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群齐心建新村 山乡巨变看石坑(申报省先进党支部材料)
干群齐心建新村 山乡巨变看石坑
——遂川县新江乡石坑村党支部申报材料
遂川县新江乡石坑村地处新江乡北部,与泰和县桥头乡、碧溪镇接壤,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46人,党员15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全村以邹姓为主,收入主要靠林业用材林开发生产经营,全村现有山场1.6万亩,林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是典型的林业村,有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楠木群,生态环境独特。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100余元。
近年来,石坑村在遂川县新江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本村的既定工作目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关怀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石坑村率先在村级推行重大党务村务票决制,这一做法被县委组织部在全县推广。2009年被中国生态文生协会命名为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化村‛,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村‛;被省文明办评为‚江西省文明村镇‛;多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红旗单位’ ‛等。
一、抓班子、带队伍,基层组织明显夯实
石坑村以前干群较为紧张,但自从2006年推行重大党务、村务票决制以来,石坑变了,变得让人难以置信,以前的工作困境得以突破,不但凝聚了民心,而且还使村班子的战斗力、执政能力更强。两务票决制的推行让“少数人说了算”变为“多数人说了算”,变“替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凡是村里的重大党委、村务都要通过票决,这样让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决权,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2006年,村里通过“两务票决”成功地将座落在泰和边界2600余亩山场以261万元的价格进行了流转,2006年通过“两务票决”,该村投资90万元成功修建了新江至石坑通村公路,解决了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该村新农村建设重大项目,聘请村干部等等一些重大党务村务的顺利实施,都是通过运用“两务票决”才得以顺利开展。长期以来,该村党支部十分注重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的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强化党员先进排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年终考评时,代表对村两委成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满意率达100%。经常性开展党员学习、远程教育等活动。积极推进党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村级管理,凡涉及村内重大的事项,重大的支出,均通过两务票决办理,规范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村民的合法利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体现民意。
二、抓民生、建新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石坑村地处遂川北部,距县城70公里,是一个偏辟的小山村,没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但是石坑村的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积极性很高。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该村分别只有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但是该村从2007年开始就以整村推进的形式,高标准、高起点定位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远期和近期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村,依托独特的千年古楠木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07年,自筹109万元资金用于建设楠木群景区、休闲广场、移动基站等12个项重点工程,2008年又自筹近100万元建设垂钓湖、楠木群景观二期工程、古宗祠维护等重点项目,2010年重点打造上屋场这个新农村试点自然村,重修了七星伴月精品亮点,彰显了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2011年重点抓好村庄整治、完善社区功能以及培育主导产业,目前石坑村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环境变美了,路更平坦了,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腰包更鼓了。在日常工作中,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三年一跨越‛的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一是认真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年初确定5个卫生包干区,由低保户负责清扫。并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实行动态管理,新建垃圾池7个,建科技环保焚烧型垃圾处理中心一座,农户配齐‚两桶一袋‛,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操作标准,定期开展卫生打扫和垃圾处理,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二是认真抓好安全饮水及太阳能工程。为解决全村村民饮水问题,投资40余万元,为村民引山泉水入户安装了自来水,实现了100%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对改水、改厕到位,家庭卫生环境达标的农户,村里奖励太阳能一台,对改水、改厕环境整治不到位的农户不予奖补太阳能。通过这一措施有力推动了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激发了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投资10万余元在村组道路旁进行绿化,安装路灯。投资30余万元新修坎边通组公路。在上、下屋场建设了两个休闲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
三、抓产业、促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村党支部在拓展群众收入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是依托林改政策,村党支部主张把拟转让的林木资源放在县林业要素市场进行公开拍卖,此举改变了以往转让中受到商家压价的现象,农民直接得到实惠,2010年流转山场1000余亩,仅此群众人均分配4000余元,较以 往有了大幅增长。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村党支部设立了果园种植和动物养殖等多个种养村级示范基地,在示范点的辐射下,去年全村新发展了猪、牛、羊养殖户5户,果园面积达30亩。在这些种养户的带动下,村民逐渐走上苗木培育、养蜂养羊、养猪、果业发展的产业多元化道路,群众创收渠道正在拓宽。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安排劳务输出。村党支部通过聘请专家技术员对农户进行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组织适龄青年参加县免费技能培训,积极联系有成功经验的务工人员进行‚带路‛,合理安排劳务输出。
四、抓统筹、促和谐,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一是加大对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使农户对参合意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参合率达100%。二是注重民政优抚工作,对村内的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老党员进行慰问。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切实加强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的评创活动。使全村形成尊老爱幼、和眭相处、助人为乐的氛围。从而推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就业,通过技能培训及有关招工信息,引导、推荐本村村民到工厂企业就业。以就业促进村民增收。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治安联防体系。实行群防群治,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做好民事调解工作,使矛盾和纠纷及时发现,及时调处,避免激化,不留治安隐患。较好地维护了本村的社会稳定。六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作。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标。实行优化服务,依法管理开展计生工作普查。摸清底数,各项工作均达标,接受了上级计生工作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