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时间:2019-05-14 05:5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第一篇: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10月(2017年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46871例,死亡1638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霍乱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1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73020例,死亡163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以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

同期,丙类传染病中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10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73851例,死亡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

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病名

甲乙丙类总计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 鼠疫 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未分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发病数 646871 273020

0 0 0 4485 111989 1530 89105 17749 1927 1648

0 0 245 764 45 59 1645 25 8537 81554 1001 869 0

死亡数**

1638 1634

0 0 0 1350 60 0 41 16 0 3 0 0 0 0 8 34 8 1 0 0 169 0 0 0 0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合计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4279 1953 11950 40231

3144 194 0 373851 16049 15936 100 2640 42 141 15 414 0 75203 263311

0 0 0 0 3 0 0 1 0 4 0 0 0 0 0 0 0 0 0 3 1

第二篇:2011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表(定稿)

2011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病名

甲乙丙类总计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鼠疫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肝炎未分型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合计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发病数472137357376

0003551******2625010

***11***48

***4430795137808

73942571*********09

死亡数** 1487 1475

*********000000038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合计。**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数据不作为中国传染病死因顺位的依据。

第三篇:2010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2010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了解洋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完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洋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49%;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69.98%;乙类传染病中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麻疹,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7.93%;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发病数最多,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9.1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16.99%。结论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手足口病是今后防治的重点传染病,应不断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特征

洋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部,下辖2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206km2,常住人口39万,流动人口5万。为及时掌握洋县传染病疫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通过发病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指导今后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工作。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洋县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洋县2010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监测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洋县统计局。

1.2方法

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类,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统计,2010年全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发病率为 257.28/10万;与2009年(发病率 209.67/10万)相比下降了11.49 %。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发病率371.23/10万;与2009年(发病率48.28/10万)相比上升了668.98%。

2.2 发病顺位及构成 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7.93%,其中病毒性肝炎居第1位,占65.45%;肺结核居第2位占 28.74 %;梅毒居第3位,占1.57 %;细菌性痢疾居第4位,占1.28 %;第5位是麻疹,占0.89 % ;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3位的占总发病数的99.66 %,其中手足口病居第1位,占69.17 %;流行性腮腺炎居第2位,占28.51 %;第3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占1.98 %。2.3 流行特征

2.3.1性别年龄分布

乙类传染病(1016例)中男性占56.30%,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2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20~59岁年龄组最多,占总发病数的73.23 %,其次为60~74岁组,占总发病数的16.93%,0~19岁组占总发病数的6.40%,75~8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3.44%(图1)。丙类传染病(1466例)中男性占65.62%,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1:1.发病年龄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最高,占总发病数的66.30%,其次为5~14岁组,占总发病数的30.35%,15岁以上各年龄组属低发病病率(图2)。

2.3.2职业分布

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9.63%、3.74%、3.35%,共占乙类传染病总报告例数的86.72%,其它职业有离退休、家务及待业、教师、民工、干部职员、散居儿,共占13.28%。其中,散居儿发病主要以麻疹为主,学生发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肺结核为主,农民和民工发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主。丙类传染病发病分布为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32%、22.71%、19.99%。其它职业有教师、工人、农民、民工、干部职员,共占1.98%,其余职业人群无发病数。其中散居儿童中主要以手足口病为主,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51.71%,学生中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16.30%,幼托儿童中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11.11%、8.73%。

2.3.3 地区分布

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乡镇为:戚氏镇(338.11/10万)、谢村镇(319.61/10万)马畅镇(306.95)、磨子桥镇(285.10/10万)、秧田镇(258.97/10万)。丙类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乡镇为:四郎乡(981.13/10万)、戚氏镇(498.62/10万)、龙亭镇(477.62/10万)、槐树关镇(413.06/10万)磨子桥镇(389.08/10万)。戚氏镇和磨子桥镇在乙或丙类传染病中均属高发病地区。

2.3.3时间分布

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无暴发疫情。12月发病数最高(101例),2月份最低(58例)。(图3)。丙类传染病最高月份在7月份(579例),此期正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最低月份为2月份(1例)。(图4)。

2.4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肠道类、呼吸道类、血源及性传播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分别为51例、308例、649例、8例、0例;分别占2010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5.01%、30.31%、63.87%、0.79%、0.00%。2.4.1 肠道传染病(乙类)

共报告51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5.02%。

其中细菌性痢疾13例(25.49%),甲肝11例(21.57%),戊肝5例(9.8%),肝炎(未分型)22例(43.14%)。

2.4.2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649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63.87%。其中,乙肝613例(94.45%),丙肝14例(2.16%),淋病5例(0.77%),梅毒16例(2.47%),艾滋病1例(0.15%)。2.4.3 呼吸道传染病(乙类)

共报告308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30.31%。其中,肺结核报告292例(94.81%),麻疹9例(2.92%),猩红热6例(1.95%),甲型H1N1流感1例(0.32%)。2.4.4

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共报告8例,分别为狂犬病2例,流行性出血热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2例,占总报告数的0.79%。2.4.5 新生儿破伤风无病例报告。2.5

主要传染病发病分析

2.5.1病毒性肝炎

报告发病665例,报告发病率为168.40%,较2009年(发病率184.00/10万)下降了8.48%,男女性别之比为1.12:1.0,15—64岁年齢组人群占87.0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05%。

2.5.2肺结核

报告发病292例,报告发病率73.94/10万,较2009年(发病率77.09/10万)下降了4.08%,男、女性别之比为1.86:1.0,20~64岁年龄组发病占79.4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4.41%。

2.5.3麻疹

报告发病9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发病率2.28/10万,与2009年(发病率0.76/10万)相比上升了200.55%,年龄分布为1岁以下儿童发病4例,占发病数的44.44%;(其中8月龄以下发病2例,8~12月龄发病2例);1~6岁年龄组发病3例,占33.33%;15岁以上人群发病2例,占发病数的22.22%。男性发病5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25:1.0。职业分布为散居儿和民工为主,占发病数的66.67%和22.22%。

2.5.4手足口病

报告发病1014例,报告发病率256.77/10万,与2009年(发病率5.81/10万)相比上升了4316.99%,报告病例较多的乡镇为洋州镇(251例)、戚氏镇(130例)、槐树关镇(129例)、麽子桥镇(116例)、龙亭镇(113例)。病例中男性649例,女性365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78:1.0,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发病911例,占89.84%;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为74.75%和16.07%,发病趋势见图3

图5

2010年洋县手足口病发病趋势 2.5.5流行性腮腺炎

报告发病418例,报告发病率为105.85/10万,与2009年(发病率5.31/10万)相比上升了1894.22%。发病年龄组以4~14岁为主,占发病数的80.86%,男女性别之比为2:1,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为57.17%和30.62%。3 讨论与建议:

3.1调整乙肝控制策略,应加强乙肝免疫、及时发现病例、普及健康教育、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2010年洋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高于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率(480.24/10万)[1]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乙型肝炎(613例)病例数居首位,职业以农民为主,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的逐年下降,与多年来提高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呈直接关系。15岁以上人群是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强血液制品检测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从而早期发现乙肝患者,积极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2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和接种率的不断提高是控制麻疹的基础,适时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必要补充,对迅速提高人群抗体水平阻断病毒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控制麻疹的有效策略

麻疹发病率在小于1岁年龄组占发病数的44.44%,其中8月龄以下2例,因这些婴幼儿由母体抗体大部分在婴儿5~7月时消失,还未按免疫程序接种麻疹疫苗导致发病[2]近年来大量流动儿童进入并有逐年增多趋势,流动人口分布呈一定的聚集性,受居住拥挤、卫生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传染源时极易形成暴发或流行[3]。启示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上,一定要扎实的搞好常规免疫,满8月龄儿童必须及时完成基础免疫。我县于2007年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0年又对8月龄~6岁儿童开展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1-02/03再次对8月龄~6岁儿童进行了查漏补种;麻疹强化免疫虽然有效降低了麻疹发病数,但2010年洋县麻疹发病病例的年龄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仍主要在小于8月龄及8月龄~14岁,33.33%为学龄前儿童,病例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结果提示:学龄前儿童的强化免疫质量低于学龄儿童。由此,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生入学的查验接种证和未全程接种的补种工作应持之以恒;要把流动人口的常规免疫及麻苗查漏补种工作持续抓好,完善《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管理办法》对外来民工集中的大型企业结合体检接种麻疹疫苗,对2010发生麻疹病例的乡镇再次查漏补种;开展全县麻疹疫苗接种人群的免疫水平监测、评价接种成功率;加强麻疹监测,搞好传染源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

3.3 降低农村结核病感染率和发病率是彻底有效控制结核病的重点和难点

在呼吸道传染病中以肺结核居前位,自实现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S)后,对结核病患者的发现能力与诊断及时率大幅提高,由此,报告发病率也迅速上升;2010年结核病发病,农民仍是主要职业人群,多因不良健康生活习惯和居住条件较差,传播机制易于实现,加之,发病后诊断不及时,极易形成对家庭及周围人群中造成传播的隐患。我们要持之一恒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建议,随着国家合疗政策的不断完善可以将城乡各类人群每年的健康体检纳入合疗报销范围,提高早期发现率。

3.4手足口病发病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好差呈直接关联,应加强不同型株检测、及早预测疫情发病趋势、及早控制

丙类传染病比去年同期上升,主要是手足口病2010年较2009年显著增多所致,发病高峰主要在6—7月。手足口病可由不同肠道病毒引起,各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力,个体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不明确,治疗不及时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出现危重病例[4]。手足口病可由不同肠道病毒引起,各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力,个体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不明确,治疗不及时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出现危重病例。2010年,我县报告手足口病主要以EV71型为主,重症病例11例,无死亡病例。有部分托幼机构未能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隔离标准,导致病例未满隔离期到园,出现聚集性病例,加之,易感者反复感染,疫情上升期延长。因此,在防控策略上要提前预测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病高峰期,对病例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做好病原学监测,掌握该年内的流行毒株。在流行季节,疾控专业人员包抓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减少聚集性疫情;该病目前没有有效疫苗预防,提倡全民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识别疾病能力;做好病例家庭及医疗机构诊疗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家庭及院内感染;同时,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和控制聚集性疫情,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疫情蔓延。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布2011年1月及2010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ww.xiexiebang.com2011-02-10.[2] 牟锁侠,吕佳佳.陕西省岐山县2003-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情 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 45(1):25.[3] 胡家瑜,张金芳,陶黎纳,等.上海市2001-2004年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6):473-475.[4]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来源: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www.xiexiebang.com.2009-06-04.

第四篇: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綦江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綦江县2007-2011年网络报告的各类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綦江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14 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3.63/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2010年发病率最低,其中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则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为0.50/10万。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94.77/10万)、梅毒(47.37/10万)、乙肝(43.51/10万)、菌痢(41.99/10万)、流行性腮腺炎(32.93/10万)。农民和学生、散居儿童是最主要的传染病发病人群。结论2007-2011年綦江县传染病发病呈缓慢下降趋势,应继续关注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进一步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梅毒、乙肝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为了解重庆市綦江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分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今后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7-2011年綦江县的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重庆市綦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7-2011年綦江县疫情监测综合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綦江县统计年鉴常住人口。

1.2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网络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

2.1传染病发病概况

2007-2011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计14205例,死亡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3.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50/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2010年发病率最低。

乙类传染病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丙类传染为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

2.2 传染病病种构成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肺结核、肝炎、梅毒、痢疾、淋病、麻疹、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乙脑、伤寒、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疟疾、钩体病、狂犬病、百日咳)16种,10 6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6.7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感冒)6种,3 5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6.85/10万。2.3 传染病发病位次

重庆市綦江县2007-2011年总发病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占总发病数的79.98%。其中肺结核一直居第1位。2.4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按传播途径分类如下。

2.4.1 呼吸道传染病 5年共报告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猩红热5种5 792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77%,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首位,年平均发病率139.94/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为主3 914例(年平均发病率94.77/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67.58%)、流行性腮腺炎1 368例(年平均发病率32.93/10万,占23.62%)、风疹361例(年平均发病率8.15/10万,占6.23%)

2.4.2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5年共报告艾滋病、乙肝、丙肝、淋病、梅毒5种 4 424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1.14%,年平均发病率106.8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梅毒1 962例(年平均发病率47.37/10万,占44.35%)、乙肝(1803例,占年平均发病率43.51/10万,40.75%)、淋病(417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10万,占9.43%)。2.4.3 肠道传染病

5年共报告甲肝、戊肝、未分型肝炎、菌痢、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6种3 868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7.23%。年平均发病率93.91/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居前3位的是:菌痢1 737例(年平均发病率41.99/10万,占44.91%)、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 365例,年平均发病率33.33/10万,占35.29%)、手足口病392例(年平均发病率9.55/10万,占10.13%)。

2.4.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5年共报告乙脑、狂犬病、疟疾、钩体病4种30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0.21%,年平均发病率0.73/10万,一直在较低发病水平波动。发病最多的为乙脑15例,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总数的50%,年平均发病率0.36/10万;其次为疟疾6例,占20%,年平均发病率0.15/10万。

2.4.5 其他途径传染病

5年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新生儿破伤风2种 91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2.23/10万,在较低发病水平上下波动,发病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主,85例,占其他途径传染病总数的93.41%,年平均发病率,2.09/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6例,占5.59%,年平均发病率0.14/10万。2.5 流行特征

2.5.1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总体发病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即:4-5月和9-10月发病较高,前者高于后者,见图2。

2.5.2 地区分布

全县19个街镇均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但地区间报告发病数差异较大,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古南镇4594例,占发病总数的32.34%,赶水镇1046 图2

2007-2011年重庆市綦江县传染病分月发病曲线图

2.5.2 地区分布

全县19个街镇均有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古南镇4 594例,占发病总数的32.34%,赶水镇1046例,占发病总数的7.36%,永新镇928例,占发病总数的6.53%。

2.5.3 人群分布

各职业均有发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5 177例,占(36.44%)、散居儿童(2 207例,占15.54%)、学生(1 818例,占12.80%)。男性8541例,女性5664例,男:女为1.51: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以0~10岁组发病数最多(3 482例,占24.51%),其次为30~40岁组(2 187例,占15.40%)和60岁及以上人群(1 905例占13.41%)。3 讨论

3.1 2007-2011年重庆市綦江县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中缓慢下降趋势

其中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则呈上升趋势。5年间,乙类传染病中乙肝、痢疾、淋病、梅毒、麻疹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艾滋病、丙肝则呈上升趋势;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而风疹则呈下降趋势。

乙类传染病下降的原因是:梅毒和乙肝是綦江县乙类传染病报告中的主要病种,2009年以前,临床中检验结果的异常值被普遍作为传染病的报告指征,造成报告病例增加,但从2009年开始加强了诊断标准的培训,严格报病要求,不符合梅毒和乙肝诊断报告标准的病例不再做为病例报告。

丙类传染病上升的原因有:①2008、2009和2011年3年均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279例,占5年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②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数逐年增多,5年共报告1365例,年均发病率为31.7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诊断不易,费用高,耗时长,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体征及大便常规等相关信息作出诊断[1],有部分误报的可能。③2008年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随着专病监测力度和灵敏性的提升,发病数持续上升。

3.2 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率居高不下

5年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一直位列第1,与肺结核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排序一致。在我国西部肺结核患者患病率显著高于城镇,并显著高于城市。[2]綦江县肺结核发病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是:①綦江县在所有医疗机构中,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了可疑患者的免费胸片筛查工作,肺结核免费政策宣传知晓率较高,检出人数较多;②綦江县为重庆市最大的产煤县,非煤矿山中的采石场多,从业人员较多,矽肺患者合并肺结核患者较多。目前,肺结核防治形势严峻,有进一步扩散传播的危险。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指出“遏制结核刻不容缓” [3]。今后应继续实行WHO推荐的DOTS策略,严格执行规范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消除传染源[4]。

3.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成为危害綦江县人群健康的第2大类传染病

5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1.4%,乙肝和梅毒呈下降,丙肝和艾滋病呈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重庆市疫情总体形势不一致。可能原因为:綦江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以梅毒、乙肝为主,2009年前,各医疗机构普遍将梅毒和乙肝检验结果的异常值作为传染病的报告指征。比如:体检中的梅毒检测阳性结果和乙肝携带者均被错误的作为病例报告,造成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增多;从2009年起规范了乙肝和梅毒的报告,严格执行诊断标准。单纯的乙肝携带者不作为病例报告,乙肝检验结果异常者,须有肝功能损坏和临床表现才能作为病例报告。各单位仅凭实验室检测不能做出梅毒诊断,需将梅毒阳性检测结果人员转介到性病门诊,由临床医生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5]。自此,梅毒和乙肝病例的报告出现明显的下降。分析艾滋病、丙肝上升的原因:2008年綦江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艾滋病丙肝监测哨点,在项目支持下,加大了各人群筛查力度;近年来人口频繁流动,构成流动人口的多为青壮年,正处在性活跃期,防治知识匮乏,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性传播染病的发生。

针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提高全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仍然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为有效的措施,常规婴儿乙肝疫苗接种应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策略,乙肝的防治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覆盖率[6];同时规范性病诊疗,扩大性病与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的覆盖面,使目标人群接受正确的防治知识及信息,消除歧视和恐慌,促使其改变和减少高危行为,从而降低和减少性病和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3.4 农民、散居儿童、学生是最主要的发病人群

从綦江县传染病流行特征来看,农民以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发病较多,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民营养状况欠佳,易受到结核杆菌感染,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极低,是影响农民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发病的重要原因;散居儿童以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较多,原因为:散居儿童抵抗力较弱,家长主动带病儿到医院就诊的意识强;学生以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发病较多,原因为:学校和幼托机构人员集中,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很容易播散[7],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发生暴发流行;学校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增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提高,也使得报告的学生传染病病例增加。建议:(1)肺结核和肝炎仍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建立有效的肺结核和肝炎疾病防御机制[8],开展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防病知识的普及教育。(2)继续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和监控,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感、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传染的主要场所[9],落实晨检责任制,对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10]。

重庆市綦江县2007-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綦江县人群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发病数居高不下。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主要为梅毒和乙肝,艾滋病、丙肝上升趋势明显,对社会的危害逐渐凸显。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仍较高。农民和学生、散居儿童是最主要的传染病发病人群。綦江县今后需继续关注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进一步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乙肝、梅毒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第五篇: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任敏1,张凯1(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0)

摘要:目的 探讨秦皇岛市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准确研判传染病发病趋势,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2004年至2007年的法定传染病三间分布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7年中,秦皇岛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走势平稳。丙类传染病2008年、2009年显著上升。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基本随丙类传染病的变化而变化。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农民、成年男性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丙肝在青龙县、狂犬病在抚宁县处于流行态势。梅毒以城市区为主。结论 我市应当对狂犬病、丙肝、性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疫情扩散甚至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监测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n legal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Qinhuangdao city, 2004-2010 REN Min, ZHANG Kai.Qinhuangda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Qinhuangdao 066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REN Min,Email:renminqhd@sina.com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he trends of legal infectious disease in Qinhuangdao city for providing a basis on which to formulat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three-distribution for the using of Disease Surveillance Data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Results: During the seven years, None of class A communicable disease had been reported.Class B communicable disease had a smooth tendency and Class C communicable disease rose in 2009 and 2010.The incidence of legal infectious disease changed as the change of class C.The increasing diseases were mainly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supplementary legal disease.For the former, the majority population were the youth.For all infectious diseases, peasants and the adult man were the high prevalence population.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are mainly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秦皇岛市 066000 作者简介:任敏,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任敏,Tel:0335-3652632,Email:renminqhd@sina.com.—1—

in city area.Hepatitis C virus in Qinglong county and rabies in Funing county maintain epidemic condition.Conclusion: We should come into notice to rabies, hepatitis C viru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and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to prevent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ccurs.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epidemic situation;surveillance 为了解秦皇岛市传染病发病特点,探讨传染病流行规律,准确研判和预测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正式运行以后的的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年至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用EXCLE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制表和绘图。

二、结果

(一)、时间分布 2.1.1、法定传染病

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基本随丙类传染病的变化趋势而发生变化。丙类传染病率2008年开始明显上升,2009年达到此前顶峰,2010年有所下降。乙类传染病发病率7年来基本平稳,没有太大波动。法定传染病总的年平均发病率2009年最高,为352.06/10万;2005年最低,为195.53/10万。见图1。

2008年新增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2009年新增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间隔24年后首次报告。

2008年除外新增手足口病240例,2009年除外新增甲型H1N1流感175例、狂犬病9例,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呈上升趋势。

2008年发病上升显著的病种是:流行性腮腺炎报告1611例,较2007年增加1303例,发病数上升了423.05%。风疹报告309例,较2007年增加了262例,发病数上升了557.45%。麻疹报告了95例,较2007年增加了63例,发病数上升了196.88%。手足口病报告476例,较2007年增加了340例,发病数上升了250%。

2009年发病上升显著的病种是:狂犬病,报告9例,结束了我市24年无狂犬病的历史。甲型H1N1流感,报告175例,新增175例。流行性感冒报告252例,较2008年增加了220例,发病上升了687.50%。手足口病报告3255例,较2008年增加了2779例,发病上升了583.82%。

—2—

肠道******年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呼吸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性***08004000发病数(例0发病率(/10万)年年年年年年090405060708图1、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趋势(/10万)图2、2004年至2010年秦皇岛市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趋势(例)10年

22.1.2、乙类传染病

7年间,全市乙类传染病共有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四个类型报告。由于肠道传染病的下降幅度和血源和性传播疾病的上升幅度相抵消,疫情走势基本平稳。时间分布情况见图2。其中: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发病最为平稳,病例主要是肺结核。肠道传病发病稳中有降,其中最主要的报告病种为细菌性痢疾。

自然疫源性疾病2004年最高达925例,从2005年起,报告发病数逐年下降,至2007年降至191例,此后历年维持在160例左右,这主要是受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改变的影响。2007年由于强调了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性,流行性出血热的报病数显著下降,致使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报告总数也随之下降。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数自2006年后明显上升,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最高达1789例,占当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9.84%,主要是受青龙县发生丙肝流行的影响。

2.1.3、丙类传染病

2008年丙类传染病增加了手足口病报告病种,由于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较多,并且2009年手足口病在我市呈流行态势,导致丙类传染病总的报告发病数明显增加,并且伴随手足口病报病数的波动而波动。2009年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7年中最高,为5749例,其中手足口病报告3255例,占56.62%。

(二)、重点疫情分布

秦皇岛市共有4个城市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个农村区(抚宁县、卢龙县、青龙县、昌黎县)。其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开始成为独立的网络直报地区,人口分别从海港区和山海关区划归过去。

—3—

肺结核:高发人群为农民、成年男性。10岁以前很少发病。7年中,全市共报告12188例,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的第一位。男女性别比2.31:1。20至65岁人群占73.79%。农民占72.78%。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抚宁县、卢龙县。2010年报告发病数较2004年上升了6.6%。

病毒性肝炎:高发人群为农民、工人、成年男性。10岁以前很少发病。7年中,全市共报告10319例,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的第二位。男女性别比2.15:1。20至60岁人群占75.91%。农民占51.97%。工人占12.70%。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海港区、北戴河区、开发区。2010年报告发病数较2004年上升了20.51%。

甲肝: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卢龙县、抚宁县、青龙县。

乙肝: 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海港区、开发区。丙肝: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北戴河区、海港区。青龙县从2007年起,发病率跃居全市第一位,2007年发病率16.21/10万,是前3年平均发病率的4.14倍,处于流行态势,2008年至2010年发病率分别是:25.80/10万、51.66/10万和85.89/10万,逐年迅速攀升。

手足口病:儿童易感,高发人群是1至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成人很少发病。2008年5月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共报告4849例,男女性别比1.62:1。1至5岁儿童占87.42%。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共占93.85%。3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或发病率较高的县区是:开发区、海港区、山海关区、青龙县。

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25岁以后很少发病。40岁以后极少发病。7年中,共报告4082例,男女性别比1.93:1。3至25岁占93.51%。学生占70.16%。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北戴河、海港区、山海关、抚宁。

流行性出血热:高发人群是农民、成年男性。7年中,共报告2435例,男女性别2.42:1。15至60岁占85.50%。占71.01%。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抚宁县、卢龙县。

布病:高发人群是农民、成年男性。7年中,共报告420例,其中,男性317例,女性103例,男女性别比3.08:1。15岁至65岁占89.05%。农民占87.38%。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青龙县、抚宁县、昌黎县。

梅毒:高发人群是成年人和农民等。7年中,共报告943例,男女性别比1.02:1。20至55岁的占74.97%。职业分布以农民、离退休人员、家政及家务待业、其他为主,共占65.00%。7年中,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高发地区出现频率最多的县区是:海港区、开发区、北戴河、山海关。

—4— 狂犬病:2009年,我市狂犬病间隔24年后首次报告病例,当年报告9例,2010年报告11例。2年中,全市共报告2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40至75岁16例,占80%。农民17例,占85%。其中抚宁县报告11例,占55%,昌黎县报告4例,占20%,其他青龙县、海港区和卢龙县各报告1例。

7年来,法定传染病病种中,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其中,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突发事件7起。手足口病构成聚集性病例事件多起。

三、讨论

3.1、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2008年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丙类传染病病种;新增法定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新增是由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的修订,属全国范围的共性问题。而狂犬病的新增却是我市一个鲜明的特点,它结束了我市长达24年无狂犬病报告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无狂犬病报告的历史。

3.2、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甲流以青少年为主。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是呼吸道传染病控制的重点人群。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事件发生,是降低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的重要方面。

3.3、农民、成年男性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布病、梅毒、狂犬病均以农民和成年男性感染为主。

3.4、地区重点问题更加突出:受青龙县丙肝发病数上升的影响,秦皇岛市丙肝发病数逐年上升,且疫区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并且丙肝的上升是血源和性传播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

80年代至2003年,青龙县曾出现群体性静脉注射过安纳珈事件。所用注射器不消毒,多人一针一管反复注射。2003年后,由于加强了药品管理,该药源已断绝。事件发生后,经县、市、省3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安纳珈注射史者较对照组抗-HCV阳性率显著偏高,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两组无差异。HIV检测全部阴性。说明,共用注射器注射安纳珈是当地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目前尚未发现造成乙肝和艾滋病感染传播。

除丙肝外,青龙县也是肺结核、乙肝、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农村为主的传染病的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因此提示,青龙县应当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3.5、狂犬病处于流行态势:秦皇岛市自1984年之后,在1985~2008年的24年间无狂犬病发病和报告。2009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9例,疫情突然间异常增高,2010年又相继报告11例,表明狂犬病疫情已经在秦皇岛辖区呈现流行态势。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是抚宁县,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

55%。疫情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市宠物犬、看家犬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加,而犬类管理又缺失或不到位。家养犬以放养形式为主,野生犬未能经常捕杀。被犬、猫伤害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市20例狂犬病病例均因犬致伤发病,说明我市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动物是犬。犬的免疫率低下、外观健康犬感染携带狂犬病病毒,不能有效阻断犬间狂犬病流行,预防处置率低,暴露后未按要求进行预防处置,是造成我市狂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2,3]

[1]。

3.6、梅毒以城市区为主:梅毒主要在城市区。海港区和开发区尤其,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职业分布参考性不大。成年人处于性活跃期,由于社会活动频繁,流动性大,以及性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性行为更加放纵、随意,感染机会增多。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性病的防控任务会更加繁重。

[4]

四、结论

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病种,除发病数前几位的肺结核、手足口病等,应当对狂犬病、丙肝、性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疫情扩散甚至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浩,申辛欣,唐青.中国2007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8(30):874-875.[2]刘惠嫄,石裕明,蔡卫平,等.2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31-133.[3]鲍昌俊,祖荣强,李亮,等.152例狂犬病死亡病例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0:1015-1016.[4]李涛.1997-2006年江西省丰城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7,20(11):746-748.—6—

下载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精选合集]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卫生室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 科室业务人员组成,要有专人负责。 2.本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

    传染病疫情保密制度

    传染病疫情保密制度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齡妇女,孕产妇及家庭受益。为了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减少......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

    2016传染病疫情分析

    2016年第一季度查房记录 一、本季度疫情上报汇总 本季度上报传染病共计 ,其中乙肝 例,丙肝 例,戊肝 ,梅毒 ,淋病 ,流行性腮腺炎 ,感染性腹泻 例,肺结核 例,死亡病例 。 二、本次查房......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切实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经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和院行政办公会议决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责任报告人 门诊首诊医生、......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在完成剔除重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质量等工......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