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文明现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提高自己的业余生活。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明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然而在各个景点、景区经常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引导、管理和防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纠正部分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关乎公民个人素质而且成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点)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类型:
(一)不讲卫生即“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二)不讲秩序即“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谦让老幼病残孕”、“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三)不懂尊爱即“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像”、“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
(四)行为粗俗即“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五)法制观念淡薄即“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六)不守规则即“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占小便宜”、“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
不文明行为对旅游业的影:
二、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
(1)从最根本的危害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如违章抽烟、燃放爆竹、违章野炊等行为很容易引起火灾。
(2)从最直接的影响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3)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影响游兴,破坏环境气氛,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
(4)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会给其自己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如到一些未开放的景区(点)游览、违章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袭击动物、不按规定操作游艺器械等行为都可能给游客自身带来意外伤害。近年来,己有不少景区出现类似的安全事故,可惜很多游客意识不到这一点。
三、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1.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的首要原因。这是最显而易见,也是众多论者都能指出的一个原因。
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差的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因而最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游客有着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明确的环保意识,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一到景区游览时便会产生种种与其日常行为迥然不同的不文明行为。对这类游客而言,用环保意识差来概括其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显然是不合适的。
2.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活动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和背叛,因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清规戒律”,道德的约束力量远不及在他日常生活圈子中那样强大。所以人性中潜在的恶的东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这使我们看到很多怪现象:平时在家、在单位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的人在旅游时却毫无环境道德,所到之处一片狼籍。正是因为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目光的监督,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那种“解脱的感觉,使人们感到轻松,是旅游者———无姓名———无责任的结合,特别是在集体心理起作用的情况下,那种倾向更加增强了,是容易成为所谓‘抛弃旅游耻辱’型的行动。”这一点在我国游客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这可能也跟我国文化传统中“他律”文化强于“自律”文化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3.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跟游览活动中人们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的特点有极大关系。就理论层面而言,旅游活动应该有利于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素质。但事实上,旅游活动本身的某些特性又不利于游客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如果我们可以把游客的游览活动视为一种对旅游环境的消费行为,那么我们可引用环境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观点。环境消费心理学认为,决定个人产生保护环境的愿望的因素有三:一是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认知;二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属的认知;三是对解决环境问题有效性的认知。
就旅游活动而言,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的消极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累积所形成的,而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动态性、异地性的, 所以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致使游客一方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归属感缺乏认知。并且由于众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同时存在,也使游客个体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知,因而自己也不愿付出努力。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游客在游览活动过程中不易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因而也不易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
4.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占有意识(物质摄取意识)外显的表现。正如有的论者所指,旅游者在异地的游览过程中除了眼看、耳听、鼻嗅、口感之外,还忍不住有手拿的倾向。如好古者可能偷偷掀下古庙的一片瓦当,恋花者不免要拈花惹草,拿不走的就用手摸摸、用刀刻刻,告诉他人“我曾到此一游”。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这种物质摄取意识是乱刻乱画、乱折乱摘、追逐猎杀动物等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5.有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能是游客的故意破坏行为。
例如,对眼前的垃圾桶视而不见而把废弃物故意扔入山谷或湖水中;故意破坏旅游设施;在野生动物园中拉扯鸟的羽毛、袭击追杀动物等等。这种行为的动机一般有二种:一种是纯粹为了寻开心、寻求刺激和快感,有人称这种行为是“为了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另一种是为了发泄自己某种不满情绪,把对环境、景观的破坏作为发泄心中不满的途径。这类行为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
当然,除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基本的原因那就是很多游客缺乏旅游的常识和旅游技巧,往往由于无知而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一些我们所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对于不文明旅游行为应采取的对策 4.1 制定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公约或手册 公约或手册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他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很好的注意自己的行为。因此旅游协会可以通过调研,研究制定比《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指南》更为详尽全面的手册,将不文明行为写入这些手册中,作为具有影响力但非强制性的推荐指南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推广普及,来引导和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让游客感觉到这就是旅游中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了这里面的款项,就有可能受到处罚。这或许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4.2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力度,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现在的网络相当的发达,传达的信息面相当的广,网络和媒体是人们和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让网络或媒体充当一个监督的角色。对于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网络和媒体应该对其大肆的曝光,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种行为在旅游时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对景区的环境还是有害的。使得人们知道不文明行的严重性。有关部门也可以在景区内举办一些有关文明旅游的活动,使得社会大众通过种种措施对不文明旅游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文明出游已成为一个社会和网络的热点话题,网络是一个快速且非常有效的宣传媒体,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加强对出游公民的社会公德、个人美德教育,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3 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对于一些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旅游景区应该重视,并讨论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比如合理放置美观有趣的垃圾箱,使游客便于、乐于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柔性的语言文字来提醒景区内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会对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或者生物或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需要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其次,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首先应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保持景区的整洁。除此之外旅游景区还可组织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开展文明旅游活动,这样既可强化工作人员文明行为,又能起到对公众的宣传作用。再次,景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在景区内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在会议上汇报这些情况,可以向领导申请并出台一些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处罚规定,并把相关的规定张贴在旅游景区的醒目位置,或者是通过宣传车进行宣传等。这对于一些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应该予以制止,并对其进行警告,对其他的游客起到警示的效果。在一些景区举办的旅游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宣传文明旅游的项目,使得游客能够在生动的活动中了解到不文明行为,还能起到对游客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能够唤醒游客的责任意识。旅游景点或景区可以营造一种文明旅游的氛围,使得游客感觉到景区的一切东西都是共同拥有的财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每一个破坏这种氛围的人都会受到谴责,这样就会起到一种很好的效果。尽管如此,也总是有那么几个别的人会脱离群众,所以,对于一些几次警告都不改的游客,景区人员可以采用处罚措施或者直接驱逐出旅游景区。4.4 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导游是和游客距离最近的人,同时也是对游客的行为起直接到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导游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和协调游客的问题、解说景区的文化,同时还应有引导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职责。导游要充分发挥起监督作用,调动每一名游客都参于进来,让游客之间也进行相互监督。导游在帮助游客在景区旅游的同时,应鼓励游客文明旅游,防止其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出现。与此相适应,在学生考取导游证时,旅游管理部门在导游考评等方面可适当增加有关文明旅游方面的内容,并加入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的考核。对于一些出境旅游的人或者团体,是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对此,旅游管理部门可以一些政策的规定来杜绝出境旅游时可能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比如:进行文明方面的考试等措施。这些都能够有效降低不文明旅游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大好发展前景,治理不文明旅游行为是一个长期过程,要让文明旅游变成常态,还需要从完善民众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入手,不仅要形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意识,还要将这种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落实到行动中去,避免成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旁观者。唯有如此,不断的去改善旅游环境,才能够让文明旅游蔚然成风,进而保证“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二篇:不文明现象
学 生 实 践 报 告
课程名称:
学生学号:
所属院部:
(文科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 学年 第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践报告书写要求
实践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践报告书写说明
实践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践目的和要求;实践环境与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报告。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践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5)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践报告批改说明
实践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践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践报告装订要求
实践报告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践项目的实践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践大纲。
实践项目名称:“发现校园不文明现象”摄影比赛 实践学时:4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 实践地点: 校园 实践日期: 实践成绩: 批改教师: 批改时间:
指导教师评阅: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目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把镜头对准我们身处其中的校园,发现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引导我们关注自身,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批判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同时,高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旋律,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最终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要求:用批判的眼光去寻找,用建设的态度去改正,坚持原创,带头践行校园公德,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实践环境与条件
利用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参加“发现校园不文明现象”摄影比赛,细心观察我们所生活的校园,从最微小的行为细节,来探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三、实践内容
1、深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关注每个细节,用镜头捕捉校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2、每5位同学组成一组,交流所拍摄的照片,针对照片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
3、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四、实践报告(附件)
第三篇:高校不文明现象
高校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与分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继续发扬我们优良的传统美德,所以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要表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学生的素质是表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并且它与国家的总体水平息息相关,所以要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要严格要求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有不足之处,校园文明在遭受悄悄的践踏,在此并非吹毛求疵,因为一些小事恰恰反应了校园文明里的一种风气和不良行为,下面就是调查中主要出现的问题。近年来,高校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不文明举止比比皆是,以下列举几个不文明现象。在图书管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1、破坏学校的书籍、不爱惜2在图书馆喧哗、吃零食3图书馆借书不按时归还,图书馆随意还书,不将书放在相应的位置上4对图书管理员恶言恶语,不按学校规章接书。同学们有这种不文明的现象是因为没有人起到带头作用,并且应该加大对书籍破坏的处罚。
2在食堂用餐不能维护好秩序。
食堂,食堂不文明现象较为严重1许多大学生买饭插队2将餐具带出餐厅不归还或直接丢掉3导致餐具越用越少4还存在食物浪费严重的现象,剩饭剩菜较多。5总将饭菜掉在桌上,吃完饭后也不清理。6有些同学买饭 从来不按照队伍顺序,一个一个的进行,而是插队,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也是在大学校园里是极不道德行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修养” 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加强互相监督 对这一类的同学坚决制止。3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
在公共设施方面,大多数同学表现了良好的大学生风貌,1还有一部分同学把这些公共设施作为玩弄的工具,想怎么摔就怎么摔,把这些设施弄得残缺不整,2学校的公共设施是为我们更好的学习而准备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公共场合,但是有些同学会在长椅上睡觉等等,这个和学习严肃的学习气氛完全不符合十分影响学校形象。同学们应该在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首先是爱护他不破坏 并且在使用的同时注意个人形象。4践踏草坪
我们学校的草场是人工草皮,破坏后极其不易恢复,但我们仍然发现一些同学会从草坪上走并且拔草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他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然而就是部分同学在绿化校园环境方面表现很差,从不注意身边的一草一木,为了省一点路践踏草坪,有的地方明明树立了不要践踏草坪的牌子,但是还是无视它们的存在,只有把校园建设好了,才有我们美好的学习环境,才有我们美好的未来。我认为我们应该互相监督大家,制止一些不文明同学的行为。
5不注意宿舍环境。
寝室作为我们学习休息的地方,应当保持清洁,安静,干爽。而许多同学将寝室当做游戏厅,在宿舍内大声喧哗,吵闹,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作息。还有个别的同学将垃圾倒在走廊上,影响同学过往,同时垃圾囤积,造成寝室产生恶臭。个别男生寝室不注重卫生,将垃圾随意乱倒,瓜壳遍地,卫生状况糟糕,同时寝室内还会有赌博,酗酒现象,影响恶劣。甚至不少高层同学将洗脚水往窗外倒等不文明现象。
宿舍是我们在大学的家,并且在这个家里面我们有很多的成员,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但是有些同学把温馨的小家弄得一团糟,卫生很差只是应付而已,晚睡晚起,在走廊里大生喧哗等等,并且从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我认为寝室长应该严格监督,要起到带头作用,排好值班表,制定一些寝室的规定,并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 主要原因:不良习惯养成,平时不注重好习惯的养成,让坏习惯有机可趁
2、次要原因:A、家庭环境,父母从小不注重孩子教育,父母一些习惯影响孩子;B、周边环境、学校、社会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让学生受其影响;C、学生自身意识差,大学生活宽裕,易形成惰性。
建议:
1、形成良好习惯,当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坚持的过程,每天努力改一点,做文明人。
2、学校、班级、社团可以组织一些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宣传文明行为,鼓励学生树文明形象,与不文明现象做斗争。
3、多阅读一些道德修养的书籍、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4、学校要对文明者,不文明者实行奖惩明确的相关制度,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在自身素质和自身修养方面表现欠佳,对责任感的人认识和实践还处在一个初级水平,在他们身上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如果带着这些毛病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社会交往。大学生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主力军,所以道德修养很重要,培养道德修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坚持如一,那我们的校园将会因绚烂的道德之光而更加美丽。
大学生的风气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大学生应该有一只自己的点点滴滴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觉悟而是为了学校为了国家的明天,大学的文明教育最终应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第四篇:饭堂不文明现象
一、插队
这是在食堂最普遍的不文明现象了。由于食堂一般就餐人数比较多,每到饭点,大家都必须得排队买饭菜。先来后到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可就是在食堂,这个真理便很容易被打破。每每前面有熟人,本在队伍后的人便会往挤,“一不留神”便顺其自然地加入到打饭的阵营中,全然不顾后面有人说“不许插队”!或许他们信奉的道理是:插自己的队,让别人骂去吧!
二、代打
这和插队是同样的道理,某些人晚些来食堂,第一任务不是去排队,而是在长长的队伍中寻找熟悉的面孔。一旦发现目标,便使出浑身懈数,挤到队伍中,招呼同伴顺便帮其打一份饭菜。全然不顾后面排队的其他人,所以往往前面有十个人排队,却要打十几份甚至几十份饭菜。当他们得意洋洋地端着饭菜穿越长长的队伍时,不知道大家厌恶的眼神是否能让他们难以下咽。
三、占位
这也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不文明现象了。中国人喜欢热闹,吃饭都喜欢大家扎堆在一起,家长里短,边吃边聊。正因为这样,先打完饭的人往往会占到许多位子,这种情况在学校食堂和机关食堂尤为突出。只要饭点到食堂,便可看见虽有一大堆空位,却很难找到座位。因为也有一大堆的书、钱包甚至是钥匙、手机把位子占到了,仿佛在看大家说明“此位有主,闲人莫坐”。
四、打完饭连带碗筷直接带走
大家平时去饭堂吃饭,除非是打包带走的话,打完饭以后就应该在饭堂里吃。但是有不少的人直接把饭堂的饭菜连带碗筷一同带回宿舍,而且吃完以后就在饭堂内随手一丢丢在宿舍的走廊上。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走廊的卫生,使得走廊一大股饭菜腐烂的味道,而且还使饭堂损失了成本,试想一下即使是外面的餐厅的餐具也是要钱的,你这样随便带走的话岂不是和盗窃行为没有区别?
五、不收拾碗筷
食堂作为大家吃饭的地方,卫生是最关键的。大家每个人在饭堂里吃完饭,都得把碗筷收拾走放回在清理处。很多人吃完饭就懒得把碗筷拿去回收,而是旁若无人,就放在桌上不管直接走人。不仅使其他来吃饭的同学带来不便,更破坏了食堂的环境卫生。
七、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可就是有许多人,把这个优良的传统置若罔闻,而这种现象在食堂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因为食堂是标准餐,因为,打了也就打了,买了也就买了,拿了也就拿了,不管你最后是否能够吃得完,钱都照付了。而且也不贵,所以大家肯定不会考虑去尽力把它吃完,或是吃不完打包回去吃。(当然,这也有食堂的饭菜普遍不好吃的原因)在食堂,垃圾桶里到处都是剩饭剩菜,在笔者单位的食堂,有人笑云,如果这些剩饭菜拿去喂猪,说不定可以开个养猪场了。
第五篇:国人不文明现象
出境游中的种种陋习引起读者共鸣——
不文明事件面面观
本报记者 陈宁 石天星
编者按:本报“携带文明出国门”系列报道日前刊登了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出境领队汤敏军的一封来信——《出境游,请与文明同行》,他在信中讲述了担任出境领队12年中遇见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引发读者共鸣。短短几天内,不少热心读者向本报反映他们在出境游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最近了解到的不文明现象。本报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点评。希望以此审视文明,掂量素养二字的分量。
事件一:
埃及神庙“到此一游”
【回放】今年5月,有网友发文说,埃及3500年前文物卢克索神庙被刻上汉字“丁锦昊到此一游”。随后,南京孩子丁锦昊及其父母向埃及方面道歉。卢克索神庙上的字迹被清除完毕。
【点评】在国内各个旅游景点看惯了各式各样的“到此一游”,顶多嫌弃字迹之丑,讥笑下留字者的“大人物”意识,嬉笑之间,“到此一游”竟然发展成了“国刻”。直到丁锦昊把这几个字刻上了埃及神庙,我们才有了羞耻之感。
孩子年少无知,却也是在国内浸淫久矣。对孩子不要过多苛责,这其实是大人没有作出好榜样。看到庄严神圣、美轮美奂的文物古迹,游人应当是发自内心地敬重,灵魂静穆,随之获得心灵的净化和陶冶。刻上“到此一游”,一个孩子这样做或许只是无意识的模仿,更容易被原谅,而如果是一个成人还这样做,可见修养和教养的缺失。
事件二:
卢浮宫前不顾形象
【回放】7月30日,一张中国游客在卢浮宫水池泡脚的照片在网络传开。无独有偶,在此之前一些游客在杭州西湖的白堤上戏水,纷纷把脚伸进西湖的照片也曾在网络热传。
【点评】两个“不顾形象”的泡脚事件一出,网友纷纷表示,国人一路洗脚到国外,看似“煞风景”的举动,实则是“素质低”的表现。但也有网友对此驳斥,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照样会在卢浮宫前泡脚,不能单单挑出国人来横加指责。
但是,“外国也有”就能成为“泡脚”的挡箭牌吗?试想,如果我们因此停止了指责与反思,在跨出国门时,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而是去学习别人的缺点,对于文明素质的提高只能是有害无益。毋庸置疑,卢浮宫前水池中泡脚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身为中国人,我们不仅不能不以为然,冠冕堂皇地说“他们能,我为什么不能”,而必须由此看出自己缺失了什么,需要补救什么。
事件三:
薰衣草田“有私无公”
【回放】7月11日,有两对中国游客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一处薰衣草田内,为了争抢拍照位置而大打出手。大家赤膊上阵,婚纱撕了,无辜的草田也被踩坏。
【点评】普罗旺斯薰衣草田每年接待成千上万游客,这里的美需要大家自觉维护,但是中国游客的“大打出手”,破坏了薰衣草的美,更破坏了多年来靠游客自觉自律养成的“无形的规矩”。
公交车上抢座位、人行横道前闯红灯、免税店里争商品„„每一种“抢”,似乎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早在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曾指出,在中国,“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如“公林无不斩伐,公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公园无不毁坏”。让人遗憾的是,有个人私念、无公共意识,这种“有私无公”的性格特征,在当今中国人身上仍有体现。
任何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无秩序”的状态势必给社会生活带来混乱,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我们自己。
事件四:
博物馆里随地吐痰
【回放】今年5月,带欧洲线路11年之久的导游李勇说,有一次他带团去意大利,团里有一位中国游客走到哪吐到哪,在博物馆里吐痰,周围的外国人投来异样和鄙夷的眼光。李勇上前制止,这名游客居然说“我花钱了,外国人咋毛病这么多”,李勇只好自己用纸巾把地上的痰擦干净。
【点评】“呸”,发出这轻轻一声的同时,类似于“请不要随地吐痰”的中文标语正在许多世界级景观区被贴上。“随地吐痰”,正和诸多不文明行为一起,被印上了“国字”标签。
此举一出,“鄙视”、“瞧不起”的言语在互联网满天飞,甚至取代了本该因随地吐痰而引发的反思。仔细回想,关于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的告诫,在中小学生的课本里,在学校的文明守则中,何时“缺席”过?但为何多年过去,这依然能被列进几大不文明行为中?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在腾飞,但是我们的素养有没有随着高楼拔地而起?有没有随着GDP飞速进步?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
事件五:
帕劳海面乱丢垃圾
【回放】今年2月,著名喜剧演员黄渤在微博中晒出了一张“中华烟盒”的照片,并感慨说:“那日帕劳潜水,忽见水面漂浮一烟盒,上有两个大字‘中华’。臊的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这两字的脸丢不起啊!”
【点评】黄渤是喜剧演员,此番在帕劳捞出了一个“中华”,也像是一出讽刺喜剧,礼仪之邦反而乱扔乱丢,更是讽刺。往深里想,丢一个简单的烟盒是缺少公民契约意识的表现。何谓公民契约意识?不管地位高低,财富多寡,公共场合都要遵守契约,以不影响他人、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为念。如果一个人抱着“有钱就什么都能做”的心态,藐视公民契约甚至法律法规,他又怎么会为扔一个烟盒多想一秒!
一个人的习惯会展现出一个人的素养,素养方显高贵。
事件六:
大声喧哗不分轻重
【回放】去年10月,法国时尚品牌Zadig&Voltaire宣布计划于 2014年推出第一家酒店。其创始人蒂里·吉利耶在接受采访时说:“来的客人我们也得选择,比如中国游客就恕不接待。”因为,“在巴黎,很多人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和一个安静的环境。”此言一出,顿时遭到中国网友炮轰,吉利耶也随即对这一不妥言论作出了道歉。
【点评】不久前,泰国旅游局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询问了2000多名旅游工作者和热门旅游景点的民众“最不能忍受的中国游客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声喧哗”。
其实,中国人的“吵闹”也有文化的原因,而且到异国他乡旅游时,喜形于色、得意忘形,原也是人之常情。国人若能多想想当地人喜静的生活习惯,想想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文化习惯,便当节制情感、放低音量。
事件七:
公共场合随意拍照
【回放】去年7月,在加拿大著名旅游胜地班夫国家公园,有中国游客为吸引灰熊走近以便拍照,从旅游大巴上扔下一块三明治肉馅,公园管理人员急忙制止:“灰熊若习惯被投喂,可能引发反常行为,这会给其他游客带来危险,并可能导致灰熊被‘人道消灭’。”
【点评】在美国,中国游客喜欢骑上华尔街上的铜牛,摆出很“牛”的样子拍照;在很多演出场所和博物馆,主办方禁止拍照,导游也三令五申,但中国游客还是想拍就拍„„
很多年前看到过一篇帖子,它为了说明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用了一系列的对比图。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组图是关于“旅游”的:德国人是一幅眼睛的图片,中国人是一幅相机的图片。这幅对比图意在说明:不要因为拍照而错过眼睛和心灵本该停驻的风景。为拍照而乱作一团,只会暴露出“虚浮爱跟风、举止欠教养”的内在之羸弱。
事件八:
海底潜水捞出珊瑚
【回放】今年5月,马尔代夫当地的一位中国潜水教练翻看微信时发现,海滩附近有一位中国女游客图文并茂地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教练的同事将此事发布在了网络上,这个名为《中国游客马尔代夫海底捞珊瑚拍照上传,请保护海洋环境》的帖子受到了不少关注。
【点评】一位肯尼亚当地的导游抱怨,他所接待过的中国游客几乎都问过他从哪里可以买到象牙,而在肯尼亚,贩卖象牙制品是违法的;国人到了马尔代夫,私捞珊瑚后还到微信上“晒照片”,浑然不知私捞珊瑚是破坏环境,更是当地明令禁止的行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可能是由于国人不知道当地那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条例。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所受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是否太不够?比不知道法律条例更可怕的“无知”,是不知道保护环境。
事件九:
航班延误大闹机场
【回放】今年7月,在香港机场,一对内地夫妇因航班延误开始发飙,男事主不仅怒砸国泰航空柜台,砸坏登机口和电脑键盘,还向两名工作人员泼可乐。他妻子后来也加入战团,涉嫌推倒一名警员。结局是,夫妇两人都被警方带走。
【点评】在香港,袭警属于重罪,当事人要面临拘役的惩罚。显然,这对夫妇并不知道。在他们眼里,所谓法律已经被怒火吞噬。放眼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一遭遇不快,立马横眉冷对,暴戾之气已是常事。深入地看,这不是个人问题,是关乎素养、教化和社会风气的问题。
不文明的行为,破了道德和规矩,触犯了法律,更加折射出国人的无知。这样的冲动行为,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将给自己带来更大麻烦。遇事不冲动,理智维权,才是正当。
事件十:
入乡随俗成为难题
【回放】一位埃及旅行社负责人抱怨一些身着超短裙的中国女游客“穿得太少了”。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来说,女性在公共场合的着装应端庄且尽量避免裸露过多皮肤,即使是外国人,当地人也希望他们能尽量尊重当地习俗,尤其是在游览清真寺等地时。
【点评】游客如果想“游”得有深度一点,不是浮光掠影,不是走马观花,入乡随俗其实提供了一个跟旅游国文化更贴近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入乡随俗更是对旅游国文化的一种尊重。
因为身在异国旅游,最美的不只有当地的风光和食物,还有经过多年积淀而成的人文与氛围。突破入乡随俗的藩篱,实则是对当地文化的漠视,更是当今快节奏生活中浮躁心理的表现。尽管游客在异国只是短暂停留,但依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因为这些远比美食和美景更能触动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