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商都:加强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 强化引导和示范效应
内蒙古商都:加强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引导和示范效应
——2009年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总结
内蒙古商都县是农业部和自治区农机局直抓的马铃薯农机化示范项目县,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该县马铃薯产业,该局今年重点加强了对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园区的引导和示范效应。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规模及资金投入
小海子镇示范园区总规划为3.3万亩,全部配套大型马铃薯喷灌圈设备,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2008年建设15000亩,2009年在原基础上再建设1.8亩,园区建设投资主体是内蒙古希森亚信马铃薯有限公司和喷灌圈内的农户,并以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现在园区内主要动力机械要配备90马力以上拖拉机43台,与之相配套的机具:深耕犁20台,旋耕机20台,播种机15台,施肥机4台,中耕机5台,喷药机2台,收获机15台,刹秧机5台。并已建成占地7200平方米的农机大院一处,其中机棚315平方米、机库360平方米、停机坪400平方米、维修车间240平方米、办公场所320平方米,总投入100万元。
2、新技术应用与标准化建设内容
示范园区内的马铃薯种植模式为高垄种植,以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为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种植,品种以大西洋和夏柏蒂为主。
2.1、技术工艺
机播前准备+机械播种+机械中耕(4次)+田间管理+机械收获
2.2、农艺要求
2.2.1、播前选地
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上栽培,在碱性土壤中易生疮痂病。应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
2.2.2、播前整地
采用大型拖拉机深松起垅整地,深松深度为30厘米,起垅宽80厘米,并镇压达到播种状态。
2.2.3、种薯处理
人工手切种薯,切块前切刀用25%酒精消毒,薯块在40—50克之间。同时汰除烂薯、病薯,切好的薯块装入网袋待播。
2.2.4肥料配比
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尿素10公斤。
2.2.5机械播种
选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20厘米,株距40厘米,结合机械播种,底肥和防地下害虫农药一次下地。
2.2.6中耕
马铃薯出齐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深度8厘米——10厘米。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距第一次约10天——15天。这时幼苗短小应浅耕,避免压苗伤根,出现花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并浅培土,以利于匍匐茎伸长和块茎形成。在植株封垄前进行第四次中耕并高培土,以增加结薯层,多结薯,结大薯,防止块茎暴露地面晒绿而降低品质,但总的培土厚度不能超过10厘米。
2.2.7 田间管理
2.2.7.1、化学除草,播后出苗前,每亩用90%禾耐斯乳剂180毫升加70%赛克粉剂50克,对水50公斤喷洒,出苗后禾本科杂草多的情况下,每亩可用12.5%的拿捕净乳油100毫升进行茎叶处理。
2.2.7.2、施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反应非常敏感。一般条件下比禾谷类作物需肥多。施肥时间:依据前期和后期需肥少,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需肥多的特点。施肥种子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或种肥)为主,追肥为辅。
2.2.7.3、机械喷灌
根据马铃薯生育期需水规律和不同时期的气象条件,及时进行喷灌,经常保持田间湿润。
2.2.7.4、防治病害
从7月份进入雨季后,采用克露、杀毒矾、百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一次,预防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2.2.8、机械收获
收获前10天用灭生性除草剂灭秧,用机械割掉秧子,运到地头,便于机械收获,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收获,人工手捡装袋。
3、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设
在农机局的组织指导下,希森亚信公司牵头与当地农户以股份制的形式注册成立了商都县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按照产、权、利分配的原则,制订农机生产合作社章程,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实行社长负责制,广泛吸纳村民以自家土地入股,或者以自有农机具设备入股。实行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管理制度。在农机作业中采取“五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在财务管理、机务管理、收费核算标准等方面制度健全做到有章可循。
4、“农机大院”建设
在水泉梁农机示范园区内2007年建成“农机大院”一处,建设面积7200m2,其中:机库面积720 m2;机具棚面积630m2;维修及配件库面积240 m2;办公设施360 m2;停机坪1100 m2;训练场约3600 m2。为农机技术的教育培训、试验示范提供了场所。
同时农机大院建设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一是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相结合;二是同平安农机建设相结合;三是同经济实力强的实体相结合;四是同农机事业发展基础好的乡、村相结合。
二、建设效果
首先,充分发挥园区规摸化效应,加强管理,带动农民增收。该县的园区建设采用的是龙头企业租赁农民土地统一作业,雇用本地农民加入日常农机化作业生产的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利用土地充分的集中整合,为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作业平台。在园区的生产过程中,本着利农富农的原则,我们鼓励农民购置大中型的农机设备,通过和企业的充分有效协商,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形成“公司垫资+农民自筹+国家补贴”的购机摸式。公司垫付的资金通过和农民签订长期劳务作业合同的形式来逐步偿还。公司垫付资金的比例在30%—80%之间,特别是配套机具部分公司垫付的比例更高,农民在完成园区内生产作业的同时,可以为园区外的农户提供作业服务,增加收入,在农民“购买机具—学习使用机具—充分利用机具”创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培训、示范引导、现场实践,使农民的生产技术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在园区内的生产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对先进科技的认知程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初步测算,园区内每亩的人工费用投入在210元左右,那么3.3万亩的规模就有700多万元左右的收入到了农民手中,从而使广大农民增收。
其次,充分利用农机生产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带动农机资源的整合,为园区的机械化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作业保障。在园区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商都县农机生产经营合作社”,在吸收园区内广大农机户参加的同时,还充分吸收周边的农机大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41人。农机合作社和园区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制定整地、播种、中耕、撒肥、喷药、收获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标准和劳务费标准,充分利用园区及农机大院对广大农民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的培训学习,充分协调沟通企业和农机户之间的关系,在充分保障农民和机手权益的条件下,帮助公司完成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不足情况下园区能正常生产,农机合作社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提供各种法律法规、致富增收等方面的信息。为广大社员有组织的联系园区以外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使农机资源达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加强管理,民主决策,充分引导农民投入到园区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园区的生产建设过程中,先进的科学工艺,高标准的农机化作业,严格的市场化运作。在园区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以农机部门指导,农机合作社和企业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完成对园区内生产设施的管理维护等工作,在政府投入的同时,说服企业在农民培训方面增加投入,以更好的服务园区的各项生产建设。
第四,园区内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作业,有效的带动和引领了农艺技术的变革。变过去的马铃薯单作为垄作;机械中耕、施肥、喷药、刹秧、收获等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园区内的作物提供了优良、优质、高效、高产的条件。通过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2009年将使示范区内的马铃薯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重点突破机械化中耕和机械化收获两个环节,其中机耕达到100%,机收达到95%。从而达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和政策引导,带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掀起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高潮。通过全国全区等各级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的召开,以及各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大力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高潮在全县涌动,2009年全县新建马铃薯喷灌圈200套。
三、主要措施
1、县委、政府重视,政策条件好
一是该县县委、政府对农机工作重视。一直把发展农机化作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来抓,并在政府工作会议上专门列项将农机化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县政府领导定期听取农机化工作汇报,指导督促,检查农机化工作。二是财政的支持。该县县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非常重视,每次在农机化事业经费予算上给予倾斜并逐年递增。并且每年从紧张的财政收入中还划拨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三是重视农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加大了对农机科技队伍的技能素质的培训力度,对农机技术的培育绘予了大力支持。
2、农机化管理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
该县县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有分管农机化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设有农机化管理服务机构,有专管农机的乡、镇长和农机管理人员,形成了县、乡、村贯通,集生产、推广、运用,维修,培训,管理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3、组织健全,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示范园区建设的领导,成立了由贾军县长任组长,王铁梁副县长任副组长及有关乡(镇)、科局领导为成员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设有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机局局长庞学峰兼任。实行领导负责,责任到人,统一协调,确保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4、完善多元化投入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公司垫付+农户集资”的投入机制。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穿始终,努力提高园区建设和科学含量、作业标准和产出效益。首先要加强对参加园区建设的农机人员、驾驶操作人员和干部群众的技术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机械作业知识,相关农艺知识,并按照技术流程进行严格实施。其次要坚持运用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化技术,严格园区建设的技术标准,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健全谁负责、谁管护、谁受益的管理办法。
四、经验体会
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根据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园区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做好六个结合,即:一是农机化示范园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是农机化示范园区与平安农机建设相结合;三是农机化示范园区与经济实力强的实体相结合;四是农机化示范园区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相结合;五是农机化示范园区与农艺要求相结合。六是农机化示范园区与农机事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组织,积极推进,以点带面,一定会起到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产业化进程作用。
五、问题与建议
一是示范区的建设经费不足,影响了示范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辐射推广。
二是宣传力度和广度还不够,有个别乡村农民对示范区建设的认识不足,不愿意纳入到示范区内做统一作业,同种作物规模面积难统一,统一机型难度大
三是国产机具质量不够过关,购买进口机具价格太高,成本加大。
四是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机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成的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建议增加园区建设经费,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