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第二篇: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原则:“课题名称”、“ 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三体一体。
“做课题就是做课题名称”,就是命题作文。要回归课题题目,回归课题申报书;要不忘“申报初心”;搞清楚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课题报告要有“研究味”,不要以工作思维代替研究思维,把研究报告写成工作汇报。
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关键看结题报告是否扣紧课题题目表述,即“研究内容”是否与“课题名称”吻合,“研究成果”是否与“研究内容”对应。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二以上内容。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把研究成果与研究效果混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哪些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内容其实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成果,只是研究成果水到渠成的附属效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看出这些“成果”与你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有何关联,更谈不上从“成果”中学习到什么,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所谓研究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与我们在申报书中“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吻合一致。没有这些成果的表述,结题报告极易变成文不对题、万金油式的糊弄拼凑。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一句话:研究成果就是要把你在这个研究周期内所取得的最有技术含量的“策略方法”毫无保留地完美呈现。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内容中。
第三篇: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把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写谁,具体到班级。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的实践与研究》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象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一种现象: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级主动参与课堂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以课堂举手人数为例,初一时一个班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初二时可能只有四分之一,初三时就只剩三五个,寥寥无几了。这样冷冷清清的课堂,效率低下。很多老师经常为这事懊恼。有老师认为“骗死人不偿命”,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去骗孩子们。可孩子们毕竟大了,一两次后,他们就会识破老师的骗术。也有老师是恐吓孩子,两节课不参与的,会受到怎样怎样的惩罚,一两节课后,又恢复原状。可见软硬兼施的方法,效果并不见佳,课堂仍是一潭静水。
(二)问题思考
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而且逐年减少,原因何在呢?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原因有四:
1.教师讲课缺少语言艺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激发不了学生。
3.教师教学内容繁多、或是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不感兴趣。
4.教师课堂提问没有原则,学生难以参与课堂。
5.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
为此,我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学理论,观摩专家课堂,反思我们的教学现象,探寻出一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对象、方法与步骤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初中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研究步骤:
(1)准备及实施阶段阶段(2011.07—2012.6)
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深入展开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相关的案例分析。
(2)总结提高阶段(2012.7—2012.8)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三、问题的研究
(一)专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
(二)策略研究
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实际是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呢?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呢?
1.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有人说,如果中考不考语文,还有多少孩子愿意学?的确是这样,不少孩子带着功利性的思想在学语文。还有部分学生总认为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你怕我不会说话?还有的说,我平时不认真,考试的分数还不低呢?这些现象都表明,学生不是很情愿地去学语文,说到底,就是没有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殊不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重要性,教给他们学语文的方法。
2.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魏书生的课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有一整套学习语文的方法;韩军的课堂魅力在于他的精彩朗读;于漪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它的真情和热爱。还有一些语文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们的语言艺术、博古通今等。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的无能,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一种文化的、时尚的、道德的、人格的解读和摹本。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包括思想、性格、情感、等得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等。所以我要用我的鲜活个性、我的举手投足、我的高贵典雅大方、我的学识和幽默、我的***和热爱,使我的学生专注于我的课堂。
3.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语文学科魅力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学生上课兴致不高,就会萎靡不振,没有参与课堂的欲望。所以我就决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竞赛、多媒体教学、创设意境、有意示弱等,提升语文学科魅力,给学生新鲜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成效与反思
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与努力,孩子们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参与课堂的人数明显增多了,而且已不是偶然,可以肯定地说,学生们已经形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了。原先从不积极发言的,现在能积极举手了;原先只有零星几个参与课堂的,现在参与率明显提高了;原先死气沉沉的课堂,现在变得活力四射了;原先成绩平平的孩子,现在能考到优秀级了。总之,个体的进步带动了整体的提高,课堂氛围令人称赞,语文成绩也是蒸蒸日上了。
回首走过的路,发现足迹深深浅浅。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必须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与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提高课堂学生参与率的重要途径。这些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并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今后,我将不断追求民主课堂的更高境界,让更多的或是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第四篇: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及范例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及范例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点到为止。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把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写谁,具体到班级。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可从专业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操作以及具体的策略研究等方面来展示。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五篇: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缺乏自主性,部分同学的阅读仅仅限于教科书,枯燥无味;二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三是学校图书不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四是缺乏读书的良好家庭环境,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五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六、阅读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中学生阅读现状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备受各界的关注。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还影响到知识经济中各国未来的竞争力。在许多国家和地,无论是政府还 1
是民间都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研究过程,突出“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边行动边研究”的基本特征;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和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文献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个性化意义、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典型课例,调查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等,做好研究的统计分析。每学期通过开展各级课题研讨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改进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
(二)研究过程
1、搭建阅读平台,丰富阅读资源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比如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要加大对小学生课
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
2、制定阅读计划,统筹阅读安排
开展高效课内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内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有效课内外阅读的前提。
3、加强阅读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内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课内阅读对感兴趣的投入较多,课外阅读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内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4、配合教材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学生只凭兴趣阅读,往往会产生偏向,出现随意性,因
此教师在引导中应以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引导学生读各类文体的佳作,逐步增强学生阅读中的选择性和层递性,使阅读有品位、上档次,让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内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孤独之旅》可读读《草房子》等曹文轩美文系列,学了《香菱学诗》可读读《红楼梦》,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5、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6、组织兴趣小组,提升阅读效果
阅读是个性化的,但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探讨、分享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每次阅读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两组学生上台,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表演,把小组成员近期的阅读成果向大家汇报。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在愉悦中吸收、分享他人的阅读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激情。
7、组织阅读交流,检查阅读效果
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8、创建成长手册,积累阅读成果
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
三、研究成效:
1、培养学生构建起自己的阅读策略。
2、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更加深厚。
4、老师更新观念,语文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1、从阅读教学的一面来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组织语文教学,将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逐步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阅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方面说,培养学生建构起自己的阅读策略,将会明显提高其阅读能力。
2、通过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略读、快读,从学习性阅读到休闲娱乐性阅读,从文本阅读到名著阅读,通过对阅读策略的辅导,将会使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实践产生更大的影响,建构起“大阅读教学”的体系,丰富语文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课题实验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语文自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同时使教师更新观念,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树立大语文观,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