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文明村镇的复查报告
莒南县
镇省级文明村镇的复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县各级的工作安排,认真贯彻落实《中共
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意见》和有关会议精神,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镇党委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以乡村文明行动为契机,把文明创建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现将复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是山东省政府诞生地、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临沂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位于莒南县北部,东临新兴港城日照市,西靠琅琊古都临沂城,北与日照市莒县搭界,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6个社区,2个特色村,8.1万人。某某镇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经济带交汇处,区位优越,产业经济发达:工业形成磨料磨具、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黑陶制造等产业体系,建有300公顷的工业园,拥有民营企业280余家,规模企业12家,磨料磨具年产量达70万吨以上,其中陶瓷磨具产量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是全国乡镇规模最大的磨料磨具生产基地;农业建成草莓、油桃、花卉等特色生产基地,其中草莓栽培面积2万余亩,亩产值高达5万元,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之一;花卉栽培面积5000余亩,花卉亩均收入5-8万元,是某某农业的朝阳产业。某某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山东省政府旧址(庄
氏庄园)和天马岛两个国家4A级旅游区,是山东省旅游强镇。
实施扩权强镇、重点镇之后,某某镇经济社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盛期,小城镇建设、新型社区建设、文化旅游等成效卓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山东工业主导型中心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等荣誉称号,素有“中国磨具第一镇”、“山东草莓第一镇”、“临沂花卉第一镇”之美誉。
二、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镇上专门成立了某某镇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班子成员包区,脱产干部包村。各村也成立了以村生态创建领导小组;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村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突出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对广大村民生活的积极影响,使党委、政府的决策家喻户晓,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群众的自觉性,在全镇营造一个浓厚的创建氛围,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向前进;三是严格考核,兑现奖惩。镇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生态文明创建领导小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镇上还专门成立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检查组,对全镇生态文明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
行通报、限期改进。
规划编制科学完善。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高标准编制了《某某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山东省政府旧址二期暨某某古镇庄园开发项目规划》、《某某镇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某某镇旅游规划》、《莒南县浔河景观带总体规划》、《莒南县浔河经济带概念规划》、《某某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确立了“一带、三轴、三区、一组团”的布局结构,为某某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纲性依据。
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结合5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修一、二级田间道路80千米,埋设PE管道47.45千米,建桥17座、涵102座、扬水站7座、水电站62座,蓄水池60座、大口井13眼,加固水库塘坝27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面积5450亩,通过整治可增加耕地3886亩,节余建新指标2340亩,现已累计完成投资4372万元。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共涉及7个村,拆旧面积共计326亩,当年可新增耕地252亩。截止目前,共计整理复垦242.2亩,并已全部通过省国土厅验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我们重点对莒阿路某某段、文昌路、东环路、进行提升改造。在莒阿路沿线、镇驻地平交道口新建节点花坛140多处,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在镇中心大街、文昌路、东环路安装仿古路灯360盏,安装LED路灯480盏。同时,按县城标准配备城建、园林、规划、环卫等管理部门,配备了人员设施,建立了定人、定时、定责、定段“四定”卫生保洁机制,规范了管理机制,提升了管理水平。
古镇改貌提升形象。根据“齐鲁红都,古镇某某”的文化定
位,参照某某的历史元素,对镇驻地文昌路、镇西路、镇东路等道路两侧沿街进行改貌,形成以青砖、灰瓦、朱色廊柱为外貌特点的古建筑群,整体再现旧时“某某街赛北京,居业堂二朝廷”的鼎盛繁华景象。古镇改貌已完成380多户,整个镇驻地仿古建筑形象进度达到90%以上。投资3亿元进行省政府旧址二期暨古镇庄园开发建设,目前,古城墙城楼、庄陔兰故居及广学园、儒学园等已全部建成;投资3700万元的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已建成开放。
社区建设明显提速。按照“城镇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结合农村居住现状和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把全镇71个行政村统一规划成16个新型农村社区,2个特色村,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开发建设。以建设新型小城镇、打造莒南县域次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清华苑社区、花园社区、街疃社区、翰林苑社区等社区建设。花园社区一期工程建设40座居民楼,主要安置花园、前车裕、后车裕3个村。年前全部完成楼房建设、村民搬迁上楼和土地整理复垦工作。二期工程计划建设40余座居民楼,主要安置狮子口、刘家山、前会子坡3个村。二期工程楼房建设区全部位于花园村房屋搬迁区,需花园村村民搬迁上楼,房屋搬除后才能进行建设。今年第四季度主要做好二期建设的前期规划、勘探和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待花园社区一期搬迁入住,腾空土地后,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街疃社区一期工程已建设32座居民楼,主要安置街疃村,前面13座计划年前完成外墙保温和内部装修,后面19座在年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其余售楼款收缴等工作近期必须开始。目前,街疃社区还
有部分流转土地尚未使用,近期可开工建设24座居民楼,另外年前流转崮北头、老龙腰土地320亩,全面启动高家庄、崮北头、林后、老龙腰、黄山子5个村的社区建设和群众工作。清华苑社区二区位于何家店村北、水上公园以南,总占地310亩,建设57座居民楼,主要安置将军山前、何家店、周家坡子3个村。该社区建设需搬迁企业5家,搬迁农户98户。年前完成建设区拆迁工作,全面启动3个村的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和群众工作。薛家窑社区位于薛家窑村,占地421.2亩,建设95座居民楼,主要安置薛家窑、多居官庄、斜坊、蟠龙官庄(小时家庄、朱庄)5个村,需要搬迁2740户,8768口人。年前完成莒新路以西,朱庄小学及周围农户(98.6亩)的搬迁工作,启动朱庄及小时庄村的楼房建设及群众工作。同时,完成薛家窑村办公室及南部空心片区的180户(48亩)的搬迁工作。年后,全面启动薛家窑及多居官庄、斜坊村的社区建设工作。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围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已建成的浙江临助剂、青岛北兴粮油项目等生产效益显著。投资8600万元的山东新亚新磨具有限公司技改扩建项目、投资1.2亿元的奥瑞研磨工业砂布项目、投资1.2亿元的青岛瑞福篮生态观光农业项目、投资1.3亿元的康达食品项目、投资1.1亿元的金威硅胶生产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2012年新上项目19个,其中1-3亿元的6个,5亿元以上的1个,合同利用资金48.7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08亿元。
三、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创建省级文明村镇,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苏童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了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
二是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省级文明村镇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了生活陋习,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普及了有线电视,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充实了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村生态文明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是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农民奔康致富步伐。我们把创建省级文明村镇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
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致富。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不懈努力,真抓实干,把这项惠及广大群众、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切实做好。
2013年10月31日
第二篇:创建省级文明社区复查报告
郯城县郯城街道龙泉社区
创建省级文明社区复查报告
郯城县郯城街道龙泉社区位于县城驻地,共有980户,3920人,居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面积12万平方米。社区共有党员123名,社区党支部设书记和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
一、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龙泉社区内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能容纳500余人的社区党校,并安装了高标准的远程教育设备,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完善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各种办公设备,添置了全新的电脑、电话、文件柜、家具和饮水机等。设立了健身房、阅览室、电子科技书室、棋牌室等,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各种棋牌、音响等文化体育设备,新购置了2000余册各类图书,并规范了管理制度,定期向社区开放,积极推进了龙泉社区高标准文明安全小区和文明示范社区的创建进程;我们联合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和物业公司等共建单位,积极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发展社区经济的—1—
政策和措施,鼓励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创业,我们在工商、税务、房屋租赁等方面实行减免费用待优惠政策,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
二、社区文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一是社区组织体系逐步规范。按照国家民政部的有关标准,本着“优化结构,合理设置,发挥作用,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会的群众性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水平。
二是社区居委会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按照“两室”、“六有”的标准和县文明委确定的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投资万余元对基础资料档案、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进行了统一规范,逐项逐条的进行落实,并按照统一格式全部上墙,有力地提高了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三、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一是社区文明氛围日益增强。我们坚持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内建立了科普画廊、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宣传社区法律、卫生、科普、消
—2—
防知识及新人新事新风尚。对社区各类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组建以社区党员群众为骨干的大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6余支社区文化艺术团体,并经常性开展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居民的思想。通过社区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营造了社区安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是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日益活跃。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五星家庭”、“文明单元”的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家庭”523户、“文明单元”60个;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等等,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内已蔚然成风。
三是社区治安情况日益稳定。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了值班室和警务室,做到了“一区一警”,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办证率达到98%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建档率和帮教率达到100%,妥善解决了7起因旧村改造引起的家庭矛盾纠纷。
四是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为了改善社区环境,近期在小区路面划停车线和停车位,对小区的所有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给每一车辆安排固定车位,让车辆
—3—
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花园区的绿化进行补栽,修补破损花坛。购置新式垃圾箱,对生活垃圾按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存放,真正将垃圾分装落到实处。并与城管部门联合,将乱搭乱建等建筑和破烂雨阳烹、防盗网、广告牌一一进行拆除,对小区内市场进行整治,清除所有牛皮癣,通过整治工作让社区各种公共卫生设施保持完好,公共场所洁净清新,达到社区没有垃圾乱放现象,阳台上也没有乱堆放现象,社区内没有一处牛皮癣,把社区建设成美丽家园。随着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稳步实施,在社区内已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初步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从而逐渐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借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各项社区工作的全面提升,最终把龙泉社区建设成为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
郯城县郯城镇龙泉社区
2011年11月06日
—4—
—5—
第三篇:省级文明村镇自查报告2017年
省级文明村镇自查报告
中共DS镇委员会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DS镇紧紧围绕建设“宁阳西部次中心”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集中”模式开展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坚持创新思维,研究方法,突出重点,宣传亮点,快速推进,为建设幸福DS、美丽DS营造了良好环境。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夯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基础 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党委中心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总结前段工作情况,明确下步工作目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求得新突破。
1、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书记为组长,宣传室、各大办负责人及管理区主任为成员。宣传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2名。将机关各部门分为七大口,每大口确定一名联络员,保证各项创建活动的协调和畅通。明确管理区书记为本管区精神文明创建的第一责任人。
2、提供设施保障。把宣传室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主阵地,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配套必备设施。先后配备电脑5台,专业摄像机2台,编辑器1台,照相机2台,能够满足各类课件、视频的制作,为开展村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了强大支持。
3、建设村级阵地。加大村级投入,全镇49个行政村已建成文化书屋40个,依托远程教育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室2个,建成高标准文化广场49个,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路,搭建载体,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坚持把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不断丰
—1— 富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参与,提高创建水平。
1、弘扬DS特色文化。以“美丽乡村、智慧DS”为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南部以胡茂为中心,沿黄吴路辐射南五茂、三张庄,深挖“归园田居、探道渊玄”内涵,打造了“十八黄茂”旅游品牌,日接待游客1000余人。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引领,整合产业、民俗、生态等元素,进一步完善细节,市场化运作节庆活动,提升“十八黄茂”品牌,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北部重点打造“农事、博士文化圈”,以耿庄、花园为中心,沿中小路辐射郑庄、张大伯、胡大伯等村,全域打造“北游学、南生态”旅游片区。整合大伯集攻济打援指挥部,打造红色民俗生态观光旅游。在大伯集物质交流会期间,开展红色民俗生态文化系列活动,将“攻济打援”指挥部、民俗展览馆等旅游景点全面对外开放,宣传DS的特色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DS、支持DS、加盟DS。
2、活跃机关文化氛围。引导疏写传奇工作室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好“岸芷汀兰”读书室载体作用,开展“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和“疏香讲坛”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带动,创建学习型机关,锻炼机关干部能力,促进工作改进提高。随着乡镇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疏写传奇工作室现已扩展至30多名年轻干部,总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成功举办庆三八展巾帼风采、五四演讲比赛、七一党建和“春晖献爱心”等大型活动,使200余名机关干部获得了锻炼。
3、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一是开展春联大赠送活动。向广大群众及干部征集春联内容30余幅,镇里统一印制成高档春联1.8万套,各包管理区领导组织本管理区包村干部负责发放到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二是举办以“心系群众,欢度新春”为主题的“四下乡”文化活动,向群众奉送了一场以文艺演出,并
—2— 聘请舞狮队分别在西疏、大伯、DS三个集贸市进行了表演,拉近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三是“殷殷故乡情”纪念品赠送活动。制作2016年专题片并刻成光U盘1000个、印制DS风土人情内容的挂历,分别通过邮寄、赠送等方式送到DS籍在外工作人员手中,让在外工作人员了解DS,牵挂DS。
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办“梦想课堂”,组建“疏写传奇”志愿服务队,开展爱心志愿服务项目。举办两疏论坛16期,60余名农村创业青年参加了论坛。以各学校“悄悄话”室为载体,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与孩子们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健康成长。与公安、司法等部门搞好联合,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创业之星服务队由优秀干部和创业之星组成,为有志青年传授创业经验,并进行指导帮扶。
三、突出主体,注重实效,扎实开展理论党教工作 主要采取以集中学习、自学、辅导讲座等形式,坚持做到人人抓学习、人人爱学习,以学习来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1、健全工作制度。一是成立了镇中心理论学习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并按照计划制定的时间、内容认真组织学习,严格做到时间、人员、内容 “三落实”。三是为检查学习情况和效果,经常性的组织在职干部进行理论测试,做到学习上有安排有检查。
2、创新学习方式。一是及时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学习的相关篇目文章。二是学习党在基层农村政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相关书籍和电教片。三是利用形势报告会、辅导报告会、专题讲座、东岳大讲堂等形式,及时邀请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国家法规政策、农村发展战略、财务管理、科技知识等内容定期
—3— 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党委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复杂局面的能力。
3、深入理论研究。根据县委提出的“突出优势抓特色,加快发展增效益”的要求,围绕镇里确定的工作大局,不断总结研究,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积极向《泰安工作》、《宁阳通讯》等刊物推荐有理论深度的体会文章,推进全镇理论研究工作上水平。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县级以上重点刊物发表理论文章5篇。
四、围绕大局,突出亮点,全面加强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大宣传的浓厚氛围,树立DS新形象。镇党委成立了以宣传室为主体的新闻信息中心,负责对全镇的典型经验、工作动态及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各总支、镇直机关各部门都选报了一名政治敏锐性强、思想品德好,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志为信息报道员。为充分调动各部门做好宣传工作的积极性,镇里邀请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负责人来我镇举行新闻业务培训班,提升宣传报道水平。本着年终考核与日常督导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将宣传的重点分解、细化,建立宣传干事绩效考核办法。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要闻、上专题、上大报、上头版”的原则,在县委宣传部和电视台广电局的支持帮助下,围绕我镇美丽乡村、大项目建设、民生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上稿攻坚活动。今年以来,共发展电视稿件240余篇,其中市级60余篇,发展报纸稿件80余篇,其中省级及以上3篇。
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激发了机关干部、村级班子、普通群众等各个层面参与发展、支持发展的活力和干劲,凝聚起强大的攻坚合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4—
2017年10月9日
—5—
第四篇:省级文明村镇创建管理办法
浙江省文明村镇创建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9月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促进文明村镇创建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浙江省《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明镇(乡)、文明村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群众广泛认可的先进镇(乡)、行政村,是由省、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命名表彰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三条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第四条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营造新环境,大力推进城乡文明协调发展,为深入实施全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五条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原则是:坚持创建为民、重在参与,让广大农民参与创建过程、评判创建实效、享受创建成果;坚持常抓不懈、重在建设,建立健全创建长效机制,保障创建工作常态化;坚持贴近实际、重在创新,因地制宜创设各类活动载体,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六条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负责文明村镇创建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标准
第七条文明镇(乡)的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镇(乡)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配齐配好乡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群团组织的齐抓共管作用和村、组的重要参与作用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和谐。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乡规民约,深化乡风评议和各类移风易俗活动,培育树立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不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村道德风尚良好。
(三)农村环境优美生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和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村镇布局,村镇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和住宅美化的目标逐步实现。环境保护治理到位,普遍做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户集、村收、镇运”系统建立完善;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河道治理有效,水质保护良好,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
(四)社会治安稳定有序。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宣传,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群众安全感强、满意度高。领导干部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镇(乡)及所辖村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重视民事调解工作,民事纠纷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农村文化繁荣活跃。镇(乡)建有集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有线广播进村入户率、通响率和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省有关部门规定。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民信箱”开通利用率高。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建设达到市级以上先进标准,农村“种文化”等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参与广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达到省有关部门规定要求。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普教育有计划推进,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六)服务管理优质规范。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作风深入,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基层民主健全,政务公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群众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各行业基层站所、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优化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完善,医疗初级保健基本覆盖,镇(乡)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站达到省有关标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人口计生服务,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七)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经营行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稳步增长,镇(乡)主要经济指标居本县(市、区)领先水平。不断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切实解决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八)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文明镇(乡)创建工作规划和计划切实可行,创建目标、工作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明确。创建工作机制运转有序,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监督激励落实到位。文明村、文明家庭(户)、文明窗口(站、所)创建活动及城乡共建、军(警)民共建等活动广泛开展。镇(乡)对所辖行政村文明创建工作指导有力,文明村创建活动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第八条文明村的标准: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服务农民,起到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头作用。村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和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创建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户)等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城乡共建、军警民共建等活动。
(二)思想教育深入,农村风尚良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深化乡风评议和各类移风易俗活动,树立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村道德风尚良好。
(三)环境面貌优美,农民生活舒适。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美观舒适,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工作,逐步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和住宅美化。建立健全环卫管理制度,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注重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
(四)文体活动丰富,公共服务完善。行政村建有集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影视播放、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等于一体的活动室和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民俗文化、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和农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参与农村“种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建设达到市级以上先进标准。重视农村文体团队和文体骨干、文体能人的培训辅导,文体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科普教育有计划推进,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领先,“农民信箱”广泛开通、有效使用,助推科技、文化、卫生入农户。有线广播进村入户率、通响率和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省有关部门规定要求。
(五)村务管理规范,社会秩序良好。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实行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管理制度健全,做到村务公开。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干部群众遵纪守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群众安全感强、满意度高。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成员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行政村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重视民事调解工作,各类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六)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有力。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结构趋于合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稳步增长,农民人均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达到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以上。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能力,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有效解决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第三章评选
第九条凡符合文明镇(乡)标准的建制镇(乡)均可申报文明镇(乡),符合文明村标准的行政村均可申报文明村。
第十条文明村镇由下而上分为:县(市、区)文明村镇、市文明村镇、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各级文明委负责本级文明村镇评选的组织实施和上级文明村镇的推荐工作。
第十一条文明村镇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的原则。
(一)县(市、区)文明村镇,由申报村镇根据创建标准,在自查自评基础上,向所在县(市、区)文明委提出申报,经所在县(市、区)文明委考核审议、媒体公示后,报请县(市、区)党委、政府批准命名。
(二)市文明村镇从县(市、区)文明村镇中产生,由申报单位在自查自评基础上提出申报,经县(市、区)文明委择优推荐、市文明委考核审议、媒体公示后,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
(三)省文明村镇从市文明村镇中产生,由申报单位在自查自评基础上提出申报,经县(市、区)、市文明委逐级择优推荐、省文明委考核审议、媒体公示后,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命名。
(四)全国文明村镇从省文明村镇中产生,由省文明委根据中央文明委有关要求择优推荐。
第十二条省文明镇(乡)、文明村每两年评选一次,由省文明委根据创建情况,向各市下达名额。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评选时间和评选名额。
第十三条省、市、县(市、区)文明村镇分别由同级党委、政府表彰并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和证书。
第十四条对文明村镇的奖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获得省文明村荣誉的行政村由省文明委予以一次性补助奖励。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第四章复评
第十五条文明村镇实行复评制。省文明镇(乡)每两年复评一次,省文明村每四年复评一次,经复评未被确认为省文明镇(乡)、文明村的,省文明镇(乡)、文明村荣誉称号即取消。市、县(市、区)文明委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市、县(市、区)文明村镇的复评时间。
第十六条文明村镇的复评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各级文明村镇的复评由同级文明委组织实施。省文明村镇只列入省文明村镇的复评,不列入市、县(市、区)文明村镇的复评;市文明村镇只列入市文明村镇的复评,不列入县(市、区)文明村镇的复评。
第五章管理
第十八条文明村镇坚持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省文明村镇由省文明委及其办公室主管,市、县(市、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协助管理。市、县(市、区)文明村镇的管理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文明村镇实行动态管理。文明委及其办公室对文明村镇实行年报制度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加强日常指导、服务和监督。
第二十条文明村镇如发生创建意识淡薄、创建工作滑坡或其他违反本办法的情况,损害文明村镇声誉的,文明委视情况严重程度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撤销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处理。村镇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获得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经查实,即撤销荣誉称号,并追究其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文明委对文明村镇的处分采取一事一处分的办法。对存在问题并已经上级文明委处分的文明村镇,下级文明委不再因同一问题对其进行处分;情况特别严重的,经上级文明委同意后可作处分。
第二十二条文明村镇如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各级文明委报告备案。原村镇撤销的,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自然取消。原村镇合并的,如原荣誉称号同级的,新村镇经文明委审核确认后可继承荣誉称号;原荣誉称号不同级的,文明委对新村镇进行审核后视情况给予就高或就低继承荣誉称号的处理。原村镇分立的,文明委对新村镇进行审核后视情况给予继承荣誉称号、降级或撤销荣誉称号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被撤销省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村镇,不得悬挂奖牌。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省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和修订,各市、县(市、区)文明委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省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002年印发的《浙江省创建文明镇试行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第五篇:阳信县交通运输局省级文明机关复查报告
阳信县交通运输局省级文明机关复查报告
阳信县交通运输局在县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把文明创建作为工作的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全面贯彻到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文明生产当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通过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塑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形象。
一、2010年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一)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2011县委、县政府下达农村公路建设任务103公里,维修8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桥梁362座,维护危桥54座。今年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完成124.5公里,其中,计划内农村公路38.9公里,争取补贴资金491万元,计划外网化乡镇完成29.7公里,其它46.5公里。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已基本结束,商麻路大修改造工程已竣工通车,农村公路新建桥梁已完成。
(二)行业管理井然有序,运输市场安全稳定优质。以创建平安交通为抓手,突出规范管理、安全生产两项重点,今年以来交通系统安全生产无事故。公交公司、出租公司、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公交公司已投资150万元,购进公交车4辆,公交路线已确定,公-1-
司人员已基本到位,近期即将投入运营。指挥中心、出租公司正在筹备。
面对安全形势突出的运输市场,交通系统严格“三把关、一监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同时,不断加强货运超限治理、源头管理、路检路查工作,落实工作措施,确保重大节日期间旅客安全,运输市场井然有序。
(三)文明执法,创建和谐交通、平安交通。今年以来,我局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共查处违章车辆2000多辆次,实现零投诉、零上访。经省政府批复的我县新大济路治超检查站已基本建成,投资40万元,近期投入使用。
二、坚持“四个到位”,落实创建责任
局党组始终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交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把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全面构建和谐交通的大事来抓,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局党组深刻认识到,交通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既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当好先行,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当好先行。既要把交通建设抓好,又要把职工队伍带好,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二是责任到位。局党组明确提出,创建文明机关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起两手抓的组织领导体系,并将文明创建
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三是措施到位。明确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处室和各处室的职责。四是考核到位。将文明创建纳入目标考核,年终组织考评,奖优罚劣。
三、主要做法
2010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理念;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紧紧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学术创建”活动为总抓手,丰富发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以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取得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进展;以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为切入点,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动力。
一是文明机关有保障。为了抓好文明创建工作,保持该项工作连续性,重新调整局文明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层层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并多次举办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的安全、法制培训班。组织局内人员积极参加全市交通系统“两保两树”演讲比赛、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知识竞赛、全市交通系统“交运安全杯”演讲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1年全县“七一”红歌比赛中,我局荣获一等奖。
二是文明执法树新风。在执法过程中,要求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执法规范,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服务,对违法的车辆做到“先敬礼、再说理、后处理”,执法人员均具备正
式执法资格,文化学历全部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
三是公益活动齐参与。全系统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局部分年轻职工主动参加县里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慈心一日捐”、爱心捐书、义务植树等公益活动,为阳信交通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巩固、提高、发展、创新”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再创新,再提高,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为阳信县交通系统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阳信县交通运输局二〇一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