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

时间:2019-05-14 05:5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

第一篇: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

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

三胞集团控股80% 在社会资本以何种形式进入公立医院为最佳路径尚未定论的当下,张居洋院长带头"尝鲜"公私股份制营利性医院。

分享到:

“新成立的三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下辖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市职业病医院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胞集团控股80%,徐州市政府占股20%.”4月20日,在健康界传媒主办的“健康界·2014医疗投融资论坛”上,徐州市肿瘤医院院长张居洋力挺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在社会资本以何种形式进入医疗行业尚未有定论的当下,张居洋树立的公立医院改制样本,备受关注。

逼出来的混合所有制,引民资8000万

“刚来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时,这个医院的欠债已达2个多亿,资产只有1个多亿,要钱没有,要政策有一条,那就是改革。”张居洋回忆起刚进医院时,感慨改革是唯一出路。

据张居洋介绍,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刚接手时,考虑到徐州地区没有肿瘤专科医院,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张居洋对濒临绝境的医院进行了一次大的“手术”:将综合性医院转型为肿瘤专科医院。在徐州市政府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帮助下,医院引入技术帮扶,进行肿瘤专科建设。2008年医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市肿瘤医院,2009年医院被市政府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

“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下,医院引入了民营资本,成了名副其实的'混合所有制医院',”据张居洋透露,“2009年医院引进了8000多万民营资本,合作建设了医院放疗、泌尿、乳腺等多个诊疗中心,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截至2013年,医院的业务收入已从2008年的1.6亿上升到5.3亿,床位也从500张增加到了1000张,医院发展逐渐焕发出生机。

彻底的股份制改造,三胞公司控股80%

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医院进行的“混合所有制”实践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前期的多轮专题研究和论证后,2014年3月27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全面推进股份制医院改制工作。

据张居洋透露,会议决定在北区新建一所机制全新的股份制现代化综合医院,徐州市北

区股份制医院(又名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州分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由徐州市政府主导,引入江苏宏图三胞集团公司资金,三胞公司控股80%,徐州市政府占股20%,双方共同成立了徐州三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由管理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医院,同时江苏省人民医院在技术、人才、管理、品牌等要素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和对接。

“改革中我们明确了产权结构,那就是股份制,医院直接改成了企业法人,”张居洋说,“医院现有的人员保持事业单位编制,退休后享受事业单位的各项政策,但在整个改制的过程中,享受股份制绩效水平。”

混搭三级诊疗体系,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据张居洋介绍,新成立的三胞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下辖一个综合医院,即徐州市北区股份制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州分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两个专科医院,分别为徐州市肿瘤医院(营利性)和徐州市职业病医院(非营利性),同时托管了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营利性),形成了综合、专科和社区为一体,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混搭”的医联体,建立了“社区、综合、专科三级诊疗体系。”

三级诊疗体系以社区为中心,主要承担慢性病的长期诊疗、公卫、预防等任务,把主要病人集中在社区;二级诊疗以综合医院为载体,与一级诊疗形成双向转诊,主要承担门急症和住院治疗、康复等;三级诊疗以精细化的专科医院为载体,与二级诊疗形成双向转诊,主要集中学科优势和临床资源,为某一类别患者提供高技术、高难度的专业诊疗服务。

目前,股份制医院合作协议书已经完成了前期的修订工作,待审批后签订实施。未来两年,三胞医院管理公司将全力打造徐州及淮海经济区的一流医疗平台,积极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

张居洋看好股份制医院的发展前景,他表示:“我们愿做公立医院改革的探路人,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严格打造股份制的医疗平台,形成上下联动的股份制医联体,该营利的营利,该公立的公立。”

第二篇:我院医联体与协作单位的经验模式总结

靖江市中医院医联体建设的经验模式总结

靖江市中医院(以下简称“市中医院”)是靖江唯一的县级市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作为地处长江三角洲,交通极为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医院,市中医院的发展一直是在困境中求生存。之前加入了江苏省中医为龙头的“南京都市圈中医医院合作发展联合体”和以泰州市中医院为龙头的“泰州市中医医院联合体”。我院为了主动融入医改,充分发挥医疗优势和龙头作用,医院自2017年起正式开始了医联体建设的探索。

一、医联体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了寻找一种适合自身医院发展的医联体组建模式,市中院在学习中不断深化认识,在提高认识中明确发展思路。在多方调研考察后,决定以松散型模式作为区域医联体建设的开端,迈出医联体建设的第一步。在探索中,市中医院秉承“试点先行、经验总结、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不断扩大医联体的体量,加强医联体内涵建设。截止目前,市中医院已形成“1+15+9”的医联体模式,即以市中医院为龙头,15家民营医疗机构和9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初步构建起市中医院医联体的组织框架和网络体系。

二、与民营医院联合的医联体探索

目前医联体的建设,基本都在公立医院这一圈子里“转悠“,医联体的参与者,从大型医院、中等医院一直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几乎清一色“姓公”。据文献报道,除了湖北省在新医改试点探索的6种医联体模式中,有一种是“民营托管模式“,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托管武汉市第七医院外,其它医联体全是公立医院。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而且似乎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甚至有学者明确将医联体定义为“一定地域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的组合”。在这样的一种语境下,新医改提倡和鼓励的社会资本办医,即通常所称的民营医院似乎与之相悖,所以,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的联合,也是符合新医改方向的。

市中医院根据当地城区居民就医出门就是三级医院无级可分的就医环境,按照“自愿申请、择优遴选、合理布局”的原则,从全市289所民营医疗机构中,以人员相对合理、科室建制相对成熟、医院发展前景相对有前瞻性等作为遴选条件,经过实地考察、调研,与负责人协商沟通,共同分析资源需求及发展前景,最后确定15家民营机构作为第一批医联体协作单位。

当然,要实现真正的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的医联体也并非易事。除了理念尚未树立,在认知上的争议也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存在三点顾虑。一是投资主体不一。公立医院的投资主体是国家,民营医院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出资人,两种投资主体难以融合,由此还带来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矛盾,即公立医院不具备完全法人资格,而民营医院却具备完全法人资格。二是管理与运行机制不一。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而民营医院更多的是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方式。三是绩效评价标准不一。公立医院的绩效更多注重技术、学术以及科教成果,而民营医院由于生存压力,绩效标准中经济效益的比重更大。

而新医改明确将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同样发挥着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的作用。医疗服务是具备有一定公益性的公共事业,即使是营利性医院,也不能否定其医疗服务本身具有的公益性色彩,更不能以投资主体的不同来定位其是否具有公益性。医联体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更多的体现公益性。

要破解“公私矛盾”,就必须主要着眼于运行机制、管理理念、市场开拓和技术方面的融合与优势互补,这样不仅“柳暗花明又一村”,还为医联体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尽管民营医院的某些管理机制往往因某些“弊端”屡遭人们诟病(事实上没有一项机制是十全十美的),但其兼顾效率、效益与公平,并受市场竞争激励与推动的优点,如果引导与运用的好,就能既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方向,又能积极面向市场,贴近并满足社会需求,带动医疗质量、服务方式及服务价格的全面改进,从而使医联体呈现出更多的“正能量”。

目前,市中医院的医联体还是以松散型模式为主。松散型医联体主要以技术与管理为纽带,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一般不能实现利益分配、人员调配等方面的统筹。这种形式成立容易,因为这种医联体不改变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但若无适当利益分配机制,往往处于“半激活”状态,联而不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中医院一方面构建了针对民营医疗协作单位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了疑难、危重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实行双优原则,即优先安排合作单位上转患者的就诊和住院,120急救车免费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从急诊到病房无缝对接,康复合作医院、护理合作医院优先安排回转患者的就诊及治疗。双优原则使患者享受到连续的医疗服务,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医院压床病人周转不开的问题。专人负责在人员组织上保证了双向转诊的顺利开展,而构建长效沟通机制又在制度上保障了双向转诊的顺畅。

另一方面,根据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对医联体内实施人才软性流动。根据协作单位需求安排相关专业医师或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帮扶指导,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短缺,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的“短板”,也使老百姓对民营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与公立医院联合的医联体准备

2017年12月出台了《靖江市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原则初步完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医院的医联体的搭建。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

2018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管理体系,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健全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全市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医联体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建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带动作用,其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度一致,与建设健康中国高度一致。医联体的生态体系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包含了创新的医疗体制、协调的医疗管理、绿色的医疗服务、开放的医疗格局和共享享的医疗资源,符合国际潮流和中国实际,富有前贍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在当前新医改和全面健康建设大背景下,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准进的改革举措。但医联体作为一项承扣着整合现有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组建功能全面,层级分明、资源共享的集约化新型医疗体系,急需政策和制度保障。在落实管理延伸和同质化管理,实现医联体内发展战略、规划、医疗质量等方面协同一致的同时,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就医院发展方向、发展思路达成一致,共同促进医联体的良性发展,建立医联体模式的长效机制,形成“小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的良性循环。(靖江市中医院 医联体协作办)

第三篇:中国80%三级医院开建医联体 将获推广的“罗湖模式”好在哪?

中国80%三级医院开建医联体 将获推广的“罗湖模式”好在哪?

服务有“私”想的双创医生;团结有思想的医疗创业者医疗健康行业最有价值微号“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091(点上面蓝字关注),关注医政医改、私人医生、健康管理、医疗投资、国际医疗、移动医疗、社区医疗(诊所)领域和医生多点执业、自主创业和业余兼职。值得医生和医疗人士关注 社康上转病人 医院优先接诊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9月1日在深召开,“罗湖医改模式”将获推广

卫计委 国务院医改办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2017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总结全国医联体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学习推广深圳罗湖等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主持会议,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出席会议。

李斌指出,推进医联体建设对形成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群众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地区共同推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

中国80%三级医院开建医联体全国八成三级医院已开展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县域内就诊率达82.5%;2017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机构下转患者239.6万例次,高于2016年全年水平。

据会议介绍,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1764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占全国三级医院的80%。江苏、重庆、四川、陕西等8个省份超过90%的三级医院参与组建了医联体。

医联体的作用成效逐步显现,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2.5%,较2016年末增长2.1个百分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持续上升。

双向转诊格局进一步形成,下转患者明显增加。2017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机构下转患者239.6万例次,高于2016年全年水平;三级、二级公立医院转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占比由2016年的0.6%、0.5%增长至0.9%、0.7%。此外,优质资源进一步联动,医联体内牵头医院持续向基层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基层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居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部分地区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超过60%,实现了群众就近就医。

在会上,李斌充分肯定了深圳罗湖等地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经验,要求各地从4个方面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一是形成“服务共同体”,完善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二是形成“责任共同体”,完善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三是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建立“管理共同体”,完善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李斌要求,各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担起责任,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医联体建设取得实效。各地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广经验,做好宣传培训,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和《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目标任务。

“罗湖医改模式”好在哪?在社康中心看病担心好医生不多,用药不全?担心检查不方便,诊断水平不如医院?以往,人们对在社康中心看病存在疑虑。2015年,深圳以罗湖为试点,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探索。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等难题。“罗湖模式”由此入选国家医改典型。

破解社康缺医少药等难题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探索。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功能区)为单元的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改革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只签约不服务”、“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心能力、预防保健能力、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收入“四提升”和医院运营成本、居民就医成本“两下降”。“强基层、促健康”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今年6月“罗湖模式”入选国家“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全市已组建11个基层医疗集团今年,深圳已开始全面推广“罗湖模式”,明确提出在全市各区(新区)至少建立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构建“上下贯通、防治结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组建11个基层医疗集团,基本实现行政区(功能区)全覆盖。

在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上,深圳全面理清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全市规划布局15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7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两级医疗服务体系。

同时,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业务指导等方式,支持基层医疗集团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运行心血管、眼外科、康复、脑卒中、胸痛、精神卫生、儿科等7个专科医疗联盟。

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全部设立专责机构,负责协调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四个优先”:即基层医疗集团内各医院将专科号源优先配给社康中心,对社康中心上转的病人实行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将出院病人下转至社康中心,由其负责跟踪随访。

为了促进基层医疗集团防治结合,将逐步把基层妇幼、慢性病、老年病等“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层医疗集团,引导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基层医疗集团服务,实现“医防融合”。

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要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正在逐步改善基层服务长期薄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不高、医疗卫生资源重复配置、医疗服务碎片化等弊端,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横向整合、纵向流动、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初步实现了“强基层、促健康、降成本”的改革目标。相关新闻最高补助35万元 深圳招聘社区医生下重金 2015年底,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年薪30万起招聘优秀全科医生”曾经轰动全国。现在深圳的基层医疗集团又出“揽才”新招:医学博士毕业生进入社康工作可获最高补助35万元!这是深圳市为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能力、促进分级诊疗放的大招。

为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让基层“接得住”,《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罗湖医改经验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更加突出“强基创优”,为社康中心及社区全科医生带来了多项新“利好”。深圳基层医疗集团又出'揽才'新招 从2017年起,对通过公开招聘到社康中心工作、取得规培合格证的医学毕业生,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助,本科25万元、硕士30万元、博士35万元。(分五年发放,具体办法将由深圳市卫计委、财政委牵头制定。)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卫计委”全科医师可以'超岗'聘副高以上职称,即不受所在单位的职数限制。将社康中心的门诊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人次以上并实行动态调整。自2017年起三年内,家庭医生团队可按每一签约参保人每年120元的标准获得补助。

利好一:社康工作薪酬不低于医院在社康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或者其他类别执业医师,年薪原则上按不低于基层医疗集团公立医院同级专科医生的薪酬核定。

从2017年起,对通过公开招聘到社康中心工作、取得规培合格证的医学毕业生,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本科25万元、硕士30万元、博士35万元。(分五年发放,具体办法将由深圳市卫计委、财政委牵头制定。)

利好二:“高级”全科医生允许“超岗”聘用各基层医疗集团应在岗位体系中增设全科医生岗位,对基层医疗集团内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且承诺自聘任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后在社康中心工作五年以上的,其岗位聘任可不受所在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

利好三:财政对家庭医生服务给予补贴自2017年起三年内,对家庭医生团队为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按每一签约参保人每年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利好四:社康建设标准提高推进社康中心分类管理,明确设置标准。各区重点建设具备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管理、普通门诊、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康中心,并允许符合条件的社康中心开设康复护理等床位、开展门诊手术。利好五:家庭医生服务更规范市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家庭医生服务标准,明确家庭医生团队组建要求、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要求 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人数不得超过2000人。利好六:资源配置更优化基层医疗集团将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药事服务等资源配置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医疗、“基层检查+集团诊断”、药品集中配送、网上集中审方等服务;在基层医疗集团内实现健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流动、药品共享。

深圳将发布全国首部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民营医疗机构也可开展和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家庭医生服务 罗湖模式之基层医疗集团建设

居民可享十大实惠 成立基层医疗集团,居民就医模式有何改变,能得到怎样的实惠?

实惠一 看病近了全市基本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康中心。2016年,全市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占比达到95%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基层医疗集团的诊疗量同比增长6.8%。实惠二 好医生更多了各区医疗集团相继开出30万元、40万元的年薪“抢”高水平全科医生;纷纷请国外的全科专家开展业务培训,让全科医生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模式不断“升级换代”;成立专科医生工作室,让大医院具有副高以上的专科医生固定在社区“驻点”;实行首席专家制,聘请专家专职负责辖区内慢病居民的健康管理等等。

实惠三 社康药多了市社保局以罗湖区为试点,允许为慢性病患者单次开具1-3个月的治疗性用药。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药品目录一致,达到1350种。针对缺药品种,罗湖医院集团24小时内配送到家。“网络药师”通过移动审方APP,指导患者用药。

实惠四 检查方便了各区基层医疗集团相继组建检验检查等资源共享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社康检查、医院诊断”。实惠五 转诊便捷了基层医疗集团内各医院将专科号源优先配给社康中心,对社康中心上转的病人实行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实惠六 花钱少了疾病防线前移,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在基层医疗集团就能看好病,减少了就医负担。今年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次均门诊、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16.9元、10019.5元,维持在国内同级城市的较低水平。实惠七 居民更长寿了基层医疗集团成立后,积极主动协同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学校卫生、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癌症基因早期筛查项目等工作。2016年,市民人均期望寿命80.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为8.46/10万、婴儿死亡率为1.64‰,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

实惠八 一生的健康有人管了基层医疗集团成立后,主动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实惠九 家庭医生服务更到位了由于“预防为主”的利益导向,医院集团主动做实家庭医生服务,丰富服务内涵,为签约居民提供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用药指导等优质服务。

实惠十 社区能养老了罗湖、光明等区(新区)医院集团通过在社康中心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长期托老等服务,做强社区养老;通过开设医疗型、康复型、护理型家庭病床,做实居家养老,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建家庭病床4540余张。记者 王卓芬

下载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营投资公司的营利性与非营利三级混搭医联体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