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

时间:2019-05-14 05: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

第一篇: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

一、化学危险品事故概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生产各种化工产品50000多种(类),有年产30万吨以上合成氨厂30个、60万吨以上的纯碱厂5个、30万吨以上的硫酸厂5个、12万吨以上的高浓度磷肥厂10个,10万吨以上的烧碱厂15个。在石化行业,油气储罐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一个油气库区存储量往往超过10万立方米,大型油气库区遍布全国各地。化工装置的大型化,是获取规模效应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化工生产过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管理和操作失控,很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社会灾难。尤其是我国化工产品的流动量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合成氨年产量达到3300万吨,被列为剧毒化学品的液氨和液氯的运输量分别达到了70―80万吨和170万吨。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覆盖11省、市、自治区的7450公里输油管道和9省、市、自治区的14570公里的输气管道。长输油、气管线都是压力管道,横跨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这些都构成了一系列重大危险源。

近年来,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介绍,1949年至1982年的30多年中,发生造成人员中毒的化学事故占工业事故总数的13.9%,到1988年则猛增至27.6%。1969年至1983年间共发生伤亡千人以上的化学事故102起,其中最大的一次伤亡超过5000人。2002年前三季度,与危险化学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化工、石油、医药三个行业,因发生安全事故而造成死亡人数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其中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尤为严峻,共发生重大事故21起,造成90人死亡,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0%和45%。

南京近几年也发生有影响的化学化工事故10多起:199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储油罐爆炸起火;1996年11月12日南京化工大学实验厂装有5吨三氯化磷的铁罐因阀门锈蚀而损坏,造成大量三氯化磷外泄,数人中毒;1997年1月21日南钢集团炼铁厂发生一起煤气泄露引发的特大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20余人中毒;1997年10月9日扬子石化公司烯烃厂发生管线残液重大爆燃事故,其中3人当场被烧死,2人受重伤;1999年12月1日泰山新村发生的环氧乙烷泄漏事故,在这次化学事故救援中中毒人员达30余人;2000年9月11日凌晨2时许,南京电化厂干燥操作间总配电柜发生跳闸,造成氯气外泄,这次事故致使30余位居民出现中毒症状,其中有4名中毒较重者送医院治疗。

化学事故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对人员、环境的造成的伤害事故。从救援的角度来讲,化学灾害事故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使用、储运等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爆炸或燃烧,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社会影响以及严重污染的危害事故。

因而从救援角度来说,化学危险品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化学伤害性,即不管什么产生的这类事故,但对人员或生物、环境的伤害主要是由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二是具有突发性,即事故的确切地点、时间、影响的范围、程度、具体原因都是不明的和难以预测与预报的。三是危害的严重性,即事故发生后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受污染区域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与危害,财产损失严重,并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二、化学品事故的基本特点。

为了强化消防部队对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的意识与能力,因此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化学危险品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影响化学危险品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

(一)、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基本类型

1、按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主要对象,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地面(物体)污染。

2、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可分:特大事故,重大化学事故,一般性化学事故。

3、按照有毒物质释放形式分:直接外泄型化学事故,发生释放型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的基本特点:

1、发生突然,大量泄漏有毒的化学物质,扩散迅速。由于化学事故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决定了化学事故的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在空间迅速形成毒气团,造成大面积的扩散和污染。

2、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突发性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染毒气体迅速的向下风方向进行扩散,严重的污染空气、地面、水源或生产设备、生活设施。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的伤害可通过皮肤、呼吸器官、血液等多途径。

3、侦检、救援的难度大。突发性的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造成知情者伤亡或逃离现场,使救援人员无法及时的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又因化学危险品的种类繁多,想要准确的检测出具体情况十分的困难。另外,由于事故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中毒伤亡,而且伤情复杂,特别是有中毒烧伤以及爆炸等造成的人员伤害,都使救援的困难增加。

4、污染环境,洗消困难。突发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可污染空气、水源、物体等,短则几个小时,长则数日、数月甚至更长;因而要想对污毒区域和物体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工作量大,程序繁杂,技术要求高。

5、社会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化学事故发生后,往往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社会局部地区的混乱,引发各种次生灾害,特别是各种交通治安明显增加,使事故的辐射面扩大,从而增加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进一步的加重事故析严重性。

(三)、影响化学危险品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1、有毒物质的毒性。它主要取决于毒物分子存在的活性基团或功能团的结构。按有毒物质对人员的半数致死量分级,可将有毒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

2、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化学事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状态主要有气态、雾态、液滴态、微粉态等;在通常情况下固体毒物的危害程度小,液态次之,气态、雾态的危害程度最大。

3、有毒物的泄漏量大小。

4、事故地区的地形、气象情况。各种地形、地物不但可以阻滞或分散云团,而且还可以改变风向和风速,因而对染毒云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发生直接影响。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事故源周围的微气象条件状况,它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及大气垂直稳定度。

5、危害区域内居民的密度和防护素质。

三、造成危险品事故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了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特点及影响因素后,为更加深入对化学危险性事故处置进行研究,就需要我们对化学危险品事故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和归类。

造成化学事故的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点:

一是设备老化、故障造成泄漏。二是违章动火。三是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四是电气故障。五是自燃。六是其它意外原因(如人为破坏、战争交通事故等造成次生灾害);比如某些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某些预料不到的原因(如车辆碰撞、飞机失事、火灾殃及等等)而发生灾害事故。

例如,各地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有报道。究其原因,除设备本身发生故障造成突然停车外,供电部门突然断电也是引起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据氯碱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电闸每闪跳一次就有可能造成一次氯气泄漏事故。

四、在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基本原则

化学灾害事故同地震、台风、洪水、建筑物倒塌、车辆交通事故等自然、人为事故一样,而且在社会影响、灾害的事后处理等方面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同时由于化学灾害事故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与其它灾害事故的不同之处。

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过程中,所动用的社会力量、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多方位的。一次大的化学灾害事故所要动用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公安部门(治安、刑侦、交通、消防等)、人防、环保、气象、电信、医疗救援、物资、交通运输、驻军等诸多社会职能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1997年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指示,为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处置毒气、化学事故等特种灾害的能力,在30个重点城市成立了消防特勤队伍,增加了人员编制,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装备和器材,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规定的具体任务是:负责迅速控制危害源或切断事故源,营救受害人员,扑灭火灾和洗消,抢救财产。

因此,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快速的社会救援力量,在非战争条件下的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是冲在前方或处置的主要力量。

消防部队在参加各种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中应首遵循的原则:

(一)、预有准备,快速反应。由于化学灾害事故的突发性、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等特点,事故发生能否迅速的进行处置,防止事故的进一步的扩大,降低灾害的损失和影响,就要求我们消防部队在平时必须认真做好各种化学危险品情况的收集,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并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救援组织与体系,充分发挥支队司令部、特勤大队的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力量能够快速出动,来之能战。

(二)、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由于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中涉及的社会职能部门、力量较多,能否将各力量充分的调动起来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搞好协同配合。指挥机构领导一般由政府领导担任,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为指挥部成员。消防部队的领导主要负责消防部队的工作及相关事宜的协调。

(三)科学处置,攻艰克难。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应根据化学事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技术装备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战术、明确的任务,合理使用兵力,不搞人海战术,发挥特勤队伍、特勤装备的优势,严格技术规程进行处置。

五、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的主要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消防部队在参加化学灾害事故救援中应根据灾害的类型、规模和需要,与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遵循科学处置的原则快速、科学的完成各种抢险救援任务。

在处置过程中应本着“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好“侦、防、救、消”四个环节,处理好“指挥、侦检、个人防护、灭火、救人、堵漏、消除危险和毒源、洗消处理等”具体内容的步骤与实施。

主要工作任务与程序是:

(一)确定布置抢险救援任务。

在消防部队接报警后,应根据收集的情况迅速的传递给一线出动作战的部队和到场的领导,便于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定下决心,确定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到场后首先要采取的措施与战术方法。

主要应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品的性质种类、事故的性质(人为、意外、泄漏、爆炸、物质状态等)、危害的范围、是否有人被困等。

并在出动途中或首先到达现场的部队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器材装备的情况:是否合适、够用、完好。

2、与发生事故的单位、知情者进一步的联系掌握具体情况。

3、选择科学合理的进攻阵地:上风、侧风、高处、开阔。

4、现场及周围的建筑、社情及技术、政府职能部门情况。

5、可采取的初步的措施与战术方法。

(二)、实施侦检,查明、控制危险区域。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信息收集(或情况不明),首战技术力量到场后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的技术侦检,确定出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侦检出来的结果进行划定区域实施控制,防止人员等进一步的受到伤害。

具体要点是:

1、通过现场的询情,初步掌握现场的情况;确定防护等级与侦检的装备,并进行准备。

2、实施侦检,划分区域(安全区、轻危区、重危区),确定现场的扩散方向,通知后方实施初步的措施(实施救人、堵漏、人员的警戒、疏散、交通的管制、后勤的支援等)。

3、实施警戒(重点是气体和可挥发性液体的泄漏)。警戒的区域要根据现场泄漏、发生灾害的化学危险品的性质、状态等理化性质,并根据现场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进行测算。并利用公安、武警等其它力量进行现场的警戒。做好现场火源、电源的管理,秩序的维持。

***化学事故中有毒物质的扩散规律主要应掌握好的是指气态、雾态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规律,其次是液态或固态有毒物在水中或土壤中的传播规律。

1、毒物云团向下风方向的传播运动,运动的速度与风速有关。通常情况下毒物云团的顶端高度大于2米;一般情况下毒物云团顶部的运动速度等于离地面2米高处风速的2倍,因此可概略计算出毒物云团的前端到达下风某点的时间T(分钟)

T=8.3X/U2(X为事故源至下风方向上某点的距离单位公里,U2为事故源附近2米高处的平均风速单位米/秒)。

通过计算可大概的确定出毒物云团的危害纵深。但现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毒物云团的运动影响是不同的。植物层、高楼大厦、山地对毒物云团有阻滞、阻挡或加剧扩散的作用,使危害纵深缩小。毒物云团在向下风方向进行扩散时,并不是按直线运动的;由于风的摆动或地物的阻挡,毒物云团的运动途径一般呈现出波浪形状弯曲,其危害的地域为一个扇形,扇形的夹角一般不超过40度。在风向发生重大变化时,毒物云团将改变传播方向,危害地域不但形状复杂,而且可能使云团已经通过的地域重新受到危害。

毒物云团在城镇、居民地的扩散规律一般是:如云团遇到独立的低矮房屋时可以从两侧或屋顶通过;如遇到连续排列的建筑时,毒物云团可分流沿街道和里弄空隙通过;如遇到高层建筑时,由于两侧的风大,毒气云团可迅速通过并扩散。如当时的垂直稳定度处于逆温或等温时,空气上下几乎没有流动或稍有流动,毒气将从高层建筑的底部两侧分流通过并扩散,而高层建筑的的上部和顶部毒气一般扩散不到,因而相对比较安全;而遇到低矮建筑或封闭里弄时,毒气易滞留而不易扩散,特别是民宅密集的背风街道、庭院和通风不良的房屋内,毒气也容易滞留、染毒浓度较高;而城市的绿地或小片树林、行道树也能减缓毒气去云团传播速度或遭滞而不易扩散。

化学毒物,特别是液体、固体有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到地面、水源中,虽然一般不会发生急性、恶性化学事故,但如果毒物的毒性大、泄漏量也大,特别是泄漏到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的河流,也会引发重大化学事故,造成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严重威胁或危害。水源染毒后失去毒害时间的长短、与毒物的毒性、泄漏量、溶解度、水中动植物的种类、河床性质及水流的速度有关。

(三)、对现场实施不间断的侦检和对现场各类人员的个人防护。

化学事故发生后,通过对现场的初步的侦检后,为进一步的处置后续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侦检。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应由专业侦检队员利用各种侦检器材,对泄漏物质、周围环境等进行采样检测,以迅速的掌握了解事故现场的事故性质、现场地形、化学危险品的类型、浓度、危害类型程度、危害的人数范围、现场所受灾害人员的情况,从而为救人、灭火、防护、进攻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侦检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侦检前的准备工作:

A:包括个人防护(应提高和加强个人防护的等级标准)、B:侦检的主要任务:确定事故源、化学危险品的性质、扩散的范围、区域的划分及现场情况的标识)、C:确定侦检的方案:侦检的方法(仪器、观察或其它方法)方式(按街区侦检、按目标侦检、按片区侦检)、D:侦检过程的联络方法、方式、E:应急问题的处理方案。

2、实施侦检:

A:确定毒区的边界和区域范围,并作出标识,设立标志。

B:取样、记录、报告现场侦检的结果。

在侦检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实施侦检前要根据已掌握的情况采取可靠的防毒防爆措施(应尽量提高防护的等级标准)。

2、在侦检过程中要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与及时,出现意外情况能及时处理(发生人员中毒、身体不适或周围情况发生突变等)。

3、在侦检过程应多点、多方位、实施立体的侦检。突出重点与可能存在积聚的地方(下水道、地沟、建筑的周围等)。

通过侦检了解掌握了情况之后,应对进入内部、外围、遇险人员、可能殃及的人员分情况进行采取有效的防护和疏散、控制人员的流动及进出。重点是前方实施处置与侦检的人员。

(四)、灾区人员的救援。

消防部队到达事故现场的第一要则就是救人。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援,是各级指挥员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在没有把保护自己之前不能轻易进行救人行动,消防队员的职责不是拿自己的命去换取另一个生命,万不得已不为之,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各级指挥员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果断的确定救人的次序、救援的重点、救人方式和方法及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的重点是遇险的人员和可能殃及的人员,救援的次序:是遇险人员、现时可能殃及的人员、周围可能殃及的人员。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积极防护、迅速撤离、采取尽可能的医疗救护。

在抢救伤亡人员中可采取的具体步骤为:

A:脱离险区,尽快终止毒物对人体的侵害。

B:及时去除受害人员的污染衣物。

C:现场急救,及时对症抢救治疗,促进解毒与排毒。

D:及时后送转院治疗。

(五)、控制消除事故源、控制污染区。

针对化学危险品事故,控制消除事故源是处置事故的关节点,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可靠的控制消除事故源是处置成败的基础。控制或消除事故源要在事故单位或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专业处置的方法和程序办事。

在实施救援时,在有毒物质继续外泄的情况下,首先应及时组织特勤力量与专业人员,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堵漏等办法切断事故源,阻止有毒物质继续外漏扩散;对于事故现场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要及时转移或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爆炸、燃烧或泄漏,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在控制消除事故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进入内部进行抢险的人员要切实的搞好个人的防护,并建立应急预备力量。

2、若为生产中发生的泄漏事故,应首先切断前方的物料输送和有关电源、火源。

3、在容器泄漏处直接堵漏时,一般不要轻易先关阀或开关,而首先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采取降温降压措施,然后关闭阀门、开关止漏,以防因压力、温度等突然上升而发生爆炸。

4、对不能立即止漏而继续外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其性质与水或相应的溶液进行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释。

5、泄漏物正在燃烧时,只要是稳定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采取冷却措施。

6、对事故现场易燃爆等有毒有害危险物品进行转移或采取保护措施时,应按有关要求和程序,防止发生事故扩大问题。

控制污染区也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污染区的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对污染区边界实施控制,以防污染区外人员、车辆等误入污染区而引起伤害。

2、对污染区及附近地区的道路实施控制,以保障救援力量的行驶畅通。

3、维护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稳定,以防由于群众惊慌而引起社会混乱,并要防止少数破坏分子乘机进行破坏、制造事端。

为有效控制污染区域,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派出专人对事故污染区域边边缘进行监视、控制,并实施不间断的检测,做好明显标志,控制人员、车辆的出入。

2、实施交通管制,主要是对交通要道、路口、街区等。

3、对污染区域内的重要目标和地区加强警卫与保护。

4、及时搞好情况的通报及新闻的传播,搞好群众的宣传与情绪的稳定工作。

(六)洗消处理污染区域

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建筑、道路、水源、进入现场进行处置的人员车辆、器材装备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在此情况下如不及时进行洗消处理,污染会迅速蔓延扩大,造成更大危害。因此洗消处理是化学事故救援的最后关健性的工作。洗消时要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物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洗消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学消毒法:即通过药剂如漂白粉、消毒剂等直接与有毒物质进行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2、燃烧消毒法:用燃烧法来破坏有毒物质的毒性。燃烧虽然可以破坏有毒物质的毒性,但燃烧后的产物会产生二次污染,应科学采取燃烧的时间、地点和防排烟设备。

3、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是:A:清洗:用清水、溶剂等进行清洗,但清洗后的液体要及时进完全的进行收集然后再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B:吸附:利用吸附性较强的物质进行吸附或过滤。C:转移利用机械等切除、铲除或覆盖将有毒物质进行转移,使人员不与有毒物质直接接触。

但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洗消,都应遵循“既要消毒及时、彻底、有效,又要尽可能不损坏染毒物品,尽快恢复其使用价值”的原则。

在洗消时要科学安排好洗消的次序:建筑场地、固定装备,移动装备、人员。在洗消时一定要做好洗消后液体、固体物质的收集与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化学灾害事故处理完毕后,还应进行清查、检测,做好移交工作。(安全管理交流-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焦作市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2006年11月29日焦作市交通局印发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市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 援,保证在事故发生后,尽快组织实施抢救,做好各项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根据河南省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险情)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 实施本预案坚持以下原则: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

3、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

4、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密切配合;

5、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损失;

6、实施属地管理,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统一、有序和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接受同级及其以上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领导。

第四条 焦作辖区内从事化学危险品道路运输的经营业户发生的道路交通运输险情事故,应当按照公安交警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协助有关主管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条 交通运政部门可以根据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紧急征用交通运输设施。交通运输经营业户必须坚持人道主义,并无条件地服从调度和征用。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可依照有关规定,向当事方有关部门请求给予适当救助补偿。当事方有关部门应视情给予适当救助补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给予适当救助补偿。

第二章应急处理机构

第六条 市、县(市)交通运管部门和全市各危货运输企业共同构成全市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理网络,各部门货运管处科为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常设机构。

各级交通运管部门和所有货货运输企业办公室应当配备险情事故应急处理

所需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保护用品、取证设备等设施条件,要确保完好有效、调度灵敏;建立事故抢救专家、设备、物资信息数据库。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肇事单位及其上级单位、肇事单位所在地各级交通主管等部门(以下简称当事方有关部门),应立即分别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并立即奔赴现场。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为市交通局主管领导,副组长为市运管局主管领导,成员为危货管理有关成员。

第八条 事故发生在其他市、县行政区域内,肇事发生地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以下简称协助方有关部门),应立即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协助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处理协助组),并立即奔赴现场。

应急处理协助小组组成:

组长为市交通局运管科长,副组长为市运管局主管局长,组员为市交通局运管科及市运管局货运科工作人员。

第九条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协助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同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对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批示,提出应急处理具体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

2、指导监督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掌握应急处理动态状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工作措施。

4、完成同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条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协助小组可视情况从各成员单位抽调工作人员,成立现场施救组、善后处理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运行稳定组、原因调查组等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办事机构,明确责任人、联络人。各组负责人须为党政领导干部兼任。

第十一条 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是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及其设备、物资必要时由交通部门向交通战备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紧急情况下,可先口头调度,后补办文书手续。

第十二条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协助小组应当在同级及以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下,迅速、果断地做好险情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章 应急处理程序

第十三条 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当事方有关部门未到达现场前由协助方有关部门负责,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部署工作前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上级机关采取措施之前由下级机关负责,主动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 肇事呼救。险情事故发生后,肇事单位应立即向当事方有关部门和协助方有关部门紧急呼救,并开展自救。当事方有关部门可向市、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及上级部门救助;市、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及上级部门应当积极协助、大力支持。

第十五条 启动预案。当得知发生事故或收到肇事呼救后,当事方有关部门,协助方有关部门应当自觉的启动实施本预案。

第十六条 通讯联络。通讯联络组工作人员应当坚持昼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调度安排应急处理工作。

1、贯彻落实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应急处理协助小组的决定及交办任务。

2、迅速收集、汇总事故应急处理的统计和动态情况,及时报告,并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

3、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各办事机构、同级政府有关办事机构、有关主管部门和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联系,必要时派出联络员参加同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相关办事机构工作。

4、协调交通系统各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5、完成上级交办的事项。

第十七条 紧急报告。当事方有关部门、协助方有关部门接报后,均须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紧急报告。紧急报告须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应急处理协助小组组长同意批准后向上报给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用最快捷的方式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做好有关续报工作,先采取口头报告,再以书面形式及时补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的单位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的类型;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救援处理的措施和进展情况;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第十八条 赶赴现场。险情事故发生在其他县(市、区)、市行政区域时,协助方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同时及时向当事方有关部门联系、互通情况。

当事方有关部门得知发生险情事故或收到肇事呼救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

当事方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后,协助方有关部门负责通报前期工作情况,协助处理后期工作事宜。

第十九条 现场施救。现场施救组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救治死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伤人数和损失,千方百计地做好防止和减轻损失工作。必要时可将伤亡者分送数家医院救治、存放。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化学危险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化学危险品性质及危害程度;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第二十条 善后处理。善后处理组工作人员应当从快处理善后事项。转运有关受害人,必要时应当采取统一管理、分散接待的方法,做好死伤者家属的食宿安排等接待工作,并做好思想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应当及时制定事故处理赔付标准和规定,积极做好事故处理赔付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原因调查。原因调查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勘察事故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对其他目击证人做好登记核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有关物资设备,保证应急处理急需,为应急处理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第二十三条 运行稳定。运行稳定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本单位思想稳定工作,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证日常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十四条 新闻报道。事故发生后,当事方有关部门、协助方有关部门应当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严格新闻采访程序,认真核定新闻报道统稿,客观公正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第二十五条 工作报告。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逐级书面报告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或隐瞒具体详情。

第四章奖惩

第二十六条 根据参与应急处理工作实际情况与救助效果,对应急处理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经查实在应急处理工作中推诿扯皮、拖延时限或虚报救助实效的,给予全市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按党纪政纪追究有关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其他

第二十八条 本预案是市处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危险品事故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第二十九条 各成员单位应结合本《预案》,制定出各单位具体的应急救援方案,报市处化学危险品应急救援组。

各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供我市重大危险品的详细情况,检查各危货运输企业是否编制和准备了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组织方案模拟,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

第三十条 当事方有关部门系外市而在我市行政区域发生事故时,我市有关县(市、区)、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参照本预案执行,协助外市当事方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在外市行政区域时,当事方有关部门应当向肇事发生地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有关交通单位求助。

第三十一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写写帮整理)

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我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各项目部在施工阶段因化学品容易产生泄漏、火焰辐射热、爆炸。所以项目部要指定区域对化学危险品进行存放,并有标识注明。提供相关的预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一但发生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

一、事故现场具体处理措施

1、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协助交警实行交通管制。

2、立即进行人员疏散把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组织工人撤离危险区域。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3、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各项目部应急救援人员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如无防毒面罩应组织工人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5、交通车辆:除公司和项目部运输车辆外,还可组织社会车辆参与救援体系。

二、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

1、发生事故后项目部项目经理、安全员应当日向公司安全生产办公或公司领导室作书面报告,并对伤员及时救治。并写出事故经过和调查处理意见。

三、应急小组成员名单:

贵州建工集团第八建筑工程公司

二、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1、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接到项目重大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指挥排除险情,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进行相关取证工作。

2、轻、重伤事故,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赶赴施工现场协助项目对伤员进行救治。

3、公司对重大伤亡事故,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4、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的指导下,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协助开展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5、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工会、人力资源部、政工部协助项目部对事故死亡人员进行善后、安抚处理。调查、取证工作完成,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协助调查组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6、按事故调查组规定时间,召开事故分析会,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责任人按责任大小进行经济的、行政的处分,触及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5、群众的安全防护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照顾等)。

4.9 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当地和支援的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负责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样品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出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事故发生地化学品登记办公室、区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和安全监管总局建立联系,共享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相关信息,主要包括现场数据监测、应急救援资源分布信息、气象信息、化学品物质安全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相关信息可通过传真、电话等传输通道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5.0指挥和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应当立即启动企业预案,组织救援,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相关处置预案,统一协调指挥事故救援。本预案启动后,安全监管总局协调指挥的主要内容是:

(1)根据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的布局,协调调动有关的队伍、装备、物资,保障事故救援需要;

(2)组织有关专家指导现场救援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提出救援方案,制定防止事故引发次生灾害的方案,责成有关方面实施;

(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适时通知有关方面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4)协调事故发生地相邻地区配合、支援救援工作;

(5)必要时,商请部队和武警参加应急救援。

5.1 通信与信息保障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的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 小时有人值守。

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卫星、微波等通信手段,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讯联系畅通。安全监管总局开发和建立全国重大危险源和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并负责管理和维护。省级应急救援机构和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并向安全监管总局报送重要信息。

5.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1)救援装备保障。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有关企业和当地政府根据本企业、本地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特种专业队伍,储备有关特种装备(泡沫车、药剂车、联用车、气防车、化学抢险救灾专用设备等)。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

(2)应急队伍保障。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以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重点,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促使其保持战斗力,常备不懈。

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援力量。

其他兼职消防力量及社区群众性应急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

(3)交通运输保障。安全监管总局建立全国主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响应时,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协调铁道、民航、军队等系统提供交通支持,协调沿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交通警戒支持,以保证及时调运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装备、物资。

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援时间。

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和调集足够的交通运输工具,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4)医疗卫生保障。由事故发生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医疗救护队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急救,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

必要时,安全监管总局通过国务院安委会协调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救治力量支援。

(5)治安保障。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

(6)物资保障。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企业根据本地、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响应时所需物资的调用、采购、储备、管理,遵循“服从调动、服务大局”的原则,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

国家储备物资相关经费由国家财政解决;地方常备物资经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企业常备物资经费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列入生产成本。

必要时,地方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跨省(区、市)、跨部门的物资调用,由安全监管总局报请国务院安委会协调。

5.3 技术储备与保障安全监管总局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应急响应状态下,当地气象部门要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情况,利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和基本情况台帐,建立重大危险源和化学品基础数据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基本信息。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内容,利用已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化学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专项研究,加强化学应急救援技术储备,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4、事故原因分析:

(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

(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

(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4、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⑤派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

⑥,组织专家咨询。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6.3 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9)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4.6.4 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泄漏源的位置;

(2)

(9)气象信息;

(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第四篇: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

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

一、工作人员发生标本污染、针刺伤等时的应急预案

1、化学危险品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化学危险品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岀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二、工作人员发生化学污染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三、化学危险品灼伤的应急预案

1、碱类灼伤

皮肤:应立即用洗眼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选。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洗眼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一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酸类灼伤

一般灼伤: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浓硫酸灼伤: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强酸溅入眼内,用洗眼器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四、标本污染的应急预案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浄。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时,用1000-2000mng/1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五、化学危险品引发火灾处置预案

灭火原则: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2、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因为这些物质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作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不宜扑救电器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第五篇:化学危险品种类及处理方法

化学危险品种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化学危险品很多由于具有各种特殊的理化特性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广泛使用,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害的物品,一旦引起了事故,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在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知道它的伤害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

预防

易燃易爆

一、化学危险物品的定义及分类

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化学危险物品分为爆炸品、氧化剂(含有机过氧化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固)体、自燃和遇湿易燃物品、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八类。根据它们引发事故性质的区别,这些物品又概括为四大类型。

1.易燃易爆品

这类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引起十分严重的燃烧爆炸(爆炸燃烧)的事故,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其中包括:

(1)爆炸物品。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因素的激发,能产生激烈的化学变化,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同时伴有光、声等效应的物品,统称为爆炸物品。

(2)氧化剂。氧化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具有强烈氧化性能,遇酸、碱、潮湿、高热或与还原剂、易燃物品等接触,或经摩擦撞击均能迅速分解,放出氧原子和大量的热,故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氧化剂按其危险程度和化学组成共分四级:1.一级无机氧化剂。2.一级有机氧化剂。3.二级无机氧化剂。4.二级有机氧化剂。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它们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在受热、撞击等作用下,易引起爆炸、燃烧或中毒事故。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性质可分为剧毒气体,易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燃气体。

(4)自燃物品。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影响,发热并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的物品。自燃物品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从而产生热量达到自燃点)与二级自燃物品(大都是含油类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能氧化发热,引起自燃)。

(5)遇水燃烧物品。煤或高硫化矿石等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称为遇水燃烧物品。根据其遇水反应速度的快慢及激烈程度分为一级遇水燃烧物品(活泼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与二级遇水燃烧物品,如锌粉,氢化铝。

(6)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易燃的液体物质。闪点在45℃以下的都属于易燃液体。一般以闪点的高低分为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下)与二级易燃液体(在28℃到45℃之间)。

(7)易燃固体:凡是燃点较低,在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某些物品(如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强烈燃烧的固体物质称为易燃固体。

2.毒害品 凡小量进入人、畜体内,能与机体组织发生作用,破坏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甚至死亡的物质都属毒害品。毒害品按毒性大小可分剧毒品和有毒品。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品和有机毒品两种。

3.腐蚀物品

凡是对人体、动植物体、纤维制品及金属等造成强烈腐蚀的物品,称为腐蚀物品。按腐蚀性的强弱和化学组成可分成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无机碱性腐蚀物品,有机碱性腐蚀物品,无机其他腐蚀物品和有机其他腐蚀物品。

4.放射性物品

凡能自发地、不断地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察觉到的射线的物品,称为放射性物品。

二、预防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化学危险物品储运安全措施

(l)这类物品中的爆炸物品、自燃物品、放射性物品,必须分别存放在专门的仓库。(2)储存爆炸性物品的仓库不允许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并与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仓库储存量不得超过规定。

(3)爆炸物品堆放不应过高过密,以便通风、装卸和检查。(4)储运易燃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5)毒害性物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不得与酸类食品同存一库。库房应有特殊标记,管理制度要严格。库内应有中毒急救、清洗、中和、消毒的药品和设施。

(6)腐蚀品性质各异,储存要求也不同,如冰醋酸受冻会结冰,库房内要有采暖措施;碱性腐蚀物品大多数易吸水,因此要防潮;化工厂常用的硫酸、盐酸、硝酸宜储存在单层建筑物内,地面要耐酸,库内要有良好的通风,防止暴晒及温度过高而引起容器爆裂。

(7)放射性物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场所,库房应远离生活区,并有特殊防护措施。放射性物品入库时应严格验收,应用放射性探测仪对放射性物品的放射计量进行测试,并加以记录,然后安排储存。要做好人身防护。

(8)储存氧气及可燃气体的气瓶禁止露天堆放暴晒,必须露天堆放时应采取措施以避免暴晒;堆放地周围10m内禁止堆易燃物,并不得动用明火。

(9)化学危险物品运输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准运手续,且又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送员持证上岗执行任务,并严格遵守装卸操作规程。

(10)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厂(车间)区和储存仓库建设和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满足安全防火、环境保护等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2.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措施(1)控制工艺参数

涉有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准确地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柱、流速、物料配比等),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些参数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1.温度控制。温度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为保证安全生产,一般都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散热方法,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

2.压力控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压力低会使反应速度减慢或根本不反应,致使本反应物料积聚,可能引起意外的危险;压力过高也可能带来上述结果,或超过设备承受压力而发生破裂,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流量和流速控制。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量和投料速度不能超越设备的传热能力,否则将会引起物料温度猛增升,发生物料的分解等副反应而导致事故。

4.配料比和投料顺序的控制。对于热反应物料的配比要严格控制,对于反应物料的浓度、含量、投料速度和投量都要准确的分析和计量,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程。

(2)控制生产环境的火源及易燃物泄漏

1.严格控制火源。着火源可能是明火,摩擦与撞击,电气设备和静电,应依次采取如下措施严格控制火源。

① 控制明火的使用。尽量替代。

② 焊割动火安全措施,目前主要有置换动火与带压不动火两种办法。③ 防止物件之间发生摩擦与撞击。④ 防静电措施。

2)防止可燃物泄漏。消除以下因素可有效地防止可燃物泄漏:工艺操作过程排泄和采样时的误操作;阀门压盖松动;泵压盖或密封发生故障;设备结合处松动;装置检修或维修后试转中发生故障;低温下机械损坏或材料缺陷、物料管线损坏等。

3.防腐措施

根据生产中具体工艺条件下各种腐蚀性介质的特性,正确地选择耐腐蚀材料,是防腐工作的主要环节。各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从专门的防腐手册中查出,必要时应做耐腐蚀试验。在选择耐腐蚀材料时,既要注意技术上的可靠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以便宜易得的材料代替昂贵稀少的材料。

采用合理的保护工艺,保护工艺主要有:衬里法、外用防护漆、钝化法、加缓蚀剂法和阴极保护法。

(1)衬里法。(2)外用防护漆。

(3)钝化法:利用化学药剂使金属表面形成一种钝化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钝化膜在不太强的腐蚀环境中效果很好。

(4)加缓蚀剂法;在流体介质中加入少量的缓蚀剂,能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大为降低。(5)阴极保护法:这种方法对电化腐蚀很有效。

三、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1)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

(4)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降低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在作业场所中的浓度。全面通风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在冶金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需要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

(5)个体防护

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保持卫生

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7)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4)通风置换.(5)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

(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阻火设施、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参考文章】

1.论文标准格式范文——百度文库

2.化学危险品名录——化工助手——中国化工网 3.化学危险物品——百度百科

4.化学危险物品伤害预防及应急预案——百度文库

下载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为了做好我公司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保证在事故发生后,尽快组织实施抢救,做好各项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根据有关特......

    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紧急处置预案一、管理处各单位(部门)所管辖地段,在发生化学危险品泄露等安全事故后,事件发生地第一知情人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求援领导小组领导......

    关于毒气、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预案

    毒气、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预案为有效处置毒气事件、化学危险品爆炸等特种灾害事故,认真处置毒气事件、化学危险品爆炸特种灾害事故,减少人民财产损失,从思想组织、装备等方面......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1 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蚌埠市水上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强化预防、预警、预测机制,迅速有......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推荐阅读)

    文章标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迅速、......

    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

    NDFY/ZY-JWC-ZDBF-SYZD03 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 1. 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加强我校化学危险品的安......

    化学危险品工作预案

    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位育中学三期项目部 关于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化学危险物品突发事故的处置,长寿商业广场项目部建立处置化学危......

    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一、 为有效避免易燃品、危险化学品泄漏,减少事故隐患,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有效地扼制事态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