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郎口的改革
杜郎口的改革,不仅在课堂
[摘要]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绝不仅仅在课堂。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变革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关键词]杜郎口中学;学校管理改革;系统性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26-04
近年来,杜郎口的教学改革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但我们自己清楚:杜郎口的改革,绝不仅仅在课堂。
一、领导是关键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近年来,我们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工作中“做”第一把交椅。具体要求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业绩必须拿到同学科的前三名,如果达不到,那么我们就采取硬性措施。比如:我们对9个学科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发现,学校的13位管理者中,只有政史地学科组组长拿到了学科的前三名。对此,我们统一了认识,决定从第二个月起就取消对没达标管理者的奖励。我们的奖励以月为单位,如果管理者两次拿不到前三名,便会自动落聘。我们的体会是:管理者如果当不了工作的促进者,那么就会成为工作的阻碍者。有些事情,往往因为管理者的问题解决不了,才使教师队伍的发展、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都落不到实处。经过不断改进,现在,学校的每个管理者都能第一个申报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备课笔记和批改学生的作业等,接受大家的检查。下一步,我们要求每位管理者在每月初都要自告奋勇地上公开课或展示课,接受本学科乃至全校教师的检验。我们的目的是使管理者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二、优秀是旗帜
十几年来,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坚持用优秀引路:发现优秀、培养优秀、奖励优秀、树立优秀,把优秀引路这篇文章做足,坚持让优秀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比如有一年,班主任的工作困难重重,教师大都不愿做班主任。这时,有位教师挺身而出,并要求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不仅如此,他自己的教学也出类拔萃。结果在一定的压力下,他的进步非常快,现在,他已经担任了初三年级主任的职务。他的成长为其他教师做出了榜样。又比如:针对理化生学科组比较薄弱的情况,学校果断地启用了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位教师担任学科主任,从此他个人的进步非常快,同时也把理化生组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优秀的影响下,教师队伍人人向上,在不到60人的教师团队中,就有50多人获得过市级及以上各种荣誉称号。
三、评价是动力
在培养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每月都对教师的职级进行评定。我们设立了四个等级:“课改专家”、“创新能手”、“探索明星”、“课堂新秀”。所谓“课改专家”,是指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业务功底扎实,能代表本校某一学科的最高水平,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出色完成外出作课或校内交流、座谈等任务的教师。所谓“创新能手”,是指在教学上能够经常创新、不断进步,在某一学科内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所谓“探索明星”,是指在教学上能不断尝试、善于改进、进步明显的教师。所谓“课堂新秀”,是指不断追求进步、努力尝试成功的教师。
学校对这四个等级的教师都是动态管理的。如果你真有水平,那么不管是面对本校验评组听课,还是外来专家、领导听课,你都应该经得起考验,发挥出和自己的等级相应的水平。总之,谁优秀,谁的发展就受到同志们的认可;谁不优秀,谁就得主动给自己降级。比如我们有位副校长就曾经由“课改专家”降下两个等级,成为了“探索明星”。我们有两位很优秀的教师,曾因在课堂教学中讲授过多降了等级。同时,我们把终结性的奖励(期末)变成了动态、阶段性的奖励。上面说过,我校以月为单位进行奖励,其实,我们甚至是以天为单位进行奖励的。比如:有位教师在报告厅上了一节《雷雨》的课本剧,教学质量让全校教师为之一惊,没有一个不伸大拇指的。学校当场就奖励这位教师300元。我们认为:这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导向,是方向的引领,这才是学校奖励的价值所在。现在每遇假期,只要外省市教育局、学校邀请我校人员去作报告,我们总是选拔最优秀的教师出去交流、传播经验。这对教师来说是锻炼的机会,更是一种荣誉。
四、反思是武器
反思,是我们推进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学校条件改善了,我们更舍得花钱购置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直观的现代手段推进反思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平板电视固定在反思会现场的墙上,以半天为单位,用3个录像机,对全校16个教学班进行穿梭式录像。内容包括优秀课堂、有亮点和创新的课堂、问题课堂等,这些都成为我们学习、讨论的“靶子”。每次反思会,我们都会选出“有嚼头儿”的课,当做反思的材料,向全体教师展示。通过这一手段,教师受益匪浅。例如:从录像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占用学生时间过多,没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有的教师版面利用不充分等。有的教师看过录像后说:“我原来不知道我的课这么精彩,它让我更有信心了”;也有的教师讲:“我真的没发现这一点是困扰我提升的一个死角”„„借助录像进行反思,也让外地参观者兴趣浓厚,他们经常早早地等在反思现场看录像,有时小会场甚至挤了几百人。
同时,学校各学科和各部门还有自己的反思展板。比如:班主任、学科主任、年级主任、验评组、学生处等都有自己的展板,反思展板就排列在学校的走廊里。我们以天为单位,把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等一一列举在自己的展板上,供他人评议、参考、借鉴。教师个人也有反思板,上面写着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思考和做法等。这些反思展板,如今已经成为杜郎口中学改革的一道风景线。
现在,我们每天坚持开两次反思会。会议的时间都很短,不过15分钟,但效果却特别好。反思会有学校验评组成员、学科组主任、一线教师等参加。在反思会上,教师都能够主动站出来,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感悟、经验与教训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坚持每天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反思,使学校工作不断修正,总有进步。对此,有一位江苏的教育局长在参观后的研讨会上说:杜郎口中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反思文化。他们的成功,就在于能把第一手的材料提交给大家,进行研究、改进。
五、严格是关爱
首先,校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1997年出任校长以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学校能够实现整体发展。为此,我不在乎个人得失。县、镇政府给我的奖励,我从来不留一分钱,都拿出来给优秀校领导、骨干教师发奖金;如果赶上节假日,就买成礼品,当做福利发下去。对学校的勤工俭学等劳动,诸如修自行车棚、为住宿生做双人床(仅
这一项,就为学校节约资金十几万元)等,只要可能,我都亲自参加。我感到,校长严格要求自己是管理好学校的基础。
其次,管理必须一视同仁。学校对工作不到位、不过关的教师,从来不高抬贵手,对干部的管理更是如此。一次召开领导班子会,我迟到了5分钟,自己立即就拿出了400元,以示警告。还有一次,副校长因为没有安排好工作,致使第二天开会时有的教师不能按时到会,她立即自动罚款500元。其实,钱多钱少并不是实质,重要的是鲜明、有力度地表明了一种态度。在干部的带动下,普通教师遇到问题时,也能主动检讨、自我处罚。
六、体制是保障
几年来,我校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是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的管理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一般而言,班主任要管理本班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等。在我校,班主任的职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即对本班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在学期开始时有权聘任在本班授课的任课教师;如果出现各班主任都不愿聘任某一教师的情况,那这位教师就只能落聘了。落聘后,他可以做教辅人员或后勤人员;而一旦其表现好,就又有了被班主任重新聘任为任课教师的机会了。在平时的管理中,班主任有权督导与检查其所在班级教师的备课、论文写作、反思等工作,有权对其课堂进行评价、指导,有权召集本班级的任课教师就教学及管理工作进行交流、研究等。近几年来,我们提高了班主任的补贴。干得最好的班主任,每月补贴为600元。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使班级这个最小的基层单位产生出最大的效益,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形成一个团结、奋斗、合作、和谐的坚强集体。为此,我们以这种形式挖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潜能,激发其主人翁的意识,促进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素养提升等。当个别不和谐音符出现时,学校再出面解决。这么做回旋的余地很大,效果也很好。班主任职能的变化,实现了四赢:一赢在于,以班级为单位提高教学质量,使二者的利益捆绑、风险共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二赢在于,有利于建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和谐关系;三赢在于,班主任综合素质提升很快;四赢在于,为学校实现宏观调控奠定基础。
二是年级主任的管理。年级主任每天都要坚持听课,并依据一周内每班上课的情况考评班主任。第一手材料来自于课堂、来自于一线教师。具体做法是:年级主任根据各班任课教师课堂的平均得分,考核、评价班主任。班主任的得分是这么形成的:其所在班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平均得分之合,就是班主任的得分。也就是说,任课教师的课堂得分越高,则该班班主任的得分也就越高;班主任得分越高,也就越说明其管理工作优秀,其在学校的排序也就越靠前。
三是学科主任的管理。学科主任是由教研组长演变而来的,学科主任是我校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我校改革淡化了教务处的作用,提高了学科主任的职能。每个学科主任,就相当干一个教务主任;他同时也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参与学校管理。学科主任的职责是:每周例行听三节公开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一般教师的研究课、薄弱教师的整改课。
四是考评组的管理。考评组由业务副校长任组长,分为文科考评组和理科考评组。考评组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听课、验收、指导、反馈,日平均听课在五节以上。考评组随堂听课后,及时评课,并在当天或第二天的反思会上,把教9币的课堂得分反馈给全体教师。一周下来,各学科教师的课堂平均得分,就是该学科组的分数;年级教师的课堂平均得分,就是该年级组的分数。在此基础上,考评组再以周为单位,把上课教师得分、学科组的平均分、年级组的平均分,及时排序、张贴公布。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兑现奖金。
五是值班校长的管理。学校的中层干部(如学科主任或年级主任),每天有两位出任值班校长。值班校长要对16个班的教学进行验收和拔高。值班校长(除自己上课、备课外)需全天候履行校长的职责——每天从第一节课前就开始进入角色,直到学生就寝。值班校长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管理,须全校转着下课堂,同时把课堂中最精彩的片段或不足,录制或记载下来,之后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值班校长对于共性的经验或问题,要及时提炼、总结,并拿到反思会上让大家讨论;对于重大问题,则要一针见血,及时处理,直至停课整顿。
七、自主出效益
这几年,杜郎口中学在工作上逐渐形成了自主的良好文化氛围。学生自主,表现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活动自由度、话语权等。教师自主,主要表现在培养教师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使其能够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自主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自主开展了演讲比赛、才艺大比拼、“走向自然、走向科学”、韵律操比赛、科技节等活动。教师在反思会上自主地开展“你说我说大家说”、“成长的足迹”等活动。这些自下而上的自主、自愿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在教师管理上,杜郎口中学围绕八个字的原则推进工作:积极、主动、进取、向上。我们始终认为:自律比他律强,教师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发出积极向上的进取要求,才能把工作干好。比如:我们现在的听课,已经从由上而下地作出规定,变为由下而上地主动自荐了即教师首先自我把关,当他(她)感到自己的课有了新创意、新进展、新生成,就主动申请,邀请别人来听课;当学科主任听课后也感觉不错时,再向学校验评组申报听课。总之,教师不申报,上一级就不考察、评价。这样,一学期下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再加上其申报听课的数量,就是他(她)的考核分。
围绕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学校管理机制的探索刚刚开始,正在不断地完善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引导教师走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创新学校的发展之路。文章出处:《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05期
第二篇:杜郎口模式与课堂改革
杜郎口模式与课堂改革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学校管理问题。第一,是环境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 崔其升 添加时间:2006-12-13 10:37:00 首先要为教师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一支有较高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事求是地讲,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敢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
通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这十大素质是:
第一,登高望远,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第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第三,从小事抓起,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第四,勤于交流,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第五,善于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第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第七,关心集体,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第八,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第九,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民主观念;第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实践,我鼓励老师们争创一流、努力工作、敢为人先,建立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我刚到杜郎口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前一任李校长对我说,在当时已经几年领跑中考的湖池中学,有一个好的校风,有的老师成绩差,自己就偷偷地流泪。当时,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到了现在,我们杜郎口中学的不少老师,课堂出现了问题、教学的成绩落到别人的后面,也偷偷地流泪,主动到有关的领导跟前作检讨、表决心。
有了这么一个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取得成绩是必然的。第二,是信念
我们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我们从1998年开始搞教学改革。从那时起,我们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现在每次听课,每次考核,每次公开课、观摩课,我们都是从四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从1998年到现在,不看老师看学生,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因为不管是应试也好,学生终身发展也好,还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才,未来都是落在学生自己一个人身上。第三,是一个机制
这个机制,我们贯穿着两点。
第一点,要立榜样,树典型,让更多的人成为教改的行家里手。我们每学期要评选校级名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校级十佳。每次获得荣誉的老师,都能予以一定的资金鼓励。邓小平曾经所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是让一部分同志成为教改的先锋。现在我们的教师有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第二个层面叫能手教师,第三叫优秀教师,第四叫进步教师。专家教师每个月500元的工作补助,能手教师每月300元,优秀教师每月150元,进步教师每个月80元。
除了评选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领导班子观摩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普通老师的达标课,薄弱老师的过关课,很差老师的追踪课。并且对一而再、再而三不达标的老师,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管理机制。一次不达标要进行谈话,两次不达标在教学会上予以警告,三次不达标要停课一周,到优秀教师的课堂去培训,去学习,去锻炼。五年坚持下来了,每月一轮。
第二点,就是评定。我们现在提出要日清周结,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在前一段,我们是上午第一节课前,由分管领导对老师前一天下午的工作进行公开反馈,包括听课、查各种的材料和对学生的调查。现在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
学校一贯坚持的业务论坛,在每周六下午,全体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业务论坛已经组织了70多个专题,稿子如果堆积起来,已经有两米多高了。业务论坛是我们教本研究的一大优势,对老师业务理论的提高,对课堂技能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还组织各种评比。比如,三个年级主任要互评优秀、良好、一般,还要对自己年级的班级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评出来以后,大家要讲自己的亮点,把经验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们,同时也要讲教训。每个周末进行学科评比。对六个学科,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学校给评上第一名的教师每人奖励30元,良好的每人奖励20元,进步的每人奖励10元,待提高的不作奖励。
在一个阶段内,这个奖励是非常管用的。随着老师素质的提高,奖励对他们的作用会逐渐淡化,可是老师们对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会越来越重视。每次听课后,学校都会对讲课老师打分,并进行简评、反馈。有好几个老师都说,我的得分高一点低一点不在乎,给我指出缺点,替我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就收获很大。还有老师说,这一学期我得了几千块钱奖励我不在乎,可是在我的学科当中、年级当中,我是第几位,这是我人生价值的写照,这是我的尊严。第四,也就是保障
我们的管理体制和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现在落实四层管理。第一层是校委,第二层是学科,第三层是年级,第四层是班级。
校委有一个验收评估小组,简称验评组,由一位校长任组长,由校长助理任副组长,还有三个成员,也是学校最有威信、教学最棒、能够得到老师们认可的三位。这个考评组每天都进课堂。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地点是课堂,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于课堂。现在我虽然事情比较多,还要坚持每周听课15节以上,平均每天三节。有时候两天没有听,再下一天要听六至八节。多听课、多评课,这是杜郎口中学的一个核心的、最有效的办法。
学科主任是本校同学科第一责任人。我们学校的教务处,最近几年已经变成了档案室。因为教务处的几个人,管理全校的教学有心无力,我们便呼吁,学科主任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教务处主任,把学科主任纳入到学校的主要领导成员。教学工作由学科主任全权负责。年级主任侧重于行政管理,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们把班主任也纳入到学校教学的管理中,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我们对班主任的最后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班主任有聘任老师、管理老师甚至辞退老师的权利。
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茅卫东
李炳亭 添加时间:2006-3-22 9:00:00 这是一所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乡镇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核羞居倒数之列;如今被誉为具有“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特色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锋。“杜郎口”如同一股突如其来的旋风,数月内影响已经遍及山东全省。
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最多一天达700余人。有人说,他们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也有人说,他们的教改是“非典型”的,因为不可复制。
杜郎口中学坐落在离杜郎口镇约一公里的旷野中,距山东省茌平县城23公里,一条东西向的简易公路从校门口经过。
如今的杜郎口中学,每天都向参观者开放,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胸前挂着“听课证”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听课教师可以随意走进任何一个教室听课。如果哪天听课教师人数太多,学校会安排几位老师在报告厅上课。课后由上课老师向参观学习者介绍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回答同行的提问。
我的课堂我主宰
记者走进报告厅,看到主席台变成了课堂,台上一字排开的3块黑板上写满了物理题及答案,一个学生正拿着话筒向其他同学讲解其中一题。学生有坐有站,也有的蹲在地上或靠在同学身上的。台下大概有200多位听课教师,有的教师干脆跑到了台上。
来自淄博的一位物理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堂物理练习讲评课。上课老师先让学生把题和答案都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自己向同学解释,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补充或否定意见。这一节课讲了13个题,课堂容量是比较大的。
3月3日下午,初一(1)班,历史课,隋唐文化,反馈课。
和其他学校的教室不同,杜郎口中学每一间教室的前、后及靠走廊一侧的三面都有黑板,学生桌椅也不是纵横摆放而是摆成6个方阵,每个方阵也就是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分两排相对而坐。每个学习小组由班主任任命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管理全组,各学科教师根据月考情况任命本学科的学习小组长。
上课伊始,部分学生拥到黑板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上方,然后将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一一写上。在当地,这叫“爬黑板”。没有“爬黑板”的学生在座位上自己读书,有个别学生蹲着在教室地板上书写。
学生写完,老师开始提问,学生的回答普遍非常流利,声音都很响亮。特别是那些女生,说话的嗓门似乎个个都很大。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学生很有自信,没有羞涩。或者说,学生们在课上已经能够做到对听课老师视而不见,尽管听课老师可能就在他的身边。
历史老师抽背完学生,开始将教材中的问题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派出成员将题写在黑板上,经过一番讨论,再将答案也写在黑板上。
有些学生趁同学“爬黑板”之际整理预习笔记,被老师严肃制止。
题和答案都写在黑板上了,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先由一位同学大声读题及答案,然后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赞同,有补充,也有表示不同意见。教师话不多,只是适时点拨一下,一节课就结束了。
记者注意到,第一组写的题 “阎立本的《步辇图》描会(绘)了唐代(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中有两个错字,不知何故,师生都没有指出来。
问了两位来参观学习的历史老师,一位说这堂课容量不大,另一位说这样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记者又来到初二(7)班,这是一堂议论文写作课,老师不在。学生自己在写作文,第一节课已经写完作文的学生有看书的,有交流的,还有随意走动的,没有一般课堂上的那份安静。15分钟后,在一名班干部的主持下,学生开始交流和点评作文。
第一篇交流的作文题为《班干部是否应该事事严肃》。小作者走到黑板前读完作文,两位班干部——其中一人即是主持人——站起来,点评了同学的作文之后,做了自我批评,表示班干部应该尽心尽职为同学服务,但是该严肃的时候还是要严肃。
第二位学生的作文是《学校是否应该组织活动》,建议学校少些文化课,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
主持人像老师一样指点某些同学:“听的时候,不要停下笔,把你的想法记下来。”“某某同学语速太快,声音可以再响点。”
听了《沉默是金吗》一文,一位女生大声呼吁一直没有发言的同学:“沉默的同学们,快点站起来!” 一名学生读完作文,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或点评或谈感受,中间没有冷场。有的同学在朗读作文时还演唱了经过改编的流行歌曲。半个小时内,共有10位同学朗读了自己的作文。
教师在快下课时才出现在教室里,这位两年前从小学调来的年轻女教师语言颇有感染力。听学生朗读了主题为“历经磨难,超凡脱俗”的《苦与俗》,老师让大家看教室正前方黑板上的名言——“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对小作者作了充分的肯定。
在杜郎口中学的三天半时间里,记者走遍了学校两幢教学楼的20个教室。每节课几乎都是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这样一个过程。其间学生的讲解,不同意见的交锋,欢快的歌声,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学生或站或坐或走动,加上“爬黑板”时的人头攒动,听课教师在教室里随意晃动的身影,难怪有人把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教育超市”。
“你以前接触过这样的课堂吗?”
回答记者的都是摇头。
“你觉得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什么优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确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来参观的老师回答相当一致。
为了生存,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新基础教育的领军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的理想课堂,在杜郎口中学得到了印证。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杜郎口中学师生付出了差不多10年的努力才换来的。
10年前,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初中,而且在县里20多所初中里排名连年倒数,甚至县领导都几乎要撤掉这所学校。可以说,这所学校处于生死边缘。
1997年,现任校长崔其升来到这这所学校,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为这所学校找一条活路。可是出路在哪里?
当时的杜郎口中学除了拥有基本够用的平房校舍外,几乎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由于位置偏僻,已经很多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年龄老化,上课方法陈旧。课堂上,学生不是昏昏欲睡,一派死气沉沉,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
为了找到出路,崔其升经常到教室听课,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对学校的看法。有一次,一个学生说:“老师讲的课,还没我们自己讲得好呢!要他们干什么?”
这句学生不经意间说出的“气话”,让崔其升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啊,既然新教师来不了,老教师走不了,何不就按学生的想法试一试?小时候,他常听大人们讲,过去有的私塾先生学问浅,怕上课滥竽充数露了馅,经常绞尽脑汁叫学生代替自己讲课,结果孩子们学得还很好。崔其升想,如果我让老师们尝试一下,说不定效果也不错呢。
经过翻来覆去地筛选,崔其升决定让当时教学成绩最差的一位老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没有把自己的考虑对这位老师和盘托出,怕伤了老师的自尊,只是说希望这位老师对课堂教学作一些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此后,崔其升经常跟班听这位老师的课,与其商讨教学技巧。节骨眼上,他就用商量的口吻说:“先让学生自己讲讲怎样,看他们预习的好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个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这位老师第一次领到了教学进步奖。
初试有成,崔其升不免心中窃喜,他在全校教学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要求。
从“0+45”到“10+35”
这一次,杜郎口中学全校老师吓了一大跳,因为校长对他们提出了“0+45”的目标要求:一个星期谁也不能讲课,不能板书,就站在讲台上,任学生自己发挥。
不让老师开口讲课?不但老师们有意见,家长也不干了:“我们花钱送孩子来学校,老师怎么可以不讲课?!”一时间,茌平县教育局几乎每周都要收到反映杜朗口中学问题的群众上访信件,聊城市教育局、市内各媒体对崔其升的名字也不再陌生。
“0+45”毕竟是矫枉过正之举,崔其升的本意也只是希望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够少讲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统一思想和认识,崔其升召集学校领导班子开会,会一开就是几个小时。
面对现状,老师们的思想慢慢开始转变。
为了使改革稳步实施,崔其升决定缓步前进,分层实施。他将“0+45”模式改成了“10+35”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3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同时,他要求领导带头上示范课,然后,选取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上公开课,最后,全体教师上达标课。2000年,世纪之交,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整体转型。
为了全面推行“10+35”的做法,学校在每一间教室的醒目位置悬挂学生课堂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然而,让崔其升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然用沉默来回应他好不容易才设计并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相当一批学生却不说话,鼓励没用,批评无效,崔其升百思不得其解。
听课,座谈,终于,学生说话了:“校长,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啊!”一语点醒梦中人,崔其升立刻要求全校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课堂预习指导。后来,预习课成为杜郎口中学的一种专门的课型——学生有话说了。
就这样,不断地听课——发现问题,座谈——分析问题,整改——解决问题,一种后来被称为“三三六”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课模式慢慢形成了。
学校采取了强制手段推行新模式。“我们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课的措施,老师一次上课不达标,要找他谈话,挖缺点,指方向,找措施。接下来是警告,再不行就停课。”崔其升介绍说。如果发现有老师超时讲课,不但进行经济处罚,还要给予停课两周的处理,考核中给予减分处理。即使这样,有些心怀疑虑的教师,还是偷偷给学生讲解。为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学校甚至采取了“株连制”,发现一名教师违规教学,班主任、年级主任、学科组都要受考核减分的处罚。老师讲得喉咙嘶哑,效果微乎其微的状况终于得到了扭转。自然,期间还是伴随着质疑与告状,但崔其升不为所动。
为了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2004年,他撤掉了所有教室的讲台,将学生面对教师,课桌纵横摆放的教室格局,改为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有人讥笑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课堂乱了,学生反了,到处都是黑板了,老师也不管了,教学质量危险了”。
“这是瞎说!”崔其升告诉记者,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师生互动,共同发展。2002年,教育局对全县23所初中进行综合考核,杜郎口中学的排名由1998年以前的连续10年倒数第一第二上升到第10位。以后,学校每年的综合考评都在前3名。
光环下的沉重
2005年11月12日至13日,山东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
“这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山东省教科所所长王积众说。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是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山东省教科所研究员陈培瑞认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要求教育专家“对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用更概括更准确的语言来对它的教改模式进行总结”。
聊城市已经决定全市学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如果校长抵制,“不换思想就换人”。
山东省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对杜郎口中学的教改作了高度评价。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程表上看不到“自习”课,包括一般学校都有的语文、英语两科的早读,在杜郎口中学也是由语文、英语教师上课。学生上午、下午各有四节课,晚上还有三节课。学生大多住校,少数走读的学生三餐在学校解决,因为有早读和晚课。
“学生每天上12节课,初三连周日都要补课,这正常吗?”
“你不了解情况嘛!”为了在升学竞争中获胜,在许多地方,这些已经是大家默认的事实了,记者似乎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你要把注意力放在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点上,补课这种事,靠一个杜郎口能够解决吗?”许多人这样对记者说。
“现在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教育行政部门说学校阻力太大,校长说教师素质不行,教师说专家理论太空„„杜郎口中学在内外条件均无任何优势可言的情况下,硬是走出了一条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不单是对教学理论的贡献,这种改革的精神更值得肯定。”山东教科所的许爱红研究员说。
《齐鲁晚报》的记者曾问崔校长,既然这种“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让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为什么不缩短上课时间呢?崔其升迟疑着回答:“越是创新的东西,越要在中考上站住脚,否则就会被舆论淹没,目前我还没有十分的把握,以后也许会实行吧。”
杜郎口中学现在要求每一位老师每天写拓展笔记一则,记录教学得失、教学设想,篇幅一般为大32K笔记本一页;每周写育人笔记2则;每周听课三节并作听课记录。有的教师家就在离学校不到千米的杜郎口镇上,但是也只能在周六放假时才能回家看看,平时也难得有心情有时间看电视。“学校教改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每天有那么多同行来参观,我们感到很自豪。”一些老师对记者说,但他们同时也承认,工作压力太大,“很累啊”!
记者与一位经历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过程的老师交谈,问及最近在看什么书,这位教师连说没时间看书。再问上一次买书是什么时候,买的是什么书。他想了想,说年前曾买过一本《同步练习》。进一步询问得知,从教以来,除了教辅材料,他没有买过其他书籍。这种情况在学校相当普遍。自然,学生的课桌里除了各科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外,也很难有一本课外读物。
这种情况让记者非常担忧。
“目前,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困难在哪里?”
“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崔其升毫不迟疑地说。他认为学校66位专任教师中有1/3还不合格,有的学科教师整体教学能力薄弱。
“很想有机会像他们那样能够出来听课、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看着穿梭在校园里的外校同行们,眼神满是羡慕。课堂教学改革解放了学生,学生胆子大了,发言积极了,思维活跃了,促使教师精心备课,研究驾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也提升了教师。仅从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这一点来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是一流的。但是,“学生提高比我们老师快啊。”开放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渴望有时间有机会充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敬请关注A3版本报记者对崔其升校长的专访)
杜郎口旋风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添加时间:2006-10-25 9:56:00 ■八版联动·杜郎口中学教改深度报道
杜郎口旋风精彩导读
《杜郎口“旋风”》序
腾纯 长久以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常常处于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能协调的两难境地。我常听到一些一线教师感叹,素质教育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升学率的弦也不能不绷紧,因为前者是很难在较短的时期显示其意义的,而后者则是社会评价学校最有力的数学指标。我还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许多出身农村的考生往往能以高分考入名牌大学,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却在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体制中乱了方寸,不仅缺乏创造思维能力,毕业时成绩也平平,泯然众矣,让人痛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素质教育的缺失,孩子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这几年,当给孩子们“减负”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时,人们大都忽略了其实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减负”。因为农村的孩子囿于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以及改变人生轨迹的现实压力,往往更易于沦陷于题海战术,苦学苦练的负担之中,素质教育对他们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命题。在这个意义上,杜郎口中学的横空出世便体现出非同一般的价值意义,其本土性、原创性与时代性是非常值得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学习、借鉴的。
杜郎口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课堂。三面全是黑板的教室,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张扬的青春个性,人头攒动的听课场面都让人叹服不已。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我们对农村孩子木讷、内向的习惯印象有多么偏颇。英雄莫问出处,杜郎口虽然是扎根乡土实践的教育典型,但我想,它的示范意义应该是更广泛的,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个经典论述对我们深刻理解课堂的本质具有指导意义。一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在课堂上课的时间大约有13000节课时之多。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每一节课是一个教学单位的时间。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这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里的“积极存在”,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德、体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敏感的青春期,解决了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杜郎口中学是继洋思中学后的另一个奇迹。该校办学条件简陋,根本没有任何现代化教学设备。杜郎口的成功,是对城市里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连校门都是智能化的)的学校的挑战。
从杜郎口参观回来后,我一直心潮澎湃,那种激动之情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实的教育同仁们难以体会的。如何总结和推广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经验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个热点。现在好了,《中国教师报》的李炳亭先生编写了这部书稿。《杜郎口“旋风”》这个书名已经充分体现出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锐气和锋芒,而书中大量第一手的采写资料以及附录的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等内容,对于读者认识杜郎口改革的背景,师生筚路蓝缕的艰辛,以及课堂改革的具体思路等有很大的帮助,也大大方便了那些因为条件限制而一时无法亲自去杜郎口考察的校长和教师们。课堂改革的UFO: 10+35模式
10+35,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10+35课堂模式,意味着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角色从根本上的转变。
10+35,要求教师要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陈述,或者说教师应该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活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
从形式上看,似乎改革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大胆的改革决定一经公布,在整个校园内立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人人争相议论“10+35”,就像议论神秘的UFO。
10+35,要求多层面开展课堂推进,规定领导班子要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的教师上过关课。
他们还多层次地对课堂把关,组织校领导班子搞“校委调度课”,对各学科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掌握各学科的课改进展情况;学校每天都搞一堂“学科促进课”,促进教师的课堂成长;对较弱教师搞“督促课”,组织年级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一起听课、会诊、加强指导;组织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和其他地方的班主任不同,他们除了要管理本班级外,还对担任本班级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业务考核;考评组组织的教师“考核课”,学校每学期至少对每个教师进行两次听课打分和考核。10+35的宗旨是倡导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为了保证不“走样”,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强化参与意识。
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成以“小主持人”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也全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奇思妙想智多星等,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赞赏的快乐。
(2)感受学习的快乐。杜郎口中学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他们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教师在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在实践中,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手段新招叠出,他们归纳整理了诸如: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
(3)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读: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并且能准确表达语气和文意;思: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能够加以区别。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观点;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10+35课堂模式促进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变革,比如他们以前备课琢磨的是教材,是教法。而现在精心研究的是学生,是学法。面对已经开放的学生,杜郎口中学教师面临的课堂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否则,他们难免会随时遭遇被学生难倒的尴尬!
翻阅教师的教案,他们记的都是预习课如何处理,反馈课如何补充,一条条、一项项备得很细,他们的教案普遍是“学生行为”写得多,而知识结构写得少,这就是杜郎口课堂改革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化。
快乐课堂我称帝
初一
(二)班的李环环同学坐在记者对面,“刚来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七名,现在,我已经是前四名。”
记者问她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她沉吟了一下,然后说:“我觉得,这首先得益于老师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她又顿了顿,继续说:“以前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把课文讲完了,就让我们每天背复习题,背得我们头昏眼花,一上课就盼着下课。每次稀里糊涂考完试,我们就只有唉声叹气。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老师发明了新的教学方法,把每课都分成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类型,每次课要解决的问题都有所不同,我们感到新鲜有趣,课堂学习效率特别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下课铃就响了,真的感到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李环环所讲的“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的三种课型,正是杜郎口中学教改的三大模块,被外界和媒体一致誉为是“以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意志,以八年不遗余力的求索,终于构建起来的具有‘革命性’的‘划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展示课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在展示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展示课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通过生生、师生、组组充分互动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升华的感悟,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学习与思想境界。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各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所谓“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奇迹般地达到了“大容量”、“快节奏”教学的理想效果。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反馈课通过对学生在预习与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反馈课教师要特别注重“弱势群体”——学习困难学生,让他们说、谈、演、写,检查他们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不能让一个弱者掉队。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愿结对,互助互学。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环环同学特意告诉我们:“你们大概不知道,我们学校早就取消了任何形式的家庭作业,我们都感到很轻松。”
我们在杜郎口中学采访的一周时间里,听了20多节课,与许多教师和学生交谈。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学生普遍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爱学乐学的精神面貌,而自卑,气馁,抱怨,消沉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改革就意味着“超常规”
“杜郎口模式”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为”,而是更进一步强化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学生的“稚嫩”和思维“漫游”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凸显。
这种超越常规的课堂,要求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仅仅一堂课,在如此之小的时间单位里,如此大密度的群体参与,学习如此大容量的内容,教师起到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和开悟作用,展示的随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都是常规课堂难以见到的。
杜郎口的课堂不再是“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会让每一个听课的教师发出疑问,这是些农村的孩子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让每一个人禁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思想交锋和掌握知识的深博,令很多人大为震惊。
杜郎口中学善于打破常规,还体现在他们的管理理念上,比如他们一直倡导的“一谈二警三停”的惩戒措施上。
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本人或者学校其他领导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听课仍然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学校为其安排专人作辅导教师,被停课者一边听优秀老师的课,一边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
崔校长在听课中发现,有一位生物老师对课堂整体调控不恰当,讲课思路不十分明确,想到哪讲到哪,走到哪算哪,有时候放开之后收不回去,缺乏周密的课堂设计,提的问题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会回答,一堂课就如同放羊。听过两次课都不满意,崔校长便与他进行交谈,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事隔半月之后,崔校长再听课,感到他有了明显的提高,问题的安排比较有条理,检查学生也有目的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明确了。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适应课堂改革的需要,崔校长只有借助学校的机制和体制,在短时间内“催生”他们的成长。对于时下流行的“拜师模式”,杜郎口中学认为这还是师道尊严的东西,拜师永远无法超越老师。他们打破常规,认为学校人人是老师,他们的拜师,是拜每个学生为师,拜课堂为师。
“杜郎口理论”说:所有学生的智慧点点滴滴加起来,就会形成一池水。
杜郎口还打破对学生的评价常规,认为所谓好学生,就是指在某一个学段获得一个或几个终身受益习惯的学生。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是获得知识的习惯。
他们打破理念常规,给好学校重新定义,认为好学校是让学生建立起一生自信的地方,因为中华民族需要的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人。
改革就是从形式到内容:砸台设“坛”
崔其升是一个惯于思考的人,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彻底把课堂还给学生,断绝教师想讲的念头?
崔其升偶然听人说起美国的课堂民主教学,脑子里灵光一现受了启发:何不砸掉讲台,搬走讲桌,咱也搞一回课堂“民主”?
砸讲台,撤讲桌。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孩子们欢呼雀跃,像迎接自己的节日。
他改变了千百年来学生面对先生的课桌摆放形式,孩子们新鲜地围坐在一起,心口里的那只小兔子按捺不住地一下一下就要拱出来了。他们相互嘀嘀咕咕,像急切地等待着一场电影的放映,又像等待着“大餐”开宴。
除了在课堂形式上的改革外,他还明文规定,一旦再在课堂上发现教师有讲课行为,除了其本人要接受重罚外,班主任、年级主任和学科组长也要一并捆绑受罚。老师们相互戏言:“咱可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
因为别的教师讲课而自己受“株连”,恐怕杜郎口中学开的是全国教育的先河。
崔校长说,搞的就是一刀切!既然不让讲,那就任何人一律不能讲。0+45,罚人不是目的,封的就是老师的那张“嘴”!罚的就是不“长”记性!
杜郎口强制推行的“0+45”课堂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教师“神圣”的权利,既然教师不讲了,又怎样保障课堂效果?
——搞业务论坛!
他们砸掉的是讲台,设立的是教师论坛。
论坛每周六下午都拿出四个课时,要求每个人都“论”都“谈”,讲一周的收获和教训,反思自己的课堂,总结自己的心得,大则大到纵横捭阖,细就细到和风化雨„„
他们用“名师”带动教师的全员发展,既有拜师学艺,也有课堂比武,突出“科研”二字。
茌平县教育局教科所王彦华所长对记者说,崔其升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正在于通过业务论坛等一系列手段,将这样一支杂牌军转化成科研性精锐教师队伍!
杜郎口中学的论坛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全体老师的群言堂。论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上的体会、感悟、反思、教训,以学科组为单位,叫“自由论坛”;第二种是针对近期发生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讨论分析。比如听课之后的课评,要求必须是一针见血。一开始被批评的老师脸上难免挂不住,不高兴。论坛就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的问题。这类论坛叫“主题论坛”。
论坛评课针对问题较多的老师,一般情况是由学科主任决定先让其停课,令其反思、学习;有了认识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再准其上课;由考评组再对其听课、评课,直至过关。他们说这不是惩罚,而是督促发展。崔校长说,用发展的鞭子赶着他,不允许一个老师掉队。他还说,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严格是对教师最大的关爱。
说课,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或选择“课力”较弱的老师,或抽选某位老师,在上课前说课。每周各学科还要举办公开课,由比较好的、进步大的教师上。
崔校长对记者说,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中国教师报
再访杜郎口中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茅卫东 李炳亭 添加时间:2006-10-25 9:33:00 今年3月3日,本报记者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采访。三天半的时间里,记者走进学校的每一间教室,以座谈和随机聊天的形式采访了学校部分教师、学生,采访了崔其升校长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茌平县教育局的领导,还与数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教师进行了交流。3月22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同时在“A3·深度访谈”版发表对崔其升校长的专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以近三个版面的篇幅,全方位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及教改历程。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以“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一下,可以找到4000多条信息。
不论是采访中,还是报道后,记者都听到了不少对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质疑。主要的怀疑有两条:一,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能够走多远?二,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可以“复制”吗?
带着这些问题,9月27日,本报记者——
汽车从济馆高速茌平出口处下来,记者注意到,路边的指示牌上,“茌平”字样下面,“杜郎口”三个字特别显眼。据悉,这是为了方便那些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而新加上去的。许多人知道杜郎口,却不知它是茌平县下属的一个镇。
杜郎口中学的变化
杜郎口中学门口,还是停放着几辆大巴,校园各处都能看到挂着听课证的教师,这是记者半年前就熟悉的景象。
走进教学楼,蹲着在水泥地上演算的学生看不到了——地上铺了大理石,墙上贴了瓷砖。每个教室原先的三块黑板现在变成了四块——走廊外面的墙面也变成了“黑板”,不过是白色的。最大的变化是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能够上网。晚上,学生可以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崔其升校长说,现在学校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课程,而且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去阅览室、图书馆读书。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配置达到了初中一级水平,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学生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睡眠时间比过去增加了。学生公寓也正在建设中。
教师办公室里原先是没有电脑的,现在教师每两人使用一台电脑。经过培训,已经有1/3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过,一些学校使用多媒体设备后出现的“机灌”代替“人灌”现象,在这里没有出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依然像超市。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们依然熟视无睹,自然大方地讨论着、展示着,依然兴致勃勃地“爬”着黑板。“我们学校的粉笔,特别是彩色粉笔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聊城市所有学校粉笔使用量的总和。”说起这个,崔其升校长很开心。
为了丰富师生生活,这学期开学后学校举行了不少活动,像秋季运动会、国庆师生文艺联欢和教师卡拉OK比赛,不久还要举办学生美术绘画作品展。学校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班主任每个月能够拿到四五百元的津贴。
这一切如果仅靠学校自己开源节流,是远远不够的。今年,聊城市、茌平县共给学校拨款43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新楼、装修和买电脑用的就是这些拨款。
杜郎口中学不穷了,教学质量又如何呢?3月初,崔其升校长对记者说,如果今年中考成绩在县里21所初中校中排名中下游,他就无法自圆其说了。现在中考成绩已经出来了,该校初三学生全部考入高中;学校在茌平县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再次获得优秀。
学校出了名,老师们也得到了实惠。崔其升校长说,现在,市县教研部门组织教师论文评比和赛课,都以杜郎口模式为标准。在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选送的教研论文或者教师参加赛课,都是一等奖;到聊城市,5个一等奖中,往往有4个是杜郎口中学的。农村教师评职称有相当的难度,现在学校每年都能得到职称指标。今年,有一名教师刚到申报年限,很顺利地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这在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崔其升校长成了大忙人,时常被邀请去外地作报告。数学年级主任徐利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去外地上公开课,人家一口一个“专家”,心里感到非常自豪。
杜郎口实验学校成立
现在,杜郎口中学有三位“专家”长驻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鲁武校。
齐鲁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民办武术学校。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校长闫长水将眼光投向了一所知名度颇高、也是地处农村的名校,想借鉴他们的经验。“学习了一段时间,教师精疲力尽,学生死去活来。”闫校长这样总结道。
在了解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情况后,齐鲁武校与杜郎口中学结了对子。学校邀请崔其升校长到学校进行教改指导,又将全校教师分批派往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周,然后在学校全面推行杜郎口教学模式。今年8月,经闫长水校长热情相邀,崔其升校长多次赴临淄考察后,“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终于在齐鲁武校校园内挂牌了。实验学校现有三个班,分为小学五年级、初
一、初二三个年级,每个班16名学生,是典型的小班化教学。这些学生不练武术,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校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杜郎口中学派出三名骨干,语文教师何海燕、英语教师王兆峰和数学教师杨玲燕到实验学校任教并指导实验学校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记者意外地遇到了一位从山西过来的学生家长乔先生。乔先生因为生意关系,经常来山东。听说了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情况后,他特意到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就想把孩子转过来,但因为杜郎口中学无法接收外地学生而作罢。得知齐鲁武校与杜郎口中学联办了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后,乔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来了。
记者特意留心观察了这名从山西转学来的初一学生。课堂上,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发言很老练。乔先生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孩子的特点,自己的孩子以前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愿意努力,到这里一个多月后,学习的兴趣浓了,进取心强了,还主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是杜郎口中学的复制,课上课下,学生的表现也是一样的自信,活跃。这些学生与记者交流时,张口就是“我们杜郎口„„”,虽然杜郎口与这里相距几百公里。崔其升校长是第三次到实验学校,课间,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围在他身边,争着与他拥抱、握手、交谈,并要求记者为他们合影留念。兴奋的孩子们挤在崔校长前面欢呼雀跃,几乎将崔校长完全遮挡住,记者的镜头里只见孩子们的笑脸和高举的双手。
齐鲁武校的闫长水校长说,实验学校的招生没有做广告,只是口口相传。现在还不时有家长来了解情况,相信不久后,实验学校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他们在学杜郎口
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的建立,是由临淄区朱台中学的朱奉强校长牵的线,正是他向闫长水校长鼎力推荐杜郎口中学。
2005年10月,山东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聊城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奉强听说了杜郎口中学。
说起这次经历,朱奉强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临淄区原定的三位参会人员中没有他,直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朱奉强才接到开会通知。匆匆安排了学校工作,朱奉强赶到聊城,第一次走进了杜郎口中学,并“马上被他们的课堂教学迷住了”。
会议结束三天后,朱奉强再次来到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这次,他带上了学校的全体教师。回到学校,朱奉强组织了一次“七嘴八舌说杜郎口”活动,老师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老师说:这些做法我们很早以前也搞过,可惜没有坚持下来;也有的提出,课堂太乱了,不利于尖子生培养。
朱奉强号召老师们自愿报名,尝试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近一半的教师参与了实验,效果还不错。但一个月后,很多教师又退了回去。“老师们习惯了走老路!”朱校长解释说。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按教师预设的思路走,令许多教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没底,担心以后考试成绩出问题。另外,进行这样的教学,教师课前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朱奉强认准了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时还不能适应。看到“自愿”这条路不太好走,他就开始强制实行教改。记者问及为何如此急迫,朱校长道出了苦衷。
多年以来,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生源差,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流失严重。2004年春节后,在镇中心校当业务副校长的朱奉强调任朱台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在临淄区22个农村初中排名第18位。朱奉强上任后,殚心竭虑,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积极性。“往往是下课铃还没响,下一节课的老师就已经等在教室外面了。”这样狠劲拼时间,教师累,校长也累。2005学年,学校在区里的排名上升了三位。
朱奉强来硬的了。他首先统一了领导班子的思想,自己如果不外出,每天至少听两节课,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杜郎口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1+1四环节课堂教学法”、“842学习小组”和“四三管理体制”等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学校的每节课都由“出示目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检测”四个环节组成。考虑到一课时完成四个环节容易造成每个环节时间分配太少,学校除了体育等个别学科外,多数学科每次上课都是两个课时连着上,中间照常休息。这就是“1+1四环节课堂教学法”。
所谓“842学习小组”,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人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的功能,也克服了课堂放开初始时学生浑水摸鱼、打打闹闹的现象。
开放的课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建立了由学生参与常规管理的“四三管理体制”,即三纵、三横、三量化、三指导。三纵:学校建立校学生会、级部学生会、班会,分级管理;三横:行为规范管理、公寓管理、校园文化管理;三量化:每天,学校量化考核每个班级;值日班长量化考核6个学习小组;小组长量化考核每个组员;三指导:值班领导对学生会干部进行不定期培训指导;政教处根据当天情况对班干部进行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
近一年的学习、创新,朱台中学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2006年,初三全区统考,在临淄区22所农村初中和7所城区初中中,朱台中学排名第一;初四(当地实行“五四学制”)中考,学校在全区农村初中排名第一。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等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学年开始了,往年学生流失的现象不见了,相反,学校接收了从城区转入的几十个学生。新初一计划招生171人,结果实际招生人数达230多人。如果不是校舍紧张,招生人数还会更多。
他们连续三年第一了
类似朱台中学的神奇变化也发生在杜郎口中学的邻居——王老中学。
就在离杜郎口中学不到10公里外的茌平县另一所农村初中王老中学,他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县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了。但是,4年前的王老中学却可以用“奄奄一息”四个字来形容。当年,学校在全县21所初中的考核中排名末位,有正式学历,教学成绩好的骨干教师除了一名政史教研组长没走,其他人全走了,学生流失100多人。与崔其升当年出任杜郎口中学校长同出一辙,石秀云(现已调到另一所初中任校长)、孔祥庆也是临危受命,被茌平县教育局调到了王老中学任正副校长。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怎么办?崔其升当年的难题那时也摆在了他的邻居面前。有所不同的是,崔其升在极端困难中自己走出了一条路。现在,这条路开始吸引他的邻居了。
“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现在这样大的名气。”王老中学校长孔祥庆笑着说。尽管如此,石秀云、孔祥庆两位校长在与崔其升交流,在观摩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后,还是“震动很大,很受启发”。他们马上组织教师分批去杜郎口中学学习,然后连续三个晚上讨论下一步的教改问题。
初步的讨论结果是:改革开始,形式重于内容,先撤讲台,分组学习。形式变化总是容易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则困难得多。虽然王老中学开始时把教师讲授时间放宽到20分钟,而不是杜郎口中学的不超过10分钟,但老师们还是收不住口。
学校再次从每学科选派两名老师去杜郎口中学观摩,回来后上示范课,大家一起讨论得失。整整一个月时间,学校开会的唯一主题就是讨论教学形式问题。慢慢地,教师的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形式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
但是,有一位班主任始终不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该班部分任课教师也抱有怀疑态度。学校不搞“一刀切”,提出“想不通的可以晚搞或者不搞,让事实验证。”结果学校15个班级开始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只有这个班“涛声依旧”。两次月考后,该班由原来的中游水平一下子落到两次倒数第一。从此再没有教师对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成效提出怀疑了。
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校领导又提出了要“理性地学杜郎口”,即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学习。比如语文学科,王老中学不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过多地说、唱、演,而是强调多读多背。“语感需要在朗读中慢慢形成。”语文教师出身的孔祥庆校长说。同样,关于教师课上的讲授时间,王老中学也没有具体规定,而是允许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灵活掌握。但要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探究后能掌握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对学生难以理解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要精讲,细讲。
茌平县教育局谢金国副局长说:“王老中学领导班子构成比较合理,对学科教学的特点把握透彻,所以学校教改没有走什么弯路。”显然,这位自始至终坚定地支持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老局长,对这两位昔日弟子今天的成功也是非常欣慰的。
“我们不会被超越” 王老中学连续三年综合测评第一,这是不是可以说杜郎口中学已经被超越了?
对此,一个茌平县流行的解释是,王老中学的班额比杜郎口中学小得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因此,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
崔校长认为,杜郎口中学目前依然处在良性发展中,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也在不断地成长中。当然,王老中学逼人的气势也让崔其升感到不小的压力,现在每次开会他都强调要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要求教师对文本不要停留在梳理层面上,而要进行独到的分析解读;上课要注意生成,不能满足于只把预设的问题解决,要在此基础上拓展辐射。当然,这一切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为此,学校提出“反思三年成名师”,要求教师写工作反思,记录自己每天的收获、不足以及改进措施。与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写教育随笔不同,杜郎口中学的工作反思写在小白板上。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发一块小白板,每天早上签到时,教师将记有自己工作反思的小白板带到楼厅,相互交流。
每天将自己的工作反思公之于众?记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初三政治老师孙秀梅说,学校有这样一种氛围,很多在别的学校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在杜郎口中学却是很自然的。孙老师是三年前调到杜郎口中学的,原来是小学数学老师。虽然现在的教学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特别是自己缺少政治学科的知识积累,但她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孙老师说:“学校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我根本不会去想课上砸了领导会怎么看我,同事会怎么笑话我,唯一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己,上出让领导、同事、学生和自己都满意的,特别是有自己风格的课。”
高俊英介绍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校内的凝聚力特别强,教师都有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这首先是因为学校领导班子作风过硬,崔其升校长每年听课上千节,仅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他对教育的钟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了。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张代英,临产前10天还在上课,谁劝也不听,上不了楼梯,她就让学生到一楼的会议室来上课。领导示范在先,教师积极跟进。学校出了名,经常有教师出去讲课,留在家里的同事就主动代他们上课,不讲报酬。“我们学校有点像世外桃源。”高老师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
难道领导和教师之间一点矛盾没有吗?面对记者的质疑,高老师笑着说,矛盾肯定是有的,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冲突。她讲了几件事:一个中层领导对崔其升不满,撂担子不干,去了别的学校,最后又主动要求回来;某老师有一次因为某个问题“挨整”,被批评哭了。但高老师说:“事情都过去了,他们现在在学校都干得挺好的。”
杜郎口中学在崔其升的带领下形成的这种氛围,在其它中小学中可能的确不多见。现在有多少校长每天如果不外出就几次去教学楼转着听课,并且“主要是看学生的表情”;又有多少校长头天晚上刚从外地作报告回来,第二天就被老师叫到城里去帮着买结婚用的家电家具,原因是“他的眼光不错”!还有多少校长进教室时,学生们会毫无顾忌地扑上去握手拥抱。半年前,崔其升对记者说:“现在很多来我们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都是从课堂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层面来看我们的教改,其实,我们是教孩子要先懂事再学习。”他认为,从教育理念、教学创新这些方面来说,杜郎口还是最先进的。
“只要我当校长,杜郎口8年、10年内不会被超越!”崔其升校长毫不迟疑地说。
专家眼里的杜郎口中学■八版联动·杜郎口中学教改深度报道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茅卫东 添加时间:2006-10-25 9:40:00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吸引了大批参观学习者,他们中最多的是一线的教师和校长,也有不少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教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本期深度访谈我们采访了四位不久前考察过杜郎口教改的专家,一位长期以来坚定地支持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当地教育局领导。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国教师报:杜郎口中学给您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滕纯: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到过全国200多个县市,去过国内1500多所学校,听了不下2000节课,也考察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就我的眼界来讲,杜郎口的课堂是全新的。
张梅玲:在杜郎口中学,我发现了城里学校很少有的现象,每个学生都非常开心,学生心态非常好。我们想在这样一个比较自由的情况下找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结果70多个学生中没有发现一个,这让我们非常惊讶。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是阳光。我们问学生,你们怎么这样爱学习啊?学生们说:“课堂上我们有乐趣。”这句话在城里是很少听到的。
高洪源:他们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另外,学校处处张贴着学生的格言,内容都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对人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杜郎口中学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的细节,表明学校在改革过程中,确实力求把学生推向前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郭振有:听杜郎口中学的课,你的第一感觉会是震惊。因为你没有见过,也不会想到,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然后,你又会感到振奋,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竟然是这样快乐积极,充满自信,他们的个性竟然可以这样张扬。这完全是一种“另类”的课堂,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种“另类”的课堂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杜郎口中学找到了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是极强的。他们没有农村学生常有的那种不敢大声讲话、不敢表现自己的羞涩感和怯懦感。他们一个个都被激活了,他们的胆子大着呢。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信的,他们喜欢学习,不怕考试。相信他们走上社会也会充满信心和勇气。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谢金国:对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评价,媒体和网络都有很多的赞誉。可以这样说,杜郎口的改革,触及到了当前中国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从价值和意义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这并不过分。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既有实践性,也有时代性。它解决的不单纯是“本土”升学率、农村教师素养较低的问题,也提升了学习能力、生存和成长以及师生相长等一系列问题。
杜郎口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切都来自于实践,却又契合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比如新课标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杜郎口的小组学习早在很多年前就实现了。杜郎口从全国6万所初中学校里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的,是偶然中的必然。
比杜郎口更“先进”的理念有的是,为什么独独杜郎口成功了?它不是一味地去学习什么高深的理论,或者把别人的经验简单归结为人家的学生好、人家的老师好等。想到就去做,去做就做好,不怕失败,更不怕挑战,这是校长崔其升带给我们的启示!
张梅玲: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如果农村的教育搞不好,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有人说中国农村条件差,实行素质教育有困难。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对此做了有力的回答,素质教育不完全是硬件问题,因为当初杜郎口什么都没有,却走出了一条路。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关键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还在于人的理念。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还提醒我们,要重新估量学生的潜能。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没有真正相信学生。而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抢着阐述自己的看法,反驳别人的观点,看起来课堂很乱,其实活而有序。
它的第三个意义和价值就是证明教师的成长关键在课堂,在实践中磨炼。现在一说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请专家来作报告,外出学习。其实,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关键是在实践。智慧和知识不是同一个概念,智慧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校长的引领下,通过在课堂中的磨炼,已经成长为智慧型老师。
郭振有:这是一场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具有原生原创意义的教育改革的典型!它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条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6月5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老师之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等根本性的问题。它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建立几百年来形成的教学教条和“本本”。它打破了现行的所有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它追求的是没有任何一点形式主义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和效益。它冲破了重重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它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它是本土化的,但它与现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高洪源: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孩子,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国目前比较严酷的现实条件下,他们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目前他们可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认为对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苛求。一个当初条件如此艰苦的农村中学走到这一步,创造出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了。当然,我不赞成过高地评价杜郎口教改的意义。
中国教师报:根据您的考察,您能否对杜郎口中学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谢金国:杜郎口未来改革的重心应该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甚至也关系到改革的深入。据崔校长讲,杜郎口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外,近期还要从外地引进部分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期望能起到专业带动和引领作用。
张梅玲:现在他们的学生学习动机非常务实。在与学生座谈时,我问他们,你们学习为什么这么努力?三个学生说,我们将来要做老板,因为现在爸爸妈妈生活得太苦了,我要改变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因为老师说,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惟一的出路就是把书读好。一个孩子说要做医生,因为奶奶生病死了。一个女生的回答让我们很惊奇,她说以后要当大官,因为村里的干部上去几个月就下来,我当了清官要整整这些贪官。三个学生的回答,角度不一样,但都表明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动机非常纯朴、务实,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从“做一个世界的中国人”来说,学生的目光还是应该远大些。不然,以后可能会束缚他的前进。
杜郎口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教师引导得也非常好,体现了较高的素质。但是,感觉教师在课堂的提升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提出的解题方法之后的思路分析还可以再深入,学生提出几种解题方法后,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是相对最好的。这种优化意识可能还要加强,他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这就需要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学科底蕴要更扎实深厚些,哲学修养需要提高。
滕纯:从课堂教学这个方面来说,我提出三点想法供学校参考。第一,学生动起来了,动静如何结合?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同样也需要理性,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要掌握好这个节奏。第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怎样结合?第三,学生展示点评与教师引导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把握?课堂上我看有的学生的点评很到位了,这时教师再点评就重复了。建议教师要能够“导评”,就是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而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促进学生由浅层到深层的思考。
高洪源:我觉得杜郎口教改的大方向、大框架是不错的,他们的经验要肯定。在这个前提下,我建议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看他们在高中、大学的情况如何。如果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强,说明这个模式是对的。第二个建议是希望学校能够注意发挥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比如历史教学就可以讲得活一点,不能只讲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拓展,要启发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另外,在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能不能把一部分时间也还给学生,给学生减负,给中国的农村学校做出一个榜样。
中国教师报:您觉得杜郎口模式在城市能够推广开来吗?学习杜郎口应该注意些什么?
张梅玲:原则上说,城市的学校不但能学杜郎口的经验,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说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那么问题不在于杜郎口的经验本身,而是城市教师的理念,即是否能够真正相信学生,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另外,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前的准备是非常辛苦的,农村教师吃苦耐劳精神比城市教师强,农村学生可能比城里孩子更刻苦也更纯朴些,这也是城市学校学习杜郎口经验不如农村学校的一个原因吧。所以说,城市学校能否学得好,关键可能还在于校长、教师、学生能不能花这个功夫。
郭振有: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改革典型,但是它的启示意义绝不只限于农村中学。所有的学校都可以从它的改革历程和改革经验中得到启示。甚至它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城市的学校乃至所有的学校也都可以借鉴。沿着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思路去推进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杜郎口中学不是一个全面的教育改革典型。它的成功当前主要体现在它的升学率显著地提高了,从全县倒数第一,进入了全县正数第一第二名。由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在实验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它还不能与其他城市学校相比。有人私下议论,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怪胎”。这样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本质上不在于升学率的高低,素质教育应该更能提高升学率。关键在于这些学生是只有应试能力,还是有全面的素质。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不怕考试,考试能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兴趣,有了自信。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精神面貌、人生志向、心理素质、探索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远远优于和高于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他们实现了素质教育的一些本质要求。应该说,杜郎口走出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谢金国:杜郎口模式是开放的、创新的、成长的,也是鲜活的。杜郎口可以学习,但硬性地照搬照套是危险的。学习杜郎口模式要因地制宜,一旦成功了,最终形成的就是“自己”的模式。否则,很容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杜郎口是根植于“农村教育”这个现实而成长起来的,但并不能简单地说它只适合农村教育而对城市教育没有意义。好的教育应该具有共性,面对的是全体师生,是人们的心灵。有人说教育无国界,那么何必讳言到底是适应城市还是乡村呢?好东西莫问出处,关键是要看到杜郎口的“好”好在哪里,值不值得学习和借鉴。新华社在报道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时说:人们都说,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杜郎口中学走出的这条路也许还要继续经历时间的验证,但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培养自主自信、勇敢有为、谦逊合作的人,杜郎口中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我害怕有些学校会搞“一刀切”,最终成也“杜郎”,败也“杜郎”,这不是学习,而是迷信了。
学习杜郎口经验,最根本的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最需要的也是一种勇气。
高洪源:学习一种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有时需要简化经验,掌握其合理因素。比如杜郎口中学早晚自习都是上课,这样的课时安排,恐怕城里的学校就很难学。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去推广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很可能导致一些学校只从形式上学习,最终产生形式上的结果。我觉得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几种变式,也就是允许各个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式。
教改新星在乡村中学升起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七中学校长 卜祥玉 添加时间:2006-12-13 10:36:00 ——感悟“杜郎口”教育改革
“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近日,在参加“中国第四届名校长高峰会议”期间,我带着疑惑与好奇,和参会的校长们特赴山东聊城茌平杜郎口中学交流考察。当亲身触及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时,我们震惊了!难道这又是一个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新模式?如果不是列居第一的升学率说服了我们,我们还真不敢相信,多年来一直为教育界人士大伤脑筋的问题,在一个不起眼的鲁西南农村中学就这么被解决了。蓦然回首,建平、黄冈、汨罗与洋思,铸就了中国教育里程的一座座丰碑,而杜郎口则又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
一走进校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八个大字跃入眼帘,这就是杜郎口的办学理念。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标语,每一位师生身上都折射出教改的勃勃生机。他们朴实而大胆,勤勉而坚毅,他们拥有一种锐意改革、勇于实践、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在中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杜郎口人用他们的胆识与睿智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纵观杜朗口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十年磨一剑的艰辛与他们当年破釜成舟、背水一战的胆识与勇气。在这成功的背后,隐藏了太多杜朗口人的辛勤汗水。
正如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所言,一所学校能否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班子有思路,业务过硬了,工作带头了,没有办不好的事。“责任、自律、向上、落实”是杜朗口领导对自身的要求。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崔校长更是率先垂范,十年前在学校濒临倒闭之际,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伟大而艰辛的成功之路。
杜郎口拥有一支爱生敬业、勇于实践、争先进位的教师队伍。学校开展“评名师,树典型”等活动,并通过一套有效的考评机制将教师分成“专家教师、能手教师、优秀教师、进步教师”等类型,且要求教师配证上岗,这对于老师来说,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崔校长曾自豪地介绍了杜郎口老师具有的十大素质,这也正是我们观摩与交流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的。
杜郎口更拥有一批积极向上、勤勉刻苦、自信自强的学生群体。杜郎口的孩子们淳朴而不胆怯,他们始终那么自信,那么自主!“快乐课堂我称帝!”“你争我辩,快乐无限!”“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现自我,成就未来!”„„一句句激昂、充满自信的标语是他们心声的吐露,“快乐、自信、成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让人钦佩的神情;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一个个弯腰伏地练习书法的学生们专注的神态,时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课堂上孩子们欢呼雀跃,争相竞答的场面常常会让我们忘记自己置身于一个鲁西南的乡村校园„„
睿智的领导,敬业的教师,刻苦的学生,造就了催人奋进、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杜朗口校园内大凡可以利用的空间,学校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预习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已成为杜郎口中学一种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校园文化。“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还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诸如此类的标语在学校的墙壁、标语牌、黑板报上随处可见。其实,杜郎口人不仅把标语写在墙壁上,更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教室里,“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操场上“一、二、三、四”铿锵嘹亮的口令时常在回荡„„
当我们踏上归途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钟,然而大家并没有过多的饥饿感,先前的争论与猜想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了疑惑与好奇,有的只是感叹与震惊,沉思与借鉴。杜朗口模式成功了,不少人都想学习这种模式,并将此引入到自己学校的改革实践中,但笔者的想法是,先进经验虽值得借鉴,但却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跟风。比如“10+35”或者“0+45”模式,教师只讲10分钟或者讲很少,这要求教师短时间内点评的含金量很高,字字如金而且要一发中的;另外,这也对教师如何适度控制课堂秩序和把握教学方向、进度,如何做到课堂讨论“形散而神不散”提出挑战。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学改革跃跃欲试者在着手改革前所必须解决的客观问题。
学习杜郎口要迈过的四道坎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陈淑萍
孙善利 添加时间:2006-12-6 10:50:00
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什么大家的反响如此强烈,如此持久?是因为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真正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
作为学校,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固然要研究“经验”本身哪些值得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哪些经验我们“能够学习”,换个角度说,要研究什么因素将会阻碍我们学习。
我们认为,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需要迈过四道坎:
第一道坎:教育行政的干预
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教育行政的干预,关键是这种干预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还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引导和监督。杜郎口中学所在的茌平县教育局干预的第一种手段是“放手”,在杜郎口中学管理混乱、质量低谷的状况下,他们委派崔校长收拾“烂摊子”,并给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他们干预的第二种手段是扶持,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研究人员深入学校课堂,深入学科组,同学校领导和教师研究改革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总结经验。第一种手段使得杜郎口中学“活”了过来,第二种手段使它“长”了起来。
学校“活”起来,教育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机制的“高度集中”,学校习惯于“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办学的自主空间十分狭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教育行政的不恰当干预还是太多,不利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试想,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被上级的“升学指标”给捆缚起来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谁还有心思搞改革?谁还有胆量搞改革?
第二道坎:校长的胆略和气魄
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一名好校长?你也许能列出若干项指标,但有一项指标至关重要,就是校长的“胆略和气魄”。杜郎口中学的崔校长没有高学历,似乎也谈不上具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和深厚的教育管理经验,他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具有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尽管有些措施看上去确实有些过火,但崔校长认为:“矫枉要过正,不然就不会出现奇迹。”可以想见,他需要承受多么大的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
我们许多学校的生源不错,师资力量不错,设备条件不错,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办学经验,校长的学历程度、理论水平、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可能比崔校长高出许多,但在改革面前,就是没有本质性的突破。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外在环境的因素外,根本是校长自身缺乏崔校长那样的胆略和气魄。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崔校长的胆略和气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环境逼出来的。但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的角度讲,我们不也面临着难以解脱的困境吗?对国家和民族负有重任的校长们应不应该拿出点胆略和气魄,顶住压力,针对教育痼疾,痛下猛药,为基础教育“杀”出一条血路来呢?
第三道坎:教师的角色转换
师资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杜郎口中学的师资水平不高。按照传统思路,提高师资水平主要应该是在丰富学科知识、加强讲课能力上下工夫。但杜郎口中学却绕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讲课能力”,直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让学生“我的课堂我主宰”,教师则放弃了讲课的权威,融入学生,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起着引导、协调、督促的作用。
许多学校为什么没有取得杜郎口中学的成绩,我们有理由推断,其中重要原因恰恰是“师资水平高”。因为“师资水平高”,降低了改革的迫切性,增加了对改革的忧虑和担心;因为“师资水平高”,形成了强大的角色惯性力量,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转换。其实,我们说的“师资水平”,实际上多是指的“学科知识”和“课堂讲授能力”,而教师的“教育知识”、“科研知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引导能力”、“合作能力”等却普遍欠缺。目前许多所谓的“名师”大多是“讲”出来的,而不是“导”出来的,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角度讲,我们相当多的学校没有理由自恃“师资水平高”。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正确分析自身的专业素质结构,找一找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和迫切感;必须遏止角色惯性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不断加深新角色的理解。
第四道坎:模式的认同
模式是经验形态的概括。作为成型的经验,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的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个模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学习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这个模式生成于杜郎口中学的土壤,但又不拘泥于杜郎口中学的土壤,具有相当范围的推广价值。
如何对待杜郎口中学经验的模式?不少人习惯按照“二元对立”的思路,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形态,主张要学就学它的“自主”的“神”,未必一定学它的“模式”的“形”。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比如,为什么“三大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而不是“导入—讲解—训练”?因为前者的行为是学生发出的,后者是教师发出的,前者的过程、步骤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而后者体现的是学生的被动,我们不可能抛开“预习”、“展示”、“反馈”这些字眼,去空谈“自主”。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一定要把握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虽然我们也反对照搬照抄和生硬模仿,主张要有适度变化,而且也主张在此经验启发下的创新,但是,把经验割裂开来的做法是有害的,是不能真正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学到手的。
再议“杜郎口”奇迹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滨江中学校长
邓可清 添加时间:2006-12-13 10:35:00 人夸“10+35”好,我对此深思。
“10+35”是杜郎口课堂教学时间在师生之间的分配公式,此前还有洋思中学课堂的只讲4分钟。对这种侧重时间划分的做法,不能机械地去理解和照搬。因为“10+35”中的“+”,绝对不只是将师与生所用时间机械相加的符号,它实际上是师生共用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是条构建师生联系的桥梁。这两部分只是在科学分析时才能在理论上单独存在,实际上是溶在一起无法分开的。课堂教学的所有经验、窍门、门道都隐藏在这里,师生组合的所有变数和差异都在这里产生。
为何名校总生于“绝境”、“逆境”?
我所了解的洋思中学,是从逆境中走出来的。我所经历的原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总校四中、南京市12中初中部也是从逆境中挣扎出来的。杜郎口中学更不用说了。据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人在非常情况下能爆发出一种非常的力量。杜郎口中学的同仁们告别绝境、摆脱困境的拼搏,闪耀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光芒,可算是一部教育绝唱。为什么杜郎口能创造出奇迹?而有的学校仍在悄然演绎着盛极而衰的规律,当然也在重复着众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周期。
自古英雄多磨难,教育英雄泪暗流。
崔其升校长作为名校长,经历了磨难,创造了奇迹,累坏了身体。干事业受磨难,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更多的人则是生前遭难死后受捧,包括孔老夫子在内。从这点讲,崔校长算是幸运。据我了解和体验,这个成长规律太残酷了。社会应多多给干事业者、创新者以宽容和支持,崔校长的有幸就在于所在地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中央、省市县专家的支持,教育主流媒体的宣传。
天下都学杜郎口,谁家功夫甲天下。
多年来的外出学习,常是看看心动,听听激动,想想怕动,最后稍动,便不动,或干脆一动不动。收效的很少,学成的更少见,这里的主客观因素不再分析。学习杜郎口,作为校长就应该学习崔校长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困境中的开拓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应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作为学生,应学习他们的自主、互助、刻苦自励精神;作为学校整体,应学习他们敢为人先的团队精神。还应说服学生家长们接受杜郎口中学的模式。让社会了解杜郎口的经验,减少无谓的能量消耗。还必须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从校长、教师到学生及其家长都必须经历一个从洗脑到换脑、动脑的过程。杜郎口“八年抗战”的硕果,任何人都不可能采摘来挂到自家的树上。
唐僧西游,鉴真东渡,无论是取经还是布道,都得拿出道行来。用当年农村集体所有制时期流行的话说:“开会好几天,传达一支烟,落实一个字,干!”而且要持之以恒、科学地去干!全体师生都应在校长的带领和指挥下,全力去干!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学习的胜利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刘 锦 添加时间:2006-11-8 11:30:00 杜郎口中学,真的很熟悉,虽然我没有去过,关注的时间也不长,可是我真的很熟悉它,就像江苏泰兴的一所乡村学校——洋思中学,江苏溧水的一所山区中学——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一样,它们本来都是一些快要办不下去的学校,都是在面临被取缔(也许“兼并”好听一点)的生死关头,想出来一些活命的办法。但最后他们成功了,而且学校成了名校,校长成了名校长,教师成了专家。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成功,我们可以总结得很多,但有一点我想说,他们都是“学习”的胜利。其实不论是洋思经验、东庐模式,还是杜郎口的实践,他们都解决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我们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我们想要他们学会的东西,可是很多时候这样简单的目的却搞得很复杂。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比如评优课、教学大赛,没有一个不是针对老师的,确实是本末倒置了。
不论是洋思经验、东庐模式,还是杜郎口的实践,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推行学习革命,提倡素质学习。要从学习的角度考核我们学校的教育,要从学习的角度督促老师的指导学习,要从学习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学设施。总之,我们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教学。说得极端一点,老师有才华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学生不会学习的话?学校好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学生没有学到本领的话?教育设施好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学生不能用的话?
如果我们的考核方式不变,我们的评价方式不变,杜郎口的经验只能在薄弱校复制,绝不会在城市的重点学校再现,因为杜郎口的课堂完全不是城市老师表现才华的场所,他们的“满腹经纶”在这里无法展示。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本来都是“师资力量差、办学条件差、生源条件差”的薄弱农村中学,即使到了现在,他们成了名校,论老师的才华,老师的学识,他们依然不能和城市重点学校老师相提并论,城市重点学校的老师也不屑向他们学习。就说一些城市学校的各级教学骨干吧,他们是靠上课比赛赛出来的,是靠自己的学识写论文写出来的,他们是“教”方面的佼佼者,让他们放弃“教”简直不可想象。
当然,我们这里也曾经学过洋思,学过东庐,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现在走的仍然是我们自己的路。我们可以走下去,因为我们的考试情况还是不错的,老师靠自己的教还能让学生考个不错的分数,我们远没有到绝路上。所以当管理部门推广洋思经验、东庐模式时,效果并不理想。
可是,毫无疑问,洋思经验、东庐模式、杜郎口的实践都是正确的方向,因为它回归到办学的本来目的。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就是学习的胜利。
读者眼里的杜郎口中学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添加时间:2006-1-1 9:11:00
10月25日,本报八版联动,特别对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报道,看了专家眼里的杜郎口、记者眼中的杜郎口,让我们看一看——
彭富:《中国教师报》八版联动,以《杜郎口旋风》为题报道了山东省农村初中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成果,足可以说明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是非常成功的。但要学习杜郎口中学也并非易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首先,校长要有不怕骂的勇气。崔其升校长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让老师在课堂上一句话不说,把说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再逐渐过渡到10+35。这样做多少有些“家长作风”之嫌,如果校长没有足够的威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没给足够信任,那么课改还没实施,校长也许就被“告”垮了。每个人都有一定惰性,让教师放弃休息时间来搞课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期间学校的升学率起伏不定,受领导的责难在所难免;校长要顶住这些压力并不容易。
其次是教师要有少讲或不讲的勇气。教师向学生学习,一方面是学生中的确有许多可学之处,教师不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谈话中,做一名真诚的听众,就很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很难完全相信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一些成功的家教就是用“孩子教我”替代“我教孩子”来实现的。
教师少讲或不讲并不代表一放到底。走进教室前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不光是备大纲、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学法,最难的也在这里。老师一边要实施组织教学,一边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需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学习、不研究肯定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少讲和不讲有更多的无法预知性,操作难度更大,失败次数肯定多。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老师的信心难免受到打击,正视困境也是教师在学习杜郎口中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必备的心理。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说明: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需要一定的强制性,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校长的眼光要高于普通教师。目标确立后,实施过程需要不断调节和完善,什么时候该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校长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很好把握。基于此,我认为,学习杜郎口经验,缺少勇气不行,但光靠勇气肯定也是万万不行的,实践才能出真知,学习者一定要牢记。冯贻联:高兴得不要太早了,杜郎口的确成功了,其成功经验的确值得推广。但,抓住其灵魂才是推广成功的关键!
可是,认真读了所有版面的文字,所有作者的认识似乎是高度统一的,不过四个字:解放学生。这一点的确值得强调,但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首先看出的是,杜郎口对知识的充分尊重。虽然这一点隐含其中,并不显眼,却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没有了对知识的充分尊重,其它的都只能成为摆设!
我们也曾学过西方,可一再失败,根源就在于根本没有认识到人家经验的精魂所在。可中国的专家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少人竟然以什么中国特色遮羞,然后再将人家的精华抛弃殆尽,说什么民族特色。这倒是我们中国专家的特色。可就是不去想一想,学生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不以学科为中心,难道竟然抛弃现代教育重新走回我们的传统教育不成?
在韦钰院士的博客上,我批评上海市静安区的一个“做中学”案例,由于轻视知识,其实是将人家严肃科学的“做中学”搞成了无聊的游戏。韦钰院士基本认同了我的批评,说她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偏差,正在纠正。后来又说,上海市静安区所走的弯路西方也曾经走过,我们应当将其认作一种探索的过程才公正些。但愿这一次推介不要再和学习借鉴外国经验时一样,由于舍弃精华,将试验搞成游戏,失败了,再以“不可照搬”去做一个结论!
史峰:翻阅《中国教师报》对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的深度报道,我惊叹于一所濒临“垮台”的学校,竟然能借课改的东风,起死回生,乘风破浪,扶摇直上成为课改明珠。
我在追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杜郎口中学如此迅速地崛起?细读记者的报道,渐渐地,一个字眼从模糊到清晰,从我的脑海里跳跃而出,这个字眼就是“解放”。在课改的大潮中,谁解放了学生,谁就把握了收获成功的主动权。
在记者报道的字里行间,我一次次发现崔校长是个“解放思想”的领导,学校在面临绝境的情况下,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扯起了“解放”的旗帜。崔校长首先是解放了自己——他让自己的管理思路跳离了传统束缚,走上了“真课改”的“康庄大道”。然后是教师的解放——教师不再是“教书授课”的先生,教师不再是“课本、学生”的奴仆,教师变成了参与并指挥“真课改”的“将军”。当然,最大的解放群体当属学生,走进这所学校,可以真切地感知到,学生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校园是他们的“学园”“乐园”,不再是关押他们的“牢笼”。因为获得了解放,所以学生的情绪就高,参与意识就强,创造力就得到了最大的开掘,因此这里的孩子个个不一般。杜郎口中学的这群孩子应该是当前校园中最幸福的一群人!谁不也能低估解放的价值。
杜郎口中学教案与课堂(教案篇)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添加时间:2006-10-25 9:59:00 ■八版联动·杜郎口中学教改深度报道
编者按:
“在到杜郎口中学之前,老师们大部分都准备了笔记本或听课本,但等上课后,才发现本子根本就派不上用场,那样的课堂也根本无法记。”这是淄博五中的孙永增老师参观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后写下的一段话,也是许多到过杜郎口中学的老师的共同感受。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老师们是如何进行课前准备的,他们的课堂又是什么样的。本期“创新课堂”以两个版面的篇幅介绍杜郎口中学课堂,希望给未能亲历杜郎口课堂的老师们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
为最大程度地展示杜郎口中学老师备课与上课的原貌,编者只对学校提供的文稿进行了文字上的编辑。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展示教案)
一、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多地了解有关沙漠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沙漠奥妙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二、课堂环节:
课前准备:各组学生设计各组板书,原则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一)导入语:茫茫沙漠,浩翰宇宙,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学者专家是如何诠释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呢?学习本文后,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可以在预习笔记、课文句段、板书等多方面交流(学生活动形式多样灵活,教师指导及时)。
(三)确定目标:结合各小组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间的学习目标交流。代表主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
1、理清本文的说明内容;
2、了解、积累有关沙漠的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沙漠的兴趣。(四)分组合作:各组根据预习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合作交流,组内筛选精彩内容,为小组间交流做准备。教师可及时指导。(五)展示提升:各组积极主动展示有关内容,展示前教师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表情自然大方;课堂学习投入,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在台前展示的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诚意的指正,展示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为了配合学生的展示,教师准备如下内容:
1.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示异释疑,吸引力强。文章题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起笔即以沙漠“十分可怕”、令人“恐惧”吸引读者;而后,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其中奥秘:“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带着读者思考的过程中,文章由浅入深,由解说小疑到解说大疑。如开始时,文章只是从古今装备条件对比的角度,指出由于法显、玄奘们“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连清水食品都不足,自然“十分困苦”,而后才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说,进入文章的核心部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个递进句式,“也”字含着被解说现象愈益奇特,解说起来起加深的意思。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解说声音作怪时,作者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谈,可见还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2.本文虽然是一篇科学小品,但其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准确生动,可读性强。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课文兼用说明、记叙、议论等多种方式,解说严谨,事情真实,画面逼真,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如“隆隆之声”“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碧蓝的清水”“蔚蓝的湖”“蔚蓝的天空”等,琅琅上口,富于美感。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读来富于趣味。
(六)穿插巩固:前后两个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求课堂中没有机会展示的同学要把自己的预习内容相互展示出来,也可通过交流板书内容进行学习。
(七)达标测评:学生自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可以从同学的展示中谈体会,还可从自己的收获方面说,也可以谈今后的学习计划。
课后分析:学生学习本课时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能图文结合,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形式多样灵活,内容充实精彩,这完全得益于预习的功劳!血液循环(预习教案)
预习目标:
1.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叙述血液循环的过程。4.说出心率和脉搏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体验中医“切脉”诊断疾病。5.说出血压的概念和判断高血压的标准。
教学过程:
确定目标:教师可归纳出本节课的预习目标,由学生说出,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认识。
预习提纲:
一、血管和心脏
1.血管的类型有哪三种?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性质是什么? 3.联系生活,找一下自己的静脉。
4.毛细血管是什么的场所?只允许什么细胞单行通过? 5.心脏的位置在哪里?它具有什么功能? 6.利用挂图和模型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名称。7.从图中指出心脏所连通的血管名称。8.心脏及连通的血管中的血液特点是什么?
9.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起什么作用? 10.心房与心室之间叫什么?心室与动脉之间叫什么?
学生依据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引入预习,便于学生解读教材,提炼总结知识点,归纳规律,预习当中存在的疑问是4、8题,教师做好预习指导,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直观性。
二、心率和脉搏
1.什么叫心率?心脏出现什么变化就记作跳动一次? 2.用手按摸手腕搏动,说出自己的感觉。
3.两人相互测量脉搏,比较运动状态和平静状态下的不同情况。
4.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约为每分钟多少次?儿童心率与成年人相比怎样? 5.切脉的部位在哪里?切脉如何知某一器官发生病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提纲解读教材。通过实际测量脉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预习教材。
三、人体的血液循环
1.什么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由哪几个器官组成? 2.血液循环包括哪两种循环途径?
3.什么是体循环?简述其血液流动的路径。4.什么是肺循环?简述其血液流动的路径。5.识图指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
6.循环过程中的气体变化和物质变化情况,血液是如何变化的?
血液循环中的路线和血液变化情况是本部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结合教材和挂图预习,归纳总结并找出其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
四、血压
1.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 2.收缩压的范围?舒张压的范围? 3.血压的表示情况及其表示的意义?
4.如何判断高血压?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
在对前面知识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依据提纲和教材对血压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高血压的辨别,教师及时引导。
预习反馈:
1.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A、肺动脉、左心房 B、主动脉、右心房 C、肺静脉、左心房 D、腔静脉、右心室 2.人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动脉或静脉 D、毛细血管
3.在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测量脉搏的部位是()A、肘部 B、腕部 C、手部 D、上臂肱动脉 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心房→动脉→器官→静脉→心室B、心室→动脉→器官→静脉→心房 C、心室→静脉→器官→动脉→心房 D、心房→静脉→器官→动脉→心室 5.下列血压记录中,有可能患高血压的是()
A、16.8/11.2KPAa B、22.5/13.5KPa C、15/10.5KPa D、13.5/11KPa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预习教案)■ 李保国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圆心角、弦心距的概念。2.了解圆的中心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
3.理解四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证明有关的问题。
二、预习方法:
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三、预习提纲: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2.什么叫圆心角?什么叫弦心距? 3.学生自制两个圆形纸片(等圆),并且在两个圆中,画出两个相等的圆心角,探究:在⊙O中,当圆心角∠AOB=∠A′OB′时,它们所对的弧AB和A'B',弦AB和A′B′,弦心距OM和O′M′是否也相等呢? 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探究,总结定理。
4.学生思考并总结四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把它变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进一步分清题设和结论。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见性问题:关于定理和推论的适用条件,可能有部分同学忽略定理及推论的适用条件,“在同圆或等圆中”。
典型习题:判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5.判断题:
1)圆心角相等,则圆心角所对的弧也相等();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弦心距相等();3)弦的弦心距相等,则弦相等()。
预见性问题,第3)小题学生可能失误较多,教师指导学生举反例区别。
6.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填空。
(1)如果AB=CD∠AOB=80°
∠COD=
(2)如果OE=OF,AB=9cm 则CD=(3)如果AB=CD OE=6.5cm 则OF=(4)如果∠AOB=∠COD,则AB CD 7.已知:如图,AD=BC,求证:AB=CD。
8.已知:AB、DE是⊙O的直径,AC∥DE,AC交⊙O于C,求证:BE=EC 7、8题设计图:要证明弦相等,首先要证明其它哪些量相等,在所选择的量中,证明哪组量相等最简单。
9.在⊙O中,两弦AB、CD交于点P,且AB=CD,求证:PA=PC,PB=PD。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由弦相等,想到弦所对的弧相等,因为BD为公共弧,从而得到AD=BC,所以AD=BC,易证△ADP≌△BCP,使问题得证。②由弦相等想到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使问题获证。
图略
10.已知:AB是⊙O的直径,M、N分别是AO和BO的中点,CM⊥AB,DN⊥AB,求证:AC=BD。
设计意图:要证明弧相等,可以证明哪些量相等,在所选择的量中,证明哪组量相等最简单,同时通过这个题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略
11.在⊙O中,AB=BC,求证:∠OAB=∠OCB,设计意图:通过弧相等这个条件,可以得到弧所对的弦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使问题获证。
12.弦DC、FE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点P,割线PAB经过圆心O请你结合现有图形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1=∠2,设计意图:由∠1=∠2应想到PB为∠DPF的角平线,想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弦心距相等,从而得到更多的条件。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可独立完成,可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进行及时点拨引导)图略
四、预习疑难反馈:
在预习课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组长提本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教师搜集整理,为展示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预见性疑难:
1.对7题学生由弦相等得弧相等,由弧相等得弦相等的转化可能不熟练。
2.对9题由弦相等得到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从而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使问题得证学生不易想到。3.对于以上问题证明,学生想到的方法比较单一,添加的条件比较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
第三篇:杜郎口交流材料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杜郎口模式”实验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博白县龙潭二中 庞 晖
博白县龙潭镇二中创建于1998年,原是一所不足1000人的规模小、基础差、质量低的薄弱学校。2008年秋季期,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积极组织开展了“杜郎口模式”实验,提出了“全面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三全”办学思路,强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四年的发展,我校的规模已达1500多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中考300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上自治区示范性高中59人(玉林高中、博白县中学、王力中学),上线率名列全县前茅,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一、实验背景
2008年1月庞晖校长调任龙潭二中校长,他在就职发言中提出学校三年发展的具体目标:一是扩大学校规模,在校生要达到1500人以上;二是完成校园征地和围墙的建设;三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跻身于全县的前列。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对我们来说压力不小,一是负债多,基础设施落后,2008年统计学校负债就达300多万元,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只有一栋十多个教室的教学楼和一栋师生混住学生宿舍楼,校园范围不明确,没有围墙,这样的环境,教师不肯进,家长不想送学生来;二是学校办学历史不长,基础薄弱,教师大多是建校时从小学调过来的,教学经验不足,加上生源素质大部分较低,教学质量低萎靡不振,学生不足900人,在这内外交困情况下,学校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实现校长提出三大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课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学校要发展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传统教学把我们带入了死胡同,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夹缝中生存,才能从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因此,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历程
2008年10月,庞晖校长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
郎口中学学习,有幸听取了崔其升校长关于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深受触动。庞校长从杜郎口学习考察回来后,立即召开学校行政会议,会上庞校长谈了在杜郎口中学见闻和感受,跟大家学习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与会人员展开热烈的讨论,认为杜郎口模式不仅理念新,而且切合学校实际,是推进课堂改革有利时机,于是做出了开展“杜郎口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重大决策,随即开始实验准备工作。2008年11月,学校派出各科骨干教师由学校张重映支书带队前往杜郎口中学蹲点学习,深入了解杜郎口中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回来后,学校立即成立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业务指导小组,实验评估小组,制定了实验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工作。学习回来的骨干教师先在59、68、69班进行了实验试点工作,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令老师和学生们耳目一新,震撼了师生的心灵,在博白县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兴业县的城皇二中、沙河高中,双旺初中,屯谷初中等十多所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12月,博白县教育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初中“杜郎口模式”实验的工作方案》,我校被定为博白县首批“杜郎口模式”实验学校之一。2009年4月,县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期“杜郎口模式”实验学校校长座谈会,庞晖校长在大会上介绍了我校实验的做法、经验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与会的校长们实地考察我校课堂后,深深感受到了我校浓厚的课堂改革氛围。为了将试点工作做得更扎实,通过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深入指导备课,随堂听课,评析课堂的优缺点,使“杜郎口模式”课堂教学逐渐成熟,实验骨干队伍不断壮大,为我校全面进行课堂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2年秋,参与实验班级6个,老师50多人,学生450多人。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一是,“以学定教”的理念基本形成,钻研风气好起来了;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日见增多;三是,师生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风气正在形成;四是,学生的成绩较同期相比有较大的提高,高分率和及格率也有较大的提高,不及格率和低分率明显的降低。
三、实验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确保实验扎实有地效推进。一认真研究制订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业务指导小组和实验工作考评组;二抓建立健
全实验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工作顺利开展和扎实推进。健全了六个制度,分别是:教师教学要求、学生评价标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评价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三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检查评估,表彰鼓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如每天评出了先进小组、优秀者和待进者,并每期召开班级小组建设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在小组文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的先进班级、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
2、加强对实验班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管理。一是抓实验教师培训。培训内容有“课堂形式”“对课堂结构的要求” “课堂标准说明”,“课堂评价” 等等。如对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顺流畅,声音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黑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自信;③版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⑤要有总结、反思、测评。二是抓实验班学生的管理。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要求,以杜郎口模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将传统的座位“秧田式”排列法变成“茶馆式”,由班主任依据成绩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而定)。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良性竞争。各小组优差搭配,便于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班主任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诸如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纳入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一般情况下,经过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就会固定下来,这样有利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的评比,使竞争、评比贯穿于整个课堂。对表现好的组或个人给予肯定表扬,对检测不过关的小组(平均分低于全班平均分)要再考一次,对有问题的学生面批作业,小组负责帮助提高。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掌握学生发展的趋势。
3、改革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我校的教学时间是灵活的,但仍有两条底线,老师的讲授不得超过15分钟,学生的活动不得少于30分钟。我校这样规定,是由我校的办学目标和生源特点、教师的水平决定的。在教学模式上,我校不追求统一模式,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但对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个基本要求:一是课堂教学模式要落实“学生主体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理念”“全面发展理念”;二是提倡用“以学论教”的观念来备课;三是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进行;四是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提升。(3)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评价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我们对课堂实行定量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量表。如《龙潭镇二中课堂评价表(教师评教师)》,设计一级评价指标有:课堂结构,学生参与,教师导学,学习质量,课堂纪律,教学时间分配等;再如《龙潭镇二中考评组评分表》,着重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评价教师,评分依据是: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人数多少;②交流合作是否热烈;③展示活跃程度;④学生提问多少;⑤预习是否充分;还有《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评价指标主要涵盖对教学目标把握;对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素养高低,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等来评价;而对学生评价则采用激励评价为主。既有综合性评价也有单项评价。综合性评价,比如根据学生每天的表现,可以综合评价为优质者和待进者,如演讲好的称为演讲家;抢答多的称为抢答标兵,积极探究的称为探究之星;表演好的称为表现能手等。单项评价,如对学生在课堂上某个方面的表现的评价,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悟,用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得到。
4、抓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于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抓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反思三大主要环节。(1)抓好课前备课。先由年级备课组长统一安排,落实主备教师,再由主备教师初步设计方案,年级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一致同意后交科组长签字,转教务处审核后才定案上课。(2)抓细课中上课。要根据不同课型,提出一些需要注意问题,如预习课要求:①明确本课预习目标。②落实预习内容,将本课基本知识点以填空题、选择题等方式表现出来,题目表现形式要与期中、期末考试题型或中考题型接轨。难度设置要小一点,便于学生自学掌握。预习提
纲及内容由本年级教师结合实际轮流主编,集体审阅。③强化预习效果反馈。在预计到学生通过预习将基本知识点掌握之后,教师适时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重要问题写在纸条上,以便于在课堂上分发给各学习小组,再由各小组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形式来解决。上展示课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调控。教师既要当导演,又要有预见性,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及时机智地处理。学生对预习的回顾,对课本内容的思考,可在黑板上呈现,也可在小组内的交流,或讲、或写、或唱,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将预设的调控程序和措施书写出来,因为学生的展示主要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师完全可以预见。上反馈课的要求:教师要拟定检测题,或全部检测、或分组检测。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和学生要建立“错题记录”,让学生整理难题,重点学习,加深理解记忆。要注重拓展延伸,由课程中的知识和主要问题生发出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在备课中写好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总之,对课堂教学要求要落实“三主”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倡导“三自”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 :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 :学会、会学、会用。(3)抓实课后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否通过“反思教学”的方式来化解教学中发生的事件,这是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采用的是“日清、周评、月小结”的管理方式。具体表现在实施了“一二三四五”反思工程。①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公示在小黑板上悬挂于教学楼大厅,供大家相互借鉴。②每天两次反馈会。早上,中午上课前,由值周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可介绍经验,可谈认识,也可谈体会。③每周每个学科组织三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④每天班主任对学生要有四次反馈小结。⑤每周班主任要五次对科任教师做出评价,每天都给该班的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量分,排名公示。我校课堂管理方式从细处着手,便于操作、落实,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4)抓严教学训练。训练,不管是在课上、课外,都是不可缺少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巩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做到精心设计,讲究训练艺术,教学质量
一定会提高。因此,近几年来,我们从科学、实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教学训练。一是感知性训练。根据杜郎口的课型,我们把课分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而贯穿三种课型的主线都是训练。预习课属于感知性训练,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要分发预习学案,学案内容主要是本课目标、重点、难点的问题化,知识点的细化。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对课本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学生可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二是理解性训练。对我校而言主要体现在展示课上,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对本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了解,展示过程就是训练。展示分组进行,组内同学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它组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用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其它同学帮助解决。三是积累性训练。是通过反馈课来实施的,主要抽取展示课不理想的、或重点、难点问题,反馈偏科生及转化生的掌握情况,也可设计类似的题目,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目的是查漏补缺,加强积累,促进提高,是促优辅差的一种好方法。
5、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自主学习是学生最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1)抓走廊文化建设。在我们每个班级外面走廊都有一幅照片,那是大家一致推选的“每月学习之星”,上面有他们的自我介绍,更重要的还有他们获得一份份荣誉。所以每周更新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足欣赏的身影,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校园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自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月学习之星”旁边的墙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言”时,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希望自己成为班中的名人,就算是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不例外。(2)抓教室文化建设。教室的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好机会。一是在教室内设立各种版块,有“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成长足迹”、“成长记录”、“美术作品” “诗词名句”等。二是讲台前张贴有激励同学自主学习的标语,比如“我的课堂我作主”、“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等等。(3)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一是举行“答辩会”。例如我们进行单元复习时,先让学生自主整理这个单元所学知识,先在小组内交谈,各小组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在全班汇报交流,然后组织一场答辩会,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由中心发言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进行评价。这样给学生较多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辩会”,通过答辩会将本单元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都在学生的共同探讨交流中解决,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课堂里设有“完成报到台”。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经过合理组织、调控,把学生导入兴奋状态,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的高潮。因此,在教学过程设立“完成报到台”,就是让学生看谁完成学习任务最快,谁就先到报到台报到,这样就会产生竞争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现的愿望。三是设立PK台,让后进生体验成功。PK就一对一的竞争,就是把成绩和学习能力相当的两个学生组成“竞争小组”,量化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等,让他们在学习中平等竞争,取长补短。实施过程:①把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分层,一对一组成竞争小组。①制订竞争榜,量化学生作业,成绩等,累计积分,用“正”字进行统计。③阶级性成功,五次为一轮,谁的竞争榜上先得“正”字,谁就PK成功,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一对一”竞争让后进生建立自信,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一对一”的竞争小组,由于对手旗鼓相当,学生不易产生失败感,他们会为了赢对手,主动改进自己学习方式,学习自主性也不会随一节课停止来而消失。
四、实验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通过这几年的“杜郎口模式”实验,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老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点拨者和鼓励者,教学模式由注入式转到启发式,“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消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常见的学习方式方法。走在实验的前沿,我们的教师虽然辛苦,但是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看课、说课、评课已经形成习惯,逐步形成学习型和教研型教师对伍,教师撰写的文章获得省级或市级的多项奖励。实验这几年来,不少教师,特别是到杜郎口中学学习培训过的教师,积极钻研业务,大胆实践杜郎口模式,迅速地进步、成长起来。如语文科李
曼、张曼柔、张小英;英语科邹敏越、李丽丽、李英秀;政史科李鹏程、程永强、林静、数学科刘丽华、梁强、徐卓雁;生地科邹丹;理化科詹馥鸿、谢树海等老师积极参与杜郎口教学研究课,赢得教研室领导及南片兄弟学校教师的好评。
2、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开展实验后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谐,学生心理自由放松,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幸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了。学生不担心批评,不担心讥讽,为自主学习而感到自豪。课堂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在享受学习,享受友谊,享受成长,享受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四个“我”取代了“我的课堂,我的教学对象,我的执行教案,我的教学成绩”这四个“我”,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就感的学生取代了教师一个“机械的课堂”。
3、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都有了较大提高。“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学业成绩有很大的提高,2011年中考上玉林高中2人,博白县中学16人,九个学科全部获教学成果奖;2012年考上玉林高中1人,博白县中学33 人,王力中学25人,县三中20人,总分A+ 20人,单科A+ 102人次;此外,学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形成了优良的习惯和品质,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年来,为了借助“杜郎口模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有益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喜悦的笑语,也有悲伤的泪水。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的许多工作还远远达不到上级要求,与先进学校比较也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决心进一步实施“三全”办学思路,加大改革和管理的力度,把龙潭二中办成一所敢改革、敢创新,高追求、高质量,有品位、有特色的农村初中,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2年10月
第四篇:杜郎口心得体会
“杜郎口”课堂教育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遨游在杜郎口的课堂学习中,因为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杜郎口中学生的上课的候视频,我不禁感慨到:
1、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坐着、站着这
样就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是自由的,他们是愉快的、不受拘束的在课堂学习。这是我对老师提出的建议。因为我们上课时,你们一般都会让我们坐直,还不让我们动,自然就感觉太古板了。
2、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杜郎口”的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大
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而我们有的人明明知道答案,却不敢积极发言,也不敢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去展示自己。这是自我检讨的结果,更是我的反思成果。
3、几年来,杜郎口中学由教育的双差学校一跃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主要是因为
他们大大增强了孩子们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评价等等的方面。还有他们教室的标语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4、最让人惊讶的是在他们朗读课文时,学习小组居然采用奏乐、伴舞、唱歌等形式来
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不仅增强了表达效果,活跃课课堂气氛,还激活了课堂,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一篇课文学完之后,他们还会朗读自己做得小诗,并有人为此点评,说出优点与缺点。
5、杜郎口中学让我感受到三点不同,三个突破。
(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2)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
标测评。
同学们,平凡中孕育着伟大,那平凡的教师,平凡的学生,平凡的学校,不平凡的是
人的心,人的方法,让我们也向他们一样突破自我吧!
第五篇:杜郎口学习体会
一
观摩杜郎口教学后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回过头来细思量,反思杜郎口教学模式带动下的教学细节,带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
启示一,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杜郎口的教融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也是伴随着老师预设的关注。当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痕迹展示在黑板上时,胸有成竹的老师以学生为本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同步进行。老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究其根源就在老师备课的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所以我们在学习杜郎口模式的同时,切忌不可忽视他们的备课,实际上功夫在课外了。
杜郎口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我要学向要我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认识上来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就不难培养,在发展学生智商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情商值,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之二,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资助的探究,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在我们的影响下,“我们都被体制化了”,学生做了小草,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棵失去向上生命力的小草。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悲哀,更是小草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在作怪。
启示之三:老师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时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看到的是:几个人一组的自主、合作、讨论;几十人同时争相解题板演;一个人面对几十人大胆而又精彩的题目讲解;全体互动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人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小组长布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小组内部互助、自制式的管理,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我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中有两点最值得我学习:一是落实到位,二是相信学生。先说说“落实到位”的问题。他们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五花八门的检测,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觉得他们的检测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我非常清楚“落实” 的重要性,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再说说“相信学生”如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等。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但就是不太敢放手。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在课堂的教上,而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精力用在了课堂教学的导上,备课存在区别,我们教师的备课不够深入,浅层次的,而杜郎口的备课是在备学生的学,可以设计到每个知识环节的中考题。杜郎口的教学有其自身的原生状态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长。这是我校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如何发挥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呢?也就是如何在我校的课堂上做好,自学指导呢?小组合作,老师你敢放开吗?学校的指导方针是关键,学校的管理细节是促成这一工作落实的根本。
二、继续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新的学期我将接受初二数学的教学任务,我将继续深化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确立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原来“单独作战”的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促进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尽量公平的分组,在数学课堂上主要以课堂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学习。
(二)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地位。原来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学。教和学是分开的。现在我们让学生主宰课堂。先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再针对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去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杜郎口中学作为一处农村乡镇中学,课堂教学搞得却如此生动、鲜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如此高涨。究其原因,是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换带来了行为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之所以能自觉地实施和实现学校的理念是教学的必要、形势的所迫,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责任心的体现。我打算在教学中让这种“开放式”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虽然我没有亲自到杜郎口观摩,但通过视频观摩杜郎口的教学过程,通过其他老师从杜郎口带回来的心得体会,通过自己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开放、民主,关注成功,张扬个性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
二
那里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充斥在校院角角落落的却是浓浓的改革意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我们往往是走入了两个误区:一是极端规范。认为只有严肃课堂纪律,才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乎课堂上反复强调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大声喧哗„„以营造理想之中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紧紧跟定教师思路,其结果是塑造了一批安分守己的小绵羊;一是过度繁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的实施,认为课堂越热闹,离素质教育越近,于是出现了课堂教学的表面繁荣:不该讨论的讨论,不该分组的分组,不该交流的交流„„热闹的背后,收效甚微。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活而有度,张而有弛,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环境里俨然成了课堂的主宰者。
其次,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参与者。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不设讲台,教师自始至终就在学生中间。他们的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没有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点拨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我们有很多教师,对学生是一百个不放心,于是口干舌燥,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精疲力竭。杜郎口的经验很好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三,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时时充斥着挑战。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因为有了展示,于是有了挑战;因为有了挑战,于是激活了课堂。在这里,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得到了开放。语文课上,虽然学生的普通话很土,但他们很投入,很有激情,这激情投入的过程,便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效率之高的秘诀之一。
第四,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有序。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不刻苦、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抄袭、上课走神不积极回答问题、交头接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像是赶大集:坐着的、站着的、走着的„„看似无序,但仔细观察,没有一个学生不是在积极思考,特别是面对穿梭的参观者,他们能够置若罔闻,这真的是一种境界,一种不轻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境界,一种全神贯注的境界。学生在无规矩的、无束缚的课堂中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这实实在在的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外在表现,而是深层中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问题。
学生的学习表现得很“专业”。学生会自己制定预习目标,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知识性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归纳概括问题,自主讨论探索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决非天生如此,这是教师悉心指导训练的结果,也是学校文化熏陶的结果。我想在起步阶段,其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未必很理想。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教学进度快与慢的关系,一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流程及相应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上就会呈“加速”之势。良好的考试成绩只是其“副产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杜郎口中学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将近100%的升学率和县里名列前茅的考核结果,而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培植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这将成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