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信访督查组辽宁行:权力到位不越位
中央信访督查组辽宁行:权力到位不越位
督查组核对地方报送材料
寒意渐浓的初冬时节,又一批中央信访督查组出京了。之所以说“又”,因为这是今年中央信访督查组第5次实地督查,也是2013年国家信访局统筹督查机制以来的第9次。42个督查组,31个省份,322件督查案件……这一连串数字,是中央信访督查组晒出的成绩单。谁来参加督查组?
11月初,国家信访局会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省市信访局等组成6个督查组,分赴河北、辽宁、浙江、湖北、云南、陕西六省,对49件信访事项进行实地督查,并向全社会公开督查情况。
11月5日,记者跟随中央信访督查组辽宁组踏上了前往沈阳的高铁。督查组与辽宁省信访局、国土厅等有关干部和当地全国人大代表汇合,共同组成“联合督查组”,对9件信访事项开展联合督查。
最初的督查组成员主要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然而从2015年1月起,督查组首次吸纳新闻媒体全程参与跟踪报道;3月,信访系统地方省局官员加入;5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
成员结构变化反映了督查思路从单纯依靠体制内行政力量,到吸纳社会力量“合力共治”的变化。这既是对国家信访局提出的“阳光信访”的回应落实,也是基于增强督查实效目的的现实考量。
由于信访事项多发于涉农、征地、拆迁、环保等民生领域,国土、住建等行业部委专门人员的加入保证了实地督查专业性。此次辽宁组督查的9件信访事项中,有6件涉及征地拆迁,2件涉及社会保障,1件涉及环保。
地方省局分管信访督查工作负责人的参与,一方面既可以避免因上下业务关联带来的“尴尬”或“人情”,另一方面也为地方省局提供一次实战业务练兵、对照检查本省工作的机会。来自国家信访局的督查组成员认为,“这其实是一举两得”。国家信访局投诉办副主任、中央信访督查组辽宁组负责人王仕科认为,媒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加入,不仅有利于信访督查工作的阳光透明,在信访个案督查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
记者在11天的督查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这个组合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
“我们的报告得经得起检验”
11月11日,沈阳市和平区政府某会议室内坐满了人。室外,前几日席卷辽宁的那场雾霾还未散去;室内,地方政府有关人员正紧张地回答中央信访督查组的提问。“工程什么时候开的工?” “……这个……要查一下”,地方政府官员显得有点犹豫。“你们的汇报材料里写明是2015年4月,这个日子准确吗?”督查组继续提问。“……”,官员沉默。
“但根据信访投诉记录,信访人在2014年7月就已经投诉了这个工程未批先建以及挡光扰民的问题……”
随着督查组出示准备好的信访人投诉记录,“……是2014年”,在场的官员尴尬地承认。
类似令官员沉默和冒汗的追问,几乎发生在记者观察到的每一个信访事项处理现场。
实际上,媒体对督查过程的监督和督查结果的网上公开,不仅让地方政府倍感压力,也对督查组成员提出了要求。一位来自国家信访局投诉办的督查组成员,曾因征地批文中的数据与地方提供的材料不一致,通宵研究材料,才在众多案卷资料中理清数据的来龙去脉。
“每个模糊不清的数字背后,都可能藏着问题。必须把数据弄实了,我们的报告得经得起检验”,该督查组成员说。面对可能出现的数据包装等问题,中央督查组是有备而来。按照国家信访局要求,中央督查组必须完成听取各方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约见信访人及相关人员、分析成因和责任、提出督查建议等六个规定动作。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曾在行前培训会上提醒:“不回避矛盾,不怕不同意见,寻找最原始的、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国家信访局投诉办副主任、中央督察组辽宁组组长王仕科(左)实地查看现场
“依法依规”的信访事项办理示范
让“法治方式”成为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原则,是中央督查组向地方各级部门传达的重要信息。督查过程中,信访事项办理是否严格依法依规,是必查项。
11月6日,第一站朝阳市,督查组第一个问题即指向当地信访部门在信访事项办理中的程序瑕疵,并针对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复信访人、答复意见书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详细改进建议。这种“自曝家丑”、“首先自查”的工作方式,为后续梳理信访事项其他问题,立下了参照标杆。
“依法依规”,是记者听到的反馈建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中央督查组下基层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基层信访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花钱买平安,强力解决信访事项的情况,督查组每到一地,都要着重强调信访事项的解决程序和措施的合法合规性,要求每个政府行为有依据,每个规划有出处,每项措施有落实。
11天督查行程当中,中央督查组完成了9件事项的办理工作,基本达到一天一案。其工作方法、节奏、强度和作风,对基层信访工作部门也是一次直观的示范。
“权力到位不越位”
信访人见了中央信访督查组会不会提高条件,给化解工作带来困难?这是地方政府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每次约见信访人环节,大多数地方干部都会有顾虑。
实地督查过程,这种顾虑渐渐因督查组“到位不越位”的工作原则而打消。
根据不同情况,督查组会选择是否跟信访人见面时亮明身份。针对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会根据相关政策法规主动解释,哪些诉求合理,哪些诉求不合理。实际在见到信访人之后,有些矛盾反而缓和,并加快了处理进程。
王仕科表示,督查的主要工作是梳理问题,提出建议,督促信访事项的解决,“我们不能代替地方政府去跟信访人表态,把困难留给地方有关部门”。
在涉及跨市、跨部门等需要协调的信访事项中,中央督查组不仅需要亮明身份,更扎实推动各方采取措施,压实各方责任,推动问题解决。
本次辽宁组9件案子中,有一件由辽宁省报送的下岗职工安置案,牵涉原省属企业及两个市,时间跨度长达20年,下岗职工上访多次无果。当地信访部门曾召开联席会议确定责任主体,但并未得到落实。中央督查组首次听取各方汇报时,该市分管负责人也并未出面,督查组当即要求:该市有关负责人必须来面谈。督查组内来自各部门及人大代表也对此事表达了明确的意见和态度。第二日,该市分管负责人主动组织召开与中央督查组的第二次会议,并在后续提出整改落实方案。
督查组约见信访人代表(右
一、右二)并记录信访诉求 个别市“整改措施”不到位被打回
在王仕科看来,“督查建议”是六个规定动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既要在政策法规上说得通,也要在实践中行得通。”
他提到,解决信访工作难题的诀窍,就是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人大代表、新闻媒体背后都是民意。是不是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是具有操作性,共同决定了信访事项是否能够顺利化解。
记者观察到,在中央督查组提出反馈建议后,辽宁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会立刻表态,把建议转化成具体要求,要求各有关部门落实执行。
对指出的问题,各地方政府均表示接受批评,认真研究整改落实,但其中也有差别。一些城市的表态非常具体,并明确列出了整改措施,而个别城市的整改措施则显得模糊笼统,被督查组打回,要求重新提供整改方案。打造“互联网+”民生“晴雨表” 记者获悉,近两年来辽宁省信访量下降幅度较大。以辽宁省营口市为例,该市来信来访量同比下降21.6%,到省走访量下降10.5%。
这是随着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全国信访形势发生明显趋稳好转的一个缩影。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网上信访比重同期呈增长趋势。截至2015年10月,全国网上信访量占信访总量(件批次)的40.5%,进而说明网上信访日益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主渠道。作为民生“晴雨表”的信访数据,其变化从何而来?
记者了解到,随着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和访诉分离等改革的推进,信访形势产生很大变化;同时,2015年初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建成运行,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上渠道进行信访。大力推进网上信访,是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信访局推动信访工作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举措。本次督查将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录入情况列为专题督查内容,是希望将中央在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的决心和政策细节传到基层,推动基层完善这张“互联网+”民生“晴雨表”。
督查组发现,一些地方的国家信访信息系统覆盖范围不广、信访事项录入不全,有的是在督查组到达当地前两日补录的。部分地方因为不清楚录入信息是否会列入考核指标,对系统使用存在顾虑。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信访人员对系统、甚至电脑操作不熟练,也影响信访数据录入。以营口为例,该市被督查事项中的信访人,实际上两年前已签订息访协议,但由于此信息未及时录入系统,导致此次仍被当作积案,列为重点督查对象。
辽宁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因此表示:“以往我们一直重访、轻网,但这回看到了网上信访的趋势,感受到了中央的态度,我们也应该有所转变了。”(记者唐月卫刘艳丹)
凤凰辽宁官方微信二维码
第二篇:中央信访督查组赴地方化解积案 自称不是包青天(范文模版)
中央信访督查组赴地方化解积案 自称不是包青天
[摘要]对于地方来说,面对督查组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同样,中央督查组也需要“见招拆招”,在与地方的博弈中寻找合作之道。督查组化解地方积案,拟督查数百事项,访民直呼督查组为包青天。
江西省丰城市信访局接待室,中央信访督查组约谈信访人。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摄 这次督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视为双向规范的“信访公开课”。双向规范意味着,这个信访公开课所面向的对象不只是信访群众,还包括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首先要被规范的对象,因为他们通常是强势的一方。
——中央督查组赴江西组组长、国家信访局办信二司副司长朱选文
3月25日下午,江西省丰城市信访局接待室,坐在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中央督查组面前,石滩镇村民彭鑫的心情有些复杂。
从2014年开始,这位曾表示“若不制止强征将有惨案发生”的访民,已针对“地方政府强征林地”等问题,累计在网上信访90多次,信件信访20多次。但在督查组从北京赶到江西之前,这一事项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这天,中央督查组同时约谈彭鑫和地方政府负责人。谈话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对于彭鑫提出的疑问和诉求,当地相关负责人都要一一作出回应。
类似的场景也在此次督查的其他省份出现。
在与中央督查组赴江西实地督查的过程中,记者观察发现,对于地方来说,面对由国家信访局会同国土部、住建部、农业部和媒体记者组成的督查组,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同样,中央督查组也需要“见招拆招”,在与地方的博弈中寻找合作之道,推动信访事项的解决。
“程序不规范,第一步就败下阵”
3月22日下午,江西抚州市崇仁县的一间会议室里,针对郭圩乡村民胡锋越级上访事项中的程序性问题,督查组成员向地方干部发问。
“信访人有没有在答复意见书上签字?”督查组成员、国家信访局办信一司办信四处副处长朱颖提出疑问。郭圩乡书记和当地信访局干部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一直讲述为什么没有签收。几分钟后,中央督查组赴江西组组长、国家信访局办信二司副司长朱选文将其打断,“请你们直接回答有没有签字就行。”
“这个事情我们以后注意改正。”郭圩乡书记承认没有签字。她有些尴尬,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不止是当面提问,督查组还要赶到当地信访局,通过网上信访系统查阅当地信访程序的相关记录。
这是国家信访局在第二批信访督查中亮出的“新招”。第二批督查的80件信访事项中,包括35件诉求类事项和45件越级进京上访事项。用督查组的“行话”来说,诉求类事项也叫实体性信访事项,越级进京上访事项也叫程序性信访事项。对于程序性信访事项,国家信访局要求重点督查受理、办理、送达、录入等工作程序落实情况。
朱选文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程序性事项的督查比实体性事项的督查可能更重要。“程序不规范,等于说第一步就败下阵来。这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而且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
他还提到,督查程序性事项并不是只关注程序中的问题,还要根据督查事项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如果有利于推动解决问题、实现案结事了,就会及时介入实体性督查,将实体性督查和程序性督查一并进行。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第二批督查还首次吸纳了省市信访局分管督查的主要官员参与。在此次督查的六个组中,副组长均为从各省市信访局抽调的主抓督查的副厅级干部。
一位参与国家信访局今年两批督查的督查组成员分析认为,考虑到日后工作中还要和地方打交道,国家信访局相关业务司室的干部可能会有些顾虑。相对而言,作为省市信访局主要官员,各组的副组长在督查过程中相对超脱,更能放手去做。“我们不是猫鼠关系”
根据国家信访局的部署,对于督查的群众诉求类事项,中央督查组在各地需完成6个规定动作,分别是听取汇报、查阅案卷材料、实地察看现场、约谈相关单位和人员、走访信访人以及向当地党委政府反馈督查意见。
新京报记者观察发现,在信访督查的具体操作中,这些规定动作的实现是否能不打折扣,往往需要中央督查组与地方多次“过招”。同时,中央督查组还需获得地方的信任,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寻找解决信访事项的办法和途径。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赶赴江西之前,朱选文就提出要求。3月20日,带着工作要点和方案,督查组一行10人来到江西。但面对国家信访局各个业务司室从大量信访事项中筛选出的督查事项,提前备好的督查“攻略”远远不够。
当天晚上的碰头会上,中央督查组成员普遍提出,一定要让地方尽快将13件督查事项的详细材料汇总上交。“如果没吃透案情,可能在汇报会提问时一下子就被驳回来了。”也有督查组成员表示担心,“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包装’好了的相关材料。”
让督查组有些意外的是,江西省信访局当晚就将案卷材料送到了督查组每一个成员手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督查组的担心没有道理。在这本506页,记载13件督查事项相关内容的案卷材料上,督查组成员发现了不少问题。而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可能潜藏着地方政府在解决信访事项中存在的问题。
而这种博弈在约谈信访人的环节体现得更为明显。
3月27日下午,南昌县的信访工作汇报会上,面对中央督查组约谈信访人的要求,当地干部显得有些为难,“你们亮明身份的话,可能会助长信访人越级进京上访的情绪。”
朱选文当即反驳,“见信访人也是为了兼听则明。如果信访人的诉求无理,不正是做好信访群众思想疏导工作的良机吗?” 态度鲜明的反问让当地干部难以推脱,当场表示第二天就安排约谈信访人。
事后,朱选文告诉新京报记者,地方在面对中央督查组的时候可能存在顾虑,担心一些信访人因为中央督查组的介入,顺势增加不合理的信访诉求。但督查组不会支持信访人的不合理诉求。而且,督查组不是来挑刺的,与地方政府之间更多的是合作。
在与中央督查组配合完成信访事项的督查后,不少地方的主要官员也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可。
“面对督查组,一开始我是设防的。”丰城市市长金三元说,原以为地方政府和中央督查组之间是猫鼠关系,没想到不是这样。他还在反馈会上向中央督查组提出建议:信访督查除了常态化之外,还可以对征地拆迁等问题进行专题督查。
“督查组不是包青天”
3月25日,在向督查组诉说当地政府在强征土地过程中的过激行为时,彭鑫不时停顿,同时将目光投向中央督查赴江西组副组长、河南省信访局副局长李全胜。“李组长,你是包青天啊!”
李全胜接过话头,“老乡,我们不是包青天,但督查组到江西是专门为解决你这个事情而来的。”
类似的情况在南昌县也曾出现。3月28日下午,江西南昌县政府的一间会议室里,信访人陈小东在向督查组组长朱选文反映信访情况时说,“朱领导,你是青天大老爷。”
在长达十多天的督查过程中,朱选文多次表态,“督查组不是包青天。”
这一表态的背后存在现实考量。在督查组选择的信访事项中,不少都是难以化解的积案,且多涉及征地拆迁等普遍问题。而且,督查组此行带着媒体,整个督查情况将面向社会公开。这些都让地方政府感到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督查组要面对的不只是地方干部。督查过程中,约见信访人是规定动作。面对不同的信访人,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应对,也是中央督查组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朱选文看来,老百姓将督查组称为“包青天”,反映出信访群众“信上不信下”的问题。他表示,“包青天”暗含着人治的意味。但中央督查组并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将事项落实到有权处理机关,明确其处理问题的主体责任,推动信访事项按照职责权限依法按程序得以解决。
双向规范的“信访公开课”
去年5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 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开始实施。《办法》规定,越级走访事项将不被受理;应到省内而未到省内信访的事项,或者信访事项已经复核终结的,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将不再受理。
数据显示,2014年5月,进京上访人次同比下降56.4%。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在此次督查开始前的统筹实地督查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去年5月份以后,到国家信访局上访的人数下降了36%。
但是,就此次督查的信访事项来看,仍有部分越级上访情况存在。南昌县的陈小东就曾越级进京上访,并因在中南海扰乱公共秩序受到北京公安机关的训诫。在督查中约谈陈小东时,朱选文特意问了句,“你上访是先到县里还是先到市里?”
陈小东摆了摆手,“当然是先到县里。不能越级上访。”
朱选文说,十八大以来,国家信访局先后推出了施行逐级走访、推进网上信访、打造阳光信访、实行信访事项满意度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次督查中,检验这些改革措施在基层的落实、落地情况,非常必要。
他打了个比方,这次督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视为双向规范的“信访公开课”。“双向规范意味着,这个信访公开课所面向的对象不只是信访群众,还包括地方政府。”朱选文说,地方政府是首先要被规范的对象,因为他们通常是强势的一方。
“信访公开课”的说法,还多次出现在地方政府的口中。按照惯例,每件信访事项的最后一个规定动作,是由督查组向地方政府反馈督查意见。反馈会上,面对督查组提出的意见,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均表态说,中央督查组在督查过程中处理信访问题的方式和技巧,对他们来说是一堂值得学习的信访课。
丰城市市长金三元就在反馈会上提出,丰城也要学习中央督查组的工作方式,在市里筛选信访事项开展督查。
“督查不能走了就完了”
从3月20日出发到4月1日返回北京,中央督查组赴江西组用12天时间完成了对13件信访事项的督查,基本上是每天1件。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信访事项的选择有着多重考量。国家信访局督查室主任潘建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信访事项的选择主要有两个标准。首先是信访事项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国家信访局会重点选择涉及人数较多的事项,主要是征地拆迁等涉农信访事项。第二是地方政府对信访事项的办理程序是否规范。比如说有没有按照逐级走访的要求来接待老百姓,是否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有没有避重就轻等等。
“今年会对数百件信访事项进行督查,选择的概率是千里挑一。”潘建民透露,国家信访局已开始筹备将在5月份进行的下一批督查,目前正在选择信访事项。
有访民向记者表示担心,督查组走了,地方政府不按照督查要求处理信访事项怎么办? “人虽然回来了,但是仍在跟踪,会一直跟到问题解决。”潘建民说,对于每一件信访事项,地方政府都要向省联席办报告,给出解决信访事项的时间表。对于督查的整体情况,国家信访局还将汇报给中央领导。
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表示,督查后解决问题还有个过程,不能走了就完了,需要后续跟踪环节。信访事项实地督查后,由提供信访事项的原业务司室继续跟踪督查建议的落实情况,并报告信访事项的化解情况。她还提到,督查结果一定要公开。公开以后是一个考验,对地方政府和部门也是倒逼。
朱选文告诉记者,各业务司室跟踪督查建议的方式一般是打电话或者发函,对督查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也可能再去实地督查。”
如果出现督查组走之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的情况怎么办?舒晓琴表示,督查工作不仅要推动问题解决,还要和问责相结合。如果确实是地方对信访事项不作为、乱作为,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的,该问责的要问责。
“下一步督查,我们要加大问责的力度。如果不问责,一些地方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舒晓琴说。(文中信访人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江西报道
■ 记者观察
督查组走了之后
在3月20日到3月29日十天的时间里,我和督查组辗转江西省抚州、宜春、南昌下属的多个县市,对13件涉农信访事项进行督查。
中央督查组来到地方,尤其是带着媒体一起,往往会让地方充满警惕。而在督查组查阅卷宗、听取汇报、约谈信访人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中,地方政府有一定造假空间,如卷宗可能丢失部分材料。另一边,中央督查组也对此存在担心。每到一地,督查组组长都会尽量安抚地方党政官员的情绪,告诉他们“督查组不是来找茬的”。
在亲历的5件信访事项中,多数地方政府的表现是坦诚的。但也有因自身利益存在阻挠的情况。
从江西某县离开后,因地方政府征地而上访的访民老王多次来电话。“村里的干部说,督查组走了,他们该怎么着还怎么着。”记者向督查组组长朱选文提出担心。他说,国家信访局会进行后续督查,必要的话还可能再次实地督查。(贾世煜)
事实+|xGv00|50270823d1c7bd41519c3850edf5bab3 揭秘信访室如何处理举报信
2015年1月1日 新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文,通过镜头揭秘中央纪委信访室是如何受理来信举报的。
这组名为《近距离:中央纪委信访室是如何受理举报的?》文图包括5张照片,分别为收取来信、分拣来信、拆封来信、阅读群众来信、来信分类登记,通过镜头形象的展示了中央纪委信访室受理来信举报的流程。图片显示,邮件集中抵达中央纪委信访室后,将按照省区等分类,然后进行拆封,经过阅读后将被贴上条形码分类登记。
据介绍,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受理范围涉及3大类,包括对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依法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的申诉;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三篇:中央印发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二十条意见不支持不受理群众越级上访
中央印发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二十条意见 不支持不受
理群众越级上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提出二十条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意见称,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引发了大量信访问题。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
省市领导不接越级上访
意见提出,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关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健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对应到而未到省级职能部门反映诉求的,或者省级职能部门正在处理且未超出法定处理期限的,或者信访事项已经依法终结的,不予受理。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制度,与下基层调查研究、深入联系点、扶贫帮困等结合起来,提高工作实效性。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1天、市厅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天、县(市、区、旗)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至少1天到信访接待场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接待群众来访,省、市及其工作部门领导干部一般不接待越级上访。
中央印发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二十条意见 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献计献策。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在评估中要充分听取信访、维稳、综治等部门的意见。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发生。
建立健全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严肃查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网下办理、网上流转
意见提出,完善民生热线、视频接访、绿色邮政、信访代理等做法,更加重视群众来信尤其是初次来信办理,引导群众更多以书信、电话、传真、视频、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诉求,树立通过上述形式也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导向。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全面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推行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把办理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提高信访公信力。
完善联合接访运行方式。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要求,在市、县两级全部实行联合接访,减少群众信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组织老干部等参与化解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法定诉求表达渠道作用。按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各级政府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事项不予受理,引导信访人依照规定程序向有关政法机关提出,或者及时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办理。
建立信访听证制度,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进行公开听证,促进息诉息访;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已审核认定办结的信访事项不再受理。
意见提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组织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等参与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相关工作。制定扶持引导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办公场所等形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把群众工作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引导村(社区)制定符合国家法律的村规民约,运用道德、习俗、伦理的力量调节关系、化解纠纷。合理设置考核项目指标 意见提出,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地域特点、信访总量、诉求构成、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等因素,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和指标,不简单以信访数量多少为标准进行考评,推动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解决问题上。坚持量化考核和综合评议、上级评议和群众评议、平时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政务微博、民生微信、民情QQ群等方式,搭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回应民意的新平台,提高互联网时代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延伸阅读:
近几年,在信访部门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越来越多的基层老百姓会选择直接到省会城市,甚至是到北京上访,反映他们的问题。为什么问题出在基层,他们却不在当地寻求解决的办法呢?
河南省信访局副局长王宏表示:“由于在基层干部中确实存在工作不到位、推诿扯皮、该办不办,该解决不解决的问题,导致群众往上跑。”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表示,越级上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不够所产生的,所以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李皋认为,解决越级上访问题关键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重视群众第一次来访和第一次来信的处理,尽可能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第一时间。
2、市、县两级要普遍建立责任部门联合接待群众的方式,减少群众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来回奔波。一个部门的事情一个部门解决,两个部门的问题协商解决,多个部门的问题协调解决。
3、抓好以市、县为重点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愿,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
4、加强督促检查。要分析评估各地维护群众权益的实际成效,推动责任落实,促进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