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样例5]

时间:2019-05-14 05:3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第一篇: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三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细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对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及撰写方法

撰写科研报告有一般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科研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科研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经过整理分析写成的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一般通过街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常用的写法有三种:一是类似文章标题的写法,如《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二是类似公文标题的写法,如《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三是用正副标题的写法,如《中学生呼唤“七色阳光”——对中学生“厌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引言。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交待调查的方法,报告主要调查的内容,使读者对调查报告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社会、师生所关注和迫切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3.正文。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为了增加形象性,使人一目了然,对一些数据尽可能用图表表示出来。

教育调查报告的内容重点视调查的目的和问题的性质而定。写作安排也应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以下几种写法:

第一,按调查的顺序逐点来写;

第二,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

第三,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 第四,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不论采用哪种写法,最后都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总结经验、揭露错误、分析原因等,都要以调查结果这一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求实。

④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⑤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简单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上几个部分,写时可以灵活安排,适当合并,无需面面俱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常用方法】

1、观察法

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後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藉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後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後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2、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蒐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後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於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3、调查法

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蒐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蒐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4、统计法

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於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著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5、行为研究法

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於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作详细的观察和记录。②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对儿童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为修改的内容和程序。③按计划帮助儿童改变行为。④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是否及时﹐物质强化是否伴随言语的赞赏﹐强化方式是否多样化﹐强化是否恰当﹐给予强化的人是否为儿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惩罚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它同文献法有关﹐但不能等同文献法。文献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现象的全部过程﹐历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阅文献。历史研究法的步骤是﹕史料的蒐集。要尽可能地蒐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规章制度﹑决议﹑规划﹑条例等材料﹔还要蒐集反映当时教育情况的论著﹑报告﹑小说等有关材料。不仅要有文字的史料﹐还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鉴别。要用各种方式对蒐集的史料鉴别其真伪﹐也要区别长期为大家所公认的史料中史实的真伪。史料的运用。史料鉴别後﹐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麼。进行步骤﹕①描述。把所要比较的国家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徵加以描述﹐要求准确﹑客观﹐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②整理。把蒐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作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必要时须研究某些材料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对象的现状。③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离不开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较法本身还要求科学化和定量化。

8、分析法

或称逻辑分析法﹐即对所蒐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分析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分为各个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种特点来﹐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徵。分析之後﹐又必须进行综合。即根据分析的结果﹐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联成一个整体来认识。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抽象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抽出基本的﹑本质的东西﹐撇开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质﹐概括则是从某些教育现象中抽取出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将所研究的同类教育现象概括出该类现象中的一般特徵来。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对研究成果的关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须慎重地进行﹐特别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9、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采取各种复杂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教育实验法多数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但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也需要应用实验室实验法。不论采用哪种实验法﹐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实验法一般分 3种﹕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後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方法﹑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实验进行前﹐根据实验目的﹐拟定测验题目﹐准备教具﹑仪器﹑记录表格﹑统一标准﹐拟定记录方法﹑符号等﹐设法控制实验因素﹐使重要因素不变或少变。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覆实验多次。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於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於现实环境。如外语教学中创造语言环境和外语演剧教学﹐直接教学法的试验等等。

10、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个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调查结合进行﹐进行的步骤﹐与调查法类同。一般为﹕进行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分析报告。

第二篇: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对某种教育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在整理过程中问题、问题,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三个“老三段”的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几个组成:(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的语句反映所要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对某种教育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在整理过程中问题、问题,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三个“老三段”的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几个组成: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地点、、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概况,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非普通调查(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分层取样,调查是开调查会、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这调查来的材料、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细地叙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观点。数据如能用图示的表示,可以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的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地问题,亮出的观点,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了问题、了结果,说明了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篇目名称、作者、出版、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并对读者信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第三篇:暑期教育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附件1: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教育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一般来说,教育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某某小学暑期作业布置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小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根据暑假实际情况需要,调查对象可以是典型个人,即个案研究,也可以是某一群体,即团体研究。)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论和建议、附录四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教育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这是教育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写法多种多样,一般有两种不同写法。一种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如对一个地区教育状况的调查,分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学校教育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学校教育又可分为学校规模、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不同项目,将有关的材料分别加以组合,使问题的论述相对集中,形成专题。另一种是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也就是说,按所调查的教育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如总结先进典型。有的是对调查问题一个个说明,以反映问题。在观点和材料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推论;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分析说明。

3.结论和建议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无论是验证已有的理论,还是为寻求新理论,还是为实用目的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改革方案,其结论都必须客观、真实。提出的观点、建议要谨慎、严肃,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同时要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全面衡量理论或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和提建议。

4.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这不仅是使正文内容集中,更主要的是为读者提供可供分析的原始资料,以便让人分析鉴定搜集调查材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材料是否可靠,并供其他的研究人员参考。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附录的编制要防止杂乱和过于简单。

四、写教育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育调查是小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践类课程,每次有2个学分。

1.教育调查报告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严禁网上下载,否则报告成绩以不及格计。(每份调查报告后须附Paperpass检测报告)

2.调查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事实依据。

3.要善于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真面目,抓住它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4.要选用切实、可靠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5.教育调查报告的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要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靠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二○一二年六月

第四篇:调查报告的写作

调查报告的写作

调查报告包括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着重介绍基本情况并提出问题。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具体引证、论说部分。

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要求简明扼要,言尽即止。

具体写法:

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里,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

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

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

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最后写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时间。

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目的及背景

主要介绍实践调研的地点、调研对象、调研时间等内容,可以总结性的就调研涉及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2.实践内容

实践安排概况(时间、内容、地点等),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实践流程、实践内容。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3.实践结果分析

围绕实践目的要求,着重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分析讨论要有依据,应结合相关知识和参考文献。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

4.实践收获与感想

参加实践后的经验体会,理性思考,所得收获。并写出自己对此次实践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以及本次实践活动对今后的启示。

5.谢辞(可写在结语里)

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第五篇: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一、概念与特点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官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电子信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6月29日,我校电子信息分院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小分队一行10人在 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前往安吉市地铺镇三官村针对当地村民自治问题展开调查,现将课题组对三官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整体推进。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据三官村村委会领导介绍,三官村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经“海选”产生候选人,然后进一步选举出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调查问卷显示,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调查过程中,该村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虽然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配套,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在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空隙较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有的虽有行为模式,但没有法律后果;有的内涵模糊,不好统一理解等。这里仅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标准难把握。《村委会组织法》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三条对候选人的推选条件作了细化。如果选举委员会资格审定时,认为虽有被选举权但不符合推选条件的人被海推为候选人后,他可否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就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在选举委员会与选民有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三是选举结果的有效性难认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妥,有的可以即时得到纠正,有的却事后难以操作,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如何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民主选举中的平衡基点:村民直选法律运行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中求得自身内部结构的相互协调。因而,在实际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需求与可能。任何社会关系都需要相应的社会规范加以调整,以维护正常秩序。村委直选的有序性也必须根据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收支”平衡的运行中加以实现。一方面,村委直选具有通过一定法律规范实现广泛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乡村客观现实应具有支付法律运行成本的能力。因此,在规范民主选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社会需求的各个要素对法律规定的制约作用及相互关系。有时候,就当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而言,具有规范某个法律行为的需要,但不一定具

备其相应的成本支付能力。(2)效益与成本。在社会支付能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法律的运行成本越低,那幺它的效率越高。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效益,应以最低的运行成本来获取最佳的选举目的。使一大批素质较好、群众信赖的农民走上村委会工作岗位,是民主选举最直接的目的,从而来辐射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实现长远的整体效益。在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运行中,如何求得成本与效益的相对平衡,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3)周密与简便。于法周密和于法简便相结合的原则,是农村民主选举中法律运行的内在要求。村级民主选举的整个过程必须一环扣一环,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不能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但是受农村客观环境和村民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从选举实践看,能达到同一选举目标,村民更乐于接受简单易行的选举方法。在有些地方推行的无候选人直选,之所以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并且取得成功,组织严密、形式简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整体推进——民主选举中的对策措施:(1)在引导与磨合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软环境。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再好的民主选举的法律规定也会走样变形。不断丰富的村级民主选举实践,是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的大课堂。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由权力的对象转为权力的主人,才有勇气去监督权力的运作;只有他们认识和相信法律的权威,才能更自觉地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权利的行使。对于那些“民选村官”而言,通过民主选举,增强其“权赋于民”的意识,由此使得广大选民进一步增强民主法治的信心。只有把民主实践与法律教育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在民主选举中的参与自觉性和有效性。(2)在意图和意愿的融合中,调适领导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从村级民主实践看,农民的关切点不仅是内部的“村级民主”,而且还在于村域的社区自治;村级民主的含义不仅是限制村官权力,也在于限制政府权力。因此,仅仅把村级民主局限于“民选村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村官”更多地体现村域利益,使村官能在政府面前维护村民的公共权益。《村委会组织法》已把乡镇与村的关系法定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规定了乡镇不能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提出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而乡镇必须正视这一法定关系,在新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框架内调适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同时,还必须把握好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首先,村党支部选举的民主程度要同步提高。只有建在广大农民群众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党支部的应有作用。其次,党支部负责人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选举委员会主持其工作。再次,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引导村民从长远、大局出发,投好自己的一票。另外,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防止和抵制各种违法行为。(3)在探索中,促进法律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一要加强选举立法的预测。在理论与实践的把握上,对民主选举的相关资料和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法律的整体效能出发,以获得对未来立法趋势的认识,积极地促使新的需求的形成和发展。二要加强法律内部结构的协调。由于法律自身所具有的概括性、伸缩性和稳定性,又加上社会现象的不断发展变化,除了部分法律条文应适时予以充实调整外,大量的却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来协调法律与实际、法律与法规等之间的关系。当前,应重点对选举有效性的认定、候选人资格与条件关系的处理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要针对目前有些法律解释比较零乱、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需要进行梳理归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权威性的法定解释,以指导基层的实际操作。三要加强法律的监督力度。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等加以监督。对于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制裁,从而进一步协调立法、执法和守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民主管理,其基础在于村务公开,关键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制度。村务公开就是指要从农民群众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问题向村民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公开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及时,便于群众了解。公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村里不同的条件所决定。对于实行民主管理,首先

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常人口少且居住集中的村采用村民会议,而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村采用村民代表会议。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及其条件、职责、权利制定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其次,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规定民主议事的内容,凡属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纠正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实行民主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调查中发现,三官村在自治方面做得比较好。一走进他们村委会的办公室,就能看到整整齐齐挂在墙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如治保调节委员会成员,治调干部规定,治保调节信息员职责、帮教小组及其职责、护村队及其职责、禁毒禁堵宣传小组及其职责等等。从这上面来看,确实三官村的自治制度是比较完善的,而且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规范。村里的负责人对我们介绍了他们平常的工作方式,方法。三官村是一个很大的村,总共有600多户,共2800多人,整个村的座落是比较狭长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召开村民大会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因此村里决定什么大事情就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参考。三官村总共分成16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的队长要管理人员几十致上百人不等。队长是从他们队下由村民推选上来的,这点做得很民主。村里决定或是传达事情就是通过村长,书记等向队长们来共同探讨,具体的再由队长去负责实施他们队里的细节工作。在三官村村委会的外面有一个醒目的村务公开栏,上面详细具体的把村里的各项计划以及许多村里的开支,收入公布在上面。为使我们的调查更加完整,我们用问卷的方式从村民口中了解一些情况。通过这个问卷,增加了村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的真实可信程度,同时也从村民的看法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调查的一些数据如下:(1)有42.1%的村民说没有开过全体村民大会,有36.8%村民不清楚这点,其它的说开过一两次。(2)有58.8%的村民认为开会的内容是传达中央文件,讨论村内大事,有35.3%的村民认为开会无实质的内容,走形式。(3)有76.2%的村民不知道中央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只有23.8%的村民知道这一点。(4)85.7%的村民认为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只有14.3%的认为有乱收费。(5)农民遇到不合理的负担项目,有50%的人士向上级领导,部门反应,有38.9%随大流,有11.1%选择了拒收,几乎没有人知道会向法院起诉。(6)村民比较愿意统一搞,占了44.4%,另外还有33.3%愿意干部群众干部带头,农民志愿,有22.%的是乡村起头,农民志愿。实际上的时候有一些看法与这个基本相近。从以上的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农民对村里的村务公开等等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以后应该是农民们对这些事情多了解了,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总体上村民对本届的村委会还是挺满意的,唯一不足指出,要多对本村,以及中央及地方的文件精神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加的了解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村民自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决策上的本质体现;加强民主决策,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个重大课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提高党委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有八亿农民,实现村民自治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体现,而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决策关系重大,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最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决策的因素更为复杂,民主决策可以将决策失误的风险降到最低点。民主决策对农业更具特殊意义,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往往是一着不慎,几年难翻。其二,决策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需要民主决策的事,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不可能把一些琐事拿来“民主”一番。既然是比较重大的问题,没有群众民主参与,村民自治就失去重心。其三,民主决策影响其它三个民主。决策是否民主,是对民主选举质量高低的检验,所选的村委会成员素质高,决策一般会民主,反之,民主决策就会走形;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先决条件,民主决策才能使决策科学,而科学的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重点,如前所述,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当然就是民主监督的重点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安吉县

三官村随机抽选的60位村民做了问卷调查。对“民主决策”所问的5个问题中:(1)知道本村开展过村庄规划的占53%,其余对此不了解;而对村镇规划75%的村民表示满意,19%村民不满意,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2)对于村里的重大决策应该如何做出?有39%和35%的村民认为应该有村里的领导决定或由全体村民讨论后由领导人决定:另有17%和9%的村民认为应由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决定。(3)在74%的村民眼中在乡村工作的干部是最有影响力的,其余则认为有能力在外面的人。(4)48%的村民觉得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一般;38%的村民认为没有地位;另有14%的认为有一定的地位。(5)50%的村民偶尔被邀请参加村里的重大问题决策;14%被经常邀请;有36%的村民从未被邀请。应当指出,农村的村务决策均已在一定程度的民主基础上运作,但离有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民主决策的要求和原则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村民群众对重大村务决策的直接参与远未达到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要求首先,按有关法律和制度规定,村民群众拥有自主决定本村重大事务的权利。以上数据表明,并非所有重大村务都由村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在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重大村务事实可被区分为二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一类为重要村决策,主要由村社区领导集团集体决策。另一类是特大村务决策,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一定程度地吸纳了村民群众直接参与议决过程。但是,这种参与的机会不多,而且对决策的实际影响程度非常有限。其次,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村务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但在村务决策实际运作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均没有实质性的决策权力。村民会议特别是议决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性全体村民会议,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基本不召开,当遇到与全体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村级事务,往往通过召集村两委会和村民小组长、自然村长联席会议,或村两委会和党员联席会议,有时也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全体党员联席会议进行决策。2、村领导集团决策村务对民主决策制度原则有一定的偏离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形成和倾向看,未能充分反映村民群众的意愿。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村领导集团应在广泛吸纳村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实际状况看,首先应当肯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确实是以村民群众的意愿为基础的。然而,从决策形成和决策倾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村领导集团的决策是各种机构、组织、群体或个人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所作的每一项决策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利益倾向。不可否认,现实中相当部分的重要决策并不一定反映和代表多数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村级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但是,正是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总是在具体的村治环境中进行的。受环境因素影响,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难免发生对民主决策制度安排的偏离。在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级民主决策,多数表现出“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特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特别是村第一把手(一般为书记)手里,与民主决策的制度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决策机制或许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有可能因决策权过于集中而容易出现决策的重大失误、决策脱离群众。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基本还处在“干部治理”或“精英治理”阶段,离“群众自治”还有一定距离。村民自治有一个从干部治理——精英治理——群众自治逐步演进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背景下主观、盲目、强制性地推行“群众自治”和民主决策,极有可能造成危害农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负面影响。

四、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要领导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其主要内容是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是否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

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自身的高度自觉,人民的民主监督,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民民主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以此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进一步对农村民主监督问题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我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举行“三下乡”活动,到安吉市三官村展开以村民自治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据文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村民对现任村委会表示满意,对村委会干部表示相当的信任和支持。与此同时,数据表明,在三官村有61.9%的村民对当前的村务不太清楚,47.6%的村民不清楚村里是否有村务公开栏或村务公开室。而据村委会干部介绍,村里有相应的民主监督政策及举措,实践分队的同学们也在村委会办公室的楼下看到了内容详尽的村务公开栏,这一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农村现状显示,村民委员会所具有的集中管理权,与分散的监督权呈现出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往往又导致管理者权力意识的膨胀,引发与民主制度背道而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监督的职能,但是这种监督在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的现实情况下,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是受到一定影响的。针对这一现状,农村民主监督的发展应抓好村务公开的普遍实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积极作为、村民罢免权的切实行使及对村委会成员实行工作过失追究制度等。从三官村村民自治现状来看,民主监督已经从抽象的“纸上权利”变成了实际行动,对于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使民主监督进一步深入人心,使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除针对性课题的调查外,我分院实践小分队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三官村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宣传防治非典、电脑演示教学等系列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三官村村委会赠送“三个代表”学习书籍、防治非典宣传画等,并与村支书记就三官村经济建设、村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让大学生的我们在做好课题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把目光投向人群、投向社会、投向现实,寻求新的获得真知的途径!

下载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报告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题目) 姓名(所属院系、班级、学号)一、前言 二、主体 ХХХ ХХХ......

    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报告写作 基本要求: 1. 深入实际,收集材料 2.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 3.主题思想和调查目的统一 4.观点和材料统一。格式: 第一页的内容: 调查题目:**** 调差地点:**** 调查对象:****......

    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你所盖章的调查单位名称)(调查内容)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1.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查 2.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调查对象多为北京市20-35岁......

    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写作报告答案 调查写作报告名词解释目录 1记述文 2议论文 3应用文 4说明文 5调查报告 6调查对象 7调查单位 8报告单位 9调查项目 10调查表 11普查 12随机抽样 13纯随机......

    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报告写作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

    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报告写作指导 按照高职教学要求,我系对2012届(2009级)毕业生专业调查报告予以安排,具体如下: 一、调查报告结构要求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写作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