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核心要点解读

时间:2019-05-14 05:5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九大核心要点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九大核心要点解读》。

第一篇:十九大核心要点解读

解读十九大报告核心要点:

新时代、新判断、新目标

一、“十九大”报告核心: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是中国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总结起来,报告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报告高瞻远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目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报告的核心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继“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按照历史经验,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将在本次党章修改中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8大问题(总任务、新矛盾和总布局等),提出了14条方略。

3)报告对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民生问题、生态文明、军队国防、港澳台事务、国际合作和党建等九大方面作出了新的阐述。其中,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生态文明这三大主题和市场息息相关,并且有不少心亮点。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上述三大主题进行详细分析。

二、经济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形成新动能

报告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定了总基调: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和转换动能的攻关期。在涉及的具体方面中,其中制造强国(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承包制度)、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区域协调发展(边疆地区和雄安新区)、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是报告中的新亮点。

2.1 制造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形成新动能 报告把建设制造强国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报告指出要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新动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制造强国的趋势是智能化制造,这就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推出,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2.2 乡村振兴: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

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是定心丸。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将由2028年延长至2058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这给各种承包者和经营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释放重大红利。

2.3 金融改革:重心转变为服务实体、双支柱调控、守住底线

报告指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服务实体、双支柱调控、守住底线。报告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的转变,金融监管将保持严监管的态势。“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金融创新和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等不再是本次报告的重点。其中本次报告没有提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预示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将更加审慎,稳步推进。2.4 区域发展、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报告新提出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边疆地区发展将会提速。同时报告重点突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企改革方面,做强做优做大的思路不变,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手段。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方面,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最重要国家队战略,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并且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三、民生问题:教育优先

3.1 教育:重要性凸显,新增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

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凸显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增了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教育方面,“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本次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凸显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报告同时新增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提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

3.2 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逐渐清晰

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逐渐清晰,其中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租赁制度(租售同权)是重要制度基础。3.3 健康中国:取消以药养医,推进医养结合首次写进报告

重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改革,取消以药养医,推进医养结合。取消以药养医和推进医养结合首次写在党代会报告中,说明这项工作势在必行,预计相关政策将加速落地。

四、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保力度

4.1 绿色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

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4.2 加强环保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继续加强环保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垃圾处置等具体方面加强防治力度。同时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五、结语:积极拥抱中国经济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指引了中国未来30年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期,我们认为积极拥抱中国经济新动能是大势所趋。

第二篇:十九大报告经济要点解读

十九大报告经济要点解读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和重大决定,本文就其中涉及经济的部分进行梳理与解读。

一、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判断,给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并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提法突出了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在经济领域,报告对我国发展的判断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表明新时代中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更加关注质量。基本国情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重大判断的延续,表明发展仍然是我国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中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判断,这是自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转变。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发展后,供需不平衡、分配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这一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将更多要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面协调发展为出发点进行统筹考虑。新征程:新“三步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意义重大。为此,从十九大到2049年分成了三个阶段,形成了由近及远的新“三步走”: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经济新信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信号一: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比以往重视经济发展速度时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本次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并在后面描述中采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法,体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变为更加倾向于质量和效益。信号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成为主攻方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本次报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放在“三去一降一补”之前,前者是“主攻方向”,后者是为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说明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供给的数量和总量,而是供给体系的质量有待提高。信号三: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报告在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新兴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都提及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信号四: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时代过后,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正是由于改革红利下,创新驱动开辟了增长的源泉,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未来我国创新效率提升空间巨大。信号五:乡村振兴战略造就“三农”新面貌。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面广,包括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乡村的振兴战略,既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水平,更好扩大内需。信号六: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这是统筹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时空布局。区域协调发展中提及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明确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三、新常态下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指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变化环境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迎接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篇:重点解读十九大报告要点

十九大报告学习要点(2017年10月18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一、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一)一个转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两个没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三)三个牢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和基本方略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四条”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七、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二)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三)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1、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八、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 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九、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二)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三)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 4 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十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 5 们党的庄严承诺。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十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十三、.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十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 6 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十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四篇:十九大要点

主要观点

一、“十九大”报告是中国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报告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总结起来,报告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报告高瞻远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目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报告的核心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继“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8大问题(总任务、新矛盾和总布局等),提出了14条方略。按照历史经验,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将在本次党章修改中写入党章。

3)报告对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民生问题、生态文明、军队国防、港澳台事务、国际合作和党建等九大方面作出了新的阐述。其中,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生态文明这三大主题和市场息息相关,并有不少新亮点。

二、经济发展方面,报告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定了总基调: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和转换动能的攻关期。具体来说,制造强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体制改革、区域协调发展、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是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1)报告把建设制造强国提到了新的高度;2)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指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服务实体、双支柱调控、守住底线;4)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报告新提出要加快边疆发展,同时重点突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5)国企改革方面,做强做优做大的思路不变;6)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方面,报告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三、民生问题方面,教育优先、住房制度和医疗改革是报告中的新亮点。1)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凸显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增了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2)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3)重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改革,其中取消以药养医和推进医养结合首次写入报告。

四、生态文明方面,报告把绿色发展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1)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2)继续加强环保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垃圾处置等具体方面加强防治力度。

五、“十九大”报告指引了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方向。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期,我们认为积极拥抱中国经济新动能是大势所趋。其中重点领域有: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消费升级(中高端消费、现代服务业等)、区域经济(边疆地区、雄安等)、租售同权、健康中国(医养结合等)、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等)等。报告正文

一、“十九大”报告核心: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是中国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总结起来,报告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报告高瞻远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目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报告的核心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继“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按照历史经验,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将在本次党章修改中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8大问题(总任务、新矛盾和总布局等),提出了14条方略。

3)报告对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民生问题、生态文明、军队国防、港澳台事务、国际合作和党建等九大方面作出了新的阐述。其中,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生态文明这三大主题和市场息息相关,并且有不少心亮点。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上述三大主题进行详细分析。

报告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定了总基调: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和转换动能的攻关期。在涉及的具体方面中,其中制造强国(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承包制度)、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区域协调发展(边疆地区和雄安新区)、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是报告中的新亮点。

报告把建设制造强国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报告指出要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新动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制造强国的趋势是智能化制造,这就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推出,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2 乡村振兴: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

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是定心丸。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将由2028年延长至2058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这给各种承包者和经营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释放重大红利。

2.3 金融改革:重心转变为服务实体、双支柱调控、守住底线

报告指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服务实体、双支柱调控、守住底线。报告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的转变,金融监管将保持严监管的态势。“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金融创新和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等不再是本次报告的重点。其中本次报告没有提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预示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将更加审慎,稳步推进。

2.4 区域发展、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报告新提出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边疆地区发展将会提速。同时报告重点突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企改革方面,做强做优做大的思路不变,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手段。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方面,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最重要国家队战略,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并且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三、民生问题:教育优先

3.1 教育:重要性凸显,新增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

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凸显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增了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教育方面,“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本次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凸显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报告同时新增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内容,提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

3.2 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逐渐清晰

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逐渐清晰,其中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租赁制度(租售同权)是重要制度基础。

3.3 健康中国:取消以药养医,推进医养结合首次写进报告

重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改革,取消以药养医,推进医养结合。取消以药养医和推进医养结合首次写在党代会报告中,说明这项工作势在必行,预计相关政策将加速落地。

4.1 绿色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

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4.2 加强环保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继续加强环保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垃圾处置等具体方面加强防治力度。同时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十九大”报告指引了中国未来30年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期,我们认为积极拥抱中国经济新动能是大势所趋。

通过总结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生态文明等三大方面的新阐述,我们认为重点领域有: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消费升级(中高端消费、现代服务业等)、区域经济(边疆地区、雄安等)、租售同权、健康中国(医养结合等)、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等)等。

第五篇: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感悟

3篇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感悟

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感悟【篇一】

早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考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的主题。“我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议题思考了很久,也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

在就全会《决定》起草情况向十九届四中全会作说明时,习近平引用了邓小平的两次讲话: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教训时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时间节点即将到来,有必要对这个重大命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作出回答。

中央政治局决定这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

今年2月28日、3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文件起草工作。

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

2019年4月3日,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会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自此之后的200多个日日夜夜,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下进行。

2次主持召开全会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4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无数次审阅批改文件稿;从提纲框架方案到送审稿,对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起草好这次全会《决定》,一要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主线,二要坚持从大的评价体系看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三要重点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讲清楚。

4月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和建议。各方面共反馈意见109份。

4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全会主题征求意见。

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部分党内老同志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共反馈意见118份。

9月2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与会同志提交了10份发言材料。

文件修改了多次,在全会召开期间修改也在进行

从春到夏再到秋,全会文件起草组的同志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著、讲话,深入研读党的重要文献,围绕关键问题开展研讨。数十册文件选编,读了又读、划了又划,有的折着页角、有的插上便签,各种笔记、符号密密麻麻。学习思考、调研论证,研讨碰撞、起草修改……全会文件在反复比较、细化推敲中逐步成型。

对全会《决定》征求意见稿,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1948条。“反复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能吸收的尽量吸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会文件起草组对文件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83处,覆盖436条意见建议。

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修改也在进行。在第一轮讨论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收到反馈意见227条。根据这些意见,对全会《决定(讨论稿)》作出45处修改。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对全会《决定》稿进行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10月31日上午,拟提交全会表决的全会《决定》稿再次交由各小组讨论。全会对《决定》稿再次作出4处重要修改。

聚焦制度、治理,每个部分帽段定性简洁明了;接下来的几条说清楚要干什么,把制度、政策、方针说到位;政治结论清晰,原则立场精炼阐述……全会《决定》的起草、修改,充分贯彻执行了习近平总书记“重大问题不能含糊,必须讲清楚”的要求。

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感悟【篇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按照近期区局党委的安排部署,我们通过学习强国app、看报纸、看电视直播以及参加今天的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月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我的内心感悟很多,下面结合自己学习的情况,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领会全会精神,落实中央部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作为一名税务干部,一名老党员,学习好会议的精神是关键,要知道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是哪里,因为履行党员的职责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安排。一是坚定自己前进的路线方针,做好会议精神的宣传学习,比如开展扶贫走访时要传达好会议精神。二是坚定制度自信,不断进行制度的创新发展,比如做好干部职工的管理,强化考核制度,推进工作落实,促进税收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提升思想觉悟,融会贯通学习。

学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的学出成效,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因为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的去重视一件事情,才会在行动上努力奋斗,为了既定的目标而不断冲刺。一是提高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相信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担当者。在全市、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而我能做的就是严格按照县委的安排做好文明志愿者服务,维护县城的环境,为创建文明县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干部职工都践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积极的开展每一项工作,在单位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三、抓好实际工作,干出工作成绩。

如何在自己擅长的岗位干出一番好的成绩,我想还是要在学习中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真正的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干事创业敢担当。

一是做好管理敢担当,在管理人员上下功夫,在做好职工思想教育上下功夫。

从前的工作中,我只是安排下级部门人员自己去学习,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那个自觉性,所以有学习不到位的情况,下一步我将召集人员系统性的学习,从抓学习开始抓好思想动态,从而抓好具体工作。

二是带好头做表率,要去干一件事情,光是去想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去做,要在做上下大功夫。

说到底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抓好分管工作,为自己制定目标,为自己制定考核的时限,给自己努力向上的动力。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感悟【篇三】

按照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有关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四中全会精神,通过读原文、悟原理,更加加深了我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坚定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大家作以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十九届四中全会,释放了制度建设的新信号。十九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回看5000余字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高“制度”77次,“人民”52次,“治理”41次,“完善”41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次……这些关键词充分体现了这次全会的核心要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发展画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全会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制度建设陈果。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13个方面。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建设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3个“坚持和完善”,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各项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下载十九大核心要点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九大核心要点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九大核心佳句

    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

    十九大报告全文解读

    【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解读】 报告开宗明义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十九大文件解读

    光明日报社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

    十九大报告解读

    新出炉的十九大报告,告诉你如何写出经得起检验的好报告 1主旨立意:重在统揽全局、高屋建瓴 党代会报告是对过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工作的总结,是对下个阶段发展的规划部署,从这个......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五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 精神要点 解读10 月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

    解读核心价值观

    解读核心价值观 文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 张静 102012011130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正是其世界......

    政策要点解读(本站推荐)

    一、 指导思想 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劳动合同要点解读

    《劳动合同法》要点问答 1、用人单位订立哪些规章制度必须要与职工协商? 劳动法专家钟永棣答复: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