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各庄救护队2011年井下救灾模拟实战演习预案

时间:2019-05-14 04: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荆各庄救护队2011年井下救灾模拟实战演习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荆各庄救护队2011年井下救灾模拟实战演习预案》。

第一篇:荆各庄救护队2011年井下救灾模拟实战演习预案

荆各庄矿救护队2011年6月份井下模拟救灾实战

演习预案

为提高救援抗灾能力,积累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的经验,根据《矿山救护规程》要求,决定组织以检验救护队应急救援准备、负重急行军、佩戴氧气呼吸器进行灾区侦查、处理矿井各种灾害事故、检验仪器装备使用为主要内容的救灾演习。

一、模拟火灾实战演习预案:

1、火灾发生情况:2011年6月18日21点00分,接调度室通知:“在2193综采工作面风道130米处巷道上顶煤体内发生自燃发火,现场有明火和烟雾,回风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已经通知现场班长组织人员撤离,断电,目前没有人员伤亡”。通知救护队实施灭火、搜寻回风系统是否有一氧化碳中毒人员。

2、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及《荆各庄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通知程序:井下发现火灾人员通知调度室,调度室通知救护队、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经理、安全副总、通风区长及有关人员。救护队值班员通知开滦(集团)救护大队。

救援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建立:立即成立以公司经理为总指挥的地面抢险救灾指挥部,有关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及《荆各庄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职责要求,分工负责。救护队在队长的带领下闻警出动,迅速到达井下救灾现场,并迅速设立井下救灾基地。

3、实施程序:

地面救灾指挥部指示井下基地组织查明引起火灾原因、影响范围及受火灾影响区域有无其他人员,并组织撤出火灾影响区域人员。救护队进行火区侦察

范围:2193工作面风道发生火灾的地点、范围、受影响人员分布情况及撤出受威胁人员、火烟大小及回风流中瓦斯、一氧化碳、氧气浓度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2193进风风流(风道)经过的巷道灾情况。地面指挥部指示井下救援基地指挥员组织救护队员积极抢救灾区遇险人员并引导人员撤出灾区,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烟雾流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调度室立即通知供电队切断2193风道及风流所经过巷道的电源。

⑴ 2193风道发生火灾应保持事故前的风流方向及风量不变。在灾区人员及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撤出后,经地面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再采取调节进入风量的措施。严禁不听从指挥随意调整进入灾区的风量或改变风流方向。

⑵、侦察人员要将发火原因、地点、火灾范围及受影响人员的分布情况及烟流、有害气体浓度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领取指挥部的指示后再采取行动。⑶、参加灾区灭火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向指挥部提出合理的灭火建议,地面指挥部根据灾区侦察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向井下救援基地指挥员下达采取的具体灭火方法,井下基地指挥员要积极组织实施,遇有新情况及时向地面指挥部汇报并听取新的指示。

⑷、无论是正常通风或是改变通风系统,都必须听取救灾总指挥部的指示,有组织地进行。

二、演习步骤:

预设井下2011年6月18日22点00分瓦斯员电话通知调度室,2193风道100m处发生火灾。

1、调度室按《荆各庄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有关领导和单位。电话通知人员及顺序为:救护队、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经理、安全副总、通风区区长及其它单位有关人员。

2、成立抢险救灾总指挥部,研究救灾方案、公司经理担任总指挥、总工程师担任副总指挥并下达各种救灾命令。⑴、通知供电队切断通向灾区的所有电源。

⑵、烟流经过的回风流中所有人员全部撤到进风流中。

⑶、首先设法搜救遇险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积极实施直接灭火。直接灭火无效时要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听取指示后再采取其他灭火方法。

⑷、火势较大时要保持事故前的风流方向,在救出灾区人员的情况下控制进入火区的入风量,阻止烟流向其它巷道或工作面蔓延。

3、救护队救灾方法:

⑴、救护队闻警后,三个小队联动,两个值班小队立即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紧急出动,一个小队立即转入地面值班,其中一个小队迅速从进风巷赶赴火灾事故现场,选择好井下基地,检查好携带的技术装备,做好战前检查,由井下基地配机进入灾区侦查、灭火。另一小队沿回风系统,搜寻是否有未及时撤离人员,引导撤离和救援,二小队沿回风系统进入1040-2020E-2031-3090G-2193运道、一小队沿进风系统进入1248-1448-3140-2190-2193风道。

⑵、救护队本着先救人,同时侦察火情火势,火灾不大情况下采取直接灭火。⑶、救护队侦察过程中发现遇险人员,立即给佩带一型呼吸器将不能行走的遇险人员抬运至基地进行救治,对其它人员佩带压缩氧自救器引导他们撤出灾区。⑷、向指挥部汇报侦察情况,分别为:遇险人员位置及救援情况、灾区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火区温度、烟流情况等。⑸、派遣人员在通往灾区的各个巷道口担任站岗队员进行警戒。

⑹、救护队及时汇报灭火的进展情况,当直接灭火无效时经指挥部同意采取隔绝灭火方法灭火。

荆各庄矿总指挥部电话:43663、43664 救护队电话:43945 救护大队电话:22946

荆各庄矿救护队

2011年6月14日

2193风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救护队安全行动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2011年荆各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矿业公司安全月活动安排,依法落实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提高矿井应对事故灾害的快速反映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公司决定于2011年6月18日在2193工作面进行内因火灾事故救援演练,为了保证本次救援演练安全、有序进行,特制定救护队救援演练安全行动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救援准备:

1、个人及值班小队技术装备检查、安全确认,装备、仪器完好率达到100%。

2、灭火小队:携带技术装备:瓦斯检定器10%、100%各一台、多种气体检测仪一台、红外线测温仪一台、便携式瓦斯氧气报警两用仪两台、温度计一支、灾区电话一套、担架(包括毛毯)一副、灭火器2台、苏生器一台、急救箱一个、两小时呼吸器一台、刀锯2把、氧气瓶(一升一个、二升二个)、一氧化碳检定器一台(包括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检定管若干)风障一块、帆布水桶2个、电工具一套、瓦工具一套、采气样工具2套、米尺一个、防爆工具一套、风表1套、笔记本、圆珠笔等。

3、另一小队:携带必要技术装备,沿1040-2020E-3031-3090-2193运道回风系统搜寻未及时撤离人员,引导其撤出。

4、井下急救站:准备好医疗急救器械和药品,接到总指挥部(调度室)指令,立即赶到井下基地现场进行临时应急抢救。

二、救护队出动

1、电话值班员在听清矿调度室事故情况并复述无误后,立即拉响警报,携带事故情况记录原件立即通报,把记录原件交给值班队长,并向值班队长汇报,值

班队长向小队全体指战员复述事故情况。救援小队全体队员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及相配套的面罩、强光灯。

2、待机小队听到事故警报后,立即转为正值。

4、小队出动后,电话值班员应立即向救护大队做简单情况汇报(详情由值班队长事后补报)。

5、电话值班员坚守岗位,并保持与总指挥部(矿调)的联系。

6、出动小队按规定携带技术装备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到达事故地点。

7、到达指定事故地点后,选择顶板支护完好,不受火灾威胁进风流安全地点建立井下基地。立即展开工作,并与总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接受命令。井下基地指挥员:安全副总工程师

成员:救护队长、调度室主任、通风区长、综采队队长、医务人员、值班小队、救灾物资等。

8、救援小队在基地整队进行战前检查、技术装备完好情况安全确认,否则不得进入灾区。进入灾区前每个指战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佩用好氧气呼吸器,并在佩机地点做明显标志。

9、根据总指挥部指示,救护队应迅进入灾区侦查事故的性质、原因、灾情程度、检查瓦斯、一氧化碳、氧气浓度、温度等。

10、在事故处理的先期阶段,救护队指挥员应根据现场侦查情况,立即拿出处理火灾事故的安全行动方案,并把方案及时汇报总救指挥部征得同意后立即实施。

11、井下基地指挥部受地面总指挥部领导,及时向总指挥部汇报抢险救灾任务完成情况、灾区变化情况及对火区实施下一步救灾方案的建议。

三、灭火

灾区侦查后,制定灭火方案,并遵守下列原则:

1、以最快的速度处理火灭事故或控制火灾事故扩大。

2、最大限度地缩小灾区范围,减少损失,为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3、防止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再次发生灾变,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

(一)、灭火方案:

1、根据灾区侦查情况及2193自然火灾特点,确定灭火方法:

灭火小队:采取直接灭火方法,利用灭火器及巷道静压水管水直接灭火。

2、规定救护队灾区返回时间:由井下基地指挥部确定集体返回时间。

3、回风系统搜寻小队:搜寻完毕后在井下救援基地集合,听从指挥部指示。

(二)、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迅速引导灾区内和受威胁区域人员佩戴自救器撤出灾区及可能危及区域人员到安全地点。

2、严格执行佩用氧气呼吸器规定,严禁使用不完好呼吸器进入灾区。

3、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发现遇险人员及时救出,发现明火,立即使用灭火器和静压水管水直接将火扑灭,并向井下基地汇报。

4、进入灾区指派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氧气及各种有害气体浓度和风流的变化情况。

5、不经指挥部同意,不得任意调整风流、变换通风系统和改变通风设施。

6、查清火势情况及通风状态及变化情况(是否发生逆退、回流、逆转等现象。)随时掌握和分析火烟及风流变化情况。

7、稳定风流,防止风流逆转、防止烟雾向其它巷道蔓延。

8、模拟切断灾区内的电源。

9、严密注意顶板变化,防止因燃烧、高温熏烤而造成顶板垮落伤人和造成风流

堵塞,风量、瓦斯变化等问题。

10、当直接灭火无效时,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听取基地指挥部指示,采取间接灭火的方法或封闭火区。

11、对被破坏的通风设施进行修复,恢复工作面进巷道通风和通风网络等。

12、救护小队严格按井下基地指挥员规定进入灾区后应返回的时间,否则应说明现场具体情况。2193人员避灾路线:

2193风道进风侧人员撤离路线:

2190→3140→1448大巷→1248大巷→副井→地面 发火点回风侧人员撤离路线:

2190→3140→1448大巷→1248大巷、副井→地面

当2193工作面发生火灾风流发生逆转时立即就近撤到新鲜风流中。通讯联络电话

总指挥部电话:43663 43664 荆矿救护队值班电话: 43945 救护队负责人:李来柱

救 护 队

2011年6月14日

第二篇:荆各庄实习报告

开滦矿务局荆各庄矿

实习

学 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 业: 采矿工程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刘建庄

目录

一、实习性质........................................................2

二、实习目的........................................................2

三、实习地点........................................................2

四、日程安排........................................................2

五、实习内容........................................................3 1.矿井概况......................................................3 2.开拓系统......................................................5 3.采区布置和采煤方法...........................................12 4.井巷掘进工艺.................................................16 5.矿井主要生产系统.............................................16

六、实习心得.......................................................18

一、实习性质

煤安专业生产实习是煤安专业学生在学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矿山地质学》、《井巷工程》等专业课程,学习《煤矿开采学》课程期间,安排的一次实践学习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实习地点

开滦矿务局荆各庄矿

四、日程安排

1.10月10日——10月14日:阅读荆各庄的地质水文资料,开拓概况,煤层和生产系统图,掘进技术与安全管理等矿井资料,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矿井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学习一些煤矿常见的掘进技术和采煤方法,认识煤矿常用机械设备和熟悉井下作业环境。

2.10月17日上午:强调实习纪律和实习安排,学习如何急救及互救、外伤救护技术和入井须知。

3.10月17日下午:了解荆各庄地质水文条件。

4.10月18日上午:地面参观,包括:主副井提升机房、压风机房、主要通风机房、机修厂等。5.10月18日下午: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煤尘及瓦斯爆炸、矿井火灾的防治。

6.10月19日上午:听矿上总工介绍矿上的一些常用采煤方法和安全管理手段,及总工个人职业发展历程,树立扎根矿山,踏实吃苦的信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矿山优秀的人才。

7.10月19日下午——10月20日上午:熟悉矿山工作环境及矿山人文环境。8.10月20日下午:一水平掘进工作面参观。9.10月21日上午:三水平综采工作面参观。

五、实习内容

1.矿井概况

1.1交通位置

荆各庄井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偏东约13 km处,南距马家沟矿6 km,距原京山铁路开平车站10 km,东距陡河发电厂4.5 km。行政区域属唐山市开平区管辖,井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205国道途径本区,并与津唐、唐港、京沈高速公路相连;水路运输东有秦皇岛港,西有天津港,南有京唐港。水、陆交通发达。

1.2.区域地质背景

荆各庄井田为一平坦的冲积平原,东南面沿陡河东岸是由奥陶纪灰岩构成的东北-西南方向起伏伸展的低山丘陵。从东往西有巍山(+290 m)、凤山(+180 m)、小梁山(+100 m)和菀豆山(+38 m),由菀豆山向西南倾没于平原之下。由巍山向东北低山丘陵接连绵延,地势逐渐增高,直到青龙山标高达+493.01 m。在井田北面约7 km为由震旦纪灰岩构成的低山丘陵,东西方向横伏,这两条低山丘陵在井田东面的青龙山一带相汇合。低山丘陵的伸展方向与地层走向方向一致。井田内地势平坦,但北部稍高,向南低下,北部地面标高为+38.8 m(湾35孔),南端标高为+23.85 m(湾补6孔),倾向陡河。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矿井东部地表塌陷,形成大面积的积聚水坑,积水面积约87.6万m2。荆各庄井田位 于开平向斜的西北侧,中隔凤山~缸窑背斜自成一盆状向斜。断裂构造和褶曲是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形式,并由此造成含煤地层的产状起伏变化、节理裂隙纵横发育。根据井田内各区段构造特征的差异,可将井田划分为三个构造块段。西翼块段内地层由东向西逐渐变陡,倾角15°~55°,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多数为冲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大于45°,正断层少见。断层走向主要为NNE向,为井田内构造最复杂地段;东翼块段内地层产状一般较为平坦,倾角多在15°以下,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为正断层,断层面倾角多在60°以上,逆断层以逆掩断层形式多见,断层面倾角常常小于45°,断层走向呈NW向或NNW向;中南块段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0°~15°,以NW向的正断层较为发育,构造复杂程度介于西翼块段和东翼块段之间。

1.3气象与地震

井田地处于我国的暖温带,南临渤海,受温带季风影响,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多偏北风,夏季炎热,多偏南风,全年温度变化较大,最高气温39.6 ℃,最低气温-21 ℃,平均气温11.1 ℃;平均降雨量为614.7 mm,最大降雨量为1007.7 mm,年平均蒸发量1321.1 mm;冰冻期由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初,冻土深度0.6~0.8 m;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其次为偏北风,最大风速为25 m/s;根据河北省最新颁布的地震区划图,地震烈度为Ⅷ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15g。

1.4水文

本区东南的陡河。发源于北部山地。下游集入石榴河。向南流入渤海。主流全长100公里。河水终年不固。不冻。在双桥村一带有水库。水库大坝距井田东端最近距离2.2公里。陡河最高水位+19.5m。低于地面标高10m左右。冬季水位介于+16——+17m。

陡河及其水库。因其底均赋存百余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而且有隔水作用的粘土层。预料对矿床无直接的影响。井田内有数条近于南北方向的平原冲沟。平4 时干涸。仅暴雨后向陡河排泄水。经常有水流通的冲谷仅有本区西南部一条。经戴庄入陡河。

1.5煤层与煤质

煤系地层总厚度450m。共含大小19层。其中按可采厚度计共11层。即煤

5、煤

6、煤

7、煤

8、煤

9、煤

10、煤

11、煤12顶、煤12底、煤12 1/

2、煤

15、平均煤层总厚度22.5m。

根据西一采区取样化验煤质分析结果。主要可采煤层灰分为23~36%,发热量4520~6770卡/克焦油率平均11~13%。挥发分40%左右。属于气煤。结焦性差。不适合单独炼焦,可供发电、化工、配焦用煤。

1.6井田范围、储量及生产规模

荆各庄井田位于开平向斜的西北侧,中隔凤山--缸窑背斜自成一盆状向斜,井田范围东起于庄、西止马庄,南自刘官屯,北至沈庄--小佛头一线,以荆各庄为圆心略成一个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约3.4km,北端闭合、南端开放的亚圆形轮廓,井田面积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16731.4万吨。矿井生产能力为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矿井。

2.开拓系统

2.1井田开拓

(一)影响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

1)荆各庄矿井田内地势平坦,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冲 积层最薄处177m,•含水层较多,且有流沙,井筒穿过该区域很 困难,因此,无斜井或平峒开拓的可能。

2)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以断层为主,煤层赋存较稳定,井田的东部、•中部、南部皆为近水平煤层,西部、北部为缓倾 斜、•倾斜煤层,因此,井筒不 宜放在井田中央,而应放在北部 边界地带,以减少工业广场煤柱的损失,并有利于开拓布局。

(二)、井田开拓方式

根据本矿条件,•采用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该种方 式不受表土、煤层、地质构造等条件限制,适应性较强,同时,井筒断面大,•可以满足通风的要求,尤其对深井更有利。其缺 点是施工技术、•井筒装备复杂,不能躲开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及 流沙层,施工困难,掘进速度慢。

(三)、井筒数目位置的确定 1)井筒数目

荆各庄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生产能力大,服务 年限长,因而,在投产初期确定一个主井,担负矿井的主提升; 一个副井,•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及升降人员。1984年经技术改 造后,•生产能力核定为150万吨/年,为了满足通风及辅助运输 的需要,又凿一新风井,同时兼作副提。

2)井筒位置

本井田地表范围的标高为+23.85-+38.9m,均高于最高洪水 位(+19.5m),因此,井筒位置不受洪水的威胁。

为了使井下各翼储量分布均衡,减少运输费用和通风阻力,将主副井筒布置在井田东北部(原大佛头村东南约300m处)•。这 种布局有以下优点:•A、工业广场煤柱损失比布置在井田中央 少;•B、投产初期开拓工程量少;C、投产后短期内能达到设 计生产能力,使运输、通风、井巷维护等费用最低。

(四)、井筒断面与提升能力

1)主井井筒净断面面积 19.64m 主井提升能力 447.3吨/时 2)副井井筒净断面面积 28.27m 副井提升能力 3400kg/次 3)风井断面面积、提升能力与副井相同 2.2、水平划分

设计规范规定,对于缓倾斜煤层,水平阶段垂高一般为150--250m,区段数目一般为3--5个。

(一)回风水平

荆各庄矿井田内冲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东翼与南翼较厚,西翼较薄,•因此,回风水平的标高也随冲积层掩盖厚度的变化 而变化。总回风石门与东翼回风道标高为-246m,西翼回风道标 高为-246m,-180m(理由:a、决定于冲积层的掩盖厚度一般100-380m和粘土隔水层厚度。b、冲积层防水煤柱线垂高50-80m。

(二)第一生产水平

本井田东北部有一椭圆形的向斜构造,•煤层埋藏较浅,最 深在-370m左右,可采储量占全矿井的67.9%,井田西部虽然地 质构造较多,•但含水较少,煤层产状上倾下缓。为了能合理划分采区,并增加主要开采水平上山采区部分的储量及服务年限,同时照顾巳使用的圆柱式4m直径绞车的使用范围,•确定第一水平为-375m,这样,不仅保证了东翼小煤盆全部用上山开采,同时又增大了西翼采区上山部分的储量。

(三)第二生产水平

-375m水平以下的可采储量为3153.9万吨,•其中-475m以下 的可采储量为2713.7万吨,占-375m以下可采储量的86,因此,将二水平确定为-475m,•采用暗斜井延伸,阶段垂高为100m,-475m以下的煤层可采储量为400万吨,因为煤量少,不必设一个 水平。设计采用了下山采区开采。

2.3、井底车场及峒室(一)、一水平井底车场 1)车场型式

一水平井底车场位于-375m水平最下一煤层底板岩石内(50m),•由于矿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设有两套大巷运输系统,因 此,•采用了刀把式环形车场,皮带大巷与井底煤仓、主井装载 系统连接;•轨道大巷与副井提升系统连接。由于不在井底车场 内设置煤车装载、存车、调车线路,车场型式比较简单。

矿井东、•南、西三翼皮带大巷在进入井底车场前,沿12度 倾角抬高,•直达煤仓上口位置。于是,井底车场分为上下两部 分,•上部为皮带卸载车场,原煤经皮带大巷卸入井底煤仓,再 经装载皮带向立井箕斗装煤。•整个上部车场有以下峒室:皮带 机头峒室、•配电室、配煤巷、联络巷、箕斗装载峒室、主井散 煤收集上山、105煤仓、•(容量1000吨,上口标高-330.36m,下 口标高-353.37m),104煤仓、(容量1000吨,上口标高-330.36m,下口标高-353.37m),103煤仓(容量300吨,上口标高-334.24m,下口标高-353.31m)。

下部分相当于一般的井底车场,•为辅助运输、提升服务。副井空重车线长度各按一列车长度计算,•并在空车停车线并列 一条设备材料线,在重车线石门口(西翼水仓入口处)•并列一条 临时存放升井设备及水仓清理的矿车停车线。

井底车场内设有下列峒室:•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调 度站、•信号房、副井井底清理斜巷及绞车房、电机车修理间、蓄电池机车充电峒室、保健站、水仓等。

这种形式的井底车场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主井开凿深度,初期工程量少,•投资少,同时缩短了主井提升高度,清理主井 散煤用一条巷道即可,•比较方便。缺点是:峒室多,总工程量 比较大。

2)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8(1)主井系统

东翼皮带大巷...................500吨/小时 西翼皮带大巷...................500吨/小时 南翼皮带大巷...................750吨/小时 煤仓容量.......................2300吨 箕斗...........................10吨 提升能力.......................500吨/小时(2)副井系统

采用1.7吨固定矿车运输材料及设备矸石等。

副井装备一对3吨双层罐笼,提升能力:每钩提升矸石3400 公斤。(二)、二水平井底车场 1)车场型式(1)主提斜井上部车场

皮带运输机将煤炭运至-365m水平后,与1062小井相接,在-365m水平皮带检修道的一侧,做碹岔作为检修入口与总回风道 相连,•在皮带巷上平台设皮带硫化峒室、机头峒室、配电室、检修车房等峒室。

副提上部车场

在-375m水平1032石门北侧作为车场入口,•车场按1.5列车 长度设计,•斜井上井口设三股高低道,作为上提下放调度矿车 用,此段为调车场,道巷规格为6.8mx4.1m;断面面积为22.9m。由上平台的三股轨道过渡到斜井内的二股轨道的三组道岔均布 置在15度暗斜井上端的6.5度的斜坡上。在副提上部车场附近设绞车房、•配电室、绳眼、信号房、安全档设备峒室等。

(2)-475m水平井底车场

-475水平的副提车场及皮带巷均布置在12-2煤层底板岩石 中距12-2煤层底板10.40m。

井底车场附近设2个溜煤井,采区的煤经此井由给煤机送至 2049主皮带运输机中。

副提斜井下部车场设高低道,•高道存放下放的空车、材料 车,低道存放矸石车等待上提,车场长度1.5列车长。在车场的 末端直接与

1、•2号采区上山下部车场相连,因运输距离较短,不采用架线机车运输,必要时,只用蓄电池机车牵引。

为便于检修,在-475m水平两大系统之间,设一联络平巷。在车场附近,设压风机房、中央变电所、调度站、中央水泵房、水仓、水仓清理斜巷、防治水工程联络巷等峒室。

2)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1)主提升皮带斜井: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实际上年最大 提升能力为294万吨。

(2)•副提升轨道斜井:•采用双钩串车提升,每钩提升矸石 3400公斤。2.4、大巷位置及数目(一)、运输大巷位置

设计规范规定:•主要运输大巷一般布置在最下一个可采煤 层底板下不受开采影响的较坚硬的岩石中以保证开采水平和采 区有一定的储量。

荆各庄矿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因此采用了集中运输大巷 采区石门的布置方式,•将运输大巷均布置在最下一个可采煤层(12-2)底岩石中,这种布置方式有以下特点:

优点

1)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可以避免支承压力对大巷在影 响,大大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降低了生产期间的维护费用。

2)集中开拓4个可采煤层,生产能力大。

3)大巷布置在岩石中,不受煤层起伏及走向变化的影响,可按开采技术要求直线掘进,•易于掌握工程质量,便于采用大 型运输设备,特别是皮带运输。

4)各煤层可同时进行回采准备,开采顺序灵活,开采强度 大。5)煤层内可不留煤柱,煤柱损失少,提高了回收率。6)便于布置采区煤仓,有利于均衡生产。缺点

掘进工程量大,速度慢,费用高。

荆各庄矿12-2煤层底板岩石为砂岩,•岩性坚硬,厚度大,有利于大巷维护。为了使大巷避开或减少支承压力的不利影响,大巷与12-2煤层底板法线距离保持在30m左右比较合理。

(二)、运输大巷数目

荆各庄矿井田单翼走向长度短,井田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煤炭运输量大,•因此,特别适宜采用皮带运输,由于井筒布置 在井田北侧,•故将运输大巷分为三组,由井底车场主石门分别 向东翼、•西翼、南翼各开凿一组大巷,每组大 11 巷布置一条皮带 大巷,一条轨道大巷,两条大巷之间相距20m,由联络巷道联接。大巷坡度为千分之三。

这种布置方式与机轨合一布置方式相比,有如下优点:

(1)•皮带运输机与轨道在交叉点处互相无干扰;(2)巷道断 面可以适当缩小,容易施工,有利于安全生产;(3)能充分满足 矿井通风风量及风速限制的要求。

3.采区布置和采煤方法

3.1采区布置

初期布置中石门采区和西一采区两个采区,中石门采区位于工业广场工业煤柱和荆各庄村临时煤柱之间;西一采区位于F5断层和井田Ⅰ---Ⅰ剖面线之间

(一)中石门采区可采煤层近于水平,中石门大巷从采区中间的底部通过。距可采煤层垂距不大,适合盘区石门的开拓方式。故由石门侧分别作三条岩石运料斜巷贯穿各煤层,分区段集中联合布置,每个区段各设一个采区煤仓分别向大巷皮带给煤,煤9的开采,集中顺槽开在煤10底板岩石中,煤11单独送巷回采;煤12顶及煤12底均为复合煤层,两层距离近,适合联合布置集中顺槽进行回采。

(二)西一采区浅部为倾斜,到深部变的十分平缓,处于井田的弱含水带,本区裂隙不发育,决定由大巷向采区中部作平石门,然后由石门尽端起坡,沿煤12底之底板下,开凿一条轨道上山和溜煤上山,沿整个采区倾斜划分5个区段。每个区段设一组运料眼(轨道斜巷)和溜煤眼,贯穿各煤层,上山以上各区段(一、二区段),每个区段设一中部车场;溜煤眼各设一缓冲小井与溜煤眼上山相联系。煤

7、煤

8、煤11单独送巷回采,煤9在临近的煤10内布置集中顺槽加岩石斜眼的布置方式,煤12顶、煤12底均为复合煤层,况层间距较近,采用集中顺槽加岩石斜眼的布置方式。

3.2采煤工艺 采煤方法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一)采煤工艺

1)工作面采煤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即工作面采用 MG-375 型双滚筒采煤机,ZY3200-13/32 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及 SGZ-730/320 型刮板输送机完成煤的“破、装、运”及 顶板的支护、采空区的处理。

2)采煤工艺流程:正常情况下及时移架:割煤--移架—伸前梁--顶溜; 顶板破碎时超前移架:割煤--顶溜--移架—伸前梁

割煤:采用 MG-375 型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通过滚筒的 螺旋叶片配合铲煤板装煤,每刀进尺 600mm,进刀方式为端部斜切进刀,割三角煤,往返一 次割两刀。

移架:支架为邻架操作,操控方向为面对煤壁右控制左,头组支架为本组控制本组。割 煤后,沿割煤方向及时移架,支架移到位,升至额定初撑力(2400kN)后,手把复位。如顶 板破碎时,超前移架。

移溜:刮板输送机弯曲长度不小于 15m。操作时,支架工要相互配合,将刮板输送机移 向煤壁,步距 600mm,保证刮板输送机直率。㈢采高确定:根据两出口替板高度,确定工作面采高为 2.2~2.3m,当煤层厚度发生变 化时随时调整,但最大不得超过 3.2m,最小不得低于 1.8m。

(二)工作面支护

1)工作面选用 56 组 ZY3200-13/32 型掩护式支架支护。

2)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下端头使用 HDJA-1200 型金属铰接顶梁和 DW25-250/100(或 DW31.5-2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套进行支护,梁距 450±50mm,机头机尾上方控顶区双楔铰接梁保证插齐椭 圆销,椭圆销用大锤打上劲,梁距超过 500mm 时,要及时调整梁距或建梁。支架边至铰接金 3 属顶梁间加卧一块 3000³170³160mm 方木,一板至少三柱,单体液压支柱使用 3 DW25-250/100(或 DW31.5-200/100)单体液压支柱,3000³170³160mm 方木随推采往前串或 加补。如腮部煤壁松软,易片帮、抽冒,必须用手镐刷帮,超前挂梁,上顶插严背实,煤壁 侧护好帮。为加强支护,在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双楔梁梁空内,加打两块 3.7mπ型钢梁,以维护下端头,随工作面推进向前交错前串,一梁不少于三柱。

3)上、下出口支护: 上、下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 4~9m 范围内提前替回金属拱型支架,替回金属拱型支架用 3 1/2φ180³3000mm 半圆(或 3000³170³160mm 方木)用 DW25-250/100(或 DW31.5-2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 HDJA-1200 双楔金属铰顶接梁打走向托梁,单体液压支柱必须打在 1/2φ 3 180³3000mm 半圆(或 3000³170³160mm 方木)HDJA-1200 双楔金属铰顶接梁相交处正下 与 方,上、下出口各 3 趟,如巷道受动压影响较大时可各加打一趟托梁。在上、下出口 20m 范围内加强支护,即在原有支护下方打单体液压支柱,柱头垫好木料 或皮条,10m 以内打双趟,10~20m 范围内打单趟。如果工作面上下端头和上下出口不见底,巷道受动压影响较大时,单体液压支柱要求穿 铁鞋,增大单体液压支柱受力面积。

4)工作面支护强度计算 根据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3322D 综采工作面顶板分类分级 为:直接顶为Ⅱ类,老顶Ⅰ级。选用架型为掩0.95³0.95³250 式中:pr--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Pa; 2 n--工作面合理的支柱密度,棵/m ; RT--工作面支柱的实际(有效)支撑能力,kN/柱;RT=KB²KZ²RB KB--支柱承载不均匀系数;取 0.95 KZ--增阻系数;取 0.95 RB--支护回撤前所能达到的理论工作阻力,kN/柱;取 250 ⑵支护强度校核: ①上、下出口支护强度校核: 1 1 2 n=------=----------=2.22 棵/m a²b 0.6³0.75 式中:a--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柱距,m; b--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排距,m; ②端头支护强度校核: c 14 2 下端头支护强度校核:n=---=-----=4.67 棵/m d 3 c 8 2 上端头支护强度校核:n=---=-----=2.67 棵/m d 3 式中:c--工作面上下端头单体液压支柱数,棵; 2 d--工作面上下端头面积,m ; 2 ③上、下出口支护密度及上、下端头支护密度均大于 1.50 棵/m,满足矿压要求。护式液压支架,要求其支护强度应不小于:-6 P=n.m.r³9.8³10 式中:P--考虑直接顶及老顶来压时的支护强度(MPa)n--安全系数,n=6 m—工作面采高,m=2.3m 3 r--直接顶岩石容重,r=2500kg/m-6 P=6³2.3³2500³9.8³10 =0.338 MPa 工作面选用 ZY3200-13/32 型掩护式支架支护,该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 320t/组,支护 强度为 0.47~0.58 MPa,所以 ZY3200-13/32 型掩护式支架满足矿压要求。

5)工作面上、下出口及端头支护密度计算 ⑴根据矿压要求,上、下出口及端头支护密度应满足: 3 pr 0.338³10 2 n=---=-------------------=1.50 棵/m RT

(三)工作面支柱回撤

1)回柱顺序:上出口为先下帮后上帮,下出口为先上帮后下帮,全部为由老塘往外回。

2)机头、机尾要及时掏窝,控顶距最长不超过支架大柱后 6.0m,最小控顶距为支架大柱 后 0.6m。

3)回柱采用 JH-8 绞车与人工配合作业。(四)劳动组织

1)作业形式 采用“三八”工作制,两采一准,即八、四点班完成割煤、移架、移溜、做机头机尾、替上下出口超前、上出口掏窝;零点班完成电气设备检修、拉转载过程、下出口掏窝;队另 设一个大修班负责外围运料、一通三防、文明生产等工作。

2)循环方式 沿工作面采煤机每割一刀煤,即完成割煤、移架、移溜等工序为一个循环。

3)作面生产能力及可采期 每刀进尺 0.6m,每班割煤 4 刀,日进 4.8m 生产能力=日进尺³面长³采高³容重³回采率 =4.8³82³2.3³1.53³93%=1288.1 吨。4.井巷掘进工艺

4.1煤巷掘进

煤巷掘进也为综掘工艺:联合掘进机(S-100 型)掘进,皮带机运煤。按通风区指定局扇位置安装好局扇车,接好风筒。局扇距回风口不小于 10 米,离地高度不小于 0.3 米。风筒要吊挂平直,距迎头不大于 10 米,随回撤支架及时回收风筒。局扇要常开,设专人看守,保 证迎头有足够的新鲜风流,无风严禁作业。要挂牌管理。

4.2岩巷掘进

开拓岩巷掘进工艺:采用放炮掘进,耙斗机装岩;掘进机掘进,耙斗机装岩。

5.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5.1、提升运输系统

(一)立井

1)主井:直径 5.0m,从地面直至一水平(-375m),井深 411.391m,主要是担负提升煤炭和矿井回风功能。井内装备一对 9 吨箕斗,安装敷设有通讯、动力电缆与排水管路,提升机选用 цP4³3.2 型 分裂式单滚筒绞车,用二台 1000KW 电动机拖动。

2)副井:直径 6.0m,从地面直至一水平(-375m),井深 422.94m,升降人员和提升材料、设备与 矿井进风。井内装备一对铝合金双层罐笼,并敷设通讯、动力电缆与排水管路。提升机选用 2³4³1.7 捷克双滚筒绞车,用两台 1000KW 电动机拖动,最大速度 7.217m/秒。

3)风井:直径 6.0m,从地面直至第一水平-375m,井深 431m,辅助升降人员和提升材料、设备与 矿井进风。井内装备一对钢铁双层罐笼,提升机选用 JKM-2.8/6 摩擦式绞车,用两台 800KW 电动机拖 动,提升最大速度 9.8m/秒。

(二)井下运输

1)井下主运输: 三水平至二水平、二水平至一水平、一水平及其三翼均选为皮带运输。

2)井下斜井辅助运输: 井下斜井采用绞车提升运输,主要有三水平至二水平有 3048 斜井; 二水平至一水平有 2048 斜井。主要是提升矸石、材料和设备。

3)井下大巷辅助运输: 采用 ZK-7-6/550 架线电机车,牵引 1.7 吨矿车。负责一水平向各采区运输材料、设备和矸石。

二、三水平采用蓄电池机车牵引。目前由于东翼大巷架线未架设完毕,因此东翼也采用蓄电池机车运输。

5.2、排水系统

(一)排水形式:分水平多级排水,二水平清水排至-375 清水池由-375 泵房排至地面作为工业用水,污 水放至-515 三水平,集中排至-375 水平水仓,由一水平直接排到地面,排水高度 411 米。

(二)排水设备及管路 一水平泵房:水泵型号 250D60³8,共布置 18 台,9 台工作,6 台备用,3 台检修,每台 排水量 420m3/h;副井排水管路直径φ419mm,壁厚 17.5mm 无缝钢管,布置 3 趟。主井排水管路直径 φ480mm,壁厚 15mm 无缝钢管,布置 3 趟。二水平泵房:水泵型号 KND450—60³3,共布置 11 台,5 台工作,4 台备用,2 台检修,每台排水 量 450m3/h。有 4 条Φ325 管路,1 条Φ273 管路。5 条排水管路合计可通过的排量为 41.1m3 /min。三水平泵房:布置 6 台排水泵,每台能力 450m3/h,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两台检修。Φ302 管路 3 条通至-375 水平。

(三)水仓容量: 一水平内外水仓总有效容量为 17100m3,二水平内外水仓总有效容量为 11700m3。三水平水仓容量为 7591m3。

(四)井上下给水系统:井下生产用水量为 3.5t/min。由井下-375 水平将矿井清水排至地面 蓄水池,然后通过管路经经风井输送至井下用水地点,此外矿井还有自备水源井作为为补充 水源。

5.3、通风系统

(一)井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 该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风井、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现 有三个生产水平,分别是-375 水平(一水平)、-475 水平(二水平)和-515 水平(三水平)两个回风水平,分别是-246 水平和-365 水平。-246 水平是一水平的回风水平,-365 水平是二、三水平的回风水平。

(二)通风机主要参数 主井安装两台轴流式风机,型号为 2KZ-28,功率为 800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担 负全矿井的回风。风机叶片安装角度是 450。矿井总进风量 8700m3/min,总排风量 9612m3/min,通风机负压为 2400Pa, 矿井通风阻力为 2400 Pa,(三)返风方式:采用主风机反转方式实现矿井返风。5.4、供电系统

(一)地面变电站:共有一座,三条 35KV 的高压电源分别从贾安子、后屯输入,总长度 29Km,主变共有三台,总容量为 6300³3KVA。

(二)地面供配电:地面变电站由 35KV 变为 6KV,输到各部位变电所,变电所由 6KV 变为 380V 或 220V,输到各用户。

(三)井下供配电: 从地面变电站将 35KV 变为 6KV,输到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变电所由 6KV 输 到井下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由 6KV 变为 660V 或 1140V,输到各工作面。主排水泵直接使用井下 中央变电所输来的 6KV 电源。

六、实习心得

第三篇:08采矿荆各庄煤矿实习报告

本文由feifanfei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目录 目 录„„„„„„„„„„„„„„„„„„„„„„„„„„1

一、实习性质„„„„„„„„„„„„„„„„„„„„„„2

二、实习目的„„„„„„„„„„„„„„„„„„„„„„2

三、日程安排„„„„„„„„„„„„„„„„„„„„„„2

四、实习内容„„„„„„„„„„„„„„„„„„„„„„2 1.矿井概况„„„„„„„„„„„„„„„„„„„„„„2 2.井田开拓„„„„„„„„„„„„„„„„„„„„„„3 3.水平划分„„„„„„„„„„„„„„„„„„„„„„4 4.大巷位置及数目„„„„„„„„„„„„„„„„„„„5 5.井底车场及硐室„„„„„„„„„„„„„„„„„„„6 6.矿井通风„„„„„„„„„„„„„„„„„„„„„„8 7.供电系统„„„„„„„„„„„„„„„„„„„„„„9 8.井下排水及防水„„„„„„„„„„„„„„„„„„„9 9.提升运输系统„„„„„„„„„„„„„„„„„„„„10 10.地面生产系统„„„„„„„„„„„„„„„„„„„„11 11.采煤方法及采区状况„„„„„„„„„„„„„„„„„13 12.支护形式„„„„„„„„„„„„„„„„„„„„„„14

五、心得体会„„„„„„„„„„„„„„„„„„„„„„15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的 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2012 学年 第一学期 第 7-8 周 具体安排:4 月 14 日抵达实习地点荆各庄煤矿,上午接受下井注意事项及自救等方面的培 训并参观变电所、375 水泵房、井底车场、大巷。下午听取关于矿井概况、煤炭 开采、安全现状的报告。日程安排

之后参观地面地面中央变电所、提升设备、地面车场、风井、空压机房等。

三、1.矿井概况 实习内容

1.1 交通地理位置

荆各庄矿业分公司位于唐山市东北约 13km 处的荆各庄村附近,在开平煤田凤山西北侧, 自成一盆状向斜。南北长 3.5Km,东西宽约 3.4Km,北端闭合,南端开放,井田面积

9.23Km2。南与马家沟矿业公司相距 6Km,中间有陡河相隔,北与陡河电厂相距 3.5Km。行政属开平区管辖。本公司的交通十分方便。铁路:一条通往用煤大户陡河电厂的专用线,并与吕陡线 在我井田上方交汇;另一条经马家沟矿业公司与老京山线的开平站相联。公路:北距 10Km 与京沈高速公路、102 国道相联,南距 7Km 经开平与 205 国道、津秦高速公路相联,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井田内共有 8 个自然村,主要从事农业,除东新庄外其它 7 个村庄已搬迁完毕。1.2 地貌 为一平坦的冲积平原,北部山区为燕山山脉的余脉,井田北、东、南三面被低山包围,颇有山前扇状地景观。井田北部地面标高+38.9m(较高),南部地面标高为+23.85m(较低),地面坡度为 3%-4%,倾向陡河。1.3 水文和气象 本区东南的陡河发源于北部山地。下游集入石榴河,向南流入渤海,主流全长 100 公里。河水源于陡河及其水库。因其底均赋存百余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而且有隔水作用的粘土

层,预料对矿床无直接的影响。井田内有数条近于南北方向的平原冲沟平时干涸,仅暴雨后向陡 河排泄水。经常有水流通的冲谷仅有本区西南部一条,经戴庄入陡河常年不干涸不冻。在双 桥村一带有水库,水库大坝距井田东端最近距离 2.2 公里。陡河最高水位+19.5m,低于地面 标高 10m 左右,冬季水位介于+16~+17m。本区系于半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冬季严寒凛冽,秋冬多西北风。雨 季集中在七、九三个月,八、年平均降雨量 648.8 毫升,最高气温 38.50℃,最低气温-22.60℃,年平均气温 10.60℃。冻结期由 11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上旬。冻结深 0.66m。

2.井田开拓

2.1 影响井田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 荆各庄矿井田内地势平坦,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冲积层最薄处 177m,含水层较多,且有流沙,井筒穿过该区域很困难,因此无斜井或平峒开拓的可能。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以断层为主,煤层赋存较稳定,井田的东部、中部、南部皆为近水平煤层,西部、北部为缓倾斜、倾斜煤层,因此井筒不宜放在井田中央,而应放在北部边 界地带,以减少工业广场煤柱的损失,并有利于开拓布局。

2.2 井田开拓方式 根据本矿条件,采用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该种方式不受表土、煤层、地质构造 等条件限制,适应性较强,同时井筒断面大,可以满足通风的要求,尤其对深井更有利。其 缺点是施工技术和井筒装备复杂,不能躲开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及流沙层,施工困难,掘进速 度慢。2.3 井筒数目和位置 井筒数目 荆各庄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年,生产能力大,服务年限长,因而在投产初期确 定一个主井,担负矿井的主提升;一个副井,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及升降人员。1984 年经 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核定 2004 年为 195 万吨/年,为了满足通风及辅助运输 的需要,又 凿一新风井,同时兼作副提。井筒位置 本井田地表范围的标高为+23.85——+38.9m,均高于最高洪水位(+19.5m),因此,井筒 位置不受洪水的威胁。2.4 井筒断面和提升能力 主井井筒净断面积„„„„„„„„19.62m2 主井提升能力„„„„„„„„„„447.3t/h 副井井筒净断面积„„„„„„„„28.27m2 副井提升能力„„„„„„„„„„3400kg/次 风井断面面积、提升能力与副井相同 3.水平划分 矿井共有四个水平,其中一个为回风水平,共十个采区。3.1 回风水平面 荆各庄矿井田内冲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东翼与南翼较厚,西翼较薄,因此回风水平的 标高也随冲积层掩盖厚度的变化而变化。总回风石门与东翼回风道标高为-246m,西翼回风 道标高为-246m 至 180m(理由:a、决定于冲积层的掩盖厚度一般 100 至 380m 和粘土隔水 层厚度。b、冲积层防水煤柱线垂高 50-80m)。3.2 第一、二、三生产水平第一生产水平:本井田东北部有一椭圆形的向斜构造,煤层埋藏较浅,最深在-370m 左 右,占全矿井可采储量 7268 万吨的 67.9%,为 4869 万吨;整个水平主要巷道 75%布置在 坚硬的 12-2 煤层底板;井田西部虽然地质构造较多,但含水较少,煤层产状上倾下缓。为

了能合理划分采区,并增加主要开采水平上山采区部分的储量及服务年限,同时照顾已使 用的圆柱式 4m 直径绞车的使用范围,确定第一水平为-375m,这样,不仅保证了东翼小煤 盆全部用上山开采,同时又增大了西翼采区上山部分的储量。第二生产水平:-475m 水平的可采储量为 1583 万吨,占-375m 以下可采储量的 66%; 主要巷道布置在 12-2 煤层底板占 55%。因此,将二水平确定为-475m,采用暗斜井延伸,阶 段垂高为 100m。第三生产水平:-515 水平的煤层可采储量为 816 万吨,煤层最低深度-530m。

4.大巷位置及数目 大巷位置及数目

4.1 运输大巷位置 设计规范规定: 主要运输大巷一般布置在最下一个可采煤层底板下不受开采影响的较 坚硬的岩石中,以保证开采水平和采区有一定的储量。荆各庄矿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因此采用了集中运输大巷 采区石门的布置方式,将运输大巷均布置在最下

一个可采煤层(12-2)底岩石中,这种布置方式有以下特点:(1)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可以避免支承压力对大巷在影 响,大大改善了巷道维护 条件,降低了生产期间的维护费用。(2)集中开拓 4 个可采煤层,生产能力大。(3)大巷布置在岩石中,不受煤层起伏及走向变化的影响,可按开采技术要求直线掘进,易于掌握工程质量,便于采用大 型运输设备,特别是皮带运输。(4)各煤层可同时进行回采准备,开采顺序灵活,开采强度 大。(5)煤层内可不留煤柱,煤柱损失少,提高了回收率。(6)便于布置采区煤仓,有利于均衡生产。缺点:(1)掘进工程量大,速度慢,费用高。(2)荆各庄矿 12-2 煤层底板岩石为砂岩,岩性坚硬,厚度大,有利于大巷维护。为 了使大巷避开或减少支承压力的不利影响,大巷与 12-2 煤层底板法线距离保持在 30m 左右比较合理。4.2 运输大巷数目 荆各庄矿井田单翼走向长度短,井田面积小于 10平方公里,煤炭运输量大,因此,特 别适宜采用皮带运输,由于井筒布置在井田北侧,故将运输大巷分为三组,由井底车场主石

门分别向东翼、西翼、南翼各开凿一组大巷,每组大巷布置一条皮带大巷,一条轨道大巷,两条大巷之间相距 20m,由联络巷道联接。大巷坡度为千分之三。

5.井底车场及硐室 井底车场及硐室

5.1 一水平井底车场车场形式 一水平井底车场位于-375m 水平12 煤层底板岩石内(50m),由于矿井采用带式输送机 运煤,设有两套大巷运输系统,因此采用了刀把式环形车场,皮带大巷与井底煤仓、主井装 载系统连接;轨道大巷与副井提升系统连接。由于不在井底车场内设置煤车装载、存车、调 车线路,车场型式比较简单。矿井东、南、西三翼皮带大巷在进入井底车场前,沿 12 度倾角抬高,直达煤仓上口位 置。于是,井底车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皮带卸载车场,原煤经皮带大巷卸入井底煤仓,再经装载皮带向立井箕斗装煤。整个上部车场有以下峒室:皮带机头峒室、配电室、配煤 巷、联络巷、箕斗装载峒室、主井散煤收集上山、煤仓、(容量 1000 吨,105 上口标高-330.36m,下 口标高-353.37m),104 煤仓、(容量 1000 吨,上口标高-330.36m,下口标高-353.37m),103 煤仓(容量 300 吨,上口标高-334.24m,下口标高-353.31m)。下部相当于一般的井底车场,为辅助运输、提升服务。副井空重车线长度各按一列车 长度计算,并在空车停车线并列一条设备材料线,在重车线石门口(西翼水仓入口处)并列 一条临时存放升井设备及水仓清理的矿车停车线。井底车场内设有下列峒室: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调度站、信号房、副井井底清 理斜巷及绞车房、电机车修理间、蓄电池机车充电峒室、保健站、水仓等。这种形式的井底车场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主井开凿深度,初期工程量少,投资少,同 时缩短了主井提升高度,清理主井散煤用一条巷道即可,比较方便。缺点是:峒室多,总工 程量比较大。2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⑴主井系统 东翼皮带大巷„„„„„„ 500 吨/小时 西翼皮带大巷„„„„„„ 500 吨/小时 南翼皮带大巷„„„„„„ 750 吨/小时

煤仓容量„„„„„„„„ 2300 吨 箕斗„„„„„„„„„„ 10 吨 提升能力„„„„„„„„ 500 吨/小时 ⑵副井系统 采用 1.7 吨固定矿车运输材料及设备矸石等。副井装备一对 3 吨双层罐笼,提升能力:每钩提升矸石 3400 公斤。5.2 二水平井底车场车场形式(1)主提斜井上部车场 皮带运输机将煤炭运至-365m 水平后,与 1062 小井相接,在-365m 水平皮带检修道的 一侧,做碹岔作为检修入口与总回风道 相连,在皮带巷上平台设皮带硫化峒室、机头峒室、配电室、检修车房等峒室。⑵副提上部车场 在-375m 水平1032 石门北侧作为车场入口,车场按 1.5 列车长度设计,斜井上井口设 三股高低道,作为上提下放调度矿车之用,此段为调车场,道巷规格 6.8m×4.1m;断面面积 为 22.9m2。

由上平台的三股轨道过渡到斜井内的二股轨道上,三组道岔均布置在 15°暗斜 井上端的6.5°的斜坡上。在副提上部车场附近设绞车房、配电室、绳眼、信号房、安全档 设备峒室等。⑶下部车场 副提车场及皮带巷均布置在 12-2 煤层底板岩石 中距 12-2 煤层底板 10.40m。井底车场附近设 2 个溜煤井,采区的煤经此井由给煤机送至 2049 主皮带运输机中。副提斜井下部车场设高低道,高道存放下放的空车、材料车,低道存放矸石车等待上提,车场长度 1.5 列车长。在车场的末端直接与 1、2 号采区上山下部车场相连,因运输距离较 短,不采用架线机车运输,必要时,只用蓄电池机车牵引。为便于检修,在-475m 水平两大系统之间,设一联络平巷。在车场附近,设压风机房、中央变电所、调度站、中央水泵房、水仓、水仓清理斜巷、防治水工程联络巷等峒室。

2、井底车场通过能力(1)主提升皮带斜井:设计能力 120 万吨/年,实际上年最大提升能力为 294 万吨。(2)副提升轨道斜井:采用双钩串车提升,每钩提升矸石 3400 公斤。5.3 三水平井底车场

6.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 6.1 矿井瓦斯等级: 矿井瓦斯等级定为一级,煤尘有爆炸和自燃的危险。6.2 通风系统与设备 矿井的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为抽出式,主井回风,副井进风,矿井总进风量为 8683.2m3/min,矿井总出风量为 9806.4m3/min,有效风量 8444.4m3/min,矿井等积孔为 3.7m2。通风机型号为 2KZ—28,电动机型号 TD143.34/10,功率 800KW。6.3 地面压缩空气设备 地面压风机站工地面主副井绞车房和修配厂作用,地面压风设备采用两台 3L-10/8 型往 复式空气压缩机,压风管路选用 Φ159 钢管直接埋入地下,通往需求地点。还有两台单螺杆 风冷空气压缩机备用。7.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7.1 供电系统 荆各庄矿井附近有三处电源,一侧是北 1Km 的双庙发电厂,建成后可引出 35KV 电压; 一侧是南 5.5Km 的开滦马家沟矿; 一侧是西南侧 6.5Km 的贾安子区域变电所,三处电源中,双庙电厂无法利用,马矿到本矿 1951 年建成一回路为 AC-70 型 35KV 输电线路,已年久失 修,尚需改造。而且开平地区用电负荷增加,受到限制,故只作辅助线路。本矿主要电源为 贾安子 110KV 区域变电所 35KV 母线引出,导线为 LGJ-120 型,总长度 29Km,主变共有 三台,总容量为 6300×3KVA,总用电量 5730 万 KWh,最大电力负荷 8610KW,平均电力 负荷 6540KW。7.2 地面供配电 从地面变电站 35KV 变为 6KV,输到部位变电所,变电所由 6KV 变为 380V 或 220V,输到各用户。7.3 井下供配电 从地面变电站 35KV 变为 6KV,输到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变电所由 6KV 输到井下 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由 6KV 变为 660V,输到各工作面,综采支架、掘进机、主排水水 泵直接使用井下中央变电所输来的 6KV 电源。10.地面生产系统 10.地面生产系统 10.1 布置与设备 地面目前未建洗煤厂,原煤暂只筛分拣矸,分±50 处理,地面建煤仓容量 2000t,共四 个煤仓,其中一个煤仓为+50 级块煤,容量 250t,另外在铁路南侧设原煤储煤场,其容量为 10000t。

拣矸胶带机 B=1200mm,主胶带机 B=1000mm;返煤装车胶带机 B=1200mm;仓上锚 链配煤机 B=800mm,接受仓及受煤坑用的给煤机为 GMW-4 型;选矸楼的分级选矸筛及煤 仓上的分级为 WP1-18×5.5 振动筛 10Kw,φ50mm。10.3 辅助作业与矸石运输 ⑴辅助作业 机修厂:它担负矿井中修、小修和部分大修任务。分设:机组车间;锻铆焊车间;矿车 修理车间;金属支架修理车间;机采设备修理车间;电修车间;铸铁车间;翻砂车间;位于 场地的东部。坑木场:设在矿场地东部,采用桥式装卸设备。煤样室和化验室:煤样室设有破碎、筛分、称重等设备;化验室有分析仪器。⑵矸石运输 井下矸石占矿井产量 20%。矸石以矸石山形式堆放。仅服务于投产初期,年限为 8 年,占地 57.1 亩。矸石山位于工业广场北部薄土地上。距场地约 1.33Km,以后矸石充填塌陷坑。地面矸石运输亦由 1.7t 矿车编组 CZ—80K 型,80 马力柴油机车牵引运往矸石山,经翻 笼卸入矸仓,后由 2.27m3V 型卸矸车绞至矸架侧卸。矸石山绞车选定 2TSJ1600/324—24 型。10.4 铁路运输 1 专线由马家沟引出,向

北可至双庙电厂,为单轨路,矿井装车站平面布置 9 股线。2 初建仅有水坑、灰坑。3 调车作业由上游机车进行。11.采煤方法及采区状况 11.采煤方法及采区状况 11.1 采煤方法 荆各庄煤矿采用走向长臂法,综机开采,顶板管理为自然垮落。综机开采即综合机械化开采是指采煤工作面的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管理等 基本工序都实现机械化作业。这样工作面叫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简称综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设备是指工作面和平巷生产系统中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其中包括滚筒采煤 机(刨煤机)、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运输机、桥式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运输机、乳化液泵站、供电设备、集中控制设备、单轨吊车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设备:MDY-150 采煤机,SGB-630/150 可弯曲刮板运输机,DZ-22 单体液压支柱,HDJA-1000 铰链顶梁,推移运输机千斤顶,运输平巷中的运输机。11.2 采区状况-8-

一水平共有东

一、东

二、西

一、西

二、南翼 5 个采区,东

一、东二采区 2001 年底全部 结束,南翼采区还剩三个工作面,于 2009 年 12 月结束。二水平设轴东

一、轴东

二、轴西

一、轴西二四个采区,已经全部采完,轴西一采区为东新庄村庄下压煤,通过三维地震的探测,该区域断层多,无法正常开采;轴西二采区为矿井的边缘地带,倾角均在 40 度以上,目前 的先进综采设备无法使用。三水平不但储量有限而且还没有九煤层。12.支护形式 支护形式 12.1 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下端头使用 HDJA-1200 型双楔金属铰链顶梁和 DZ25-25/100(或 DZ-2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套进行支护,梁距 450±50mm,柱距 600±50mm(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箱上方控顶区除外),双楔铰链梁保证插齐椭圆销,椭圆销用铁锤打上劲。支架边至双 一板至少三柱,楔铰链金属顶梁间打一块 3000×170×160mm 方木或 3000×Ф180mm 半圆木,支柱使用 DZ25-25/100 或 DZ30-20/100 单体液压支柱,方木或半圆木随推采往前串。容易出 现片帮,冒顶的地方必须用手镐刷帮,超前挂梁,上顶插严背实,煤壁侧护好帮。加强支护,在工作面刮板机机头双楔梁梁空间,加两块 3.7mmπ型钢梁,以维护下端头,随工作面推进 向前交错前串,错距 600±50mm,一梁至少三柱。12.2 上、下出口支护 上、下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 4~7m 范围内提前替回金属支架,替回金属支架用 3000mm ×Ф180mm 半圆(3000×170×160mm 方木),用 DZ25-25/100 或 DZ30-20/100 单体液压支柱 配合 HDJA-1200 双楔金属铰链顶接梁打走向托梁,单体液压支柱必须打在 3000mm×Ф180mm 半圆(3000×170×160mm 方木)与 HDJA-1200 双楔金属铰链顶接梁相交处正下方,上、下 出口各 3 趟,如巷道受动压影响较大时可各加打一趟托梁。在上、下出口 20m 范围内加强支 护,即在原有支护下方打单体液压支柱,2000×Ф160mm 或 3000mm×Ф180mm 半圆做托梁,用 10m 以内打双趟,10~20m 范围内打单趟。3 3 3

五、心得体会

本TXT由“文库宝”下载:http:///wenkubao

第四篇: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分公司煤矿“四化”建设交流材料

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分公司 煤矿“四化”建设交流材料

为深入贯彻国家安监总局、省政府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开滦集团公司、煤业公司工作要求,适应煤矿安全生产新形势,不断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我公司依托现有条件,以打造本质安全化矿井,实现“零死亡”为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和推进以“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为主导的“四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荆矿公司“四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效果做一下简要介绍,供会议交流和讨论。

一、矿井简介

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分公司始建于1958年,1976年开始试生产,1979年1月1日正式投产。目前,持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属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70万吨/年,2012年矿井核定综合生产能力为195万吨/年,瓦斯鉴定等级为瓦斯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暗斜延深。主要开采煤层有:9煤层、11煤层、12-1煤层、12-2煤层。矿井有完善的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供电、安全监测监控等生产系统。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主井回风、副井、风井进风;采煤方法主要是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因资源枯竭,矿井目前处于收尾挖潜开采,现有-375、-475、-530三个生产水平。生产单位设置有两个综采队、一个掘进区、一个开拓区、一个综采安拆项目部,员工3713人。

二、“四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果

(一)积极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

1.回采机械化。我公司在2006年以前的回采生产格局为两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2006年提出取消炮采工艺,实现回采综采率百分百的目标。经过半年的努力在2006年下半年通过对设备工艺的更新使炮采区成功转型为综采区,矿井回采综采率达到百分百。截止目前,荆矿的回采生产格局为两个综采工作面,单产达到7.2吨/月,原煤效率达到8.5吨/工,达到行业一级标准。回采从业人员由2006年1200人缩减到现在420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把握度。

2.掘进机械化。我公司投产初期掘进工艺全部采用炮掘工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引进前苏联掘进机开始了综掘工艺的发展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荆各庄矿实现了掘进综掘率百分百的目标。采用的掘进机由小功率发展到大功率,由单一切割型发展到切割、前探支护、上梁综合功能型,由全煤巷道机械化掘进发展到半煤岩、全岩巷道机械化掘进。通过掘进机械化的发展荆各庄矿的掘进效率由每月每头平均进尺150米提高到每月每头平均进尺400米,掘进作业线由8条减为了4条,掘进人员减少了60%左右。施工质量达到行业一级标准,实现了掘进工艺的高产高效。

3.综采安拆机械化。众所周知,综采工作面的安装具有施工人员集中、施工顺序复杂、施工对象体积大、重量重、施工环境复杂等诸多特点。荆各庄矿原有的综采安拆工艺采用绞车,千倍拉等设备设施工安装具有操作稳定性差,控制调整困难,安全可靠性低等诸多安全隐患。荆各庄矿在2013年开始逐步引进以液压叉车、液压回撤平台、液压组装支架等安拆专用设备配合轨道运输,实现复杂条件下工作面机械化快速安拆工艺,综采安拆效率较以前提高了2.3倍,事故发生率也大幅度减低。目前,我公司采、掘、安拆进机械化均已达到100%。

(二)努力推动矿井自动化建设 1.地面变电站供电系统自动化

公司地面变电站采用SD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和监控具有各自独立的交流采样回路,既保证了监测精度,又保证了保护所要求的抗饱和性能。原变电站装设的二次系统仅适合肉眼监视、人工抄表、手动操作,所记录的数据误差大、离散性高、可信度低,值班员记录的报表常年累月大量堆积,无法从中得到有用的数据再利用。2006年经改造升级后,后台监控系统由工业微机组成,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和管理,显示各种画面、表格、警告信息和管理信息,同时提供遥控、遥调等操作界面,负责对模拟量的控制,保证了实时数据以及各种历史数据最新最完整的数据备份,一旦服务器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历史数据。该系统实现了模拟量精度调整,方便了现场分合闸操作、调试、效验,同时可以收集众多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将综合结果反映给值班人员,还可以提供事件分析的结果。这样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处理事故,尽早恢复供电,对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上传局域网,使有关领导、调度室及时掌握变电站运行情况。改造升级后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消除了我公司高压供电中的多处安全隐患。如: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主变差动保护误动作、开关越级掉闸、站内易燃电缆火灾隐患等,确保了公司安全、可靠供电,为真正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奠定了基础。

2.地面压风机房自动化

四台压风机全部采用全中文PLC液晶显示微电脑控制系统,机组可自动根据系统中的耗气量自动调节排气量,自动控制压缩机的起动、运行和停机,有空车过久停机功能、自动停机、自动启动功能;有预留扩展信号、能接收DCS系统发来的远控启动/停止信号;系统留有无源接点及RS485通讯接口。实现了集中联锁控制、远程操作控制,实现了压风机房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效果。

3.矿井提升系统自动化

副井绞车电控系统使用多PLC控制,使用工控机进行自动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速度、行程、安全保护、设备运行状态、提升信号等,并要保存历史记录。具有通讯接口,保证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实现了日常安全保护的试验功能,包括:软硬过卷、绳松、井口2m/s限速保护、闸木磨损保护、急停、信号闭锁、编码器故障等。绞车电控系统与提升信号系统实现了闭锁控制。

主井采用转子变频方案,“交流异步电机+全数字矢量变频+多PLC网络控制+上位机诊断与监控+局域网信息互联”控制模式。这套系统安全可靠,即使有故障,可以及时报警和查找历史记录,迅速找到故障点,降低了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维修人员配置。

4.矿井排水半自动化

井下三个水平泵房装备有28台水泵,通过更换水泵出口多功能逆止阀,实现了开、停水泵不用开关出水闸阀,就能一键启停水泵,降低了开停水泵劳动强度。并使每个主排水泵房值守岗位由2人减少至1人,进一步降低了用工数量。

5.余热利用自动化系统

利用矿井压风机冷却循环水余热、洗澡废水排水余热,使用两台500KW GSHP495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传感器采集各处温度,通过PLC控制实现职工洗澡水温度的自动化恒温控制。取消了一年四季燃煤蒸汽锅炉投入使用。

(三)强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1.夯实基础,实现标准化工作动态达标。一是加大标准化检查和考核力度。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准化问题较多,标准较低的区域和工作面直接下发“一警两书”直接纳入安全工资考核,进一步强化管理,有力推动了作业现场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二是加大了作业现场环境治理力度。坚持每周对井下工作面实施重点排查,确定治理重点区域,然后安排专人进行跟踪管理,坚持做到对不达标区域发现一个、治理一个,达标一个,我们平均每年开展10次作业环境治理专项整治活动,大大优化了现场作业环境,为员工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了专业现场办公模式。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过程中,我们采取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基层单位安全技术人员“三级联查”的方式,对一些需要多专业协同解决的问题,由联合检查组现场制定整改解决方案,规定整改期限,区队安排专人负责立即落实整改,整改逾期按天数加倍考核,大大提高了检查的实效性。

2.注重学习,提升标准化规范管理水平。我公司定期组织开展对安全、技术、机电三类管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技术竞赛活动,考试范围覆盖安全、采掘、机电、通防、地测五大专业,一方面检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日常知识积累情况。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标准化理论水平,为做到更加规范的管理打下基础。

3.落实责任,建立了标准化考核挂钩机制。我公司采取正激励的方式,实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各专业、各部室负责人的收入相挂钩的考核机制,集团公司、煤业公司等上级部门的检查结果直接作为安全工资、安全奖励资金的分配依据,对前三名的专业进行奖励,有效的调动了各专业、各部门、各单位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积极性。4.典型引路,提高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我们以现场会为抓手,开展了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示范岗位、标准作业线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在0090综采工作面、1122收尾工作面成功的召开了公司规模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现场会。通过现场会,进一步推广优秀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塑造精品、打造亮点,为各单位树立典型,推动了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不断加强矿井信息化建设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1套KJ101N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验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2007年11月我们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对井下分站和传感器更换、监控主程序升级、短信报警数据传输和网络功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更新。现井下所有回采工作面均安装了甲烷、温度、CO传感器,实现了“甲烷电”及“故障”闭锁功能。井下所有掘进工作面均安装了甲烷断电仪,实现了“甲烷电”、“风电”、“甲烷风电”及“故障”闭锁功能。地面及井下所有煤仓均安设了甲烷传感器,机电硐室安装了温度传感器。截止目前,地面及井下有关地点已经配齐配足甲烷、温度、CO、风速、风压、开停、烟雾等各类传感器198个;所有传感器数据均能传输到地面计算机并与集团公司联网,在地面就可以随时查看井下各地点实时监测风流中的瓦斯情况。

2.通讯联络系统 矿井采用DH数字程控调度机,实际使用门数100门,交换机最大容量2048门,可满足未来扩容需要。中继采用数字中继,信令形式为中国1号信令,直接与集团公司调度交换主机对接。内置嵌入式录音系统,实现全部通话录音功能。调度控制中心采用工业级触摸液晶显示屏,采用2B+D与交换系统接入。调度交换机电源采用高频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组,可在断电情况下满足十小时以上供电需求。目前,我公司井下各水平、车场、调度站、配电硐室、火药库、各皮带巷、转载点、各工作面迎头、出口、液泵等处均设有能够直通公司调度室的电话,保证了井上、下通讯联络畅通。

3.人员定位系统

公司采用中矿华沃KJ280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10年11月20日开始安装,2011年3月开始正式运转。矿井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避难硐室等地点均设置了人员定位系统分站。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和分布情况,能够跟踪记录每个员工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现井下有读卡器分站96个;数据传输光纤10120米;集控安装专用电脑2台;入井人员都配发有人员定位卡,实现了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功能。

4.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我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建立一套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运用局域网信息平台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用计算机取代人工处理大量繁杂的安全信息,实现安全管理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保证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此,我公司2013年年初与北京龙软信息工程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能够实现对基层单位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化、动态化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确定了将事故、违章、隐患、一警两书和疲劳指数作为安全监控的五种监控项目,然后对这五种项目涵盖的问题进行量化并提前录入到系统数据库中,比如:我们规定发生轻伤是500点;违章按轻重分八级,分别从10点到100点;隐患按大小分四级、分别从3点到20点;限期整改通知书150点,黄牌警告通知书200点,疲劳作业(贪晚)每人1点。上级单位和机关业务保安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就可以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并对应已经量化的点数。基层单位的点数情况会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现,最高的单位也就是安全问题最多的单位,我们将这个单位列为周或月安全重点监控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强化管理,这样就达到了预警和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四化”建设的效果

近些年,我们通过扎实深入的开展“四化”建设工作,在安全、生产、经营方方面面都显现出了良好效果。

一是通过“四化”建设,精简了岗位用工数量,节约了企业用工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二是充分利用和整合了现有的安全管理、生产调度、监测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逐步建立了一套从井下到地面的矿井综合管理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是实现了关键区域、重点工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系数。

四是提高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预警预测水平和防范能力。

五是提高了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装备水平。虽然,荆矿公司围绕“四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与先进的兄弟矿井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在智能设备更新换代、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开展“四化”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机制建设,弥补现有不足,不断推动“四化”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层次,逐步向本质安全化矿井和“零死亡”矿井迈进。

以上是我公司“四化”建设的具体情况,请与会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指导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第五篇:王各庄小学防震演练方案和预案

王各庄小学防震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2014-5-12 9:0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防震警报讯号:连续长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两个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地震警报解除讯号:铃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20分钟)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到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四、管理人员职责:

管理人员及老师应做到: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总指挥、总负责:曹立权

各相关人员安排:

杨建蕊——负责哨声信号

杨海——负责巡视

其他老师——负责疏散路线上学生安全

2、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地震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

3、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

4、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5、集合后及时清点人数。

五、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6、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六、疏散的集中地点:

等到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的集中地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远离高大建筑物的场地。当听到疏散的信号后,按预定的路线和集中地、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一)安全撤离:

听到第二次号令(大约2分钟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迅速排队撤离,依照年级的顺序进行疏散,安全而有序撤离到操场指定位置上。

(二)疏散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老师应在教室门口,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4、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5、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6、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七、演练结束

王各庄小学防震演练方案

王各庄小学小学2014年5月12

王各庄小学防震演练预案

一、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

总指挥在学校广播系统中宣布:老师们,全体同学,王各庄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40秒。

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

4、老师让学生抬头,并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三)紧急疏散演练

1、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每班靠前后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其有秩序出门。

3、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教室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4、具体演练撤离路线由各级主任根据通道示意图中规定的路线制定,并告知每名教职工包括各班班长等学生领导。

5、二分钟后,结束演练。

二、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3、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损失最小化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安全头盔、警戒带、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6、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7、责任追究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手,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王各庄小学防震演练预案

王各庄小学

2014年5月11日

下载荆各庄救护队2011年井下救灾模拟实战演习预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荆各庄救护队2011年井下救灾模拟实战演习预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