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 统筹城乡妇女发展
发挥妇联组织优势 统筹城乡妇女发展
——妇联组织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调研与思考
摘 要:统筹城乡妇女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关键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点在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突破点在创新妇女工作机制,落脚点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目前,城乡妇女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妇女综合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劳动力输出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现实权益保障与法律地位不相适应。妇联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努力协调,努力做到以教育培训为基础,提高城乡妇女综合素质,以建设经济典型为重点,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以劳动力转移输出为增长点,壮大农村“第一经济”,以建立维权机制为着力点,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妇女组织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领广大妇女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做贡献、立新功,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为此,垫江县妇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女大户、女能人、女企业家、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活动,着力探索在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中发挥妇联组织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也为统筹城乡妇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关键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既包括了统筹工农、城乡和地区的均衡和谐发展,也包括统筹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协调发展,其中必然包括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为新形势新阶段促进妇女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为妇联组织,要用发展的思路促进妇女与社会的协调进步,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制定城乡妇女发展战略、指导城乡妇女工作的重要原则,要紧紧抓住密切联系妇女群众这个核心,把妇女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妇女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妇女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妇女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要坚持重心下移、分类指导,靠活动去吸引人,把成效放到基层去检验,靠服务去凝聚人,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做到突出重点抓突破,形成精品和拳头。
(二)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着力点在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素质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素质才能有发展,有地位才能谋平等。妇女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程度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统筹城乡妇女发展,消除城乡妇女二元结构,就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建立“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个素质提高平台,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村社、学习型家庭活动,号召妇女争做学习型个人,加大各类科技致富培训、就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工作技能,引导妇女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树立新的生活观念,增长新的生活能力,实现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突破点在创新妇女工作机制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统筹意识,对城乡妇女工作通盘考虑,统一谋划,协调推进,务求实效,以新的工作机制实现工作新发展,这是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突破点。一要树立社会化工作意识。广泛宣传动员,争取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支持,通过借势、借力、借智、借机、借台,形成各级政府统筹,依靠各部门共同实施和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整体推进妇女工作,这是妇女组织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要树立品牌化工作意识。以一个“快”字对待突发性工作;以一个“实”字对待常规性工作;以一个“精”字对待特色性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妇女工作品牌,提高妇联工 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三要树立服务化工作意识。在服务大局方面,把妇女工作放到大局中去审视、思考和部署,主动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在服务妇女方面,以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这一不变宗旨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妇女需求。在服务基层方面,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形式化的工作。
(四)统筹城乡妇女发展,落脚点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维权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联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维权,维权能够进一步促进发展。要构建包含司法监督、咨询投诉、法律援助、心理调适、普法宣传等内容的维权工作网络,形成维权机制社会化、维权载体社会化、维权队伍社会化、维权活动社会化的格局,使依法维权的途径更加畅通。要认真落实妇联维权代言人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要运用社会团体、专业人士、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拓展维权途径和渠道。要把握妇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不同人群的维权需求,特别要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流动妇女、留守儿童、贫困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和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改革,大量富余人员需要分流等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出现,使城乡妇女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一)妇女综合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从城镇4050妇女和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看,发展生产的技能、科学文化水平、民主参与能力、文明生活习惯等都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传统性别偏见不同程度存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潜意识不仅在男同胞,而且在各级领导和农村妇女自身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被调查的40岁以上农村妇女有80%的人有这种意识。二是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就全县情况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78%,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且思想观念保守,技能单一。三是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妇女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一些依靠勤劳致富已做出一些成绩的农村妇女,完全可以做大做强,但大部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只愿维持现状。四是民主法制意识不强。许多农村妇女在村民主政治生活中不能大胆表明自己的态度;当自己的健康权、财产权、人身权等遭受侵害时,更多的是默默忍受。
(二)劳动力输出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90%以上妇女所从事的都是知识含量低的简单手工业、服务业或建筑业中的杂工;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打工收入多在300元至1200元不等。而劳动力市场却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显现出市场招不到满意的技术工人,而富余劳动力又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局面。一是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劳动力技术单一,保守就业观念与长期农村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构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30岁以上的妇女90%只愿意在本市范围内打 工,希望能打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务;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认为家政服务是伺候他人,低人一等。二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农村妇女进城后难以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公平待遇。三是女性创业的勇气和魄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女性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氛围还需进一步优化,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
(三)现实权益保障与法律地位不相适应
按照国家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无论是外出务工妇女还是留守妇女,亦或是留守儿童权益的维护,任务都还十分艰巨,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外出务工妇女权益维护难。我县的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大多靠“血缘、地缘、人缘”三种关系,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打工者居住分散,相互联系少,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是忍气吞声,权益难以得到维护。二是留守妇女权益维护难。目前农村留守妇女越来越多,她们家务、生产一肩挑,任务重、劳动强度高,生存压力大,很难有时间、精力提高素质,实现自我发展,而有些丈夫外出打工开阔了视野,观念得到更新,夫妻间的这种反差易引发情感问题。三是留守儿童的权益难维护。在农村,80%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隔代教育,10%由伯伯、叔叔、姑姑等亲戚抚养,3%的与邻居生活,极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在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生活。由于祖辈监护人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缺乏教育意识和能力,亲属邻居自顾不暇、责任心差,无力承担教育重任等,儿 6 童应该享有接受正常的亲情关怀和心理培养、正确的教育管理和学习辅导、基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需求的权益得不到维护。
三、妇女组织发挥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作用的建议
妇女组织要带领广大妇女姐妹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建新功、立新业,就必须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宣传发动、组织协调、载体平台的优势,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工作格局。
(一)以教育培训为基础,提高妇女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是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要推进女性人才工程,只有狠抓对城镇和农村妇女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妇女现代化进程。
1、以政策支持为先导,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妇女组织要多渠道发出声音,促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与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及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从妇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出发,制订倾斜的政策、规划和措施。组织建立妇女发展基金,出台规范基金使用政策。制定城镇妇女岗位转向引导及转向培训和农村妇女农业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市场信息流通、产供销衔接等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任务、目标和措施。将两纲、两规划中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提高妇女文化教育素质等重要指标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并把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作为全县“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之一。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网络,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组织宣传部门加大对妇女自主创业、致富成长的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使妇女在实现人力变人才的过程中发展有导向、学习有榜样。
2、以“巾帼建功”活动为抓手,提高城镇妇女综合素质 针对城镇妇女特别是4050妇女就业难和进城务工妇女融入城镇能力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她们的素质。一是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和再就业能力。妇女组织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妇女特点,联合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个私协会等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巾帼再就业基地,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再就业能力,拓宽自主创业途径。调研中我们发现家政、小区清洁工、社区服务业等还需要大量女工,这些工作适合4050妇女从事,只须要稍加培训就能上岗。二是加强法制教育,转变进城务工妇女观念。妇女组织要加强对进城务工妇女的全面教育,包括身份角色转化、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培训。引导女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以新观念促进新发展;指导她们克服满足心理,自卑心理,鼓励她们看远的、创新的、干大的、赚多的;支持企业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活动吸引、凝聚女职工,激发她们锻炼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提高自我的内在需求,为进城务工妇女的再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竞争实力。
3、以“双学双比”活动为平台,培育一代新型女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妇女组织要配合有关部门培训工程的实施,充 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要组织有一定文化的农村妇女参加农广校、农函大、绿色证书班的学习,鼓励她们参加农民技术员职称评选。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女能人、女经纪人、女农民技术员、村妇代会干部的实用科技含量高的技能培训,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妇女的攻坚力量。二是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卫生保健、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等方面的普及培训,使广大妇女成为有文化、懂技术、讲公德、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三是加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就业和创业,是帮助农村妇女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根据调研显示,我县富余女性劳动力重点希望开展服装裁剪、缝纫、编织、刺绣、家政、清洁保洁和订单企业需要的定向等技能培训。妇女组织要依托各种中介组织和专业技能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和订单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能力。
(二)以建设经济典型为重点,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妇女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发展,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坚持典型示范,狠抓宣传引导,营造“能人”经济发展氛围 妇女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女大户、女能 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推动工作。一是注重舆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现有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所发挥的带领广大妇女增收致富的作用,宣传党委、政府对“能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妇女干部和农村妇女群众对发展“能人”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她们参与“能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注重培植典型示范。要通过召开现场促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大型会议,让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妇女干部、农村致富女能手到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能人”经济快速发展的氛围。
2、坚持分类指导,狠抓扶持培育,促进“能人”经济竞相发展 妇女组织要坚持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妇女群众意愿等实际出发,重点选择适合妇女从事的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绣品加工等行业,开展“双富双带双赢”活动(“双富”指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双带”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赢”指共同获利共同发展),促进各类“能人”经济竞相发展。一是村居妇代会牵头办。乡镇妇联要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大力支持和帮助村居妇代会牵头创办符合当地实际的各类合作社,联合发展生产,形成“妇联+合作社”,慢慢构筑起联动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区域性经济格局。二是女大户领办。在各级妇联和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由一些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女能人、妇女专业大户,围绕某个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村妇 女加入其中,形成“妇联+女大户+基地+协会”,逐渐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女经纪人创办。主要利用女经纪人在流通服务中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优势,把女大户、“妇”字号基地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形成“妇联+女经纪人+女大户+基地+协会”,在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个或几个环节,开展资金、技术、信息、农资、销售等多种服务,互相帮助、共担风险、联合闯市场。四是发展区域性联办。县妇联要根据各乡镇创建的女大户、女经纪人、“妇”字号基地、各类合作社等,帮助她们在县域范围内分类建立协会,形成县域范围的“妇联+女经纪人+女大户+基地+协会”的发展模式,着力解决产、供、销问题,带领全县妇女群众致富。
3、坚持科学管理,狠抓建章立制,确保“能人”经济规范运行 随着“能人”经济组织的建立,妇女组织就应重视加强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不断完善“能人”经济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章程管理机制。帮助建立各种模式下“能人”经济组织的《章程》,明确基本运行原则,对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建设项目和受益分配等事项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规定。二是保障组织成员正当权益。妇联组织要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考核,加强对“能人”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使其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保障“能人”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能人”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保障合 作组织各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
4、坚持做优做实,狠抓协调服务,提高“能人”经济组织发展水平
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协调优势,整合利用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为妇女“能人”经济组织发展搞好服务。一是科技信息服务。联合农业、科委、科协等部门,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村妇女学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室等阵地,举办培训班,培养一批懂合作组织规则、会经营、善管理的女会长(理事),切实提高“能人”经济组织成员的素质。二是政策扶持服务。注重整合社会人、财、物资源,为妇女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提供有效服务。积极争取市妇联的扶贫项目,帮助“能人”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协调财政、扶贫等部门,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向“能人”经济组织倾斜;协调工商、民政等部门,简化妇女“能人”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手续;协调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妇女“能人”经济组织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及便民服务;协调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为农产品货物畅流提供保证。三是牵手对接服务。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共建共享的要求,组织开展“岗村”、“企村”、“会村”、巾帼志愿者与女农民工、科技工作者与女能手、女企业家与农村创业妇女、女大户女能人与示范基地等结对活动。从岗位结对辐射到单位结对,由单位帮扶延伸到家庭、个人帮扶,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以劳动力转移输出为增长点,壮大农村“第一经济” 妇女组织要按照县委《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乡统筹,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女劳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服务途径,为把劳务经济打造成农村“第一经济”服好务。
1、组织实施“三步走”计划,变松散型为有组织输出 以建组织为基点,着力构建农村富余女劳力转移的培训、信息、职介三大服务平台,科学管理,规范输出。第一步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层层建立妇女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即乡(镇)村妇联负责为16-50岁农村妇女建立个人劳动档案,县、乡(镇)妇联通过建立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就业接收三个基地,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培训、信息、就业三项服务,形成县乡村三级妇联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农村女劳动力有序转移。第二步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要通过新闻媒体、现身说法、巡回演讲、播放典型专题片等有效形式,切实转变农村妇女,特别是年龄在35岁以上妇女“以农为本”的旧观念,鼓励广大农村妇女迈出家门闯市场,走出农村谋致富。第三步科学管理,规范输出。要着力改变无组织、无技能、无门路和低工资、低保障、低水平的松散型输出现象,积极组织发布用工信息,实施定向培训,帮助签订劳动合同,组织有序输出,使劳务输出实现规范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探索发展“挂钩”式劳务输出,建立相对固定的输出基地 发展“挂钩”劳动力转移,关键在于寻找到诚实可信的接收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一是向内“挂钩”。紧紧抓住建设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这个机遇,大打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这张牌,发动全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妇女和妇女之友,开展“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劳务输出职介活动,引导输送一批妇女外出务工就业;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职业学校、劳动服务中心的联系,发挥职能部门掌握信息准确、就业门路宽广、输送渠道规范的优势,借船“出海”一批妇女外出务工就业;二是向外“挂钩”。妇女组织要重点建立女性劳动力转移的接收地、接收单位网络、信息员队伍和工作台帐,及时了解各地用工信息,积极主动与转移的接收地妇联、劳动部门、企业加强联系,做好有效对接。三是引导创业。引导和扶持广大妇女围绕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创业,围绕最适合妇女从业的项目创业,围绕家庭创业和“凤还巢”创业,使有潜力的想创业、想创业的会创业、会创业的有成效;引导和帮助农村“新生”和“优质”女劳动力向本地的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通过政策推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结对行动和服务促动等措施,帮助和扶持农村妇女创业致富和转移致富,推动本地形成农业和非农产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实施阳光工程,打造劳务品牌
妇女组织要借助政府正在实施的“阳光工程”,协助政府打造劳务品牌,特别是打造适合妇女从业的劳务品牌。一是打造家政劳务输出品牌。根据市场对家政服务需求大、适合妇女从业的现状,妇女组织要广泛联系大中城市家政服务公司,与他们签订长期合同,按照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一些初级、中级、高级 家政服务从业培训,输出优秀家政人才,创出家政服务劳务经济品牌。针对文化程度低、家庭困难的农村妇女,对她们进行基础性的家政服务知识培训,培养大批初级家政服务员,解决大部分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组织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对她们进行家政管理和家教知识的培训,使之成为中、高级家政服务员。二是打造酒店餐饮劳务输出品牌。妇女组织要抢战阵地,积极主动与职业中学、农广校职业培训中心等联系,开设餐饮、酒店服务专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35岁以下的妇女进行上岗培训。主动联系大中城市餐饮、酒店企业,把合格人才输送出去。三是打造缝纫、刺绣劳务品牌。通过调研,我县桂溪镇、新民镇、沙坪镇、澄溪镇、高峰镇等乡镇的缝纫业、刺绣业发展潜力大,许多妇女都有一门或两门手艺。妇女组织要树立潜力加市场就是一个好品牌意识,主动为他们找市场,谋订单,做推广。同时推动劳务品牌纳入政府阳光工程,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形象包装,统一对外输出,统一跟踪服务,统一品牌标识,象湖北“潜江裁缝”那样走向全国,实现增收致富。
(四)以建立维权机制为着力点,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留守”妇女、儿童以及外出务工妇女的维权,是摆在妇联人面前的新课题,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要求,充分发挥妇女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的作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倾力维权,为“留守”妇女送去维权“金钥匙” 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绝大多数青壮男女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35岁以上的妇女,她们成了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农村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乡风文明的塑造者,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她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出现婚姻危机、人身权和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困难等,妇联组织倾力维权成为必然。一是建立维权网络,高度重视留守妇女维权工作。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维权机构,县妇联建立信访接待维权中心,乡(镇)妇联建立维权站,村妇代会建立维权点,在农村妇女聚居地的大弯、大院设立接待中心户,选任信息员和调解员,接受留守妇女的咨询和投诉,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开通热线电话,设立投诉信箱;积极协调成立由乡(镇)综治办、妇联、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以从重从快处理侵害妇女权益的重大案件。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留守妇女自我维权能力。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文艺宣传、远程教育网、送法下乡等形式,大力宣传妇女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土地承包权益、生育保障权益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法律援助。三是开展爱心活动,切实关心留守贫困妇女的生活。针对农村贫困妇女的需求,采取城乡结对帮扶、农村大户带动和爱心助学等形式,筹集资金访贫问苦,资助贫困妇女子女完成学业,大户带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想方设法解决她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全程服务,为外出务工妇女送去维权“金手杖” 妇女组织满腔热情地为外出务工妇女提供全程服务,使务工姐妹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一是建立“一卡一册”,把维权法规送到手中。在妇女外出务工前对她们进行法律法规、合同签订等知识的培训,向她们每人发送一张维权卡,注明维权途径、方法和维权电话,发送一本维权手册,手册中收集《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防止家庭暴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外出务工妇女应该掌握的政策等,做到人手“一卡一册”,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走出去”,扫清外出务工潜在的侵权障碍。妇女组织在为务工者谋到就业岗位后,要到用工单位实地考察务工环境和条件,督促用人单位为务工者购买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签订劳动合同,争取市民待遇,并定期沟通,定期回访。三是建立维权站,维护外出务工妇女合法权益。在订单输出女工10人以上的选一名组长,妇联与组长保持联系,女工权益一旦受侵害,妇联及时站出来帮助她们维权;在外出务工妇女集中的地方,且没有建立妇女组织之前,建立维权服务工作站,为务工妇女提供工作、生活、法律等多种帮助;在外出务工妇女较为集中的地方,协调成立外出务工妇女组织,加大维权力度,为她们送去维权“金手杖”。
3、真情关注,架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金桥梁”
为优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解除处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妇女组织要把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纳入工作议事日程,配合相关部门探索和创新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制,架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金桥梁”。一是创新方法,推广“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管理模式。“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是指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团体把留守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或其它固定场所,进行有偿托管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形式。托管者除了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外,还对其进行学习、思想、心理、情感等的关怀与帮扶,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这种亲情式、家庭式、温馨式的规模小、好管理、易沟通的托管家园,可以基本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失落、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五失”问题,有效的解除外出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二是市场运作,建设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虽然我县财力不足,但可以利用财政无力,市场有劲的优势来解决。采取学校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先在一些小学进行试点,由社会爱心人士或社会团体出资在学校建设学生食宿部,负责留守儿童的食宿生活,费用收取由物价部门核定,家长承担。学校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三是开展帮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以城带乡,让一个城镇的家庭帮助一名留守儿童、一名学校教职工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一名乡镇村干部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和成立村托管帮扶小组、“多帮一”等牵手活动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村活动室、以会代训、远程教育网等对隔代教育的“代理家长”、牵手活动的“代理家长”进行教子方法培训。通过建立帮扶基金,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资助,对品学兼优的给予奖励,切切实实的解除外出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促进妇联和谐发展
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促进妇联和谐发展
——寺坪镇妇联优势组织典型材料
寺坪镇辖1个社区,26个村,142个村民小组,27947人,其中妇女6955人,全镇各类基层妇女组织33个。近年来,镇妇联在镇委、政府和县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以“四个主动”服务妇女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促进和谐为目标,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广大妇女“半边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妇联的组织形象得到提升。自2006年以来,镇妇联连续四年在全县妇女工作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被县妇联授予“先进妇女组织”称号,2009年被襄樊市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湖北省妇联基层组织示范乡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搭建妇女发展平台,服务新农村建设。
以“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为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把大畈村作为”巾帼示范村“创建试点村,摸索了一套成功的创建模式,并结合全镇实际下发了《寺坪镇”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大畈村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全镇26个村以巾帼建功新农村为主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目前已创省级巾帼示范村1个,县级巾帼示范村5个,镇级巾帼示范村8个。大畈村作为省级“巾帼示范村”试点村,创建活动经验在全县推广,得到了省市妇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万名农家女学习新技术”活动,我们积极与农业、劳动、科协等部门联合在全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各村不同特点,重点开展蔬菜、核桃、养殖、电脑等技术培训,让农村妇女每人
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全镇参训妇女达90%以上。通过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仅去年以来,妇女靠种蔬菜收入过万元的户就达10多户,养猪50头以上的50多户,100头以上的21户,养羊100只以上的30多户种植核桃50亩以上的户10余户。有200多名妇女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了初级合格证。
以“巾帼示范岗”创建为载体,在巾帼建功中创造佳绩。组织广大妇女巾帼建新功、岗位争优秀。以“巾帼示范岗”为载体,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等劳动竞赛活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成才。我们在全镇开展“岗村结对”、“妇干帮扶”活动,每个镇直妇女组织联系一个村,每一个妇女干部帮扶1—2名贫困妇女。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巾帼示范岗”创建实施方案,建立了矿物质台帐,通过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镇已创市级“巾帼示范岗”2个,县级巾帼示范岗5个,达到了设一个岗,树一面旗,带一片人的目的。教育、卫生等窗口行业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妇女岗位建功的热情,涌现出了像中学老师王贤连同志那样的全县“十佳巾帼建功能手”3人。镇卫生院自创立“巾帼示范岗”以来,组织女职工争学技术、争先优秀,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以“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主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成才。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重点的各类妇女创业就业扶持行动。一是扶持农村妇女创业。我们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拉动,帮扶妇女创业致富”的原则,与财政、劳动、金融、扶贫等相关部门联手,抓好“推荐、服务、宣传”三项工作,把开展扶贫支持和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列入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项目。认真调查摸底将她们急需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项目的扶持对
象登记造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70余万元,解决养殖大户50余户、种植大户20余户,樟木沟村田蓉彩一次贴息贷款10万余元,建立“300”牲猪标准模式一个,年养牲猪1800头,母猪100头,年产值100余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个;二是开展培训转移工作。寺坪近几年由于两个国家大型建(南河电站、高速公路),大部分移民被安置在集镇附近,给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大部分劳力想就业而无一技之长,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根据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以劳动培训中心为阵地,开设电脑、家政服务、驾驶等课程,坚持每年培训四期,1000多人,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转移输出500人,并在寺坪集镇同边村成立家政服务队10个,实现再就业100余人。
二、主动抓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倡扬文明道德新风尚。一是抓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按照上级妇联要求,以“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在全镇开展文明家庭和优秀角色评选表彰活动。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动员广大妇女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育好”的和谐新农家。“三八”期间,专题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文明家庭标兵和优秀家庭角色90人,向上推荐表彰省、市、文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20人;二是繁荣农村家庭文化。在农村妇女中倡导崇尚学习、诚实守信、健康娱乐的传统美德,引导她们追求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大畈村成立巾帼秧歌队,简家坪村成立民间文娱宣传队,活跃了农村文化气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净化家园文明行动”。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一建三改”和环境整治工作。全镇实现“一建三改”213户。以大畈、罗家湾、瓦房滩村为试点,成立巾帼
保洁队和巾帼禁赌队,开展治理“五乱”和家庭环境卫生大检查,坚持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评比,全年一表彰,改变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恶习,深受群欢迎。
三、主动履行妇联职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等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这条生命线,不断加强二项建设即维权机制建设、网络建设,切实维护妇女三项权利,即生存权、人身权、发展权。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维护工作。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蔡德军同志为组长的维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维权服务中心,由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与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联合在各村建起了妇女维权工作站,与维稳工作合署办公,在派出所设立了“家暴”投诉中心,司法所建立了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庭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镇妇联探索建立了妇女信访联合接待机制,坚持每周星期一合署办公,初步形成了妇联为主、部门参与、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维权格局,维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近三年接待妇女来信来访14件14人次,结案率100%;二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通过调查摸底,对全镇的贫困妇女特别是单亲特困家庭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通过多方争取,为她们解决建房、子女上学、就业、生活等困难。如:为简家坪村单亲特困妇女田桂连争取资金一万元,建起了100平方米,预制结构的住房,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15万元,扶助10户单亲,妇女建起了新房;镇直机关结对帮扶10名特困儿童完成了义务教育;三是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对全镇173名
留守儿童建立台帐,争取县妇联的支持,在寺坪镇小建立了全县首家“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投资一万多元添置了文体器材、图书、桌椅、电视机等,安装了“亲情电话”,免费为留守儿童连通与外出务工父母的“亲情热线”。募集了一百多名“爱心妈妈”帮扶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去年六一县妇联组织县直妇委会爱心妈妈为寺坪镇小74名留守儿童送来了衣物和学习、生活用品,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爱心妈妈和社会的温暖。
四、主动争取重视支持,促进全镇妇女事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妇女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妇女干部,我们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把妇联组织建功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做到妇建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镇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先后专题召开镇委妇女工作会、全镇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表彰了一大批先进妇女组织和优秀妇女干部。在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上,按照上级妇联要求配齐配强村妇代会主任。结合村“两委”班子调整,动员优秀妇女参与村干部竞选,通过“设岗定位”、“双推双选”全镇26个村妇代会主任全部高票当选,进入村“两委”班子。瓦房滩村优秀妇女干部,通过竞选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全镇26个村有女主职干部14人,县级女人大代表4人,政治、经济待遇都得到落实,在妇代会阵地建设上,镇妇联主动与各村支部书记协商并取得各村支部的支持,结合“五基本”建设,在各村建立了妇女活动室、妇代会主任办公室、维权服务站、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在妇代会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统一标准制度上墙,设岗定责,目标量化,在参与各村综合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又与各村妇代会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与村妇代会主任的政治、经济挂钩,强化了妇代会主任的责任,提高了妇代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三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半边天”的参与。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好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今年是我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十周年,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推进男女平等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同时,男女的平等发展、协调共进也必然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局面,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两性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社会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女性发展相对滞后必将引起党和国家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必将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战略中把女性发展摆上应有的位置。
第二,妇女的特殊利益将得到更有力的维护。建国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妇女的发展获得了物质基础、政治保证和法律保证,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增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在增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价值观念在形成,素质也在提高。但妇女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牺牲妇女利益、损害妇女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大量的妇女弱势群体依然存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尊严和基本权利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使他们的地位由弱变强,人数由多变少。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加强公共管理、支持公益事业等手段进行多层次的利益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群体的利益需求必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弱势地位,与男性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妇女发展的资源将更丰富,机会将更公平,发展的步伐也将更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和政府必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这种协调本身会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合理、人民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公平。这对于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了群众工作的份量,也将使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这就为我们更多地争取资源、更好地改善环境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重要时机,靠创造性的工作去争取资源,谋求发展。
第四,妇女发展的环境将更优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妇女还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天然使命,在家庭稳定、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妇女素质提高与否、妇女的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为妇女参与发展和妇女自身发展提供更优良的环境、更有力的支持、更强大的动力。
第五,妇联组织的作用更加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能够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些机制形成和健全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地说,一方面,妇联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与妇女群众利益的表达和维护机制的建立,做好妇女群众的代言人,真正把广大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积极性调动好;另一方面,要向妇女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使广大妇女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些任务有些是给传统的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些则需要完全的创新创造。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妇联组织要切实找准位置,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广大妇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第六,妇联组织自身建设面临新的课题。首先,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妇联组织的组织体系、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及方式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条件都存在着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突出的是:组织体
系的覆盖面不够全、影响力不够大;基层组织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细致;工作作风的机关化倾向还比较严重等等。其次,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与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历史要求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妇联工作正面临着时代变革的大势,任务空前地纷繁复杂,出现了一定的迷惘情绪,困惑于“
干不过来”和“不知如何去干”;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主要是缺乏战略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在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做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以更有效地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发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从***妇女工作看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验和不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坚持把妇女发展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赋予妇女与男性同等的发展权和发展机会,为妇女的发展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祁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妇女群众要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必须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只有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才能获得妇女自身的协调发展,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多年来,***县妇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为载体,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自身进步与发展。2004年***县财税收入达到2亿元,经济的繁荣为解决女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农村,以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科技致富。全县每年开展科技培训40余期,培训妇女3000余人,同时,鼓励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多种经营,目前全县有年创收10万元以上的种养女能手60余人,妇女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流通销售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镇,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岗位创新,岗位成才,重点做好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全县每年创立“巾帼文明示范岗”3-5个,“巾帼建功标兵”5-8人,培训下岗女工3000余名,安置2000余名。目前,全县女性就业人数与男性就业人数已经基本持平,一些特殊行业还稍有赶超。
2、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可延续的单位,实现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至关重要,而妇女在家庭的幸福稳定、家庭美德的弘扬和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解困、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4年全县80%的家庭达到了“五好家庭”标准,家庭暴力案件下降了17%,“零家庭暴力社区”达到85%。而且组织了20余支女性文艺宣传队伍,她们深入社区、街道、乡镇、村组广泛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使者。
3、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女性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途径是参政议政。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女性参政比例,拓宽女性参政渠道,提高女性参政层次,提出了“四有”、“四必须”的工作要求,“四有”即:研究干部工作时有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内容,招考、招收干部时有女干部的比例,培训干部时有女干部的名额,提拔干部时有女干部的数量;“四必须”即: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女性成员,在女同志比较集中的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女干部,涉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部门必须配备女“一把手”,村(居)班子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女同志。这样,女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优秀妇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她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全县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全县有女干部5947人,占干部总数的33.8,有县处级干部6人,约占同级的18,有副科以上女干部167人,占同级的11.2,全县有县直和乡镇党政女一把手11人,各办事处、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率达到了96.3。
4、加强女性维权工作力度,为构建和谐***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能,一直以来,祁阳县妇联把维护妇女参政、教育、劳动、卫生、婚姻、人身等各方面的权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努力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通过推动建立和完善妇女维权法庭、妇女维权联席会议、妇女维权法律援助和家庭暴力处置预警等各项制度,在构建社会化维权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抓,政协呼吁,司法联动,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维权工作局面。同时,把针对妇女的法制宣传和维权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坚持群众化工作方针,大力开展了以家庭为领域的“法律知识进万家”、“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创建“无毒”、“无暴力”、健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成为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有效载体。
从***县的妇女工作可以看出,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妇女和妇联组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太和谐的地方,如妇女经济收入普遍低于男性、女性就业难、家庭暴力等。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根源方面。几百年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观念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家庭中还依然存在,特别有些领导的意识里总有种“女不如男”的偏见,导致政策决策有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女性自身方面。部分女性有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有的甚至愿意重新“回归家庭”,甘当男性附庸。这是女性发展不如男性,导致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三是社会体制方面。目前我国正在体制转轨中,对女性不利的体制还依然存在,它制约了女性的发展,同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妇联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积极贡献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妇联组织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服务群众为重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1、积极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原则,确保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坚持把妇女发展问题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其次,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抓住国策十周年契机,广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使男女平等的思想真正转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再次,要大力弘扬时代文明风尚,努力促进和实现家庭的和谐,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之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发动妇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营造平等发展、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2、努力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妇女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和基础。要切实把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培养、吸引、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壮大妇女人才队伍。其一,要引领广大妇女争做经济建设的开拓者。以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文化和道德素质为重点,积极为她们创造学习条件,开辟就业渠道,提供培训机会,增强她们参与发展的意识,提高她们的创造活力,为推进经济建设建功立业。其二,要引领广大妇女争做时代精神的先行者。要促进广大妇女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光大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参与中发展,在竞争中进步,在创造中前进,切实把巨大的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其三,要引领广大妇女争做社会文明的传播者。促进广大妇女进一步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以自身的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3、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妇女的合法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妇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代表和维护好妇女各方面的利益,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工作渠道,紧紧抓住关系妇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重大现实问题,展开深入地调查研究,拿出有理有利的依据和数据,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不失时机地从源头上履行维权职能,推动宏观政策反映不同阶层妇女群体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从而推动社会协调稳定发展。妇联组织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富有创新,以开放的姿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借助法律、行政、社会、文化的各种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共同解决妇女权益重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要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文明创建等群众性活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融洽关系,引导全社会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扩大妇联工作的覆盖面。一要在服务跨越发展大局中靠前站位。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二要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提升能力。坚持以社区和乡村为重点,巩固和壮大现有的组织网络,促进妇联基层组织提高工作水平,焕发生机活力。积极探索构建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城镇女职工、社区妇女立足各自的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三要在倡导和实践全民创业中奋发有为。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发挥广泛联系各界妇女的组织优势,千方百计调动蕴藏在妇女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激发各行各业妇女的创造活力,促进广大妇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业。
第四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半边天”的参与。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好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今年是我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十周年,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推进男女平等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同时,男女的平等发展、协调共进也必然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局面,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两性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社会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女性发展相对滞后必将引起党和国家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必将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战略中把女性发展摆上应有的位置。
第二,妇女的特殊利益将得到更有力的维护。建国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妇女的发展获得了物质基础、政治保证和法律保证,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增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在增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价值观念在形成,素质也在提高。但妇女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牺牲妇女利益、损害妇女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大量的妇女弱势群体依然存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尊严和基本权利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使他们的地位由弱变强,人数由多变少。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加强公共管理、支持公益事业等手段进行多层次的利益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群体的利益需求必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弱势地位,与男性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妇女发展的资源将更丰富,机会将更公平,发展的步伐也将更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和政府必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这种协调本身会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合理、人民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公平。这对于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了群众工作的份量,也将使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这就为我们更多地争取资源、更好地改善环境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重要时机,靠创造性的工作去争取资源,谋求发展。
第四,妇女发展的环境将更优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妇女还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天然使命,在家庭稳定、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妇女素质提高与否、妇女的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为妇女参与发展和妇女自身发展提供更优良的环境、更有力的支持、更强大的动力。
第五,妇联组织的作用更加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能够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些机制形成和健全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地说,一方面,妇联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与妇女群众利益的表达和维护机制的建立,做好妇女群众的代言人,真正把广大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积极性调动好;另一方面,要向妇女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使广大妇女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些任务有些是给传统的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些则需要完全的创新创造。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妇联组织要切实找准位置,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广大妇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第六,妇联组织自身建设面临新的课题。首先,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妇联组织的组织体系、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及方式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条件都存在着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突出的是:组织体系的覆盖面不够全、影响力不够大;基层组织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细致;工作作风的机关化倾向还比较严重等等。其次,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与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历史要求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妇联工作正面临着时代变革的大势,任务空前地纷繁复杂,出现了一定的迷惘情绪,困惑于“干不过来”和“不知如何去干”;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主要是缺乏战略思维和科学实践能
力。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在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做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以更有效地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发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从***妇女工作看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验和不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坚持把妇女发展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赋予妇女与男性同等的发展权和发展机会,为妇女的发展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祁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妇女群众要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必须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只有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才能获得妇女自身的协调发展,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多年来,***县妇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为载体,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自身进步与发展。2004年***县财税收入达到2亿元,经济的繁荣为解决女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农村,以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科技致富。全县每年开展科技培训40余期,培训妇女3000余人,同时,鼓励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多种经营,目前全县有年创收10万元以上的种养女能手60余人,妇女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流通销售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镇,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岗位创新,岗位成才,重点做好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全县每年创立“巾帼文明示范岗”3-5个,“巾帼建功标兵”5-8人,培训下岗女工3000余名,安置2000余名。目前,全县女性就业人数与男性就业人数已经基本持平,一些特殊行业还稍有赶超。
2、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可延续的单位,实现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至关重要,而妇女在家庭的幸福稳定、家庭美德的弘扬和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解困、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4年全县80%的家庭达到了“五好家庭”标准,家庭暴力案件下降了17%,“零家庭暴力社区”达到85%。而且组织了20余支女性文艺宣传队伍,她们深入社区、街道、乡镇、村组广泛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使者。
3、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女性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途径是参政议政。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女性参政比例,拓宽女性参政渠道,提高女性参政层次,提出了“四有”、“四必须”的工作要求,“四有”即:研究干部工作时有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内容,招考、招收干部时有女干部的比例,培训干部时有女干部的名额,提拔干部时有女干部的数量;“四必须”即: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女性成员,在女同志比较集中的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女干部,涉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部门必须配备女“一把手”,村(居)班子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女同志。这样,女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优秀妇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她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全县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全县有女干部5947人,占干部总数的33.8%,有县处级干部6人,约占同级的18%,有副科以上女干部167人,占同级的11.2%,全县有县直和乡镇党政女一把手11人,各办事处、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率达到了96.3%。
4、加强女性维权工作力度,为构建和谐***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能,一直以来,祁阳县妇联把维护妇女参政、教育、劳动、卫生、婚姻、人身等各方面的权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努力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通过推动建立和完善妇女维权法庭、妇女维权联席会议、妇女维权法律援助和家庭暴力处置预警等各项制度,在构建社会化维权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抓,政协呼吁,司法联动,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维权工作局面。同时,把针对妇女的法制宣传和维权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坚持群众化工作方针,大力开展了以家庭为领域的“法律知识进万家”、“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创建“无毒”、“无暴力”、健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成为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有效载体。
从***县的妇女工作可以看出,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妇女和妇联组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太和谐的地方,如妇女经济收入普遍低于男性、女性就业难、家庭暴力等。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根源方面。几百年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观念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家庭中还依然存在,特别有些领导的意识里总有种“女不如男”的偏见,导致政策决策有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女性自身方面。部分女性有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有的甚至愿意重新“回归家庭”,甘当男性附庸。这是女性发展不如男性,导致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三是社会体制方面。目前我国正在体制转轨中,对女性不利的体制还依然存在,它制约了女性的发展,同
第五篇: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
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四大要素问题在于其结构关系,新时期的党群关系要处理好党委与公众的关系、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党的各级组织要贯彻群众路线,客服官僚主义,发挥统领和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要矫正各级权力的滥用,防止社会过渡分化,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重视公众参与的新特点,正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参与政府动员与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功能,通过培育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整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加强社会自治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具有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急剧的社会转型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在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中,需要培育社会力量,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一方面需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的主题能力建设。同时,需要在组织、体制、机制上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
改善党群关系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规范、价值变迁在进一步催促社会管理加速,时空压缩使得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在正面发展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等负面效应。当单个或是局部是正确的要素合成后可能是错误的结果,合成腐败即是一类,当前各地贫乏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集体无意识的多重叠加,因此需要加以重视研究,通过改善新时期党群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