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探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质变正在发生
天津探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质变正在发生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近现代的中国,那么,请到天津来吧,这里记载了上一个世纪里,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困厄与奋起。也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前沿的中国,那么,请到天津来吧,这座历史悠久而又血气方刚的城市所发生的巨变,正是无数动人的“中国故事”的一章。
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标志,天津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座积蓄了太多激情和梦想的城市,由此踏上转型与振兴的崭新征程。
在新世纪以来“最困难一年”的最后几天,我们来到天津。突袭的寒流中,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热火朝天,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撞击。“调整”、“提升”、“创新”、“创业”,成为这座城市最核心的关键词。天津,正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契机,经历一场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质变。
这是一组带着信心与希望的数字:2009年,天津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6.5%,财政收入增长21.1%;内需拉动强劲,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相当于或好于上年。
“必须集中智慧和力量,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 1 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坚决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经济增长水平更高、后劲更足、更可持续
从滨海新区汉沽白茫茫的滩涂上眺望,矗立着两座巨大塔状建筑物,那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与天津市政府合建的北疆发电厂两座冷却塔,塔顶冒出的蒙蒙烟雾不是燃烧排放物,而是冷却海水溢出的水蒸气。
北疆发电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也是2007年天津确定的首批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之一,规划三期建设4×1000兆瓦燃煤发电超超临界机组和4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一期2×1000兆瓦发电机组和2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已经竣工,它首创了“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每一个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被下一个链条吸收利用。
2007年6月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明确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以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为载体,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至去年7月,累计推出5批100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5029亿元,超过1950年至2006年57年的总和。
走入空港物流加工区空客天津总装厂房,映入眼帘的是由红黄两色工装夹具组成的4个站位,厂房顶部纵横交错着一部部天车,中外技术工人组装忙碌。就在2009年12月中旬,第十一架A320系列飞机交付中国客户。
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为亚洲第一条、全球第四条民用飞机总装线,也是天津首批重大工业项目之一,15个月建成投产,2009年5月18日首架A320飞机试飞,6月23日交付中国客户。国外媒体称:“这是进一步显示中国在全球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冯志江介绍,以空客飞机总装作为重要起点,编制了临空产业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涉及航空设计、研发、试验、部件加工组装、总装,向后延伸的销售、维修、租赁、金融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目前已有40余家国内外大型航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集聚。
继空客A320项目后,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大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航工业直升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卫星有效载荷共“三机一箭一星”也相继落户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仅用3年即成长为天津第一优势产业,使天津在全国唯一兼有航空航天产业。
除航空航天外,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构成关系国家命脉和核心竞争力的天津工业八大优势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外贸出口锐减的严峻形势下,天津工业新项目、大项目中流砥柱,3 弥补了存量下滑1300亿元,净增产出70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八大优势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90%,产业结构发生了脱胎换骨之变。
不仅是第二产业“一花独放”,天津以大项目、好项目作抓手,加快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2008年,天津农业区县建成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0.2万亩,为过去15年的规模总和。市农委规划处长杨青松算了一笔账:“总产量41.8万吨,产值9.56亿元,为农民创收6.9亿元,是过去收益的5倍以上。”2009年,天津又新增种植业设施10.1万亩和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农村新整合了 31个示范工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产业化经营代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8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9年天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为近年最好水平。津湾广场“不夜城”、意式风情区、1902欧式风情街、和平路滨江道商业街等40个商贸旅游精品项目的建成和一批商业特色街的改造提升,汇聚了人气,增添了财气。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日长夜大。市商务委主任王树培告诉记者,2009年商贸旅游业的总量和增速居于第三产业之首,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33%。
“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是危机后时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之举。天津探求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使增长更上水平、更有后劲、更可持续。”市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晓雁分析 4 道。
科技为引擎,人才为支撑——自主创新领域佳音频传,助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
“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天津炜杰科技公司董事长宋洪海惊喜不已。2009年10月,这家民营高技术企业用四项专利质押,无需担保,从大连银行天津分行贷款2000万元。这是天津首笔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
为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扶持自主创新,天津科技部门与多家银行建立了投融资平台以及财政性科技资金与商业金融资金的互动机制,吸引上海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大连银行天津分行分别为143家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打包贷款,同时两家银行又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增贷1亿元,炜杰科技公司就此解决了燃眉之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逄锦聚指出,结构调整能否成功,关键看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
截至去年底,天津确定的55个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17.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18.2亿元,新兴科技产业化、重大创新产品研制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出现了显著的创新驱动效应。比如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品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组建了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合作互动的技术创新联盟,聚集了全市的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器件和终端产品产业化项目,企业 5 群体超过百家,规模近百亿元。
“危”中求“新”,天津自主创新领域佳音频传。超百万亿次曙光计算机建成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生产高性能服务器的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使天津成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随着单机2兆瓦、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的开工,天津成为全国重要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制造基地;赛象科技公司继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直径近5米的特巨型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又研制成功……
市科委主任李家俊介绍,天津已在干细胞和修复医学、癌症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开发、太阳能电池、膜分离技术与材料、数字装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建成了现代中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科技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化基地。
自主创新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以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逐渐取代对资源或实物资本的需求,进而成为经济结构优化的推力。近年来,天津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创新团队、技术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市委、市政府放眼长远,通过公示规划,广泛听取市民群众的建议,决定在海河中游南岸建立教育园区,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新址。首先启动建设高职区,打造成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经济转型输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大军。
体制顺,发展更顺;机制活,满盘皆活——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前些天,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济丰纸业包装公司向厦门赫仕环境工程公司购买了6266吨的碳排放量指标,用于抵消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在上海济丰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这是国内第一单标准化碳中和交易,确立减排领域的“中国标准”。
“滨海新区是中国经济版图上最耀眼的增长极之一,肩负着探索中国改革新方向,寻求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等多重目标。”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认为。
滨海新区体制之“新”,体现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大、中、小三个候选方案中选择了改革“最彻底”的一个。建立统一高效的行政架构,区委、区政府比现有机构和人员精简一半以上,组建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城区管理机构,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功能区管理机构,主要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同时,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凡属于天津市权限范围内的,新区可以自行决定的事,原则上都下放给新区;凡新区能办的事,支持先行先试,为改革创新创造必需条件。
2009年10月,天津编制上报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获得批复,在投融资体制、综合经营、整合及新设金融机构、外汇管理、设立柜台交易市场的前期准备、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六方面进行改革试点。
去年天津新推金融创新20个大项47个子项。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累计注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企业355家,7 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参股优质项目,又设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天津股权交易所、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揭牌交易,为基金与企业提供投融资信息服务,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大宗商品交易定价平台。
天津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杜强说,滨海新区金融领域的不断探索,不仅为天津经济转型提供支持,也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
“危”中突围,经济结构调整深层次涉及的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综合配套改革,结构调整必须与深化改革相契合。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涉及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十项重点内容。
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是其中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2009年12月18日,东疆保税港区以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八大项目的签约迎来开港2周年。2年中,天津东疆保税港一期4平方公里注册229家中外企业,建成七大类产品交易市场,与蒙古、意大利合作的物流园积极进展,试行船舶特别登记制度,试水离岸金融业务。
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不给城市留败笔,不给后代留遗憾
1/3废弃盐田,1/3盐碱荒地,1/3污染水面,土壤盐化,淡 8 水缺乏,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新城,“向恶劣自然条件挑战!”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说话高亢有力,他的身后是白鸽栖息水面的实景巨幅照片,面前是生态城的规划沙盘,这是生态城首个建成使用的绿色建筑综合服务中心。
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滨海新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第一个中外合作的生态城项目。自2008年9月奠基以来,已完成起步区25公里道路设施,“主题公园式”的国家动漫产业园以及科技园均已开工,环境治理启动。生态城的落户,刷新了天津城市的概念。
国家赋予天津“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既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所在。2007年,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8年,市政府又制定了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天津的城市面貌正发生巨大变化,连续两年展开了两个150天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突出洋气目标,准确功能定位,体现文脉传承,注重街景创新,彰显天津特色”为宗旨,“不给城市留败笔,不给后代留遗憾”,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部位都精心设计,精雕细琢,2009年整修了201条道路和4127栋楼房,改造提升了八大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垃圾收集处置网络完善,中心城区整治全覆盖,中西合璧、简约整洁、清新亮丽、大气洋气的城市风格逐步显现。
眼下虽是深冬,天津的大地不乏绿色,品种多姿多样,建成 9 区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天津的河水变清了,通过大规模的水环境专项治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193万农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天津的天空更蓝了,以煤烟型污染、建筑工地扬尘和汽车尾气治理为重点,开展了烟煤电厂、非电企业高效脱硫改造,至去年底,中心城区小锅炉全部并网。
在规划展览馆,郭女士兴奋地在市区规划模型中寻找现居住的新社区,又找到自己在西站附近拆迁前的出生地。她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记忆中,昔日的西站周边曾是“老平房、屋子矮、地面潮,胡同如同羊肠道”。而如今,她几乎每天都在感受变化带来的惊异。
“危”中运筹,城市建设问计于民。2009年,《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相继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民公示,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两次公示期间,到规划展览馆了解规划方案的市民超过7万人,经过整理形成意见5100余条,近千条建议直接采纳。新的天津空间发展总体战略确定为“双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双港(天津港北港区、南港区),相向拓展,一轴(京滨综合发展轴)两带(东部滨海发展带、西部城镇发展带),南北生态”,展现了天津广阔的未来。
在规划展览馆,迎面有一巨大的世界地图模型,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天津的位置。
在这里,一位位普通的市民,正以充满期待的目光,寻找自 10 己新家园的位置。
看转型中的天津,正以重新崛起的姿态和只争朝夕的豪情,寻找着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
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高地。天津,这座国际港口城市的转身和嬗变,正是今天中国科学发展最生动的实践和缩影!
第二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具体分析: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细化为:
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措施: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统筹区域发展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措施:
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认清优势,走出发展困境
改变一“钢”独大,理清“转”的次序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命题。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而今,破除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的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是河北省最重要、最紧迫的发展命题。这是河北人基于世情、国情、省情作出的重大判断。
过去10年,河北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钢铁10年产量增了10倍,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GDP总量跻身全国前6位;多项工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为辉煌成就自豪的同时,河北也越来越感到后继乏力、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河北深受传统发展方式之累,一“钢”独大,原材料工业、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占比过大,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不堪重负,资源难以为继,发展不可持续。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的路已经步入死胡同。如果不加快转变,河北“不仅难以实现远期的科学发展,而且即期的平稳较快发展也无法保证。”
2009年,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十九位,新经济实力居全国第十八位。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然存在的差距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拉大,河北会被甩得更远。
在最困难的2009年,河北省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0%。今年经济形势好转,按说,增长目标应该比去年高些。不过,河北今年预期目标9%!没有把目标定得过高,就是为了引导各地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要拿出更多的精力调结构、促转变、提质增效。这是河北不得不作出的抉择!
河北肩负重担!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崛起的京津冀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历史把京津冀经济圈推向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一极,意味着河北省必须在全国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转变,已经不只是关系河北未来的必然选择,更有关乎全国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坐拥优势!内环京津,河北紧邻这两个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较高消费水平群体的城市;外环渤海,曹妃甸是中国的“鹿特丹”,天然深水良港;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面海,487公里海岸线后发优势明显。
7月盛夏,河北省委理论中心组在北戴河的集体学习也似天气般“热烈”。专家授课、地市交流、厅局发言、主要领导点评。一周下来,“调结构、促创新、优环境”的理念更加清晰和执着。我们采访组一行在这里看到,河北的领导干部们面对发展难题,有一种“赶考”前的紧迫感、使命感;谈到眼下的结构调整,有一股潮水般奔涌的新思路、新理念。
“河北已经到了不调整经济结构、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省委书记张云川面朝大海,向参加北戴河学习的领导们慷慨发问,“现在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今后5年或10年,路该怎么走?还能沿袭以往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过多依赖产品量的扩张和企业规模扩张、过多依赖低成本生产要素维持的发展模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省长陈全国激情满怀,“我们必须保持开拓创新的旺盛斗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河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次序是这样的: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核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优化,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城乡矛盾的加快解决;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带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减少能耗降低排放,使产业走向高端化和品牌化;充分利用环京津优势和环渤海优势,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瞄准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历史长河缓缓流淌,一个小小的转弯,往往需要巨大的努力。只有认清“转”的意义,理清“转”的次序,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去推进。今天的河北,加快转变的进程正如潮汐般在燕赵大地澎湃汹涌。
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
不摘“黑帽子”,就摘“官帽子”
钢铁是河北的名片。河北的钢铁产量全国第一,占据1/5的“江山”。
河北人对钢铁“爱恨交加”。爱的是,钢铁这个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脊梁”,也是河北的“脊梁”,作出了不应被忘却的巨大贡献;恨的是,钢铁产业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
有两个数据令河北如坐针毡:同是世界500强,河北钢铁集团的钢产量是德国蒂森克虏伯的两倍,但营业收入却不到其1/3;同是钢企,河北钢铁的吨钢利润仅为上海宝钢的一半!卖的多,消耗大,挣的却少。
处境尴尬的产业不独钢铁一个,还有水泥、煤炭、玻璃、印染……
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河北必做的“减法”题。中央有要求,人民有呼声。不“减”是自绝生路;“减”好了,海阔天空。
在调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北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40万吨、炼钢产能200万吨、水泥产能126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64万重量箱。无论在钢铁厂、水泥厂,记者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5、4、3、2、1,起爆!”随着一声令下,鹿泉市长城建材有限公司一座年产1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瞬间被夷为平地。爆破声,这两年在鹿泉频频响起!市内72座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污染严重的小水泥生产线一一“谢幕”。
不执着就没有执行。河北不要空谈,要的是实效。
质疑、干扰的声音不曾消失过,“仍有利润”是根子,谁愿舍弃?质疑者只算经济账,不算环境账;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何况,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提供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由:淘汰落后产能是否会迟滞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脚步?
保增长,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软,淘汰落后的紧箍咒不能松。河北省决策层认为,河北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造成的,落后产能恰恰是现实困难的催化
剂。
决不能通过保护落后应对危机,必须以淘汰落后为抓手,实施倒逼机制,逼出技术创新,挤出产业升级。河北省在做“减法”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鹿泉市的水泥机立窑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一家远离城区的水泥公司,记者看到,洁净的厂区、封闭的生产线,用余热发电照明的路灯,都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喜人变化,水泥产业并不天然地与灰尘、黑烟和废气“亲密无间”。鹿泉,这个因“射鹿获泉”而闻名于外的县级市,抛弃小水泥,舍弃百强县,换来山青水绿、天蓝气爽。
抓淘汰,促搬迁,优化布局,这样的场景,正在燕赵大地处处上演,污染企业盘踞中心城区的时代步步远去。腾出的土地,大多地处黄金地段,或改造成绿地,或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腾出的市场,由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先进产能来填充。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有一组数据能直观地反映河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上的拼力而为:2009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10%。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列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排放削减量提前一年半达到“十一五”目标。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
一“增”一“减”,让燕赵儿女欣喜万分、自豪不已。
节能减排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有硬指标,有贯彻落实硬指标的硬措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就是这样的“硬措施”:河北省对超过全省污染负荷50%的30个县(市)以及3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省级考核,3年内摘不掉“黑帽子”,就摘掉“官帽子”。
节能减排,拒绝理由!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省人大代表每年像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审议“双三十”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每季度调度进展情况,强化刚性约束。
从2007年被国务院通报整改的七个省份之一,到2008年成为全国七个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使尽浑身解数。令河北人高兴的是,拼搏后的“果实”,很甜。
坚定不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河北的城镇面貌,正经历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巨变。
2008年,河北省提出“三年大变样”战略规划,三年建设,三年发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河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不得不医的痼疾。河北省期望通过这个抓手,“抓”来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
“三年大变样”实施两年来,河北确实变了样。外地去的人惊讶:这是河北吗?这还是那个省城像县城、县城如乡镇的河北吗?河北的百姓不管这些,惊讶已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有的只是惊喜:原来,城市真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住房困难的低保户住进了功能齐备的廉租房;普通的城中村村户摇身变成了百万元户;两年前还住在老旧平房的人家,一下子成为拥有多套高档住宅的业主;石家庄市区由东向西以前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十几分钟便可穿越……燕赵大地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真似“千树万树梨花开”。
数字显示,2008年河北省城区累计拆迁共完成4168.4万平方米,是2007年拆迁总量的12倍。2009年,河北省继续推进拆违拆危,拆迁面积再超上年。大拆,伴随着质疑,但不容否认的是,“三年大变样”的确是因为河北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功能差这个最突出的“省情”而提出的战略决策。
拆之猛,令群众惊叹;建之快,让人们振奋!“石家庄速度”便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诞生:常规速度需一年半才能竣工的槐安路高架桥工程、裕华路改造工程,仅用4个月完工;原计划18个月完工的和平路高架桥工程,8个月完成……短短几个月,省城面貌焕然一新。
变,自古多豪杰的河北人不怕,怕的是不变。“大变样”凝聚了人心。问卷调查显示,98.79%的社会群众比较了解“三年大变样”的内容。在河北,“三年大变样”是最流行的词汇,认知度超高。
“三年大变样,今年看邯郸”。两年来,邯郸市投资2000多亿元启动了四大新区建设,改造了65片棚户区、36个城中村,开工兴建了30个标志性建筑,实施了31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每天早上,10万邯郸市民汇聚市中心广场纳凉、晨练,嘹亮的红歌声响彻云霄。谁能想象得到,以前这里是一片杂乱和荒凉。走在古都邯郸的大街小巷,连我们采访组中一位河北籍记者,都已认不出这座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了。邯郸两年里共拆掉1500多万平方米违章、危旧建筑,但却给每棵古树办理了一个“身份证”,谁砍罚谁,概莫能外。这些古树为城市留下清晰的地标,也为古城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
2008年以来,河北省各市累计拆迁危旧平房、违章建筑1.6亿平方米,而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亿元,相当于前5年投资的总和。2010年全省实施的城建项目总投资达5296亿元。城市面貌整治一改过去拆拆补补、洗洗刷刷、小打小闹的做法,而是着眼于提升品质,改造功能,大力实施景观环境整治建设。
“三年大变样”,因民生而变,为民生而变。河北省确定的五个方面量化指标中,居首位的是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要让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水。
张云川说:我们既要看到城镇面貌的新变化,更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看到城镇改造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需要这么股子劲,因为河北城镇和河北人还需要很多这样的“变”。
“三年大变样”,还“变”出了30多万亩土地,发展工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有了最宝贵的空间。
河北是工业大省,但不是强省。由大到强的路不平坦,河北省决策层谋划了“工业聚集区”战略,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意欲复制成功工业园区的模式,达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发挥的目的。
“如果昆山的IT业感冒,全球IT业都会打喷嚏。”河北也想这样,这是河北的“企图”。“单个企业“独闯江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现在是“集团作战”的时代了。”陈全国说。
面朝大海,燕赵打开胸怀
创新引路,抢占技术高端
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开幕,赛场广告牌上的“中国英利”让人好奇。第二天,“中国英利”就成了搜索引擎上的热词。
英利,一夜出名,成为世界杯80年历史上我国唯一的赞助商。
这是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如今落址于河北省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
像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河北还有很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创新是河北的必由之路。2009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5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当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380亿元,同比增长19%。今年一季度,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8.9%。
秦唐沧沿海,是河北对外开放的重点;京津冀区域合作,是河北经济崛起的重要一环。中央领导多次到河北考察工作时都强调,要求河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力争在环渤海地区崛起和首都经济圈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如何有更大作为?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创新。
近段时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捷报频传。
时速350公里的“中国第一高速”列车在唐山的中国北车基地投入批量生产;国内第一台隧道全断面掘进盾构机在秦皇岛秦冶重工生产车间下线;世界上成本最低、纯度最高的多晶硅材料新硅烷法生产工艺在英利集团六九硅业投入生产;国际上光电转化率最高的薄膜电池在廊坊新奥集团投入规模化生产……
形势虽好,但是“全局”仍难让人满意。河北决策层认为,河北经济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产业行业技术水平低、低端产品多、产品的附加值低,这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枯燥,但能说明问题。几个数字令河北很尴尬:2009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省GDP的0.76%,居全国第二十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仅有4.5%;专利授权不到6000项,占全国的1.56%。河北,是经济大省,也是创新弱省。
“U”型线被称为“微笑曲线”。“微笑”的是占据两个高端的产业,河北居于底部,实在笑不出来。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说。大工程、大企业带动,引进吸收再创新,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对“标”对出着力点……务实措施密集出台,为的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近些、再近些。
出路,在改革。
河北是改革的受益者,河北的改革渐入“深水区”。
行业产业要改革。冀中能源入主华北制药、港口集团横空出世……在做大做强钢铁集团、煤炭集团的同时,2009年河北省企业兼并重组继续高歌猛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就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文夫说,“小、散、弱”是河北企业的现状,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管理体制要改革。财税、金融、环保、土地、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亟待继续深化。多年来,河北省财政改革一直走在前列,为人赞许。通过改革,省、市、县财力比重发生很大变化,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由2003年的26.5%下降到2008年的17.6%;县级财力则由48%提高到60%多,基层财政袋子鼓了。““等着吃”会越等越懒,“挣着吃”会越挣越勤,这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说。
出路,在开放。
开放度有多大,河北的发展空间就应该有多大。
在全国很多人、包括很多河北人的印象中,河北居内陆,河北无海岸。殊不知,河北不但有秦、唐、沧三市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更有曹妃甸这个环渤海湾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少有的天然深水港址。
强化海洋意识,就是强化开放观念。眼下,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提升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三大港口的规模和能力,完善综合功能,提高吞吐效益,已成为河北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推动港口、港区、港城协调联动,逐步形成由秦皇岛、曹妃甸、黄骅三个百万人口港城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是河北打造经济增长新优势的重要依托。
第四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第五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更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和举措密切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必须多管齐下,统筹兼顾,综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确确实实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心,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弘扬和鼓励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宗旨,从规划、政策、法律、规章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全党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确确实实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河南实际看,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建立在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基础上,必须在河南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等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结构,它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河南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铝加工、汽车、矿产、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尤其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增强投资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城乡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是完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河南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应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到一个大系统中,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新格局。消除对农民的多种歧视性、限制性束缚,让城乡居民在同等条件下、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就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真正改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同时,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山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河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是单纯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而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