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解说词

时间:2019-05-14 04:5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解说词》。

第一篇: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解说词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材料 汇报单位: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传统优势骨干专业,农学专业自创建以来,一直以黑龙江垦区为依托,以为垦区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经过几代人长期的努力,逐渐积累和沉淀形成了“面向寒地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专业特色。农学专业教师深入农业生产实践,以垦区机械化大农业生产为平台,开展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机械化栽培优良品种选育、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研究、保护性耕作研究、作物营养和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师资、管理、组织、物质投入上保障了专业特色,紧抓我国高教发展契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1.教师队伍建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是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设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优异、科研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通过优秀人才直接引进,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国外内进修、挂职锻炼,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等途径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了本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与知识结构,使职称结构更加趋向于高层次、学历结构更加趋向于高水平、学缘结构更加趋向于外向化。

近五年,本专业送出教师攻读博士学位5人,引进博士4人,新增培养硕士生导师6人,新增博士生导师1人,新增特聘教授8人。农学专业现在已有专兼教师51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

农学专业汇聚了一批学校专业技术行政骨干力量,其中学科带头人于立河教授,省级优秀教师获得者,现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学科带头人郑桂萍教授,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学科带头人朱洪德教授,省长特别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杨克军教授,校级优秀教师获得者,现任农学院院长;

农学专业教师队伍中,有13人在各级学术协会中任职; 1人在美国哥伦布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人挂职大庆市林甸县副镇长,1人在中国农业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

2、人才培养

农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绝大部分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均受到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农学专业为垦区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者,使本专业成为北大荒农业人才的摇篮。我专业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垦区种植领域,从总局到各管局,从农场到生产区队,各级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人员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及垦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农学专业对原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构建了“3平台+2模块”的课程体系;贯彻“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加强实践、提高素质”的方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整合了教学内容,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近4年来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达到21.6%。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作物学科成功申报并获一级博士学科。培养博士毕业生?人,在校生 人,硕士生 人,在校生 人,在校本科生 人。发表论文 篇,获奖,参加竞赛?

3、科学研究

农学专业现有教学研究课题8项,其中省级4项,校级4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实验课开出率100%,创新性实验 3个,综合性实验?个,各门课程均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实习大纲修订。作物栽培学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作物育种学为校精品课,耕作学正在进行校精品课建设,遗传学为校网络课。初步建立起作物学科资料室,拥有图书500余册,编写特色教材一部“作物栽培学”,出版教材3部。2006-2010年期间,农学专业作物学科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共32项,获得科研经费共1135万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共7项;正式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238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等检索共7篇;出版学术专著共6部;获得国家专利共9个。

4、条件建设

农学专业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申请专业建设经费,先后通过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大豆种质资源改良中心建设、试验基地建设、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获得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进行了实验室改造、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了本专业实验条件,在创新性实验研究,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完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学专业现在拥有一个本科生教学综合实验室(作物综合实验室),一个基础实验室(农学基础实验室),拥有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其中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寒地作物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的“植物保护资源与无公害农业生产基础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学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农业部大豆种质资源改良中心”,“农业部大豆作物改良中心”,“农业部小麦、大豆原原种扩繁基地”,“黑龙江省作物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中试基地”和“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另有寒地作物栽培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签约校外实验基地和2个校内实验基地及八一农大所依托的国有农场群,为现代化大农业及寒地作物生产理论和技术研究提供创新平台和试验条件,为农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农学专业将不断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加快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本专业速度;加强教材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树立学术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完成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专业的转变,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二篇:gw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材料-2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材料

汇报单位: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

1958年在我国东北的亘古荒原上,十万专业官兵在前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带领下,谱写了一曲荒原变沃野的壮丽史诗,为将北大荒建成中国的大粮仓,成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着力点,(当年部队进驻垦区场景)王震将军亲手建立了一所以农为主,为农服务的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教老照片)自农垦大学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业为核心,以农垦为依托的农业发展路线,农学专业成为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滋养着农学专业的成长,农业专业的发展也日益成为垦区农业科学生产的主要动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农学专业的各方面建设都具有着“面向寒地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鲜明特色,成为引领我国大型机械化现代农业教育与科研的生力军。(垦区大机械作业、直升机喷药,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生长状态)农学专业不仅为垦区农业生产开发了先进的机械化作物生产技术,和一大批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实验室内高新作物品种样品展示),更为垦区的农业发展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垦区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代表性的毕业生工作照)

近些年来,农学专业发展更是进入快车道,2006年被评为省重点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作物学被评为国家博士一级学科。专业各方面的建设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省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博士一级学科相关铭牌展示)

1.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专业发展的引擎,科学规划、注重培养,农学专业在农学精神的传承下,已经建设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优异、科研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开会座谈、农学院全体教师大会图片或者影像)

近五年,5名教师考取国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引进4名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新增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特聘教授8人。形成了由30名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57%,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100%。(身穿博士服的教师、外聘教师授课照片,年轻教师工作照)

通过优秀人才直接引进,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国外内进修、挂职锻炼、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客座教授等多条途径锤炼教师队伍,使职称结构更加趋向高层次、学历结构趋向高水平、学缘结构趋向于外向化。(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图表)涌现出一批学术骨干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具有高校教龄30年的专业带头人于立河教授,曾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四国农业高级专家库”专家,现任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学科带头人郑桂萍教授,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学科带头人朱洪德教授,2010年省长特别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杨克军教授,校级优秀教师获得者,现任农学院院长。农学专业教师队伍中,有13人在各级学术协会中任职,3人在美国哥伦布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于立河、杨克军、翟瑞常、郑桂萍指导实习试验或者教学科研活动场景,)

2.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根据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需求,培养既懂农事技术,又懂农业经营管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农学院教学楼内外场景)

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肯于吃苦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不落窠臼的工作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反馈满意率达到95%以上。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尤其是在黑龙江垦区的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中,50%以上的人员具有在我校农学专业学习、进修的经历。(优秀毕业生照片,学生在田间实习照片影像)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2009年对原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构建了“3平台+2模块”的课程体系,将“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加强实践、提高素质”的方针具体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整合了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突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初见成效,近4年农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达到21.6%,作物学成功获一级博士学科,研究生培养再上新台阶,在校本科生411人,硕士、博士生28人,共培养研究生78人。(赵萍在院档案室整理档案资料场景,“3平台+2模块”的课程体系说明情况图表)

3.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农学专业始终遵循“教学与科研并举,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学理念,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启发式教学、互动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不断的应用于教学实践;(授课场景,学生听课场景)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课程网页浏览)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督导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委填写教师授课情况记录表,(表格特写)督导听课,课间在讲台前和教师交流;教师间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记录本,和任课教师交流)

近5年来已承担各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各级教研奖项4项;建设省级、校级精品课、网络课4门;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出版其他教材3部。(论文封面、获奖教研课题证明材料,相关教材封面图片)

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试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实践基地的“三增加”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目的,组织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到实习农场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教师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大机械化农业生产的技术、组织、管理措施,能

够在教师的长期指导下完成持续1年半的毕业设计。(学生在农场园区、作业区实习场景,实验课、学生指导学生场景)

4.科学研究

科研是高教发展的源动力,农学专业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北方寒地农业生产实践,以黑龙江农垦现代化大农业为背景,把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有机结合,开展主栽农作物机械化、大规模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新技术的转化与集成创新的研究。形成了具有明显和学科交叉特点的作物高产优质理论与机械化精确定量栽培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家粮食安全及黑龙江省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做出巨大贡献。(带有铭牌标志的实验地块、作物生长状态,垦区大机械作业,粮食收割收获)

近5年来主持国家“863”、948、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等计划项目12项;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省长特别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共6部;获得国家专利共9个。(以田地或实验室为背景,画面采用文字配合解说突出具体数据)在数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深入探索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理论、作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研究作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新方法、新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垦区优势作物品种进行改良,尤其在高油、高蛋白、高异黄酮大豆系列和寒地超级稻育种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所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获奖证书封面照片,良种样品展示)

5.条件建设

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有力的保障了专业发展,农学专业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申请专业建设经费,先后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大豆种质资源改良中心等项目建设获得资助经费2 000多万元,建成面积20㎡的图书资料室,藏书1023册,订阅中外文期刊62种,7个特色数据库。(图书资料室、图书馆阅读场景,外文网页期刊浏览界面)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进行了实验室改造、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了实验实践条件,为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先进仪器操作展示)

农学专业现在拥有一个本科生教学综合实验室(作物综合实验室),一个基础实验室(农学基础实验室),拥有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包括:“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寒地作物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植物保护资源与无公害农业生产基础省部共建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学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农业部

大豆种质资源改良中心”,“农业部大豆作物改良中心”,“农业部小麦、大豆原原种扩繁基地”,“黑龙江省作物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中试基地”和“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另有寒地作物栽培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签约校外实验基地和2个校内实验基地及八一农大所依托的国有农场群,为农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各实验室,校外基地牌匾展示,部分农场代表性场景或图片)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农学专业将不断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加快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本专业速度;加强教学改革,树立学术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完成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专业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春天里,竞吐芬芳。(以八一农垦大学校园风光为背景,画面用文字配合解说)

第三篇: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二批分专业招生计划变更通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二批分专业招生计划变更

通知

一、修改

本科二批文史类

A050 北京电影学院

17文化产业管理(电影(电视)管理)(文理兼招)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电影(电视)管理)(文理兼招)(需校考合格证)

A607 广西艺术学院

31风景园林修改为风景园林(需校考合格证)

69艺术教育修改为艺术教育(需校考合格证)

82文化产业管理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需校考合格证)

A654 四川音乐学院

59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公共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演艺策划与制作)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公共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演艺策划与制作)(需校考合格证)

A655 四川美术学院

11风景园林修改为风景园林(需校考合格证)

A894景德镇学院

00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计划由2人修改为4人

B342 湖南工程学院

01服装设计与工程修改为服装设计与工程(需校考合格证)

D63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31文化产业管理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需校考合格证)

本科二批理工类

A050 北京电影学院

17文化产业管理(电影(电视)管理)(文理兼招)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电影(电视)管理)(文理兼招)(需校考合格证)

A607 广西艺术学院

31风景园林修改为风景园林(需校考合格证)82文化产业管理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需校考合格证)

A655 四川美术学院

11风景园林修改为风景园林(需校考合格证)B342 湖南工程学院 01服装设计与工程修改为服装设计与工程(需校考合格证)D63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31文化产业管理修改为文化产业管理(需校考合格证)

二、撤销

本科二批文史类

A894景德镇学院

03艺术教育(美教方向、师范类)

2014.07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第四篇:工艺美术重点专业建设专业群汇报材料正稿

呼应产业新转型建设特色专业群

——工艺美术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二○一三年十一月

一、专业群建设思路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牢牢立足宜兴特别是丁蜀镇的优势特色传统陶瓷产业,自2008年起,整合专业资源,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专业建设为核心,以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为双翼的工艺美术专业群。

在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中,我们遵循“立足核心,群内统筹,共享共有,以心带翼,协同提升”的思路,充分依托工艺美术专业多年来几句的厚实的专业资源、专业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贯通群内资源流动的脉络,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优秀教师团队,共享一流实训基地,共享校企合作平台,工艺美术专业群内生力量更加充沛,专业势头更加强劲,专业辐射更加增强。专业影响日益扩大。

二、专业群建设举措与成效

1、科学布局群内专业

学校在建设工艺美术专业群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方向引导专业方向;深入到行业和企业,开展科学调研,了解第一手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和数量,以企业行业需求引导专业方向确定。目前核心专业工艺美术以“宽基础硬技能”为重心,具有广泛的就业适应性,两翼专业雕塑艺术设计聚焦紫砂艺术中的高端技能雕塑,具有技能含金量高、行业需求紧俏的特点,装潢艺术设计呼应了当前房地产业大发展、人们住房装饰需求升级换代的要求,就业前景广阔。同时,在专业层次上,学校也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布局。为了服务人民群众多方面发展需求,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和装潢设计专业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大专学历专业层次,开设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自2012年起,学校还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接“3+3”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实现中高职衔接。这样,专业布局从规模到层次更加合理科学,有效满足行业、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2、呼应需求开发课程

学校邀请相应职业岗位的行业专家,与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进行了工艺美术专业群各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分析,制定了分专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设置了专业化方向,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群聚合力量,在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引领下,群内各名师工作室领衔大力开发校本化课程资源,制订了《紫砂茗壶设计与制作》、《紫砂陶装饰》等8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陶艺教程》、《紫砂陶装饰》、《素描》等被评为无锡市精品课程。

3、构建平台优化师资

在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学校理事会的支持下,学校选聘优秀行业专家担任工艺美术专业群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汪寅仙、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等行业内的大师、名家在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督导。学校对工艺美术专业群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拜一个行业名师为师,学精一门全手工紫砂陶制作技艺,做好一件作品,带好一批学生”的“四个一”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工艺美术专业群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精心选聘选聘群内各专业负责人。工艺美术专业负责人邵立平,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孙伯春,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职教美术学科带头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朱翼峰,中学美术高级教师。

4、立足课堂改革教学

在专业群的建设中,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首先,改革教学方法,逐步推进单元制的项目教学。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实现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获得非理性的个人超验,通过作品赏析,与大师对话、相互交流评价,形成动态经验,发充分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个人超验。其次,改革课堂形态,小组讨论、现场模拟、三维演示等元素引入课堂,增添了课堂活力。同时,改革评价方式,在项目课程结束后组织成果展出,向收藏作品颁发证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近年来,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工艺美术专业群的学生多次夺得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比赛的一等奖。

5、校企合作建设基地

随着工艺美术专业群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积极推进群内各专业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中央财政扶持的国家级紫砂陶实训基地,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承载能力为工艺美术专业群提供了扎实的实习实训保障。装饰实训、雕塑实训、烧成处理、模拟绘图等实训室,实现了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具备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学校还加强了与群内专业对应的企业的紧密联系,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工艺美术专业群建有7

个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学校专人管理,企业安排师傅进行指导,确保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有序进行,实现学生实训和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父母或亲戚建有工作室,则在父母或亲戚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

6、以陶载文弘扬文化

学校积极推进专业群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丁蜀镇的陶文化元素,结合专业去群特色,凝炼了“求真求精,至善至美” 的陶文化核心理念,建立了陶艺陈列馆,宜兴各种陶艺作品精彩纷呈,彰显着宜兴独特的陶瓷文化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建立了吴开诚艺术馆,收藏了南京艺术学院吴开诚教授捐赠的80余幅素描作品,以及历届工艺美术专业师生的国画、油画、书法等作品;建立了孙伯春老师作品陈列室,展现着学校优秀教师代表的艺术风采。工艺美术群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蹈《陶工古韵》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亮点,获得无锡市群文汇演金奖,作为宜兴紫砂陶艺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文化载体,其录像成为申遗的资料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三、专业群建设的进一步规划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旅游业、家居装饰产业蓬勃发展,与之联系紧密的工艺美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学校将立足实际,通过3年的时间,把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成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在同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能引领相关专业群改革和发展的品牌专业群。具体规划如下:

2013年

1、全面修订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包括工艺美术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学改革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图书资料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

划等。

2、引进更多的行业大师、技术能手、名师和骨干教师充实工艺美术专业群课程与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与教学建设,集思广益,更加科学地论证专业群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

3、建立工艺美术专业群的“平台+模块”课程模式。以通用性的专业技能为平台课程,以方向性的专业技能为模块课程,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选择提供专业实用的职业技能。

2014年

1、推进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工艺美术专业群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平台,为共建共享的精品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库提供支持。

2、优化工艺美术专业群的“平台+模块”课程模式,围绕平台课程及模块课程,积累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素材,推进信息化资源建设

3、进一步论证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艺美术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建设。

4、通过名师引领,承接项目,引导工艺美术专业群的专业教师在“做中学”,不断提高“学术”、“技术”、“教术”水平。

2015年

1、建立工艺美术专业群的专业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及其优秀的作业、作品的信息资源平台。

2、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建设中的“平台+模块”课程模式及基地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3、联合省内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工艺美术类专业协作互助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省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帮助兄弟学校推进专业建设。

尽管学校在工艺美术、雕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中有了一定的探索,但与专业群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课程建设、基地建设中还需转变思想,从更高的平台上看工艺美专业群建设,我们现在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探索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丁蜀中专的工艺美术专业群必将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下载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视频汇报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