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平法院调研网吧影视服务侵权案件多发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昌平法院调研网吧影视服务侵权案件多发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作者:高笛
昌平法院知识产权庭自2009年5月成立至今,共受理网吧影视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案件31件,涉及影视作品30余部及昌平区的14家网吧。侵权形态多表现为网吧将自行下载的未经授权的影视作品存储于网吧服务器上供上网者在线观看,以及通过向影视服务平台供应商购买相应的服务器软件,供上网者在网吧局域网上观看该平台提供的影视作品,其中包含部分未经授权的影视作品,从而因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而被诉至法院。
昌平法院经调研认为,网吧影视服务侵权案件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网吧经营者版权意识淡薄,经济实力不足。一些网吧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不知其行为已构成侵权,没有形成拒绝盗版影视的意识和习惯。同时网吧经营者作为小企业主,基本上没有经济实力购买足够的正版影视作品版权。受利益驱使,部分网吧经营者便明知其行为构成侵权仍然为之,以提高竞争力,争取消费者。
二是不规范的影视服务平台提供商助长网吧侵权态势。国内影视服务平台提供商提供影视更新服务这种授权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影视服务平台提供商在未获得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便向网吧提供相关影视作品,欺骗网吧业主其已获得合法授权,或者向其保证如果发生诉讼代为赔偿,以致网吧业主对侵权有恃无恐。
三是行政主管机关存在监管乏力的现象。部分涉案网吧业主表示其经营行为并未得到相关行政主管机关的严格监管,并且行政监管手段单一,以处罚为主,处罚之后没有相关持续性、指导性措施,依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致使网吧业主抱有侥幸心理,接受处罚后仍不予改正。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四是版权人维权力度加强,反盗版团体职业化。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大,影视作品版权人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部分公司或者律所已经形成了职业反盗版团体,其经影视作品权利人授权后,便对侵权网吧进行批量取证和批量诉讼,依靠规模化、专业化维权获取利益,使侵权打击的范围和力度更大。
针对以上原因,该院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司法宣传力度,开展“送法入网吧”活动。通过著作权法律培训、法律问题答疑、法律纠纷排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向网吧行业的普法活动,提高网吧经营者的版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积极引导其尽快规范经营行为,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促进网吧行业优良风气的形成。
二是以司法建议促进网吧行业形成保护著作权的自律和维权机制。建议网吧业主选择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正规企业的影视服务平台产品,降低侵权风险,同时在购买相应的服务器软件时,严格审查影视服务平台提供商的许可资格,签订合作协议时规定知识产权“清洁”条款,促其行业自律;同时,建议网吧组成行业协会,代表集体与版权人进行谈判,形成明确的授权机制和价格机制。
三是与行政管理部门构建联动机制,完善行政监管。主动增进与文化行政管理、执法等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究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日常监管,在规范网吧经营行为的基础上,严厉打击某些通过非法复制、传播大量未经授权的影视作品盈利不规范的平台供应商,从源头和关键环节两个方面遏制侵权行为。
四是加大调解力度,加强判后释明工作。对原告集中起诉多家网吧的案件,在调解时采取“点面结合”的调解方式,促使形成“一调众调”的局面,尽力做到“案结事了”,减少司法成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本的重复投入。同时统一相关案件的裁判尺度和赔偿标准,对权利人和网吧经营者做好判后释明工作,充分发挥裁判的导向和指引作用。
第二篇:罗田法院分析刑事案件上升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罗田法院分析刑事案件上升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徐世钰 余光武 发布时间:2010-06-11 13:52:14
湖北法院网讯(作者 徐世钰 余光武 编辑 李国清)今年1-5月份,罗田法院共受理刑事案件67件86人,与去年同期48件57人相比,案件数量增长近40%,被告人人数增加50.9%。刑事案件明显上升,对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审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主要特点:
(一)故意伤害案件比重大。共受理故意伤害案件31件,占受案总数的46.3%,比去年同期的26件增长19%,居受案数首位,并且此类案件大多是农村的村民、邻里、熟人甚至亲属之间,因土地承包、宅基地、通行、排水和债务等民间纠纷激化、升级演变而成,基本上都是初犯、偶犯。
(二)交通肇事案件增幅大。共受理交通肇事案件11件,比去年同期3件增长267%,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6.4%,仅次于故意伤害类案件。交通肇事案件主要发生在乡镇道路上,并且以摩托车、农用车肇事居多。在受理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摩托车、农用车肇事的共8件,占此类案件总数的72.7%。
(三)盗窃抢劫案件变化大。受理盗窃案件7件,占受案总数的10.4%,较上年同期12件下降42%,受案数量出现负增长。盗窃案件在犯罪主体、侵害对象上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变化,由外地流窜盗窃摩托车为主向本地青少年入户盗窃现金为主转变;受理抢劫案件6件(去年同期为零),占受案总数的8.9%。抢劫案件主要是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的无业、失学青少年抢劫同龄的青少年,有的还“擂肥”在校学生,有团伙化、暴力化、低龄化的倾向。抢劫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吃喝玩乐,并非生计所迫。
(四)控告罪名涉及范围大。去年同期受理刑事案件主要涉及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强奸、猥亵等9种罪名,而今年同期新增非法经营、敲诈勒索、贩毒、过失致人死亡等罪名,控告的罪名共涉及14种。从涉案罪名看,刑事犯罪出现新的动向。
原因分析:
(一)依法打击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为巩固“全国平安县”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平安罗田”建设,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公安机关加大了对刑事案件的侦破力度。同时,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杜绝了“以罚代刑”、“以取保候审代结案”等问题,以前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等方式解决的部分案件,现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由此导致刑事案件受案数增长。
(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够健全。山区农村人口法律知识缺乏,遇到利益纷争时,往往一时冲动,大打出手。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不够扎实,网络不够健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在一些地方缺位和失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及时,一些民间纠纷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排查化解,导致激化升级,引起“民转刑”案件持续多发。
(三)农村的交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投入加大,山区农村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但同时,车辆数量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国家“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扩内需政策实施后,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民购买农用车、摩托车的热情。农村农用车、摩托车数量快速增长,客观上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一些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速行使,遇到 紧急情况处置不当,更加导致农用车、摩托车交通事故频发。
(四)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和偏废,一些家庭存在失管、失爱、失和、失德等“四失”问题,对未成年子女或放任自流、或漠不关心、或溺爱迁就,给子女的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德育为先的原则没有得到落实,一些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幸福观和是非观出现偏差,贪图安逸享乐,缺乏吃苦精神。三是文化糟粕和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的社会关怀、帮教机制不健全,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此外,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不强、交友不慎、是非不分,经不住诱惑,意气用事,是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观因素。
对策建议:
(一)加强法律宣传教育。突出农村人口、在校学生两个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采取发放资料、图片展览、巡回审判、法制讲座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土地承包经营法》等法律,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在校学生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公安机关应针对辖区的治安形势,及时的向群众发出预警信息,提 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做到无缝隙、广覆盖。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调处。要充分发挥各级综治维稳中心的平台作用,整合资源、联动联调,实现“小纠纷、大调解”,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在初始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三)突出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针对乡镇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多发的实际,在强化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交管部门应克服点多、线长、面广、人少的困难,力量下沉、管理前沿,把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作为重点、难点来抓,加大路面巡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处罚各种交通违章行为,使农村交通秩序持续好转,最大限度预防、减少交通肇事案件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力。首先是家庭应尽到教育、保护子女的责任,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民主、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学校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把法律、品德和心理学教育纳入学生课堂,让德育为先回归。三是应加大对网吧、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注重对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的生活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和困难帮扶,从严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行为,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力。
(五)强化审判管理工作。一方面,通过采取与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加强沟通联系,缩短审前社会调查时间,依法运用简易程序和简化审,以及加强自诉案件和解工作、强化审判流程监控等措施,提高审判效率,节省司法资源。另一方面,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强化审判员、合议庭、庭长、分管院长和审判委员会的职责,严格把好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关,防止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实现刑事案件公正、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此外,应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积极延伸刑事审判服务职能,认真分析、研判刑事审判工作态势,针对个案和类案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内部治理,改进社会管理。
第三篇:昌平法院调研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调解难的原因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昌平法院调研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调解难的原因
作者:刘洋
2010年昌平法院共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类案件1486件,其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1013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有81件,调解率仅为8%;而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案件的调解率约为22%,前者远低于后者。经调研发现,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调解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事故当事人难寻,庭审时被告常缺席。交通事故发生后,多数当事人在第一时间都忙于急救,仅简单地获得肇事者手机号码、车牌号码,却忽视了获取其居住地址、工作单位等更多详细信息。原告在治疗终结后诉至法院时,许多被告已经难以找寻,法院无法以直接送达或邮寄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不得不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被告缺席庭审,导致调解工作无法进行。
第二,非死即伤,双方当事人敌对情绪严重。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里,受害人非死即伤,原告方情绪较为激动,而事故双方当事人在事故解决过程、伤者治疗过程及赔偿协商过程中也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于是法庭审判成了当事人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刻。许多当事人不再以解决纠纷为诉讼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斗气。这样的敌对情绪为审判人员的调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第三,怕担责任,保险公司拒绝调解结案。由于交强险人身损害类赔偿限额高达十一万元,要远高于财产损失限额二千元,保险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一旦参与法院人身类案件的调解,就意味着其要对保险公司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代理人在此类案件庭审时,往往态度比较慎重,有的代理人甚至表示拒绝调解,希望法官能够以判决结案。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针对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调解中的难点,该院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当事人能够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一是在庭审前,由法官助理先行与身处京外的被告或与原告缺乏沟通的被告进行联系,明确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纠纷,消除当事人对于诉讼的恐惧与不解,解除当事人对诉讼的忧虑,使当事人能够积极应诉。
二是法官在与当事人接触过程中,准确把握争议焦点,引导当事人将注意力转移向矛盾的解决而非互相斗气。
三是法官在审判时,尊重保险公司意见,使调解始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让当事人的权益都得到充分的保护。对于保险公司同意理赔的部分,可以达成部分调解协议,其有所保留的部分,可以以判决结案,从而调判结合,以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