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项目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4 04: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昌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项目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昌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项目工作汇报》。

第一篇:南昌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项目工作汇报

江西省南昌市

“社区文化在线”示范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我市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社区文化在线”,自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来,始终围绕以“社区文化在线”为抓手,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服务的新方式、新方法,努力打造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现将创建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项目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的条件和基础,采取了“四大举措”全力做好创建示范项目各项前期工作:一是专程赴江西省瑞昌市、湖口县和长沙、广州等地,对其国家级示范项目创建经验、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提升了创建工作指导理念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二是专门成立了以国家级示范项目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目标和创建目标、创建步骤和工作重点、组织保障,为项目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专门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南昌大学哲学研究所和南昌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等有关 1 专家,就创建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为创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全力收集有关情况和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跑上路、搭上车。采取查阅资料、深入基层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对示范项目建设的概念、重要性加深了认识,探索了路子,理清了思路,更坚定了创建国家示范项目的的信心和决心。

二、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1、建立三级联动,为创建工作铺设“高速通道”。建立健全了以文化部门为龙头、街道文化站为枢纽、社区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切实加强软件管理,加大硬件投入,采取“多点设阵、多点布局、多点开花”的办法,使城区的文化馆和图书馆、街道的基地文化、社区的群众文化,真正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左右到位”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

文化设施方面设置了多功能排练大厅、舞蹈排练厅、美术工作室、书画创作室等功能间,图书展示设施方面设置了少儿阅览室、外借室、“大眼睛”网络中心等功能厅,为街道、社区培养人才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按照《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协助各街道、各社区开展文化网点 2 创建升级活动,完善街道(镇)文化站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休闲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并经常性地组织街道、社区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示活动,形成三级联动机制的良好局面,深受街道、社区文化干部和居民群众的欢迎;三级联动制的强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网络建设的完善,加强了对街道(镇)、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规范了文化活动。

2、强化阵地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倾力打造 了“十五分钟”的文化景观带和文化活动圈,即社区居民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能求和、求健、求美、求乐等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走廊或社区文化广场,并规定了“文化圈”内软硬件的具体标准。先后兴建了象山文化广场、恒茂国际华城、西湖路精品街等50多个社区文化休闲广场,每个街道(镇)均建立了一个1500平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每个社区至少建有一个能适应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场所,全区建设室外社区文化休闲广场总面积达12万多平米,室内社区文化休闲场所(含资源共享)总面积达4万多平米。各社区均建立了文化室,总面积达6351平米,并配备了多种文化器材、乐器、图书等,社区文化活动面积不断扩大,社区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重点拟在南昌市朝阳新城新建15层,建筑面积10000多平米,投资近3500万余元的“社区文化在线活动基地”,该基地包含了全国首站新媒体数字文化体验中心、社区文化演播厅“一站式”供给,社区文化艺术资源服务“一站式”供给,“非遗”、文物“一站式”供给,图书展示、数字图书阅览“一站式”供给等等,集各项社区文化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南昌市政府批准,设计方案通过市规划部门审批,目前已进入“八家联审”阶段,预计今年中旬开工建设,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届时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均等、优质的公共文化惠民阵地,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示范项目文化活动的优质阵地。

3、加强队伍建设,为创建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各街道(镇)有重点地组建了20多支业余文体活动队和32支社区文艺辅导队,全区各社区均成立了专(兼)职的文化管理队伍;因地制宜地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戏曲队、腰鼓队、秧歌队、晨练队、书画协会、棋牌艺社等216支文化活动队伍,重点组建了文艺演出队、电影放映队、科普宣传队、教育宣讲队4支社区文化骨干队伍;这些文化队伍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通过“送、引、连”的方式,把文化艺术送到了千家万户,把千家万户引向文化艺术殿堂。以点带面组建并着力提升社区文化活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采取借 4 脑借力借才的方法,克服了社区文化人才资源不足难题,实现最大程度的文化人才共享。另外,还建立了 “十大”艺术门类(器乐、声乐、舞蹈、曲艺、戏剧、摄影、美术、书法、文学和民俗)人才库,收集了534名骨干艺术人才资料,其中群众艺术人才有428人,占81.8%;社区“十大”艺术门类的建立,丰富了全区群众文化队伍,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促使了全区文化队伍的日益壮大。此外,还专门下派文艺专业干部和组织“十大”艺术人才库人员,担任各社区的文化工作指导员,构建社区文化业务网络体系;下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辅导达300余人次,协助社会策划、组织文化活动70余场(次),在社区文艺节目创作、电脑音乐制作、办文艺培训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区的群众把他们当成“半个社区干部”,有力地提升了社区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高端谋划,开拓创新,项目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为配合建立全国首站新媒体数字文化体验中心。我们开展了“社区文化在线”项目前期软件开发的各项筹备工作,与多家软件开发单位进行的广泛沟通、协调,目前已进入了软件制作研发阶段,网站开设了社区文化、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服务推荐等12个栏目,其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

该网站将重点展示社区文化在线网络建设数字文化公共 5 服务平台,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数字文化活动及资源流程展示功能和数字文化各类终端产品内容的演示,社区数字文化网络在线的具体展开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着力解决文化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三级网络活动场所的文化活动功能数字资源配置,实现文化艺术资源服务“一站式”供给,活动阵地全民共享。

另外,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对“社区文化在线”项目进行社会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使广大市民更加了解“社区文化在线”服务功能。围绕服务一体化创建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创建工作在广大群众中的认知度。

四、严格管理,强化措施,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 今后,我市将在前期运作的基础上,以“南昌社区文化在线”网站为依托,继续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继续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把社区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以政府为主导,要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社区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 6 设、经费保障、管理服务、文化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要整合资源,以人为本,为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良好的文化环境。各城区文化部门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社区内的单位、企业等加强联系,大力开展和利用他们的存量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共驻共建。不断完善和创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为社区群众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同时,还要注重激发蕴含在群众中的文化创造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特别要积极培育和引导社区民间文化和文化队伍的发展,通过典型引路的激励措施。

三要坚持普及提高,打造品牌,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以此次创建示范项目为契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做好社区创建项目验收工作,力争通过创建工作,促进我市社区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合社区文化建设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二〇一二年三月)

第二篇:慈利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方案

慈利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项目)工作方案

(2011年2月17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文化部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具体安排,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努力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二、基本做法

1.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

2.针对我县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创建设工作,认真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3.与文化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工作相衔接。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着重推动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通过规划管理和创建过程,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三、创建原则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落实上级的部署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既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结合实践,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3.统筹城乡、突出特色。从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密切结合实际,根据我县的特点和优势,统筹城乡,探索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4.保证基本、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按“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方式,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发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共同参与创建活动。

四、重点任务

1.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我县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创建工作重点,提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目标,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力争取得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我县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平台,将分散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五、创建时间

国家创建周期为2年。从2011年开始,我县每两年进行一次示范区(项目)申报、创建工作。力争在2012年成功创建一个省级示范区(项目),2014年成功创建3个省级示范区(项目),2016年前成功创建一个国家级示范区(项目)。

六、工作机制

成立慈利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广新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二层单位和各科室负责人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县文广新局办公室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0744-3223161。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我县创建的具体项目,组织专人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按要求向

上一级机构申报。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全面动员。创建活动事关我县的文化发展大局。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将被命名为国家或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中央或财政将对示范区(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为此,全系统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完善服务体系,使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再提升一个档次。

2.结合实际,积极创建。各二层单位、各股室要从大局出发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立即行动起来,将推进文化服务行动与实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与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把创建活动纳入单位的整体规划,全面动员,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广泛讨论,形成共识,积极引导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化被动为主动。各单位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宣传力度,及时将活动的内容、形式、服务效果通过媒体及时发布,对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要进行重点宣传和表彰。

第三篇:(最新)重庆市南川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规划

重庆市南川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项目创建规划

(2011-2012)

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和市文广局《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的通知》(渝文广发„2011‟168号)文件要求,重庆市南川区自2011年起开始进行为期2年的以“文化中心户标准化建设”为内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通过两年来的创建,使文化中心户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培育基地,成为促进农村半小时“文体服务圈”形成的重要因素,成为农村社会软性管理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重庆一流、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南川模式”。

一、创建基础和目的

(一)创建优势。

1.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创建基础。2009年3月,南川区被重庆市确定为两个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率先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实验区县之一,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文化活动室为骨架、以社文化中心户为细胞、以广电和互联网为脉络”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

2.遍布城乡文化中心户群体,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上世纪80年代,南川区在全国率先创设文化中心户,受到群众的欢迎,也被国家文化部重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2009年,我们变群众自发为政府引导,下发了《南川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中心户” 建设的意见》。区里采取争取上级扶持一点、区财政安排一点、包乡区直单位帮扶一点、乡镇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协调解决建设“中心户”所需资金、图书和器材问题。使“中心户”逐步达到“八有”(有标牌,有书橱,有报刊资料,有音像设备,有体育器材,有户主负责人,有联系帮扶人,有活动管理制度)。截止至2010年底,全区文化中心户达到610户,成为丰富农村文化中生活的主力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延伸。

3.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强组织基础。南川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区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系统高度负责,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作格局。对于示范项目创建,从申报伊始就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思想、组织、措施、人员、财力做到“五到位”,奠定了创建工作基础。

(二)存在问题

经过认真分析,南川示范项目创建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因素。过去文化中心户建设均是群众自主发展,2 国家和市级无明确的政策支持;二是布局不均。整体没有规划,发展不够均衡,存在“盲区”;三是没有定位。至今各级没有出台文化中心户职责定位,没有出台建设标准,难以分类管理;四是缺少投入。各级财政对于中心户建设没有财力投入,致使活动开展困难,发展后续乏力。

(三)创建目的

计划通过两年的创建,争取使文化中心户建设能够引起国家对其足够的重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职责定位和建设标准;探索出文化中心户扶植发展,规范建设、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推动国家和市级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中心户建管的政策措施。

二、指导思想和方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突破口,以实现村社文化中心户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经常化活动为目标,以满足基层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出经验、做亮点”为工作原则,以示范项目推动示范区创建,以示范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逐步形成具有南川特色的文化中心户建设经验和农村“半小时文体服务圈”。

(二)创建方法

1.确立创建方式。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着力解决制约文 3 化中心户建设、管理和活动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其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新时期文化中心户建管方式,以及促进新农村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2.明确职责定位。通过创建确立文化中心户建设的建设标准,明确职责要求,确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和社会建设中的定位,促进各级党委、政府政策向文化中心户投入,建立“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建设机制。

3.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标准,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制度设计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进而形成一系列推进文化中心户建设、管理和活动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形成科学有序的长效机制。

4.形成特色品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围绕我区民俗文化、人文历史和地方特色文化内容展开。通过规划管理和创建过程,引导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科学有序推进,逐渐形成独有经验和南川特色。

三、创建路径和周期

(一)创建周期

自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为期两年。

(二)创建路径

1.创建准备阶段(2011年6月-7月底)(1)调查摸底。一是对现有文化中心户情况进行摸底,重点了解活动开展、群众认可、创建困难等相关情况;二是 4 对全区现有布局情况进行调整。按照每个村居至少建立3个文化中心户科学设计,确保无盲区;三是对群众期盼的文化内容进行调查。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2)建立机构。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明确各个职能组分工,选调有力人员和聘请专家充实到创建办公室,确保创建工作有人办事。(3)制定方案。起草全区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谈论会,反复征求意见,修改方案,确保方案可操作性强,群众认可。

2、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8月-12月底)(1)全面铺开。到2011年12月底,全区183个村、居委会,基本建成660-700个文化中心户,全部实现“一屋一室一场一橱窗”(每一个文化中心户建有一个图书屋、一个文化娱乐室、一个乒乓球或篮球球场、一个阅报橱窗),农村“半小时文体服务圈”基本建成。(2)示范提升。在“八有”、“一屋一室一场一橱窗”的基础上完成“八个一”的基本配臵,即:一套“唱读讲传”影像资料、一套红色经典影视剧光碟、一套实用书报刊、一套模范典型人物宣传画、一套文体活动器材(一幅乒乓球台或半幅篮球架、一幅羽毛球拍等)、一套坝坝舞音响、一个阅报栏、一套上墙规章制度。

3.建管并重阶段(2012年1月-10月)(1)完善配套设施。打捆使用各职能部门公共文化资源,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积极支持文化中心户项目创建工作。5 同时,区内进行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文化中心户内部设施配套。(2)探索分类管理。逐步实施文化中心户分类管理,努力发挥每个中心户特长,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3)实施规范开放。进一步理顺文化中心户的管理关系,分清职能职责,明确服务要求;要求中心户开放时间要统一,活动要策划、预告、记录,定期开展群众评议。

4.总结提炼阶段(2012年10-12月)进行经验总结提炼,形成迎接验收材料,进行自查和申请验收,完成示范项目创建任务。

在创建工作实施过程中,按照“三三制”原则成立制度设计研究专家组,建设管理与制度设计研究同步进行。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推进,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最终形成可供借鉴的文化中心户规范化建设、扶植发展、服务引导等规范性文件。

四、创建重点任务

(一)标准化建设。根据示范项目创建标准,到2011年底,我区在原来610个中心户的基础上,新增50-90个文化中心户,达到660-700个,村均建成3个以上;建成100个示范中心户。所以中心户实现“一屋一室一场一橱窗”,100个示范中心户在“八有”的基础上完成“八个一”的基本配臵。

(二)活动内容。围绕满足农村群众看书报、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出、听广播、搞活动等“四看一听一搞”基本 6 文化需求,进一步创新文化中心户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在开展活动中主动融入法律、科技、市场等知识,让农民在参与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让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适应广大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综合性文化需求,使农民深切体会到文化的社会价值,调动起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引导他们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以通俗语言、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时事政策;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收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民间民俗文化,使文体活动由节日化向常态化转变;三是传递市场信息,为村民致富牵线搭桥;四是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农民学法、守法、用法;五是进行打假防假宣传,运用实例实物,教会农民识别假农药、假化肥、假货币及其他伪劣商品,扩大农民维权阵地。

(三)开放内容。

初步确立文化中心户开放具体指标,以便引导中心户开展规范化建设,引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心户的考核、评价,确保中心户能够发挥到最佳效果。

1.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及面积

(1)设施场地: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篮球或者乒乓球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开放自建小广场。

(2)建筑面积:图书阅览室开放的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文体娱乐室不少于15平方米,球场根据中心户各自院坝面积大小决定。

2.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及数量(1)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科技致富、健康与生活)。年举办4期以上,不少于200人次。

(2)集中性群众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主题政治宣传演出、群众文艺爱好者展示)。年举办2次以上,参与活动500人次。

(3)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坝坝舞、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经常性活动天数在200天以上。

(4)图书阅览室全年借阅不少于1500人次。3.免费开放时间 农闲开放时间不低于6小时,其余时间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据农忙与农闲季节做出合理安排,白天晚上有机结合,但每周累计开放时间不低于40小时。

(四)分类管理。根据各个文化中心户特点,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戏曲票友中心户”要求能够形成以戏曲票友经常性活动为主要内容,进而带动周边群众听戏、学戏、唱戏;“非遗传承中心户”以国家、市、区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内容或者传承人开展的传承活动为主要内容,逐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逐步发扬壮大地方特色文化;“书画爱好中心户”以农村书画爱好者参与活动、带动活动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少年或者书画爱好者传承书画艺术,形成特色;“体育中心户”要求中心户经常开展体育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带动周 8 边群众较好的开展经常性群体活动等。各类“中心户”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确定,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以便检查考核。

(五)队伍建设。文化中心户活动开展如何,关键在户主。为此在创建期间,要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定期邀请农业、司法、文化等方面专家对各类中心户主进行培训;落实集中活动制度。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中心户户主每季度集中活动一次,通过组织中心户读书看报、科技成果交流、致富能人授课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开展活动的能力。区级文化部门要发挥好帮扶、引导和业务指导作用,提出长中短期指导性思路,促使中心户建设和活动开展向良性化发展。

(六)监督考核。为确保文化中心户作用发挥,进一步完善以下措施:一是动态管理制。对既有“文化中心户”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较好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要及时撤换。二是月回访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对“中心户”进行回访,及时了解“中心户”开展情况,解决中心户活动中各种问题。三是活动备案登记制度。各中心户在开展活动时要将活动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取得的效果等登记备案,做到事事有登记、件件有回音。四是目标考核评价制度。把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纳入区级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对乡镇(街道)宣传文化考核一票否决内容,每季度一评比,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五是群众评价机制。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中心户开放时间、设施配套情况、活动组织情况、群众参与度等六大类作为考核内容,以群众满意、基本满意、基本不满意、不满意为考核基 9 准,折合算分,满意度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区里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谭家玲为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唐林,区人大副主任阳仕坤、区政府副区长简支全、区政协副主席邱正宇为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保局、区编办、区城乡建委、区规划局、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做到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创建过程中,每个区级领导要联系一个乡镇分包一个行政村帮带三个中心户;每个区管领导干部确定联系行政村至少指导帮带一个中心户,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强化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投入机制。一是建立财政常年投入机制。今年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每户解决2000元的物资配臵(其中市区各配套1000元,1500元用于统一采购配送设备、500元用于补助中心户日常开支)。二是建立城乡文化互助机制。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城乡文化互助“113”工程的通知》(南川委办发„2009‟131号),通过援资、助智,切实帮助项目实施中的实际问题;畅通社会资金注入渠道,鼓励区内民营企 10 业和个人捐助文化中心户建设,形成社会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态势。三是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区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举行一次文化中心户文艺节目调演,组建一批贴近群众的文艺表演队,命名一批腰鼓队、小剧社、小乐队,进而带动全区群众文艺创作;大力实施“示范文化中心户”、“星级文化中心户”创建奖励,以奖代补,实现农村文化阵地延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齐抓共管。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要把创建工作当做工作重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牵头督促检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通报。各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引导,开辟专栏宣传,大力营造有利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人文南川”,建设区域文化中心,争创“重庆一流、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落实“135”战略部署,打造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特色旅游区作出新的贡献!

主题词: 公共文化 示范项目 创建 通知 送: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9月8日

第四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

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重点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 人。

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XX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5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

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 目标

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

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

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

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

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

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 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认真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县高中学生一日常规》,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整体育人功能,建立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不仅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负责,更发挥对整个班级工作 “领导、组织、协调”的职能,对本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管理,简单的“管、卡、压”只能窒息学生,县高中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理自律的意识与独立自主的精神。建立独具特色的值周班制度,每周一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日常检查和管理的机会。

3、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县高中越办越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一大批优秀老师各有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创新过程中,一个以推进新课程教学计划实验为契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全新教学模式,已在县高中形成共识。

4、教学手段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可或缺。基于这一认识,县高中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教学设备的更新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县高中目前拥有多功能阶梯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16个,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电子大厅、报告厅、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等。有80%以上的学科,1/3以上的课程能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名教师在全省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5、课程结构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以课程来落实。目前,县高中课程结构创新的核心就是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认真开好心理健康等选修课,努力建设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适合县高中特点的课程结构体系。如今,学校开设了20余门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多部自编的校本课程,如《 》。组织了艺术体操队、文学社、各项体育集训队、各种兴趣小组等,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课内打基础,课外育特长。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广大师生深入厂矿、农村、社区,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成为县高中办学的一道道风景线。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根本保证

县高中现有教职工196名,其中专任教师169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7名,一级教师44人,研究生17人。其中市级名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14人,市县两级骨干教师42人。他们深受社会的尊重和学生的欢迎。学校形成了一支思想稳、结构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是长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县高中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体现在政治环境宽,作风纪律严,干群关系和,敬业精神强。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泛滥,学校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尤其是学校领导,不仅以踏实稳健的作风管理学校,而且以极具魅力的人格与情感凝聚教工。领导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进取、高效”的领导集体。中层干部切实抓好各处室工作,为学校全局工作排忧解难。大家心齐力坚,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遴选和引进人才。近两年,县政府允许高中在全省范围内招聘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共有50余人加盟县高中,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建成了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定岗定员、竞聘上岗、转岗分流、优化结构的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年部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择班主任,从而实现双向选择,变人事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奖励工资制度,在满工作量的基础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变福利工资为奖励工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制定《县高中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百分考核制度,每学期考核一次,作为评职、晋级、评优、聘任的重要依据。

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师风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县高中注重加强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树榜样,定制度,抓评价”三管齐下,通过典型引路、制度约束和学生评价,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用师德师风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对青年教师加强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1、3、6、9工程”,达到一年适应,三年优秀,六年骨干,九年名师的培养目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师徒合同制,年轻老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拜老教师为师,签订师带徒合同,一定三年,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定期验收;教导处把年轻老师的课排在导师之后,先听后上,这样,既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县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

5、狠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开展新教师“百花课”和35岁以下教师示范课评选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 全体教师提出“三个一”要求,即精选一门必修课、上好一门选修课、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以培养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为主,来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6、强化科研,走科研强校之路

县高中明确把学习、科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主线,提高教师素质的捷径。学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培训处,有专兼职教研、科研人员。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承担科研立项和教改实验课题,实施指导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具体工作。县政府在经费上积极支持,从而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高中师生共同创办了《创新天地》、《研究性学习集锦》、《教研科研信息》等校园刊物,使教科研气氛浓厚。

为此,县高中被授予“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进行了全国及省市多级科研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多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400余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坚持科研,浓厚科研之风,已成为县高中创新办学,提高教师素质的鲜明特色。

营造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本质要求

县高中在办学实践中,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县高中的文化积淀熠熠生辉,同时又把握时代的脉搏,形成了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符合学生实际,提供人人成材的理想氛围”这样一种办学风格。这种风格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规范,也是县高中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县高中拥有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发挥着美化心灵、陶冶人格的德育功能,校园刊物展现了师生的才华和风采,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尤其是孔子的巨型塑像,象征人类智慧的金苹果,以及天道酬勤的巨型石刻等,都是采纳了县里其它部门的一些意见,精心设计而成,其中处处蕴含着学校教育的主题。创建示范性高中,就是要牢牢把握和营造这种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创建过程中赢得主动和成功。

建设县高中园区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

本溪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教育立县、科技兴县”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地在县城东部建设县高中园区,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县高中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县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县城老百姓都非常满意。高中人也为之精神振奋。

县高中目前占地13万平方米,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3栋学生公寓及食堂、浴 池等。一流完备的硬件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县高中的发展如虎添翼,快马加鞭。县高中园区的建设,是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是县高中再创辉煌的良好开端。

作为本溪县的龙头学校,县高中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取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我县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辽宁日报,本溪日报,本溪教育报对学校的发展都做过专题报道,县高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XX年5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学校长研修班到辽宁进行为期13天的考察,考察的唯一一所县级高中就是我县的重点高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在总结中指出:本溪县高中以严管理、高质量、大贡献为目标,立志在教学环境,干部与教师

这是对我县高中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创办优质高中的鼓励。今后五年,我县要把县高中办成素质教育的基地、课程改革的基地、教育科研的基地、信息交流的中心,把带动普通高中特别是扶持薄弱校的发展作为县高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五年之内,与四所普通高中结成帮扶对子,建立起帮扶网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非常珍视这次省级示范高中评估组亲临我县评审指导的机会,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县的创建工作给予批评与指导,以便推动我县沿 着重在过程、重在发展、重在务实的道路,将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工作继续全面向前推进!

第五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

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县一中、县二中、县五中、田矿中学),重点高中1所(县高级中学),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人。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2003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 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

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

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12全文查看

下载南昌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项目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昌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项目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陈 军 一、三大要求促创建 1.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

    创建创建“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

    创建“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12月1日) 尊敬的部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扎实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全民工程”,根据省爱卫会调研反馈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下......

    **街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

    汇丰街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欢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位专家来我们汇丰街道办事处检查指导创卫工作。就我街道开展创卫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一、街道基本情况汇丰街道位......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 全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会议召开以后,我们xxxx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由建委、环卫、宣传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创卫工作动员会,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汇报

    XX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汇报XX镇人民政府二○○四年十月十七日XX镇位于美丽富饶的XX江下游,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XX江流域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目前,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镇......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汇报材料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全民工程”,根据省爱卫会调研反馈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创建任务,建设系统的广大干......

    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推荐)

    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 **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9镇100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近年来,我县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