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

时间:2019-05-14 04:4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

第一篇: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

近年来,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县上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攻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农业行政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积极帮助和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全县农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按照县上提出的“特色产业区域化、区域产业规模化”的建设要求以及“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基本原则,围绕“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以及“三个50万亩”的种植结构调整框架,切实把全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饲草种植作为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以引导农户种植为基础,以扩大基地规模为核心,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培育中介组织为纽带,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狠抓种植面积的落实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促进基地生产、企业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1、全膜玉米推广是调整结构的破题之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推广全膜玉米当作农业结构调整的破题之举,在全县进行大面积推广。我局作为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全力以赴配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技术的培训、资金的争取、物资的调运、面积的落实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06年全县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73万亩,2007年全县落实秋覆膜9.36万亩,2008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49万亩,种植玉米平均亩产636公斤,总产达9.22万吨,这意味着用不到全县1/10的耕地收获了全县粮食总产最高年份的60%。2009年全覆膜面积达到60.23万亩,其中全膜玉米56.3万亩,平均亩产达558.6公斤,总产达31.45万吨,在通渭粮食生产上创了新高,因此,我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全县推广面积95.31万亩,在今春夏初连续遭遇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种植的86.7万亩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27.3公斤,总产达45.72万吨,仅玉米一项农民人均产粮达到1000公斤以上,是2006年的3倍多。今秋全县已完成秋覆膜面积86.86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面积100万亩的86.9%,以秋覆膜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成功推广,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撑调整结构、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2、马铃薯产业开发是调整结构的重要途径。2005年以来,全县马铃薯年均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在确保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同时,从2007年开始,根据县上提出“一年搭好框架、两年充实内容、三年初见成效”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目标,依托定西爱兰种业公司,在西川园区开展脱毒苗、脱毒原原种繁育,依托省农科院技术优势,以华岭、马营两乡镇为重点建立脱毒一级种、二级种繁育基地,基本建立完善了由脱毒原原种→脱毒原种→脱毒一级种→脱毒二级种的良种繁育体系。至目前,全县年可生产马铃薯脱毒苗2000万株、脱毒原原种2500万粒、脱毒一级种3.2万吨、脱毒二级种20万吨,马铃薯良种应用率达到100%、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70%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年年调种薯、年年缺良种的问题。

3、设施农业建设是调整结构的有效补充。2010年,全县共投入资金1412万元,其中政府整合补贴资金712万元、贴息贷款444万元、群众自筹256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56座、塑料大棚1386座416亩。至目前,全县累计日光温室生产面积近700亩、塑料大棚2680亩,日光温室亩产值1.5—2.0万元,亩纯收入1.0 万元;塑料大棚平均亩产值9000元,亩纯收入5500元。

4、特色产业发展是调整结构的成功尝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积极培育小杂粮、中药材、果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鸡川四合村、襄南文堡村的中药材,平襄宋堡、旧店子村、碧玉新城村的蔬菜,鸡川牛坡、陇川官堡、常河曹庄、陇山甘果川的苹果等特色产业基地,创出了一条各具特色、优势聚集,符合各自实际的增收新途径。

通过对全膜玉米和马铃薯主导优势产业以及小杂粮、果菜等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夏秋比和粮经比分别由2005年的38:62和84:16调整到现在的29:71和92:8。从数字比值看,粮经比并不合理,这是因为玉米和马铃薯均按粮食作物来计算,但事实上已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粮经兼用作物,因此,全县种植业结构实际上基本趋于合理,调整结构的成效初步显现。

二是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局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IFAD项目、旱作农业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把开展农民科技理论知识培训放在首要位置,累计完成“绿证培训”18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3700人;另一方面我们针对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按照科技入户工程管理办法,确定了全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方面的3名首席专家和3个技术指导小组,结合县上开展的干部下基层帮扶活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种植、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据统计,年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000余场次,培训5万人次,印发资料4万余份。特别是根据农事季节,在种植管理的关键阶段,针对不同乡镇、不同村组的气候特点,制定详细的品种选择方案,明确最适播种期,确定种子营销网点,在电视台连续播报,在人员密集地区广泛张贴,确保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是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我们把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当作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总抓手,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抓好农业项目的争取和建设。2004年以来,累计争取实施农业项目53项,总投资达2.14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34亿万元。同时争取省市下达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及其它补助资金510万元。特别是通过实施总投资6270.57万元的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总投资7亿元(六年累计)的农村沼气国债建设等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四是依法行政工作有序推进。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农业工作各个环节,坚持宣传教育与贯彻落实并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到政务公开透明、工作务实创新。我们在认真学习《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同时,严格执法、模范守法,认真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全面调处土地矛盾纠纷问题,有效的维护了法律的尊严。2008年全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通以来,我县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相当多,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我们及时组织专办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督办,成功调处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案件6件(次),涉及农民负担政策咨询信件75件(次),基本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代。

五是狠抓办公基础设施改善和干部队伍建设。2004年以前,我局办公用房十分紧张,仅有办公用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且设备简陋陈旧,严重影响着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局采取临街铺面出让集资和单位筹资的办法,从2005年开始动工,2006年10月底建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一幢,购置办公桌椅40余套、电脑11台,彻底结束了危房办公、凑合过日子的艰难局面。经2007年10月审计通报:从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底,全局资产总额达到241.44万元,较2004年以前增加了156.44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70.69万元,较2004年以前增加116.19万元。同时,我局将抓班子、建队伍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工作上高标准,作风上严要求,逐步形成了一支比较过硬的领导班子队伍。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抓学习,提素质。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学习和“八荣八耻”、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既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又提高了班子成员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和尽心尽力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廉政,炼党性。为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农业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按照弘扬正气、正面引导、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成员人人订立廉政承诺,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大抓源治本力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凡涉及重大事项,都提前通知班子成员进行充分酝酿和准备,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再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民主决策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决定。三是抓管理,创和谐。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县上提出的“四五六”干部作风建设要求,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使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六破六立”的思想,让干部职工带着责任去工作,带着激情干事业,带着压力比贡献,营造了一个人心齐、风气好、效率高的和谐干事创业氛围。近年来,全系统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年轻干部17人,已提拔为副科干部的13人,从副科提拔为正科干部的4人,从副职推荐重用到党政一把手岗位的7人,从一般岗位推荐调整到重要岗位任职的3人。同时我局根据政策规定,及时请示汇报县政府,将种子公司的机构整体划转为种子管理站,使20多名职工由差额拨款转为全额工资,积极争取使吴家川良种场的差额补助逐年有所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近年来我们把重视关怀老干部离退休生活,当作激励干部职工弘扬传统美德、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件大事,坚持每年组织邀请老干部赴外考察、观光旅游,坚持在重大节假日期间送温暖、送感情,通过沟通思想、谈心交流,征求对农业工作的意见建议,倾听呼声、了解民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怀和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下,我局先后被省农牧厅评定为“2008、2009年度全省信息联播先进单位”、“2007-2008年度全省农经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荣获省农牧厅、体育局、农民体育协会“2003-2007年度全省农村体育先进集体”、市农业局“2007年度农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2009年度农业重点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同时,从2006、2007、2008、2009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05、2006、2008、2009、2010年度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度“政风行风建设群众满意单位”、2007、2008年度“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系统先后有50余人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

字体:大

第二篇:2011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工作

2011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工作

2011-11-10 来源: 中国农药网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区域扩展到内官、符川、香泉、团结、凤翔等地。种植种类有甘蓝、大白菜、芹菜、辣椒、西葫芦、莴苣等多种。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我们共检查农药市场5次,共抽查农药标签56个,发现过期农药1种(二甲戊灵)共2瓶,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被抽查的56种农药有18种合格,合格率仅占32.1%,不合格农药38种,占67.9%;标签抽样中涉及到农药生产企业51家,无任何信息登记的企业10家,占19.6%。目前我区销售的农药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过期农药依然存在;农药登记证号过期后未续展但仍在使用;盗用农药登记证号;农药标签名称与农药登记名称不符;标签、农药登记证号、生产厂家不相符;查不到农药生产企业的登记信息。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屡禁不止,在蔬菜种植基地农药经营门店查不到高毒农药,但在菜埂、水渠旁可拣到使用过的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包装瓶,菜农普遍反映辛硫磷对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效差,蔬菜种植或移栽时,用甲拌磷或甲基异柳磷在水头上吊滴,致使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含量超标;随意加大用

药量,蔬菜种植区对病虫害防治方法简单、用药单

一、用药量大,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只有再度增大药量,连续用药;不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任何农药从最后一次使用到采收上市都有安全间隔期,但菜农不重视,特别对多次采摘的蔬菜(如辣椒、茄子、番茄、西葫芦等),农药含量超标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雅松)

第三篇:甘肃省定西市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工作实施方案

定西市人民政府文件

定政发[2010]39号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驻定有关单位:

现将《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树立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要为民办10件实事,并在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作了庄严承诺。为确保这些实事全面有效落到实处,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事办实、实事办好、因事制宜、分类指导、严格管理、加强督查”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细化落实措施,确保按期限、高质量完成实事办理各项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靠实。市委、市政府对实事办理工作继续实行领导责任制,市直责任单位和各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实事办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方案制定、力量配备、措施落实到进度安排,都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好落实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各牵头承办单位要加强同配合协作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共同抓好实事办理工作,确保把每件实事办实、办好。

二、加强协调服务,确保办理进度。市政府由各位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每月对实事办理组织一次专题研究,加强指导、搞好调度。各县区和市直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汇报,及时抓好工作调度,对重大问题要专题研究,及时解决,落实到位。市直有关单位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各县区和市直责任单位要合理安排好全年工作进度,每月、每季度的工作任务要具体明确,坚决克服前松后紧的现象。11月底以前,务必办理完所有实事,务必完成验收考核,并向市政府上报实事办理工作总结;对于性质特殊、能够尽早落实的实事,要加快工作进度,提前完成工作任务,提前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三、加强资金筹措,确保资金到位。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拓宽筹资渠道,合理调度和组织,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同时要加强与上级衔接,争取国家、省上项目资金的支持。市发改委要抓紧落实有关项目的资金计划,市财政局要加快资金准备,搞好专项调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强化资金监管,既要注重节约各类支出,坚决压缩非建设性支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又要确保办实事的所有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坚决禁止任何部门、任何个人挤占、截留和挪用实事办理资金,决不能因资金不到位而影响到实事办理进度和质量。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查处、适时通报,确保实事办理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督办,提出整改指导意见。定西日报、市电视台要开辟专栏,及时追踪报道实事办理进展情况,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等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始终恪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始终把实事办理和任务完成建立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之上,坚决杜绝不达标、不合格工程,确保办理的各项实事成为质量一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五、加强后续管理,确保效益发挥。为民办实事是一项长期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长远意识,建立健全实事办理和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实事办理成效,让老百姓长期享受实事带来的好处。今年,对于新办的实事项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从一开始就要统筹考虑,研究解决项目的后续管理问题。同时要对近年来实事办理的项目进行一次“回头看”,查漏补缺、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努力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

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2所4.57万平方米;解决12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5万多名学生的就餐问题;对24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和食堂管理人员进行食堂管理及食品卫生安全培训;为3.5万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件: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和40个村卫生室建设,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000名,改建农村居民无害化卫生厕所11300个。

第三件:建成农村公路700公里,其中通乡油路75公里、通村水泥路62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行政村通水泥路率分别达到95%和35%。

第四件:新解决农村1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1万户,其中困难家庭5000户。

第五件:新建日光温室1000座、塑料大棚1000亩,标准化养殖小区60个、规模养殖企业50个、规模养殖户8000户。

第六件: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万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80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00户、残疾人家庭360户;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家庭3150户,发放租赁补贴家庭达到1.5万户,对3300户家庭实行实物配租,新增廉租房房源6630套。

第七件:完成市区和县城12处供热管网改造、23条背街小巷硬化。

第八件:建成18个乡镇文化站和300个农家书屋,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5000户。

第九件: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暨老年大学,完成定西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通渭、陇西、漳县、岷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抓好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家园规范化运行管理,力争年内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

第十件: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支持创业人员1000人,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解决3433名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停产半停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

第一件,第1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2所4.57万平方米。

一、目标任务

2010年,计划完成22所中小学校舍建设任务,规划建筑面积45665㎡,总投资6740万元。

二、实施范围

全市7县区22所中小学。其中:安定区规划实施项目学校2所,规划投资76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5600㎡;通渭县规划实施项目学校2所,规划投资12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8100㎡;陇西县规划实施项目学校2所,规划投资10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6600㎡;渭源县规划实施项目学校2所,规划投资8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5340㎡;临洮县规划实施项目学校5所,规划投资12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8015㎡;漳县规划实施项目学校2所,规划投资98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6534㎡;岷县规划实施项目学校7所,规划投资8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5476㎡。

三、工作进度

2010年春季开工建设,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四、质量要求

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坚持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即按照国家颁发的中小学校舍建设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承担图纸设计,并按建设程序进行审查;二是严把招投标关,即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有关招标评标办法,对所有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并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三是严把质量关,即委托监理单位对建设规模较大的项目进行监理。项目学校监理人员跟班监理,现场检查,保证工程质量。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计投入674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管理。为加强教育系统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市教育局成立校舍安全工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县区教育局也成立相应机构,全面抓好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特事特办,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二)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实施。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原则,所有项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对各项前期手续进行报批审查。

(三)强化工程管理,严把工程质量。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委托监理公司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监督,项目县学校聘请监理工程师与项目办人员定期不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并在项目学校确定现场监理员跟班监理、现场监督,严把建筑材料进场关,隐蔽工程验收关和施工工艺关,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认真记载施工日志,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建档,确保工程技术资料与施工同步进行,准确反映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完工后将由发改、城建、审计、监理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验收。

(四)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通过采取施工区和教学区隔离,设立施工安全警界线,规范施工用电等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强化对师生和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力求做到遵纪守法、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确保师生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五)加强资金管理,健全档案资料。为了加强项目管理,各县区项目办、各项目学校、施工单位都建立财务管理、资料保管、施工监理等管理制度,健全各种档案资料,立卷归档备查。特别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理顺拨款渠道、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集中管理,按形象进度拨款。工程竣工后由审计部门对工程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验收办法

11月开始,按照项目工程验收程序,进行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一件,第2项:解决12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5万多名学生的就餐问题。

一、目标任务

2010年,确定将在124所学校建设食堂,解决5万多名学生的就餐问题。其中,职业中学14所,住宿学生2万多人。初级中学55所,住宿学生22000多人。九年一贯制学校55所,住宿学生8000多人。

二、实施范围

安定区规划建设13所,通渭县规划建设32所,陇西县规划建设28所,渭源县规划建设8所,临洮县规划建设21所,漳县规划建设12所,岷县规划建设10所。

三、资金筹措

市县区政府对炊具购置进行补助。市上为每所学校给予1万元的炊具购置资金补助,县区为就餐学生在500人以上的34所学校给予3万元、就餐人数在500人以下的90所学校给予2万元的炊具购置资金补助。市上补助资金124万元,县区补助资金282万元,市县两级补助资金总计406万元。

县级统筹公用经费,建设食堂餐厅。县级统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每所学校建设100-150㎡彩钢结构的食堂餐厅,职业中学的食堂餐厅建设资金自筹解决。

四、保障措施

(一)灵活经营方式,保证食堂运行。就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食堂,可以采取学校管理,业主自主经营。对于就餐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学校,如果以市场运作的模式,让承办人自主经营,困难比较大,因此,学校可以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学校公用经费可以给予食堂运行一定的补助。

(二)多种形式结合,解决饮水问题。水务部门通过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项目,为学校接入自来水。为58所农村人饮安全工程项目覆盖不到的学校修建蓄水池,为就餐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学校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就餐人数在400人以下的学校建蓄水池1个,共需建蓄水池75个。

(三)延续政策措施,保障师生就餐。允许学校公用经费用于食堂水、电、燃煤支出和炊具配置、用于学校食堂厨师补助;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住宿学生补助金配套工作,保证这项政策落实到位,扩大补助面,提高补助标准,惠及广大学生。允许家庭经济困难住宿生生活补助以饭票或饭卡形式发放。

(四)2010年暑期,举办全市学校食堂管理暨食品卫生管理培训班5期,组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242所食堂建设项目学校校长、食堂管理人员500人参加培训。

五、工作进度

3月中下旬,市政府在临洮县召开农村学校食堂建设总结表彰和2010年食堂建设动员会议。

各实施县区和市直成员单位制定本县区和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

10月完成建设任务。

六、验收办法

市上将根据学校类型、就餐规模、食堂建设办法等实际情况,在市县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验收办法,秋季开学后,按照建设进度,开始进行验收,年底完成验收任务。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一件,第3项:对24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和食堂管理人员进行食堂管理及食品卫生安全培训。

一、目标任务

举办全市学校食堂管理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培训班,对7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242所食堂建设项目学校校长、食堂管理人员进行食堂管理及卫生安全培训,从而提高学校食堂管理水平,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二、实施范围

7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242所食堂建设项目学校校长、食堂管理人员共500人。邀请食品药品监督、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单位相关专业人员授课。

三、资金来源

培训所需经费市教育部门汇总申请,由市级财政核拨。

四、保障措施

学校食堂管理暨食品卫生管理培训班由市教育局主办,定西师专承办。市教育局制定培训日程,确定培训内容,聘请授课人员。市县区教育局组织参训人员。定西师专提供培训场所、教学设备,组织培训活动,提供住宿、就餐服务。

五、时间进度

2010年暑期,在定西师专举办5期,每期3天,每期参加培训100人,计500人。

六、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协作单位: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实施单位:市教育局。

第一件,第4项:为3.5万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形成长效机制。

一、目标任务

2010年,对全市2043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职工和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3.5万人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二、实施范围

全市2043所学校教职工和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

三、资金来源

完成全市3.5万教职工的体检工作,大约需要体检费用882万元。按照经费供给渠道,以市、县区级财政投入为主,同时可争取一部分企业或社会力量支助。各县区所需体检费用由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市直部门所需体检费用约需25万元,由市财政负责筹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对教师体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县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体检领导小组。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设立教师体检工作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整个体检工作和协调解决有关教师体检工作的问题,建立健全教师健康档案;财政部门负责体检费用的落实;卫生部门负责体检质量的监督和体检程序的规范,保证体检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确定指定体检机构,确保体检工作顺利实施。各县区要确定指定的县区级医院作为本县区教师体检的机构,要在保证体检质量不降低、体检项目不减少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体检费用。

(三)按照进度统一安排,确保体检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市直各学校要确定专人进行负责该项工作,要按照市上安排的进度,根据各学校分布的地域特点和人员情况,做好统筹安排,在确保不影响教学、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体检工作。

五、工作进度

从3月份开始,主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职工进行体检。各县区7、8月份每月完成体检任务的15%,其它每月完成任务的10%,11月份全面结束。市直学校每月安排1所,10月份完成。

六、验收办法

2010年7月至8月,对教师体检情况进行检查验收,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通过查阅教师健康档案、与教师座谈等方式进行总结验收。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协作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第二件,第1项: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和40个村卫生室建设。

一、目标任务

2010年改扩建成7所卫生院,总建筑面积5977平方米,总投资799万元;新建40个村卫生室,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

二、实施范围

乡镇卫生院涉及安定区2个、渭源县2个、岷县2个、临洮县1个;村卫生室岷县40所。

三、工作进度

3月底争取完成招、投标。4月开工建设。11月底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四、资金筹措

由省灾后重建办和省红十字会计划下达。

五、质量要求

项目的可研、设计按国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施工按国家规定的监理监察制度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项目的督导检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项目的督导检查,提供优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二)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严格按照国家、省、市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成立项目资金管理机构,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建设资金滞留、挪用、挤占,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效益的正常发挥。

七、验收办法

项目竣工后,及时协调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发改委,依项目投资额度分别由市、县区发改委组织实施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

实施单位:项目县区政府。

第二件,第2项:培训2000名乡村医生。

一、目标任务

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000名。

二、实施范围

全市七县区。

三、资金筹措

利用“2009年中央补助资金甘肃省定西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资金81.5万元进行培训。

四、工作进度

3月-7月,启动培训工作,按照培训方案各级开展培训工作。8月对培训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五、质量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培训。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对象为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专干。按照“疾控机构进医院”的工作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选派一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为理论学习和进修两种方式,主要学习公共卫生知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统计学、流行病学知识。时间120天。

(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全市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对象为卫生院医技人员。培训内容由市卫生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应首先针对现有设备使用率不高的问题设置。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见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操作相应设备的能力。时间为5.5天。

(三)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为全市每个村级卫生机构各培训1名卫生人员,培训人数达到1830名。通过培训,使受训村医进一步掌握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共卫生报告意识,并提高农村常见病和内儿科疾病防治的专项技能。为期5天。

六、保障措施

市、县区卫生局全面负责项目技术指导、检查督导、考核评估工作。监督指导内容包括:计划进度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培训效果、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运行情况,督导以查阅资料和寻访培训对象访谈为主。每次督导各级应做到有所侧重,重点突出,确保督导效果。

七、验收办法

培训工作结束后,由市、县区卫生局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每期、每项培训都要有培训计划、培训通知、课程表、人员花名册、教材、培训考核试卷、培训成绩册、培训小结等,并归档成册。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二件,第3项:改建农村居民无害化卫生厕所11300个。

一、目标任务

2010年全市建造113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通过改厕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各县区项目实施具体任务为:安定区2000座、渭源县3000座、临洮县2300座、通渭县1000座、岷县3000座。

二、实施范围

安定区、渭源县、岷县、陇西县、通渭县。

三、资金筹措

省上下达资金452万元,每户补助400元,用于无害化卫生厕所地下部分建设,资金按照改厕任务下达项目县区。市、项目县区依据省级下达的改厕资金额度,按省、市、县区1∶0.5∶0.5的比例落实卫生户厕地面部分建设的资金,保证卫生户厕地面部分建设,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的经费。

四、工作进度

1月—9月,各项目县区按计划建设农村卫生厕所,并开展农村改厕健康教育活动,省、市、县区开展项目督导。

10月,省上及国家进行项目终期评估,并向省上及国家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五、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推荐的卫生厕所类型和标准,从改良双瓮式、粪尿分集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三联沼气池式、三格化粪池式5种类型厕所中选择。禁止在水体周围建造厕所,禁止粪液直接排入水体。各项目县区地下部分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建造,地上部分可根据当地群众的经济条件建造。

六、保障措施

(一)招标采购。在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监督下,各项目县区爱卫办、财政局成立采购工作组,根据本县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计划购买品目、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招标采购工作,并将采购结果报卫生厅备案。

(二)组织保证。市、项目县区成立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配备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市项目工作小组组长与项目县区政府分管领导逐级签订项目执行协议书,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及《甘肃省农村改厕项目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管理和组织实施项目。

1、市项目办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转拨、市级培训、信息交流、监督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市项目技术方案,项目人员、技术人员、健康教育培训,进行项目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等。市项目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不定期地对改厕质量、数量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2、县区项目办负责改厕项目的组织实施、设备采购、县级培训、组建施工队伍、健康教育、信息交流、监督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

3、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水质监测的采样、检测和现场调查等工作。

(三)档案管理。改厕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县区项目办对款物发放要有清楚详细的记录,到户物资应有领取人签名;土建工程有明细预算和决算;培训和健康教育档案齐全。各项目县按要求对改厕户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管理。

七、验收办法

市项目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按照《甘肃省农村改厕项目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

协作单位:市农业局;

实施单位:项目县区政府。

第三件:建成农村公路700公里,其中通油路75公里、通村水泥路62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行政村通水泥路率分别达到95% 和35%。

一、目标任务

2010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为计划建成农村公路700公里,其中通乡油路75公里、通村水泥路62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行政村通水泥路率分别达到95%和35%。

二、实施范围

农村公路实施的主要范围:通乡油路岷县县城——秦许乡17公里、陇西县首阳至刘家掌8公里、姚家沟——八盘公路18公里、漳县新寺——韩川公路32公里;通村水泥路安定111公里、陇西87.9公里、临洮85公里、渭源97公里,通渭89.7公里,漳县62公里,岷县92.4公里。

三、质量要求

确保农村公路总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成设计的实物工程量;施工单位投标承诺的人员、机械、设备到位率达到90%以上,施工、监理单位的试验项目和抽检频率达到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技术资料整理做到及时、准确,竣工资料档案格式统一,保存完整;监理指令闭合;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有项目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以上。其中:油路工程新铺路面无返工路段,力争不出现路基沉陷 ,路面修补率控制在6‰以内,基层强度和厚度(包括面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油石比达到强制性要求。通畅水泥路路基压实度、基层和面层的强度、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通畅工程达到四级或村道技术标准,优良率达到 20%以上。

四、资金筹措

国债与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总投资18000万元,争取国家通乡油路、通畅等农村公路工程补助资金17125万元,各县区人民政府自筹配套资金975万元。

五、工作进度

1—3月份,市交通局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及质量的良好气氛。各县区交通局做好2010年通乡油路工程石油沥青等原材料的储备与招投标工作,并于3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

4—11月份,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检查,对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情况进行总结。质量监督机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求各县区通畅及通乡油路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并按市局与各县(区)交通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内容完成建设任务。

12月份,市交通局总结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实施活动经验,评估活动成效 , 对活动中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质量管理到位 ,工程质量较好,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保障措施

(一)各县区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健全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制度,选择报价合理、有能力、讲信用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要具体落实各参建单位质量与安全责任 , 细化质量工作目标,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责任明确、目标明晰的质量管理制度,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工程质量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中心环节来抓,严格资金管理,把好安全生产。

(二)市交通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动态监督与指导。市交通局依据与各县区交通局签订的责任书内容,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情况采用月检、季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等方式,重点加强“四项管理”(计划、质量、进度、资金),对不作为或玩忽职守造成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人员,按国家规定追究责任。

(三)设计单位要努力提高设计质量。农村公路设计要按照节约、环保、安全和实用的设计原则,合理确定使用年限,以路面为主,完善排水、防护和交通安全设施,防止机械照搬、不顾建设成本、不切实际的倾向。设计单位要指定专人作为各项目的设计代表,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解决施工中遇到的设计问题,并应对现场的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执行意见。

(四)施工单位要落实质量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组织施工 ,明确质量责任人,制定质量保证措 施,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强化施工质量自检,确保工程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工序质量管理。要设立工地试验室 ,实行“三检制度”,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质量规范、岗位质量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开展质量竞赛活动,确保安全和文明施工。

(五)积极利用社会监理力量。通乡公路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职责,按有关规定组建监理机构,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现场监理要做到工作态度热情,坚持旁站监理,检测手段及抽检频率符合规范要求,签认及抽检资料齐全完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监理模式,通过聘请社会监理聘请有质量管理经验的人员组建监理组,开展监理工作。

(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各地要聘请有责任心的群众代表参与质量监督工作,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向社会公布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资金来源,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公布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和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监督。

七、验收办法

严格按照省公路局下发的《甘肃省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农村公路交、竣工验收。首先,各项目按批复的设计内容全面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交工验收,对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整改。其次,经建设单位核实交工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全面整改完成后,上报申请竣工验收的报告。市交通局组织竣工验收,严格按竣工验收办法有关要求把好验收关,对于质量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未全面完成、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不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对竣工验收通过项目在县区电视、广播上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通过竣工验收项目的建设质量,做到修建一条,达标一条。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第四件,第1项:新解决农村1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一、目标任务

在全市6县1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重点解决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

二、实施范围

在全市6县1区实施7处集中供水工程,其中续建安定东部、通渭南部、陇西漳陇、渭源北部、临洮东部、岷县北部等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漳县草滩等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6万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安定2.66万人、通渭2.66万人、陇西2.66万人、渭源1.80万人、临洮2.66万人、漳县0.90万人、岷县2.66万人。

三、工作进度

1—2月,建设准备期。完成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的报批工作,完成18万人实施方案的报批工作,完成工程材料、设备、施工、监理招投标,做好项目建设准备。

3—10月,工程建设期。施工、监理、设计代表和管理等各方参建单位人员进驻工地,按照合同约定,各负其责,全面开工建设。市县区水利部门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包括组织领导、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落实等。11—12月,工程试运行及验收期。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进入试运行期。市县水利部门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商相关部门进行县级验收、市级验收,并申请省上进行省级验收。

四、质量要求

要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保证工程设计质量。工程设计必须由具备水利行业勘测设计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明确实施范围、建设标准、工程措施及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工程选择的水源稳定可靠,供水水质、水量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程类型和技术方案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施方案由水利、发改部门共同审查报批。初步设计由水利部门负责审批,由于新建的漳县草滩集中供水工程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由市水务局初审,省水利厅组织专家现场查勘并组织论证、审查批复。

2.保证材料设备质量。主要材料设备由定西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饮安办)组织统一招标采购,施工队伍由市县饮水安全办公室组织统一招标确定。招标严格执行《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相关规定。由市上组织招标的或省上批复项目,招标方案报省水利厅批准后实施;采取县级招标的,招标方案报市饮安办批准后实施。在招标过程中,水利、发改、纪检监察等部门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确保材料设备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3.保证工程建管质量。实行分级负责制,市政府和水利部门同县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层层落实领导责任、技术责任和安全责任。集中供水工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终身制。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水价决策听证制度。继续推行项目公示制度,通过水利网站、报刊、广播、电视、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公示工程措施、实施范围、资金筹措、建设期限、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接受社会监督。

五、资金筹措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今年解决全市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共需投资876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7008万元,地方配套和受益群众自筹1760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坚持规模化发展。做好工程规划设计,确保方案技术适用、经济合理、便于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水源水质水量的可靠性论证,因地制宜选择取水水源、工程型式、供水规模和水质净化措施。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克服分散供水工程规模小,运行成本高、供水保证率低的弊端,促进饮水问题长效解决。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典型,带动全面,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推进。所有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必须按建设程序做好前期工作,履行审批手续。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市县两级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千方百计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增加项目贮备,避免由于前期工作滞后影响计划安排和建设进度。

(二)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的直接和间接融资。积极督促落实配套资金。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投劳。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通过适度调整不同项目补助标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等措施,切实解决资金分散和资金不足问题。

(三)坚持资金专款专用。饮水安全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省财政补助资金和市级筹措的配套资金由市饮安办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实行市级报账制。县级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在县区饮安办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实行县级报账制。资金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大额支付工程建设资金,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坚持标准化建设。确保供水水质,特别是水处理工艺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确保建设质量。集中供水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工程监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批复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供水标准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防止水毁、冻灾。完建工程通过逐级验收,尽快移交使用,制定运行管理办法,保证供水安全。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五)坚持专业化管理。精心抓好饮水工程建后管理,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管理维护,确保良性运行。加大农村供水科技创新力度,积极研发、引进便捷实用的供水产品和水处理技术,推动农村供水技术进步。加强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完善工程养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专业化管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水价,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定额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

(六)坚持社会化监督。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监督检查机制,依法加强对工程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者管理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供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水污染防治,及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饮水卫生知识,提高农民饮水安全意识。加强对水费征收使用的监督检查,落实水价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用电、建设用地、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地方政策优惠和补助,切实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七、验收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实行县级、市级、省级分级验收的办法进行。工程建成后,水利部门商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下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集中供水工程竣工一项,审计一项,验收一项。对当年不能竣工,分实施的骨干集中供水工程,待工程按批复的初步设计全部建成审计后一次验收,只对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督查工程进度、任务完成和资金到位情况。

1.县级验收。工程建成后,进行县级竣工验收,对集中供水工程的受益自然村采取100%的验收,填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级验收明细表,形成县级竣工验收报告。集中供水工程以自然村为单位,有村民代表签字。

2.市级验收。在县级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当年进行市级验收,采取全面验收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逐县进行验收。对集中供水工程采取全面验收,填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级验收统计表,形成市级验收报告。

3.省级验收。省级验收在市级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采取全面验收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对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面验收,填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省级验收统计表,形成省级验收报告。

4.验收标准。验收内容包括组织领导、任务完成、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管理工作。验收报告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初步设计及实施方案批复情况,项目变更情况及变更批复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及效益,工程质量评价,工程财务决算及审计结论,主要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明细表,验收组名单等。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4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实施单位:项目县区政府。

第四件,第2项:新建1万户农村户用沼气,其中困难家庭5000户

一、目标任务

在全市新建“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12785户(国债项目7270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5515户),安定3279户、通渭3063户、陇西1962户、渭源2008户、临洮1500户、漳县204户、岷县769户;其中困难农户5000户,安定1300户、通渭1200户、陇西750户、渭源750户、临洮620户、漳县80户、岷县300户。

二、实施范围

在全市7县区实施,具体实施乡镇、村将由省上批复2010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市发改委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农村沼气建设乡镇、村为准。

三、质量要求

按照“一池三改”的设计原则,选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池型(即旋流布料自循环沼气池),并做到沼气池与暖圈养殖、厕所和厨房的改造相结合。

四、资金筹措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2785户共需资金5625.40万元,由中央投资每户1500元,共计1917.75万元;省上为国债项目农户每户配套250元,共计181.75万元;市上整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节柴灶建设资金128.585万元(其中安定73.225万元、通渭26.575万元、陇西11.55万元、渭源12.015万元、漳县0.72万元、岷县4.5万元);各县区财政配套9.29万元(其中渭源0.685万元、漳县1.38万元、岷县7.225万元),农户自筹3388.025万元。

五、工作进度

1月—3月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4月—10月为全面建设与组织实施阶段。

11月为项目全面总结、验收阶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纳入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部门、乡(镇)和村社,确保沼气建设顺利开展。市上成立农村沼气建设行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中的组织协调、配套资金筹措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本县区农村沼气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二)强化培训,搞好技术指导。充分利用市、县区农村能源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做好项目政策、任务、补助标准及沼气项目效益的宣传,搞好沼气技工的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确保项目户每户至少有 1 名会使用、能管理、懂综合利用技术的明白人,每个项目村至少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维修人员,保证沼气池科学管理、安全运行。

(三)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严把工程质量。一是落实责任制。“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各县区能源部门是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建设和技术培训。各项目乡镇负责督促农户配套“三改”建设。二是在质量管理上,坚持“一池三改”建设标准,落实技术规范,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三是在物资管理上,对主要建材实行招投标制度,做到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保证建材质量。四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资金的专账、专户、专人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同时积极协调各项目县区做好配套资金的筹措,引导农户积极落实自筹资金,按标准完成“一池三改”建设任务。

(四)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把实事办实。市、县区农村沼气建设行政领导小组,要对工程阶段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加大对项目资金的追踪、检查和监督力度,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和中央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的运行。

七、验收办法

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4752-2002)、《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GB/T4751-2002)等标准和农业部颁布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沼气“一池三改”技术规范》、《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和《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和规范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五件,第1项:新建日光温室1000座、塑料大棚2000亩。

一、目标任务

全市2010年新建日光温室1000座,其中安定、陇西、临洮各200座,通渭、渭源、漳县、岷县各100座。

全市2010年新建塑料大棚2000亩,其中通渭、陇西、临洮、漳县各400亩,安定、岷县各200亩。

二、实施范围

新建日光温室安定区主要分布在符川、香泉等乡镇;陇西县主要分布在文峰、巩昌、云田、通安、首阳等乡镇;临洮县主要分布在八里铺、新添、洮阳、太石、峡口、玉井、辛店、衙下、南屏等乡镇;通渭县平襄镇;渭源县会川镇;漳县新寺镇;岷县主要分布在西寨、茶埠、秦许、清水等乡镇。

新建塑料大棚通渭县主要分布在平襄镇和碧玉乡;陇西县主要分布文峰、巩昌、首阳、菜子等乡镇;临洮县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自流灌区和山坪灌区;漳县主要分布在武阳、盐井和三岔等乡镇;安定区主要分布在内官、香泉、凤翔等乡镇;岷县主要分布在梅川、茶埠、岷阳、十里、秦许等乡镇。

三、资金筹措

新建日光温室(50米长)每座建造成本应控制在3万元以内,1000座共需建造资金3000万元。根据市上制定的扶持办法,每座温室以补促建或以奖代补10000元,其中市扶贫办筹措以补促建资金180万元,每座日光温室1800元;市财政局筹措以奖代补资金120万元,每座日光温室1200元;各县区整合项目资金,每座日光温室筹措补贴资金7000元,共计700万元。同时,协调金融部门每座日光温室贷款1万元,共计1000万元,农户每座日光温室自筹1万元,共计1000万元。

新建塑料大棚每亩建造成本控制在5000元以内,2000亩共需建造资金1000万元。新建塑料大棚各县区整合项目资金每亩筹措补贴资金1000元,共计200万元,农户每亩自筹4000元,共计800万元。

四、工作进度

1-3月,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4-9月,为设施农业全面建设阶段。

10月,为温室投入生产阶段。

11月,为项目全面验收阶段。

五、质量要求

新建日光温室按照《拱圆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进行建造。

1、建造长度不能小于50米,外包外跨度8.2米,即410m2/座,约0.6亩。

2、墙体厚度基部为1.2米,顶部为1.0米,后墙外侧高度2.8米,内侧高度2.1米。

3、后屋面在室内水平投影1.4米,室内仰角45度,前沿厚度20厘米,后部厚度70厘米,其中填草厚度不能少于30厘米。

4、侧墙和拱架高度为:室内距采光屋面前脚柱向后2米、4米处,距地面高度分别为2.2米和2.9米,脊高3.3米。

5、用钢拱架作为主拱架,拱架用1寸钢管和6分钢管双层焊接,拱架间距2米。

6、后屋面斜梁和立柱为12×12cm混泥土预制件,预制件四角内加4根8#钢筋。

7、采用聚氯乙烯(PVC)无滴膜或醋酸乙烯(EVA)高保温日光温室专用膜覆盖并加盖草帘。

8、前屋面底脚要有防寒沟。

9、要配套预热水池。

10、要有缓冲间。

11、水、电、路要配套齐全。

新建塑料大棚要按照《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进行建造,有条件的农户最好采用塑钢或不锈钢管结构为好,每座宽度不得小于8米,长度不得小于50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靠实责任。市委、市政府今年对该项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各县区党委、政府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亲自抓协调、抓落实、抓督促、抓检查,要从制定方案、力量配备、措施落实到进度安排都要亲自把关;分管领导要专门抓任务落实、资金配套、工作调度、部门协调、人员到位、服务到户等工作。农业部门要具体负责抓好科学布局、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任务下达、督查指导、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和检查验收等工作,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搞好衔接、协调、汇报;土地管理部门要在建设用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设施农业建设用地流转指导办法。

(二)加强资金筹措,确保资金到位。各县区政府和市财政、扶贫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定西市2010-2012年新建设施农牧业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办法》要求,积极整合项目资源,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及时落实到位。各县区要积极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动员企业老板、生产大户投资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抢抓省上扶持蔬菜产业的有利机遇,全力争取省上扶持,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投资力度,为设施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要牵头抓总责,除经常深入一线加强指导,搞好调度外,还要定期听取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存在的重点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及时解决,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对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改进,促进工作落实。市县区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理工作有序推进。市农业局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办理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督办,提出整改指导意见。

(四)加强后续管理,确保效益发挥。设施农业特别是日光温室是一项长期工程,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树立长远意识,让老百姓长期享受办实事的好处,绝不能重建设轻管理,要统筹考虑,除搞好今年新建工作外,还要继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日光温室的技术指导和改造提升,尽量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五)健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确保产品销售。积极争取蔬菜保鲜、仓储、加工和区域市场建设资金,加快市场流通和加工体系建设。一要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流通队伍。二要分区域、按规模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保鲜仓储体系。三要用足用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引大江南北客商扶持建立新型蔬菜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四要充分发挥现有区域性市场优势,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逐步提升市场功能。

七、验收办法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定西市新建设施农业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定政办发„2009‟171号)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五件,第2项: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60个、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8000户。

一、目标任务

1.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60个,其中:安定20个,临洮、陇西各10个,通渭、渭源、岷县、漳县各5个。

2.新建规模养殖企业50个,其中:安定、临洮、陇西各10个,通渭、渭源、岷县、漳县各5个。

3.新发展规模养殖户8000户,其中,安定1400户,通渭1000户、陇西1400户、渭源800户、临洮1600户、漳县800户、岷县1000户。

二、实施范围

在全市七县区畜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组织实施。

三、建设标准

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的场址选择、建设要求、组织管理、饲养规模等方面,按照市畜牧局下发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建设标准》组织建设。

四、资金筹措

6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养殖企业需建设资金2亿元左右,要实行业主自筹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市县区2010年财政安排资金;

2.争取牛羊养殖大县项目资金、省上养殖小区补助等畜牧项目资金;

3.整合扶贫、发改等项目资金;

4.成立畜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资金;

5.养殖业主自筹资金。

在具体建设中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实行“先建设,后验收,再补贴”办法,养殖小区和养殖企业建成后由业主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拨付奖励资金。

五、工作进度

1-2月份,确定业主期。根据下达的建设任务,各县区对辖区有发展养殖意向的企业、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加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农户发展畜牧业,确定好业主。

3-4月份,建设准备期。各县区按照养殖企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建设标准,帮助业主做好选址、规划设计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并报市畜牧局备案。

5-10月份,工程建设期。业主按照统一设计的标准,全面开工建设。市县(区)畜牧部门加强检查指导,了解建设进度,帮助业主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宣传报道。

11月份,项目建成期。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引进畜禽开始运行。业主提出验收申请,市县畜牧部门验收合格后,兑现奖励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市畜牧局组织督查组,每月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随时向市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区要进一步靠实责任,按照实施步骤逐月上报工作进度,确保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养殖企业按时建成。

(二)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各县区要在积极筹措财政资金的同时,整合发改、扶贫、科技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撬动民间资金发展畜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发展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支持引导农民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滩涂发展畜禽的适度规模养殖,将养殖小区和养殖企业的道路、用水、用电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统筹解决。

(三)靠实责任,加大技术推广。市畜牧局抽调技术人员实行蹲点包县,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各县区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实行包乡、包村、包养殖企业(小区)制度,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应用推广。从规划设计、品种改良、饲草料调制、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实现畜牧畜牧技术零距离服务。

(四)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市畜牧局对工作进展情况,包括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的落实情况、建设进度、资金筹措等方面分阶段进行通报,确保养殖小区、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按照进度安排顺利展开。

七、验收办法

按照《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由市畜牧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统一考核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畜牧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扶贫办;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六件,第1项: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万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80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00户、残疾人家庭360户。

一、目标任务

2010年,全市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2268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80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00户、残疾人家庭500户。

二、实施范围

安定区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115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6户、残疾人家庭60户;通渭县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155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6户、残疾人家庭70户;陇西县农村危旧房改造2000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12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6户、残疾人家庭80户;临洮县农村危旧房改造3860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14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6户、残疾人家庭90户;渭源县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800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7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6户、残疾人家庭70户;漳县农村危旧房改造1200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8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0户、残疾人家庭60户;岷县农村危旧房改造6408户,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120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10户、残疾人家庭70户。

三、工作进度 4月底前开工建设。10月底前完成建房任务。

11月上旬完成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及农村危旧房改造信息录入工作。

四、质量要求

每户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改造新建房屋为砖木或砖混结构,采用毛石基础、水泥砌筑、混凝土现浇圈梁等抗震安全措施,达到区域设防标准。

五、资金筹措与管理

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以危旧房户自筹为主,在省财政每户补助2000元的基础上,各县区要切实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使每户补助达到4000元以上,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单亲特困母亲户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达到8000元以上。农村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以“一册明”、“一折统”方式直接拨付给农户,不得统购和发放建房材料,不得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职责,抓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县区政府为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乡镇政府担负具体的建设任务。

(二)落实责任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各司其职,积极落实相关政策,简化程序,减免相关费用。市上与各县区签订农村危旧房改造责任书,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乡镇政府与承建施工企业或建筑工匠、危旧房改造户分别签订建房协议,明确任务、质量、进度及竣工时限。实行乡镇政府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户制度,确保建房质量和进度。

(三)严肃工作纪律。要严格制度,严格程序,严明工作纪律。继续坚持“一申二评三核四批”的工作程序,落实“公开政策要求、公开报批程序、公开补助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的工作要求。对优亲厚友、瞒报虚报、贪污、挤占、挪用、截留危旧房改造资金,或因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造成建房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完不成当年改造任务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七、验收办法

由市建委牵头,组织市发改、财政、民政、计生、妇联、残联等单位组成考核验收组,按照市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考核细则要求,对全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实施情况进行验收总结。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建委;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计生委、市妇联、市残联;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六件,第2项:新增租赁补贴3150户,发放租赁补贴家庭达到1.5万户,对3300户家庭实行实物配租,新增廉租房房源6630套。

一、目标任务

新增租赁补贴3150户,当年发放租赁补贴实18434户,实物配租3340户,新增廉租住房房源8612套。

二、实施范围

符合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各县区的任务分解是:安定区当年发放租赁补贴5333户,实物配租918户,新增廉租住房2440套;通渭县当年发放租赁补贴3184户,实物配租849户,新增廉租住房1313套;陇西县当年发放租赁补贴3238户,实物配租160户,新增廉租住房1422套;渭源县当年发放租赁补贴1007户,实物配租276户,新增廉租住房597套;临洮县当年发放租赁补贴2304户,实物配租370户,新增廉租住房1335套;漳县当年发放租赁补贴528户,实物配租239户,新增廉租住房174套;岷县当年发放租赁补贴2840户,实物配租528户,新增廉租住房1331套。

三、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一)新建住房交付时,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供水、供电、供暖、电信等设施达到使用要求。

(二)工程验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四、资金筹措

廉租住房资金实行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市及县区2010年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2、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

3、市县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

4、社会捐赠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5、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专项补助、中央财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

五、工作进度

1—3月,修订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公布低收入家庭标准,市场平均租金,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及标准。

4—6月,审核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公示保障对象名单,发放第一、二季度的租赁补贴。

7—11月,储备上报2011年新建廉租住房项目,2009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落实到位,并及时发放到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对2010年立项的工程开工建设。根据目标责任书对各县区廉租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各级责任。将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目标落实到县区政府。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对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由市建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住房保障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随时向市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规范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制度,规范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审批和租金补贴发放程序。完善廉租住房申请轮候制度、复核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建立住房保障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坚持复核和住房状况调查制度,及时调整住房保障计划,对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四)实行项目跟踪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对项目开工、工程进度、质量、资金到位等情况,跟踪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主要管部门报告。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建委;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七件:完成市区和县城12处供热管网改造、23条背街小巷硬化。

一、目标任务

2010年完成市区6处,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城区各一处供热管网改造,提高居民冬季供暖质量。同时,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降低成本、一次到位”的原则,完成市区6处住宅小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小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完成市区10条、六县城区13条背街小巷的硬化,方便群众出行。

二、实施范围及资金筹措

(一)管网改造:市区投资480万元,完成敬东厂、工人俱乐部片区、鸿运苑及五金公司、植物油厂及车辆厂、商业网点小区、原定西县日化厂及鬃毛厂等6处住宅小区供热及供排水管网;通渭县投资680万元,完成城区第三供热站供热主管网603米;陇西县投资30万元,完成金龙公司市场内供热管网500米;渭源县投资30万元,完成首阳路西段供热管网400米;临洮县投资50万元,完成城中供热站供热主管网400米;漳县投资250万元,完成贵清路整体开发住宅小区供热管网2000米;岷县投资290万元,完成东岗新城住宅小区供热管网2000米。

(二)背街小巷硬化:安定区投资260万元,完成西关小学巷道、友谊村委会对面巷道、原西河派出所对面巷道、晨辉石材旁巷道、海星宾馆旁巷道、南川小博士幼儿园巷道、南川曲记油坊后面巷道、飞天路华实农业科技公司旁巷道、南川加油站对面巷道、定西驾校对面巷道的硬化;临洮县投资210万元,完成县医院西侧和物资局东侧巷道硬化;渭源县投资168万元,完成老君山环山路硬化;漳县投资6万元,完成红沟西小巷和城角社小巷硬化;通渭县投资58万元,完成饮马巷硬化;陇西县投资46万元,完成头天门巷和庙儿巷硬化;岷县投资30万元,完成岷峰村北门街、东照村上巷子、洮珠村牛路子油坊院、中环社区城郊巷、龙潭村包家堡街的硬化。

三、质量要求

12处住宅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达到国家供热建设质量要求,供热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住户室温合格率达到97%以上;市区6处住宅小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后,生活用水无跑冒现象,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以内,生活污水排放流畅;23条背街小巷硬化达到国家城市道路建设质量要求。

四、工作进度

4月15日前完成实施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4月30日前完成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8月完成市区6处住宅小区供热及供排水管网和各县城区供热管网改造任务,完成市区10条、县城13条背街小巷的硬化。9月进行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市建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面抓好落实。

(二)落实建设资金。建设资金由市、县财政安排,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并投入使用。

(三)加强施工管理,建立自检制度。原材料进场前要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四)强化监督监管。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建设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资金使用监管,从源头堵塞漏洞。

(五)加强新技术推广。在工程项目实施中,注重应用新技术,使用新方法,应用新材料,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验收办法

供热管网改造项目验收执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2004);

供排水管网改造项目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背街小巷硬化执行《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87)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建委;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市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第八件,第1项:建成18个乡镇文化站。

一、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市共有10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项目库,2010年完成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二、实施范围

定西市已列入国家“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漳县8个,渭源县10个。

三、资金筹措

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增项目)建设中央投资20万元、省级4万元,其余资金由市县财政配套,建设面积约300平方米。

四、工作进度

1月—3月,落实地皮,做好规划,完成地基。

4月—8月,完成主体工程。

9月—10月,完成粉刷等扫尾工程。

11月全面竣工,检查验收。

五、建设标准

(一)严格按照国家、省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设施配套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应纳入当地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按照“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要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全市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经济状况比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可适当增加面积。

(二)功能布局: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结构包括书报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有条件的地方应建有露天舞台、标准室外篮球场、宣传栏、黑板报等室外活动场所。

(三)选址要求:选址要综合考虑群众就近、经常性参与及交通因素,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乡镇综合文化站不得建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如与其他设施联体合建,须开辟专门出入通道。

六、保障措施

(一)坚持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县市区按照中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项目建设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按照国家规划制定目标,按照建设标准,分计划逐步实施。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申报,由市、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县文化局商定布点后,联合行文上报。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的拨付,财政部门应征求发改委、文化局意见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拨付。

(二)落实责任主体,实行责任制。县市区要落实责任主体,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项目的审批、编制建设规划;文化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报表上报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拨付与管理。国家和省里下拨的资金为一次性补助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资源整合,加强监管。统筹好有关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不搞重复建设,更好的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项目责任单位定期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所在县区发改、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共文化设施,房产、设备均为国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严格禁止乡镇综合文化站挪作他用,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

七、验收办法

根据《甘肃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六章和《甘肃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竣工验收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验收合格后,文化站所有资产核入乡镇固定资产帐目,并将所有工程资料和设备清单上报县国资委备案。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文化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项目县政府。

第八件,第2项:建设300个农家书屋。

一、任务目标

全市新建农家书屋300个。

二、实施范围

具体分配安定区50个、陇西县45个、渭源县45个、漳县40个、岷县40个、临洮县40个、通渭县40个。省上目前尚未下达今年农家书屋建设指标,预计在300个以上,如省上指标下达,各县区指标重新分配,同时上报市政府。

三、质量要求

(一)农家书屋应选在农户相对集中,有阅读需求且借阅方便的地方,以建在村委会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址建设,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米,环境整洁。

(二)每个书屋应配备4个书柜(架)、1张阅览桌、6把椅子、并配置报刊架等,有条件的县区可为书屋增设视听设备。

(三)书屋应配备消防器材和简易消防设备,有经过文化行政部门培训的专人管理。

(四)应在农家书屋门口醒目位置悬挂统一制作的农家书屋标牌。各县区要统一制作“四公开”标示牌,即:开放时间公开、管理员姓名公开、管理员联系电话公开、监督电话公开,并悬挂在书屋门口醒目位置。

(五)书屋必须悬挂农家书屋三项制度,即:《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六)图书要按照省新闻出版局《甘肃省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分类进行编目、登记上架,做到分类明确,标识醒目,借阅方便。

四、工作进度

4—7月份,制定方案,摸底选址,确定管理员,上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明细表。

7—10月份筹措资金,采购制作设备,准备书屋基础设施,培训书屋管理员。

10—11月份配送出版物,检查验收。

五、资金筹措

每个农家书屋投入建设资金2.4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万元,用于出版物采购。市财政每个书屋配套1000元,县区财政配套3000元,共计每个书屋配套4000元,主要用于书屋各类硬件设施的采购。

六、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级文化部门要把农家书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研究解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乡村干部的任期考核。

(二)加强对已建书屋的管理,建立考核机制,确保书屋长期发挥作用。各县区每半年会同乡镇对已建的农家书屋进行一次检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对作用发挥不好、设备损坏和出版物丢失严重、农民群众意见较大的书屋要追究乡村有关领导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所建农家书屋的固定资产和出版物由各县区文化出版局负责管理,资产归县局所有,当地村委会免费使用并负责日常管理。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不得占有农家书屋资产。

(三)建立农家书屋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对农家书屋实现信息化管理。各县区文化出版部门要对已建的每个书屋建立电子档案,按照省上要求提供完整的信息数据,建立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终端,市文化局负责全市农家书屋数据信息终端管理。

(四)努力培养一批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好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要不断加大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力度,举办1—2期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七、验收办法

由市文化出版局牵头,组成验收领导小组,依据甘肃省新闻出版局下发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定西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市六县一区的农家书屋工程进行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文化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项目县区政府。

第八件,第3项: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5000户。

一、目标任务

2010年要建成全市统一的数字电视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中央、各省市及本地的60多套基本数字电视节目,60多套付费电视节目,10套高清电视节目,以及多种信息服务。发展第一批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完成定西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5000户。

二、实施范围

定西市区。

三、资金筹措

定西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5000户建设工程预算投资826万元,主要以与金融机构合作贷款形式筹措解决。由市财政以借款形式予以100万元启动支持。

四、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数字平台搭建和网络改造。

1.由政府采购办招标采购市级前端平台设备及用户机顶盒。

2.由市广电局组织论证、规划,确定定西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技术方案和整体转换工作细则。

3.由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进行市级平台机房的设计装修及附属设施建设。

4.由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建设完成市级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分平台和用户管理收费系统。

5.由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扩容改造市级光缆干线网。

第二阶段:试点转换。

在市区选择2个试点小区,先期开展转换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

市区城域分区、分片、分层次整体推进,至2010年底完成5000户整体转换任务。

五、质量要求

市级数字平台的建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既要与原有模拟系统的衔接改造与过渡,又能与省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平滑、无缝对接。平台建成运行时,必须确保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市区5000户的转换任务,为用户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的数字信号。

六、保障措施

(一)给予借款政策支持。定西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5000户建设工程预算资金826万元,其中:建设市级数字节目平台370万元,市区城域网改造200万元,全市联网扩容改造106万元,机顶盒150万元。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给予借款100万元的政策支持。

(二)成立定西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建设实施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设备招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确定新的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市物价局参照省物价局制定的标准尽快审定定西市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标准。

七、验收办法

项目建设按照分步实施、整体验收的办法进行。项目完成后由省有线电视数字化领导小组和省广电局相关部门进行行业验收,并由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资金使用、建设质量、运行效果等方面的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广电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物价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实施单位:市广电局。

第九件,第1项: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暨老年大学

一、目标任务

建设定西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暨老年大学,满足市区近300名离退休干部进行健身、娱乐、学习、交流等活动,推动全市老干部及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水平。

二、实施范围

定西市区。

三、项目规模

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租用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市工人俱乐部四层综合楼和1200平方米的院内场地,开设图书报刊阅读、棋类、牌类、麻将、健身、健康咨询、游戏、台球、乒乓球、门球、羽毛球、柔力球等活动项目;老年大学开设书画、音乐、舞蹈、养生、写作、法律、电脑等课程。

四、资金筹措

市财政每年给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拨付资金50万元,其中房屋及场地租费20万元,设施建设及配套、设备逐年完善及维护费用15万元,活动经费15万元。

五、工作进度

3-6月完成活动中心场地的硬化和门球场、羽毛球场、柔力球场的建设及配套;

5-6月完成活动中心房屋的粉刷装修和活动器材的购置;

6月底前完成活动中心的进驻、活动器材的安装调试、挂牌启动等准备工作以及老干部活动中心机构和编制的批复并挂牌。

7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

六、保障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老干部活动中心暨老年大学的启动工作。财政部门要按实施进度和要求及时拨付资金,市总工会要按期向租用方提供受租房屋和场地并签订租用合同,实施单位要责任到人完成好工作任务,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工作进展、活动器材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委老干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市总工会。

实施单位:市干休所。

第九件,第2项:完成定西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通渭、陇西、漳县、岷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一、目标任务

安定区完成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通渭、陇西、漳县、岷县完成集养老、五保、孤儿供养、救助管理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配置齐全。

二、实施范围

安定区建成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渭、陇西、漳县、岷县每县建成社会福利中心。

三、质量要求

主体工程为框架结构平顶楼房,厨房、餐厅、浴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一并建设,花园、菜园同时规划。

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要求,各建设项目县区建设项目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四、资金筹措

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计划总投资360万元,其中争取省补助资金185万元,市、区自筹资金175万元。通渭、陇西、漳县、岷县社会福利中心总共投资2400万元,其中争取省补助资金2000万元(通渭、陇西、漳县、岷县各500万元),通渭、陇西、漳县、岷县每县自筹资金100万元。

五、工作进度

3月份开工建设。

8月底前完成主体施工任务。

11月底前全面竣工,做好入住前各项准备工作。

12月份投入使用。

六、保障措施

项目县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民政部门积极配合,形成政府主导、民政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证。一是多渠道争取解决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全面落实到位。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设施配置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靠实责任,逐级分解任务,责任到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四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七、验收办法

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经常检查督促与整体竣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项目县区政府。

第九件,第3项:抓好全市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家园规范化运行管理,力争年内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

一、目标任务

抓好全市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家园规范化运行管理,力争年内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

二、实施范围

按照全市供养五保人员10%的比例,在7县区落实集中供养五保人员1376人。分县区任务为:安定入住五保212人;通渭入住五保248人;陇西入住五保204人;渭源入住五保168人;临洮入住五保206人;漳县入住五保108人;岷县入住五保232人。各县区2009年底前新建的敬老院、五保家园入住五保人数不得少于设置床位的95%。

三、工作进度

按2010年10月底前完成整体五保入住供养工作。

四、质量要求

敬老院和五保家园必须具备集中供养的条件,管理服务人员到位,入住五保家园的院民必须符合集中供养条件,各项管理服务制度健全,达到职责明确,环境整洁,服务周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管理符合规范化要求。

五、资金筹措

入住五保人员的日常饮食生活经费,从省、市下达和县区配套的供养金及补助经费中解决。

六、保障措施

各县区成立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逐级分解任务,责任到人,靠实责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集中供养任务。

(一)县区政府要按政策规定和敬老院(五保家园)的实际情况落实财政预算列支,保证各项供养经费足额到位。一是按照入住敬老院(五保家园)的五保人员人数,落实入住前的各项基本设施一次性购置经费;二是按规定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人员报酬经费。要据《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08‟107号)规定,每所敬老院(五保家园)按照工作人员与供养对象比例不低于1:10落实工作人员配备。按照聘用工作人员(含服务员、炊事员)的所需报酬标准预算列支工资性经费;三是落实日常水电暖所需经费。按照入住人数核定预算五保人员取暖和食堂用煤、用电、用水数量及标准,预算列支日常水电暖的所需经费;四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供给渠道,为规范提高供养水平奠定资金、物质基础。

(二)乡镇政府要落实好敬老院(五保家园)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一是落实好一次性设施购置经费使用,做好入住前的床柜、桌椅板凳、被褥、食堂设备、餐具、电视、洗衣机等基本设施配置;二是落实工作人员到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明确管理服务人员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三是认真调查核实入住供养的五保人员,优先安排年龄大、身体弱、无协助供养人,生活难以自理的高龄老人;四是乡镇负责人每月到敬老院(五保家园)检查督促不少于1次,及时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供养措施的落实。

(三)县区民政局要加强指导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及时协调财政等部门落实好一次性设施购置经费,做好敬老院(五保家园)入住前的基本设施配置;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配齐工作人员,做好工作人员培训,指导落实规范管理服务措施;积极吸纳社会捐助等方面的资金,多渠道筹集各项经费;三是坚持经常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四是积极争取敬老院建设项目,筹措建设资金,加快供养机构建设步伐,解决供养机构和设施不足的困难。

七、验收办法

该项目由各县区政府负责落实,民政局长为项目责任人。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日常检查督促与市政府半年、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督促落实。各县区在入住集中供养院民和各项供养措施落实到位后,由县区先初步验收合格后报市民政局,市政府将组织民政等相关单位按照项目任务和要求进行评审验收。

八、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十件,第1项: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支持创业人员1000人,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一、目标任务

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确保发放小额贷款1000名3500万元,争取落实2000人6000万元以上,支持创业1000人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二、实施范围

市直及七县区将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

三、资金筹措

争取与省开发银行融资3000万元,同时与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确保贷款资金规模。

四、工作进度

3-4月进行宣传登记。

5月中旬起市直及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按分配的计划,对相应数量的人员进行资格和项目审查,并由本县区担保机构办理反担保手续,市担保公司现在进行复核。

6月份争取地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地方商业银行贷款额度不足的县区,汇总后统一向省开发银行上报,争取省开发银行尽快批准,及时发放到借款人。

五、贷款发放

地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县区,按照审核、担保、发放的程序正常开展。省开发银行的融资,从划拨贷款资金即日起开始计息,因此,省开发银行资金下拨后,相关单位集中时间放款,尽量不产生在途费用。有建设银行的县区在建设银行发放;没有建设银行的县,委托农业银行发放。县劳动保障局、担保机构、建行确定专人,按确定的放款时间集中到一个县办理信贷手续,发放存折,个人到就近银行取款。

六、保障措施

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明确责任,确保资金到位后10天内发放借款人。市劳动保障局综合协调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借款人资格认定和微利项目审核工作。担保机构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本金的担保和反担保工作。金融机构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委托发放工作。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作单位:市广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农业银行、甘肃省信用联社定西办事处;

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第十件,第2项:解决3433名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停车半停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

一、目标任务

将2009年调查核实的全市已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169户困难企业的3433名退休人员(市直784人、安定654人、通渭65人、陇西338人、渭源259人、临洮782人、漳县6人、岷县545人)于2010年6月底前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一次性解决医疗保障问题。

二、实施范围

符合政策规定的已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三、参保缴费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一次性缴纳3000元的办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中个人按1000元标准缴纳,各级财政按照人均2000元的标准补助。

四、资金筹措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个人共缴纳343.3万元,市、县区财政补助686.6万元,其中:市直156.8万元,安定区130.8万元,通渭13万元,陇西67.6万元,渭源51.8万元,临洮156.4万元,漳县1.2万元,岷县109万元。

五、待遇标准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2010年1月1日起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标准报销住院医疗费,按上本人退休费的2%建立个人帐户。

六、保障措施

(一)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操作,确保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3433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登记和建立个人帐户工作。

(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强医疗保险资金的管理。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安排好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

七、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主题词:综合其它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

下载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农业近年来工作突飞猛进日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