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

时间:2019-05-14 05: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

第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

精神赡养问题研究

谢美琪

(温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08公管3班0806020136)

【中文摘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随着 “送出一人,全家脱贫”、“ 走天涯、闯天下”等思想的深入,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尤为严重,农村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以及各种规划、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由于空巢老人的特殊性,他们的精神需求还得不到足够的慰藉和满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精神赡养状况,促进健康老龄化农村的实现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严峻挑战 截止到2009年10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超过总人口的10%,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由此推算,全国农村老人应该在1.2 亿左右,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给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空巢人口的养老问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又据全国老龄办2007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空巢家庭为38.3%,其中单身孤老户为9.3%,夫妻户为29.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村人民尤其是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文化发展却迟迟跟不上物质经济发展的脚步。

二、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现状

心里专家指出,人到老年,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如形态老化、感觉器官功能下降、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记忆力减弱、性格改变等,这些必然引起老年人心理素质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孤独寂寞、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疾病,甚至成为老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而农村空巢老人在年轻时超负荷的劳动,加上没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和预防保健,各种生理机能衰退的尤为严重从而进一步致使其心理素质弱化——更需要子女的关心,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然而现实是子女纷纷进城打工、学习或者定居,独留老人驻守农村老家,或许子女会定时打钱到老人账户,现在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但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却得不到赡养。子女极少打电话回家,更少回家看望老人,他们总以学习忙工作忙为借口,而老人又总是一再的体谅一再的压抑他们深深地思念。孤独感不断上升,尤其是丧偶的农村空巢老人。

同时,农村不像城市,老年人想锻炼身体可以去公园,想培养兴趣爱好可以去老年大学,想看书打牌可以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想集体出游可以去各种老年组织……农村老人也同样有着与城市老人一样的需求与爱好,可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公用养老设施,无法大量结识同龄老人来填补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农村老人能排解寂寞与空虚的至多也不过是看看电视,在傍晚蹲蹲树阴唠唠家常。

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原因分析

(一)国家相关立法政策的缺失

尽管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但其中并没有明确立法规定应如何进行精神赡养,精神赡养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哪些。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立法。几千年来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最主要的依据和保障还是社会的道德约束。但道德约束是不具备任何强制力的,它仅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一定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孝道观念逐渐弱化,市场经济占主导作用的时代,立法保护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已变得日趋重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观念弱化

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人们价值观念产生偏离,重视金钱,淡漠亲情,再加上社会的迅速变迁和人口迁移使家庭中的代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更推动了老少两代的分居和老年人家庭户的增长。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家庭的出现,给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带来了诸多的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孝道观念弱化,现在的年轻农民家庭责任观念日益淡化,敬老、养老意识淡薄,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出现的纠纷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虐待老人的现象;随着社会转型加快, 代沟愈来愈突出。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追求个人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增加,子女人格独立化,家庭重心下移和平移,老人在家庭中绝对权威地位丧失。与此同时大众教育的普及,尤其是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使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严峻挑战,某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逐步退却或让位,因此出现有些道德缺位现象和更多的道德弱化现象。

(三)农村相关养老设施的缺乏

显而易见,农村或许有大片的农田、树林、草地,却没有公园,没有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更没有老年大学。农村空巢老人想要克服空巢心理,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广交朋友,丰富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公益性劳动,但是却没有相对应的设施机构或组织。

(四)对养老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农村,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加上市场经济各种物质思想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对养老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普遍认为:养老=物质养老,即给予老人足够的物质,老人就越满足、越快乐,却忽视了精神赡养的存在。

同时,农村空巢老人对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态度上不够积极他们认为,“只有无子女的人才会去养老院”,“自己有儿有女去了还不让人笑话?”“除非到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无法在身边照顾的情况下,才选择去养老院”等等。

四、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重要性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是老人的健康、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交的健康。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能够有助于其广交善友,减少孤独无助感,促进其身体的全面健康。

同时,步入老年人就意味着进入了“弱势社会团体”,其社会角色、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影响到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和支配权。这些有可能会造成老年人情绪低落、抑郁和消沉,出现焦虑、孤独和被社会抛弃感,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身心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老年人特别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对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通过有效的精神赡养能有效的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

农村空巢老人虽然离退休,但他们尚有工作能力,渴望为社会做贡献。鼓励其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进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意于社会的事,能够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未完成的心愿,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精神赡养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农村地区,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就必须认清这个大趋势,重视老人的赡养,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抓物质文明,更要抓精神文明。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空白区,要真正发展健康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填补这个空白。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

五、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内容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立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养老设施

我国现行法律在老人精神赡养方面的缺失,使得没有切实可依的量化标准,在具体操作工程中,往往让少数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让司法系统有法可依,让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成为子女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有必要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以法律形式进行量化。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还不是很发达,没有能力给每个农村配备完备的养老设施,但是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养老设施。结合农村老人的实际情况,可以优先考虑建立一些活动室,配备各种书刊、报纸、多媒体和健身设施。

(二)农村空巢老人自身要自立自强,冲破传统思想,培养兴趣爱好,懂得自得其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人的精神生活是以儿孙为中心的,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所以对儿女的“精神赡养”过分依赖,这种精神状态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抑郁,如食欲减低、体重下降、失眠、懒散、情绪低落等。今天作为新世纪老人,老年人要拥有乐观的心态,能够调整生活中心和生活节奏,主动接受社会,适应社会,积极地走入社会去寻找快乐。若能每日将“自信康寿二百年”默念数遍,久而久之,在人的潜意识中,自然就会树起一个坚强的健康长寿的精神支柱。生理衰退,尚可恢复,精神衰老,一老百老。因此,最重要的是老年人自己主观上要努力,做到凡事想得开,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在精神上持久地保持青春活力,这才是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长久源泉。农村空巢老人要在空闲时间注意培养自己的新兴趣,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自娱活动,如:种花种草、养鱼养鸟、绘画书法、歌舞旅游、拳剑功操、读书看报等,这些活动能够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精力充沛,体力增强,使他们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三)家庭要发扬“孝”的传统,不仅要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更要让他们老有所乐

孝是我国养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孝经》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也就是说,孝顺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生来的义务。具体一点说,孝就是使父母宽心喜乐,免忧愁少担心。在今天子女孝顺父母有了新的时代意义,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更多的是去尊敬他们,使他们身心愉快,这也是“精神赡养”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子女,要想搞好老年父母的精神赡养,就必须在应对繁忙的工作和其他杂事之外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多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关心老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让老人在家里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要经常抽时间出来陪空巢的父母散步,让他们不再空巢,主动与老人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育子女尊敬老人,不要嫌老人唠叨啰嗦,不要嘲笑老人的某些“儿童行为”;要尊重老人的自尊心,耐心倾听老人的想法,遇事多与老人商量,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生病要带他们就医,逢年过节或遇老人生日,特意为老人做爱吃的食物,买老人喜欢的物品。出门在外多打电话报平安,多问老人的近况。不仅要尊重老人的兴趣爱好,更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兴趣好看,帮助他们广结益友。

【参考文献】

[1] 黄佳豪.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9月第30卷.[2] 杨珞.对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的道德思考.[J]黑河学刊总第151期第3期.[3] 陈玉光.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其改善.[J]《 新视野 》.[4] 邵南.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J]南平师专学报.[5] 冀相英.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0期.[6] 焦娜娜、张静平、谢丽琴、彭芳.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月第30卷.[7] 陈超群、林 梅、王莹洁.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 及其对策.[J]RCH INESE GENERAL NURSING October, 2008 Vo l.6 No.10B.[8] 马淑青、谭洋.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8期.[9] 刘高宾、郑锦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0 年5 月刊.[10] 黄羿友.弘扬传统美德关注“ 空巢老人.[J]《经济师》2009 年第3 期

[11] 李锋清.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第21卷第2期

[12] 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第34 卷第1 期

第二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现象浅析(精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空巢家庭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空巢家庭的含义和成因分析,发现空巢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空巢家庭 人口老龄化

养老问题

网上有个视频叫《老人与年》,描述的是一个老人等不到儿女的回家,孤独的过完又一个年,深山老林,只有一条大黄狗的陪伴。其实早在1980年,世纪老人冰心就在她的名作《空巢》中将“空巢老人”的晚景寂寞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今,中国的空巢现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早已远非改革开放初期的景象了。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有专家称,“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因此

一、空巢家庭现象的含义及其成因分析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相互联结的阶段,空巢期属于其中的第六阶段,是指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出走这个阶段。在空巢时期,成年子女因就业、服兵役、上学、结婚等因素离家,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空巢家庭的分类,根据穆光宗的观点,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为群空巢家庭和类空巢家庭,前者指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后者指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第二种分为年老的空巢家庭和年轻的空巢家庭。

我国出现大量空巢家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变迁、思想文化等因素。第一,个人和家庭影响因素。空巢家庭在传统社会中极为罕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普遍下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同时,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不愿意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选择独居。第二,社会结构转型和变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流动频率逐步提高,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流动人数大约在100万~200万之间,但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已高达1.47亿,占总人口的11.28%。劳动力的流动和迁移使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父母,到外地寻求更好的发展和工作机会。第三,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家庭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大家庭以血缘为纽带,共同生活,一起劳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注重伦理关系转变为重视经济关系。父母和子女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活动方式上差距加大,因此,双方都更倾向于分开居住,由此产生了空巢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下空巢家庭对养老带来的挑战

其实空巢家庭现象增多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中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从老年人口规模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

从老龄化速度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快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2021~2035年,中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人。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与世界平均数相同,均为10%左右,到2010年我国上升3.3个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数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40年,世界老龄人口比重将上升10.8个百分点,而我国将上升21个百分点。从解决老龄问题的难度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增速加快、空巢化加快”等三个特点,老龄工作面临的困难之多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人口老龄化,同全球化、城市化和气候变化一样,被视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挑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养老、健康医疗等问题逐渐凸显。

空巢老人的生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相对困难,无法保持基本生活水平。

良好的经济状况是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由于老年人退休后,退出劳动力领域,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 收入大大减少。部分农村老人仍以家庭为主要依托,但在空巢家庭中,儿女都不在身边,加之青年人自身生活,供养孩子的压力,他们的经济负担非常沉重,也不能时时给父母以经济上的补助。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最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完善。虽然到2011年为止,我国的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但是这只是补了了缺位,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保障水平很低的,很多时候不能解决老人的经济问题。

在《老人与年》中,老人因为没钱提前出院,总是在破落的昏暗的墙角数着不多的几张皱巴巴的钱,一遍遍在我脑海中徘徊。

二是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健康、人身安全、生活照料等问题突出。

据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家庭的老年人患病率达80.7%,比非空巢老人平均患病率高10.03个百分点 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更大而由于无人照料,使空巢老人病情加重或暴死家中的例子时有发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照顾自己,尤其是很多患有慢性病、大病的老人,更无法照顾自己基本的饮食起居。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有限,儿女又不在身边,社区资源有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很容易使空巢老人患病、面临着很大的生存风险。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及对各种危害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发生跌倒、摔伤、烫伤等的几率增加。此外,有些犯罪分子瞄准空巢老人家庭这个弱势群体 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老人因孤立无援而深受其害。2012年4月19日桂林就有一“空巢老人”煤气中毒死亡20天后才被发现。同时调查显示,有58.2%的老年人不能照顾自己,在做饭、买菜、洗衣等日常生活上需要接受帮助。空巢老人患病率较高,家庭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桦树沟村成了所谓的老人村,这块土地已经“留不住年轻人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甚至很多家庭都是一个老人一个家。2岁的王四肾脏不好,经常腰痛,有时实在干不动活,就趴在田里,一边爬一边“扒拉”着松松土。年轻人走后,老人们需要打理家里的一切,其实,这个家不过一个人而已。

三是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情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一方面 在空巢家庭中,子女远离父母外出求学、工作、生活,无法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公共资源有限,特别是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非常缺乏,空巢老人没有活动产所,也时常无人聊天,精神空虚会使病残率提高和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儿孙满堂全家福,天伦之乐笑开颜”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空巢的出现使老人进入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状态。调查显示,有42.6%的空巢老人有非精神病

性心理障碍 表现为情绪低落 焦躁不安 孤僻 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有可能使老人陷入心理危机,甚至发展为空巢综合症。

“每天像窝在鸽子笼里一样。”患有心脏病的吕奶奶说,她平常很少出门,怕在外面晕倒。自己在家每天用一个舀水大铝勺做两顿面条,“吃罢就干坐着”。子女经常给她钱,送来的食品总也吃不完,不受饿也挨不着冻,只是无尽的“寂寞难以打发”。

“最盼望过年,像小孩子一样了。”吕奶奶苦笑道。只有每年春节期间子女们才能回来聚一聚,但往往正月初五初六开始,“家在外地的要回去,本地的也要忙他们的工作,又剩下我一个人”,刚刚“热乎”起来的心窝又复归寂寞。

精神空虚,是不少空巢老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天盛社区76岁的汪秋菊老人,独生子常年在外地开油罐车,三四个月才回来一次。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严重糖尿病引发了白内障,她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路,2010年因此摔断了腿,钢板至今还没取出来。为此,她很少出门,只是偶尔出去买点菜和馍馍回来。儿子担心她再出意外,每天下午都会打电话问她身体如何、吃啥了。“我现在每天就等着儿子5点钟的电话了!一个人在家里很孤独,然而待不住也要待,没事就在屋里转圈圈,人真是老不得!”

三、解决空巢家庭养老的对策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在高层部署中,未来五年,中国将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加快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照料服务,加强对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大力培养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加快老年人护理康复服务等六大发展重点,均是对位解决“空巢老人”精神寂寞、生活照料等现实困难的可行举措。我们在这再对空巢家庭养老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从社会宏观层面维护空巢老人的权益。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家庭空巢化形势下,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帮助空巢老人克服诸多生活及心理危机,保证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是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和历史责任。政府除应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老年福利设施等外 还应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以空巢老人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宏观层面维护空巢老人的权益,以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最终使空巢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二、发扬传统的孝文化,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空巢老人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养老同样有物质的需求,也渴望得到子女亲情的关怀。然而他们的子女很多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与自己天各一方。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来说,子女理应赡养年迈的、曾经为自己辛苦付出的父母,发扬我国优良的家庭养老传统。子女当自己不在父母身边之时,除了应托人照顾家里的老人之外,还要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老人家,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让空巢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转变思想,恰当地处理好中国历来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对于自身与子的矛盾应该积极去面对,而不应选择与子女分居的办法来逃避现实的矛盾。应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氛围,充分发扬家庭养老的作用。

特别是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这一对策是目前最可行的。

三、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重视空巢老人的精神照料

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主,社区为辅,老年人家庭是基本生活载体,社区通过上门服务、社会互动、网络交流等方式提供养老服务。这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选择,也符合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传统,这种方式有效弥补了空巢老人因儿女不在身边的精神空虚问题。它以家庭为载体,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医疗、家政、康复、娱乐、精神等多方面的服务,是一种家庭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能够有力的应对我国的老龄化冲击,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

四、结语

“劳我以生,佚我以老”。养老“空巢”,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面对“未富先老”和“银发浪潮”的双重压力,老年人是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巨大影响。唯有直面空巢现象及其影响,准确把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规律,尽早在思想、理论、法规、政策、物质、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准备,方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回应公众对于“空巢”现象的担忧与诉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之路。

参考文献:

[ 1] 刘娜梅、路丽娜.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现状及对策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9月第26卷第18期

[ 2] 肖洁红.空巢老人问题探析.巢湖学院学报, 2006: 46-49.[ 3] 谢慧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分析.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70-71, 74.[ 4] 李靓.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经济视角.2011年第1期

[ 5]杨琳.你的老年也会“空巢”吗.瞭望.2012年

第三篇:空巢老人背景(模版)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70%,预计2010年将达到80%以上。“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早在 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因为他们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

第四篇:农村空巢老人案例

案例正文:

农 村 空 巢 之 痛

——农村空巢老人的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尖锐,而伴随着老龄化的问题所带来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就更让人担忧。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双重社会背景使农村的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以及各项应有的社会保障上程度偏低,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所面临的种种生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在课题组调研的吉林省合心镇新农家村,农村空巢老人的各方面生活很大程度上都面临着“空巢危机”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危机、精神需求的危机、社会支持较少以及经济方面的危机。通过四次访谈,课题组成员帮助该村一户空巢老人解决了一些目前面临的问题,以期启发同学们提出针对农村空巢之痛的更多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空巢危机

新农家村

合心镇

吉林省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寻找更好的发展,这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家庭。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 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其中,在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老年人为社会发展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也制定和出台了很多针对他们的政策,并把老有所养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不得不看到,由于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巢问题。伴随着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空巢危机也随之而来。因此,在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之时,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尝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空巢危机并进而推广所取得的理论、实务成果,对于减轻政府负担,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日趋严峻的农村空巢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生命、生活质量,发展和充实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很大意义。1 新农家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新农家村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长春市西北部,隶属合心镇,位于合心镇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建筑多沿公路修建。辖8个自然屯。共465户,低保户16户,党员38名,户籍人口1780人,其中,劳动力906人,种植大田和蔬菜的人数为200人左右,技术工人主要在北车等开发区上班,从事木、电、焊工及服务业,大约150人。全村幅员面积为8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509公顷。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

1.1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空巢之痛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也接踵而来。

1.2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改善主要依赖子女。新农家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良好,覆盖面100%,村里老人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但这些钱不足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下。1.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 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论是村里的干部,还是他们的子女,都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同时也希望村里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关心与照顾。2 个案背景

课题组针对新农家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失望消极孤独无助等心理危机这一现象,做了一次社会帮扶工作,以期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尝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的有效方法。

居住在吉林省合心镇新农家村的张爷爷今年已经 75 岁了,初次见面是在村干部的引荐下完成的。通过简单的交谈,根据他本人描述,最近他常常感到生活很无助,而且做起事情来总觉得力不从心,容易疲劳。随着交谈的深入,笔者了解到,张爷爷有一个老伴儿,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女以及外孙。但是由于家里生活困窘,加之几乎没有耕地,孩子们很早就外出打工了。儿女们疲于生活,对待老父母显得有心无力,除了过年节偶尔回来一次,平时几乎就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但是,张爷爷的老伴儿去年开始出现老年性痴呆的症状,不能再照顾他了,反过来需要张爷爷去照顾老伴儿。老伴儿的突然状况,张爷爷根本接受不了,并且,由于病症的影响,张奶奶对原本就不怎么回家的儿女显示出淡漠、疏远,有时甚至莫名发怒。一来二去,儿女们除了按时给予些养老费用之外,便很少再来探望,就连平时关系较好的几个老邻居也心有余悸,往来越来越淡了。谈到这里,张爷爷流露出脆弱、无奈的表情,言语间夹杂着对老伴儿的无助,对儿女的失望,对自己和生活的绝望。3 帮扶策略 在分析完张爷爷的问题后,我们制定了针对张爷爷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策略。由于张爷爷的问题主要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是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危机。因此,我们制定的总体帮扶策略为: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张爷爷客观面对生活现状,接受生活中不好的一面;同时尽力与其儿女进行沟通,帮助缓和冰冷的家庭关系;最后,针对张爷爷老伴儿的疾病问题,尽量与村里负责医疗的领导进行协商想办法缓解。具体地:

策略 1:与张爷爷一起回顾其生命史,目标 1:让老人找到往事的意义、懂得拥抱此时此刻;

策略 2:联系老人子女,与其沟通张爷爷状况,建立联系,目标 2:协助张爷爷与子女重塑家庭关系;

策略 3: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帮助张爷爷一同照顾生病的老伴儿,目标 3:减轻张爷爷照顾家庭生活的压力,同时让他不再感觉到孤单和被社会遗弃。

在设定了服务目标和策略后,我们将本次介入工作分为四个部分,计划利用四次成功的访谈和介入来达到预定的工作效果。4 具体过程 4.1 第一次访谈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介入是在张爷爷家里进行的,有了上一次比较成功的接触,再次见到老人,他还是很配合也很高兴。一进屋儿就笑呵呵的让我们上炕坐并且在炕桌上用盘子摆上了自家的沙果和热水。我们环顾了下屋内,明显感觉比上一次要洁净和整洁了许多,张奶奶还是在炕的另一边坐着不出声。按照事先拟定的工作策略,在一阵寒暄之后我们开始渐渐引入主题,以想听故事为由让老人回忆并叙述自己的经历。张爷爷开始笑了笑,说自己孙子都不想听什么故事,我们倒大老远跑来听他唠叨。一点点的,老人带着我的思绪一起回到了 他的过去: 第一次聊天记录:

“这么说吧,我老家还不是这儿的,老家是辽源那边儿的,也是农村。家里子妹儿多啊(兄弟姐妹多),算上我得有七个,我二哥三岁那年就没了,说是肺炎,没钱治。小时候家里是真困难啊,后来没招儿啊,应该是四几年,43 年吧,我十六嘛,那年,实在受不了了,就从家里出来了,这边有个亲戚,家里人少,我就过来帮着干点儿农活,种种地。起码能有口饭吃啊,就这么地,学也没上,来这头儿两三年吧,反正人也勤快,哎呀,真不是说啥,我那会儿也年轻,身体也好,天天三四点钟儿就起来下地干活,这村里没有不夸我的啊!呵呵。我这亲戚是远房的,算是一个舅吧,挺稀罕我的。觉得我这小伙儿还挺踏实肯干的,就找人做媒介绍你这奶奶,那会儿结婚也没啥说道儿,都是老农民,不像现在要这要那的,看着差不多人好也就嫁了。那年我应该才十九,还没你现在大呢,呵呵,该说不说我这舅真是对我好,借我钱帮我盖了两间土房(现在这瓦房是后来翻新的)。其实啊,那时候你这奶奶在小村儿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了,当时说媒的也不少呢,我这辈子最有福的事儿也就是能娶她了,就连后来咱家这点儿地都指着人呢。我这户口不在这村儿,没有地,俺俩这不结婚了嘛,户口就弄过来了,刚结婚那会儿我就是给别人种地干活儿,挣口饭吃,这是后来,我老丈人划了块儿地给俺们俩了,一点儿点儿把这俩孩子拉扯大了。现在这日子跟以前一比,俺也算满足了,这搁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呵呵,你奶奶这是病了,要不啊,我俩感情可好了。过了大半辈子了,都没红过脸,你们现在这些小年轻儿不行吧,呵呵。” 第一次访谈结果:

说到这里,张爷爷露出了笑容,神采也好了一些,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他年轻时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却踏实肯干,爱情又幸福美满。就这些来说,也确实值得我们现在这些浮躁的年轻人好好学习。同时我们意识到这是 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给老人以鼓励和肯定,于是在不断微笑点头以示回应后,又向老人说了些老年疾病的发生规律,以及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知识,引导张爷爷逐渐接受老伴儿患病的事实,并让其明白家庭变迁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跟老人聊了很多,虽然依然能够感受到老人对目前孤独生活的无助,但是明显可以感到张爷爷对自己这辈子的肯定,和对眼下困难的从容接受。就这样,跟老人约好了下次会面的时间和道别后,结束了第一次成功的访谈。4.2 第二次访谈

一阵问候后,开始了我们和老人的第二次访谈。还没开始正题,老人情绪略显焦虑,询问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访谈记录:

“我这闺女和儿子啊,得将近一个月没来过电话了,真是当没我俩这人了。唉,算了,自打你奶奶有病,他们这是回来的越来越少了,哼,没病的时候也一样儿。都说养儿防老,我这养的是个啥啊,有时候真想跟你奶奶一起早点儿死了算了。”

听到这里,我们意识到老人的空巢危机还是比较严重的,虽然通过第一次的介入,老人对现实生活能够进行客观对待,但是,儿女的长期忽略和冷落依然是导致目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安慰过老人后,征得了同意,我们联系了老人的女儿,表达了老人对其牵挂之情,对小辈儿的想念,充分描述了目前两位老人所面临的形势,希望她能联系老人儿子多联系和看望老人。并对张奶奶的病情作了简单解释,希望其能够理解。女儿在电话的开始还是略显抵触的,但是后来也表示最近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而疏忽了自己父母,才闹出来需要外人打电话提醒的态势。并且保证最近就会联系老人儿子带上孩子抽空回来看望两位老人。在结束了跟老人女儿的电话后,我们尝试给老人儿子去电话,但是试了几次,都是关机。不过张爷爷在上一通电话后心情好了很多,又露出了笑容,并说:

“算了,不通就不通吧,到时候也能过来。呵呵,哎呀,小伙子,真挺谢谢你的,我这人脾 气倔,他们不给我打电话,我就不给他们打。一来二去的,还得麻烦你打这个电话,你说这是什么事儿,哈哈。” 第二次访谈结果:

老人笑着说要留我在家吃晚饭,虽然不忍心拒绝,但是还是跟张爷爷说明了来一趟不太方便,天色也不怎么早了,怕没有回市里的公交车。老人心里很是感动和感激,说下次早点儿做饭,留我们吃一顿饭。结束了第二次工作,感觉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前两次工作的目标基本达到,张爷爷已经可以接受现实生活,并且也缓和了同子女的关系。4.3 第三次访谈

第三次介入前,我们联系了新农家村的刘玉成书记,并就张爷爷老伴儿的问题与其进行交流,但刘书记表示现在条件有限,资金和人手都非常短缺,有些力不从心。但表示一定会把张爷爷老伴儿的情况反映给主管卫生医疗的有关领导。随后,我们来到了张爷爷家,开始了第三次访谈工作。时隔几日,老人家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错了,刚到屋内就笑着拿水果给我吃。我们注意到,这次多了几种水果,就笑着问张爷爷原因。老人边忙乎边笑着说: 第三次访谈记录:

“这不都得谢谢你们嘛,昨儿我姑娘儿子领着我那孙女儿和外孙子回来了。这不,给我买了这老些水果,还给你奶奶买了一箱奶,我这能不高兴嘛,俩孩子也确实不容易,说以后尽可能多回来陪陪俺俩,呵呵。” 第三次访谈结果:

听到这里,我们心里也不由得高兴起来,既是替老人高兴,也是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欣慰。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转达了村里领导对奶奶情况的关注,老人更是连声道谢,并表示最近心情比之前好多了,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偶尔下午空闲时,也跟邻居聊天散心了。心情好了,觉得自己身体也比以前舒服多了。4.4 第四次访谈

由于之前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基本达成,即将面临结案。当我们意识到这即将成为和张爷爷最后一次促膝畅谈后,心里难免有些担忧,担心这会对老人刚刚恢复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老人见到我们,依然很高兴,还没待我们走到门口就已经挥手问好。并给我们讲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儿女又打电话了,而且还跟孙女儿聊了几句;隔壁的赵老头儿昨天给他家送了点儿饺子;说今天一定要留我在家吃饭。一阵犹豫之后,还是跟老人说了实话,告诉他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访谈,老人顿了几秒钟,最后还是理解了,特别感谢这些天我们为他们老两口儿所做的事情。我们表示还是会继续跟他保持联系,希望他能够将现在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下去,不定期还是会再过来拜访的。张爷爷连忙说欢迎,欢迎,到时候一定给我做顿饭吃。5 结果评估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沟通,张爷爷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之前的危机,曾经低落的心情有了很大好转,消沉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对待现实的生活也有了客观恰当的对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同时在与儿子等其他家庭成员有了更好的互动和相处。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亲情支持和关怀对老人的鼓励和摆脱困境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张奶奶的疾病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张爷爷,而现在通过村里以及周围邻居的配合也算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村里负责医疗的领导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找专业医生给张奶奶做检查;周围邻居几个略微年轻的大爷大娘也表示,一有空闲就会去张爷爷家帮帮忙,做做家务,并表示张爷爷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们一起帮忙解决。最后一次跟张爷爷告别时,终于看到了他难得的笑容。

考虑到预定的几项目标基本达成,老人的精神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家庭生活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并与子女关系逐步好转,已经达到了社会帮扶的标准。但是帮扶结束后,很容易使 工作已取得的成效丧失,因此我们之后仍然继续与被访者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作为效果的保持和对帮扶工作的跟进。在此阶段,在与老人联系时,仍然尽量去了解其生理、心理状况,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恰当适时的干预来保证帮扶工作效果能够长久有效的持续。6 结语

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温饱不成问题,更多面临的是孤独寂寞等心理危机以及老年性疾病等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不仅需要子女和亲朋的照料,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来关爱、关注。

(案例正文字数:6609)启发思考题

1、张大爷家的“空巢”问题解决成功了吗?后续工作问题怎么开展?

2、这种“空巢”老人现象的解决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

3、请对比农村和城市都出现的“空巢”老人现象的异同。

4、请阐述你构思的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解决途径。

第五篇: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一)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二)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下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家庭老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 班级:外语与经管学院英教一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起了许多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遏制涉老诈骗侵害 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文/《瞭......

    空巢老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招录面试刚刚结束,空巢老人现象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昨天,一份最新公布的《“空巢”老人生......

    空巢老人[范文大全]

    大学生爱心社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3月18日,大学生爱心社赴淮南裕安三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活动,五十余位爱心社社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下午一点整,爱心社社员在北区......

    空巢老人

    城市空巢老人现状和成因调查什么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