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应形势创新预定兵员管育模式征兵调研材料
适应形势创新预定兵员管育模式
时间:2011-11-21 15:22来源:河南国防教育网 作者:李岩 点击:
144次
新兵役法和退伍士兵安置条例颁布实施后,部分城镇户籍应征青年思想波动较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报名不参检、参检不政审和去向不满意就不去等现象。日前,驻马店市驿城区专门对城镇户籍预定兵员思想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对如何防止优秀兵员流失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李 岩
新兵役法和退伍士兵安置条例颁布实施后,部分城镇户籍应征青年思想波动较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报名不参检、参检不政审和去向不满意就不去等现象。日前,驻马店市驿城区专门对城镇户籍预定兵员思想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对如何防止优秀兵员流失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
思想状况及原因剖析
随着城乡一体士兵安置政策的实施,首当其冲对城镇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入伍带来影响。一是自愿放弃的明显增加。据统计,驻马店市某区一个街道办事处,体检前确定送检的预征对象18人,其中有15人因取消指令性安排工作而自主放弃体检。二是抱有两手准备的明显增多。据了解,一些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征青年尽管报名应征,同时也参加了地方的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如果被地方单位录用就放弃当兵。三是选挑兵种方向的明显增多。据调查,有60多名明确表示不愿去新疆、西藏及东北等偏远艰苦地区,有50多人要求分到离家近、兵种好、驻城市的部队去,约占预定兵员总数的30%。四是因征集程序繁锁而主动放弃的明显增多。征兵工作有其严格的工作流程,涉及军地10多个部门,应征青年及其家长在征集手续办理中感到无所适从,稍有不顺就主动放弃。
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城镇籍预定兵员思想不稳定的现象,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国防意识有所淡化。长期和平环境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公民依法服兵役尽义务的观念有所淡化,社会上参军光荣的意识弱化,部分适龄青年感到当兵不如在家舒服;二是新的安置政策给传统观念的冲击。新的兵役法和退伍士兵安置条例明确了城乡一体化的优抚安置原则,多数城镇籍应征青年感到前途迷茫,觉得当兵无利可“图”。三是征集机制改革不够完善。一些外出务工青年想返乡报名应征,但考虑到征集指标有限或各种征集手续复杂,没有足够把握不如不应征。四是兵役奖惩力度不够。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的处罚规定比较原则,与之配套的行政手段也不完善,实际工作中惩罚的标准也不够明确,致使对拒逃兵役的行为不了了之。
几点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思想引导。城镇籍应征青年多数文化基础好、富有理想抱负、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思想比较活跃。为此,要突出抓好依法服兵役教育,引导双合格青年及其家长明理知法,引导他们端正入伍动机,树立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兵役可耻的观念;不少应征青年对个人发展、环境条件等期望值较高,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初定新兵的思想脉搏,防止出现思想反复及时解决现实存在的思想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现实可能的关系,及时化解矛盾困惑和消极惧怕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要积极借助当地红色资源,借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预定兵员参观革命纪念馆,请老民兵英雄和拥军模范作革命传统报告,到驻军单位过军事日,让他们亲身感受部队生活、学习、训练情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双合格兵员的国防观念,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做好入伍接受锻炼的思想准备。
二要强化跟踪管育。构建乡镇(街道)、村(居)两委、兵员家庭和双合格兵员“四位一体”的社会管育网络,各级征兵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挂钩到点;村居两委干部按属地范围对兵员进行责任管理;基层武装部与应征青年家长建立双向责任联系。同时,建立健全联系报告、请销假等制度,原则上要求初定新兵不得离开本地区,严禁酗酒、严禁酒后开车、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进入不健康场所、严禁私自外出,防止发生意外伤害或“自我淘汰”情况的发生。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对每个初定新兵的管理不失控,把每个预定新兵包干到具体人,做到“四知道一跟上”,即责任包干人随时知道包干对象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教育管理要跟上,谁的包干对象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谁的责任。兵役机关要向双合格青年发出“履行诚信承诺、承担光荣使命”的倡仪,以村组、社区为单位组织预定兵员学习新的《兵役法》等国防法规,进一步增强他们依法服兵役的意识。基层武装部要组织开展退伍士兵返乡欢迎会、退伍老兵与入伍新兵结对会、军属座谈会,请一些建功经济战场的优秀退伍军人现身说法,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预定兵员树立“当兵光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要创新服务机制。各级兵役机关要创新征兵工作服务理念,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事项,全程公开征集程序,着力打造阳光兵役机关,以优质服务赢兵心、保兵员。各级财政要专门拨出启动资金设立退伍兵创业贴息基金,民政、人事劳动将退伍士兵全部列入职业技能免费订单培训计划,规定事业单位今后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工作人员时,定向从今冬应征入伍的退伍兵中招录,同时规定公安、消防等部门招录文职人员和政府公益性岗位招聘时,专门拿出一定比例招录退伍军人。各级政府要从关心支持预定兵员家庭生产生活上下功夫,对预定兵员感情上厚爱一分,政策上优先一步,解难上多帮一把,深入做好一人一事的工作,借助政府及社会帮扶机制重点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增强预定兵员报效国家的决心。要深化涉军维权机制营造参军光荣社会氛围,兵役机关要积极协调军人军属维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预征青年及家属为主体开展以开一次座谈会、讲一堂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讲座、办一次军人涉法法律咨询为内容的“三个一”活动,重点讲解新《兵役法》、《退伍士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和有关法律涉军条款印制发放涉军维权服务卡,使服务项目、内容、联系电话一目了然。
新形势下征兵工作面临的矛盾、问题及建议
来源:中国军网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兵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兵员征集工作出现了诸如人员参军积极性降低、优抚政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尤其是2011年新《兵役法》颁布后,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兵员征集难的问题。如何充分认清当前征兵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措施,成为当前我们需要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征兵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分析
(一)受市场经济影响,适龄青年参军热情下降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适龄青年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参军入伍不再是人生的主要出路或唯一出路。尤其是随着和平年代的延续,“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已不再是社会的思想主流,军人的待遇尤其是政治待遇已不再让参军家庭感受到军属的光荣,人们的国防观念淡化明显,适龄青年为国参军的热情下降也很明显。当前,大部分人们考虑的都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生存、生活的问题,不仅要生存,还要生活得好。因此,很多适龄青年选择的是外出打工、经商这条他们认为最好、最直接、见效快的出路,而不再是参军入伍尽义务。从近两年报名应征情况来看,进站体检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是被“逼”着来的(自己不愿当兵,父母让其到部队锻炼),有的是为各乡、镇凑数的,还有的是怕政策处理而来走过场的。尤其是新《兵役法》实施后,城镇义务兵不再安置工作,又对大部分城镇适龄青年及其家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非农人员影响非常大。
(二)征集对象条件高与“合格”人员少矛盾突出。从征兵条件的设置上来讲,要求:大学生征集比例和高中毕业生征集比例分别为20%,70%。但从整体征兵情况看,这个条件有些偏高。就像当兵不再是人生的主要出路一样,上大学同样也不能保证一定有一个“饭碗”,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前,人们考虑的就是要有一技之长,要能赚钱养家糊口。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或青年不再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而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去学技术(比如上中专、上技校),客观造成了符合应征条件的高中以上学历的适龄青年总体数量偏少,愿意报名应征及参军入伍的就更少,再加上通过体检、政审两道关口时有些人因身体或政治原因被涮下去,最后符合应征条件的适龄青年的学历比例就有可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这也客观上造成了部分非常想参军入伍但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学历造假”问题的出现。通过我县调查及实际征兵过程来看,学历造假的问题确实存在(去冬就有6名体检合格人员因为学历造假而没有通过政审这一关),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客观影响因素多,参军入伍“热潮”下降明显。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由于新《兵役法》实施后,所有入伍人员退伍后国家不再安置工作,只是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对部分青年及其家庭尤其是城镇青年影响很大,使这部分人员参军入伍的热情骤冷。二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情况来看,义务兵入伍后的优待金标准差距非常大(如济南军区2012年3月21日《前卫报》公布的河南、山东两省的“2011年冬季入伍新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公示表”显示,优待金最高的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城镇义务兵标准为15552元,而最低的为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区,城镇义务兵标准为3000元,两者相差12552元。而如果从全国来比较的话,这个差距可能要达到3-5万元甚至10万以上),再加上同一个县(区)的城镇义务兵和农村义务兵的标准差距也比较大(如济南军区2012年3月21日《前卫报》公布的河南、山东两省的“2011年冬季入伍新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公示表”显示,城镇和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差别最大的是三门峡市陕县,城镇标准为15552元、农村标准为6186元,两者相差9366元),这就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即:都是尽一样的义务,而拿到的优待金却不一样,造成了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农村适龄青年及其家人的心理落差很大、热情不足,认为“当兵一年只发三、五千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两个月赚得多”。三是有些地区优抚政策落实可能还有一些差距(比如优待金如果省、市每人每年各负担1000元,则县级财政每人每年至少要负担3000-5000元甚至更多(如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县,如果省、市各承担1000元,则城镇义务兵县财政每人每年要负担13552元),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每年还要增加,有可能导致有的地方出现不能全部按标准足额发放的问题),也对想入伍当兵的青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四是目前从全国来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娇生惯养的子女越来越多,怕苦怕累的人也多,即使当兵也只想去条件好的、舒服的地方,再加上有一些家长送子女当兵的初衷也只是让其到部队“混两年,有一个当兵的经历”,所以“有好的方向就去,没有好的地方宁愿不去”;有的青年到部队后怕苦怕累不愿干而出现退兵问题(不退兵就要死要活要跳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也有部分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由于条件差、父母身体不好,子女是家中唯一的支柱,如果离开家,家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一些青年应征时不得不考虑而又对其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个问题。
(四)当兵发展空间小,退伍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多。从目前情况看,受军队编制体制或其他条件的制约,青年入伍后,士兵提干、考学的名额非常少,转士官的难度也比较大,甚至立功、入党都不是很容易的事,即便是在部队干了几年,也很可能学不到什么技术(或是学到的技术在地方根本就用不上,比如在部队学的修枪、修炮或是指挥,到地方后均派不上用场);而且由于退伍后国家不再安置工作,所有人都要面临“二次就业、二次选择”的现实问题,导致大多数适龄青年及家长感到“当兵没盼头,不划算”,还不如“不去当兵,在地方提前两年着手,干两年得两年”。
二、关于征兵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下步在征兵工作中,在继续抓好法规、政策宣贯的同时,各级政府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时策略,出台、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规定,以化解矛盾问题。
一是建议适当调整征集对象条件。比如,针对兵员学历比例可能达不到的问题,可适当调控、降低征集对象学历、大学生征集比例等的一些硬性标准,如果体检、政审合格,可适当提高初中毕业人员的比例。
二是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机制。针对异地入伍在校大学生优抚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建议省一级部门统一调控,对全省每年的入伍情况汇总后,统一按户籍地再下发至各市、县,同时与民政部门搞好协调,按标准发放资金,确保在校大学生异地入伍优待金有保障
三是调整优抚金标准和发放方式。针对优待金标准差距大和县一级财政压力大的问题,建议由省一级统筹,将优待金的标准尽量统一或尽量缩小地区间差距(同时也要消除“农”与“非”的差距);在负担的方式上,可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收入状况,根据人口数量、征集任务数由省财政统一收缴后再根据实际征集数量的多少按标准下拨,或增大省、市优待金负担比例,减小县区财政压力,减少因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
四是建立健全退伍安置硬性政策。针对当前退伍人员在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工方面政策落实不到底的问题,建议省一级制定硬性的指标规定,比如要留有一定比例的指标或多少个指标用于优秀退伍军人,避免有些市、县(区)打“擦边球”,玩文字游戏,使优惠政策落实不了,产生不好的影响。
强化政策宣传 端正入伍动机引导应征青年树立正确从军观
连日来,围绕新《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出台,城镇青年取消政府安置工作,孩子该不该去当兵的话题成为街头巷尾应征青年和家长热议的焦点。日前,笔者来到海城市海州管理区几个社区和街道,在同应征青年接触中明显感到,面对征兵政策的调整,很多应征青年参军热情非但未受影响,参军入伍的动机和理由反而更加明确。该市人武部政委张子和介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喜人景象,一是我们在加大征兵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让应征青年和家长真正明白了当兵不是去混日子、等工作、得到锻炼才是真收获的道理;二是我们通过邀请一些在部队得到锻炼、出息成才、真正受益的鲜活典型现身说法、介绍成长经历,让小青年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到部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参军入伍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针对征兵政策调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该市人武部认真分析形势,反复研究对策,一方面积极争取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应征青年参军热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战士在部队安心服役;另一方面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专武干部开展征兵政策法规培训,认真学习领会法规条例精神,让每名工作人员都成为熟知《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政策通”、“明白人”。针对一些应征青年和家长把参军入伍当作“跳板”,让孩子到部队混两年回来安排个好工作,没有安置政策就不愿去当兵的倾向性问题,人武部从加大兵役法规宣传力度入手,采取设立“兵役法规政策咨询站”与流动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适龄青年依法服兵役的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积极营造“依法服兵役,当兵最光荣”的社会氛围。征兵体检结束后,结合走访调查工作,他们将新修订的《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选取士官、考取军校、大学生入伍提干政策以及逃避兵役处罚措施等项内容汇编成宣传手册,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专武干部分成27个流动宣传小组,深入到镇(区)、街道开展征兵政策法规宣传,在挨家逐户面对面解疑释惑的同时,帮助应征青年和家长算好经济、政治和个人成长进步的“三笔账”, 让适龄青年和家长充分感受到当兵服役给个人和家庭带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实惠,真正明白部队是适龄青年磨砺人生,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途径,赚钱有的是机会,当兵机会不容错过,孩子到部队后得到锻炼才是真收获的道理。为了增强宣传教育的渗透力,人武部还在当地新闻媒体开设了国防教育专题专栏,将一些大学生应征青年、考入事业单位的复员兵、创业成功的退伍老兵以及在部队表现突出、立功、提干、考上军校的海城籍战士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与此同时,他们还号召各镇(区)武装部邀请一些在部队表现突出的退伍战士和军人家属召开座谈会,请他们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海州管理区应征青年闯家宝在看到人武部制作的宣传片后,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看到那些小青年到部队后成长进步真的感觉很羡慕,特别是看到人武部发的征兵宣传手册上说一些大学生士兵在部队能够优先提干有很多优惠政策,更是信心倍增,真想到部队去试试,不管征兵政策如何改变,我都觉得这条路没有选错!
加大投入倾情武装
辽宁省海城市八里镇围绕党管武装和谐发展的主题,加大监督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在确保民兵训练、民兵整组、兵役登记、冬季征兵等经费使用的同时,将本镇义务兵优抚金调整为每人每年11000元,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或者二等功以上的,奖励1000元,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奖励500元,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奖励100元,营造了良好的爱国拥军氛围。
加强预征对象管理
辽宁省海城市人武部在认真做好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应届大学毕业生网上预征报名工作的同时,将预征对象编入民兵预备役组织,建立预征对象日常管理教育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制, 并指定专人负责预征对象的联系、管理、教育、考察和异地通报。结合兵役登记工作,采取集中开展预征对象入伍前教育训练、预先签订入伍保证书等形式,搞好预征宣传和政策咨询,服务好预征对象,防止预征对象流失。
为军人军属搭建服务保障平台
辽宁省海城市人武部在维护军人军属权益工作中,积极协调当地方政府,将军人军属权益保障类诉求作为重点条目写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见》,纳入本市综合应诉服务平台。对于军人军属权益保障类诉求,由政府指定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协调有关单位积极办理,确保军人军属诉求得到妥善处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