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

时间:2019-05-14 05: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

第一篇: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

第26期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 2009年9月7日

刘玉浦、王京生同志在学习贯彻全国文化

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推进文化

立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8月28日)

刘玉浦同志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刚才,京生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2003年,深圳成为全国九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6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部署精神,立足深圳实际,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作为率先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城市之一受到表彰。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当前,深圳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这次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长春、云山、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化改革、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总体方案》还明确提出深圳要与香港共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为深圳的文化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促进深圳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争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具体来说:

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力争走在前列。深圳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东西方思想观念交流碰撞的前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倡导者、实践者。要把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发挥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不断增强引导和调控舆论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加强对互联网等宣传文化新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理性的舆论环境。要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普及,加强对深圳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总结提炼,努力打造有深圳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群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深圳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核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形成富有感召力、创造力、生命力的城市人文精神,并使之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深圳市民的行动指南。

二是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力争走在前列。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是对我市的充分肯定,也是有力的鞭策。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也有责任、有义务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继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3 要按照《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弘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保持改革的锐气,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消除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于一些新的改革领域特别是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要勇于攻坚克难、力争率先突破。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的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提升深圳在文化投融资领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是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力争走在前列。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要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保护文化成果的权利,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福利。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周到、全面、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 4 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圳特色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力争走在前列。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550亿元,约占GDP的7%;今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值增速达到10%左右。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市调整设立了文体旅游局,就是为了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继续大力推进实施我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狠抓落实,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要充分发挥深圳自主创新能力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优势,突出“文化+科技”的特色,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大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自主品牌;继续办好“文博会”,不断拓展“文博会”的出口交易和核心内容展示交易功能,突出国家级、综合型、国际性展会的特色,努力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佳平台;进一步深化“设计之都”品牌的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全民创意设计活动;继续加强深港文化产业合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科学规划产业链分工与布局,联手开拓国际文化市 5 场,加快推进与香港共同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五是要在文明城市建设上力争走在前列。2005年我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去年完成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前不久我们又顺利完成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有关工作。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的决定》(深发[2009]4号),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标兵”为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特别是要认真分析梳理前一阶段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分门别类、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整改;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标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楷模、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风气;要继续深入开展“关爱行动”、“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道德文化素养,引导广大市民争做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同志们,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把文化立市和文化体制改革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要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党 6 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协调组织和督促检查的综合职能,加强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所属领域体制改革的指导,把握好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大局。市文体旅游局要做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两手抓、两促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和要求,形成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我相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开创深圳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7

王京生同志的讲话

同志们:

在8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深圳荣获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成绩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下面,我受玉浦、王荣同志委托,就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简要总结,就贯彻落实长春同志重要批示和云山、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文化立市各项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一、六年来,我市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试点任务,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03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九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充分发挥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积极作用,经营性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一是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社会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维护和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利,积极探索建立文化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保护服 8 务体系。全市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年都在1%以上,已建成各级各类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文化广场197个,博物馆19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在全国首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精心培育了“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外来青工文化节”、“创意十二月”等十大文化品牌活动,每年展演活动超过10000场次,形成“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可参与”的良好局面。出台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办法,将文化品牌活动交由社会承办,对各种文艺展演和节庆文化活动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充分调动了社会文艺团体的积极性。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市民的家园意识和城市凝聚力。

二是“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室)577个,提前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的目标,并成功开发“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钢琴之城”已在钢琴教育和钢琴普及方面形成相对优势,李云迪等一批年轻钢琴演奏家频频在国际大赛上获奖。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深圳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成为中国首个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获得“设计之都”称号,充分体现了深圳的文化价值观念输出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深圳作为创新型、创意型城市的国际地位,也是深圳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贡献。

三是文艺院团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深圳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深圳青年》杂志社、深圳歌舞团、深圳市粤剧团、深圳大剧院等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全部转制为企业,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等10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圳交响乐团加大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迅速跻身为全国一流交响乐团。深圳歌舞团通过与华侨城集团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演艺与旅游、文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新路。

四是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组,先后成立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出版发行集团,以建设“效益集团”为目标,着力推进三大集团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报业集团完成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报网联动,加快报业数字化步伐;广电集团收视收听率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深圳卫视实现全国全覆盖,天威视讯公司成功上市;出版发行集团整合出版与发行上下游资源,实现了业态上的创新与升级。至2008年末,三大集团总资产91.36亿元,比2005年增加17.86亿元,增长24.3%。三大集团还出色承担了“文博会”、“关爱行动”和“深圳读书月”的相关组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大文化集团的发展壮大,既巩固和扩大了党的宣传文化阵地,又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龙头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并表监管、高度授权经营”的原则和思路,10 出台《深圳市属国有文化集团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1+7”文件,由国资监管部门委托市委宣传部对三大文化集团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基本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模式。

五是“文博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日益增强。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精品化的思路,举全市之力策划举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盛会。五届“文博会”,每一届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五届“文博会”共有1708家企业、机构参展,总成交878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88亿元。“文博会”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服务中西部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六是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充分发挥我市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腾讯、A8音乐、华强文化科技、雅图、网域等一批民营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逆市飞扬,显出示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已成长为深圳乃至全国文化科技产业的领军企业和中坚力量。集 11 中体现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文化+科技”深圳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七是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日渐形成。全市已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0多个,其中华侨城、大芬村、雅昌集团、古玩城、腾讯集团等5家企业和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主体的“文博会”分会场从第一届的1个、第二届的6个、第三届的17个,发展到第四届的24个,第五届达到30个。分会场数量的增加和水平的提升,不但使“文博会”的规模、影响和效果成倍扩大,也有力带动了深圳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约3%提高到7%,文化产品出口增长28%。文化产业成为继高科技、金融、物流之后的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八是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得到加强和改进。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三个转变”,即:从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直属单位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为主转变。顺利完成审批制度改革,市级文化行政审批事项从102项精简到13项。积极扶持培育文化领域的行业协会,在全国率先完成行业协会社会化改革,形成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互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文化行业协 12 会体系。大力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基本确立。文化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有效解决了政府在文化管理和服务上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回顾改革历程,总结实践经验,我们深深地感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称号来之不易。

首先,改革的成就归功于中央和省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长春和云山、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亲切关怀,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亲临深圳,亲临“文博会”,直接给予我们指导和支持。中宣部等中央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文博会”等重要工作和改革的重大项目直接进行协调推进。

第二,改革的成就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试点工作开始以后,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并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十多次专题研究,全市29个党委、政府部门和单位参与,10个小组具体推进,并先后召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形成了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高度自觉和强大合力。

第三,改革的成就归功于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理解支持和努力工作。改革是一项涉及全局 13 的艰巨任务,也是一次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不囿于成见,顾全大局,积极主动投身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些同志甚至在个人利益上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对于那些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们的形象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深圳文化改革繁荣发展的史册上。

第四,改革的成就得益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提出了“拼文化”、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以及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创新理念,以理念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实践,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这些新的文化理念,是推动我市文化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轨道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五,改革的成就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上级要求和深圳实际,制定了《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发[2005]1号)、《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年)》,出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1+4”文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是明确改革方向与路径、破解改革难题的基本保障。

同志们,“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称号,是中央给予我们的巨大荣誉和激励,是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每一位开拓者、创新者、实践者的巨大光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关心支持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对参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

中央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底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这表明,当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了攻坚克难、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被列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成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强决心。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立市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玉浦同志将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就下一步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具体意见。

当前,旧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已经被打破,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良好的机遇。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15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着力构建和完善“五大体系”,努力在九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加快推进“一区四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探索新鲜经验。

(一)着力构建和完善“五大体系”

一是文化理论创新体系。要结合深圳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发展理念的创新。要以创新为城市之魂,让创新成为城市集体意识,特别是在现代新价值观念的创造和输出上保持领先,打造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创新活力。积极推动“深圳学派”建设,提升公共智库的研究服务能力,加强学习型、知识型城市建设,把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明确导向,不断提升深圳的文化核心竞争力。今天的会议印发了《关于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以新的文化理念推动全市文化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希望与会同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使之更加丰富完善,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从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出发,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进一步健全完善共建共享、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确保全体市民共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成果。

三是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 16 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投资和产权变动管理,在保证舆论导向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文化集团做强做大,提高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与科技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加快构建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中央决定,对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凡是地方财政有资助的,中央财政将予配套资助。要真正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切实发挥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作用。要结合深圳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完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保障。

(二)努力实现“九大新突破”

要在系统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改革项目的评估,抓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大手笔推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大的突破。

一是在增进市民的文化福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当代艺术馆、大运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宝安和龙岗两大书城、流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深圳读书月”等十大品牌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推出“高雅艺术票价补贴办法”,推动“周末”、“流动”、“高雅艺术”等三大公共文化服务系列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加大“图书馆之城”建设力度,确保2010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800万册、常住人口人均藏书2册、户籍人口人均拥有6册的目标。扶持京剧、粤剧等民族艺术,大力实施“音乐创作工程”、“影视创作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群众得到更多、更精、更好的文化享受。深化新型文艺团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政府资助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力争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批管理先进、机制灵活、演艺水平较高的市级文艺团体。完善扶持民办文艺团体、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措施和文化义工制度,加大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招标、采购力度,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形成公益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完善街道文化服务网络,探索社区文化发展模式,为市民提供近距离、经常性的文化服务。

二是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化“设计之都”品牌开发建设,将“设计之都”建设成为深圳自主创新和文化价值观念输出的重要平台,发挥“设计之都”对深圳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全民创意设计活动,筹办全市设 18 计师大会,组织申办2010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大会,办好“第二届全球知识城市峰会”,精心组织“创意十二月”等系列创意活动,使创意设计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开展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全球推广,丰富和彰显深圳“青春之城”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美誉度。

三是在“效益集团”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三大文化集团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与市场接轨,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报业集团要积极推进采编与经营分开,深入挖掘传统媒体优势,大力开拓新媒体业务,在提高传播能力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广电集团要加快推进制播分离,大力发展网络视听、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空间。尤其要抓住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和图书发行网络整合的机遇,在全市广电资源整合和特区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在明年上半年真正实现“全市一张网”。出版发行集团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推进公司制和股份化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上市步伐,在打造全国性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上取得大的突破。三大文化集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推动媒体跨地区合作,加强与香港和国际主流新闻媒体、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四是在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 19 “文化+科技”优势,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加大对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优秀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在文化产业领域培育和造就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要瞄准文化科技发展前沿,加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新兴文化产业,使深圳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先锋城市。

五是在提升“文博会”的国际影响力上取得新突破。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内容,加大海外招商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台港澳以及国际知名会展集团的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水平,大力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努力将“文博会”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

六是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抓住《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机遇,争取国家相关资源,市区联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加快推动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深港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知名文化企业、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总部或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放在深圳。鼓励全市各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配合“文博会”,举办本行业内高层次、20 高质量、国家级的专业性交易会。

七是在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此为突破口,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将深圳打造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心。

八是在深化深港文化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加强与创意香港办公室等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学习借鉴香港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化两地在文化科技产业、文化创意、演艺、展览、图书馆、博物馆、演出票务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合作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深港文化融合,共同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九是在建设文化人才高地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制定更具吸引力的领军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文化产业新业态人才资质认证体系,做好高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造就一批知名理论家、出版家、作家和艺术家,一批大师级学术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城市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全局性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立市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实效。特别是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下,21 文化行政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整合,管辖范围比以往更大、面更宽,要以此为契机,将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彻底从办文化的层次上解脱出来,更多地转到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保障和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要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在确保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文化市场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的领域,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只是我们的改革试点工作走完了第一步。改革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前面的路更长,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全市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决按照中央、省和市的要求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齐心协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再立新功,努力当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

发: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各省(区)市驻深各单位,市属各企业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办文处 2009年9月9日印发

(共印500份)

第二篇: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完成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实现工

业强市、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的科学选择,是党中央和省市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及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要紧紧把握这次改革机遇,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改革的突破口,科学谋划,务实创新,圆满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着力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增强文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优秀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体制机制和推动事业产业发展相一致;坚持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相协调;坚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与着眼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原则。

三、改革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各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和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充满活力,公益性和经营性、产业性区分明确,扶持政策具体、统一、透明,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具体目标是:

1、市级改革目标。明确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责权利,合理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新闻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按照不同的性质和类别,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努力激活国办文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培育形成一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主体。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投融资机制,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项目的实施,到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

2、会泽、罗平、陆良三个省级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和特色文化资源县,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快县级文化单位的改革,激发活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运作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力争到2007年使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的目标。

3、其他县(市)区,按照市的安排部署和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使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改革的任务和措施

(一)改革范围、方式和内容

根据文化单位的性质、职能和工作实际,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新闻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

1.改革范围

(1)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承担应由国家举办或支持的公益事业职能,不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其范围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艺术研究所、艺校、电影管理站等;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社等)的新闻宣传业务部门,包括麒麟分局、广播电视发射台、珠江网站;群众体育指导中心等。

(2)逐步过渡为经营性的文化单位是指除以上公益性单位和部门之外,可按照市场原则,把原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及其它经营业务的单位或部门转变为经营性实体的单位和部门。其范围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社等)的经营业务部门,即从中分离出来的广告、发行、有线电视、网络等经营业务部门;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场馆出租等经营业务部门;市花灯团、滇剧团等文艺表演团体;新闻图片社、版画院。

(3)经营性文化单位是指现行事业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主要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

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单位或行业。其范围包括电影公司、影剧院、报社印刷厂等。

2.改革方式和内容

(1)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转换机制、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面向市场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努力形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引导有力的公共文化事业主体。其具体的改革方式和内容是:第一,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取消现行的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分门别类、分层次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由主管部门公开选聘,单位副职由受聘的主要领导提名,经主管部门考察同意并聘任,单位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其余人员全员聘用。第二,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的分配机制,实行固定工资与活工资(各种津贴、补贴的总和)相分离,即将活工资部分纳入内部再分配,按各自岗位绩效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第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投入不减,并且要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有所增加,但要改进财政的扶持办法,拨付方式要与单位履行的宣传文化职能和所发挥作用等情况挂钩,投入方式要依据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要按照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要求,制定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推进公益性事业的建设。第四,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作用,不断挖掘潜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

(2)逐步过渡为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着力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按照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改造过渡为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其具体的改革方式和内容是:第一,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定编不定员,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模式。改革开始之时签订《聘用合同书》的事业单位人员,原有事业身份不变,调出和退休时按现行事业单位人员的政策来对待,但在单位内部现行管理上同所有新聘用人员一视同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由聘用单位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在聘期间享有同原单位的事业人员同样的权益,待遇按聘用合同约定办理;明确现有事业单位编制和现有事业单位人员,原相同性质单位和相同事业身份的“老人”流动,不得突破新调入单位的原有事业编制限额,对高、精、尖特殊文化艺术人才按市引进特殊人才政策执行,其引进的人员数额最多不能突破原有编制数,引进的特殊人才享有原事业人员相同的身份、待遇;实行较为彻底的人员聘用制,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所需人员的聘用,在政府的宏观监管下,由用人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规定,公开、平等、透明地自主选聘,人事部门只进行合同鉴证。第二,改革现行分配制度,按照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对有条件的单位领导班子可实行年薪制,也可以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根据实现目标的情况,从收入中提取相应比例的部分作为奖励。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对未能聘用上岗人员(个人自己不接受聘用的除外),在服从单位安排的前提下,可安排临时工作任务或进行培训,发给不低于当地政府颁布的最低工资。第三,在社会保障方面,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行“两制”管理,即:原有事业人员按现行政策,由财政继续承担其应享的社会保障支出,退休后按原渠道领取退休金;新进入人员(按市政府相关政策引进的高、精、尖特殊人才除外)必须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由用人单位和个人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并按社会保险政策规定享受相关社会保险待遇。第四,改革财政扶持方式,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节余留用、超支自负”的原则,由财政依据2005年末单位实有人数适当放宽核定包干经费。改革后进入市场运行的文化单位不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

(3)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可视不同情况采取两种改革方式。第一,对资产构成良好、净资产较大、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可着重在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改革,对经营性资产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二,完全参照国企改革的办法,实行产权和人员身份双置换的改革办法。对国有资产评估后,公开挂牌出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让给原单位职工。对转制的文化事业单位,在核定资产的过程中,凡能够豁免、转移、冲销的债务或报停、报损的设备,可作一次性解决,尽可能减轻单位的负担。

同时,对进行改革试点的相关文化单位,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文化单位的招商引资享受市政府扶持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

(2)改革转制后的文化单位可享受国家及省(云政办发〔2004〕103号文件)规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3)各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实行改革的文化单位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力协调帮助解决。

(4)财政要筹措资金,确保改革相关成本费用的支付。

(5)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研究并出台支持和鼓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配套政策。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兴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事业,鼓励社会资本入股、参股、控股办文化事业;把引资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列入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给予奖励和支持。

3.市直重点单位的改革任务

(1)市花灯团、滇剧团和艺术剧院的改革,要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积极组建珠江源演艺公司,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自我发展的路子,逐步过渡成为经营性文化主体。

(2)市电影公司、曲靖日报社印刷厂、国风影剧院的改革,要按照经营性文化企业的改革办法,因地制宜、一企一策,使其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实体。

(3)曲靖日报社的改革:组建曲靖日报报业公司,将广告部、发行部和传媒中心等经营性业务和部门从报社中剥离出来,并可以和报社印刷厂联合和重组,成立曲靖日报报业公司,逐步向经营性文化企业过渡。

(4)广播、电视的改革:组建曲靖广电传媒集团,将云南广播电视报曲靖专版编辑部、曲靖电视剧制作中心、广电物资供应站等部门和曲靖人民广播电台、曲靖电视台的广告、社会栏目、制作传输等经营业务和部门剥离出来,进行资源整合,在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充分采用市场运作手段,逐步向经营性文化企业过渡。

(5)珠江网站的改革: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范围广泛、传播快捷、成本低廉,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新型新闻媒体。因此,作为承担重要宣传业务的曲靖珠江网站,要改变现行管理体制,把它当作我市的一个重要新闻媒体来对待,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管理;网站主要管理人员和个别技术骨干按现行事业人员管理,其人员编制和包干经费数额由市委宣传部分别会同编办和财政研究后确定,其他工作人员由网站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合同聘用制,其报酬及相关费用,从网站经营收入中解决。

4.县(市)区的任务

各县(市)区要按照以上改革要求和参照市级文化单位改革的做法,以国办文化单位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切实把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要以提升旅游景点文化内涵、打造和树立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民族文化工艺品加工和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规划发展,大力培育各种所有制的文化市场主体;要以加大县、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扶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努力构建以县(市)区城市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社)为支撑的能够起到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宣传文化阵地和网络体系。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步骤

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展调研,制定方案(2005年6—7月)。根据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理会议精神,围绕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和实践问题,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经市委政府批准后并报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推进改革(2005年8月—2006年10月)。各改革单位和县(市)区按要求完成改革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检查验收(2006年10月—12月)。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改革试点要求,对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评估改革成效,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完善的建议,向市和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汇报;召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改革经验,表彰先进单位。

(三)组织领导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必须把它摆到一个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迫切的位置。

1.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市委、市政府成立曲靖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市委宣传部,由市委宣传部或市文产办一位领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和办公室主任要负责挂钩联系2—3个改革试点单位,以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宣传部、文产办、发展改革委、编委办、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局、广电局等部门,要抽调专人认真调研,制定配套方案,落实责任、跟踪问效。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市直各改革试点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根据市的改革方案精神,结合各自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能和工作实际,不搞一刀切,实行一个单位一策的改革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报经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政策体系。市县两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积极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所涉及的财政、投融资、税收、土地、工商管理、价格、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和人才等政策的研究,结合曲靖实际,制定和完善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可具操作性的政策,建立促进和保障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3.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改革单位,要加强改革的政策宣传,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及改革试点单位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保证改革任务的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切实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所涉及的干部群众的思想反映,根据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难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五、以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增强文化单位的生机和活力,培育文化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完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文化经济政策及投融资机制,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会泽历史文化名城改造、罗平布依族风情园、“历史曲靖”(珠江源文化园)、陆良和马龙休闲健身生态园建设、珠江源饮食文化城、翠山影视文化城改扩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加快组建珠江源演艺、曲靖报业、曲靖广电传媒、曲靖印刷出版四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抓紧做好以一台文艺精品为重点的“一首歌、一台戏、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的“四个一”文化精品工程。努力做强文艺娱乐、广播影视、出版经销、体育健身和乡村文化五大产业,适时把曲靖建设成为休闲娱乐、影视拍摄、体育健身的基地。积极推进省级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县和特色文化资源县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改革试点结束一年后,即2007年使全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

第三篇: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下阶段改革任务的安排部署。规格很高、意义重大。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分三步进

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第一步,我们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模式,对文体局、广电局、电台、电视台进行合并重组,打响了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战,为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好了局,铺好了路。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长期奋战在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新设置的三家单位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艳霞部长就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赞成,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转观念,提认识,抢占文化发展先机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武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占先机、不改没出路。我们要改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和抓文化只投入无效益的观念,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要在意识观念、发展路径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培育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主体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增投入、强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的最优化,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要建立财政性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广播电视台和县网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强化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扶持体现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要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和方式,逐步推行项目资助和政府订单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坚持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转机制、聚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

创新体制机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因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我们要以此次设置“一局一台一队”为契机,进一步坚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用市场激活文化,用竞争激活艺术,使文化体制更好地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擦亮“XX文化”、“XX文化”、“XX文化”三张牌,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加速文化企业改制,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推进集团化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微观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改革力度大小与否、进展的快慢、成效如何,关键还是取决于各部门、各乡镇的协调配合。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研究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文化名家、文化大师、领军人才和基层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从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经济强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暨“一局一台一队”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下阶段改革任务的安排部署。规格很高、意义重大。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分三步进

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第一步,我们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模式,对文体局、广电局、电台、电视台进行合并重组,打响了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战,为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好了局,铺好了路。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长期奋战在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新设置的三家单位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艳霞部长就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赞成,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转观念,提认识,抢占文化发展先机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武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占先机、不改没出路。我们要改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和抓文化只投入无效益的观念,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要在意识观念、发展路径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培育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主体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增投入、强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的最优化,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要建立财政性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广播电视台和县网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强化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扶持体现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要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和方式,逐步推行项目资助和政府订单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坚持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转机制、聚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

创新体制机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因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我们要以此次设置“一局一台一队”为契机,进一步坚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用市场激活文化,用竞争激活艺术,使文化体制更好地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擦亮“XX文化”、“XX文化”、“XX文化”三张牌,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加速文化企业改制,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推进集团化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微观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改革力度大小与否、进展的快慢、成效如何,关键还是取决于各部门、各乡镇的协调配合。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研究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文化名家、文化大师、领军人才和基层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从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经济强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长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的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保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就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1、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都实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全市新华书店系统和市、区县电影放映公司、射洪川剧团都顺利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特别是久拖未决的市电影公司改制已顺利完成。市、区县广播电视局都按照“局台合一、网络分离”的原则,将广电网络资产剥离出来,建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网络公司。XX日报社和市、区县广播电视局实行了广告风险代理制,推进了宣传和经营业务“两分开、两加强”工作。

2、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灵泉、广德寺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累计完成投资近1.3亿元;引进重庆射天狼影视公司合作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观音故里》,组织创作《观音故里探迷》、《西部的发现——中国观音妙善公主的故乡在XX》两书和《姊妹观音》大型川剧,深度发掘观音文化的内涵。“中国死海”连续三年黄金周门票收入居全省重点景点之首。射洪县积极打造“子昂故里”、“中国诗画特色艺术之乡”等文化品牌,投资2600万元的4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唐陈子昂》年内将开机拍摄。蓬溪县加强“中国书法之乡”品牌建设,完成宝梵寺书画陈列室的作品征集和陈列馆的布展工作,组织拍摄的电影《天机》已封镜。市杂技团参加法国、韩国等国际性杂技比赛获得了多个奖项,多次受到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充分肯定。市本级西山核心文化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宋瓷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整体文化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发挥。

3、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今年6月,广德寺、宝梵寺、鹫峰寺白塔、陈子昂读书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县井盐汲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宋瓷博物馆、天上宫(图书馆)、船山体育馆、市文化馆(市少儿美术馆)和多个文化休闲广场陆续投入使用,不断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体上看,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与我们省内其它先进市州比,我们差距就很大。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体制不活,机制不优,缺乏应有活力。“大文化、大广电、大市场”的观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还不深入,缺乏文学艺术人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我们要学习借鉴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乡村夜话”的经验,组织认真研究怎么把我们的文化机制做得更活,怎样把这个平台建好,让我们的文艺团体能够更有用武之地。二是缺乏规模效应。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总量少,还没有实现规模经营的大企业和大集团。三是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资金运作方式单一,民营资金难进入。四是缺乏载体和支撑,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有效载体。市上“十一五”规则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但还有待深化和具体化。五是发展不平衡。三县两区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品牌的打造、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进程和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以解决。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1、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要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从根本上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三是要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刚才保华书记要求尽快出台整合国有经营的文化资源、资产的意见,我们要抓好落实。

2、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一是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目前,全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任务基本完成,新闻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已实行了两分开,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已基本结束,但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文化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们要按照“大文化、大广电、大市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建立新机制,面向大市场,激发内部活力。二是继续探索新闻单位新闻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新闻媒体实行宣传与经营分开,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等经营性部分,以及影视剧等电视节目的制作和销售部门,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由新闻单位作为出资人和控股方组建经营性公司。宣传编辑部门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与经营性公司要实行“事企分开”,不得混岗。社会资本不得以广告、发行等公司的名义直接或变相介入宣传编辑业务,经营性公司不得干预宣传编辑业务。三是科学界定和区分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党报、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和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实行事业体制,由政府重点扶持。新华书店、电影公司、文化经营中介机构一律要转制为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四是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对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益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银行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比较感兴趣,一再要求我们报这方面的项目,只要我们这方面做得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得好,开发银行会给予支持的。

3、深化文化企业改革。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界定转制企业的产权归属,做好转制企业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等工作,建立和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文化资产安全。剥离出来的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要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国有股份收益为出资人宣传主业和企业扩大再生产服务。对于剥离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股权结构,涉及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中央五部委下发的《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严格掌握,不得突破。

三、拓宽思路,集中全力,打造十大文化产业品牌

围绕到XX“看什么、玩什么、赏什么、购什么”作文章,把“拜观音、漂死海、赏宋瓷、游水都”四张文化旅游名片打响,把内容作实,把产业做大。

1、充分挖掘观音民俗文化丰富内涵,全力打造“观音故里”品牌。据市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我们现在面临“观音故里”域名注册的风险,今年4月12日成都星视传媒有限公司注册了“观音故里.中国”,5月15日XX的袁单海注册了“观音故里.com”。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协调这件事情,否则的话会很被动。去年研究猫儿洲的开发问题时,取名为“中国观音湖”,然后就去注册了域名。“观音故里”年年都在提,但是没有部门去落实,去抓域名的注册,如果“观音故里”域名不能用,宗教办和旅游局就要研究能否用“观音圣地”,总之要把观音文化这张牌打好,希望我们有关部门要在这方面作文章、抓落实。

2、充分发挥“盐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力打造“中国死海”品牌。中国死海要尽快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入境游;要乘势而上,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以“盐文化”为核心的康体、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加快第二期工程进度。同时,要借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恢复卓筒井制盐的工艺流程,将制盐文化和盐疗保健、休闲观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大英新的旅游亮点。

3、加快建设西山核心文化圈,大力打造“国宝宋瓷”品牌。加快宋瓷博物馆的改造,增加藏品,提升品位,丰富内容,增加观赏性和游览时间,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温馨典雅的游览环境。以宋瓷博物馆为中心,加快建设西山核心文化圈,引资开发新的项目,扩大天上宫(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创作一批以宋瓷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发掘宋瓷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影响。

4、充分利用XX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大力打造“西部水都”品牌。发挥过军渡下闸蓄水后形成的1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优势,充分利用“观音湖”的水资源和“水文化”独特魅力,打造以观音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西部水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水上运动基地建设,争取国家级、省级乃至世界级的水上运动大型比赛,提高“西部水都”的影响力。搞好湖区规划,建设一批富有体验性、刺激性和观赏性的水上游览、运动项目和高档次的度假休闲旅游项目,吸引四方游客来XX度假。

5、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大力打造“子昂故里”品牌。加大金华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子昂故里”的形象平台。大力发掘子昂文化的丰富内涵,尽快开机拍摄42集电视连续剧《大唐陈子昂》,争取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扩大其影响。

6、充分发挥“中国书法之乡”的影响力,大力打造“宝梵壁画”品牌。要尽快改善宝梵寺的基础设施条件,扩宽道路,增加周围景点,使之有亮点、看点和卖点。加快推进县城出入口书圣之门、中国书法名人牌匾城、中国书法历史走廊等书法文化景观建设,凸显“中国书法之乡”特色。

7、大力扶持包装印刷出版产业,打造西部印务品牌。充分利用射洪西部包装印刷城优势,把包装印刷业做大做强,把西部印务品牌打响。

8、整合新闻传媒资源,做大做强广播电视电影产业。学习湖南卫视经验,树立大广电、大宣传、大产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新的文化机制。XX电视台要拿出一个频道进行改革实验,在保证宣传主旋律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全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搞好经营,努力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拓展新的市场。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县区广电网络。XX日报要以报业为主,努力拓展新业务,把产业做大。

9、努力繁荣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演出展览业和网络文化产业。以世界华人财富论坛永久性会址的修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做大做强杂技品牌,整合川剧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大型歌舞剧。大力发展演出业,提升歌舞娱乐业的档次,引导网吧、电子游戏和歌厅、舞厅向规模化、连锁化经营。我们前次去湖南长沙考察,发现他们的影剧院每天晚上都有节目,价格也很贵,200多元一张,但看的人很多。而我们的歌厅、演出厅却缺乏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10、统筹城乡发展,壮大观赏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安居区要依托跑马滩卧佛、麻子滩水库、黄峨故居、毗庐寺、平宁国有林等文化旅游资源,发挥新建区的后发优势。船山区要利用诗书画“三绝”奇人张船山等历史文化先贤和“中国龙舞之乡”品牌,借助“市区同城”的优势,按照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射洪、蓬溪、大英三县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业有关项目为支撑,规划建设一批高档次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等。

四、增添措施,再鼓干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对整个社会具有影响更广泛、更深远的特点,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更加注重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近年来,射洪县、大英县、蓬溪县狠抓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收到了明显成效。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长期抓的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要象抓重点工程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的发展。

2、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培育市场主体。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几个具有文化核心创造力的大企业和集中发展的文化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文化“旗舰”。要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战略,在河东新区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以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生产企业、文化作品创作企业,到文化产业园投资落户,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坚持大集团带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引进经济实力强、企业形象好的企业,确保高起点、高品位、大投入地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现有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浙江金华引进的横店集团,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这类型的企业我们要想办法引进。

3、整合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发展。要加强园区之间的资源整合,确保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标准打造“观音圣地”文化旅游品牌。加大景区之间的整合,中国死海和四张文化旅游名片结合起来,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环线。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整合,打造精品剧目和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

4、强化招商引资,引进大集团带动大产业。要围绕市委确定的十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精心策划文化招商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要“走出去”加强区域性文化产业合作,切实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要尽快建成文化旅游项目,迅速形成文化旅游热点。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5、依托品牌优势,开发文化产品。一是认真实施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的“五个一”工程。以XX市杂技团为龙头,倾力打造一批杂技精品节目;以观音民俗文化、中国死海、国宝宋瓷、诗书画酒文化、历史名人为重点,推出一批反映XX文化特色的文娱节目。二是要对XX城市的符号、景区的符号进行准确定位。可采取网上征集、邀请专家设计等办法把XX城市和各景区的符号、标识设计出来,在XX的街道和各景区进行悬挂,还可制成徽章,标牌等工艺品进行展示出售。三是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要紧紧围绕几张文化名片,开发观音纪念章、塑像、手帕、纸扇以及玉印、玉佛复制品,开发宋瓷复制品,广德寺敕封圣旨复制品,开发以中国书法之乡为品牌的书法作品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并尽快进入市场,把产品变成商品,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档次。

6、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对外营销和定向推荐。当今世界经济已成为“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人们的注意力,谁就能赢得投资,赢得财富,文化产业更是如此。湖南卫视成功的经验便是佐证。要做好宣传营销基础工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XX的文化品牌进行策划,量身定做,对十大文化品牌内涵挖掘、形象标识、宣传口号等宣传、营销进行高端策划,科学论证,并制定短、中、长期宣传、营销方案。一座城市一首歌,歌唱到哪里,这座城市品牌就会传播到那里。我们要请中国知名的作曲家为XX城市写一首歌,再请中国知名的歌手演唱。上次上海文艺界的朋友到XX考察,我们委托他们做这方面的工作,为XX创作一首歌,为XX的文化宣扬出去,让全国人民了解XX。

7、落实优惠政策,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刚才保华书记提出会后市委、市政府要出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落实。

8、激发活力,强化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大力培养人才。认真组织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改革用人制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建立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二是要大力引进人才。要引进一批文学创作、文艺演出、影视制作等国内优秀文化人才,特别要引进对文化产品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优秀文化人才。要爱护珍惜乡土和民间的文化人才。三是注重激活人才。要营造有利于宣传文化人才潜心创作、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完善文化人才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文化人才的作用,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四川文化强市,实现XX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下载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体制改革讲话(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长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个会议,规格很高,把区(县)书记,区(县)长,分管副书记,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区(县)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文体广电局......

    文化体制改革

    一, 文化体制改革简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段,共评选出268......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

    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39217258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

    文化体制改革

    1、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它包括几个重要方面:所有制格局、文化市场开放、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行政职能分开。 2、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