境,我们首先应从过“低碳生活”开始。“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地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现代生活的享受,而是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既节约又不浪费。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积极地倡导和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如在吃饭洗手时,只要洗净了手,就要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逃”出来;在写作业时,只要写完了,没必要再开灯时,就要把灯关掉,不浪费电。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小时后,就把它关掉,带环保购物袋购物,少乘坐电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
平时在家中,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例如:将将那些废弃的肥皂盒,奶盒等,稍加裁剪,就可以将其制成储物盒;不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焚烧秸秆等,这些都是减少碳排放量的途径,只需我们稍稍改一下习惯,就是在为“低碳”做贡献。
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些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众所周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已正式开始,它倡导的理念是“低碳、绿色、环保”。那么,什么是低碳?为什么低碳生活方式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时尚生活方式呢?我们又怎样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呢?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可能地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不断的自然灾害。从太湖蓝藻到云贵大旱,从美洲的四月飞雪到亚洲的沙尘暴,一切都让人们不得不对人类的行为做出深刻的反思:我们还能无休止地掠夺地球资源吗?我们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呢?我们如何做才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呢?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低碳生活也成为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有人说,低碳生活就是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嘛。其实不然,低碳生活是我们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日光灯彻夜不熄、水龙头滴水不停、夏天开着空调裹着被子冬天开着空调穿着单衣,这些显然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都是需要我们改进的。要记牢:“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也有人说,低碳是大人的事,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还远着点。其实也不然,在我的倡导下,我家的生活就慢慢低碳了:淘米水留着洗菜,洗衣水留着冲厕所,照明灯全部换成节能灯,纸张正反面使用,无人房间不开灯,电脑用完及时关闭„„这些,不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么。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经过我们DIY的不同的减碳方案,都会让我们过着舒适的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很简单,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我们的低碳生活方式,做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负责任的少年。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的呵护,携起手来,共同节能、减排,做低碳生活的小使者吧!
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朋友,当你过着快乐祥和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正一步步的恶化?当你打扫自己的美丽的庭院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当你充分享受春日里和煦阳光的时候,可曾想到南极上空已经失去了臭氧层的庇护?曾几何时,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就在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人类同样在向大自然索取并不应得的东西…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说道::“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1998年,流经中国大地的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将大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暴雨所到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咆哮的江水卷起了一次又一次洪峰,吞噬了一个个村庄,一片片良田,一个个市县,一座座工厂,一所所学校。肆虐的洪水像一只只无情的魔爪,几千万亩良田被淹,几百万人痛失家园。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暴戾的烘魔,酿造大大小小的险情。暴戾的烘魔,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给水以家园,给万物生灵以家园,人类才会有自己的家园,人类才会有自己的家园;给水以活路,给万物生灵以活路,人类才会能生存和发展。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第五篇: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著名诗人陶渊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对大自然风光的无限遐想中。那么的美丽和谐,又那么的生机盎然!
可是现在,人类正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大自然:每当一座座高楼耸起,就会有一片片树林倒下,一块块绿色消失,一方方良田荒芜„„人类向大自然过度地索取,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近10年来,我国发现已经灭绝的珍贵野生动物就达18种、江河湖泊被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因树木被过度砍伐而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生命金字塔”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就是金字塔顶上的那块石头,千千万万的植物、动物组成了金字塔塔身,塔身受到破坏必将危及人类的生存。据科学家的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将达到1亿人。难道这还不足以警示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尽全力补好“环境”这个漏洞。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方面,要多植树造林,不捕杀野生动物。另一方面,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把垃圾分类处理,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节约水、电及生活用品,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烟花、爆竹等容易造成化学污染的物品。看到有废纸掉在地上就弯腰将它捡起;看到小树苗倒了,就几个小伙伴合力,一起将它扶正,一起帮助它成长;保护野生动物,不再贪图它们那鲜美的肉,将它们残忍地剥皮吃肉;开一次小小的演讲会,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身边的人和物。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地球而努力。
那么,就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行动起来吧!让环保行动从我做起,让环保行动成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