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05:5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应该是繁荣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始终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全面提升农村事务法制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为使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本人根据市人事局的培训安排,利用10月17日至21日的社会调查,试图结合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际,探讨“六五”普法期间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浮浅看法。

一、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

(一)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一五”到“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历程,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就我市来说,随着教育面逐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从“一五”时期的70%,到“四五”普法结束时已接近90%;普法形式从单一的发发资料、听听广播、看看图片,发展到集中学法、广播电视网络普法、报刊上开办法制栏目、法制文艺演出、以案说法、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经过五个五年普法,全市村居共举办法制讲座近100000多场,播放法制电教片100000多场,展出法制图版200000多块,发放各类普法教材3000多万册,宣传挂图20万余份,免费发放各类普法辅导资料200万多份。涉及到的内容在逐步增多,除涉及自身个体的法律问题外,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从只注重一些简单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到积极参与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学法用法氛围日渐浓厚。遇到问题学法、发生纠纷找法,已经成为农民维护权利、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情况来看,涉农自诉案件在逐年增加,如以农民为权利主体的自诉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40%左右;农村中“民告官”的行政案件在整个行政诉讼案件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的“骂街”、群斗群殴现象大为减少,一些小矛盾、小纠纷通过人民调解组织的积极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化解,围绕土地、村级组织建设出现的上访案件虽然时有发生,但多数通过说服教育和行政、法律等手段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些现象充分表明,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律素质提高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有偏差。有些镇乡、村等基层干部认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软,见效慢,借口经济工作,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领导不重视,活动难开展,说了没人听,听了没 人信,信了没有做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村民法律素质偏低。由于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造成法律意识淡薄,维护权益与承担义务意识存在矛盾,遇到侵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权益的意识大大提高,但对如何做到承担义务意识还很淡薄。有的找政府信访部门解决,达不到要求的,进行上访缠访,给信访工作带来压力。有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受宗教势力和黑恶势力影响,对在选举过程中的贿票、买票行为予以纵容,听之任之。

3、法制宣传教育保障差。法制学习难安排。农民经营活动的分散性,流动性和从业结构的多元化,使得法制宣传教育时间难以安排,还没有强有力措施保障农村普法教育计划的落实,使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空档”和“死角”。有的村场地、教材、师资等基础普法设施没落实。各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不一样,有的村经费困难,学习教育所需要的资料、装备等严重缺乏,有的村甚至没有法制宣传专栏,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造成严重影响。

4、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在乡镇一级,普法组织结构、规划、方案比较齐全,但到了村一级由于无硬性措施保证,宣传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大多数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很难落到实处。有的村基础设施建立了,但工作开展不经常。缺少像平安、综治创建工作要求的那样硬性的考核办法。

5、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力量薄弱。尽管县级普法讲师团有涉农法律法规,农民权利维护专题,但镇乡、村居法制宣传员力量没到位,特别是村级法制宣传员,往往身兼调解、治保等多个职务,承担多项 任务,精力有限,往往顾此失彼。

6、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不到位。有些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靠专业部门的力量才能完成,象农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臵方面法律的普及和宣传,要靠土地、建设、农业部门来共同完成,但这些都还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此外,个别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学法的积极性,使一些农民产生了学法无用的思想,影响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策

“法律七进”是“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其中“法律进乡村”工作的支撑点和辐射面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农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当前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做好“四个动”,即发动、带动、联动、推动,确保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社会和谐。

(一)发动:即调动各方积极性、明确责任,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1、整合各方力量。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做好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要紧紧抓住领导这个龙头,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乡镇是农村工作的最前沿,直接同农民打交道,所以要充分发挥好乡镇党委政府的作用,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成立专门小组,建立健全定期研究部署制度、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法制宣传教 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保证渠道畅通。二是挖掘宣传资源。县普法主管部门和乡镇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农业、林业、渔业、工商、环保、民政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农村普法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村两委要发挥作用。村两委要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村级法制宣传教育的相关制度,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认真组织实施,使这项工作有人抓、抓得实。

2、建立责任考评机制。为保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县级要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对乡镇、宣传、组织、农办、农业、林业、渔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予以明确。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可操作的量化考评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办法。乡镇也要制定对村级的考核办法,落实考核措施。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监督力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县、镇乡人大要定期不定期督查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3、落实保障措施。一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按照农村普法“四个有”的要求,每个村都应建立农民普法学校、法律图书室(角)、法制广播站等设施,使农村村民学法有场所、有载体、有平台。二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县级要建立农村普法讲师团,乡镇要建立专职的普法宣讲队伍,充分发挥镇乡司法所、派出所、律师所、法庭、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作用,村级要设立专职宣传员,发挥村两委、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的作用,聘请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担任农村法制宣传志愿者。三要落实法制宣传经费。县、镇财政要设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村级要根据实际,积 极落实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农民法制教育培训、法制宣传资料等方面的经费。

(二)带动:即突出几个重点对象学法,引导农村村民学法用法。

法制宣传教育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着重点在于几个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引领广大农村群众学习法律法规,才能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干群共学的良好氛围。

1、乡镇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乡镇领导干部代表乡镇政府进行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乡镇政府每一项决策、措施和规划,都要依法衡量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有没有损害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利益,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信服,才能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守法。

2、乡镇干部要重视学法用法。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基层,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乡镇工作人员要在学法、守法上做表率、当模范,这是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3、村干部要认真学法用法。作为村官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是村级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真学习、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才能在群众中做到有问必答,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农民群众学习有关法律知识。

4、学生要充当法制宣传教育的传播员。开展农村普法,由于农民居住分散,不易组织,文化素质低,集中起来学确有困难。而各级 各类学校,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人数多,人员集中,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有专业教师,要利用学校这一有利条件,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小小普法员”,让他们回家后,讲给家长听,使家长和学生都受到教育,通过学生讲法的辐射作用,扩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

(三)联动:即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渗透于农村的各项工作,以工作促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形成,达到普法的目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紧贴农村实际,求实事、重实效。农村最大的实效,就是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因此,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与农村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应与以下工作相结合:

1、与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相结合。

经济建设是农村的中心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根据农村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适应形势发展,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及时高效地把法律知识送到广大农民群众手里,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

2、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凸显,导致农村因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相邻纠纷、婚姻家庭财产等各种利益不断发生冲突,小则口角,大则动武,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乡村干部在对此类案件的调解中,要与法制宣传教育有 机地结合起来,告之权利与义务,有针对性地采取以案说法和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方式,使其正确运用法律解决矛盾、解决诉求,从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3、与农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相结合。

二十多年普法教育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助推力量。要通过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以村级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学“大法”立“小规”,在全面学法的基础上,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完善依法治村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将村级事务纳入法治的轨道,规范依法治村的行为。

4、与执法、司法活动相结合。

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公务行为是人民群众看待法律的最直观的方式,其是非曲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信心。执法、司法人员的每一次公正执法、司法过程就是一次正面的法制宣传教育过程。要运用各种载体,如利用“百场庭审万人听”这种形式,通过法官讲法这种真实直观的途径,使农民群众通过具体案件了解法律知识,将法治实践活动过程变成法制宣传的过程,使法治实践成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最好课堂,互促并进。

5、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特征。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民居住分散,生活自由散漫,文化生活贫乏,思想观念僵化,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在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思想、宗教势力、邪教组织和势力有所抬头,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宣传、重在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既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有助于其它教育内容和效果的增强,通过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使农民在学法的同时,依法打击破坏、影响精神文明的活动,净化社会风气,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四)推动:即通过一个建设、几项活动、提供服务等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法律知识开启心智,培养良好的品质,引导村民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治理念。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宣传、社会教育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要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思维习惯,不断创新普法载体,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法律的润泽,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法制观念。

1、开展农村村民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学法用法环境。充分运用法制宣传栏、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宣传,要针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爱好热闹的特点,广泛组织开展编演法制文艺节目,放映法制题材影片,展出生动形象的法制宣传图片和漫画,编印法制报纸、法制书籍、法制宣传资料、法制信息等,建设村民法制学校、图书室(角),通过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法制宣传专题或专栏节目,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民学法,引导村民收看法制节 目、旁听庭审、开展学法用法模范个人评选等,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2、举办几个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渲染学法用法的氛围。围绕“法律进乡村”工程,开展送法制文艺下乡、村干部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要以部门为依托,举办“领导干部送法农村行”、“法制宣传月月红”等活动,不断掀起一个个普法高潮,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领。

3、搭建一些服务平台,增强学法用法实效。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落脚点,让群众得到好处与实惠,是促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搭建一些服务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要畅通咨询服务渠道,及时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需要帮助的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宣传效果。

第二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针对实际情况,创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良性循环。

(一)在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针对农民人口众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法律素质高低不一的实际,采取重点突破,分类施教的方式。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抓好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内容上,要贴近实际

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一要围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以宪法为核心,开展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提高依法参与民主管理意识和水平。二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契约自由、办事合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意识和习惯,满足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三要围绕实现农村

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和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正当的利益诉求,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在方式上,要强化针对性

由于农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人员流动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使得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活动难组织。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农村的这些特点,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当前就是要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工程和“法律大集”活动,尽可能运用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寓法制于新闻事件,寓法制于典型案例,寓法制于百姓生活,寓法制于文艺娱乐,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真正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要善于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创建“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普法教育和创建活动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畅通大众传媒在农村的宣传渠道。

(四)在力量上,要整合资源

要注意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的优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注意整合城市人才资源。动员组织广大法律志愿者和有关社会力量到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宣传教育局面;要注意整合农村法制教育阵地资源,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在乡镇设立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室等;充分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报、夜校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注意整合网络资源,将网络法制教育向农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法制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五)在机制上,要加强领导

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要发挥各涉农部门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事业的参与机制;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落实包括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内的各项措施;要着力开拓新渠道,解决村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法制教育要彻底改变“等米下锅”的保守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同步发展。一是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提高党委、政府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增加

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二是寻求企业赞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筹集农村法制教育经费,如利用普法宣传网络对企业产品、企业形象进行宣传,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达到法制教育工作与企业“双赢”的效果。三是走有偿收费的道路。对一部分产业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对法制需求相对迫切的村、镇,法制教育应实行适当的有偿收费,如收取法制宣传资料费、法制教育活动成本费等。

总之,今后我们在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同建设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民生活实际,贴近农民切身利益的要求,针对不同对象,把握不同特点,不断创新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

第三篇: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XXX县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XXX县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XXX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即:小学56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1所,托儿所1所;另有教学点3个,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8所。共有教学班678个,学生18622名。学前“双语”班108个班,在校幼儿2992名(5-6周岁幼儿入园率66.21%);小学“双语”班81个,学生2353名(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普及率达35.4%);初中“双语”班47个,学生1782名,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30.79%;高中“双语”班2个,学生90名。共有教职员工1990人,其中:专任教师1747人。

2004年我县全面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全县上下齐动,排难而进,合力攻坚,通过三年攻坚,于2006年10月通过了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经过两年的巩固提高后,又于2008年5月低水平通过了自治区复查验收。目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巩固率达99.97%,辍学率控制在了0.03%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9.65%,巩固率达99.93%,辍学率控制在0.07%以内;15周岁儿童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09%,17周岁少年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5.06 %;残疾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1%;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83%.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100%,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100%。初中生升学率3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XXX县高级中学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校舍严重短缺

XXX县一中始建于1956年,是我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总面积27943.3平方米,建筑面积6439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156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364平方米,微机室面积121平方米,办公室面积524平方米,学生宿舍及食堂2286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94名,在校学生1106名,住校生732名。

该学校1956年 投资建设了一栋教学楼以后,到目前为止国家对高中阶段教育未投入任何资金,目前学校占用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开展教学工作,只能把初中部分搬到其他学校,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特别紧张。同时,住校生已分散到三个地方住宿,甚至有的一间宿舍里住30名住宿生,条件极差,也给学校对住宿生的管理带来很大不便。普及高中教育难度大。明年高中的入学率将继续提高,现有学校校舍条件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 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建设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一所29400平方米的高级中学,按每平方米1200元计算,需资金3528万元。

2、尽快在高中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我县90%以上的高中生来自农村,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8年底农牧民年人均收入1945元,一个高中生一年的学费、课本费、住宿费、伙食费、往返交通费等费用,按最低标准估算生均年需费用3500元左右,这些费用农牧民无法承担,导致家长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希望尽快在高中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按今年现有高中的1106名学生计算需387.1万元。

3、从师范类本科生中补充高中教师。按现有的班级和学生计算,我县还缺75名高中教师。

(二)职业高中校舍破旧而且严重短缺

我县职业高中始建于1988年,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现有教职工17名,其中专任教师14名,在校学生437名,占地面积50.5亩,开设有兽医、林果业、计算机、烹调、缝纫等专业,还开设有一些短期的培训班,由于我县财政窘迫,无力改善职业高中基础建设,目前该校教学用房十分紧张且都已破旧。

建议:

1、希望加大对职业高中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需新建一所22800㎡的职业高中,按每平米1200元计算,需要资金2746万元;

2、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和学生实习的相关器材,大约需要资金500万元;

3、统一规范职业高中课程教材,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为职业高中选派专业教师,按现有学生和班级、专业设臵及今后的发展需要80名专业教师。

(三)普及学前“双语”教育难度大

XXX县目前总人口14.7万元,按照出生比例22‰计算,每年新出生3234名幼儿,5-6岁学前适龄儿童6468名左右。按照150名学生建1所学前“双语”幼儿园计算,我县至少还需建43所学前“双语”幼儿园。目前,自治区给我县2008—2010年下达22所学前“双语”幼儿园,这样会直接影响到XXX县今后“双语”教学的全面开展。

建议:为XXX县新增21所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计划,总建筑面积17865平方米,按照1200元/平方米计算,需建设资金1890万元。

(四)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不够及实验室、图书室短缺

我县虽然通过了国家的“两基”验收,但部分学校的生均校舍面积不足,无地建设实验室、图书室,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学校图书室和实验室存在混用的现象。

建议: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当前我县对部分学校进行改造和布局调整,需建设47855平方米的校舍,需资金5742.6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面积25066平方米,需资金3008万元,以上两项共计8750.6万元。

(五)教职工住宿困难

我县现有教职工1999人,其中小学1129人,中学860人,全县七乡一镇居住比较分散,有四个乡在山区,近年来由于地区统一招聘教师统一分配,我县外地教师较多,本县及本乡教师少,大部分教师没有房子居住,学校有的宿舍都已是危房且不够住,大部分教师借住七站八所和个体户出租的房屋,给教职工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诸多不便,留不住人才;按中学50%的教师住宿计算,中学有430人,小学30%的教师住宿计算,小学有339人住宿,总计有769人要住宿,一个教师14平方米算要10766平方米的教师周转房,共需资金1291.92万元。

(六)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需配齐更新

我县虽然通过了自治区“两基”工作的验收。但此验收是按低标准通过的。一是验收时,教学仪器设备本身就平均缺10—15%左右;二是验收时是按照1998年的老标准验收的。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现在的教学仪器设备大部分已不适用,新旧对比

之后,差距在70%-80%,缺口很大。这些都需要更新添臵,虽然我县自筹资金补充了一部分,但还需配齐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小学配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仪器设备141978台(套、件);初中配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仪器设备93022台(套、件)。至少需资金1663万元。

(七)XXX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上学往返的交通困难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我县通过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实施以后,我县对100人以下的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撤并,我县山区有四个乡:恰哈乡、乌鲁克萨依乡、努尔乡、博斯坦乡。四乡的农牧村居住分散,布局调整以后,最远的农牧村学生上学往返也在70公里,交通困难问题无法解决,学生家长对子女往返的安全存在顾虑,同时由于农牧民收入比较低,交通费用无法解决,为确保不因学校布局调整而导致学生辍学,从而影响“两基”部分指标下滑。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建议为我县15所寄宿制学校购臵交通车15辆,解决学生们的上学问题。每辆车按25万元计算,共需525万元。

(八)乡镇教职工交通费无法解决

我县山区有四个乡,乡政府所在地分别距离县城65公里、90公里、120公里、150公里。平原乡镇共4个,2个乡镇在县城周围,而另外2个乡分别距离县城20公里和30公里。

山区最远学校的教师到县城1次往返费用为38元,平原的固拉哈玛乡、达玛沟乡中小学的教职工40%家在县城,每天早上坐车到学校,晚上坐车回家,每天交通费平均为8元。

山区四个乡和平原XXX乡、XXX乡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1169名,其中家在县城或县外的教职工总数为463名,每月交通费用

合计为57288元。按照每年10个月计算,共需交通费用总计为57.3万元。

建议:上级部门给予解决我县教职工的交通费用问题。

(九)“双语”教师严重短缺

自2004年我县各中小学校开设“双语”班至今,目前全县开设“双语”学前班108个,在校幼儿2992名;小学开设“双语”班81个,在校学生2353名;中学开设“双语”班47个,在校学生1782名。按照自治区党委2号文件要求,2012年要全面普及“双语”教学,我县目前共有教师1990名,但其中能正真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占不到教师总数的30%。

建议:

1、把40岁以上的教师退下来,对4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双语”培训,需培训1125名教师,每名教师培训按照3600元计算,1125名教师共需培训资金405万元。学校财力匮乏,无法自行解决培训费。

2、补充大量的“双语”教师,为“双语”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3、“双语”学前班现在一个班只配备了一名教师,满足不了学前“双语”教学的发展要求,建议为每个学前“双语”班配备至少2名教师,并将“双语”学前教师纳入正式编制。

以上需资金共计21743.92万元。

第四篇: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滨江司法所吴文超

搞好农村普法教育,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市农村经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遇到矛盾、纠纷,就首先想到找律师、上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已成为农民的共识,农村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原来的老办法进行普法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才能开创我市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效果。

一、当前我市农村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对普法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仍有偏差,落实不到位。乡镇政府大多精力主要抓经济工作,农村基层干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认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工作那么实在,费时又费力还不见经济效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学多学少不影响大局,确实需要来个现学现用。甚至有的干部存在群众学懂了法律不好管,刁民多,“摇醒了娃儿不好哄”的错误模糊认识。同时农民中也出现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法律素质提高的情况。

(二)普法对象上:一是普法对象多元性,组织难度大。现在,农民从业渠道广泛,分散和流动成了必然趋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 1

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相当数量的村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农业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在农忙时早出晚归忙耕种;农闲时则忙外出务工挣钱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普法的时间难安排。同时,由于农民个体之间存在年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增添了普法的难度。

二是普法对象主观能动性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农民有一定的学法积极性,但学法与守法结合不够好。农民有一定的学法积极性,特别是涉及自身切身利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征地拆迁补偿、工伤保险、人身损害、工资拖欠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广大农民学法的积极性很高。但学法与守法结合不够好,注重维权而轻守法。一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了解甚少,遇事采取打骂,甚至动刀动棍、以牙还牙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流血事件,小事搞成大事,不知道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如工资被克扣、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被虐待等,也不投诉、控告,不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农民平时没接触到矛盾时对法律不闻不问,真正遇到问题时才急着要了解法律知识,甚至束手无策,想通过“私了”、报复等手段解决;农民中因不懂法或知法犯法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也日渐增多。

(三)普法方式上:普法方式简单化,效果不明显。农村普法的方式多数还是采取挂横幅、贴标语、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讲法律条文较多,不能通俗易懂,通过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农民群众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较少;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法

制节目不够,干部群众自觉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法制节目的风气尚未形成,难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存在普法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不合拍的现象,农民感到理论性太强、抽象空洞太多,不能看懂弄清。

(四)普法队伍上:普法队伍单一,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农村普法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组织,乡镇司法所只有一至二个人。农村普法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胜任面广量大的普法工作,乡村两级投入的普法经费也较少,不能满足普法宣传的需要,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工作的相关建议

1、健全适应农村普法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把农村普法工作真正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避免流于形式;要加强对的普法工作的检查考核;健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充足。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各项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要在坚持传统的农村普法阵地如板报、墙报、标语、宣传车、广播等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开辟新的普法阵地:一是不断丰富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的法律图书角内容,增加法律图书藏书,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借阅的需要。二是充分将各村村民法制学校利用起来,做到正常开展讲课活动。三是充分发挥电视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目前,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都办有电视法制栏目,应广泛号召农民群众收看

电视法制节目,向群众推荐好的专题专栏,遇有重要的法制实况转播,如重大案件审判、重要法制讲座等,可以考虑统一安排组织收看,节目播放完后可适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以解读,市普法办可以联系市电视台,在其有关栏目中加强对农村普法的宣传,经常播放适合农村的普法专题片。四是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在审办案件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影响较大、教育意义较强的案件,到案发地的乡镇、村组开设简易法庭,组织群众旁听,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3、充分发挥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作用

完善乡、村、组三级法制宣传员队伍,乡镇一级可组织一个普法宣讲团,由乡镇有关领导任团长、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团员,普法宣讲团应通过经常开展集中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宣讲团团员轮留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村级落实专兼职普法宣传员,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兼任或从本村文化程度较高、热心普法事业的村民中选拔产生;每个村民小组应有1—2名法制宣讲员,将中心户长充分利用起来,负责本小组自己组织的法制课宣讲任务,协助村民组长组织参加村上开展的法制宣传活动,为处理本组出现的涉法事务当参谋,给村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法律咨询。加强农村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建设。各乡镇应积极创造条件成立本乡镇的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在农闲、节假日和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时,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把教育寓于娱乐之中,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和效果;各乡镇在举办文艺演出活动时,应考虑适当编排一定数量的法制文艺节目;充分发挥民间“红白喜事”文艺宣传队在农村普

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里可考虑成立一个统一的法制文艺宣传队,节目市里排一部分,各乡镇选送一部分,到各乡镇巡回演出。

4、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一是普法形式要因人而异。要坚持“便民、近民、利民”的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群众性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可以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可读性强的普法“三字经”、印制成普法日历画、普法扑克牌等,让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部分青壮年白天外出务工不能接受教育的特点,晚上送法上门;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采取走村串户、流动宣传的形式送法上门;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定期向他们寄送法制宣传资料,并充分利用春节期间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法律法规。

二是创新法制宣传栏表现形式。要针对农村普法教育面广、量大的特点,多采取以图释法、以案释法的形式在各类专栏和板报上宣传,增强农民学法的趣味性、真实性。同时,针对所发生的案例,逐个进行分析,或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宣传,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知。在专栏和板报上进行普法宣传,还应将群众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群体性矛盾与案例说法结合起来,以事论法,以案讲法,让群众看得明白。

三是继续坚持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重要节日及春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声势较大的普法教育活动,在农村形成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引导农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四是善于发挥法制文艺活动的作用。组建乡村普法文艺队伍,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编演歌舞、戏曲、快板、相声、小品等法制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放映法制题材影片,激发农民学习的兴趣。

五是利用农村工作,渗透普法。载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题普法,把普法与农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房、征地、拆迁、“创平安社区、平安村组”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普法教育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这些工作的全过程,在调解纠纷时,工作人员要见缝插针,适时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不仅能够顺利平息纠纷,而且还能给当事人上一堂法律课,做到一举两得,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干部群众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普法的目的。

(滨江司法所吴文超联系电话:***)

第五篇: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

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

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

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下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农村居住建筑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属于土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2、现在农村大多使用......

    农村养老现状及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的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个稳定......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

    农村人身保险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身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1322班陈志芳 【摘要】在保险发展蒸蒸日上的当今社会,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由于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尚未完全得到开发,毋庸置疑,发展......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2、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农村是火灾的多发地区,特别进入秋季以来,农村火灾将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损失和危害,对农村社会稳定也有一定影响。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即是启发大家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正确的观点、立场,提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安徽省国防科工办关于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检查的通知》(皖科工推„2015‟133号)文件要求,我院对开展法制宣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