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工作管理建议1
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5-4-6 原材料管理——技术部提交意见
原材料是生产的源头,如果生产原料出现问题了,那么后面的生产工作(混料,生产,质检,打包等)都是在浪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这样的有潜在问题的型材出厂造成售后赔偿又是对公司的一大损失、在声誉上对公司也会造成一定上的影响。所以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是有必要的。
建议——原材料进厂要做到进厂检测
1、管理原材料的人员要对原料库存量知晓,知道日消耗量,最好建立档案。
2、知道库存量和日消耗量就可以大概推算出何时进原材料,有利于实验室对原材料检测,避免了因原料短缺导致为了正常生产而不对原料进行检测。
3、供应部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批号、合格证、化验单等进行检测之后实验室对原材料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
4、实验室在检测完后应该填写原料检测报告单,报告单应该应上交给技术部、科研部、车间。实验室也应自己留一份并应该让各部门负责人签字。
实验室对原材料应该检测哪些项目
一、对各种原料进行各项性能检测
1、PVC应该检测其粘度、表观密度、过筛率、白度
2、CPE应该检测其氯含量、表观密度、过筛率、3、碳酸钙应该检测PH值、过筛率、水分含量
4、钛白粉应该检测过筛率、水分含量
5、稳定剂应该检测铅含量、初融温度
二、对进厂原料与生产原料做稳定性对比
1、用实验小锅混料做流变,观察曲线变化
2、与现生产原料实验小锅流变曲线对比
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5-4-6
3、总结报告交各有关部门签字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很重要,但是干混料也非常重要,混料是否均匀对后期挤出成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对生产干混料进行抽检。
对生产干混料进行抽检建议
1、确定抽查机组(实验室力学检测机组与干混料检测查机组最好保持一致,检测项目表观密度,流变,热稳定性等)
2、填写检测报告单
3、上交各有关部门
4、建立档案
实验室日常工作流程建议
1、对进厂原料进行检测、总结报告、上交报告签字
2、对每天实验员实验应有详细记录
3、对原料使用进行记录(避免浪费,能查出实验原料量)
4、每天进行干混料进行检测、填写实验检测单,有异样提出
5、应该对机组使用长期未使用的干混料进行检测。
6、对每天抽查原料管理、进厂抽查原料管理 1)、对所有原料、干混料进行留样处理
2)、对没有异样原料、干混料进行15-30天留样,有问题或者和生产对比波动大进行长期留样保存。
3)、定期对留样原料进行处理,送回车间 4)、对流变仪实验出挤出样品进行处理
7、对某部门交代实验也应有相关记录。
以上是我对实验室提出建议,仅供领导作为参考,如有不对,不合理之处希望提出,希望领导给以宝贵建议,谢谢!
技术部
2015-4-6
技术部
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几点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建立管理观念,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观念;管理建议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严重的影响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正常秩序
在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时,对部分实验室设备监管不全面,计算机管理人员责任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不是专业或者专职人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知识,例如,计算机被病毒入侵,或者计算机本身的硬件问题时,很难及时有效的进行维护和修理,对教学研究和正常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高校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较长
频繁和长时间的使用使计算机在超负荷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容易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计算机有许多精密仪器构成,这就对运行的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计算机实验室的湿度过高,导致计算机外接线路老化受潮严重,容易造成计算机的线路板受潮,进而发生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学生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静电,计算机长时间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运行,降低屏幕的分辨率,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3.高校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系统过于后,难以往常复杂的计算任务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一般承担的计算和教学任务都比较复杂和繁重,这就对高校计算机在系统安装和软件更新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受困于自身能力有限,常常难以完成复杂繁重的软件更新和系统变更工作,导致计算机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常常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错误的操作,破坏计算机的系统,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的工作。许多学生访问的网站和使用的移动硬盘都可能存在病毒,导致整个计算机实验室处于瘫痪的状态。
二、对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对计算机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高校计算机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要对复杂的高校计算机进行有序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管理要从传统的笼统管理逐渐的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有传统的经验主义转变为科学化管理,有随意化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教育需求。
2.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正常有效的运转
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对硬件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加强审核计算机消耗品的申报单,明确管理员的职责,精细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日常规定。对计算机实验室实行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管理,确保学生的教学实验需求,做到既低消耗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计算机管理机构进行合理的建立,避免计算机长期的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保证计算机资源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活动服务。
3.加强对计算机的设备管理
作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设备,计算机能否快速有效的被利用,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整体水平。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出现问题时,必将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高校要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购买计算机时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课程需求,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系统,注重对计算机的维修保养工作,定期对计算机的杂物和灰尘进行清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期限。在软件保护方面,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为每台计算机装上专业的杀毒软件,可以选拔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突出的同学来进行相应的软件更新和维护,这样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计算机管理的核心。计算机实验室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较强,具有责任感的管理队伍,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计算机设备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给计算机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定期的开展计算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队伍的建造方面,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地给予管理人员专业方面的辅导,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最终创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
5.注重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作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高校的集体财产,所以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观念,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展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所以高校在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正常有效的运转,加强对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注重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艳.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优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2]桑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3]陆和,萍李.亮基于服务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网站建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4]李家斌.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2).
第三篇: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评估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学校领导
1、汇报材料(两份)
⑴学校规模:完中:高中班数 初中班数 实验班数
初中:初中班数 实验班数 小学:教学班数 实验班数(3-6年级)
⑵理、化、生、科学各科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间数、面积 ⑶理、化、生、科学各科实验台、仪器柜数
2、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学校行政会议记录。
3、校级领导听课本(校长、教务主任)
二、实验教师(复印件)
1、学历证书;
2、职称证书;
3、继续教育证书;
4、实验人员上岗证书;
5、实验教师津贴。
三、实验室管理
1、帐:固定资产帐;明细帐;登记册;消耗帐
2、仪器使用说明书
3、维修记录本
4、实验记录
5、仪器设备损坏赔偿记录
6、挂图使用登记册
7、仪器赔偿登记本
8、学生实验座次表
9、教学仪器损失报告单
10、教学刊物
11、制度
四、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2、实验教学评估
3、实验教学通知单(演示、分组)
4、学生实验报告册
5、二课计划、记录、总结
6、自制教具登记本
7、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复印件(教师、学生)
8、分组实验教案
9、实验教师听课本
10、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册 注:所有材料日期为:2006.9-----现在乌鲁木齐市教育信息服务中心
第四篇:实验室管理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构建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重点实验室体系,规范和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的、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按照学科领域、产业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包括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基本组织思路是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学科群”(也称“学科领域群”),逐步形成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分工、稳定支持、定期评估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六条
农业部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科技计划项目优先委托重点实验室承担;重点实验室应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任务。
第二章
职
责
第七条
农业部是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和实施重点实验室规划,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联合协作;
(二)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组织开展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和检查;
(三)批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
(四)统筹协调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科研任务和运行保障。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组织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协助农业部考核和管理;
(二)审核上报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并根据农业部的批复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三)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条件,为重点实验室运行提供必要支持。
第九条 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二)组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织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聘任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
(三)开展重点实验室考核,配合主管单位和农业部做好评估和检查。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的职责: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针对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本学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凝练科研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重点组织开展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前沿性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2.培育和发展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 3.聚集和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4.组织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交流; 5.负责指导本“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和运行工作,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并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等服务;
6.承担本“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方案编制和考核评估等工作,组织本“学科群”联合申报重大科技计划。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针对学科建设和区域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组织开展区域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2.聚集和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接受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指导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和运行,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1.接受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提供服务;
2.开展科学观测,获取农业科学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3.开展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集成试验研究与示范。
第三章
建
设
第十一条
按照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农业部组织编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重点实验室按照“学科群”思路进行建设,每个“学科群”由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和若干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
第十二条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原则上从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委托建设。
第十三条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原则上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涉农企业中遴选建设,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研究方向符合农业发展需求,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具有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能力;
(二)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研究团队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学风正派;
(三)有较完备的试验研究条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依托单位能够保证运行经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等。
第十四条 科学观测实验站原则上从已命名的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中选建,新建实验站优先从地方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中产生,基本要求为:
(一)具有学科和区域代表性,拥有必备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二)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队伍;
(三)依托单位能够提供必要的运转经费和后勤保障。第十五条 综合性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依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本“学科群”建设的建议方案。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建议方案进行论证,并根据需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开展实地抽查,确定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形成“学科群”建设方案。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编制实验室建设计划,经主管单位审核,报农业部批准后建设。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建设任务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农业部,农业部组织专家按“学科群”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鼓励国内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科研单位、教学机构和企业联合共建。
第四章
运
行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财务开支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每届任期五年,原则上由依托单位从本实验室年龄不超过六十周岁的固定人员中推荐,报农业部批准后,由主管单位聘任。
第二十一条
综合性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应成立学术委员会,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1人,其中依托单位的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非依托单位的专家担任,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应为本“学科群”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应定期开展活动,指导监督实验室主任按照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开展工作,评价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等。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人员管理制度,保持人员的适度规模和合理流动。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和“学科群”内的公共平台,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开放课题,并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自主研制,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办法,促进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之间的科研人员互访、培训和进修工作制度化;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到实验室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第二十七条
农业部建立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动态反映科研工作和管理情况,相关信息作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考核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托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属与收益分配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办理。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应推动科研材料、数据、信息等在“学科群”内共享使用。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与推广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重视对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工作。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
第五章
考
评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的考评采取报告、抽查和五年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第三十二条
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向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提交工作计划和总结。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向农业部提交本“学科群”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三十三条
农业部按照“学科群”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考核和分类评估。每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
第三十四条
考核和评估指标的设立突出针对性和导向性,形成分类分级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十五条
对评估优秀的重点实验室,在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由农业部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两年时间整改。整改后再次评估不合格的,调整实验室主任或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农业部xx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译名为“Key Laboratory of xx, Ministry of Agriculture”;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统一命名为“农业部xx科学观测实验站”,英文译名为“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xx,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第三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管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
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现状与讲解词要求的差距
1、设备差距:需要的设备、估计需投资(800元以上)
1)1套港口物流中心仿真模型9万元;
2)2台电瓶堆高叉车10万元;
3)1套多媒体设备2万元;
4)1套GPS设备2万元;
5)包装设备若干1万元;
6)展板若干2万元;
7)装修及配套服务装置费用10万元;
需继续投资总额约36万元。
2、实验室人员差距:估计需要技术人员、解决方法建议
物流综合实验室目前缺少三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自动化设备操作员、电脑操作员、实验室管理员。具体情况如下:
(1)仓储管理区配置是自动智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非常精密,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教师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很难做到熟练操作,同行的做法是聘请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教师陪同学习,直到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大约一个学期。
(2)实验室的物流信息管理区主要是电脑操作,需要一名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目前我系没有这样的教师。
(3)实验室需要一名专职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工作。
3、实验室社会服务的差距:需要的外部协助
目前我院实验室与外部没有任何交流,需要和山东省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山东省物流与交通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共赢,成为他们的培训基地等合作方。
二、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人员不到位。
三、建议解决的办法
1.资金尽快到位
2.招聘人才或从我院別系调剂到我系物流教研室
四、达到汇报要求投资估计(进一步加强投入的额外效果)
达到汇报要求投资估计40万元。届时物流综合实验室是一番新景象,设备齐全,装修整洁,工作人员各负其责。与外界的的联系密切,产学研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