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定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
为切实做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施工质量验收办法(修订)》,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一)竣工验收阶段划分
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经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定的合同等,组织各参建单位及有关专家,对治理工程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阶段、每个部位(包括隐蔽工程和建筑材料等)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的评定并出具验收意见书的法定工作程序。对招投标打包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为单位进行分别验收。
竣工验收分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两个阶段进行。
1.治理工程竣工后,具备竣工初步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并出具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验收意见若有整改意见应及时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初验合格后,在建设单位管理下,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治理工程试运行及其维护。
2.治理工程试运行期满,经治理效果监测,工程运行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具备竣工最终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进行工程竣工最终验收,并出具工程最终验收意见书。终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向工程运行管护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二)竣工验收的依据
1.现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及其它相关规定。
2.经审批或备案的勘查与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文件。
3.经审批的设计变更报告、图纸、预算等文件。
4.经监理、建设单位签认的符合规定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5.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三)工程质量等级及评级方法
1.治理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等。
2.评定方法由竣工验收组依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
(四)竣工验收组构成
1.竣工初步验收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州)国土资源局监督,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县(市、区)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竣工初步验收组。竣工最终验收工作由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市(州)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竣工最终验收组。
2.验收组成员人数应为单数,其中须有技术专家3-5人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及技术审查。原则上,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技术专家分别由县(市、区)和市(州)国土资源局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专家库”中抽取。参加工程竣工最终验收组的技术专家应有一人以上曾参加过该项目初步验收工作。
3.省国土资源厅视情况派员现场指导竣工终验工作,并适时对竣工已验收项目进行抽验。
4.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单位的代表(原则上应为该项目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二、竣工初步验收
(一)竣工初步验收申请
施工单位在全面完成所承包的工程合同内容,工程具备初步验收条件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同意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工程竣工初步验收。
(二)竣工初步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含审批的施工图设计变更报告、符合规定的设计变更通知单)要求及合同约定的各项工作内容。
2.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自评质量等级的基础上,对竣工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核定,按照有关专业“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完成了由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汇总表、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等构成的《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各分部工程的质量均由监理工程师验收签署。
3.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合格。
4.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符合相关专业竣工质量验收规定。其中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等工程应由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确定相应资质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工程观感竣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单位按照附录4的要求,编制了完整的治理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且按治理工程项目文件资料顺序分类汇总、立卷并整饰后装订成册。
7.施工单位已编报工程结算书,并通过建设单位邀请的同级审计部门进行的工程结算审计。
8.施工单位已签署并向建设单位提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
9.施工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10.附录4规定的初验阶段需要提供的有关文件齐备。
(三)竣工初步验收需提交的材料
除竣工初步验收申请和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单位提交的工作报告外,还应提交:
1.项目管理文件;
2.立项文件;
3.勘测文件;
4.可行性研究文件;
5.设计文件;
6.工程管理文件;
7.监理文件;
8.施工文件(含施工检测报告);
9.工程监测资料;
10.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含工程结算及审计报告);
11.有关声像、电子文档等。
具体资料要求见附录2和附录4。相关资料提交单位以附录4中的资料保存单位为准。
(四)竣工初步验收的步骤和审查内容
1.验收组实地查验治理工程质量,听取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参建单位的现场介绍和答疑。
2.召开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会,验收组听取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单位关于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各参建单位采取多媒体依次分别汇报,项目分标段施工的按标段进行汇报。
3.审查竣工技术总结报告及技术档案资料,重点是:
(1)对所有参建单位的总结报告进行评价。尤其是对项目投资控制、施工合同执行、监理工作、设计变更、施工安全与工期控制等情况的评价。
(2)对质量验收工程档案(图纸、资料和成果)进行评价。尤其要将隐蔽工程和建后不易检测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监理等单位原始资料和质量检验评定记录作为审查评定的重要内容。
(3)对竣工图表和工程结算及审计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核对。
(4)对施工过程简易监测报告进行评价,对下步试运行中治理效果监测提出意见;
4.验收组形成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综合评定治理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能否安全运行并形成验收结论,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及整改责任单位。
5.初步验收质量合格的治理工程,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试运行期的管理和维护。
6.初步验收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工程,应按整改意见由原施工单位限期修复、补救、完成,其费用自理。整改后重新进行初步验收。
三、竣工最终验收
(一)竣工最终验收申请
施工单位已对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提出的问题组织了整改,工程试运期满且运行正常符合设计要求时,由施工单位提出竣工最终验收申请,经建设单位核实,符合竣工最终验收条件的,报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工程竣工最终验收。
(二)竣工最终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1.经初步验收合格的工程。
2.对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和补救工程、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等已整改补充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
3.根据工程设计及有关规定,工程试运行期已满(达到了一个水文年或以上)。
4.建设单位已组织编报项目财务决算,并通过市(州)国土资源局邀请的同级审计部门进行的项目财务决算审计。
5.建设单位按照附录3的要求,编写完成治理工程试运行管理报告。主要内容为: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和补救工程整改实施情况、工程维护管理情况、工程试运行效果、竣工决算及审计情况、工程技术档案补充完善情况。报告必须经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施工单位按照附录3、4的要求,提交治理工程试运行竣工报告,主要内容为对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和补救工程、工程档案资料等的整改补充情况、试运行期工程质量及效果情况、工程维修情况。报告必须经项目经理、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7.设计单位按照附录3的要求,编写完成治理工程试运行设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为对试运行中工程总体质量是否达到设计目标的总体评价。报告必须经设计负责人、设计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8.监测单位按照附录3、4的要求,提交治理工程试运行监测报告。报告应对治理工程试运行期(至少一个水文年)的工程效果监测进行总结。报告必须经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9.监理单位按照附录3、4的要求,提交治理工程试运行监理报告。监理报告应重点对治理工程试运行期工程质量进行评估。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10.附录4规定的终验阶段需要提供的有关文件齐备。
11.已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完成竣工档案资料立卷归档。
(三)竣工最终验收需提交的材料
除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竣工最终验收申请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提交的试运行期工作报告外,还应提交:
1.初验提出的整改意见的整改文件;
2.工程试运行期管理文件;
3.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审计报告;
4.工程试运行期监理文件;
5.工程试运行期监测文件;
6.有关声像、电子文档等。
具体资料要求见附录3和附录4。
(四)竣工最终验收的步骤和审查内容
1.验收组实地查验治理工程试运行后的质量,包括观感竣工质量。听取建设、施工和监测等参建单位的现场介绍和答疑。
2.召开治理工程竣工最终验收会,验收组听取建设、施工、监测、监理和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试运行的总结或评价报告。
3.审查工程试运行技术总结报告及技术档案资料的重点是:
(1)初验提出的整改意见执行情况
(2)工程治理效果监测情况
(3)工程维护管理情况
(4)项目财务决算及审计情况
(5)工程竣工档案完备情况
4.验收组形成治理工程竣工最终验收意见书。根据试运行情况,综合评定治理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能否安全运行;在初步验收评定的质量等级基础上,确认最终质量等级。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明确治理工程整改完善、使用维护的措施及责任单位。
四、竣工档案归档及工程移交要求
(一)竣工档案归档要求
1.按照国家《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治理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单位必须按附录4要求分别负责编制工程竣工相关技术档案资料。
2.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参建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工程竣工档案资料,建设单位应做好工程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3.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和归档保存工作。
(二)工程移交要求
终验合格后,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指定设计使用期内的工程管护单位,并组织工程实物和相关档案资料的移交。
五、工程治理效果监测要求
(一)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确定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级资质的专业单位,在工程试运行期间开展工程治理效果监测。
(二)监测单位应按照审批的施工图设计和审批设计变更中监测的要求布设监测网点进行监测、采集、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对监测网点布置需要调整的应征得施工图设计单位的同意。
(三)监测单位在汛期到来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巡查,检查监测网点是否有遭受破坏、损坏的情况,检查地质灾害体、治理工程是否有较大变形迹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安全渡汛。
(四)监测中发现地质灾害体或治理工程变形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单位核实后,立即向治理工程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出现险情的要迅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抢险措施。
(五)试运行期满后,监测单位应编制治理工程试运行治理效果监测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为:治理工程效果监测执行标准、监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监测方法与主要仪器设备、对地质灾害体变形和工程治理效果的监测数据分析和主要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对试运行期工程治理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并附监测数据及相关分析图表。
六、工程运行维护要求
工程管护单位应按照职责,划定治理工程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负责工程运行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管理。在工程质量保修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运行中工程质量缺陷的修复和加固。各类工程维护要点如下:
(一)排水工程的维护
1.工程管护单位应定期对排水工程进行检查,特别是汛前,要对排水工程设施进行例行检查。
2.发现排水沟损坏应及时修复加固、有裂缝的应用水泥砂浆修补并加设防渗层;发现排水沟或涵洞堵塞、淤积、洞口长草等,要及时疏导清除,保证水流通畅和排水效果。
(二)支(拦)挡工程的维护
1.抗滑桩、挡土墙、拦石墙、拦沙坝、谷坊坝、防护堤等支(拦)挡工程上不得随意搭建与防治地质灾害无关的其他构(建)筑物,不得随意在支(拦)挡工程体或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斜坡上加载,不得在支(拦)挡工程下方开挖坡脚。
2.定期对挡土墙上排水孔的疏通,防止细颗粒物质堵塞排水孔。
3.发现支(拦)挡工程体上出现裂缝,应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压浆机注压水泥砂浆填塞、环氧树脂粘合封填裂缝或对开裂工程体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4.发现柔性拦石网损坏的,应立即修复更换损坏件。
5.对人为破坏或拆除支(拦)挡工程,影响工程治理效果的,工程管护单位应责令当事人修复,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责任。
(三)护坡工程的维护
1.不得在护坡工程上随意搭建与防治地质灾害无关的其它构(建)筑物或在护坡工程下方开挖坡脚危及护坡稳定。
2.汛前应对护坡工程进行检查,发现格构或砌石剥落、破损、石笼护坡工程的石笼破损的应及时修复加固。
3.检查植被护坡工程植被生长情况,发现草皮等植被损坏,应及时补栽。
(四)锚喷工程的维护
1.经常检查挂网锚喷工程上的排水孔,发现排水孔堵塞,应尽快进行疏通。
2.发现喷射混凝土剥落、锚杆外露,应先对外露锚杆涂抹防锈漆,再用水泥修补喷射混凝土。
3.发现锚杆松动、挂网起壳脱落的,应补打锚杆或修复加固。
附录1 验收意见书格式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最终验收意见书
附录2 初步验收参建各方提交报告格式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管理总结报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总结报告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结报告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附录3 最终验收参建各方提交报告格式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管理报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竣工报告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设计总结报告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治理效果监测报告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监理总结报告
附录4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目录
附录5 原材料检验各项记录表格
1.工程钢材材料台帐
2.工程钢材焊接台帐
3.工程水泥材料台帐
4.工程地材材料台帐
5.工程砂浆试块试验报告汇总表
6.工程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汇总表
7.材料合格证明及复试报告汇总表
8.工程构件与设备质量合格证明资料汇总表
附录6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图编制要求
第二篇: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
为切实做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施工质量验收办法(修订)》,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一)竣工验收阶段划分
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经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定的合同等,组织各参建单位及有关专家,对治理工程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阶段、每个部位(包括隐蔽工程和建筑材料等)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的评定并出具验收意见书的法定工作程序。对招投标打包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为单位进行分别验收。
竣工验收分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两个阶段进行。1.治理工程竣工后,具备竣工初步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并出具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验收意见若有整改意见应及时按照要求进行
整改。初验合格后,在建设单位管理下,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治理工程试运行及其维护。
2.治理工程试运行期满,经治理效果监测,工程运行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具备竣工最终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进行工程竣工最终验收,并出具工程最终验收意见书。终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向工程运行管护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二)竣工验收的依据
1.现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及其它相关规定。2.经审批或备案的勘查与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文件。
3.经审批的设计变更报告、图纸、预算等文件。4.经监理、建设单位签认的符合规定的设计变更通知单。5.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三)工程质量等级及评级方法
1.治理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等。2.评定方法由竣工验收组依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
(四)竣工验收组构成
1.竣工初步验收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州)国土资源局监督,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县(市、区)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竣工初步验收组。竣工最终验收工作由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邀请有关技术
专家、市(州)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竣工最终验收组。
2.验收组成员人数应为单数,其中须有技术专家3-5人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及技术审查。原则上,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技术专家分别由县(市、区)和市(州)国土资源局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专家库”中抽取。参加工程竣工最终验收组的技术专家应有一人以上曾参加过该项目初步验收工作。
3.省国土资源厅视情况派员现场指导竣工终验工作,并适时对竣工已验收项目进行抽验。
4.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单位的代表(原则上应为该项目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二、竣工初步验收
(一)竣工初步验收申请
施工单位在全面完成所承包的工程合同内容,工程具备初步验收条件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同意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工程竣工初步验收。
(二)竣工初步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含审批的施工图设计变更报告、符合规定的设计变更通知单)要求及合同约定的各项工作内容。
2.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自评质量等级的基础上,对竣工
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核定,按照有关专业“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完成了由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汇总表、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等构成的《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各分部工程的质量均由监理工程师验收签署。
3.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合格。
4.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符合相关专业竣工质量验收规定。其中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等工程应由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确定相应资质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工程观感竣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单位按照附录4的要求,编制了完整的治理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且按治理工程项目文件资料顺序分类汇总、立卷并整饰后装订成册。
7.施工单位已编报工程结算书,并通过建设单位邀请的同级审计部门进行的工程结算审计。
8.施工单位已签署并向建设单位提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
9.施工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10.附录4规定的初验阶段需要提供的有关文件齐备。
(三)竣工初步验收需提交的材料
除竣工初步验收申请和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单位提交的工作报告外,还应提交:
1.项目管理文件; 2.立项文件; 3.勘测文件; 4.可行性研究文件; 5.设计文件; 6.工程管理文件; 7.监理文件;
8.施工文件(含施工检测报告); 9.工程监测资料;
10.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含工程结算及审计报告); 11.有关声像、电子文档等。
具体资料要求见附录2和附录4。相关资料提交单位以附录4中的资料保存单位为准。
(四)竣工初步验收的步骤和审查内容
1.验收组实地查验治理工程质量,听取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参建单位的现场介绍和答疑。
2.召开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会,验收组听取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单位关于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各参建单位采取多媒体依次分别汇报,项目分标
段施工的按标段进行汇报。
3.审查竣工技术总结报告及技术档案资料,重点是:(1)对所有参建单位的总结报告进行评价。尤其是对项目投资控制、施工合同执行、监理工作、设计变更、施工安全与工期控制等情况的评价。
(2)对质量验收工程档案(图纸、资料和成果)进行评价。尤其要将隐蔽工程和建后不易检测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监理等单位原始资料和质量检验评定记录作为审查评定的重要内容。
(3)对竣工图表和工程结算及审计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核对。
(4)对施工过程简易监测报告进行评价,对下步试运行中治理效果监测提出意见;
4.验收组形成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综合评定治理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能否安全运行并形成验收结论,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及整改责任单位。
5.初步验收质量合格的治理工程,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试运行期的管理和维护。
6.初步验收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工程,应按整改意见由原施工单位限期修复、补救、完成,其费用自理。整改后重新进行初步验收。
三、竣工最终验收
(一)竣工最终验收申请
施工单位已对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提出的问题组织了整改,工程试运期满且运行正常符合设计要求时,由施工单位提出竣工最终验收申请,经建设单位核实,符合竣工最终验收条件的,报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工程竣工最终验收。
(二)竣工最终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1.经初步验收合格的工程。
2.对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和补救工程、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等已整改补充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
3.根据工程设计及有关规定,工程试运行期已满(达到了一个水文年或以上)。
4.建设单位已组织编报项目财务决算,并通过市(州)国土资源局邀请的同级审计部门进行的项目财务决算审计。
5.建设单位按照附录3的要求,编写完成治理工程试运行管理报告。主要内容为: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和补救工程整改实施情况、工程维护管理情况、工程试运行效果、竣工决算及审计情况、工程技术档案补充完善情况。报告必须经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施工单位按照附录3、4的要求,提交治理工程试运行竣工报告,主要内容为对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和补救工程、工程档案资料等的整改补充情况、试运行期工程质量及效果情
况、工程维修情况。报告必须经项目经理、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7.设计单位按照附录3的要求,编写完成治理工程试运行设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为对试运行中工程总体质量是否达到设计目标的总体评价。报告必须经设计负责人、设计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8.监测单位按照附录3、4的要求,提交治理工程试运行监测报告。报告应对治理工程试运行期(至少一个水文年)的工程效果监测进行总结。报告必须经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9.监理单位按照附录3、4的要求,提交治理工程试运行监理报告。监理报告应重点对治理工程试运行期工程质量进行评估。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10.附录4规定的终验阶段需要提供的有关文件齐备。11.已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完成竣工档案资料立卷归档。
(三)竣工最终验收需提交的材料
除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竣工最终验收申请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提交的试运行期工作报告外,还应提
交:
1.初验提出的整改意见的整改文件; 2.工程试运行期管理文件; 3.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审计报告; 4.工程试运行期监理文件; 5.工程试运行期监测文件; 6.有关声像、电子文档等。具体资料要求见附录3和附录4。
(四)竣工最终验收的步骤和审查内容
1.验收组实地查验治理工程试运行后的质量,包括观感竣工质量。听取建设、施工和监测等参建单位的现场介绍和答疑。
2.召开治理工程竣工最终验收会,验收组听取建设、施工、监测、监理和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试运行的总结或评价报告。
3.审查工程试运行技术总结报告及技术档案资料的重点是:
(1)初验提出的整改意见执行情况(2)工程治理效果监测情况(3)工程维护管理情况(4)项目财务决算及审计情况(5)工程竣工档案完备情况
4.验收组形成治理工程竣工最终验收意见书。根据试运
行情况,综合评定治理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能否安全运行;在初步验收评定的质量等级基础上,确认最终质量等级。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明确治理工程整改完善、使用维护的措施及责任单位。
四、竣工档案归档及工程移交要求
(一)竣工档案归档要求
1.按照国家《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治理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单位必须按附录4要求分别负责编制工程竣工相关技术档案资料。
2.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和监测等参建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工程竣工档案资料,建设单位应做好工程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3.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和归档保存工作。
(二)工程移交要求
终验合格后,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指定设计使用期内的工程管护单位,并组织工程实物和相关档案资料的移交。
五、工程治理效果监测要求
(一)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确定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级资质的专业单位,在工程试运行期间开展工程治理效
果监测。
(二)监测单位应按照审批的施工图设计和审批设计变更中监测的要求布设监测网点进行监测、采集、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对监测网点布置需要调整的应征得施工图设计单位的同意。
(三)监测单位在汛期到来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巡查,检查监测网点是否有遭受破坏、损坏的情况,检查地质灾害体、治理工程是否有较大变形迹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安全渡汛。
(四)监测中发现地质灾害体或治理工程变形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单位核实后,立即向治理工程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出现险情的要迅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抢险措施。
(五)试运行期满后,监测单位应编制治理工程试运行治理效果监测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为:治理工程效果监测执行标准、监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监测方法与主要仪器设备、对地质灾害体变形和工程治理效果的监测数据分析和主要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对试运行期工程治理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并附监测数据及相关分析图表。
六、工程运行维护要求
工程管护单位应按照职责,划定治理工程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负责工程运行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管理。在工程
质量保修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运行中工程质量缺陷的修复和加固。各类工程维护要点如下:
(一)排水工程的维护
1.工程管护单位应定期对排水工程进行检查,特别是汛前,要对排水工程设施进行例行检查。
2.发现排水沟损坏应及时修复加固、有裂缝的应用水泥砂浆修补并加设防渗层;发现排水沟或涵洞堵塞、淤积、洞口长草等,要及时疏导清除,保证水流通畅和排水效果。
(二)支(拦)挡工程的维护
1.抗滑桩、挡土墙、拦石墙、拦沙坝、谷坊坝、防护堤等支(拦)挡工程上不得随意搭建与防治地质灾害无关的其他构(建)筑物,不得随意在支(拦)挡工程体或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斜坡上加载,不得在支(拦)挡工程下方开挖坡脚。
2.定期对挡土墙上排水孔的疏通,防止细颗粒物质堵塞排水孔。
3.发现支(拦)挡工程体上出现裂缝,应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压浆机注压水泥砂浆填塞、环氧树脂粘合封填裂缝或对开裂工程体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4.发现柔性拦石网损坏的,应立即修复更换损坏件。5.对人为破坏或拆除支(拦)挡工程,影响工程治理效果的,工程管护单位应责令当事人修复,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责任。
(三)护坡工程的维护
1.不得在护坡工程上随意搭建与防治地质灾害无关的其它构(建)筑物或在护坡工程下方开挖坡脚危及护坡稳定。
2.汛前应对护坡工程进行检查,发现格构或砌石剥落、破损、石笼护坡工程的石笼破损的应及时修复加固。
3.检查植被护坡工程植被生长情况,发现草皮等植被损坏,应及时补栽。
(四)锚喷工程的维护
1.经常检查挂网锚喷工程上的排水孔,发现排水孔堵塞,应尽快进行疏通。
2.发现喷射混凝土剥落、锚杆外露,应先对外露锚杆涂抹防锈漆,再用水泥修补喷射混凝土。
3.发现锚杆松动、挂网起壳脱落的,应补打锚杆或修复加固。
附录1 验收意见书格式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最终验收意见书 附录2 初步验收参建各方提交报告格式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管理总结报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总结报告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结报告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附录3 最终验收参建各方提交报告格式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管理报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竣工报告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设计总结报告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治理效果监测报告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试运行监理总结报告
附录4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目录 附录5 原材料检验各项记录表格 1.工程钢材材料台帐 2.工程钢材焊接台帐 3.工程水泥材料台帐 4.工程地材材料台帐
5.工程砂浆试块试验报告汇总表
6.工程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汇总表 7.材料合格证明及复试报告汇总表
8.工程构件与设备质量合格证明资料汇总表
附录6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图编制要求
第三篇: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做好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等的相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内,由中央、省财政全额拨款或部分补助经费,经省政府批准立项,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施,位于国家、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第三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项目的勘查、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建立、更新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简称项目库,下同);协调省财政安排重大项目资金;提出资金分配计划的建议;按规定委托专业单位开展勘查、勘查监理、施工图设计工作;组织对投资较大项目进行审查;下达勘查、设计、治理工程项目任务;对竣工项目进行抽验。
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组织对投资较少项目的勘查设计书、勘查工作成果、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审查;及时将审查后的勘查项目决算、治理工程投资概、预算情况汇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工程竣工最终验收和项目档案资料的归档等工作。
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治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实施单位,依法确定施工、监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的实施和监管及工程竣工初步验收。
第五条 承担项目的勘查、勘查监理、施工图设计、施工等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应甲级资质证书。承担治理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应乙级及以上资质证书。承担国土资源部令第30号规定的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承担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乙级及以上资质证书。
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勘查与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两个及两个以上阶段的工作。
第六条 项目的技术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
第七条 建立项目管理廉政责任制。从事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应与本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签订专项工作廉政责任书。承担项目勘查、勘查监理、施工图设计工作任务的单位应与省国土资源厅及相应的市(州)国土资源局签订专项工作廉政承诺书;承担项目治理工程施工、施工监理工作任务的单位应与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专项工作廉政承诺书。
第二章 项目库建设
第八条 项目库以各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基
础建立。
第九条 新增项目入库
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安排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新发现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符合有关要求的,纳入项目库。
针对新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关市(州)国土资源局也可向省国土资源厅直接报送立项申报书和相关文件,经省国土资源厅初步论证、审核后,符合有关要求的,纳入项目库。
对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点,可直接纳入项目库。第十条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将根据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程度,结合资金落实情况,按项目库项目数及投资情况,制订各市(州)资金分配计划,并商省财政预拨相关经费。
第十一条 加强项目库的动态管理。除新增项目入库外,对已实施防治且已消除隐患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及时归类、标注或销号,建立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制度。
第三章 勘查与施工图设计项目的实施
第十二条 勘查、勘查项目监理与施工图设计项目承担单位由省国土资源厅按规定采取委托方式确定。受委托主体单位为以下单位:
(一)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省冶金地勘局、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省盐业地质大队、铁二院、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
(二)外省(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有关中央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中央驻川企事业单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向受委托主体单位发出邀请函,以“项目打捆”方式,列明项目个数、基本情况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条件等。由受委托主体单位在本辖区或本系统内,确定符合要求的项目承担单位并
分配相应任务。项目承担单位应做出无条件服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部署和有关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承诺。
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商省财政厅向受委托主体单位拨付项目工作经费,由受委托主体单位负责具体拨付至各项目承担单位。
同一项目勘查、设计工作可由同一项目承担单位一并承担。承担勘查、设计工作的同一受委托主体单位内的单位不得承担该勘查项目的监理工作。
第十三条 勘查与施工图设计项目的实施应遵循以下程序: 勘查单位进行野外踏勘,编制勘查设计书和勘查项目预算书。根据审查后的勘查设计书,开展勘查工作,编制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初步设计及治理工程投资概算书。根据审查后的可研、初设及工程投资估、概算书,确定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量和工作经费预算后,下达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根据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开展设计工作,编制施工图设计报告和治理工程投资预算书。
第十四条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勘查项目任务书,勘查单位须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提交勘查设计书,明确勘查手段、方法、工作部署和工作量,编制勘查工作经费预算书。
第十五条 对预算大于100万元(含)的勘查设计书,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专家审查;对预算小于100万元的勘查设计书,由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专家审查,省国土资源厅派员参加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 勘查单位应根据审定的勘查设计书开展勘查工作。勘查工作应完成勘查设计书提出的任务,对确需实施工程治理的地质灾
害隐患点应提出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勘查工作程度应满足开展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勘查工作成果应包括勘查报告、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初步设计及治理工程项目投资概算等。
第十七条 勘查项目实行监理制。与被监理单位之间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目的监理业务。
第十八条 勘查项目监理单位应重点对勘查设计书及勘查预算书执行情况、勘查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勘查项目完成后,监理单位应重点对勘查工作实物工作量及质量进行如实核定并提交勘查项目监理报告。
第十九条 勘查工作完成后,勘查单位应提交经监理单位书面认可的勘查项目决算书。勘查项目和勘查项目监理工作经费按照勘查工作经费决算的一定比例执行。
第二十条 对初步设计工程投资概算大于800万元(含)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勘查工作成果审查;对初步设计工程投资概算小于800万元的,由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勘查工作成果审查,省国土资源厅派员参加审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审查勘查设计书的勘查项目,其勘查项目决算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由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审查勘查设计书的勘查项目,其勘查项目决算由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审查。
第二十二条 根据勘查工作成果专家审查意见,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汇总报送勘查工作成果审查结论、每个项目的勘查工作决算、治理工程投资概算等,并对上报的有关资料负责。
第二十三条 根据勘查工作成果、专家审查意见及治理工程投资
概算,对确需实施工程治理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施工图设计任务书。设计单位据此开展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并提交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及治理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工作经费按照治理工程概算中直接工程费的一定比例计取。
第二十四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施工图设计工作成果的审查,省国土资源厅派员参加审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施工图设计评审完成后,市(州)国土资源局应以批次形式,及时将施工图设计工作组织实施及完成情况、每个项目审查后的治理工程投资预算等汇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并对上报的有关资料负责。
第四章 专家审查
第二十六条 震后地质灾害勘查与施工图设计项目实行专家审查制。技术工作成果审查专家原则上应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专家库”中选取。技术专家库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时,可适当聘请省内外其他专家。在组织开展勘查工作成果、施工图设计工作成果审查时,需同时邀请经济专家对治理工程投资概、预算进行审查认定。
第二十七条 专家评审组应对审查报告质量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与不予通过)提出明确结论。评审结论作为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一个承担单位累计出现三次成果报告审查不予通过的,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厅对该项目承担单位予以全省通报。对累计出现五次成果报告审查不予通过的,取消其参与四川省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格。
第二十八条 专家评审费由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原则上每个项目的勘查设计、勘查成果(含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成果评审费用发放标准不得高于300元/人。项目承担单位不得以
任何形式向评审专家超标准发放评审费用,评审专家不得以咨询等方式收取与评审项目有关的任何费用。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以评审费、劳务费、误餐费等形式领取任何费用。
第五章 治理工程施工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九条 根据审定后的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按照专家审查意见和治理工程实施的紧迫程度,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和治理资金落实情况,分轻重缓急,省国土资源厅下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任务书;在市(州)国土资源局的监管下,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及时组织开展治理工程施工工作。
第三十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监理制。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确定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单位,具体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监理业务。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之间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目的监理业务。
第三十一条 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确定,应严格按照《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第197号令)、《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定期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治理工程进展及预算执行报告,接受省国土资源厅的监督及检查。
第三十三条 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确需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变更的,应由原设计单位编制变更设计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经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申请,报省国土资源厅或市(州)国土资源局批准。
其中,施工图设计变更增加经费比例大于原治理工程项目直接工程费10%(含)且设计变更工程投资增加费用大于50万元(含)的,由市(州)国土资源局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其它施工图设计变更由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批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核准。
第三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项目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紧密配合,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勘查、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按照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的要求,及时提供与本项目有关的技术服务,并不得再次收取任何费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必须派驻设计代表常驻现场,指导施工工作。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三十五条 治理工程完成并经审计后,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初验,下同),并出具工程初验意见书;初验合格后的15日内,向市(州)国土资源局报送工程初验总结报告;经不少于一个汛期的治理效果监测后,由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进行工程竣工最终验收(终验,下同),出具工程终验意见书。终验合格后的30日内,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州)国土资源局报送含工程终验意见书在内的工程终验报告。原则上,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技术专家须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专家库”中抽取。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派员现场指导竣工终验工作,并适时对竣工项目进行抽验。
第三十六条 验收依据
1、经批准或备案的勘查与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算及其施工图设计、预算变更等有关文件;
2、现行国家、省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及其它相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验收内容
项目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工程管护措施等。
在工程终验前,治理工程施工单位须根据监测资料,编制工程运行效果评估报告。
第三十八条 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竣工验收申请; 2.竣工报告; 3.监理报告;
4.初验时需提交工程结算书及相应的审计报告,终验时需提交项目财务决算及相应的审计报告;
5.终验资料还应包括工程运行效果评估报告。
第三十九条 终验合格后,市(州)国土资源局指定工程后期管护单位并组织工程移交,并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档案资料的汇交。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条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财务处、纪检监察室、审计处根据自身职责,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一经发现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评审专家除评审费用外以咨询等方式私自收取与评审项目有关的其他任何费用的,一经发现,取消其参与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家评审活动的资格。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以评审费、劳务费、误餐费等形式领取与评审项目有关的任何费用的,一经查实,以违纪论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变更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的,无故不按工期完工,设计单位不按规定在施工期间派驻设计代表的,视问题严重程度分别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年终目标考核扣分、暂停申报项目资格等。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工作的,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的有关行政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因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过失造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事故导致人身、财产伤害、损失的,由该单位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地震极重灾县、重灾县以外的一般灾区及攀枝花8.30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解释。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和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国家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有关政策,我们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四川省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以下简称“防治工程”)中央、省级资金(以下简称“防治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省确定的“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内,由中央、省财政全额拨款或部分补助资金,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纳入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库的防治工程项目。
第三条 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除中央、省财政安排资金外,各级政府应多渠道、多方面筹资,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
第四条 防治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财政规章制度,坚持“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有关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管理专项管理。
第六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防治工程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包括:
(一)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实施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确定专项资金总预算,并落实资金来源;
(三)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核、下达、调整及资金的支付管理等事宜;
(四)监督检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第七条 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具体包括:
(一)负责项目立项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和质量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编制防治工程项目预算建议;
(三)参与项目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工作;
第八条 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作为防治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专项资金的拨付及监督管理;
(二)协调落实地方财政和其他资金资金来源;
(三)组织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及相关资料审核汇交。
第三章 预算编制
第九条 防治工程分为勘查(含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下同)、施工图设计、施工三个阶段。防治工程资金分为勘查资金、施工图设计资金和治理工程资金。
第十条 防治工程勘查资金由勘查费和管理费组成。
第十一条 勘查费是指项目在施工图设计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由勘查工程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费组成。
勘查工程费是指勘查单位按要求开展勘查工作并编制勘查成果报告所需的工作经费。勘查工程费按勘查项目结算的一定比例执行。具体执行按以下标准采取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
勘查工程费结算小于50万元的部分,以80%计取。
勘查工程费结算50万元(含)~100万元的部分,以70%计取。
勘查工程费结算大于100万元(含)的部分,以60%计取。
勘查工程费结算书主要参照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与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计价格[2002]10号)进行编制。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所需的工作经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费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工程设计收费的50%执行,最少不低于4.5万元。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中的计费额以经审定的治理工程概算中的建安工程费为准。
第十二条 勘查管理费按1.5万元/个项目计算,经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由省财政厅直接下达至各相关市(州)财政局,市(州)国土资源局会同相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按规定申请使用,专项用于组织开展勘查监理及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决算汇总编制等各项勘查项目管理监督性支出。
第十三条 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费是指项目在勘查成果完成后、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施工图设计费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工程设计收费基价的60%执行,最少不低于5.4万元。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中的计费额以经审定的治理工程概算中的建安工程费为准。
第十四条 治理工程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
编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008-1999《水电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的《关于发布<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水总[2002]116号)规定计算(按河道工程取费)。上述规定中取费标准为范围的按照下限取值,没有取值标准的按照四川省有关规定计算,定额中没有的项目可参考省内相关部门发布的其他概、预算定额标准计算。勘测设计费已单独列支,不再重复计入工程总投资。
其中,除工程管理经常费中的项目招标费、项目审计费分别按《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川价发〔2008〕141号)计算外,其余项目建设管理费按建安工程费的2%计算。
工程监理费按国家发改委 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工作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计算。
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按永久用地、临时占用计算,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定额编制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保险费分别按建安工程费0.13%、0.1%、0.46%计算。
监测费按建安工程费2%计算。
治理工程材料价格以成果报告提交当月地质灾害点所在地政府最新公布的工程造价信息为准。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五条 勘查资金实行预拨制。经批准立项后,每个项目勘查资金按30万元预拨。待项目完成并经审查通过后,根据项目决算审计情况据实结算。
第十六条 根据经审定后的勘查、施工图设计成果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向市(州)人民政府移交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及治理工程预算。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据此组织治理工程施工,执行有关预算。
其中,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按概算执行,由市(州)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按规定使用。
第十七条 治理工程资金必须通过项目所在地县(市、区)级财政部门拨付。凡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地方,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工程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部门要按照治理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实施进度及时、足额地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九条 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的确定,应严格按照《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第197号令)、《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等的有关规定执行。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财政部门不得拨付相应资金。
第二十条 在项目竣工最终验收前应预留合同价15%的工程款。项目竣工最终验收后,除预留5%的工程款作为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外,其余按有关规定支付。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一年后按合同约定拨付。
第二十一条 治理工程施工应按照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组织实施,对确需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变更的,如变更增加经费比例大于治理工程建安工程费的10%(含10%)且设计变更工程投资增加费用大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由市(州)财政局、市(州)国土资源局上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其它施工图设计变更由市(州)财政局、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批后,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二十二条 治理工程项目支出不得用于购建固定资产(项目配套设备的购置除外)、生产经营设备和无形资产支出,不得用于对外投资,不得用于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赞助和捐赠支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五章 财务决算和审计
第二十三条 勘查、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决算汇总编制,并及时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分批次开展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决算审计。根据审计结论,经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省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与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受委托主体单位据实结算勘查、施工图设计资金。
经申报,勘查、施工图设计项目决算审计费由省财政厅据实拨付至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二十四条 治理工程项目完工后,有关单位应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并由县级以上审计部门组织进行审计,审计结论应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做好项目资产移交和后期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国家和省投资治理工程项目财务决算由相关用款单位分别编报。治理工程项目所在地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编报所承担业务部分的财务决算,逐级审核汇总并签章后分别上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二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勘查、施工图设计、治理工程项目决算审计汇总后,报省财政厅。
第二十七条 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的资金结余由同级财政滚存使用,专项安排用于本治理项目的后期建设和管护以及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二十八条 治理工程项目因调整以及不可抗力等原因而终止实施的,应报请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批准后,由项目所在地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清算,清算结果由同级审计部门负责审计。清算后应上缴的资金如在预算内由各级财政部门分别通过逐级追减项目预算的方式扣回;属跨的项目先由同级财政部门通知项目单位将清算后应上缴的资金缴入同级国库,财政部门通过增列省财政年终结算专项上解方式扣回,继续专项用于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建立项目资金检查制度。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三十条 建立项目资金考核制度。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分别将各市(州)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纳入有关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项目申报、实施和管理中违纪违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财政部门可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市(州)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