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头学区为头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清单docx(大全)
桥头学区为头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问题清单
一、功能室建设
1.功能室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
2.计算机教室:未投入使用,器材登记表不规范,无人机对应册,无防尘设施,无使用记录;
3.心理咨询室:建设尚未完成,器材未安装,未聘心理教师; 4.科学器材室:与科学实验室相离太远,不便使用; 5.科学教室:未投入使用,无使用记录;
6.图书室:图书配备不达标,尚缺1750册,未开始借阅; 7.音乐器材室:与舞蹈室合一,器材配备不达标,未投入使用;
8.美术室:器材装备不配套,未使用;
9.卫生保健室:建设尚未完成,未聘医务工作人员; 10.门卫室:无室、无防暴器械;
11.留守儿童之家:无室,无档案,未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12.各功能室无专业管理人员和岗位公示牌,无制度,无登记册,装备登记表未更新,底子不清,室内没有布置。
二、氛围营造 1.无固定标语;
2.培训宣传工作不到位;
3.未制作专题片,图片资料少,无“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楼道缺乏校园文化内容。
三、环境创设
1.未制作展板,无亮点和特色展示; 2.教室布置太陈旧,废弃物未清除。
四、后勤管理 1.校园内线路零乱;
2.教师宿舍楼顶渗漏,外改电路有安全隐患。
五、档案建设
1.指标4无各建筑物设计图;
2.指标6无使用记录,无仪器室相关图片; 3.指标7无使用记录和图片资料; 4.指标8无使用记录和图片资料; 5.指标9统计表数据未更新无图片资料;
6.指标10图书缺1750册无图书室使用图片资料; 7.指标13无土地使用证
8.指标15资料归档错误,无实验情况统计表无相关图片资料
9.指标16无各建筑物和生活用房图片;
10.指标18--20无从业人员登记表无检查考核资料;
11.指标23无心理辅导人员聘书和信息登记表无心理咨询室设备登记表无相关图片资料;
12.指标22更新卫生室设备登记表和卫生人员登记表无卫生人员聘书和资格证复印件更换图片; 13.指标24无实验室和仪器室图片;
14.指标27无图书室阅览室管理人员登记表无借阅记录无相关图片;
15.指标34--35表中未填入相关数据
16.指标37无各年度公用经费拨款文件复印件培训经费明细表不详细无培训经费资出票据复印件;
17.指标38无规范办学行为文件和工作资料无特色办学资料;
18.指标39无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学业成绩合格率未达百分百无学业成绩统计表无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合格率统计表; 19.指标40无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办法无行为给饭考核成绩册无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册。
20.综合类、普及类、均衡发展类、素质教育类、特色类档案未建。21.无档案目录 22.无年报复印件
2018年3月21日
非寄宿制学校
第二篇:院头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院头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我学区把所有小学合并为三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学区组织三所学校分别进行了自评自查,各项指标均不理想。
院头联办小学现有学生493名,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0.55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6平方米,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5台,均不达标。
上麻联办小学现有学生152人,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5.6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0台,各种功能室均不达标。
胡家庵联办小学现有学生186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4.8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0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0台,各种功能室均不达标。
2012年5月30日
院头学区
第三篇:双城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根据《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现将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双城镇共有16个行政村15所学校其中完全中学全镇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学校1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14所公立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3966人,其中高中1409人,初中生869人,小学生1488人
二、自查情况
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全县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制定了《康王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全面加快了创建工作的实施步伐。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管理
我校根据县局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
(三)布局调整
学校布局趋于合理,规模适中,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薄弱学科的加强,有利于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彻底清除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推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办学条件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2006年“两基”迎国检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投入力度,修建厕所、操场等,同时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
1、教学设施: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7680平方米,彻底消除土木结构校舍,无D级危房。
2、图书仪器设备: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
3、体、音、美、卫及电教设备:校体、音、美、卫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五)教师队伍
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女4人,共有学生202人。
1、专任教师合格率:全校11名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9人,中师学历2人,岗位合格率为100%。
此外,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六)普及程度
1、入学率:入学率100%。、辍学率:近三年来,没有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2、完成率: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
(七)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八)义务教育延伸
我乡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差,家长意识不高等给我乡的学前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已彻底得到解决,学前一年入班率达到100%。
户县康王村小学 2010年10月29日
第四篇:潭头小学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潭头小学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潭头小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全乡共有完小1所(潭头中心小学),初小2所(下固小学、杨梅江小学),教学点5所(官田小学、石陂小学、卧龙小学,罗星小学、神口小学),幼儿园5所(潭头中心幼儿园、居委会幼儿园、下固幼儿园、石陂幼儿园、杨梅江中心幼儿园)。
2、全乡小学教师47名。
小学在职教师人中,持有教师资格证和继续教育证47人,持证率100%;中师以上学历47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36人,学历达标率100%,专科以上学历比率76.5%;普通话水平在二乙以上47人,比率为100%。
3、小学共有学生1051。人。
4、潭头小学占地约1000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31.92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有微机室、电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阅览室等各种功能室;校园环境也逐步得到亮化,优化,更加优美。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情况
1、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达到检测指标。
2、残疾儿童入学率85.7%。
3、小学辍学3人,辍学率0.11%。
(二)学生情况
(1)、在校学生数:
小学1051人,其中潭头中心小学699人,下固小学114人,杨梅江小学116人,石陂小学55人,卧龙小学43人,官田小学8人,罗星小学9人,神口小学7人。
(三)办学条件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现有教辅用房面积为5231.92平方米,在校学生699人,人均面积为7.48㎡,达到验收标准。
2、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
体育运动场地面积3307 m²,在校生699人,生均 4.73㎡。
3、生均图书:
学校图书室藏书10500册,在校生 699人,生均15册,达到验收标准。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小学:学校有计算机25台,在校生699人,每百名学生拥有 27.96台,还差5台。
5、学生住宿:
学生住宿面积660.37 m²,生均 4.03㎡,已达标。
(四)、教师情况:
1、师生比:
小学:现有专任教师 28名,在校生699名,师生比 1:24.9,未达到验收标准。
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小学:现有专任教师 28名,高于规定学历教师25 人,学历达标率100%。
(五)教育质量
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
上学年末小学生655名,体质健康测评合格651名,合格率99.3%,已达标。
(六)教育经费
1、生均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小学600元。
三、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和主要作法:
1、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永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特制定了《潭头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综合楼和教师宿舍。
2、制订了《潭头小学“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加强了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教师签订控辍目标责任书,把控制学生流失、辍学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个人。学校在做好控辍保学宣传动员工作之外,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经学校多次劝返无果的学生及时上报。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严格按中心学校作息时间执行。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同时,学校统筹控制作业数量,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预防学生因厌学而辍学。要求班主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心理关爱,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进行帮助。
4、自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我校即制订了《潭头小学财务管理制度》、《潭头小学关于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订和落实,既确保了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经费开支,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5、教师培训方面。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培训、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四个层次,重点加强了对新课程标准研究、解读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对
新课程标准有了准确、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强了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培训,逐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对薄弱学科有关人员的专项提高培训;加强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加强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的培训,以上众多的措施,促使全体教师逐步由经验性教师向研究性教师迈进,逐步营造了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课题研究成果促教学的氛围。
6、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考评评价机制
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师考评制度:如《教师考勤制度》、《绩效考评细则》、、《班主任考评制度》、《教研组考评制度》等。绩效工资方面,我校严格按《潭头小学绩效细则》执行。
7、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随意提前结束新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项课程的开设。
8、学校建成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小学数学等器材室。各室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图书仪器都已登记造册,并有相关的使用记录和报损记录、特别是近年来配备的仪器设备已经全部登记入册,特别强调提高各功能室仪器的使用率。
9、我校严格按规定招生,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不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不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教学,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紧缺,师生比 1:25,离达标要求相距较大。
2、由于校建,功能室个数和面积都达不到标准,其中含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在处于在建当中。
3、班额较大。有一至五年级是大班额,其中五年级两个班是超大班额。
4、生均校园面积差欠较大。目前校园面积为10005平方米,迎国检要求差距3975平方米。
五、整改措施
1、加大管理力度,保证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做,条条有落实。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建设达到迎国检要求。
2、想办法化解超大班额。
3、一如既往的搞好学校德育特色工作。
4、尽量腾出房间,保证功能室个数达标。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潭头小学 2016-9-19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A study abou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ing development
杜东东
Du-dongdong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 本文首先对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之后,文章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对国内多数论者所认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进行了解读,认为,我们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拿取—给予,即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公平”处理(而不是绝对公平的处理)。只要拿取—给予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小于给予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这种拿取—给予就应该持续进行,直到税收中同等资源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与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相同为止,否则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不会达到最优。最后,作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Abstract: First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which cause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mbalanced development.Then, the article stands in the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angle, debate upo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ory which is identified with many scholars,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carry on the taking-giving process in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reasonably.This is a scientific way of distributing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fairly(not absolutely fair processing).So long as the superiority groups' negative drive which depends on the taking-giving quantity in revenue is smaller than the vulnerable groups’ positive drive which also depends on the taking-giving quantity in revenue, this kind of taking-giving process should continue to be carried on until the negative drive equals the positive drive, otherwise the overall society's welfare level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superiorly.Finally,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n the certain ponder to the way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福利最大化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balancing development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不仅是单个家庭的事,它还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日益凸显。这严重伤害着人们的教育公平理念,侵蚀着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很多论者也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站在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与均衡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探究,以期能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及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缘何产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凸现
(一)义务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
义务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指,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东、中、西部义务教育发展之整体状况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普遍较发达,基本实现了“普九”,有不少中小学,校园建筑豪华,办学条件优越,各种先进设备与设施甚至连大学都望尘莫及。与此同时,中、西部落后及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财政困难,投入义务教育的财、人、物等比较匮乏,不少学校办学经费紧缺,教育条件缺乏保障,一些学生时时面临失学的困扰。
(二)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不均衡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差异而言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小学的1.86倍,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是农村小学的1.71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农村小学作者简介:杜东东(1981.12),男,上海人,教育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的3.89倍。2001年我国国城镇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初中的1.93倍,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是农村初中的1.68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农村初中的3.24倍。其二,城乡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据调查,中西部农村有38%的小学、46%的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有许多学校的实验课没有条件开设,也缺少基本的图书资料,更不要提电脑、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其三,城乡受教育机会存在严重的差距。我国大中城市与城镇已于1995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农村中至少有1/4的小学毕业生未进入初中学习。
(三)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不均衡
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同一区域、同一城市中,学校之间的发展差异上。虽同属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些实力雄厚的重点校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享有较高的声望,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而那些非重点学校无论是在教育质量、办学声誉上,还是在办学设施和经费数额方面,均无法与重点学校相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系列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倾斜上。例如,在教育经费方面,重点学校的经费由省(市、自治区)直接拨款,并且按照较高的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在师资方面,选择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重点学校任教,增加高级教师和骨干;在招生方面,允许重点学校择优录取新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城市重点小学在3年级起开设外语课等。与重点学校相对照,大部分城市还有20%~30%的薄弱学校。
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而言,无论是哪一种非均衡,区域的、城乡的抑或校际的,它最终都将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教育机会均等理念”。这也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产生的逻辑基础。所谓教育机会均等一般指,学习者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机会均等:第一,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第二,过程均等;即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第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结果均等不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二、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原因探析: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对一些论者观点的呈现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基尼系数拉大
2.区域间教育投入的差异
地方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体,地区间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教育资源优劣差异。东、中、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2001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的5.4倍。
3.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
我国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整体上是分割的,教育经费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4.有效供给不足,支出结构失衡
有效供给不足是指,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教育经费总规模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我国教育投入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支出结构失衡是指,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我国目前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放在高等教育领域,这些年来,“在与国际接轨,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支配下,中央和省把本来就不多的教育经费投向高等教育,特别是给少数几所高校大量输血,使得我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投资结构错位。
5.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不完善
200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格局,然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中政府分担主体的重心仍然偏低,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中承担的财政责任明显不够,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未能对各级政府提供各项资金的基本责任作科学合理的划分。
„„„„„„„„„
(二)从高等教育需求的角度对义务教育需求状况的考察
1.高等教育需求第一阶段博弈:一般高等教育需求纳什均衡的形成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是精英式的,高等教育的收益较为可观,很多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收益可谓垂涎欲滴久已。这种社会心理一经形成便具有一定的惯性。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然而,高校毛入学率还不高(2005年达到了21%),升入大学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在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下,一般家庭可能会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仍旧是令人向往的,接受哪怕是一般的高等教育总比不接受要好。每个家庭都这样想,结果形成了高等教育需求第一阶段的纳什均衡,如表1-1:
表1-1 二人一般高等教育需求博弈
2.高等教育需求第二阶段博弈: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纳什均衡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还不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收益有着较大的差异。站在家庭的角度考虑,为了追求优质高等教育的经济或非经济收益,其很容易形成一种预期,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不是一般高等教育成了占优策略,每个家庭都这样选择,结果形成了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纳什均衡局面,如表1-2:
表
1-2二人优质高等教育需求博弈
3.据上可知,甲与乙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追求最终形成了一种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纳什均衡(需求价格弹性为零)局面,而且,这种均衡将层层向下传递,最终形成了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追求的纳什均衡,其中包括义务教育资源。因为能否追求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要对其前几乎任何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追求的纳什均衡说明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价格弹性趋于无穷小,即无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价格怎样变化,其需求量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正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一隐蔽力量加剧着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三、正确认识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与均衡问题
(一)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立场
不同主体由于立场不同,会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状况作出不同的判断。例如,弱势群体可能会认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是对自己的伤害;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亵渎;是对自己教育权利的剥夺。强势群体可能会认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状况是“及时雨”,满足了特定群体的需要。政府可能会认为,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如果过渡,将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何认识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呢?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呢?这是科学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一个基础。
我认为,我们应该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立场。我们不应该把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一棍子打死。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都需要激励,只有这两个群体的积极性都得到调动,或者对一者的负向激励小于对另一者的正向激励时,社会福利才会不断趋向最大化。公平向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育公平也不例外。强势群体、弱势群体都是纳税人,对一个人的给予事实上是对另一个人的拿取,会消弱被拿取者的积极性,从而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只有当对一个人的拿取的负向激励小于对另一个人的给予的正向激励时,我们才应该生产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实现这种双向激励,从而获得它们正负抵消后的剩余,从而增进社会总福利。(对一个人的给予事实上是对另一个人的拿取,这里的拿取
量等于给予量。尽管是同一个量,但其对于不同的群体却有着不同的效用,有着不同的激励。这也正是为什么科学的公平制度安排会产生效率的原因。例如,同是一块钱,它对于富人而言,负向激励很小,但它对于一个穷人而言,却有着很大的正向激励作用,这种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抵之后的剩余就是一种公平制度安排的产出。)
(二)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危害:降低了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当前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追求较缺乏弹性,即无论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都极度渴望追求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然而,由于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经济等各方面的基础不同,他们追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能力便不同。自然状态下,强势群体将被很强地正向激励着,而弱势群体则被负向激励着。例如有的弱势家庭由于争取不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会想,反正上不了重点高中了,那就别上了,因为上了非重点高中很难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甚至一般高等教育资源,投资收益偏小。结果是,孩子的命运过早地(学前教育阶段)被能力之外的因素决定着。这对于整体社会福利是一种损失。
(三)我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解读:合理地拿取—给予将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通过查阅文献,我发现,大多数学者所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当然,我不是不赞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是不赞同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是绝对平均主义在教育中的抬头,是不现实的。就算政府愿意并且有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均衡划一,但只要没有达到均衡划一的优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还是会在私人市场中形成。因为正如我们上边分析的,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有着极其缺乏弹性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拿取—给予,即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公平”处理,因为它会产生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只要拿取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小于给予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这种掠夺—给予就应该持续进行,直到税收中同等资源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与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相同为止,否则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不会达到最优,这也是我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图形揭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途径的几点思考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远非资源量的简单投入,它更是一种制度变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单靠大量投入可以实现的,因为在当前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需求极度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就算政府把全国的义务教育办到整齐划一的水平,只要这种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优质,相对强势的群体就总会想尽办法追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私人市场将难免出现。
正如我们上边所说,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是因为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形成了一种纳什均衡局面,而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需求的纳什均衡局面又是由于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纳什均衡所导致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高等教育问题。认真分析导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纳什均衡出现的原因。力争通过一种制度变迁的方式,化解这种恶性竞争。我们更应该关注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理论中的“质”,争取使高等教育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协调发展。
(二)上移政府主体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的重心,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200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然而,不同县、不同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过大。一些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政府主体的重心偏低,这越来越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新《义务教育法》打破了我国自2001年实施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了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制)、县三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我是比较赞同这种观点的。
(三)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需关注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投入还有待于加强。然而,就算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投入与国际水平持平,这种投入就一定能够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吗?我想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重视“硬件”建设,更需要“软件”更新,更何况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我们就应该比其他国家更重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艳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2] 边德明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年11月20日
[3] 聂劲松等.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J].文史博览.2006.5[4] 朱世云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高就低”[J].湖北教育.2006.10
[5] 曾满超等.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利用及配置不均衡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第2期
[6] 翟 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7] 曼昆(美)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8]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
[9] 杨龙.政府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
作者介绍:
姓名:杜东东 教育学硕士
地址: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
邮编:201620
联系电话:wxpddd333@163.com.021-6779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