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43号文解读: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

时间:2019-05-14 04: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发43号文解读: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发43号文解读: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

第一篇:国发43号文解读: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

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

——关于国发43号文的解读

中国现代集团现代研究院 副院长 王小炆 研究员 王蓬 徐亨玺

10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国发43号文。该《意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不仅关乎地方政府举债偿债问题,还将影响到上万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发展和命运问题。

1、文件内容

《意见》共有七个部分,可以划分为总体要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和存量债务处理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本《意见》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规范的债务管理机制,而发挥积极作用、防范化解风险和促进健康发展则是其目的所在。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二十字方针。

其次,对于如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意见》也给出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分别是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完善配套制度等四个方面。

通过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解决好“怎么借”的问题;通过控制举债规模、限定债务用途、纳入预算管理等措施,解决好“怎么用”的问题;通过划清偿债责任、建立风险预警、完善应急处置等措施,解决好“怎么还”的问题。此外,完善配套制度则从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强化债权人约束等三个方面,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提供保障措施。

最后,为确保改革平稳过渡,《意见》明确提出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既要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又要切实防范风险,并就相关的组织领导工作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如果说,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是长效制度,那么消化存量债务,则是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意见》还对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提出了明确措施:在清理甄别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础上,一是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举借的债务,以及企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中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部分,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对企事业单位债务中不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部分,要遵循市场规则处理,减少行政干预。

2、要点分析 2.1一个机制约束政府负债

《意见》提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对之前粗放式的政府债务扩张进行约束。

“借”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主体和形式。只有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政府才可适度举借债务,市县一级政府举债需要通过省级政府代为举借,政府债务不能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其次,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解决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此种形式已经非常接近美国市政债。

“用”严格限定了资金用途,并将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政府债务要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建立起对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

“还”主要明确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债主体和应急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在应急机制方面,在地方政府通过变现资源、压缩开支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仍难以自行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地方政府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种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盲目扩张。

2.2两个思路解决债务问题

根据截止到2013年6月底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20%,而地方政府债务占比则达到32%左右,合计政府负债率约为52%,考虑到2013年6月后的增量债务,当前我国政府负债率正在逼近60%的国际安全警戒线。而地方政府还债的高峰恰恰就是2013年到2015年。另一方面,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达到42万亿,仍然需要举借大量政府债务。

如何处理存量债务的问题,《意见》给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置换”。拿什么“置换”什么?如何“置换”?由于之前的《预算法》明文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多是间接持有,以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城投债等形式出现,利率较高,并且正面临偿债高峰。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中需要被“置换”的就是这些亟待偿还的债务,尤其是银行贷款。

要“置换”这些债务,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个选择是在现有地方政府举债机制下借新债还旧债。当地方政府具有了发行债券的权力以后,就可以直接发行债券,这属于直接融资,利息较低而且期限更长。

“置换”旧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两个好处。第一,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以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减轻利息负担。地方政府债券是以地方政府信誉担保的资产,理论上说其风险仅高于国债,但远远低于企业债券。因此,其利率一般也比较低。所以,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银行贷款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第二,减轻地方政府短期还款压力,解决了今明两年还款高峰的问题。以长期债务置换短期债务,拉长还款期限,减轻目前的短期还款压力。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时,可以根据其预期收支情况确定债券的期限结构,这就使其可以用期限较长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期限较短的其他债务,减轻每年的还款压力。《意见》里明确指出,“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新的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意见》将公益性事业划分为有收益和没有收益两种情况,通过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解决这一问题,没有收益的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收益的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其次,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解决新的建设资金来源。

2.3三条界限划分责权主体

《意见》明确划分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平台、政府与市场之间责权利主体间的界限。首先,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切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央政府不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兜底,把中央政府从地方政府债务中隔离开来,避免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逼迫中央政府兜底从而转化为国家债务危机的可能性。第二,实现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的切割。明确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剥离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体系,使资金更好地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间流动,得到有效配置。

3、平台公司未来何去何从

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特定时期中国特色的产物,平台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组建以来,作为政府推进城市建设、改进民生的重要手段,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然而我们清晰地看到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尤其在经历2009年的爆发式增长后,规模虚增、负债高、盈利差等问题凸显,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近几年的政策走向已趋近明朗,平台公司的路在哪里,做如下解读。

3.1平台公司存量债务处理

《意见》要求“剥离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性债务”,平台公司的“代政府融资”职能将不可持续,意味着平台公司政府融资功能将被逐步剥离,这是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规范管理的持续,未来平台公司将会进行渐进式地调整、改造。

(1)政府性债务的剥离。对平台公司的既有债务进行分类,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平台举债,实际投向公益性项目的债务,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直接偿债责任,按《意见》要求,可依靠省政府代市县级政府发行债券进行置换;由平台公司举债,投向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准经营性项目的债务,可将债务和资产打包,由地方政府或平台公司作为主体进行PPP社会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化解债务风险;对于由平台公司自身运营和发展,及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而形成的债务,由平台公司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

(2)增强自身融资能力。《意见》明确“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一直以来银行等资金机构看重的平台公司“政府背景”将逐渐失去价值,政府背书、政府信用等将逐渐失去效用,未来平台公司将作为一般性企业,其融资能力将取决于有效资产、未来盈利能力等。例如江西省2014年9月出台的《江西省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对平台公司债务,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说明平台公司债务将不再视作“无风险”。

3.2平台公司的发展转型

平台公司是特殊时期的特有产物,具有生命周期。随着城市建设高峰的过去,某些平台在完成了某个领域的投资建设任务后就应该历史性地退出舞台,要么关闭要么转业成为经营实体。而从改革成本和改革稳定性的角度来看,推动平台公司转型是更佳方案。未来平台公司将会去平台化运营,作为一般性的竞争性和地方性国有企业存在,平台公司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实体化、市场化和规范化转变,参与市场化竞争。

(1)宜涉足的领域

一是产业引导和国有资产管理,即按照地方政府产业布局要求,积极引导政府投资的方向,履行政府投资导向的职能,同时在公用事业、轨道交通、广告经营、能源开发、文化旅游、环保产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充分运作,规范企业经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城市运营管理,即运用市场手段,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等)、城市资源性资产(主要是城市土地)和城市无形资产(如广场、道路冠名权)在内的城市资产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活动,以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为目标,充分经营和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发挥平台公司公共产品提供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作用;

三是城市金融服务,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性国有企业应着力打造金融板块,可参股银行与银行联姻,亦可涉足小额贷款、金融租赁、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公司等多种金融业态,金融板块将成为一些平台公司未来的经济增长极,不仅能为其盈利能力注入新动力,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未来的发展路径分析

虽然平台公司目前还无法做到完全撤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他们发展的脚步正在逐步远离单纯的政府性平台公司。在业务发展方面,平台公司应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向多元化、跨区域化发展,进一步夯实业务能力,并购和整合将成为平台公司发展的常态,生存下来的平台公司将以新形象和新境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 跨区域发展方向

在平台公司的初步发展阶段,公司的发展主要是在本地完成。而进入转型阶段之后,有能力的平台公司开始实施横向扩张战略。如通过整合城区近郊及各县的各类中小水务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实现规模经济;利用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如工程管理等各种专用知识、技术,对区域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程代建、工程项目管理等业务。

 多元化发展方向

目前平台公司都在尝试战略转型,一方面随着其所在城市的发展,继续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投资实体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大多数平台公司的转型选择依然围绕土地开发相关产业链,进行土地一级二级联动开发。条件成熟时,平台公司可凭借地方政府独特的资源、机遇,大胆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的拓展,向产业投资、资产管理、金融控股、城市运营、城市旅游等多元化业务转型,不断发展壮大平台经营性业务板块,增强平台自我造血能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经营收益反哺公益性项目,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 纵向整合方向

依托平台公司既有的专业能力,积极在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等产业培育立足本地、面向市政公用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集投资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创新产业为一体的集团,带动整个市政公用产业向集团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市县的行业性公司兼并重组等将为常态。

3.3平台公司的能力培养(1)理清与政府的关系

平台公司应厘清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根据市场规则,明确平台公司的服务提供商和地方政府的服务购买者关系,同时在债务和平台公司运作方面,对平台公司进行定位。

 债务方面

按照国务院及人民银行、银监会的要求,金融机构对平台公司项目逐个开展重新评审和风险排查,梳理落实贷款项目审批、项目资本金、还款来源和抵押担保情况,地方政府在此背景下应针对平台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督导平台公司做到已发放贷款与具体项目挂钩,落实项目资本金,为平台公司减轻债务包袱。 做实资本

政策伊始,地方政府应尽快为平台公司注入有效可变现资产、特许经营权、税收返还等以增加公司现金流覆盖程度,做实资本金,为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提供资金基础,实现既有债务与地方财政彻底剥离,也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型提供保障。

 资产整合与平台重构

对平台公司进行规范和重组,按未来公司的发展定位,对于与业务不相关的公益性资产、享受政策支持的项目等进行剥离,为平台公司减轻运作包袱;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对区域内国有资产和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将城市资源和国有资产集中进行归集,全力打造综合性城建融资实业型平台公司,做大业务规模,培养专业能力。在此之上此外,积极探索区域投平台公司的协同发展,尝试区县平台整合和跨地市区域的平台整合。

(2)规范企业运营

 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机构

平台公司需构建产权清晰、权责统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科学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推动平台公司由事业法人向公司制法人转型,真正确立其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化运作。

 优化内部管理,做实管理基础

充分考虑平台公司未来的职能定位、业务板块等,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及授权体系,并清晰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分工等,做实平台公司的内部管理架构,提高运营效率。同时,针对集团化运营的平台公司,应结合平台的职能定位、业务发展规划等,对下属参控子公司进行系统梳理并分类,针对性地设计管控模式,充分激活各子公司的发展动力。

 强化人力资源团队建设

做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多渠道市场化吸引人才,实现各方面人才在管理思想、经验及发展潜力的合理搭配,形成既具有管理能力、又具有发展动力的人才团队。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确保引进的人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

 推进平台公司的改制

建立产权机制,通过管理层持股、技术入股、职工持股等手段,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革,激发内在活力。

4、总结与前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要求。5月20日,国务院转批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国发18号文),提出剥离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总体要求。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规定。10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10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45号文),根据新修订的预算法部署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切事物都是时代的产物,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应运而生,对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移世易,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原有财政体系下异军突起的平台公司,在未来财政体系的变革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虽然前行的道路还需要摸索,但方向已然确定。我们预测,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国家将出台政策,全面放开省级地方政府债券的自发自还。此外,国发45号文的出台有着非常强烈的信号指向,因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我们认为财税体制改革将在今明两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并将在2016年基本完成,而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范管理和平台公司的职能调整,也将配合着调整到位。

当平台公司债=地方政府债=中央政府债的逻辑链条被斩断,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将失去地方政府的信用背书和土地财政的支撑,独自面对市场的竞争。当然,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改变。对于政府平台公司而言,在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的基础上,未雨绸缪,早做谋划,为未来成功转型打基础,这是当务之急。

第二篇:地方融资平台和企业债政策梳理

地方融资平台&企业债政策梳理

来源:华宝证券 分析师:胡立刚

1.摘要: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相关风险以及发行政策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截止2013年9月30日,共有8762个地方融资平台,其中发过债的融资平台共计达287个,总的债券余额为4775亿元。

企业债作为重要的信用债类型之一,融资期限较长,融资金额较大,相较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他融资方式,成本较低,且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期限金额等较为匹配。且通过债务融资,不涉及发债平台的企业控制权问题,是较优的融资方式,因此融资平台发债以企业债居多。

地方融资平台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债的相关政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上述政策进行分类梳理了解,将会对未来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各类问题,有着更为全面的研究角度。

本文从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企业债风险防范政策以及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梳理。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从2010年国务院的19号文开始,直指地方融资平台存在问题,提出债务责任落实以及平台分类管理。之后发改委等国家其它部委相应发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防范风险,以期更好地发挥债券融资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作用,有效管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主要包括:

提出防范地方平台的债务融资风险,明确自营收益发债要求,并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对地方政府回购行为、融资平台注资行为、地方政府担保承诺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关于企业债风险防范政策,企业债是众多企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募集方式,为了促进企业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发改委陆续发文来加强对企业债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从发改委2012年年底的3451号文到2013年上半年的957号文以及1177号文,发改委对企业债的审核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从发债主体的发行要素,担保情况等给予指导,也将债券发行申请分类管理,并提出专项核查,企业债发行市场由此迅速从高位回落。

主要包括: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以及风险防范进行管理。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关于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从今年8月开始,发改委先后发布1890号文以及2050号文,从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省级以及支持通过债券融资来为棚户区改造,包括鼓励“债贷组合”发债申请,项目总投资上限上浮至70%。在此政策背景下,尽管受到审计署债务审计的一定影响,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从底部开始回暖。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相关风险管理政策以及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将更利于我们对未来债券市场以及与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类固定收益产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把握可能的债券市场投资机会,并及时规避相关风险。

外汇占款增幅增加明显,M2、社会融资规模等增速过快,央行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与前几月已有较明显的不同,市场的资金价格变化较大,且近期都处于较高水平。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债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债申请给予鼓励,但是企业发行债券还会考虑市场的资金价格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近期企业债一级市场的供给情况,还需多考虑资金面以及宏观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

2.地方融资平台政策梳理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各类融资方式,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膨胀,有些地方政府存在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如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

为了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引发的相关风险,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务院、发改委等相应发布了一系列的通知,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的管理。

2.1.《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

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19号文表明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态度,并指出了目前融资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文中将地方融资平台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别,提出不同的规范清理方法,并强调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要规范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管理,最后值得关注的是,重申了地方政府禁止给地方融资平台进行隐形担保,明确债务偿还责任,将融资平台与地方债务的风险一定程度隔离。

2.2.《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

国务院在2010年6月发布的通知,提出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在当年11月,发改委就发布了重要的2881号通知,对于涉及地方融资平台中的债券行为规范给予了进一步的说明。

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发改委将支持其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以此来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对于存在债务风险的地方融资平台,该通知强调要增强融资平台的自营性经营收入,并提出融资平台需满足自营收益占偿债资金70%(含)以上的要求,从而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

同时给出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及综合财力统计表”对不满足70%要求的融资平台,通过测算融资平台所处地方债务和财力情况,来对发债情况给予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融资平台所在地政府负债水平超过100%,发改委将不受理其发债要求。再次强调规范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行为中的担保行为,以期有效隔离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

2.3.《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1388号

在2010年,国务院和发改委都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下发了相关通知,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以及后续通过发行融资等行为。

而2010年10月,“十二五规划”通过,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发改委在2011年6月9日相应地出台了1388号通知,鼓励并引导资金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地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

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需求后,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当地其它项目的建设。

2.4.《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

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旨在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土地储备机构确需融资的,应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执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统一政策。土地储备融资资金应按照专款专用、封闭管理的原则严格监管。纳入储备的土地不得用于为土地储备机构以外的机构融资担保。

2.5.《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19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表明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态度,地方各级政府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有抬头之势,因此,在2012年年底,四部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文来再次整顿地方政府存在的违法违规融资行为,旨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主要对地方政府回购行为、融资平台注资行为、地方政府担保承诺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3.企业债风险防范政策梳理

1993 年 8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第 121 号令《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我国企业债发行开始拉开序幕。企业债主要分为产业债和城投债,由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尽管短融中票市场份额占比的不断增加,企业债仍然是重要的信用债类型,也是众多企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募集方式。在企业债发行的市场扩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偿债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在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偿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发改委陆续发文来加强对企业债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3.1.《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3451号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偿债风险防范管理,促进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发改委于2012年年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主要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以及风险防范进行管理。其中,对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发债申请列入审核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3.2.《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

2012年,企业债一级市场的发行经历了放量扩张,各类城投债和产业债不断发行,债券扩容迅速,为了防范企业债发行可能带来风险,在2012年底,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等进行风险管理。

在3451号发布之后,2013年,企业债的发行热度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在今年4月19日,发改委发布957号文,来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该通知对企业

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企业债进行分类,来进行更为针对性的审核工作管理。

3.3.《关于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177号

2013年5月,发改委的957号提出加强对企业债发行的审核,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债发行分成三类,并且较为明确地说明了“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企业债以及“从严审核类”企业债的发债相关要求,包括国家产业支持与否,以及相关的主体债项评级要求和担保情况等。

957号文之后,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速度迅速放缓。5月份,发改委再次发文,针对部分企业发行企业债的申请提出了专项核查的要求,企业债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热度再次降温。

在1177号文中,发改委要求各申请发债企业、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认真做好自查工作,而发改委将在自查基础上按比例进行抽查。

具体来说,按照957号文将企业债发行分为三类,而1177号文将针对“从严审核类”和“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的企业债发债申请,申请发债的企业以及相关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将先对企业进行自查,重点包括发债企业是否贯彻国家相关政策,企业的财务经营指标是否真实合规,担保是否有效,之前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在基于发债企业和中介机构自查的情况下,省级发改委进行核查,而发改委则对部分发债企业进行抽查。

发改委连续发文要加强改进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工作,将企业债进行分类管理,并提出对部分发债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在957号文以及1177号文先后发布后,企业债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迅速回落。

4.近期企业债发行政策梳理

从发改委2012年年底的3451号文到2013年上半年的957号文以及1177号文,发改委对企业债的审核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表明了对企业债相关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从发债主体的发行要素,担保情况等给予指导,也将债券发行申请分类管理,并提出专项核查,这使得企业债发行市场从火热状态快速地冷却下来。

而从今年8月开始,发改委先后发布1890号文以及2050号文,从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省级以及支持通过债券融资来为棚户区改造,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从底部开始回暖。

4.1.《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890号

自从今年4月发改委接连发布957号文以及1177号,企业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回落,许多企业通过企业债来融资资金的需求申请被暂缓。

中国审计署7月28日官方网站消息,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近日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对城投债的一级市场发行,再次形成压力。

8月2日,发改委发文1890号,决定将由国家发改委进行的企业债预审工作,委托省级发改部门负责,国家发改委今后将做好政策指导、业务培训和资格管理工作。

1890号通知将企业债预审权从发改委下放至省级发改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债审核的程序流程,将提高企业债的审批效率,特别是对于“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企业债的发行审核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速。

对于“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从严审核类”企业的发债申请,国家发改委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要求,动态调整受理门槛、合理控制债券规模。

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使得在1890号文发出之后,市场对企业债一级市场的回暖产生预期,而实际是从8月开始,企业债的发行从低谷开始复苏,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呈现上升态势。

4.2.《关于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2050号

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让冰冷的企业债市场发行迎来一丝暖意。而之前在4月份的发改委957号文中,对于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纳入目标任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该类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支持范围的发债申请,将归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发债申请。棚户区改造一直是“十二五规划”中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

在8月22日,发改委再次发文,鼓励支持通过发行债券来为棚户区改造的项目进行融资,在该通知中,主要的内容为以下几点:1.支持棚户区改造的项目申请;2.鼓励“债贷组合”发债申请;3.项目总投资上限上浮至70%,即棚户区改造项目可发行并使用不超过项目总投资70%的企业债券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债券贴息,而之前一般的项目为项目总投资的60%。

今年8月,发改委陆续发布1890号文以及2050号文之后,利好了企业债的发行,特别是跟棚户区改造相关的城投项目供给快速增加。

5.总结

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债券市场不断扩容,由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是重要的信用债类型,从今年4月以来,发改委连续发文,包括前期的加强企业债风险防范以及专项检查,到后期的预审权下放和支持债券融资来进行棚户区改造,发改委出台的企业债相关政策对企业债的一级市场发行,包括数量、规模以及发行利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在大资管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不断扩容,地方政府不断推进当地基础设施等建设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断涌现,相应地融资需求应运而生。

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众多,截止2013年9月30日,共有8762个地方融资平台,而其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成立信托资管计划融资等,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包括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发过债的融资平台共计达287个,总的债券余额为4775亿元。

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和企业债关系联系密切,由于企业债的一些期限规模特点,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较易倾向于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所需资金。

而7月28日审计署官方公务要对全国地方性债务进行审计,预期审计结果将在近期公布,使得市场一直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融资平台以及相关的企业债发行等情况关注较多。

通过对本文的梳理,可以看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张速度较快,各类融资方式涌现,而国务院、发改委等部委纷纷发文来规范融资平台问题,分类管理,提出自营收益发债要求。

考虑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等,特别是规范了地方政府的担保行为,意在隔离融资平台的风险,但是同时也降低了融资平台的信用资质,以及可能的外部债项评级,提升了融资平台的筹资成本,那么可能会使得融资平台选择其他更为创新的融资方式来募集较低成本的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平台中,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的融资需求,可以看出结合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发改委出台的相关政策,用于该类民生建设的发债申请,国家支持力度还是较大的,预期未来市场上,相关的一级市场债券供给还是会不断增加。

而从企业债的相关政策来考虑,发改委的态度也在逐步转变,从今年4月连续出台政策,进一步改进企业债的发行和进行专项检查到之后的企业债预审权下放。融资主体同时面临着企业债、短融、中票等各种债务融资工具的选择,特别是注册发行制的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短融中票在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发改委在发文对企业债风险进行管理后,企业债供给受影响较大,考虑到市场实际融资需求,以及市场情况,企业债预审权的下放以及支持债务融资进行棚户区改造,表明了

近期企业债将继续是融资主体重要的融资方式,且符合条件的发债申请,能较快较易的得到审批。

外汇占款增幅增加明显,M2、社会融资规模等增速过快,央行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与前几月已有较明显的不同,市场的资金价格变化较大,且近期都处于较高水平。

尽管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债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债申请给予鼓励,但是企业发行债券还会考虑市场的资金价格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近期企业债一级市场的供给情况,还需多考虑资金面以及宏观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

本文具体梳理政策如下:

1)《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国务院指出地方融资平台存在问题,提出债务责任落实以及平台分类管理。

2)《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发改委发文提出防范地方平台的债务融资风险,明确自营收益发债要求,并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

3)《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1388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4)《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旨在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应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

5)《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主要对地方政府回购行为、融资平台注资行为、地方政府担保承诺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6)《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3451号:主要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募集资金投向、企业担保、资产注入等方面来对企业债的发行以及风险防范进行管理,其中,对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发债申请列入审核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7)《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8)《关于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177号:发改委要求各申请发债企业、主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认真做好自查工作,而发改委将在自查基础上按比例进行抽查。

9)《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890号:将企业债预审权从发改委下放至省级发改委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债审核的程序流程,将提高企业债的审批效率,特别是对于“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企业债的发行审核效率。

第三篇:2012年银监局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要点解读

《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的要点简括

3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发布《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下称《指导意见》),现对其要点简括如下。

一、意见出台背景

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0468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未来三年内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2012年平台贷款迎来首轮偿债高峰,为着眼当下及近10万亿元的平台贷款探索风险缓释路径、最终化解风险,是为上述《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二、总体原则

《指导意见》总体原则:各银行原则上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对平台贷款监管依旧秉持“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方针。

三、严控新增融资平台贷款

(一)融资平台信贷“三分类”调结构:

根据《指导意见》,银行应在平台贷款原有的“名单制”管理基础上,对融资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和“压缩类”三种情况进行信贷分类。将从“压缩类”平台中减少的贷款额度用于投向“支持类”平台,以在融资平台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实

款期限,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贷款期限符合项目建成要求;

四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100%覆盖贷款本息,但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资产重组、合并、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项目出售等市场化处置方案,引进资金用于还贷。

五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银行只收不贷,并要求地方政府将贷款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不得展期。

五、退出监测机制

《指导意见》要求,融资平台退出必须严格遵循“牵头行发起—贷款行(总行)审批—三方签字—退出承诺—监管(局)备案”五项程序;与此同时,必须符合公司治理健全、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存量贷款已整改合格、无违约记录等5项条件。

第四篇:从43号文到43号文,银行还能不能给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从43号文到43号文,银行还能不能给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银行信贷知识 ▲贷款案例分析

▲项目评审感悟 ▲行业研究心得

全部文章均为原创 点击上方蓝字“信贷白话”关注 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第一个43号文是指国发[2014]43号文,文件的名称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文时间是2014年9月21日。这个文件剥离了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只能是:

1、采用PPP模式;

2、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第二个43号文是指银监发[2015]43号文,文件的名称是《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文时间是2015年8月10日。这个文件允许银行对于平台公司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发放贷款。两个文件前后差不多1年时间,但在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态度上,有很大的不同。银行能不能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2014年43号文的表述是:

“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2014年43号文还特别提到“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相当严厉!而2015年43号文的表述则是:

“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对于其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予以信贷支持”。对于什么是“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2015年43号文则没有明确,只在文头说,发文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在文后提到:“发改部门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指导,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进一步健全项目清单,搭建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平台”。这是不是说,上了发改部门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的,就算“重大工程项目”,银行就可以贷款?哪一级的发改部门呢?省级的可不可以?地市级的呢?口子要开多大?至于重点领域,如果援引国发〔2014〕60 号《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的表述,那可是“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范围可是大了去了。国发60号文的权威性毋容置疑,因为它是国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政策,在这一年间,发生的变化是渐进的。2015年5月11日颁布的国办发[2015]40号文,首先放开了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此文明确了融资平台的概念:“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也就是说,融资平台的认定指标有两个:政府出资设立、且承担政府融资功能。“在建项目”是指:在2014年9月21日之前,已经完成核准手续,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

“存量融资”则是指:在2014年12月31日前已签订借款合同并已放款,但合同尚未到期的授信。对于融资平台的“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需求”,银行要继续按合同发放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从违规提供融资要追究责任,到此文对银行盲目停贷要打板子-----态度已经有所变化。但是,国办发[2015]40号文仍然强调,对于在建项目的增量融资需求,应通过PPP模式和发行政府债券解决。不过,关于PPP模式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角色,政策态度也很快发生了变化。在第一个43号文颁布之后,财政部紧接着发布的《PPP操作指南》中规定:'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国有企业'。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国有企业。——这一规定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央政府本轮推行PPP模式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并形成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本级政府的融资平台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它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协议基本等于自己跟自己签协议。但是,这一规定,在2015年5月17日下发的国办发[2015]42号文中,已经松绑:当地的地方融资平台,可以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的PPP项目,只是,这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条件就是:

1、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

2、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

3、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这三个条件,也是2015年43号文,放开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条件。至于前后两个43号文,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转变?前一个43号文出台的时机是否合适,后一个43号文出台有什么必然性,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分析预测,也被现在证明是正确的。详见《新来的领导是否押对了宝?》、《棋,本来是这样下的———谈'贷存比'、股市以及'走出去'》《最惊恐的日子,国家队溃败:我在7月8号那一天》等。在此不再赘述。其实,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是应有之义。在商言商,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前瞻性地预测,把握政策机会,防范合规风险。可参见我的《如何看待和防范PPP项目的合规性风险?》不能简单地认为,从43号文到43号文,是一个轮回。毕竟,2015年43号文,银行可以贷款的对象是转型后的前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如果转型到位,它们已经不是融资平台了。需要提示的一点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银行要做好PPP授信业务,就必须给政府提供有技术含量的服务,并紧盯财政局。现在要加一句了:还要紧盯发改委。因为,假如,后一个43号文,以各地发改委的清单,作为判别'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依据,那么银行信贷部门,现在就得赶紧去发改委,第一时间了解哪些项目可以进清单,以便掌握营销先机。

第五篇:从43号文到43号文,银行还能不能给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从43号文到43号文,银行还能不能给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导读:

1、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

2、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

3、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

这三个条件,也是2015年43号文,放开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条件。

第一个43号文是指国发[2014]43号文,文件的名称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文时间是2014年9月21日。

这个文件剥离了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只能是:

1、采用PPP模式;

2、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第二个43号文是指银监发[2015]43号文,文件的名称是《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文时间是2015年8月10日。

这个文件允许银行对于平台公司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发放贷款。

两个文件前后差不多1年时间,但在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态度上,有很大的不同。

银行能不能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2014年43号文的表述是:

“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

2014年43号文还特别提到“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相当严厉!

而2015年43号文的表述则是:

“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对于其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予以信贷支持”。

对于什么是“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2015年43号文则没有明确,只在文头说,发文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在文后提到:“发改部门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指导,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进一步健全项目清单,搭建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平台”。

这是不是说,上了发改部门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的,就算“重大工程项目”,银行就可以贷款?

哪一级的发改部门呢?省级的可不可以?地市级的呢?口子要开多大?

至于重点领域,如果援引国发〔2014〕60 号《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的表述,那可是“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范围可是大了去了。

国发60号文的权威性毋容置疑,因为它是国发。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政策,在这一年间,发生的变化是渐进的。

2015年5月11日颁布的国办发[2015]40号文,首先放开了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

此文明确了融资平台的概念:“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也就是说,融资平台的认定指标有两个:政府出资设立、且承担政府融资功能。

“在建项目”是指:在2014年9月21日之前,已经完成核准手续,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存量融资”则是指:在2014年12月31日前已签订借款合同并已放款,但合同尚未到期的授信。

对于融资平台的“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需求”,银行要继续按合同发放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

从违规提供融资要追究责任,到此文对银行盲目停贷要打板子-----态度已经有所变化。

但是,国办发[2015]40号文仍然强调,对于在建项目的增量融资需求,应通过PPP模式和发行政府债券解决。

不过,关于PPP模式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角色,政策态度也很快发生了变化。

在第一个43号文颁布之后,财政部紧接着发布的《PPP操作指南》中规定:“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国有企业”。

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国有企业。——这一规定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央政府本轮推行PPP模式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并形成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本级政府的融资平台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它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协议基本等于自己跟自己签协议。

但是,这一规定,在2015年5月17日下发的国办发[2015]42号文中,已经松绑:当地的地方融资平台,可以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的PPP项目,只是,这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条件就是:

1、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

2、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

3、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

这三个条件,也是2015年43号文,放开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条件。

至于前后两个43号文,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转变?前一个43号文出台的时机是否合适,后一个43号文出台有什么必然性,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分析预测,也被现在证明是正确的。

其实,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是应有之义。在商言商,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前瞻性地预测,把握政策机会,防范合规风险。

不能简单地认为,从43号文到43号文,是一个轮回。毕竟,2015年43号文,银行可以贷款的对象是转型后的前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如果转型到位,它们已经不是融资平台了。

需要提示的一点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银行要做好PPP授信业务,就必须给政府提供有技术含量的服务,并紧盯财政局。现在要加一句了:还要紧盯发改委。因为,假如,后一个43号文,以各地发改委的清单,作为判别“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依据,那么银行信贷部门,现在就得赶紧去发改委,第一时间了解哪些项目可以进清单,以便掌握营销先机。

附:中国银监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15〕43号 各银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协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要求,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切实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支持作用,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文件精神,以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为核心,强化政银企社合作及信息共享,完善工作机制和信贷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和金融创新,全面做好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金融服务工作。立足银行业金融机构定位和自身优势,主动对接、积极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重大政策有效落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坚持落实国家战略与商业可持续相结合,坚持推进政策落实与优化金融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转型升级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

二、优化信贷管理与政策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层、牵头部门有关职责,强化全行统筹安排,切实落实政策要求,加大推进力度。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做好重大工程项目的信贷政策、业务授权、产品创新、资源配置等系统安排。定期收集、主动跟进重大项目建设信息,与项目开展及时、有效对接。

(四)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制定完善重大工程项目信贷政策,科学设定重大工程项目信贷准入门槛,完善项目评价方法和模型,综合考虑项目所属行业、所处区域及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实施精细化、差别化的分类管理。

(五)优化信贷流程。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受理审批流程和信贷评审方式,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预评审,提高审批效率。对时效性较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可优先安排审批。科学测算项目投资规模和未来现金流回报,根据项目建设和运营周期,合理确定融资业务品种、规模和期限。

(六)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加快信贷资产流转,盘活信贷存量。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用足贷款核销等政策空间,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批量化处置不良贷款,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通过贷款重组、发放并购贷款等方式,推动低效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

(七)推行绿色信贷。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加强能力建设,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防范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八)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根据发展定位,有区别有侧重地进行重点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在业务范围内以财务可持续为前提为生态环保、农林水利、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提供期限合理、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要积极发挥网络渠道、业务功能协同等优势,为重大工程项目和核心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引领新兴行业发展。地方法人机构要注重发挥管理半径短、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重大工程项目、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行业探索特色化金融服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发挥业务优势和创新优势,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三、持续推进金融创新

(九)积极开展信贷创新。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实施银团贷款,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积极开展银行联合授信,有效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十)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的有关精神,灵活运用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林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质押贷款,不断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允许利用相关收益作为还款来源。

(十一)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加强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大力发展包括大型成套设备金融租赁等非信贷融资模式,满足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积极发挥信托功能,支持铁路发展基金募集。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盘活重大项目信贷资产。针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拓展重大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对于其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或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依法合规、审慎测算还款能力和项目收益的前提下,予以信贷支持。

四、加强风险管理与防控

(十二)确保项目建设合规性。贷款发放与支付前,确保项目已正式取得投资、环保、土地、规划、安全生产等主管部门的审批(核准)文件;确保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并与贷款配套使用,确保项目实施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

(十三)切实落实还款保障条件。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商业化原则自主审贷,全面、深入评估项目风险,严格把关。审慎预测项目的未来收益和现金流,以其作为未来还款的主要保障,不得要求地方政府对重大工程项目融资承担还款责任,或提供任何形式的显性和隐性担保。

(十四)做好贷中贷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发放和使用贷款,坚持专款专用,防止贷款挪用。确定专门项目收入账户,加强对项目收入账户的监测和管理。定期对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情况、贷款担保的变动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完善贷款质量监控制度,并对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形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十五)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全面了解客户和项目信息,强化项目全周期风险管理;合理运用担保以及项目收费权、合同收益权、保险权益转让等方式,完善风险缓释机制。防范外部风险与银行内生性风险的传染,防范银行机构表内风险与表外风险的传导。

五、强化监督指导与协作(十六)确保项目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指导,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提高项目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自身收益不足和经济性不强的重大项目,推动完善项目收益保障机制建设,提高项目经济性。

(十七)加强协调沟通。发展改革部门进一步健全项目清单,搭建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平台,提高与银行业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共享的时效性。

(十八)强化同业协作。各银监局要加强指导,推动当地银行业协会牵头,探索建立大额授信联合管理机制,强化银行间在项目规划、项目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还款安排、贷款管理及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合作协调,建立资源共享、运作顺畅、服务高效的同业合作机制,有效防范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及集团客户风险。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8月10日(来源银监会网站)

下载国发43号文解读: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发43号文解读:地方债路线图清晰 融资平台改革启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