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4 04:0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第一篇: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根据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的四个种和大肠杆菌属在生化上是难以区分的,因为有产气的志贺氏菌,也有乳糖阴性、不产气、不运动的大肠杆菌,有些大肠杆菌也能引起痢疾状的腹泻。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 m ,宽0.5-0.7μ m。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有菌毛。志贺氏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按最新国际分类法,将本属细菌分为四个群、39个血清型。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宿主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只需少量病菌(至少为10~100个细胞)进入,就有可能致病。致病因素:志贺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菌体内毒素个别菌株能产生外毒素。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急性典型、急性非典型、急性中毒性菌痢三型;二类是慢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伏型、慢性急性发作型三型。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也不稳定。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显性感染,菌量很少时常呈暂时的带菌状态。被感不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控制。

五、感染途径

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无其它感染途径。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志贺氏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宋内氏最强,福氏菌次之,志贺氏菌最弱。一般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34天,37℃水中存活20天,在粪便内(室温)存活11天。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10分即被杀死,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1%石炭酸中15-30分钟即被杀死,对氯霉素、磺胺类、链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七、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一般样本检测。

八、自然和易感人群宿主

人和灵长类是志贺氏菌的适宜宿主,营养不良的幼儿、老人及免疫缺陷者更为易感。

九、实验操作活动

巳有文献证明,志贺氏菌可造成实验人员感染细菌性痢疾,仅在美国和英国就有数十例报告。尽管在捕获的非灵长类动物中曾有过暴发,但人类是惟一重要的传染源。然而,实验室感染的豚鼠、其他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被证实的传染源。

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的粪便中,极少存在于血液中。摄入及胃肠道外接种该病原体是主要的实验危害。人类经口感染福氏志贺菌的ID25~50大约是200个细菌。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引起感染目前还不清楚。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样本(粪便、食品、水样)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一旦发生意外,按照本实验室的《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进行处理。

十、预防和治疗

志贺氏蓖可引起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急性典型、急性非典型、急性中毒性菌痢三型;二类是慢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伏型、慢性急性发作型三型。

目前疫苗还不可用于人类。对本病的治疗,病人应予胃肠道隔离,除一般治疗外,可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作病原治疗。如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氯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亦可应用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等治疗。中毒性痢疾应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抗休克、冬眠药物和脱水药的应用等。慢性菌痢可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预防沙门氏菌感染,首先是要消灭传染源是预防措施之一,除治愈患者外,必须对托幼、饮食业及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调离工作岗位并予以治疗。切实做好饮食卫生、水源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

十一、工作人员素质

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并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后获得上岗证书。

十二、评估结论

该菌生物性状较稳定,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感染机会多,感染性中等,致病后主要是引起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等。预防手段主要控制传染源和做好餐饮业和托幼机构等的卫生管理。试验过程建仪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操作台面用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废弃物处理按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进行。

第二篇:艾滋病病毒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艾滋病病毒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艾滋病病毒改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即RNA病毒。其依靠反转录酶,以单链RNA作为模板,转录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反转录为病毒的单链R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的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HIV属慢病毒属,慢病毒的特征即从病毒的初次感染到严重的症状出现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00nm,其外层包膜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来源于宿营主细胞。最新研究发明,HIV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脂质筏”结构进出细胞,此结构富含胆固醇和糖脂,有可能成为阻断HIV感染的新靶位。包膜上含有来源于宿主细胞的包膜蛋白,如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和II类分子。平均每个病毒颗料表现含有72个病毒包膜蛋白复合体。此复合体成成“钉”形,其头部由三分子表面貌一新糖蛋白gp120构成,其茎部由三分子跨膜糖蛋白gp41构成,并通过gp41锚定于病毒包膜表面。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二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 易感人群主要为以下五类人群,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HIV致病性强,HIV-2型对人体的致病性比HIV-1型弱。目前全球流行的毒株主要是HIV-1型,HIV-2型主要在西非流行,欧洲、北美等少数国家发现少数HIV-2型。感染后死亡率极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据国外研究资料,暴露后的危险依次为:皮肤完整<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暴露时间短、接触的血少<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后的暴露,暴露时间长、接触的血多或由实心的针扎伤<由空心的针刺伤、伤口深、伤口有可视性出血,或针曾穿破过病人的动脉或静脉。同时结合患者的状态,判断来自病人的危险有多大。如果病人无症状或高的CD+4细胞数,危险性相对较小。如果病人处于进展期,或原发感染,或高病毒载量,或低的CD+4细胞数,危险性相对较大。有资料报道,后者的危险性是前者的100~1000倍。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HIV感染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感染率为0.09%。皮肤暴露,目前无人发生感染。如实验人员暴露后应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程序来处理和上报。

五、感染途径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传染性。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证明,离体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断复制,仍可以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37度时,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和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HIV。

七、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一般血清样本的HIV抗体检测。

八、自然和易感人群宿主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易感人群主要为以下五类人群,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目前也从灵长类动物的多种体液中分离到了HIV病毒。

九、实验操作活动

尽管实验室感染HIV基本是因接触了含病毒的血样引起,但处理其他样品也要戴上手套,这样可以降低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危险。皮肤(尤其是有皮肤抓伤、擦伤等)及眼部黏膜鼻腔及口腔黏膜都是HIV病毒可能侵入的途径。呼吸道传播是否存尚不明确。

有证据表明实验室工作服有传播反转录病毒的危险,如果工作服污染了HIV应在送洗丢弃前消毒。工作人员不能穿着工作服去实验室以外的地方。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样本(主要是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建议采取BSL-2级标准及特殊操作规程、防扩散设备和设施。一旦发生意外,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和本实验室《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进行处理。

十、预防和治疗

人感染了 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AIDS)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目前,艾滋病没有人体可用的疫苗,治疗也尚无特效的病因疗法,但总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抗肿瘤、杀灭或抑制HIV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预防HIV感染,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十一、工作人员素质

卫生技术专业人员,经过艾滋病检验培训和生物安全培训后并获得上岗证书。

十二、评估结论

该病毒在人体复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所以研制疫苗相对困难。HIV主要通过血液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后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AIDS)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预防手段主要竭制三个传播途径。实验操作中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进行。操作台面用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废弃物处理按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进行。

第三篇:志贺氏菌检测新国标要求厌氧条件增菌的解决方案

志贺氏菌新国标要求厌氧条件增菌的解决方案

最新发布的志贺氏菌国标GB_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_食品微生物学检验_志贺氏菌检验方法)即将于2012年7月17日实施,新国标中关于增菌部分有重大改变,要求在厌氧条件下增菌过夜,由于增菌通常在500mL三角瓶或均质袋中进行,这就对所有检测志贺氏菌的政府检测机构和企业提出更高的硬件要求。由于志贺氏菌是兼性厌氧菌,此次国标变更增菌方法为厌氧条件下增菌,目的是想在增菌时抑制部分好氧菌的生长,提高志贺氏菌的检出率,提出灵敏度。

很多微生物工作者在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厌氧增菌,由于增菌时可采用三角瓶、试剂瓶或均质袋,放在何种容器中进行增菌,要根据样品容量、增置设备的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现本人给广大有检测志贺氏菌需求的客户推荐几种解决方案:

1)大培养空间的方案—各种大型厌氧工作站,如英国DWS公司的A35新型厌氧工作站(带触摸屏):适合每日检测量大于50个样品/以上的检测机构和企业。可以方便转入三角瓶(瓶子高度要求小于185mm)和均质袋,内部培养空间至少可以放置60个500mL三角瓶,提供精确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控制,触摸屏控制系统。

2)中等培养空间的方案—各种紧凑型厌氧培养箱,如DG250厌氧工作站:适合每日检测量20-30个左右的检测机构和企业。提供精确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控制。

3)最小培养空间的方案—各类厌氧罐系统,如Jar Gassing system(厌氧罐气体控制系统):适合每日检测量小于10个的检测机构。样品放入厌氧罐中(可选放一个瓶子或4个瓶子的厌氧罐),通过抽真空和充混合气体,将内部的氧气降至1%左右,然后通过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在钯催化条件下将微量的氧气反应生成水,达到厌氧条件。此方案只提供抽真空和充气系统及厌氧罐,客户需要将厌氧罐放入其它培养箱中培养。

第四篇:关于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报告

关于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报告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按照国家局《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煤安监办字[2003]24号)文件要求,北京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组织北京市煤炭协会、中国地方煤矿工业总公司以及京煤集团公司等三家评估机构经过5个月的紧张工作,除8处停产矿井未评估外,已对辖区内206处煤矿进行了安全程度评估,占生产矿井总数的100%。现将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五月初,成立了由北京办事处主任李建伟任组长的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北京办事处、北京市煤炭管理办公室、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门头沟区煤炭管理办公室、京煤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专家组成。针对北京市煤矿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并于5月23日与北京市煤炭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通知》(京煤安监字[2003]21号)。召开了由两区煤炭管理部门及京煤集团参加的动员会,传达了国家局领导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了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对评估工作做了整体部署。

二、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1、学习准备阶段。针对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委托北京市煤炭协会、中国地方煤矿工业总公司以及京煤集团公司三家评估机构对北京市的煤矿进行安全程度评估,为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三家评估机构组织了精干的队伍,聘用了一些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涉及的专业有采煤、机械、电气、通风、煤矿管理等。组织评估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评估标准,为搞好评估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2、预评估阶段。2003年6月1至10日,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北京办事处组织各评估机构及煤炭主管部门,先从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各抽取了一部分煤矿进行预评估,以准确掌握评估标准,对评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宣传的目的。

3、正式评估阶段。自6月10日至10月底。评估工作正式开始,评估组每到一乡(镇)先讲解评估标准,然后对一至二个煤矿进行评估,通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下达整改意见,由各煤矿对照评估标准进行整改。中地煤公司评估77处乡镇煤矿,市煤炭协会评估124处乡镇煤矿,京煤集团评估5处国有煤矿,至10月底共评估煤矿206处,全部完成了评估工作。

4、评估总结阶段。按照总体安排,各评估机构完成了评估工作,向评估领导小组上报了206份评估报告,办事处对各评估机构上报的评估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核,确定评估机构打分的合理性,根据打分情况确定评估类别的合理性,对其中100多份不合格的评估报告责令评估机构进行整改完善,保证了评估工作的严肃性。12月10日,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会议,对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五号令《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结合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煤矿安全程度类别,并且制定了《关于公布煤矿安全程度类别的通知》(京煤安监字[2003]55号),向市、区政府有关煤炭管理部门、京煤集团及各煤矿企业公布了煤矿评估的结果。

为保证评估质量和进度,办事处分别于8月4日、9月15日组织三家评估机构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山西晋城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组织各评估机构进行了学习,要求各评估机构一定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考察,要依据评估标准,客观地反映煤矿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确保评估工作质量。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按照规定格式,将评估报告上报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评估机构必须如期完成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全部工作。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北京市政府下发了京政办发

[2003]43号文件,明确要求每年要组织实施对各类合法煤矿的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对评估结果为安全较差或不合格的煤矿,按有关规定责令整改或停产整顿。门头沟区地方煤炭管理办公室组织全区煤矿企业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学习,对全区煤矿统一做了瓦斯鉴定;房山区安管局对煤矿作业规程的格式、内容做了统一要求,对乡镇煤炭管理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布署落实评估工作;两区煤炭管理部门组织所有乡镇煤矿与昊华公司救护队签定了救护协议;评估组每到一处,各乡都组织了由主管乡长参加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会,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立即整改;通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促进了煤矿安全工作,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三、评估结果

截止10月底,经过三家评估机构的共同努力,除8 处停产矿井未进行评估外,完成了206处煤矿的评估工作,占生产矿井总数的100%,完成评估报告206份,其中A类矿井共49个,占23.8%,B类31个,占15.0%,C类90个,占43.7%,D类矿井36个,占17.5%。其中:门头沟区评估的66个煤矿中,A类矿井37个,占56.1%,B类矿井9个,占13.6%,C类矿井15个,占22.7%,D类矿井5个,占7.6%。房山区评估的135个煤矿中,A 类矿井9个,占6.7%,B类矿井22个,占16.3%,C类矿井73个,占54.0%,D类矿井31个,占23.0%。京煤集团公司评估煤矿5处,其中A类矿井3个,占60%,C类矿井2个占4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评估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存在着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基础图纸资料不完善,规程不规范问题;二是矿界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乡镇煤矿存在着超层越界开采的现象,又不能及时测量,造成盲目开采,极易引起塌冒事故的发生;三是乡镇煤矿采煤方法相对落后,多数煤矿没有正规的采煤工作面,存在胡挖乱采的现象,支护质量差,存在着较大的事故隐患,顶板管理是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造成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四是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比如井下吸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火工品管理没有落实“三对口”,放炮管理没有做到 “三人联锁放炮”和“一炮一签”,造成雷管和火药的丢失;五是通风系统不完善,局部通风不合理,出现串联风、循环风。有的煤矿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而是用国矿的旧巷进行通风,多数矿没有测风记录,测风站也是刚刚建立,没有对全矿井的总风量进行测算;六是乡镇煤矿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乡镇煤矿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人员缺少,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七是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经验不足,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管理,切实提高职工素质迫在眉睫。

北京办事处近期召开了北京市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专题会,总结评估工作取得的经验:通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有力地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了煤矿企业特别是乡镇煤矿经营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加快了煤矿企业引进人才和引进技术的步伐,增加了经济效益,在煤矿营造了安全生产的氛围,推动了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得到好转。同时对今后的整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评为A、B类的煤矿,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评为C类的煤矿,对照存在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

2、由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评为D类的煤矿,要立即停产整顿,经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整改或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区政府予以关闭。

3、由于有关证照到期评为D类的煤矿,要立即停产,待相关手续办理齐全,经区煤矿安全

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4、由于百万吨死亡率超过3评为D类的煤矿,事故后有关部门已经检查通过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整改,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5、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实行动态管理。2004年,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市、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大对C、D级煤矿的监察和监管力度;并将组织兼职煤矿安全监督员对A、B类矿井进行抽查,抽查中,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根据情况予以降级。

第五篇: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评估日期:

参与评估人:

1、生物因子种类:

本实验室从事的是一般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工作,所涉及的样本来自健康体检人群和病人,样本类型包括血清、全血、尿液、胸腔积液等,在实验室工作中所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2、来源:

本科室所涉及的生物因子来源主要是送检样本本身所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3、传染性:

本科室可能接触到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1)甲类传染: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可分别引起鼠疫、霍乱等。

2)乙类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痢疾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淋球菌、梅毒钩端螺旋体、疟疾等。可分别引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等

4、致病性:

本科室仅为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柜,不从事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培养增殖实验,因此本科所涉及的病原体检测实验均属于BSL-2级生物安全。

5、传播途径:

本科室生物因子可能致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

6、预防及治疗:

对于本科室所有从事临床试验的人员,均配备了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基本防护设备。在实验室配备了冲淋及洗眼装置。同时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所有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并定期演练,所有员工均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7、结论:

本科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评估人员签名:

下载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最终定稿]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报告 一. 危害程度分类 (一) 分类等级 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为Ⅲ级),属高致病性病原微......

    机电安全程度评估自评报告

    机电安全程度评估自评报告 为配合全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开展,贯彻执行《关于2011年度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达标实施意见》的规定,每月对井上下辅助及采掘现场进行检查及评比。针......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摘要:介绍了里例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情况。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32-02 猪魏氏梭菌是典......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关于贯彻执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 劳人护〔1986〕6号 我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起草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业经国家标准......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结核杆菌的传播与致病结核杆菌通常指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振动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5篇

    振动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振动的频率 人体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1-1000Hz,对低频率 (20Hz以下)振动,人体以振摇和撞击而感受,对高频振动则以疼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保障程度评估分析报告

    四个方面的分析报告按照如下撰写: 二、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有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

    2011防治水安全程度评估汇报材料[全文5篇]

    淄矿集团公司岱庄煤矿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汇报〈防治水部分〉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分局领导: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的有关规定,我矿于2011年8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