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华阳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大全)
华阳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 总体思路
1.1 华阳城镇现状及建设条件
见《华阳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1.2 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
(6)《长青-华阳旅游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洋县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20年)》
1.3 总体规划纲要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1.3.1 总体规划纲要的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发展生态、人文、红色旅游为契机,以强化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址街区为目标,以建设人地和谐、宜于人居并彰显陕南地方风味的城镇环境为核心,打造具有“汉文化源”和“古蜀道商贸”文化特征的丽江式古镇。
(2)发展战略
以自然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古城人文历史环境格局保护为主线构建未来的旅游空间开发,以发展完善城镇旅游业软硬件服务体系为行动纲领,在加快古镇旅游景观有序分段建设的同时,通过创品牌、出精品、促营销、优服务实现规划期内的战略目标。
(3)战略目标
华阳力争在“十一五”末或古镇建成一定规模后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在规划期内将其打造成为陕西旅游名镇、自然保护和特色产业服务基地镇、国家级风景园林城镇及“小康镇”,实现“北方丽江”的城镇形象发展目标,使华阳镇成为中国国家中央公园-秦岭生态旅游经典目的地,以西安为主及其周边大城市的度假休闲目的地之一。
(4)战略重点
① 全面保护修复古镇历史遗迹遗址,力争在“十一五”末或建成一定规模后申报成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② 保持古镇生态风貌的完整性,使古镇成为陕西省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优势突出的旅游城镇。
③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35-50万游客的接待能力,成为陕西省旅游名牌城镇。
④ 重点开发建设古商贸街道为主的形象品牌景区(群)。
(5)旅游形象设计定位
① 总体意境形象定位—— 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华阳古镇处于号称中国的国家中央公园的秦岭腹地,周边的北、东、西三面有太白、周至、佛坪、老县城、长青等自然保护区,原生环境优美,同时有古蜀道、古城镇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其总体形象定位为“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
②“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南有丽江,北有华阳”的形象依据和思路:利用华阳富水近山的风水地理,建设华阳秀美水城,即城卧水环,水在城中,街在水边,房水比肩,山清水秀,翠(林和水)黛(传统建筑)相拥;保护和利用华阳浓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街巷,戏台、古塔、古桥、古堡及其质朴淳厚的乡民乡风;保护周边原始浓郁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古镇犹如绿海波涛中的诺亚方舟;新开发区域的建筑拟古仿古,风格造型色彩与古建筑匹配;已有现代建筑进行外立面整修和装饰,使之与古建筑匹配。
1.3.2 总体规划纲要要求
(1)城镇性质
华阳城镇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秦岭南坡生态-山水旅游名镇,华阳-长青旅游区服务基地,洋县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镇。
(2)城镇规模
① 人口规模:近期规划人口为3095人,远期为4930人。规划考虑一定的弹性,近期人口规模按3000人进行控制,远期按5000人进行控制。
② 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57.14公顷(不包括镇区东侧的古城堡、烈士纪念碑、城镇绿心、旅游度假用地和秦岭植物园用地),人口5000人,人均114.28平方米。
(3)用地布局
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保存城镇基本格局,主要在南北两个方向上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二是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把城镇南部(包括东水河东岸的部分土地和古堡)作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地段;三是要通过用地调整,安排好各项基础和服务设施用地,方便和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宜居宜游城镇;四是考虑未来发展要求,留有余地。
(4)功能结构与形态结构
① 功能结构规划
规划的城镇功能区分为八部分。
• 生活居住区:位于城镇的北部,形成现代化的综合性居住社区。规划自城镇北部引东水河河水,建设亲水型、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居住片区。
• 商贸服务区:位于生活居住区南侧,是城镇的核心区域,塑造亲水型仿古商贸街和中心广场,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服务。
• 古街观光区:位于城镇南端,通过建筑和环境的整治,恢复传统街区的建筑和环境风貌,整治重点是维修整治铺板门街的民居和建筑立面、南端河道和滩头整治、铺板门街东侧滨水汉文化步行街的建设、古戏楼地块的整治、原廊桥的修复和河流堤防岸线的整修等。
• 城镇绿心:在东水河的东侧,包括烈士陵园岗地及其以南几个小岗,通过绿化的建设,形成城镇核心公共绿地,为东水河以西的城镇人口密集区提供绿色开敞空间。
• 旅游度假区:位于城镇绿心的南侧,利用东水河东面的土地提供以度假、休闲、会议、娱乐、健身等活动为主体的大型高档次旅游服务区。同时,该地区的民居可以开发为农家乐旅社,利用山茱萸林等开展农家乐旅游;
• 古堡展示区:位于城镇绿心的西侧,重在保护,少量建设。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古代武衙门观光等各项活动。
• 自驾车服务区:位于城镇的西南部,西水河以南,华太公路旁,主要功能是为自驾车旅游者和蜀道探险徒步旅游者服务。
• 秦岭植物园:位于镇区东北部,主要功能为秦岭的各类竹类和珍稀树种的栽植。
② 形态结构规划
建成区现状形态为船形,规划城镇形态保持原有格局,即华阳如古船泊港,传统民居区居于船头,中心为商贸服务区,而生活居住区位居船尾,索桥如锚链,古塔如船桩,而旅游度假区和自驾车服务区则如繁忙的港栈;在这艘古船上,古镇居民如好客船员,来访游客象匆匆旅客,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5)水城规划
华阳水城规划共7条水系构成,分别为:古护城河、东水河、西水河、西山截洪沟、中心街北水渠、中心街南水渠和古排水渠。
(6)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的总体构思主要包括:①创造城镇的绿地大背景,加强周围山体的绿化工作,建立城外绿环。② 通过滨河绿色走廊和引入城镇中的水系,串联起生态隔离绿地和城镇公园。
以上两个层次的绿地将共同构筑城镇内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形成华阳镇“一轴、一带、四片”的绿化格局(一轴即穿过华阳镇的酉水河水轴;一带即沿河形成的带状绿化;四片即华阳镇周围的的4片山林绿地)。
(7)景观特色塑造
规划的基本思路:①观上,结合城镇宏观环境分析,突出“水、绿、古”三项城镇特质要素的联合塑造,明确华阳城镇整体形象为“绿景、水网、天蓝、城美”总体氛围。②中观上,通过城镇建筑、建筑群体以及整体城镇空间的主次、高低的协调,主城区与背景山色的协调,形成以城镇中心为主体,以四周山体为景观制高点并由此向中心辐射,形成富有节奏、韵律起伏的整体空间构图。
③微观上,进行华阳古镇古街、滨河、岗丘、广场、桥梁、园林等景观特色的精心创造,使古镇处处透着浓郁清新的格调。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镇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镇特色,利用酉水河两侧,特别是古街东侧沿河绿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城镇的主要景观带。
6.3 历史文化遗存
华阳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巴蜀古道驿站、古代军事要冲和经济政治要镇。唐至明朝中叶,该地曾为“华阳县”县城,是地域管理中心和傥骆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节点城镇。华阳在古蜀道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商旅络绎不绝,城镇繁华。古代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物质供应地;和平时期,它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经济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从汉唐至明清,华阳发挥了商贸重镇的重要功能,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镇。1930年代,由徐海东、程子华、郑位三领导的红25军曾在华阳一带进行革命活动。解放后,华阳成为洋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也是长青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依托基地城镇。
在历史上,华阳古镇空间布局建设堪称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经典。城镇采用中轴线布局方式。官府和庙宇在北,俯镇全城;商贸街和居住在南,以利贸易经营;古堡兵营在河东高台上,便于安全保卫。东西两河在古镇南端交汇,使古镇犹如舟船在水上。镇的西北、东南、西三面有浓翠山岗对峙并立,护卫着古镇。
历史上该镇发展主轴呈南北走向。沿主轴从南始有古商贸铺板门街,该街宽5米,南段为食宿娱乐街区,中段为布匹百货钱庄商铺区,西北段为主要服务于周边地区的日杂用品商铺区。中段北端有一过街门楼,门宽可通过大轿,两侧可过步行者。过街楼正北为古戏台,通过戏台前广场即为三官庙,古戏台的演出即为酬谢福禄寿三星官,并祈求三星高照,好运迭来。三官庙对面为衙门,负责行政税收法律等。三官庙北侧建有古塔,其用意为镇河和拴牢船形古镇,防灾避洪。据说在镇以南2公里处的酉水河边建有魁星楼,用以镇河。
古商贸铺板门街属于蜀道-傥骆古道的一部分,其南端为避火灾而建有火神庙,经过小华阳接汉中,北通太白和周至老县城至西安。古商贸铺板门街南有风雨廊桥过河,河西南侧山崖上有得益阁俯瞰全镇,河边有观景亭,可欣赏古镇美景;东水河上也有桥,通向卫戍住兵的华阳古堡,并连通茅坪、佛坪等地。
据传,古镇北部有三台寺和东岳庙,当年因古道商贸繁盛而香火丰厚,寺中有僧人数十人,东岳庙为三台寺的后勤管理庙观,管理沿傥骆古道两侧数百亩水田、旱地、林地等及位于东水河河岸边上油坊滩和水磨滩的10多处榨油水磨。三台寺毁于兵火,几无遗存,而东岳庙也已大部毁坏,遗留有后殿7间,巴山松一株,树高约30米,苍翠浓荫,长势良好,很远处就可望见。
华阳古镇的布局建设以古商贸铺板门街为中轴线,南为商贸区,中为行政文化区,北为生产区,布局严谨,气象万千,人地和谐,历史上虽屡遭兵火之灾,仍续存绵延千余年,充分展现出其古风荡荡,古迹斑斑,撩人思古,正所谓:“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舟,下有魁楼锁野渡。莫道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卧岭牛。”
古商贸铺板门街长约600米,大都为清末民初的前店后居式建筑,大部分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内部空 间结构没有大的破坏,还保留着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这些建筑具有我国南北方杂烩的风格,以南方山区汉民居特点为主,但是,从房屋构件细部上仍可以看到中原民居建筑的特点。
尽管近几十年的建设部分改变了该区原有的历史格局,但仍有不少建筑遗存(有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兹列举如下。
古戏楼,为清代初期建筑,高8米,长15米,宽12米,平面呈长方形。上、下两层,单檐、单拱、歇山顶。楼顶施灰筒瓦,四角起翘,有风铃。面阔3间,屏风摺扇形,后台通间。底层高1.5米,至上木板覆盖,楼檐深1.4米,山脊向内收约1.2米,前、后檐外额长,单拱连接挑头,内额粗,由两次间金柱承托,直撑梁架。据其结构及工艺测定,此楼在道光时曾维修,1987年重修。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商贸铺板门街,长600多米,有300余个院落,主体为明清建筑,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镇街。
已毁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三观庙、文武衙门、火神庙、火神楼、魁星楼、得意阁、风雨桥、古栈道等。
6.4 建筑质量分析
根据古铺板门街现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参到其他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将建筑质量分为以下三个等级:① 质量好--结构及围护材料保存完整,可继续使用的建筑。② 质量中--机构基本完好,经修缮维护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③ 质量差--结构及维护材料已老化腐朽,需要大修的建筑。
好、中、差的建筑面积分为:7428.1平方米、6830.1平方米和1479.3平方米,分别占到 47.2%、43.4%和9.4%。
表6-1 古商贸铺板门街建筑质量分析一览表(略)
6.5 建筑风貌分析
根据华阳古铺板门街现有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参到其他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将建筑风貌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① 甲类: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
② 乙类:虽不具有典型传统建筑特色,但体量、外观、色彩与甲类基本协调的一般建筑。
③ 丙类:与甲类建筑从体量、外观、色彩等方面不协调的建筑。
甲、乙、丙三类建筑在古街中建筑面积分别为:7428.1平方米、2974.4平方米和5335.1平方米,分别占总面积的47.2%、18.9%和33.9%。
表6-2 建筑风貌分析一览表(略)
6.6 建筑综合整治规划
综合现状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以及规划区域的性质,对现有建筑分别采取保护、保留、修缮、整饰、拆建等不同措施。
① 保护---风貌为甲类,质量好、中的建筑,进行保护,不得翻修,可按原样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理。面积7108.8m2。
② 保留---风貌为乙类,质量好、中的建筑,实施保留,并可按传统样式进行适当整饰。面积1183.2 m2。
③ 修缮---风貌为甲类,质量差建筑,按传统外观进行内、外部的修缮。面积1501.5 m2。
④ 整饰---风貌为丙类,但质量好的建筑,进行保护,对其外观按传统样式进行整饰。面积4309.4 m2。
⑤ 拆建---风貌为丙类,质量中、差的建筑,或风貌为乙类,但质量差的建筑实施拆除,是否重建根据详细规划而定。面积1634.6 m2。
表6-3 古商贸铺板门街建筑保护更新一览表(略)
6.7 规划布局结构
基于前面对建筑风貌评价以及本区是华阳古镇历史文化的窗口,因此该区域成为全镇的重点保护区。
根据总体规划的布局安排,以规划的两水路为界,北部为近代建筑风貌区,南部为传统建筑风貌区。
总体规划在本区东部规划了一条河街,建筑风貌为仿古步行街。这样本区的布局结构为:两条传统风貌景观轴,六个重要节点。
① 两条传统风貌景观轴:即铺板门街和滨水汉源文化步行街。
② 六个重要节点:桥头广场、小游园、水车磨房、古戏台、火神楼、船头广场。
6.8 分项规划
(1)古塔街和南街
根据总体规划安排,古塔街和南街沿街主要为商业建筑,层高一般为三层,红色坡屋顶。建筑体量一般不宜过大,建筑立面可变化丰富些,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太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
这两条街道目前是镇区主要商业区,未来其性质不会有太大变化,因而是全镇区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区域。规划通过建筑、绿化、空间有序变化、广告标识等塑造出特征鲜明、商业气氛浓郁的街道景观。
(2)汽车站
鉴于古塔街修建古塔广场,将现汽车站迁至道路南侧,占地面积为0.18公顷。
(3)古衙街
在现镇政府前开辟古衙街。这条街道是一条小区内部道路,两侧建筑不宜过分强调呼应关系,只要安排整齐,并结合水系,可形成一条惬意、舒适的空间。
(4)镇政府用地改造
按总体规划,现镇政府将迁至镇区北部,现镇政府用地改为旅游服务用地。由于现政府大院的建筑质量较好,因此不需要进行重建,而只需对建筑进行内部整修即可使用。
(5)小游园
现镇政府东侧为一处低凹地,目前植有茱萸等树林,加之有大小不等的石头,因而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基于现状环境的特点,规划其改造成一处小游园,一方面可供镇区居民使用;另一方面可供游人进行一些夜生活。在游园内滨河设一处半圆型小广场,广场周围布置有廊,供人们休憩之用。小游园的道路曲折迂回,将一些亭、景观点有机的串联起来。
在小游园的东南临河处建有一用水车带动的榨油设施,可使游人直觉感受到当年“油坊滩”作业的场景。
小游园的绿化以当地树种为主,同时还要大量的保留现有树木。现有的石头有的可作为景石使用,有的可以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小山。在造园过程中采用这种手法一方面体现了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可大大降低造园成本。
(6)古磨房及水系
古磨房位于斜街的中部,其旁为缓缓流淌的小溪。古磨房建筑造型十分别致,前坡较长,周围环设木柱,靠小溪一侧设有水轮,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古朴、原始的感觉,是镇区不可多得的、能够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规划将其予以保留,并进行维修,使之成为镇区历史见证和旅游景观点。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镇区要有水乡特色,因而规划将磨房旁的小溪预以保留和扩展。该小溪自古塔街西部通过涵沟形式流进本区,自镇政府门前流过,由古磨房处汇入西河。规划设想将这条小溪完全暴露出来(现将一些地方加了盖板),在用地开阔地段可适当早一些小湖,以改善和美化环境。
(7)华太桥桥头广场
华太桥头广场系指南街南端的西河桥头广场。目前的桥头广场用地较为开阔,由于周围建筑布置比较零乱,因而多少有一些凋零之态。
华太桥头广场是该片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新区和老区的一个过渡的缓冲空间,在交通上是一个集散场所。规划在其东西两侧各建一组弧形分布的雕塑矮墙(80公分高),这样广场的围合感就显得十分强烈。广场用块石铺设,中央设标志性雕塑,初步确定为秦岭四大国宝,使整个广场具有一种象征感。
(8)老街
老街亦可称古铺板门街,始于华太桥头广场,向南延伸到船头广场,总长度535米。前面已经对老街的文化价值整修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9)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斜街和老街的交汇处,它是镇区目前保存完整的一座“公共设施”。戏台由于保护完好,仍有使用价值。规划在其北设一个古戏台广场,长45米,宽15米,硬质条石铺面,游人和村民可在此观看秦腔、桄桄戏等。广场北部由于距离较远,可设几个造型规整的花坛。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满足了观看演出活动的需求。广场北部建三官庙,和古戏楼形成一个南北对峙,遥相呼应的空间效果。
(10)火神楼
在老街中部的开阔处建一火神楼,二层仿古建筑。建火神楼的用意有二,其一是丰富了老街的景观,其二是恢复历史上人们对火神崇敬的文化。
(11)船头广场
华阳古镇形似一条航船,其南端小广场则命名为船头广场。船头广场现为一开阔地,其南有一通碑,字迹剥落;其西北有一片小树林;三面临水,环境优美而别具特色。
规划在船头广场创造出船头甲板的意境:北部民房尤如高出甲板的船舱,出口处设一牌枋,它是古街的南部端点,也是进入船头广场大门,空间在此忽然开朗,突显出一个完全别样的景观。广场南端在石碑旁建一小型火神庙(相传石碑旁有火神庙),在东西河岸边各设九个造型为龙的雕塑柱,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寓意了龙可治水的传说。广场中部为一船形花坛,花坛中设计了两个雕塑,一个为船帆,另一个为船锚,这两个雕塑可给人强烈的“船头”联想。广场临河岸线设有白玉栏杆,尤如船舷。广场地面以条石材铺就。广场除花坛外不再植树,力求广场空间开阔(甲板),加之三面江水滔滔,游人站立广场之上尤如站立在乘风破浪行进的船头之上,激动和亢奋的心情会油然而生。整个空间体现出小而大气、简捷而寓意深刻。
(12)汉源文化步行街
汉源文化步行街亦为滨水街,这是根据陕南常见的一种街道形式而新规划的一条景观街。该街位于区域东部,毗邻东水河。街道宽5米,总长587米。
华阳老街具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风貌,有浓郁的传统气息。汉源文化步行街如果也按这一风格进行规划,一方面很难达到老街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造假,游人会觉得更加无味。基于这样的考虑,该街定位为:陕南传统民居形式,并将其精华部分进行有机组合和升华,形成和老街风貌有所区别的滨河街道景观。
汉源文化步行街临街建筑要作为风格统一、造型有别、灰瓦白墙(灰墙或黄褐色墙体)、体量适中(二层)。在街道向河一侧规划有游人可以下水的亲水平台和台阶,其上可用上跨桥连接南北步行道路。
在建筑和建筑之间可安排些花坛和供人们休息的凳椅和汉式街灯。要注意街道建筑立面的处理与装饰,建筑立面要表现汉中建筑形式,在建筑向河的一面的店铺装饰和标牌必须古香古色,利用红灯楼、牌匾、
第二篇: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及图纸包括:
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 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 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 地物;
(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 的位置;
(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 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 等;
(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 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 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 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
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3、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 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 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4、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5、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 程等。
6、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 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各专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
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 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 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7、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8、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
第五条
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规划设计说明、总平面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 纸。
2、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 地物;
(3)用地范围内道路控制点坐标、高程、道路宽度及转弯 半径,出入口定位坐标和宽度,泊车布局等;
(4)建筑物功能、编号、定位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 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 等;
(7)绿地界线,列出集中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绿地 率等,进行绿地景观的意向设计;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 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 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 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 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第六条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报批:
凡报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
1、书面申请报告(1份)。
2、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申请表(1份)。
3、规划设计蓝线图或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 复印件(各1份)。
4、规划设计说明书(3份)。
5、现状图(3份)。
6、总平面规划图(3份)。
7、道路系统规划图(3份)。
8、绿地系统规划图(3份)。
9、用地竖向规划图(3份)。
10、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3份)。
11、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3份)。
12、透视图(鸟瞰图)。
13、全套电子文件。
14、其它附件。
第七条
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报批:
凡报批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
1、书面申请报告(1份)。
2、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报批申请表(1份)。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蓝线图或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复 印件(各1份)。
4、总平面规划图(3份)。
5、工程管线规划及综合管网规划图(3份)。
6、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3份)。
7、透视图(鸟瞰图)。
8、全套电子文件。
9、其它附件。
修建性详细规划差不多就是方案深度,就算1块一平方都有10万,还是设计人员的,公司收至少是3-5块
就说我们这边人手不够,原来效果图那些都有了,只要根据新红线调整总图,做做分析图就行
第三篇: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基础资料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三)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二)图纸
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5、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
7、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内容包含: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等。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的位置;
(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等;
(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2、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3、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4、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程等。
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6、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7、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
凡报批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第四篇: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
录——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二、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篇
1、区位分析
2、现状条件及评价
3、设计条件分析
三、规划篇
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规划目标
3、规划设计原则
4、规划设计方案篇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篇
6、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篇
7、绿化景观设计
四、建筑设计篇
1.建筑设计构思 2.住宅户型 3.住宅立面设计 4.建筑造型
五、新型技术的运用
六、环卫规划与消防规划
七、技术经济指标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水岸观邸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随着淮安市的快速发展,该市加大打造人居城市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该市对该市楚州广播电视大学周边用地进行了综合整治。水岸观邸小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水岸观邸小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
3.1 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多次讨论,确定该项目的产品定位,定位于中端及高端的产品,与周边的楼盘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定位。
3.2 基于用地现状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公建、市政配套设施规模,开发时序的灵活性。
3.3 严格控制各等级道路周边的建筑退线,保证城市空间景观的需要。
三、规划篇
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第146号令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第333号文(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规【2002】218 号文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7)、《民用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8)、《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
(9)、《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湖北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二、项目区位及项目现状分析篇
1、区位分析
水岸观邸小区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该小区左边紧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学院,文化气息浓厚。小区的北边和东边与清安河相邻,增加了河文化气息。西边和南边紧挨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规划区域内路况比较好,交通便捷,增加了该规划区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2、现状条件及评价 2.1 用地周边情况:
用地西面为城西北路,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隔路相邻,北面和东面紧邻滨河小路,南面紧邻城市支路。
2.2 用地周边情况:
2.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
2.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2.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2.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 水岸观邸小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该处地形平坦,整个区域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北面和东面的清安河为小区提供了很好的景观条件。不必考虑从其他地方引水。因此,从总体上讲水岸观邸小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2.3 用地现状市政设施:
本地块市政设施的接入引出均通过周边区域道路的管网。
3、设计条件分析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3、规划设计原则
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强调能够在生态上相互作用的整体绿地系统的建立。创造一个高效、健康、洁净、持续的绿色新城。
城市尺度景观规划原则:使景观构建与社区开发建设相统一,加强新区与南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合理组团构成,理性分期原则:形成结构完整,组团院落统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体系合理的居住区。
人车分流原则: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两心”是由社区服务中心、会所、幼儿园结合中心绿地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和组团内部服务的公共设施中心组成。
“两带”为与公共中心、小区步行入口结合景观绿化带和组团之间的步行景观带。“四片区”为由道路、景观带等分隔而成的四个居住片区。4.3、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4.3.1区位性与方便性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整个规划区以广场为中心,各住宅组团分片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中心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方便居民我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小区的中间位置,小区还是设置了幼托、小学、会所以及服务组团的公共设施。
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考虑现有地块的商业价值及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在小区的中心布置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老年文体活动站、医务室、警务室、等功能,从而使小区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服务。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组团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4.4 规划结构
4.4.1 一个绿化带四个居住组团的规划格局
中心绿化景观带,是整个小区的中心客厅,串连四个居住组团,在中心绿化带上安排了组团的主要人行出入口。是小区的公共人行集中带。四个居住组团,各自形成自己的内部中心庭院。规划设计上利用四个组团绿地的营造,让每个组团的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4.4.2居住组团设计特点
居住组团为1、2、3、4 组团,其中1、2、3 组团均为多层住宅组合而成,在组团的内部形成中心绿化院落,4 组团是小高层住宅组合而成,加强了院落的围合感。居住组团面对城市道路的退线均满足规划管理条例的要求,各个组团均满足各个组团车辆的出入要求,提高便捷性,减少车辆在小区内部的穿插流动。组团的人行出入口都设置在中心景观轴线上,通过中心景观轴的营造,使得公共活动空间相对集中,达到人车分流的设计目标。
各个组团之间既开敞又封闭,便于管理及高效组织交通,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更具活力,亲切
4、规划设计方案篇 4.1 功能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本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分为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公建用地。
4.2、住宅布局
本次规划结构为“两心、两带、四片区”空间布局模式。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感的社区文化和人居模式。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篇 5.1 小区交通组织
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妥善设置小区出入口。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宽8米),小区级次路(宽5米),宅间路(3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小区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组团,居民沿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5.2 出入口设置:
于小区西侧的城北西路和小区南侧的一条支路,分别设置小区的主次入口。分别是小区南侧设置了一个主入口和一个次入口,小区西侧设置一个次入口。
5.3 道路宽度设计
连接机动车出入口的小区主要道路均按9米宽设计。
作为消防辅助道路的其他小区车行道路按照4-7 米的等级设计。组团内的人行道路按照2.5-4 米的标准设计。5.4 静态交通设置
结合各个组团的车行口设置地面停车带,主要是在小区车行道路边缘及建筑架空部分设置,其他的停车泊位可通过设置地下停车库。
6、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篇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本次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为小区服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教育设施配置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活动用房、物业管理等。本小区居住人口为3388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幼儿园一个(建筑总面积3690㎡)、会所一个(建筑总面积面积2745㎡)。
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其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加上结合各个居住组团设置垃圾回收站若3个。另外,遵循布局均衡的原则,合小区公共设施进行设置在人流聚集处规划了1处公厕和变电站一个。
7、绿化景观设计
7.1、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
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7.2、绿地系统
本社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在社区中心位置修建了一个大型的花卉广场,为社区居民在劳作之余提供一个休闲活动、放松身心的场所。充分利用清安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小区游园内设置喷泉。同时每个片区又有属于自己的公共活动场地。在景观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的规划手法。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利用小区内建筑布置的形式营造小区中心的主景观轴。主景观轴结合休闲广场,水体及硬质铺地、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小区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景观核心。各组团轴之间形成,或种植形态优美的大型乔木,绿楔与主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被相结合,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四、建筑设计篇
1.建筑设计构思
依托地域特点,传承时代文化;注重文化特质,丰富建筑内涵;强调环境的融合和肌理的延续。在整体设计中利用环境优势,营造生态景观,建筑群体布局强调与环境的连体与融合,充分利用景观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共生,建筑与环境共同营造富有特色的新区整体空间。
2.住宅户型
住宅采用小户型:一类住宅为两室两厅一卫97平方米/户;二类住宅为三室两厅两卫100平方米/户;三类住宅为四室两厅两卫135平方米/户;四类住宅为三室两厅两卫138平方米/户。户型朝向争取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客厅与餐厅都有大面积的采光窗。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3.住宅立面设计
七、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风格服从全区整体定位,体现特有风格,并进行适当改造。因为住宅层数不高,并且多为横向延伸,因此在设计中将阳台板,空调器放置板和凸窗结合考虑,强调水平线条。并利用窗框和阳台栏杆等元素加强了这一趋势。设置空调器放置板以维持立面的整洁划一。
墙体装饰材料使用面砖,以求达到良好的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卧室采用凸窗,增加室内的视野,并使立面更显精致剔透。
1)本次住宅规划设计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住宅布局尽可能紧凑简化,注重立面的转折变化与高低错落。并通过规划排布与户外绿化环境设计融为一体。
2)住宅单体采取平板、折板、错拼与转角单元相结合,以丰富住宅建筑造型与户外空间效果。3)坚持主力房型概念,即适应住宅市场发展需求。4.建筑造型
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与现代气息,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领先品质。同时,在阳台、凸窗、檐口等细部处理上也力图做到亲切生动,营造自然的居家风格。总体上给人以细腻、精致、优雅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城市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共同和谐相处使小区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
五、新型技术的运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 节能型保温外墙涂料 内隔墙使用新型轻质墙体
生态设计观念和措施:良好的社区通风和户型通风,减少纯硬地,采用植草砖;拥有充沛的日
照。
全部住宅采用无障碍设计,环境全部设导盲石和无障碍坡道。
六、环卫规划与消防规划
在每个居住组团按6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垃圾收集点;小区道路采用环形道路,组团道路5米充分的保障了消防车能够直接到达每个组团区。小区内超过150米的建筑都设有4mx4m的消防通 道。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五篇: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评析
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评析
评析要点:
1、是否正确选择住宅类型,进行住宅组团布置,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日照、通风、防止噪声和社区组织等要求。
2、是否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划分社会空间和私密空间,有利于满足休闲、交往、安全防卫等诸多要求,建立完善的社会环境。
3、是否按照居民的生活特点、起居规律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进行布置,以方便生活、美化环境,有利经营管理,提供方便的生活环境。
4、是否按照定额标准,分级配置绿化用地,合理分布,形成系统,精心配置植物品种,以达到美化环境、分隔空间,为休闲、儿童游戏等提供场所,满足遮阳、防声、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访尘、杀菌防病等功能要求,营造健全的生态环境。
5、是否做到居住区既满足居民方便出入,又保证居住区安静与居民安全,分清主次、缩短路程、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建立便捷的交通环境。
6、是否做到居住区的建筑风格与景观环境融合到城市环境中去,与城市的历史发展文脉相联系,符合当地居民、民俗和生活习惯,符合居民的审美心理及行为心理。建筑单体与人的尺度结合,考虑视觉效果,做到协调、多样与可识别性,通过创造独特的家伙组风格,并通过空间的封闭与开放,连续与序列,结点与对景,标志建筑与标志物设置等手法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