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提案
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
局调整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46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德德玛 主 题 词:学校,规划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近几年,在推进这项工作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引发多种管理弊端:干部的工作量增加,与村一级的联系减少;地方距镇中心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受限;合并后原有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农村牧区原有的中小学校设施的废弃和破坏。这些不仅会影响该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
目前我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状况:
当前部分地区按照上级“乡苏木办小学,旗县办中学”的规划,在调整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撤减、加速调整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和国务院实行农村综合改革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工作开展以前是1236个苏木乡镇,现在撤并为641个,于此同时,按照上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必将大量撤减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据调查,这种大量撤减农村牧区中小学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使不少原本能就近入学的农村牧区儿童及其家庭陷入求学困境。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三
方面:
1、农村牧区小学生寄宿条件差,且存在人身、心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内蒙古地域广阔、人口密度低,按照“乡苏木办小学”的思路,将小学生集中到乡镇苏木的中心学校,使得小学生就近上学成为奢望,上学路途遥远,孩子们只得寄宿。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寄宿条件简陋,家长在学校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有的学校45平米的宿舍住进了65个学生,有的学校20多个学生挤在仅有10平米的小房间里,过道狭窄,还堆满了杂物。
二是寄宿学生每周回家的交通安全也存在着隐患。家长大多用安全系数不高的车接送孩子,而且经常超载,有时一车载满10几个孩子。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三是孩子心理负担重。特别是低年级六七岁的寄宿学生,由于身体抵抗力弱,经常容易生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下子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不适应;过早失去亲情关怀使他们情感、心理上易出现多种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恋父母,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而厌学。
2、中学生教育费用骤增,农牧民家庭无力支撑,难以为继。这对于一些并不富裕甚至刚刚进入“温饱”的农牧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更让一些贫困家庭感到十分困难。还有对社会带来,出现离婚率的升高,增加了贫困户数目。一些家长反映,让孩子寄宿,一个学期就要多出100多块,加上车杂费等,一个孩子一年就要多付近500多块。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咬紧牙关、勉强维持,还有一些家长不得不考虑让孩子退学回家,造成了农村牧区学生辍学流失现象。
3、个别地区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感情受到伤害,产生社会稳定隐患。目前,个别地区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农村牧区学生求学困难与广大农村对子女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产生了矛盾,经济、生活负担的加重使得这些地区钓农牧民群众对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产生怀疑,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撤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为什么要让孩子花这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学校读书?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稳定隐患。
本提案的具体建议:
第一,应深入调研,科学统筹规划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调整方案是成功推行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前提。在统筹规划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坚决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应该组织专项调查小组,深入地调研不同地区的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的设置与质量等实际情况,认真听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意见,研究制定科学、适宜的调整方案和办法,以取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针对部分地区区域内部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差异较大的特点,在具体落实调整方案、实施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谨慎推广的做法,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农村牧区特殊性,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采取“成熟一个,合并一个”的办法,在具备合并条件,如交通安全问题已解决、中心学校师资编制充足、后勤配套比较完备、农民群众支持认可的地方率先进行调整,而对那些边远偏僻、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具备集中办学条件的地方,则仍应保留原有乡办、村办学校或教学点,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和支持指导,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汝城五中关于推进北边三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报告
汝城五中关于推进北边三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报告
汝城五中肖海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北边三乡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我校这些年来一直把教育布局调整做为一项专门工作来研究并推进。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如何推进北边三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认真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北边三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现状
2001年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们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了北边三乡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优化了资源配置。布局调整前,北边三乡共有4所中学(含五中的前身----汝职)。2001年秋以来,逐渐撤并暖水、田庄、南洞初中3所,到2005年春完全集中北边三乡所有中学生到五中就读。2007年以来又相继集中暖水、田庄的六年级全部学生、五年级部分学生到五中。所以,我校现有五年级2个班、六年级5个班、七年级5个班、八年级4个班、九年级4个班。总计20个教学班。今年春季在校学生达1109人。其中五年级95人、六年级307人、七年级298人、八年级228人、九年级181人。通过稳步调整,完全改变了北边三乡原来人数不均、校舍师资等不足的局面,打破了北边三乡教育教学发展滞后的格局,而且优化配置了北边三乡农村教育资源。
2、改善了办学条件。近10年来,五中积极争取教育投资累计600余万元。新建2374平方米教学大楼1栋。1764平方米教师住房1栋。改扩建1500平方米学生寝室2栋,投资117万余元做好了学校饮水工程、新食堂、多功能餐厅、新学生澡堂、新厕所、新篮球场。学校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5万余元植树种草,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程度满足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要求。同时,为提高学校装备水平,在2007年获得政府投资 10 万余元完成学校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学校又继续投资 20万元学校装备了高标准的仪器、实验用房、图书文体器材等,大大提高了我校的装备水平。汝城五中已逐渐建成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寄宿制学校,为全县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做出了表率。
3、加强了教育质量建设。通过实施资金投入和师资配置双倾斜,五中还积极加强内部管理,集中办学以来三乡中学生毕业率百分之百,升入重点高中、职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北边三乡的家长满意、社会双满意。
4、赢得了社会声誉。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切入点,花大力气调整学北边三乡布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五中已顺利通过了政府的验收,被评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合格化学校建设先进学校。为进一步实施布局调整,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汝城五中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在县、乡、村三级重视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提高,我校布局中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
1、认识滞后。实现规模办学,优化资源配置,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但现实生活中的干部群众认识还跟不上,一些村干部尽管心理也愿意撤,但又怕自己任上撤掉学校受群众骂;少数小学校长官本位意识浓,不想丢掉小学校长的“乌纱帽”;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就学问题,有就近入学的思想,一方面既保障了学生的出入平安,又能减少开支,另一方面担心孩子送到其它村读书受欺负,同时接送孩子又牵扯精力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布局调整工作的正常进行。
2、投入不足。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工程。尽管县委、县政府每年投入到教育的资金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缺口还很大。我校的体艺馆、运动场、电脑室、炎汝高速征地后的饮水工程重建,部分学生寝室床铺老化更换等都急需投入,但是由于学校财力有限,只能是有心无力。
3、师资力量。我校现有教师66名,其中有6名是兄弟学校派来的支教教师。从年龄段来看:30岁以下人,30---40岁人,40---50岁人,50岁以上人。学历结构:高中 人,中专: 人,大专人,本科人。职称方面:中高人,中一人,中二人,未评级人。我校支教的教师都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随着支教结束时间的来到,这些专业教师的缺口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4、办学成本(学校、家长)也是主要安全隐患及群众诉求问题。由于是集中三乡学生办学,就有了学生上学远的问题,由此就引发了群众供小孩上学的车费、小孩在校食宿的伙食费问题,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这些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急需政府想办法解决。而我们学校也实行了《全方位值日制度》、《周末接送学生制度》、《周末学生在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办法来确保学生平安、学校平安。
三、我校对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建议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我校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让学生在校学得专心,教师在校教得用心,家长在家放心。我们请求上级政府帮助解决我校饮水工程、学生寝室床铺更换以及体艺馆、运动场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
2、进行学生上学车费补贴。要让家长放心,支持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就必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有孩子平安,孩子有前途,经济负担小,家长才会拥护我们。所以我校建议上级政府是否可以考虑给学生每人每周适当的车费补贴?并请交警、文化局等部门到学校周边打击载人农用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网吧吸引学生上网等问题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推动我县教育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实施过程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敢打硬仗,就一定能取得布局调整的全面胜利,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黑龙江省关于支持全省农村税费改革中撤乡并村及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黑龙江省关于支持全省农村税费改革中撤乡并村及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
作者:
来源:《新农村》2009年第12期
为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确保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实施,特提出支持撤乡并村及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如下:
一、撤乡并村方面的扶持政策
㈠为激励各县(市)撤乡并村的积极性,省财政在测算县(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凡以乡(镇)、村个数、财政供养人口数计算乡(镇)支出需求时,仍以撤乡并村前的乡(镇)、村个数及财政供养人口数为计算基数。
㈡对撤乡(镇)并村压缩人员等节约的支出,由县(市)统一掌握,继续用于乡(镇)、村支出方面。
㈢考虑撤乡并村工作需要一定的支出,凡撤并一个乡(镇),省财政一次性补助5万元;撤并一个村,省财政一次性补助5000元。
㈣对撤乡(镇)并村前由财政供养(编制内)、撤乡并村后下岗分流的人员,在自谋职业之前仍保证3年基本工资,所需支出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㈤符合撤乡(镇)并村条件而不撤并的乡(镇)、村的资金缺口,省财政原则上不予转移支付和补助,由县(市)财政自行解决。
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方面的扶持政策
㈠省财政在测算县(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时,凡以农村中小学个数计算乡(镇)支出需求时,仍以调整前的学校个数为依据。
㈡为支持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凡撤并一个农村中学,省财政补助5万元;撤并一个小学,省财政补助3万元;中小学在一起的,按中学标准补助。补助资金由县(市)统筹掌握,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㈢为确保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偏远地区孩子不辍学,省财政在安排布局调整专项补助资金时,依据边境县(市)、贫困县、少数民族县、撤并中小学数量
第四篇: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农村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发[1995]6号 【发布日期】1995-03-10 【生效日期】1995-03-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
全省农村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
工作的意见
(湘发〔1995〕6号)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我省农村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农村开展以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为重要内容的乡镇体制改革。为把这项工作搞好,现提出以下意见,望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一、一、充分认识开展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我省现有乡镇3412个,还有48个县市保留有395个县辖区公所,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不到15000人,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这种状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曾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乡镇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但现行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突出的弊端,一是乡镇政权职能不全,责权利不统一,责大权小,无法对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负责;二是一部分乡镇规模偏小,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办不了大事。这种状况影响到基层政权的巩固,严重制约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下决心抓好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这件事抓好了,将有利于完善乡镇政权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其对农村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调控能力;有利于乡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水、电、路、市场、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和完善小城镇整体功能,优化生产力配置,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战斗力,更好地为基层、为群众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二、明确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指导思想:遵照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政权体制为目标,从实际出发,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乡镇的行政区划,强化乡镇政权职能,理顺县市与乡镇的关系,逐步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灵活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繁荣。
主要任务:
(一)撤销所有的区公所,撤区的同时合并一批规模较小的乡镇,具备建镇条件的同时建镇。
(二)将县市直属部门应该下放给乡镇的权力充分下放,建立乡镇新的财税体制,理顺县、乡之间的关系。
(三)按照德才条件,择优配备好新的乡镇领导班子。
(四)合理确定乡镇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理顺乡镇内部的管理体制。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配套进行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改革。
(六)因地制宜地搞好国有农场体制的改革。
实施步骤:这次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设了区的县要求在1995年完成。具体到一个县,实施时时间要相对集中,可以在上半年搞完,也可在下半年进行,还可以以地市州为单位,上半年搞一个县,下半年全面完成。个别县、市今年搞完确有特殊困难的,经报请省委、省政府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领导小组同意后,可适当延期进行。未设区的县,何时进行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由各地、市、州处定。各县市具体实施时,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要做好的主要工作有:
1、搞好思想发动,统一认识,研究制订改革的总体方案;
2、按照区划调整原则,合理制订新的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方案;
3、组织对现有区、乡、镇班子进行考察,确定撤区并乡后新的乡镇班子的组成方案,一时不能召开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可先成立乡镇党的工作委员会,临时行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职权;
4、组织力量对区、乡、镇现有国有、集体财产进行清产核资、造册登记,明确管理责任人,以防财产流失。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布区划调整和班子组建的决定,限期到位;
2、搞好财产核实和移交的工作;
3、出台县直部门对乡镇的放权方案。可用县(市)党委、政府决定的形式或县直部门与乡镇协议的形式予以确认。
4、确定乡镇新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初步进行人员分流。
5、建立乡镇新的财税体制。
第三阶段:巩固完善。要按照党章和法律规定开好乡镇党代会、人代会,选举产生新的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搞好人员分流工作,制定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逐步开展农村教育、卫生、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整个工作走向正规化。
三、三、切实把握好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的问题。
各地、市、州、县党委、政府,要采取有效途径,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讲清作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同时,要明确宣布“五个不变”以安定人心:
1、包括农村生产责任制在内的党在农村的各项现行政策不变;
2、所在依法形成的经济关系不变;
3、现有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包括山林、矿产、水资源等)性质不变,区划变动时,所有企事业单位一律按属地原则成整体地转移归属关系,凡单位、个人集资兴办的工商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公益设施形成的关系受法律保护;
4、现有区、乡、镇干部、职工的性质、职级、工资待遇不变(除人员分流时按政策办理手续外);
5、村的区划不变。为保持稳定,撤区并乡的地方,要暂停森林砍伐、企业破产、国有集体资产拍卖的审批。暂停工商企业的红利分配、乡镇以及县直部门的招工招干等工作,以免增加人、财、物管理的难度,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要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一切借改革之机浪费、私分、侵吞、损坏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违纪违法行为。
撤区并乡建镇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展开,以不影响农业生产为前提。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困难不少,必须从年初一开始就要抓得很紧。尤其是防汛救灾和财税工作,不得因为体制的变动而放松。只有把改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
(二)关于合理确定乡镇区划的问题。
根据兄弟省市和试点县的经验以及我省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情况,新设乡镇一般以人口3-5万,面积100-150平方公里为宜,但具体到一个地方,又可因情而定,山丘区与湖区,经济发达区与不发达区,近城区和边远区应有所区别。行政区划确定的原则要着重考虑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因素,如原有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流向、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状况,以及交通、水利、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等,尽可能做到每个新设乡镇应有一、二项主导产业和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集镇,使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尽可能一致。同时,也要根据行政区划设置的一般原则,即考虑山系、水系的完整和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群众风俗习惯等因素,以便于管理、方便群众,使区划设置与群众历史习惯、感情、心理需求相吻合。还必须明确,乡镇区划调整,应成建制撤并,非特殊原因,不得拆散分割。有边界纠纷的地方,应尽可能在这次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一并解决好。涉及民族乡的合并问题,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并要征求省民委的意见。
(三)关于给乡镇下放权力的问题。
简政放权,是这次乡镇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各地、市、州、县党委、政府和省、地、市、州、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把该放给乡镇一级的权力放下去。根据中央精神和双峰、华容、临湘等地的经验,我省县直部门伸到乡镇的机构拟分三种情况对待:
1、人、财、物、事四权全部下放给乡镇,县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的有:财政、教育、民政、国土、交通管理、文化、广播、卫生、司法和农口各站、所、中心等。
2、人、财、物、事以上级部门管理为主,乡镇参与工作指挥和干部管理,党团关系由乡镇管理的有:公安、法庭、国税、地税、工商、邮电、农电、银行等。
3、作企业对待,党团、户口关系属地管理,政策上、法律上接受乡镇监督与领导的有:供销社、粮站、食品站、信用社、商业保险等。乡镇党委政府的内设机构一般可设4-5个,有的也可以不设。乡镇人武部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军事部门双重领导,机构单设,并按规定配足专职人员。
乡镇政府应有一级财权,建立一级财政,并设金库。撤区并乡后,全省每个乡镇都要设立乡镇财政所、地方税务所。在经济发达的大乡大镇,财政所、地方税务所机构分设。一般乡镇,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两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四)关于人员分流问题。
人员分流,一方面要坚决消肿,确保机构人员精干。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历史,安定人心,调动积极因素,以利于改革顺利进行。总的原则是:“统一接纳,逐步分流”,即合并时,区、乡、镇原有干部职工一律由新的乡镇党委统一接纳下来,然后逐步做好分流工作。除了乡镇机关留用的外,可分多种去向:
1、安排到新设的乡镇部门机构。县、乡部门在乡镇新设机构所缺工作人员,首先从现有乡镇干部中选用。
2、领办、承办乡镇企业,允许乡镇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
3、转移到乡镇举办的各种服务机构、经济实体中去。
4、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下村任支部书记。
5、鼓励内退,允许留职停薪办实业。
6、属农村临时聘用人员的,除优秀且又确实因工作需要的继续留用外,其余给予一次性补贴辞退回村。
(五)关于在改革中坚持依法办事的问题。
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有不少工作涉及到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必须把从实际出发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要特别强调,区划的变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批。考虑到这一阶段工作量很大,省和地、市、州、县的民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集中办公,现场办公。各县市的乡镇区划变动方案,由各地、市、州党委、政府把关,省民政厅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召开要严格按党章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办事。乡镇撤并后,在新的人代会召开之前,原依法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的权利、职责、义务不变。
四、四、大力加强对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的领导
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工作,事关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储波、胡彪、王克英、庞道沐同志和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制办)、省体改委、省农办和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督促检查。各地、市、州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认真做好发动、指导、督促和方案把关工作。各县市党委、政府是这项改革直接的领导层和操作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成员要全体动员。要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强有力的班子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区划调整、班子组建、部门放权这三大重点,特别是部门放权这个关键。省和地、市、州、县各有关部门要热情支持这项改革,自觉主动地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并下达放权的文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改革及时宣布有关纪律,严格执行,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1995年3月10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