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阳地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初探
朝阳地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工作的初探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2011年,朝阳地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但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和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外延、特点和规律,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敢于创新,从而提高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了建设这一美好的社会,实现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必须动员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增强创造活力、发展社会事业、搞好社区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健全社会保障、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需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建立社会管理体制的新格局。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社会是文明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来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二、朝阳地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创新思路,搭建综治工作新平台。
朝阳街道办事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流综治工作中心的标准,坚持“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动作、优势互补、形成全力、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对基层综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达到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机制系统化、硬件设施标准化的规范化要求。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基本部门包括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
在综治办中心办公,处理日常工作,信办、司法等部门安排人员进驻中心办公,人员性质不变、部门归属不变。综治中心主任由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兼任,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
(二)创新运行模式,理顺工作机制。
中心本着“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按照区综治委工作要求,建立“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集中梳理、跟踪处理、限期办理”的工作机制。统一受理,由中心值班工作人员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其他事项,并逐一登记在册,录入电脑,建立工作台帐;归口管理,各类矛盾纠纷在中心立案后,根据纠纷的性质,经中心主任批准,责令有关单位办结。集中梳理,总台受理群众来信等事项后,要做好现场处理和分流办理、督办、结案、归案等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纠纷和治安问题,由综治工作中心,组织综治、信访、司法、城管等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解决;跟踪处理,中心安排专人跟踪各矛盾纠纷的处理情况,而各部门要把办结情况及时间向中心反馈,以便中心统筹安排;限期办理,各部门对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按照期限要求认真办理,做到简单纠纷当天调处,一般纠纷7天内调处,疑难纠纷1个月调处。
在北川河东路社区试点“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上,今年7月份开始,在辖区五个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现5个社区均按照辖区自身特点,搭建起治安防控网格,现正在合理配置各网格内资源,完善网格内各项工作措施,按照“五定”的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1、各社区根据各社区的特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信息灵通的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居民通过上门走访、发送联系卡、电话联系等形式,及时收集群众的基础信息、服务信息、及时关注掌握热点、难点和群体性问题。
2、各社区用宣传栏、宣传牌进行固定宣传,利用平安和谐服务队员进行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
3、各社区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情况,开展治安巡逻、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巡查等防范工作。巡逻区域主要是治安复杂的路段、学校、社区内主要干道、出租房、消防和安全生产隐患等部位。
4、全面参与和落实基层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有效推动民主法治、出租房登记管理、公共安全、社区矫正、禁毒禁赌、反邪教、扶贫帮困等活动。做好外来人口的摸排、登记工作。
5、社区认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合法合理、就地化解的原则进行调解处置,真正实现“家庭纠纷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片、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6、社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积极提供生活、文化、就业、关爱等方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社区工作人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三)加强指导,共同做好地区稳控工作。
每个社区分别由一名中心工作人员负责该区域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每周主动与村(社区)、片区派出所联系了解该区的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并不定时走访座谈,如遇情况,片区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每两周招开一次综治中心工作会议。综合汇总近两周的工作情况,分析研判不稳定因素,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重要重大紧急情况的,及时上报,由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上研究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三是加强综治信息搜集,落实情况材料上报制度。各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每周对辖区的不稳定因素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坚持落实不稳定因素每周一报,重大不稳定因素立即上报制度,以便综治工作中心掌握各片区的治安、安全稳定形势,制定整改措施。四是建立了行政调解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交流行政调解工作情况,通报工作信息,研究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动向,协调督办重大矛盾纠纷。五是实行问责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督导检查,加大责任制落实力度,对失职渎职、处理不当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问题严重的实施“一票否决”。
三、进一步提高认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工作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何尽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可等待观望,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搞好配套、有序推进。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有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管理,什么是社会管理体制,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关系到社会管理与其它管理的关系问题;要搞清楚社会管理到底“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这关系到社会管理的目标和定位问题;有必要搞清楚以往我们在社会建设与管理、社会管理体制上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这关系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少走或不走弯路的问题;有必要搞清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有哪些教训可以吸取,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发挥后发优势,以较快的速度和有效的方式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有必要搞清楚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定位和方向;有必要搞清楚社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把这一特点和规律放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去把握。上述问题,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思考探索,拿出我们的真知灼见来。
二是要理清思路。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改革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等等。这也是理清思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要明确重点。现阶段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点是要依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一句话,重点是搞好体制机制建设。总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关系全局、影响长远。我们务必要在社会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上下大功夫。
四是要突出社会性。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社会、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好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要充分运用好社会协调机制、社会自治功能和社会调节的力量,要使植根于民间的民间社会组织真正起到沟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这一切又都离不开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2011年10月10日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工作总结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渑池县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XX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XX镇党委班子深刻地体会到: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真正让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政治导向。
一、方法及经验
XX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要分五个方面进行:
其一,始终坚持协同参与的管理导向。在实践中,我们按照“社会矛盾联调、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矛盾化解方面,注意民意的畅通表达,善于团结群众,能听不同的声音,化解各种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一味指责群众,不乱扣帽子,各种社会矛盾均化解在萌芽状态。
其二,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发展的矛盾集中在基层,因此,社会管理的重心也应转向基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加大基层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面,落实了阵地,配齐了设施,设立专门了窗口,办理报销手续时,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及时,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以及救济物资的发放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针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以松林村为突破口,通过优化村班子结构,强化班子能力建设,加大指导力度,完善村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措施,切实解决相对后进村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努力使每个基层单位、基层组织成为维护一方稳定的坚强力量。
其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此我们以“一事一议”为抓手,逐步把每一个村庄建设成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为此,XX镇组织村民分几批到湄潭学习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技术;邀请省农科院、九三学社的专家到XX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的培训等,努力把每个村民打造成魅力无穷的新型农民。
其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以XX大河为中轴线,北岸建立高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南岸建成反季节蔬菜、西瓜等种养殖经济产业带。目前,以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益生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雨阳农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鑫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莹峻养殖场等合作社为“龙身、龙尾”的总面积已达1000余亩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在南岸成“一字形”排开。具有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特点的XX“沿河经济”带已初步形成
其五,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通过第八届村(居)换届,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总之,XX镇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评价导向,把群众的感受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人民群众感到真真切切的变化。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与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XX镇一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包村领导干部负责本辖区内的各种事务,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少部分人忙,大部分人闲,造成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是干部服务方式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服务不是新话题也不是新要求,但随着改革深入和形势发展,服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目前服务方面仍存在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技术辐射源弱、覆盖面少、技术水平和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各类资源、各个要素缺乏有效整合,没有产生
整体优势,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小康建设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三、由于干部作风引起很多矛盾,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不够,农村公益事业兴办不民主,一些问题解决不及时等。
第四、农民思想素质上引起的矛盾,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要求享受的权利多,自觉履行的义务少,从而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突出。
第五、乡镇政府它虽是一级政府,能力却十分有限,可谓几无执法权又缺乏工作手臂的政府,属“没枪的战士”;就责任而言,“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如出现安全等等事故,就属地管理原则,“开刀”的最终是乡镇的干部。动辄“一票否决”,对干部问责多,对群众违规违纪、不道德的约束较少。
三、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全面增强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在增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加速解决社会矛盾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必须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经常化、制度化地予以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问题的需要。要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
第三,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全面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需要。要用严厉的约束制度规范群众的行为。
第四,要杜绝“假、大、空”。那些事情没干,理想就说出来;事情一刚起步,就把结果说出来;事情还没干完、经验就出来了。这些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用好的实绩取信于民。
第五,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全镇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XX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工作目标。要在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形成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长效机制。
第六,创新宣传方式,在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提高群众遵规守纪的同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及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把XX镇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的过程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 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XX 镇党委班子深刻地体会到: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 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我镇始终坚持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真正让 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政治导向。
方法及经验
XX 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要分五个方面进行:
其一,始终坚持协同参与的管理导向。在实践中,我们 按照“社会矛盾联调、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思 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矛 盾化解方面,注意民意的畅通表达,善于团结群众,能听不 同的声音,化解各种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不一味指责群众,不乱扣帽子,各种社会矛盾 均化解在萌芽状态。
其二,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基层是社会协同 管理的基础,发展的矛盾集中在基层,因此,社会管理的重 心也应转向基层。一直以来,我镇坚持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加大基层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面,落实了阵地,配齐了设施,设立专 门了窗口,办理报销手续时,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及时,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以及救济 物资的发放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针对基层组 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以松林村为突破 口,通过优化村班子结构,强化班子能力建设,加大指导力 度,完善村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措施,切实解决 相对后进村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努力使每个基层单 位、基层组织成为维护一方稳定的坚强力量。
其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 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 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此我们以“一事一议”为抓 手,逐步把每一个村庄建设成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采取职 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为此,XX 镇组织村民分 几批到湄潭学习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技术;邀请省农 科院、九三学社的专家到XX 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的培训 等,努力把每个村民打造成魅力无穷的新型农民。
其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 营为规模经营。以XX 大河为中轴线,北岸建立高产水稻种 植示范基地,南岸建成反季节蔬菜、西瓜等种养殖经济产业 带。目前,以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益生农民种 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雨阳农特产品 有限责任公司、鑫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莹峻养殖场等合作 社为“龙身、龙尾”的总面积已达1000 余亩的反季节蔬菜 基地在南岸成“一字形”排开。具有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特 点的XX“沿河经济”带已初步形成其五,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通过第八 届村(居)换届,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尊重好、保护好、引 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 意识、大局意识。
总之,XX 镇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评价导向,把群众的感 受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 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人民群众感到真真切切的变 化。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与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XX 镇一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包村领导干部负责本辖区内 的各种事务,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少部分人忙,大部 分人闲,造成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 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是干部服务方式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服务不是新话题也不是新要求,但随着改革深入和形势发 展,服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目前服务方面 仍存在方式单
一、内容单调、技术辐射源弱、覆盖面少、技 术水平和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各类资源、各个要素缺乏有效 整合,没有产生整体优势,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小康建设和经 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三、由于干部作风引起很多矛盾,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不够,农村公益事业兴办不民主,一些 问题解决不及时等。
第四、农民思想素质上引起的矛盾,部分群众法制观念 淡薄,要求享受的权利多,自觉履行的义务少,从而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突出。
第五、乡镇政府它虽是一级政府,能力却十分有限,可 谓几无执法权又缺乏工作手臂的政府,属“没枪的战士”; 就责任而言,“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如出现安全等 等事故,就属地管理原则,“开刀”的最终是乡镇的干部。动辄“一票否决”,对干部问责多,对群众违规违纪、不道 德的约束较少。
三、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全面增强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 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
在增多,产生不 同的利益诉求。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加速解决社会矛 盾和人民群众
利益诉求。必须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经常 化、制度化地予以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
第二,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主动解决广大人 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问题的需要。要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
第三要认识到加速社会管理及创新是全面管理和服务 社会的需要。要用严厉的约束制度规范群众的行为。
第四,要杜绝“假、大、空”。那些事情没干,理想就 说出来;事情一刚起步,就把结果说出来;事情还没干完、经验就出来了。这些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用好的实绩取 信于民。
第五,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全镇社 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 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XX 社会管理及创新 的工作目标。要在社会管理及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形成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长效机制。
第六,创新宣传方式,在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 到位,提高群众遵规守纪的同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社会 组织对社会管理及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把XX 镇强化社会管 理及创新的过程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 会管理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
第五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