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4: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陈堡镇经济发达,同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目前有留守儿童1000多,约占16周岁以下本土儿童的11%左右。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处境不利,他们生存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里,特别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为此,2012年五月间通过学校摸底、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全镇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获得一批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2月10日、11日、12日,对村民特别是家中育有女儿的农村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记录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4家,随机调查11位村民,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

(一)道德水准下降,品质行为不端

有些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生活习惯,品行不端,如抽烟喝酒、偷窃撒谎、破坏公物,甚至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走上犯罪道路。据镇关工委调查,留守儿童中20%出现违纪现象,10%有打架斗殴经历,个别的甚至加入社会不良群体,成为“小混混”。

(二)学习习惯较差,学业成绩不佳

多数留守儿童无心读书,学业成绩不佳,少数孩子甚至逃学厌学。在留守儿童中,双优生仅占7%,学习成绩一般的占25%,双差生比例高达68%。不少留守儿童读书上进观念淡薄,应付式读书,放任自流现象比较普遍,辍学比例明显高于同龄孩子。

(三)心理问题突出,人格特征不良

留守儿童中普遍有冷淡敏感、孤僻不合群、不善交往,或冲动易怒等不良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xx学区43名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或孤僻的占16.3%,迷恋网游的占4.6%,任性不能自控的有16.3%,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明显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

三、调查问题分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父母长期外出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应是各有利弊。

(一)“留守”家庭的教育资源

普林格尔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儿童都是易受伤害的,都会经历痛苦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易受伤害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精确的预言;就某个具体孩子而言,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可以这样说,父母长期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处于“易受伤害”的境地,但父母长期外出并不必然影响孩子的发展。

“留守”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资源。首先,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第二,许多父母外出务工,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要让孩子将来掌握某门时尚技术,等等。假期把孩子叫来父母打工的城市,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和阅历。第三,不少父母切身体会到现代社会缺少文化的苦痛,渴求新知,对孩子的教育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第四,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努力,“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独立自主能力更强。

调查中很多孩子表示长大要报答父母。30%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要父母注意身体和安全。24%的孩子希望父母别担心家里,并表示会用心学习。这些孩子比较独立,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留守”家庭的教育缺憾

有些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身心发展诸多方面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成为问题儿童。

一是缺乏亲情关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毛病无人指点,缺陷无人矫正,作业无人辅导,倾诉无人听取,创伤无人安慰,对其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二是缺乏科学监管。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留守儿童由隔代监管,少数由亲戚监管,管而不严是隔代或亲戚监管的一大通病。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学习成绩,以便日后向其父母交代,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人格发展的培养。三是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经常通过电话关心子女,但往往问最近学习情况,关注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生活情况、内心感受、情感交流极少顾及。有些父母甚至只养不教,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孩子出问题后,一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没有父母的教育,缺乏亲情的温暖,留守儿童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群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在行为方面容易出格,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治安。

四、解决对策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可以是教育资源,也可能是教育缺憾。很多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现的问题同样也发生在非留守儿童身上。农村非留守家庭中的父母也多多少少存在着类似的教育问题,甚至某些城市家庭也存在其中的某些教育问题。父母出外打工并不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处境必须采取更客观的态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加以解决。针对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素养两大重要问题,我们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关键要抓好两点:

(一)加强亲子交流,架设情感桥梁

诚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父母对子女爱的程度和方式,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水平。父母外出打工,使得日常生活中亲子交流机会减少,不经意中,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各自生活在不同世界里。孩子感受不到爱,就不会去理解父母的心思和意图,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怎样爱子女、怎样表达爱却是要特别注意的。

1.家长要采取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途径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沟通中渗透教育。

2.亲子交流除了解孩子学业状况外,还应涉及生活细节、工作情况以及双方的内心情感等诸多方面。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希望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

3.家长不妨尽量多用书信方式和孩子联系,加强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很多平时说不出口的想念和心理活动可通过无声的语言表现出来,而且比较理性,可以促使亲子间的充分交流和理解[3]。

4.父母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在家期间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要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把父母外出打工看成是自我成长的良机,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教优势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许多农村家长自身素质颇成问题,难以胜任教育者的职责。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指导和培训,让每个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达到“五有”:有义务、有知识、有能力、有威信、有理智。

1.举办家教学习班与讲座

通过校校建、村村建、个个社区建家教学习班与讲座,大力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广大农村家长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类学习班与讲座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具体开展;既普及家教知识,又培养家教骨干分子,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带动的团队力量。

2.开展家教咨询服务活动

文化水平和信息资源限制了广大农民对科学家教观念的接触,他们需要实践中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开展农村家教咨询活动,最好能多渠道、长期地、定期地开展,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出一种氛围,引导和鼓励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庭前来咨询,主动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措施有热线答疑、现场咨询、巡回指导、板报宣传、广播电视推介等。

3.制作和发放家教宣传资料

地方政府要发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印制实用的家教光盘、书籍和图像资料,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发给农村家长。这些资料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特点进行整理编写。目前城市“优生优育”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很见成效,虽然存在着城乡差异,但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是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增强农村家教效能。

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惠安县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发达,同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目前有留守儿童13万多,约占16周岁以下本土儿童的11%左右。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处境不利,他们生存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里,特别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为此,2007年五月间惠安县关工委牵头,会同县政府多部门,通过学校摸底、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全县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获得一批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本文以惠安县调查为例,结合惠安县政府调查数据和资料,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探讨如何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惠安县留守儿童有3470人,约占全县同龄儿童的1.75%,数量不多,相对集中在几个乡镇,隔代监护者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2.4%。从总体上看,留守儿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其中不乏有自强不息、自尊自立的典型,但在思想道德、学业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中有625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8%)需要特别帮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2月10日、11日、12日,深入走访惠安县山霞镇大淡村和山腰村,对村民特别是家中育有女儿的农村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记录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4家,随机调查11位村民,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

(一)道德水准下降,品质行为不端

有些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生活习惯,品行不端,如抽烟喝酒、偷窃撒谎、破坏公物,甚至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走上犯罪道路。据该县某镇关工委调查,留守儿童中20%出现违纪现象,10%有打架斗殴经历,个别的甚至加入社会不良群体,成为“小混混”。2006-2007年上半年,县法院少年庭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留守儿童有17人,占12.5%。

(二)学习习惯较差,学业成绩不佳

多数留守儿童无心读书,学业成绩不佳,少数孩子甚至逃学厌学。据该县某村调查,在留守儿童中,双优生仅占7%,学习成绩一般的占25%,双差生比例高达68%。不少留守儿童读书上进观念淡薄,应付式读书,放任自流现象比较普遍,辍学比例明显高于同龄孩子。(三)心理问题突出,人格特征不良

留守儿童中普遍有冷淡敏感、孤僻不合群、不善交往,或冲动易怒等不良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xx学区43名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或孤僻的占16.3%,迷恋网游的占4.6%,任性不能自控的有16.3%,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明显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

三、调查问题分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父母长期外出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应是各有利弊。

(一)“留守”家庭的教育资源

普林格尔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儿童都是易受伤害的,都会经历痛苦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易受伤害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精确的预言;就某个具体孩子而言,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1]可以这样说,父母长期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处于“易受伤害”的境地,但父母长期外出并不必然影响孩子的发展。

“留守”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资源。首先,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第二,许多父母外出务工,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要让孩子将来掌握某门时尚技术,等等。假期把孩子叫来父母打工的城市,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和阅历。第三,不少父母切身体会到现代社会缺少文化的苦痛,渴求新知,对孩子的教育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第四,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努力,“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独立自主能力更强。

调查中很多孩子表示长大要报答父母。30%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要父母注意身体和安全。24%的孩子希望父母别担心家里,并表示会用心学习。这些孩子比较独立,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留守”家庭的教育缺憾

有些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身心发展诸多方面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成为问题儿童。

一是缺乏亲情关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毛病无人指点,缺陷无人矫正,作业无人辅导,倾诉无人听取,创伤无人安慰,对其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二是缺乏科学监管。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留守儿童由隔代监管,少数由亲戚监管,管而不严是隔代或亲戚监管的一大通病。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学习成绩,以便日后向其父母交代,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人格发展的培养。三是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经常通过电话关心子女,但往往问最近学习情况,关注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生活情况、内心感受、情感交流极少顾及。有些父母甚至只养不教,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孩子出问题后,一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没有父母的教育,缺乏亲情的温暖,留守儿童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群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在行为方面容易出格,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治安。

四、解决对策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可以是教育资源,也可能是教育缺憾。很多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现的问题同样也发生在非留守儿童身上。农村非留守家庭中的父母也多多少少存在着类似的教育问题,甚至某些城市家庭也存在其中的某些教育问题。父母出外打工并不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处境必须采取更客观的态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加以解决。针对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素养两大重要问题,我们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关键要抓好两点:

(一)加强亲子交流,架设情感桥梁

诚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父母对子女爱的程度和方式,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水平。父母外出打工,使得日常生活中亲子交流机会减少,不经意中,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各自生活在不同

世界里。孩子感受不到爱,就不会去理解父母的心思和意图,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怎样爱子女、怎样表达爱却是要特别注意的。

1.家长要采取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途径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沟通中渗透教育。

2.亲子交流除了解孩子学业状况外,还应涉及生活细节、工作情况以及双方的内心情感等诸多方面。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希望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

3.家长不妨尽量多用书信方式和孩子联系,加强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很多平时说不出口的想念和心理活动可通过无声的语言表现出来,而且比较理性,可以促使亲子间的充分交流和理解[3]。

4.父母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在家期间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要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把父母外出打工看成是自我成长的良机,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教优势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许多农村家长自身素质颇成问题,难以胜任教育者的职责。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指导和培训,让每个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达到“五有”:有义务、有知识、有能力、有威信、有理智。[2]

1.举办家教学习班与讲座

通过校校建、村村建、个个社区建家教学习班与讲座,大力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广大农村家长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类学习班与讲座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具体开展;既普及家教知识,又培养家教骨干分子,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带动的团队力量。

2.开展家教咨询服务活动

文化水平和信息资源限制了广大农民对科学家教观念的接触,他们需要实践中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开展农村家教咨询活动,最好能多渠道、长期地、定期地开展,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出一种氛围,引导和鼓励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庭前来咨询,主动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措施有热线答疑、现场咨询、巡回指导、板报宣传、广播电视推介等。

3.制作和发放家教宣传资料

地方政府要发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印制实用的家教光盘、书籍和图像资料,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发给农村家长。这些资料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特点进行整理编写。目前城市“优生优育”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很见成效,虽然存在着城乡差异,但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是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增强农村家教效能。

第三篇: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精选)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学 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年×月 调查地点:河北省南和县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经济、家庭等各种原因,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因该群体在不断的扩大,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客观真实的了解留守儿童受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整体概况,认识和把握时下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的倾向和基本问题,并且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调查,了解农民工在教育其子女观念中存在的差异。

为了摸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探寻更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小组于近日就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侧,属邢台市管辖,全县辖3镇5乡,216个行政村,总面积4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近33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8所,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4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5994人,高中在校生4473人,在园幼儿总数8224人。其中男生24940人,女生23751人,性别比为1.05:1,留守儿童8025人,留守率为16.5%,其中小学生5413人,中学生2604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当地儿童中占到相当的比例。南和县一直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像北京、上海一类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也就造成了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不断地扩大,由于缺乏父母的温暖与关爱,使得他们在如何更好的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问题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二、南和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家庭不富裕,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大都跟祖辈、亲戚生活在一起,还有的甚至是独自生活。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温暖,也造成了他们形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当地,我们抽查果寨、白庄、胡佃三个村落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受教育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父母不在身边或监管人对其监管的不到位,周围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对孩子们单纯且没有生活阅历的心灵有着很大的影响。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普遍采取的是溺爱型,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只知道单向的接受爱而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和周围的社会冷漠少情且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往往在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变的异常,这些错误的认识、价值观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冷漠、敏感、孤独、胆怯、自卑和自我封闭等不良情绪。同时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很多人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络,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A16.67%D12.0B6.94%5.0Ba6D33.33%8.0ABCDPies show counts留守儿童家庭大多经济比较贫困,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缺少在家学习的环境和学习资

C66.67%16.0C76.39%55.0料等。同时,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里

DA25.00%2.0C有很多家务和农活,由于父母在外

B50.00%8.0C50.00%8.0C75.00%6.0打工,这些工作大部分都落在了孩子身上,经调查大约有73.3%的儿童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做家务和干农活,因而他们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很少了。另一方面,由于87.5%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他监护人仅占12.5%。由于监护人的年纪比较大,而且大都是小学学历,甚至没有上过学,因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孩子也很少向家人请教学习问题。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仅有16.7%的儿童成绩较好,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辍学、失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影响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由于父母长期

16.67%D20.0A6.67%8.0B10.00%12.0a19ABCDPies show counts在外打工供给家里的生计,加上父母平常对孩子生活学习的不关心,在潜意识里给孩子树立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孩子产生厌学甚至退学的想法。有些父母很是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样的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其他德、体、美、劳等通常被排除在外,使孩子的教育成长畸形发展。

(三)留守儿童上学难

C66.67%80.0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留守儿童上学负担重,导致一部分人辍学在家。因为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很多父母都带着孩子出去打工,但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我国长期的存在,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在两地的教育问题上亦是如此。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教学设备、师资条件较差,这些都不足以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我国实行学生户籍所在地就近就读的原则,成为阻碍他们外出就读的障碍,并且大多数学校的升学考试、中考、高考等都要求是当地户口。在外地读书,还涉及到教科书版本不同的问题,在一些学校就读需要交纳高额的转学费和学杂费,而这不是一个农村家庭可以承担的,因此留守儿童大多都留在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上学。

AC17.39%16.0A4.35%4.0Ba14ABCPies show countsC50.00%8.0B50.00%8.0

(四)家长与学校沟通少 父母外出打工,往往由于工作忙、工作累,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同与孩子老师联系的次数就比较B78.26%72.0CA33.33%4.0B66.67%8.0少了,父母与学校不联系或偶尔联系的占93.3%,经常同学校联系的仅占6.7%。由此可见家长与学校联系大都很少,因此父母很难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而通过学校一起教育引导孩子就更加困难了。父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同样他们在关爱孩子时更注重物质经济层面的,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需要温暖和呵护。

(五)学校、老师教育不到位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往往是分散着的,通常一个班级可能会有几个学生是留守儿童。老师一般注重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生活上的问题一般会忽略过去,甚至很多老师对自己班里的留守儿童不甚了解,从而很好的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也无从谈起了。

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分配任务时,往往不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的照顾,有很多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但没有得到好好利用,使之成为了一个空架子,这是在处理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上的一大浪费。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上有一些措施,但是由于与现实情况的差异等原因,使得该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探究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寻求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儿童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找对策,找解决之路。

三、关于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针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校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老师在平时尽量关爱那些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的留守儿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给予他们老师的爱、集体的爱来弥补他们缺少的父母的爱。

政府要把培育农村良好的育人风气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营造良好的育人风气,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让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坚决使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

(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由此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要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家长就必须多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他明白自己父母的一片苦心,使他树立奋斗的动力。还有平时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尽量把电话替换成书信,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受着关注,可以更好地进入孩子的内心,抚慰孩子孤寂的心灵。

由于监护人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强化学校的教育作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作为学校与孩子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联络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学校、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多方多元互动的局面。在学校老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地关注,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学生之间可以成立互帮小组,可以互相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在生活中也可以互相帮助,以集体的温暖去关爱他们。

(三)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打破“二元”体制,开辟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加快城乡发展,逐渐消除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城乡壁垒的限制,使农村劳动力自由的流动,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让他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四)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并高效率地利用教育投资资金。

科学高效的配置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一些地区可以创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留守儿童温暖之家”,在方便留守儿童住宿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群体中的温暖和关爱;对学校老师进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知识培训、考评,并制订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或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高了,就业机会多了,外出务工人员就会逐渐减少,当地的留守儿童也会相应的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从而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各级政府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中来,推动社会关注,使之形成合力,对留守儿童进行捐赠和资助。社会各界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生活技能的培训及竞赛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各类义务劳动,培养爱国、爱家、自立、自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农村的基层组织及基层教育部门要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开展活动,维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下一代撑起一片蓝天。

四、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关爱和关注。

就目前政府针对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所制订的各项政策及实施的状况来看,现实与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上学难、学校老师教育不到位、家长与学校沟通少以及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各级政府应同社会共同构建“以人为本,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平自由平台,鼓励大家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工作中来,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商州区黑山镇

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商州区黑山镇全镇人口14766人,在校学生1051人,其中初中324人,小学510人,留守儿童全镇453人,小学325人,初中128人。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1—15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通过调查显示: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6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觉得身边的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14.7%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

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黑山镇学校的应对办法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和“代理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

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八、建议

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

3、寻找“代理”,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和“代理爸爸”。“代理妈妈”和“代理爸爸”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黑山九年制学校

2013年4月21日

第五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持续高潮,随之而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父母的亲友一起生活。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已经引起了很多譬如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人身安全受侵害等严重问题,继而还可能导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失衡,影响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从社会调查入手,归纳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1年8月4日,我和几个同村的大学生来到湄洲岛修梅镇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司法调研活动,同学们分专题小组下到各村进行调查研究,而我们小组则具体就范家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调研工作。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范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青壮年男子在广东深圳等沿海省市打工,有的家庭甚至夫妻双方都出外务工,而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护,“留守儿童”在村中占的比例相当之大。这些孩子虽然名义上都有看护人,但实际上家中老人或妇女在做农活和管顾家务之余,根本无法良好地履行监护人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

(一)极易出现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而由于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孩子因成绩不良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一部分人便形成了“孩子上不了学,可以一起出来打工挣钱”的想法,这又助长了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思想”。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流失的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比例在缩小,而因学习差、不爱上学或自己感觉升学无望离开校园的人数比例在迅速扩大。笔者在调查中虽然没有就范家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状况及辍学率进行统计,但手头上一份调查数据同样能说明问题:根据新华社记者对同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省某县2000名打工者子女的学习成绩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孩子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又据四川省农调队对该省绵竹市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失情况的调查统计,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二)心理问题突出,道德滑坡

留守儿童是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无亲家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关爱,情感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往往出现消极情绪。长期下去,这部分儿童在心理上逐渐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表现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极端等不良性格倾向。据国家统计局在我们湖南省进行的一项有关留守儿童的学校调查发现,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当数量来自打工家庭。一些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沾染上吸烟、喝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有的对金钱的支配缺乏合理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有的养成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打架斗殴,给社会

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道德集体滑坡的趋势为留守儿童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

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体儿童、少

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

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在公安管理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要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

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农民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在身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迅速增加的趋势。

(二)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要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目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情况得到一定解决的时候,我们要加大力度,逐步开放城市公办学校,并利用城市闲置教育资源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提升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就业地入学,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在这方面,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均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同时,在农村,要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大量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管理,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这方面,从2004年起,中央已投入专项资金30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点补助“两基”攻坚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初中和小学。这将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积极的社会教育,培训农民工以及留守家庭家长

在城市中,应通过对农民工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

善处理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农村中积极开展对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

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农村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呵护

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课程或讲座,如介绍一些心理

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等,从而减少和杜绝留守儿童利用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和感情寄托,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咨询辅导。如湖南华容就在全县实行“放心工程”,从大年初六开始,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就可到校,学校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吃住。这些措施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

建议由农村基层学区、学校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

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把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之间能相互支持。组织一些替代性的活动,让有亲和力的成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他们父母的角色。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更多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感情慰籍,让孩子找到心理支持。这些都必将对留守子女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提供了一些法律保护,但是这部法律也还存在着一些缺漏,如法律约束力还不够强,相关条款还不够细化,部分条款

陈旧过时,操作性不强等等,在法律修改的进程中,应该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成为强有力的法律,以切实保护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法律意识,增强少年儿童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一方面要使父母充分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教育部门难以解决。在此问题上,需要全社会的统一认识,共同努力。“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就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子女的,这是党和国家把社会公正、供品的价值取向作为其处理社会问题的工作指针的具体体现。每一位少年儿童的背后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所有少年儿童的背后也就是整个社会。只有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不再是一个队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

下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

    破解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两亿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寒假期间调查地点:重庆市武隆县 调查对象: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外出的农民工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 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绥阳县郑场镇 调查方法:走访、访谈 一 基......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日—2012年2月20日 调查地点:xx省xx县xx乡xx小学 调查方式:教学工作参与、走访学生和家长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安阳市汤......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姓名:刘除明学号:201126010127 (本)汉语言文学专业、年级:大学二年级调查报告题目: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中) 时间:2009-07-10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带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