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家评审意见
2015年5月11日上海市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在上海市海洋局主持召开了《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评审会。市发改委、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市海事局、市农委水产办、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海洋业务受理中心、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浦东新区海洋局、上海临港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编制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详细汇报,经认真讨论及评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1.项目概况
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二期项目位于南汇边滩东侧海域的避航区,场址区西侧距离岸线最近约12.7km,东以长江口南港支航道以西的避航区为界,北至南汇大治河延长线,南至一期风电场,风机外围占用海域面积约18.7km2。总装机容量10.08万kW,共安装28台3.6MW风机。
建设项目包括海上风电场、海上35kV海缆送出工程、35kV海缆穿堤工程等。风机基础和海底电缆占用海域面积257.3公顷。设计年上网电量26629万kWh。
风电场距南汇嘴岸线12.7km,平均水深约5m。风电场风机平行于岸线交错布置,风机南北各排风机之间的间距为900~1000m,东西每列风机之间的间距为850~1200m。每(6~8)台风机组合成
—1— 一个联合单元,整个风电场共4回海缆集电线路在临港新城最东端南汇边滩穿越海堤登陆至海缆转换井后,转接4回35kV陆缆线路利用一期电力排管接入风电场220kV升压变电站。风机基础采用高桩砼低承台方案,采用8根D1700mm(壁厚20 mm ~30 mm)的钢管桩作为基桩,桩长约81m ~87m,风机转轮直径为122.9m,轮毂高度为90m。高桩承台方案桩基均采用打桩船自带的800S液压打桩锤锤击沉桩。混凝土承台采用钢套箱工艺施工,风机安装采用整体吊装方案。35kV海缆铺设施工先对预定固定电缆路由进行扫海,再敷设主牵引钢缆,最后采用埋设犁开沟铺设电缆,电缆穿越堤岸采用8根Φ325mm钢套管定向钻方式,距岸边500m以内的登陆段海底电缆拟采用水陆两栖式挖掘机开挖回填方式。35kV海底电缆总长度约103.87km,海缆埋深为2.5m。
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8.61亿元人民币,总工期20个月。
二、工程分析(1)污染环境影响
施工期风机桩基作业将导致周围约100m半径范围内悬浮泥沙浓度增加(>10mg/L);单条电缆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8.8kg/s。施工船舶机舱含油污水产生量约24.49t/d,其中石油类产生量约0.06kg/d,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175t/d,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9.75m3/d,均集中收集后交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大治河基地和岱山基地排入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穿堤施工产生钻渣265.3m3,集中收集存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理。海上桩基施工水下噪声源强可达200dBrelμPa-m。
营运期风机运行噪声约110 dB(A)。桩基采用Al-Zn-In系牺牲阳极保护,锌释放进入海洋环境。海底电缆对周边电磁环境基本无影响。
(2)非污染环境影响
—2— 工程建成后,对所在海域的潮流场、冲淤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电缆沟开挖和风机基础占用海域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会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船只对通航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电缆沟开挖、施工船舶可能对工程区及附近海域的海底电缆、管道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噪声和灯光,风机基础占用,风机日常运行对鸟类的迁徙、栖息和觅食等,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3)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项目选址位于矿产与能源用海区中的南汇嘴以东可再生能源区,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定位。本项目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与《国家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海市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相衔接。
三、评价技术方法和路线 1.评价范围
报告书确定的海域评价范围:风电场场址周围、海底电缆向外延伸15km所包含的海域。
2.评价重点
报告书给出的建设期评价重点为:施工期和运行期对海域水文动力、地形冲淤、水质和沉积物、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鸟类生境的影响评价,以及船舶碰撞溢油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的风险影响。
3.评价等级
报告书给出的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评价等级均为1级。
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报告书》分析评价了工程所在海域的海水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鸟类、渔业资源现状,以及水下声环境现状。根据现状环境评价结果可知,工程附近海域水质指标中无机氮、磷酸盐、汞、石油类、铅等有超标现象;沉积物指标中除铅在部分点位超标外,其余均达到一类标准。工程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数量
—3— 级较高,但分布不均匀;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种类分布不均匀;底栖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生物体质量一般。工程区域记录的鸟类种类较多,但每种鸟类数量并不多,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工程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一般,2012年5月和9月鱼卵、仔鱼密度均值分别为0.05ind./m3和0.08ind./m3;2012年5月和9月调查海域拖网鱼类、虾类和蟹类的平均幼体比分别为57.13%、59.36%、60.72%。
五、环境影响分析预测(1)水文水动力环境
工程的建设对周围海域的潮位(潮汐)影响不大。临港风电场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潮流特性影响甚小,但是工程前后风电场内部的流速变化相对较明显,并以流速减小为主。临港风电场的建设对周边的敏感保护目标的潮流动力影响很小,不会对敏感保护目标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2)水质
电缆沟槽施工期悬浮物增量值大于1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14.53km2,50~10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2.36km2。
风机基础钢管桩内吸泥产生悬浮物扩散影响大于1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13.04km2,50~10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2.02km2。
(3)地形地貌与冲淤
风电场建设后工程海域海床变化有冲有淤,以淤积为主。其他海域冲淤影响较小。
风电场建设引起的南支航道和通信光缆东海段水域地形冲淤变化幅度有限,总体上临港风电场一期、二期的建设对周边的敏感保护目标的冲淤变化影响较小。
(4)沉积物环境
在严格施工管理条件下,施工船舶将产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经收集后交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处置,海上工程施工不会
—4— 对海洋沉积物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工程采用铝基牺牲阳极保护引起的锌溶解量较少,其对沉积物环境的累积影响有限,工程运营对区域海洋沉积物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
(5)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
施工期:桩基施工和电缆沟开挖会引起海底泥沙再悬浮,海底泥沙中有害物质也会再溶出,从而可能对周围水域的浮游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电缆沟开挖、基础占压造成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9.92t。工程施工期造成的鱼卵损失量约为83.1万尾,仔鱼损失量约为198万尾,幼体损失量约为3.7万尾。
运行期:工程运营期每台风机桩基周围的底栖生物的生境遭到永久的破坏,造成的损失量约为0.002t;风电场范围内渔船不能进入捕捞生产,参考本工程海域附近其他海洋工程补偿方式,与利益相关方协商,予以适当补偿。
(6)鸟类
由于施工活动的滋扰会对在施工区及邻近地区栖息和觅食的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区域中分布的鸟类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当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影响基本可以消除;海域风机对鸟类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对栖息、觅食鸟类和对迁徙过境鸟类的影响。
六、环境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包括项目海域内通航环境风险,船舶风机碰撞造成溢油风险,长时期冲刷造成电缆、管线和海床之间形成掏空的风险。
预测表明,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在不同的潮位和相应不利风向的条件下,油膜会影响到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溢油事故对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高浓度石油会使鱼卵、仔鱼短时间内中毒死亡,水产动、植物接触石油会发生油臭,溢油事故对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造
—5— 成严重的影响。
报告书从海域通航环境、船舶碰撞溢油、雷电、台风、风暴潮、泥沙冲刷、海底线缆锚害、陆上油库泄漏火灾风险等方面提出了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七、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清洁生产
风电是一种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采用的单机3.6MW风机,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在近海建设风电场,用驳船运输、沉桩、安装风机等,采用打桩施工工艺,施工中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等收集后委托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处理,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2.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建设期:施工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处理,禁止施工船舶设备直接向海域排放油污水;穿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理。岱山、大治河施工基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基地内污水管网纳管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存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2)营运期:风机检修或发生事故时产生的油渣、油垢、废油等,风机维护产生的含油锯末或棉纱,收集后运回陆地,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采用弹性连接代替刚性连接并使用高阻尼材料,降低风机机械噪声;在机舱内表面贴附阻尼材料,降低风机结构噪声;在产生电磁辐射量较大的设备外设置电磁辐射防护罩,所有带电设备保证接地良好,电力线路绝缘子表面保持清洁和不积污,金属间保持良好的连接,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辐射知识的培训。
3.生态保护对策措施
—6—(1)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施工应避开鱼、虾、贝、蟹产卵高峰期和鳗苗、蟹苗溯河洄游以及鸟类迁徙、集群的高峰期;
(2)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水下作业时间,控制施工范围;避免恶劣天气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避免悬浮物剧烈扩散。
(3)实施以增殖放流为主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4)加强管理、建立长期、系统、实时的鸟类监测计划。
八、评审结论 1.报告书编制质量
报告书编制较规范,编制依据充分,评价目的和评价重点明确,评价范围基本合理,评价等级界定适宜,采用的环境评价标准适宜,评价技术方法和路线合理;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对象界定较完整;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明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完善。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较清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适宜,海水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含渔业资源)调查站位、调查要素基本符合要求,引用的资料来源较清楚;水质环境和生物质量的分析评价内容完整。环境影响分析预测方法适宜,预测内容较完整;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针对性;环境事故风险分析预测内容完善,采用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调查基本符合要求,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较客观。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比较全面。
2.项目环境可行性
评审组认为,拟建工程属于国家鼓励的清洁能源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程选址符合《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7— 年)》、《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和《上海市海上风电工程规划》。拟建工程经过比选选定的风电机组规模适宜,经过多方案比选的风电场平面布置和海底电缆路由合理。
项目建设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风电机组桩基础、海底电缆管沟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入海产生的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船舶含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上述影响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项目运营期的主要影响包括风机噪声等对海洋生物和鸟类产生的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存在船舶碰撞以及风机倒塌导致的油品泄漏入海的环境风险,发生风险时的环境与生态损害严重,需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防范对策。
拟建工程应按照报告书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一览表、环境风险控制对策措施一览表和其他相关保护措施的要求,实施环境保护。拟建工程的海洋资源生态补偿费用应按照报告书核算的金额,在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并落实生态补偿措施,签订补偿协议,落实补偿资金。拟建工程应按照报告书环保措施和设施设备竣工验收一览表的内容、要求和其他生态与环境保护、应急对策措施等相关要求,落实具体措施。拟建工程建设期、竣工验收和跟踪监测工作,应按照环评报告书中的监测方案和计划,委托具有海洋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实施。
拟建工程在严格执行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在实现了上述要求前提下,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具备环境可行性。
九、报告书完善意见
1.建议报告书明确项目建设水域应执行的标准。
—8— 2.建议从体制,机制和费制等方面优化细化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重点监测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相关因子,确保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顺利实施。
3.根据专家和各部门代表提出的其他意见,完善环评报告书。
专家组组长(签名):
—9—
第二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 目业主招标保密承诺书
保 密 承 诺 书 本公司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业主招标(以下简称“本项目”)事宜,承诺自购买招标文件之日起遵守下列保密条款:
1、所有因本项目获知的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相关资料和信息均为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专有信息(以下简称“保密信息”),本公司对于保密信息的使用不视为对该保密信息的任何权利的占有、许可、转让。
2、除为编制本项目投标文件目的外,未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书面同意,本公司不以任何方式、为任何目的向他人披露、泄露以及公开保密信息,且本公司不以任何形式运用前述信息。
3、上述保密承诺本公司已经仔细阅读,对其中的所有内容没有疑义。本公司愿意履行保密信息义务,也愿意承担因本公司未履行上述承诺而产生的全部损失和法律责任。
4、本保密承诺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直到保密信息成为公开信息为止。
5、本保密承诺书一式三份,承诺方留存一份,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留存一份,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留存一份。
承 诺 方(盖章):
授权代表(盖章或签字):
日期: 2011年7 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