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一、1、2、3、••• •••
二、1、2、3、••• •••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回答者: 禦颩者 | 三级 | 2011-10-8 22:50
分享到:
一、翻译类毕业论文选题
1.Study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2.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3.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4.Study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5.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6.Study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7.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8.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9.On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10.The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12.An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13.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14.On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15.A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16.Error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17.Semantic--Transliteration-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18.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19.Chines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20.Film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21.Translating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二、文化类毕业论文选题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8.Grice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9.1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40.English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41.On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42.On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43.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44.Approach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45.Asymmetrical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46.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47.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48.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49.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50.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51.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中国和美国家庭观差异
52.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中西人际关系比较
53.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从中英文礼貌用语中看文化差异 54.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观
On Face Percep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55.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56.从英汉习语看东西方文化异同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57.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58.解析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
The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59.从文化角度论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
On the Sex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60.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Approach to Cultural Factors for the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 61.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apologi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2.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运用
Application of colo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63.英汉寒暄语的差异研究
Some difference of small talk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64.不同交际风格中恭维语及其回应的研究
Compliment and its response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65.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66.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On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euphemism in English 67.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A inter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humor 68.英语副语言交际研究
A survey on communication of paralanguage
三、语言类毕业论文选题
69.语篇分析中的语境功能研究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discourse analysis 70.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71.英语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An analysis on the feature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72.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研究
Nov-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gesture language 73.英语委婉语研究
About English euphemism 74.On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广告双关语
75.(My)Dialects and its Negative Effect up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Learning(本人)方言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
76.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phemis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77.A Study of Sexism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78.Thematic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English Writing 主位理论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79.英语拒绝方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Ways of Rejection in English 80.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
On the Cultural Values in the Advertisements of China and US 81.从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某个英语词或短语的语义演变
Semantic Evolution of A Word or Phra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82.社会不平等现象在美国英语中的反映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Inequ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83.英语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
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
四、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选题
84.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身体语言研究
85.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多样性研究
86.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双语教学现状研究
87.Culture and English Teaching 文化与英语教学
88.Considerat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 双语教学的思考
89.Th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Multimedia 基于多媒体的英语教学
90.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 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91.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92.Some Designs on English Learning in school 93.中学英语教学设计
The Contrast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 West 94.中西方中学教育对比研究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 95.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96.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中心
97.Personality Factors to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个性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98.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chniques in English Learning 交际法手段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On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谈英语的阅读策略
100.Cultural influence on English Reading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101.On basic qualities of a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er 论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102.On the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student-centred teaching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03.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restri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论在外语教学中控制和利用母语的原则
104.Apply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运用
105.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in English text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106.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 on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
107.Evaluation of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自主英语学习的质量评估
108.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in English Teaching 网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9.A Survey Research on Relevance between English vocabulary and reading ability 词汇量与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110.A Survey of using College English Network Platform 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的平台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111.The Effec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o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f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112.Negativ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in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FL Writ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13.On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eaching English to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论中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114.An Investigation of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Taken by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中国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115.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ree-yea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大专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16.经济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A Survey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of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117.大学生使用英语多媒体学习光盘现状的调查研究
A Survey on the Use of Multimedia Learning CD by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 118.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教材和学生的角色与作用
On the Role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Learners in the Multimedia-aided English Classroom 119.语用推理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The Effect o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rom Pragmatic Interference 120.论阅读理解教学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培养
On the Cultivating of Learner’s Writing Competence in Teaching Reading
五、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
121.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独立精神探析 122.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 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123.Democratic Idea in Leaves of Grass 论《草叶集》中的民主思想
124.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in Sister Carrie 《嘉莉妹妹》中不同价值观的分析
125.Mark Twain’s Humor & Satire in Adventures of Huckberry Finn 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在《哈克贝利。费恩》中的充分体现 126.从接受美学看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中的喜剧元素
Comic Elements in << The Twelfth Ni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ve Aesthetics 127.《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奶妈和《西厢记》中的红娘人物形象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Nanny in Romio and Juliet and Hongniang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128.试论自卑情结对夏绿蒂 勃朗特创作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 on th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 129.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力克列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The Forming of Heathcliff”s Tragic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achment Theory 130.灵与肉的对立――从《无名的裘德》中的苏和阿拉贝拉人物分析看哈代的悲观主义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Spirit and the Flesh---Hardy’s Tragic Thought analyzed through Sue and Alabella in Jude the Obscure 131.O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风格 132.On Shakespeare’s Religious Ideas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
133.On the Essence and Specialty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与独特性
134.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rns’ Poetr 论彭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135.On the Fatalistic Ideas in Hardy’s Works 论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观点
136.Fitzgerald, Spokesman of the “Roaring 20’s”-----A Study of His(e.g.The Great Gatsby)菲茨杰拉德: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言人------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137.Ernest Hemingway, Spokesman of the “Lost Generation”.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138.A Further Study of the “Code Hero” in Ernest Hemingway's Works.再论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139.William Faulkner’s Style in(e.g.A Rose for Emily.)威廉•福克纳小说 的艺术手法解析(例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140.Ezra Pound and Imagism Or Ezra Pound’s Imagism and His(e.g.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A Girl…)
庞德与意象主义的形成 或庞德的意象主义在 中的表现(例如:《在地铁站》,《女孩》)141、Mechanisms and Types of Metonymy and its Realization in Discourse 换喻映射机制、类型及其话语体现
142、Corpus-based Study on Collocation in English-majors’ Compositions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生词语搭配研究
143、Conceptualization of Lexical Categ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CLEC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词类概念建构——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144、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语用价值
145、Discourse Analys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红楼梦》小说中的话语建构
146、Modes of Nominalization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认知语用模式
第二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
专业: 班长: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三、课题研究方法
四、课题进度及时间安排
参考文献:
第三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 xxxxxxxxxx
论文题目gis指挥城市应急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1、通过阅读大量与选题相关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采用评价法对过去的研究进行综合性评价,借鉴其经验,实施自己的创新研究。
2、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测试。在研究的过程中,多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进一步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研究内容: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集成rs、gps、三者的优势,发挥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特有功能,建立起以gis为核心的应急系统模型框架以及相关子系统。对事故现场和救助机构实时动态监控。对人力、设备和车辆进行实时调度和配置。对于城市中突发性灾害事故的救助提供辅助决策。
3、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调查、图书馆查阅、走访等方式来收集信息,根据过去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验证预期的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探讨,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找出gis在城市应急中应用的具体办法,利用它来保证城市的安全。
5、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2010年12 月 12日
6、教学单位意见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名(公章):2010年12 月12 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论文的选题背景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起步较早,旅游业是广西国民经济毋庸置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泛珠三角、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的开发推动为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遇,也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客源,珠三角和正在成长为太平洋西岸又一经济增长极的泛北部湾地区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外在强大驱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的开发推动使广西的南宁和广西的北海日益成为广西旅游经济的中心,以桂林为中心的桂北旅游区和包括贺州和梧州的桂东旅游区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传统的桂林旅游的龙头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的。通过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对广西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桂林旅游产业的产业转移,拓宽漓江游览的空间范围,实现桂北旅游和桂东旅游的有效联合,进而为广西旅游业实现由点到面拓展、实现自身内部的资源整合提供一种战略思维,为日益被边缘化的桂北旅游和桂东旅游寻找新的战略发展空间,构建广西旅游新的旅游发展带,进而推动广西旅游产业的全域发展。
1.1.2论文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广西旅游业实现由点及面的空间拓展,实现全域发展
广西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完全架构广西旅游目的地完整的产品体系。
[2]根据广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广西将在“十一五”期间构建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其中,两大集散中心是指桂林市和南宁市,目
前,随着泛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广西北海有可能成为广西旅游业的第三个增长极。
(2)有利于广西内部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桂北和桂东旅游业的联合根据广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广西将在“十一五”期间构建六大特色旅游线路,六大旅游区”的格局。即整合建设大桂林山水文化、南国边关风情、环北部湾滨海边境、桂西奇山秀水生态风情、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桂中民俗风情等六大特色精品旅游线。全面推进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德天跨国大瀑布旅游区、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环北部湾滨海
[2]休闲度假旅游区、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区六大旅游区的规划建设。
从以上规划中可以看出,广西近年来也在进行本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品牌包装,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广西进行的这些资源整合一般都以某个区域为主,诸如大桂林山水文化、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特色精品旅游线均局限于桂北和桂东境内;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和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区也都是局限于桂北内部和桂东内部的资源整合。
跨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在广西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中并不多见,因此,基于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特征,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就是力求寻找广西跨区域资源整合的一种模式,借助这一旅游产业经济带,进而实现桂北和桂东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寻求桂北旅游业和桂东旅游业的产业联合,进而整体提升广西旅游业的综合实力。
(3)有利于充分发挥桂林对广西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桂林是广西旅游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广西多年来一直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其对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但是,桂林旅游业近年来对全区的旅游带动有多少或者带动了哪些城市的旅游发展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因此,强调桂林的龙头带动作用应该更多的涉及到实质内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大漓江旅游首先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概念,如果能够有效培育,将有可能成为广西一个新的旅游品牌,在这个旅游概念或者旅游品牌下,将会衍生出系列旅游产品,将会形成系列从桂林途径贺州到梧州的旅游线路,进而会推动贺州、梧州等市的景区开发。因此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将会借重桂林旅游,有效发挥桂林旅游的龙头作用,实质意义上的推动桂林旅游业对贺州和梧州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拓宽桂林山水的外延,深化桂林山水文化内涵,发挥桂林对贺州、梧州地区旅游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桂北和桂东旅游经济一体化。
(4)有利于拓宽漓江旅游的空间范围,为旅游者提供新的旅游产品
漓江是桂林旅游业的主打景区,是桂林山水所倚重的主要载体,多年来一直支撑着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但是,漓江二十年不变的旅游方式,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三山两洞一条江”单调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漓江旅游的更新发展开始引起广西旅游业的广泛关注,2006年11月24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张秀隆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把漓江、桃花江、桂江等三江之一桂江纳入桂林生态旅游科学之规划和开发发展之范围。大漓江旅游产业带的构建,有利于充分利用漓江旅游品牌的效应,将其空间概念延伸至整个桂江地理带;有利于延伸大漓江的旅游航线,创新旅游产品形式,促进漓江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从范围、结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推进旅游产品规模的扩大,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旅游产品种类的创新,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实现漓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研究综述
1.2.1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小结
(1)对漓江旅游研究成果的小结
1994年到2000年学术界对漓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漓江旅游的管理模式诸如四统一管理、旅游航运补水和漓江旅游方式诸如改变漓江一日游的旅游方式等3个领域内。2000以后至今,学术界对漓江的研究多从景观学、生态学的视角进行,涉及到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环境问题、漓江遗产廊道、漓江风景区主要生态风险、漓江生态旅游环境和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模式等领域。
从以上论述中可知,学术界目前对漓江旅游的研究,多就漓江来论漓江旅游,对漓江沿岸旅游资源的整合鲜有论及,研究的领域更没有突破到漓江下游的桂江。因此,本文所提出建立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不仅是对以前漓江旅游地理概念上的突破,更是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力图对漓江进而拓展到桂江沿岸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对漓江旅游研究领域新的突破。
(2)对广西旅游研究成果的小结
近年来,学术界对广西旅游的研究主要呈现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侧重于研究广西旅游业如何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诸如探讨广西一东盟区域旅游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和融入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等;二是对区内旅游空间结构和新的旅游带或旅游圈的研究,如对桂林对广西旅游的辐射、南昆沿线的旅游资源如何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中别具特色的西线、广西两圈两区的旅游经济布局、桂西南旅游区的开发、广西旅游业的新的旅游增极、“桂林山水”新的内涵与外延、西江流域(包括贺州和梧州)构建以粤西南、桂东南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泛漓江流域旅游圈、贺州与桂林的旅游合作和大桂西旅游圈的建构等方面的研究。
学术界对广西旅游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本文将要论述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内容,诸如西江流域的旅游开发已经将贺州和梧州旅游联合在一起;阳国亮提出的“泛漓江流域旅游圈”里的其中三圈层里的正在形成的邵阳、贺州、柳种类的旅游产品,四轴线里的东向粤广辐射轴都与本文论及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有相似之处;冯进松等[提出的以漓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桂林—阳朔—平乐线的开通已意识到漓江游览由阳朔向平乐等下游拓展的必要性;王兴斌提出的四条跨市、跨省、跨国辐射旅游线中,首次提出了东南旅游线,即桂林-阳朔/荔浦/恭城/平乐-钟山/富/贺县或昭平-梧州-肇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一环线,并将平乐定位为桂林南部旅游通道服务基地,这与本文所提出的建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观点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等。以上论述可以证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也有着一定的学术渊源。
1.3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选题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2)由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本身是一种创新,因此,重点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3)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涉及的县市进行基础研究,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打好基础。(4)对选题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和阐述,以确定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旅游产业经济带的培育模型,以指导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5)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进行具体论述,并对其开发对策进行研读。(6)对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3.2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方法、田野调查法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网络开发模式、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等基本理论,创建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进行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
1.3.3论文研究思路
在前人对漓江旅游和广西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并结合基础调研,深入了解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所涉及县市的基础情况,进而对旅游产业经济带发展理论进行研究,力图创立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最后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进行详细论述。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海南教育 2008-07-22来源:论文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预期成果形式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二)研究条件
(三)参考文献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辐射其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第四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a(模版)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总第39期
崔子修《利 己 主 义 与 自 我 实 现———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
一、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 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
(一)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基础比较好,更适合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比较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说明我国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提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设想从五个方面构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框架。这五个方面是:
(一)全面阐述和分析效绩评价体系六个基本要素的内容、作用。
(二)重点研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效绩评价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参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现状和特征,设计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数配置。
(三)确定评价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评议参考标准。
(四)制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考虑采用工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
(五)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法。建议在起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第四部分是实例分析。运用本文设计的效绩评价体系对某一家上市公司2001效绩进行评价。
四、本文研究的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三是从理论和实践老感两个方面提高本人的专业知
识水平。
第五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系 别: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 语
指导教师:孙金仓
作者姓名:朱明月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可少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在提出素质教育之前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英语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语法教学为主,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教师都是在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讲解语法知识、做语法练习题,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忽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英语教学自然就形成了“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显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否就应该把语法教学法弃之一边呢?通过不断尝试、探索,笔者认为,尽管传统的语法教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诸多优点。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对英语语言结构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等。因此,要在英语方面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决不能摒弃语法教学。相反,我们还要适时运用、积极运用和灵活运用。当然,我们不是要一成不变地走以前的老路,而是要不断地完善它,使它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服务。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传统语法教学特点及优劣。
2.文化对比,正负迁移的影响。
3.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2.解决的主要问题:经过分析,弄清楚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次为基础,提出提升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选题,定题。
2.大量查阅相关理论文献,作好理论积累;并搜集第一手资料,即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相关内容,并归纳整理。
3.理清思路,写出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4.开始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对英语语法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实用性强的改进策略。
5.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对论文初稿反复修改、校正,不断完善以至定稿。
四、研究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陈林华,袁霁·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问题[ J]·外语界,1991,(2)·
[2]戚雨林·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 1992,(5)·
[3]邓炎昌·Language and Cul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4]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5]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