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张林红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算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和最终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统计图表、简易方程和比例的知识也都与计算密切相关。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但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密不可分。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口算、笔算、估算、四则混合运算等,我们主要研究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情况很令人担忧:他们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谁都无法理解的错误,他们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及理论根据:
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同时寻找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本课题尊重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因此在研究时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管齐下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计算,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算法、重视计算的技巧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的研究。
2、对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提高的研究。
3、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4、设计有效的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使口算正确率达到98%,基本计算题的正确率达到90%,简便算法的正确率达到88%。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4、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能静下心来学习的优秀品质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问、调查或者问卷的方式,有计划的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
3、行动研究法:用测试的方法检验学生计算能力的掌握程度。
4、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撰写出相关的教学经验论文。
六、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以我校(雷牙乡小学中心校)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七、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5.3.10——2015.4.10)(1)确立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计算教学的理论。
(2)确定研究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抽样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3)讨论相应的对策,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对计算缺乏兴趣,计算习惯差。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不高,看到数字大就头疼害怕,而且年级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兴趣不高何谈好的计算习惯?经调查,24%的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不仔细观察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37%的学生没有校对的习惯,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我的课堂观察,部分学生没有草稿本或者经常随便拿张纸打草稿,有草稿本的学生,但上面的字迹潦草、散乱,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草稿本,在书上、作业本上、课桌面上等到处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b、对计算的算理、算法不明。
经调查,11%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理、算法不明确而造成的,如不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不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不明确什么叫最简分数„„。他们平时的计算主要是靠反复的、机械的、大量练习积累出的经验进行的。
c、不重视口算和估算。
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口算在他们眼中简直一文不值。调查显示:有46%的教师能一如既往地进行口算训练,其他教师对口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跟着教材感觉走,教材不汲及口算绝不进行训练。甚至很多教师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可以笔算,很多学生就把口算题当成笔算做。调查显示:有68% 的教师只是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才进行估算,对于教材要求先估算再计算的题目,部分学生本末倒置,先笔算再估算。
d、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不够,达不到新课程要求的标准。e、优生和学困生计算能力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更差。
2、理论研究阶段:(2015.4.11——2015.5.11)
围绕新课程理念和计算教学的理论搜集相关的资料,系统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心育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新论》、《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专著,初步探索怎样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重点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实践研究阶段:(2015.5.12——2015.11.12)
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全面开展研究工作,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建立数学“错题集”。在各个年级中,全面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研究策略,并及时写相应反思;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经过研究实践,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如下:(1)加强对学生浓厚计算兴趣的培养。
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a、计算形式多样化,多管齐下激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计算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b、利用数学小故事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小故事或者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能全神贯注进行计算,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a、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好的计算习惯从书写开始。要求书写格式要规范,字迹要清晰。从平时的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就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才导致了计算错误,特别是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由于竖式格式不规范,数位不对齐,导致无法准确计算等情况。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让人看出学生的运算思路、计算方法、计算步骤,也防止了学生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因此也就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b、培养认真校对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主观意识比较差,虽然老师一再嘱咐要及时认真的检查完成的作业,但是真正能按要求做的学生却很少。我要求学生抄好题后要校对,在每步计算时也要认真校对,看看有没有看错运算符号,书写的横式和列的竖式是否一致、四则混合运算有没有算错顺序,在抄写数字的过程中有没有出错等。开始训练时,速度可放慢,以后逐渐养成了认真校对的好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了相应的提高。
c、培养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验算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规范要求。我要求学生做题时,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我重点要求学生换个思路,利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因为学生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正常的解题思路,验算时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
(3)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计算是一种较为枯燥的活动,所以要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要知道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所以在学生计算时,我经常会给他们放一些音乐,让他们能静下心来计算。实践证明,有效的计算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全神贯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4)加强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我们的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理解、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在计算中才能灵活、简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运用。
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明确计算每一步的原因,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晰了,练习起来才会游刃有余。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除了用教具演示之外,还让学生用学具操作,让他们懂得“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用学具操作,懂得“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的道理。通过例题教学,让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5)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认真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
a、抓坚持 为了使口算与笔算紧密联系起来,坚持每节课口算训练2--4分钟,力求把口算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b、抓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安排口算练习的内容。如进行多位数计算后,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口算训练,像700+800,5400-1900等;学习应用题后,进行一些基本数量的口算题训练,像“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某学校有煤4000千克,每天烧80千克,烧了20天后,还剩多少千克?”;学习几何知识后,进行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口算练习,像“一个圆的半径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后也同样进行口算训练。这样,可以使口算与各部分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口算训练持之以恒。
c、抓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变换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反复练。如681-(181+278),学生常错为681-181+278;又如:8×(125+5)学生常错为8×125+5;再如学生常常把328+772计算为1000等等。针对学生口算中的种种错误,加强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计算。
变化练。在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后,经常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练习。开始可以练习直接用运算定律口算的题目,如:(250+25)×4=250×4+25×4=1000+100=1100,然后练习有变化的题目。如:
51×101=51×(100+1)=51×100+51×1=5200+51=5151 53×99=53×(100-1)=53×100-53×1=5300-53=5247 这样可以使知识灵活运用。
迁移练。从整数的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可以将整数变成小数,小数变成分数,循环进行口算训练。如1.31×2/3+1.69×2/3 =(1.31+1.69)× 2/3=3×2/3 =2,这样每扩展一次数的范围,这些口算训练的基本方法也进行一次循环练习,可以达到巩固口算技巧的目的。学生掌握了口算的技能技巧,就能够逐步形成口算的习惯。
估算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其优点是能够简捷、迅速、流畅,快速的估算出得数的范围,它也是检验计算结果的一种有效方法。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准确率。
a、在计算之前,可以把估算作为推断计算结果大致范围的工具,提高计算正确率。例如,计算29×49,先估算,把29看成30,把49看成50,30×50=1500,那么29×49的计算结果接近1500且小于1500,然后再计算。
b、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验证。例如,计算276+6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800而小于1000,不然,计算有误;计算29×49,先估算,把29看成30,把49看成50,30×50=1500,那么29×49的计算结果接近1500且小于1500,如计算结果大于1500必定错误。
(6)重视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计算题具有明显的数字特征,这些特征便于我们采取简便的算法。要求学生对运算定律要熟练掌握,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正用与反用。例如:在计算36×102时,让学生这样计算:36×102=36×(100+2)=36×100+36×2=3600+72=3672;又如:“一个圆柱的半径是5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很容易列出:3.14×5²×4=3.14×25×4=78.5×4=314(立方厘米),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计算错误,这时我就教给他们一些计算的技巧,利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算:3.14×5²×4=3.14×(25×4)=3.14×100=314(立方厘米)。再如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教给学生先和3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此外还有减法的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7)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在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有些数据会经常出现,它们往往是进行速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动笔去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对于这些常用数据,我要求学生熟记。这些常用数据大致有以下四类:(1)熟记积为整
十、整百、整千的特殊数:5×2=10、25×4=100、125×8=1000;(2)熟记一些平方数:2² =4、3²=9„„19²=361;(3)熟记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 =0.5=50%、1/4 =0.25 = 25%、1/5 =0.2=20%、1/8=0.125=12.5%„„;(4)熟记圆周率(π)乘2--9的乘积:π=3.14、2π=6.28、3π=9.42„„等等,这些常用数据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每位学生必须达到脱口而出。
(8)建立师生“错题集”。
针对学生在考试和课堂练习中计算常常出错的情况,我们要求学生们建立数学“错题集”,把平时计算上的错题都摘抄到“错题集”上,并进行分析。认真分析错题发生的原因,及时纠正错误,把解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步骤具体详细地写下来,结合老师的讲解,把错题变成自己继续学习的知识重点,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老师和同学帮助,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定期从同学们的“错题集”中选出代表性的题目,建立的“错题库”,并及时在课堂上进行剖析,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暴露,然后,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的原因,再与正确解法进行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部分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了锻炼,解题时更善于观察和思考了。
(9)重视后进生的辅导。
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后进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可行的转差办法:
a、结对子:开展优秀生和后进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后进生在优秀生的帮扶下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的技巧。动员优秀生和后进生自觉的组成帮扶对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b、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后进生上前板演一些难度较小的计算题,让他们敢于面对同学做对,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时还会带领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他们求知的欲望。
c、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特别是对后进生提出的疑问,我注重详讲、细讲,多举例、多引导,使他们明确道理,同时还鼓励后进生多发言,勤动脑、多动手。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后进生也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了,效果非常明显。
4.总结阶段:(2015.11.13——2015.12.10)。
完成课题试验,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八、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学生对于计算题的爱好和兴趣逐步增强,计算速度有了提高。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上数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逐步养成。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书写格式非常规范,运算思路非常清晰、计算方法正确;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现象很少发生;学生做题时,能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养成了认真校对和验算的好习惯。
3、学生对口算与估算的应用意识和计算能力在逐步增强。计算时能说出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技巧性、灵活性、准确率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口算正确率达到98.5%,基本计算题的正确率达到92%,简便算法的正确率达到91%。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了相应的提高。
4、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我们觉得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要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教师要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自己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
九、研究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上,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因为平时的教学任务过紧,我们的计算练习大部分都是挤出来的课堂时间,有时会造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因此,怎样节余时间以及怎样合理使用时间是下一步我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在实验的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如何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探索出一套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下一步我要研究的课题。
3、在实验中,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材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有时会只停留思考层面,未能形成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深感遗憾。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逐步递进、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针对学生实际,灵活把握,做到有的放矢,训练有实效,才会有收获。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还要脚踏实地、认真钻研、开拓创新,把这项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继续研究计算能力的提高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将这一课题推广开来。
第二篇: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在战略主题第四个坚持,坚持全面发展。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题通过对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教学效应。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 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失败的就是教育了”。何出此言?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变成了数字竞争、比拼升学率的游戏。曰之失败并不为过!目前,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不重视思维能力、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当贫乏。紧接着就有人给这种教育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并批得体无完肤,把素质教育捧为救世主;其实教育不能没有应试,只是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的成份,教育就回归其本意了。一个民族,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有知识还要有文化,有学问更要有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总体目标为: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县和他县兄弟学校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说明研究的意义;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这种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迷失。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里积淀等。如果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必然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也就是缺乏中西文化素养。英语教学既要让学生具备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比较和鉴别。但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充分,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划分和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通常以为只要打好了基础, 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 文化方面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水到渠成。相反,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本课题从我国农村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着力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提到“三个坚持”的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该研究领域发表的关键的相关发现: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二)对研究项目产生影响的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各学科既有独特的目标和独立的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共同属性和必要联系。这些性质任务不同,对象范围有别的学科,分头齐进,交互作用,承传人类文明的薪火,以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英语属于人文学科,当然具有人文性。中学课程体系中政治、历史、语文等也明显地包容在这一类中。如果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人类的知识构成体系中,没有不包括人文性的知识,甚至可以这样说,人文性的外延包罗了全部学科。即使是自然学科,固然重在表现科学性,但难道没有人文性吗?正如著名科学家顾毓琇教授所说:“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它有宗教的圣洁而没有宗教的神秘,它有艺术的忠实而没有艺术的缥缈,它有哲学的超然而没有哲学的玄想。”
(三)未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计划中提出要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但是在现在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还没有能力提出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原因可以分析如下,课题组部分成员存在如下观点:“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三、课题的设计;
(一)人文科学的界定: 人文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人文教育的界定: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
农村中学英语学科人文教育:
农村英语学科人文教育是利用现有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包括学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使学生在近期及远期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英语新课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教师用书前言中讲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教材的特点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新课程中,英语被归类为“人文科学类”。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型人才,我们应该将新课程的这种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
(三)研究目标;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五)研究对象;农村中学初中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主要思路:调研研究 → 比较分析 → 试验研究 → 结论与措施
2、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将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专题研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方法,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并在本校及周边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过程
(一)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的实施: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研制课题小组研究计划,调查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2010.04—2010.09)
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第二阶段 分析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2010.10—2011.02)负责人:李少军、刘玉娣、第三阶段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重点、难点)(2011.02—2011.10)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第四阶段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011.11-2012.6)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二)中期检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了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三)综合研究:我们英语教研组经过问卷调查、教研活动、经验交流、课堂内外改革等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历时一年的时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并且通过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外活动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地尝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更有兴趣了,都迫切地想了解有关英美方面更多的文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改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创精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英语教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能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被逐步培养塑造出来,最终成为国家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四)后期论证: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或成果
(一)、主要结论及分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学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但是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河南店中学全体英语组成员于新学期伊始,对我校三个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展开了不记名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我校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善现在的农村英语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分年级,分层次,由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不记名抽样调查,七、八、九三个年级各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较易,卷二较难。
所有参与问卷答题的学生均表现出对问卷试题的高度热情,调查过后仍热烈地讨论试题的答案。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学生在英语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问卷中可看出,我校学生对英语文化素养存在严重缺失,以致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创新之处;分析调查问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客观条件限制:
a、学生学习环境影响,农村中学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b、城乡差别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学习。c、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够重视,尤其在英语方面,家庭教育更是空白,父母出自农村,文化层次低,辅导不了学生英语知识。
2、教师主观方面制约:
a、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落于知识教学,与英语文化教学脱节,甚至为零。
b、教师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自习课占据课外活动,学生没有闲暇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更提不上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
针对以上情况,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提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我校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英语五维目标,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人文素养。
2、改革课外活动,辅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英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们的文化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3、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创建优质高效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们沉浸在愉悦的文化学习氛围中。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好课上课下两种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发掘文化教育的资源,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成果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研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研究及探究的方向。
(四)成果的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认为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英语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我们研究得出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研究。并且积极探究了以上三方面的适合农村中学的方法和措施。分析总结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有关的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间接的经验和总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六、讨论与思考;
(一)对研究结果不足之处的必要说明;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我们的研究限于教师水平,以及农村中学硬件的限制,科研的层次还处于原始的表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能够钻得很深,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部分教师的心,以至于课堂教学不能够深入。课外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文化建设形同虚设。
(二)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如何在农村中学建立长久的、有效的英语人文教育的机制,不仅是我们农村英语教师的职责,更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长期有效地开展人文教育是我们英语同行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应该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结论;由于受农村中学硬件和软件的条件限制,致使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对学生的英语人文教育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够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的英语文化建设,势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由于农中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暂时搁浅。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中的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于该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英语人文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仍然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我们会在未来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为他们的长远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七、附录与参考文献。
(一)、调查图表;河南店中学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二)、测量结果;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
(三)、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北外李晨讲义
(四)、参考文献应有原版著作或论文。《英语新课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三篇: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于2010年4月向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的滚动课题。自课题立项之日起,我们课题组就投入了紧张的研究之中,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现已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学“软任务”,因此,相当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于读写能力。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包括课堂发言)声音低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的寥寥无几,连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也夹杂着土方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阻碍着学生知识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目标,即“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真反思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畸型”现象,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学校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操作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结出适用的、可操作的、能够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空间,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
(二)改变学生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的现状,使学生形成规范的口语——能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敢说;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交流习惯——会说。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二)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研究
(三)创设交际情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四)口语交际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三)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五)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六)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0.4——2010.5)
设计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展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0.6——2011.2)
实施研究:制定各项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收集研究资料,综合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1.3——2011.5)
结题鉴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多次阅读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全镇教学工作指导。
(二)通过对口语交际课的开展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提高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并在全镇开设公开课进行普及推广。
(三)通过对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深受师生喜爱的,因地适宜的,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
(四)通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有效地改变了部分教师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五)根据研究成果完成了三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论文。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没能很好的扩展和深入。
(二)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仍有部分领域未能涉及,未能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广泛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八、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彻底改变轻视口语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热潮。
(二)总结提升推广
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在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口语交际教学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第四篇:课题结题报告 文档
扬州市“十五”规划教学研究课题
《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
研 究 报 告 ———————— ————————
主持人:杨嘉培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二00七年四月
结 题 报 告
项 目 类 别:扬州市立项课题
课 题 类 别:实践研究﹒教学﹒基础教育
课 题 名 称: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课题主持人:杨所 在 单 位:高邮市送桥镇中心初中申 报 日 期:二审 批 单 位:扬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结 题 时 间:二报 告 人:杨
嘉 培
00一年六月五日
00七年四月
嘉 培、宰 华平
内容包括:
1、初中政治课乐学模式的建构与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最佳结合的研究。
2、初一政治课着重针对学生心理状况,采取活动、表演、心理咨询等方式,研究如何在寓教于乐中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习惯。
3、初二政治课重在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案例,采用视频材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专家访谈”、“身临其临”、“扪心自问”、“当名小法官”等小品表演具体形式培养遵守道德、依法自律的自觉性。
4、初三政治课重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以及时事的介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研究培养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定学生为中华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1、课题负责人杨嘉培同志,为送桥初级中学的校长,课题立项时为中级教师,2002年成长为高级教师,200年成为高邮市政治学科带头人。1995年12月《教师管理中的心理管理》一文登载于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治校百人谈》中,1996年12月《校长要坚持教学管理主阵地》,被扬教院学报刊登,1998年11月《坚持德育四化建设》参加高邮市“素质教育大家谈”论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2、课题第二负责人,宰华平同志,课题立项时是普通政治教师,2003年后担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2006年被高邮市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1997年《妙用诗歌 激趣蕴理》被高邮市教师论文集选中。2001年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得一等奖。
3、课题研究顾问,黄昌宝老师,高邮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承担着省级课题的研究。
4、课题其他重要成员,陈春维、冯恒梅、周宏贵、李志开、陈国庆等教师都是走在初
一、初
二、初三政治教学的一线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旧式政治教学的弊端深恶痛绝,分别承担着初三政治教法研究、初三学生“三观”现状研究、初二政治教法研究、初二 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等五个子课题的
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丰富德育方法的第三层次,即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为实现真正“无灌输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入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乐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开开心心学政治。初中政治课学习必须以趣味性为切入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优化学生思想素质,重视学生品德形成诸因素,在不忽视知识理解基础上,重视情感、意志、行为在德育中的地位,加强德育实效建设。具体得目的和意义有:
1、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探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新模式,为政治教学作有益的探索,并以此为契机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2、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更新我校教师观念,提高政治教师们业务素养的提高,促进教育现代化在我校的试验面。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处理材料的能力,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和欲望。
五、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采取的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从现象观察,实际调查到分析综合再形成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检验和发展。在初一,采用抽样和追踪观察法,得出学生心理状况的综合状况。初二,采用个案研究法。初三,采用行为研究法。最后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对乐学教学模式进行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性工作: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1年6月—12月):
进行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实验班、对比班。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人员制定总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在研究工作的起步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查阅《德育
论文。
具体来说主攻两大了任务:
(一)初中生课外研究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
1、编制导学提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寻求正确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在2002—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我们在认真研读初
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被激活,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答案,进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乐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
2、虚拟政治场景。现代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是生活世界,我们在自然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世界,是个人和群体生活的现实、具体的环境。一是科学世界,即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衍生出来的特殊的理性视域,是人们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世界结构。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现代人认为科学世界的教育就是人的全部教育,习惯上将学校课堂教育当作“教育”本身。这就使生活世界的教育被排斥在社会意识的自觉视域,之外,使得生活非教育化。而科学世界的教育也逐渐与生活世界相脱节,成了理性的孤岛,导致了“教育的非生活
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2、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我们一般不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这样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3、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中一般我们不由教师垄断,而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者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同时我们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炼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4、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7年4月): 完成总课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会,并形成文字上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效果、成果和感想:
(一)目前这种乐学模式效果初见端倪:
辨别是非能力增强,上课听懂了,理解了,作业中的问题少了,有些作业学生互改,小组长批改就完成了,无需老师一本一本地翻阅,这样可以拿出时间,组织学生实践,钻研教材,探索完善教学方法。
5.有利于实现以传统教学手段方式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式的转移,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效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严谨,讲究课堂效率。教改中我们建起了备课素材库、课件库、网站,学生可上网点击我们的网站进行学习。我们常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法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通过采用自制教具、课件,增添、创作漫画、录音、幻灯投影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效果更优。
初
一、初二的实验班级经过二年的实践,几次期末统考成绩三个方面比率比非实验班提高了十个至二十几个百分点。2003届以后的中考政治成绩比未采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2002届一年上一个台阶,2004年开始我校政治教学经验,年年在高邮市初中中考研讨会上介绍。
6.教师受到教育。通过教改,我校政治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成长成校、县市骨干教师,发表了一系列科研论文。
(二)主要成果:2002年宰华平老师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又获得一等奖,2005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2002年——2006年与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在高邮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有20多篇。
(三)结题中的感想:
1、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是前提。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操作: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随时分析,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处理和改进。②教师上课要有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要有积极投入教学的热情和调控课堂的技巧,能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最终达成师生一体、教学相长的境界。③教师的教学语言尽量有幽默感、有激励性,有感染力,使学生易与接受,并有所启发。④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忌单调、枯燥、乏味,要设计本课
12、优秀课获奖证书和基本功大赛获奖证书。(第36-37页)
3、学科带头人聘书。(第38页)
4、兼职教研员聘书。(第39页)
5、在高邮市政治教学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第40页—49页)
6、在高邮市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证书。(第50页—55页)
7、在扬州市级发表、获奖的论文材料或证书。(第56页—58页)
8、在江苏省级发表论文。(第59页—65页)
9、在国家级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第66页—70页)
10、学习的重点文章。(71—81页)
八、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钟启泉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5、李建平为什么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析(之二)
6、《人民教育》 2002年1—10期
7、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8、张志勇 现代教育科研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9、《讨论教学实践刍议》,王丽琳、宗军,1998.1.10、《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部人事司组编,1999.8.11、《思想品德》 课程教材研究所,2004.1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5.3-
第五篇: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3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4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4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5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5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6
1、原材料筛选..................................................................................6
2、保温板结构研究............................................................................6
3、物理性能研究................................................................................6
4、中试生产线设计............................................................................7
八、课题研究的果.........................................................................7
九、研究中的反思成及今后的设想................................................7
《一种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研发与应用》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的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亦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节能减排政策。在我国,节能减排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民用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增长迅速,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工业行业能效水平提升较快,工业领域节能潜力下降,未来建筑领域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然而我国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中,很多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仍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建筑节能不达标。大多数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能源负担。在一般性建筑中,通过围护结构的散热量最高可达建筑砽能耗的72%,空气渗透热量损失最大时可达建筑使用能耗的28%。2013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9%,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由此可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从能源流失的角度来看,围护结构的热量流失比达57~77%左右。在围护结构中,窗体和外墙流失能量的比重都比较大,大约为30%左右,因此窗体节能和外墙保温节能是重点。当前,住建部提倡重点推广的主要保温形式为外墙外保温,因此外墙外保温体系产品也受到了大范围推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建筑外墙以及屋面的保温板材料大多使用有机材料,如挤塑聚苯板(XPS板)、膨胀聚苯板(EPS)、硬泡聚氨酯板(PUSP)等。由于有机材料易燃,着火后不易扑救,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机保温材料的着火危险性存在于外墙保温施工前的材料存放、施工中的交叉作业以及使用后的整个建筑寿命中,安全隐患是长期的。目前,市场上的无机保温板多数是将无机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玻璃棉等)作为板材的填充料,生产出来的板材虽然防火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整体较软,且松散。在作为屋面材料时,施工过程中极易被踩压损坏,降低保温效果和屋面安全性;而作为墙体保温材料使用时,安装过程中抗风较差,且吸水量高,遇恶劣(大风大雨)天气,极易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故此,研发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以取代目前建筑市场中常用的有机材料保温板及一些单一无机保温材料板,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以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西科技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申请课题,与保温隔热板生产厂家等单位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产、学、研的研究团队,团结协作,研究出了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可通过在基板面层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饰面材料,做为隔热板、吊顶、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使用。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矿物棉是指:由矿物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具有不燃、不霉、不蛀等性能。可做成毡、毯、垫、绳、板等。用作吸声、减震、隔热材料。将天然岩石或冶金矿渣在冲天炉或池窑等设备内熔化后,用喷吹法或离心制取。
矿物棉喷涂系统是指:将纤维专用喷涂棉与配套胶黏剂经过专用纤维喷涂设备喷涂于建筑及机车、船舶等基体表面,无需吊挂件、支撑等,经自然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无接缝、整体稳定密闭的喷涂层。该喷涂层呈现弹性的自然纹理和纤维质地,具有保温隔热、减振隔音、吸声降噪、A级防火的杰出功能,施工高效快捷,尤其适合异性复杂结构,颜色可根据设计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以矿物棉为主要材料,加以胶泥粘接,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研制出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抗压强度高、耐水性及耐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隔热性能佳、有利环保等明显优势,推广前景广阔的矿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采用矿物棉为主要材料,以特制的环保胶泥为粘接剂,把矿物棉纤维粘制成为喷胶棉。喷胶经齿轮摆锤摆动折叠成布绵,棉层厚薄均匀,并形成多层垂直交叠结构,后经差速压辊打褶使纤维折叠交叉乱向交错压在一起,从而使矿物绵不出现棉质分层的现象。打褶压制后的矿物棉板养护脱模后,经切断或裁边,进入自动包装线,包装入库,最后制成以矿物为主要材料研制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实施所获得的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1)利用水玻璃与氟硅酸钠、滑石粉等制作出环保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洒,提高矿物棉纤维本身的硬度,并根据所需板块空隙率,通过双向压力机压制成板块,使矿物棉形成一种蜂窝状,有一定强度、刚度的结构板。矿物棉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区别于现有板材中,矿物棉作为填充材料等使用。
(2)制成的矿物棉板面层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失眠材料,作为隔热板、吊顶板、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等,用途十分广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法来进行研。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试验并其各种物理性能,最终选出最佳的组合材料。然后,根据最佳组合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来研究制作工艺,通过对各种制作工艺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施工工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原材料筛选
对预先选择的材料、备选材料进行理化成分分析,选定合适的原材料;按选定的原材料的理化成分,先在理论上计算研究粘结胶泥配合比。
2、保温板结构研究
根据板的用途、喷胶方法、压制方式来研究板的结构以及喷胶程度。
3、物理性能研究
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包括: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断裂弯曲负荷等4项,并判定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对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试验研究,要了解其以下特点:
①板材抗压强度及破坏时的脆性;②板材断裂弯曲负荷;③板材的导热系数测定。
4、中试生产线设计
选取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最佳制备过程参数、最优配合比,对保温板进行中试试验。需要结合粘接胶泥的喷胶方式、喷胶程度、压制程度、板块结构的参数优化等问题完成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稳定生产工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实施完成后,课题组对其综合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照合同约定的相关考核要求已全部满足,具体如下:
(1)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并达到了预定指标的要求;
(2)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名称《一种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专利号:ZL201210405850.0。
(3)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欧阳力業,杨和源。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矿物棉板研制及应用[J].工程技术,2016,03:261。
(4)制定了企业标准1项:高强保温隔热矿物棉板的制作。(5)与广西增钱门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条年生产规模500万元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并将40mm厚保温隔热板每平米控制在12元,20mm厚防水保护层板每平米控制在9元。
九、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目前,国内对矿物棉保温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使用岩棉板、岩棉毡、玻璃棉板、玻璃棉毡等作为建筑的保温隔热层或吸音墙。随着越发多的高层外墙保温火灾的发生,对于矿物棉外保温技术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主要研究矿物棉作为保温墙体、吸音墙体填充材料的使用。矿物棉材料与常规的保温材料相比,具有不燃性,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但其单独使用时容易分层剥落。目前对将矿物棉板单独制作成结构板使用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如何加强矿物棉材料的整体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是建筑材料行业应考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明,可以采用特制的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胶处理,能够增强矿物棉制品的强度、刚度,起到增强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后续可针对此问题开展专题深入研究。
此外在保温隔热板中掺入珍珠岩或陶粒会给环保胶泥粘结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带来一些问题,如缺少珍珠岩或陶粒的送料和计量装置;缺少喷胶程度控制和计量装置;生产保温板时底部压制力度与掺入珍珠岩或陶粒时保温板中部压制力度不同;喷胶力度对珍珠岩或陶粒的均匀分布性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已经通过另增加陶粒送料装置和计量装置,喷胶控制装置得到解决。由于课题经费有限,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充足经费的前提下,考虑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