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扶贫集团调研报告
党校扶贫集团
关于铁矿乡扶贫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2年7月4日至6日,党校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县委党校、县烟办(县增收办)、喀斯特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三个调研组,到铁矿乡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扶贫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铁矿乡的基本情况
铁矿乡位于我县西南部,距县城70公里(距白马高速路入口约40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30余公里(距水江高速路入口约40公里),东临长坝镇、赵家乡,南靠贵州省道真县,西与南川区水江镇接壤,北与白云乡相连。全乡辖3个行政村、16个农业社,现有人口1029户、3631人,是全县人口最少的乡。全乡幅员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63亩,天然林地面积48500亩。全乡海拔在400—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2.4℃,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2011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239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84元。
二、铁矿乡的发展机遇与区位资源优势分析
1、铁矿乡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亲临指导抢险救灾的地方,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铁矿乡的灾后重建工作,这必将为铁矿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提供更多的机遇、项目、资金。
2、铁矿乡新一届党委、政府思路清晰,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自“6.5”地质灾害发生以来,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全乡干部群众积极努力,抗灾重建,取得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灾民生产生活正常有序的好成绩。但是,由于铁矿乡在短时间内连续遭遇鸡尾山垮塌和大佛岩避险搬迁两次重大灾害险情的影响,加之本身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现在,全乡面临的增收难、出行难、饮水难、居住难、稳定难这“五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干部群众期待解决“五难”愿望迫切。
1、交通信息不畅,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出行远。“6.5”鸡尾山垮塌后,红宝村至铁矿乡场镇原主要公路被中断,导致红宝村群众较以前平均多绕行约15公里,特别是老房子和白岩农业社共600余人需多绕行约20公里才能到达乡场镇。二是路况差。全乡社道公路普遍存在等级低、维护差,路面坑洼严重,通达能力非常低。三是无产业路。旅游资源好、森林资源丰富又具有较大开发价质的地方多,但基本上都不通公路。四是信息不畅。电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没有覆盖到红宝村,全村信息不畅。
2、土地撂荒较多,资源闲臵较为突出。因“6.5”鸡尾山垮塌、大佛岩危岩移民搬迁和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该乡约4000亩土地撂荒;铁矿有较多的森林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但由于交通等原因,还处在深闺无人问。
3、水利设施极其欠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由于无规模水库保障、渠堰配套不足和年久失修,该乡幸福村7个农业社近2000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畜饮水和灌溉难问题,红宝村老房子和白
通红宝村老房子社至乡政府的6公里公路;及早建设红宝村白家屋基至赵家乡交界处的5公里公路。三项产业路是:进入大洞河、大佛岩等旅游景区的公路30公里;幸福、红宝两村的烟区公路30公里;百胜、红宝的产业公路18公里。
(2)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铁矿农业生产条件。建议国土整治和烟土整治同时推进,在百胜村、红宝村整治土地2000亩,为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前提条件。
(3)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铁矿农业抗灾能力。建议启动赵云山河坝中型水库建设和人畜饮水项目建设。
(4)畅通信息。连通红宝村党员远程教育和电信网络。
3、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三大产业。
(1)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铁矿乡紧靠重庆的区位优势,开发大洞河峡谷风光,大佛岩风光,建设鸡尾山遗址公园和大梁子森林公园,发展观光、度假、生态旅游,打造白马山—山虎关—鸡尾山—南川金佛山生态旅游观光环线和地质科研教育基地。编制完成乡村旅游规划。引进客商投资开发红宝、百胜村乡村生态旅游。大力加强旅游宣传造势,组织一批市县媒体深度宣传大洞河、大佛岩、鸡尾山风光;组织一批摄影爱好者、驴友到铁矿来采风,组织一次在全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摄影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收集整理民间传说故事,编辑成册,公开发行,助推铁矿旅游的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打造集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消夏养生经济带。
(2)大力发展种养植业。种植业方面:一是中药材产业。通过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做大做强黄莲、金银花、
第二篇:扶贫调研报告
文坊村扶贫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文坊村的扶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特意进行此次调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文坊村位于贵溪市南部山区,距离市政府40多公里,是文坊镇政府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所在地。2002年由荆树、庙前、文坊三个村委会合并为一村,全村总人口3896人,986户,全村区域面积28.26平方公里,下有38个村民小组。山林面积3.8万多亩,耕地面积4000余亩。我村是革命烈士汪群的故里,汪群烈士纪念塔建在我村郑家村小组。我村有中共党员61人,下有2所中心小学、村老年协会1所,内设农家书屋等老年活动器材、嫂子腰鼓队30余人。我村主要盛产毛竹、松木、杂木、香菇、茶叶及各种林产品,天然水稻种植基地、脚板薯、有机蔬菜等各种农副产品,农民纯收入1.2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及“两学一做”习近平系列讲话为指导,以可续发展为纲领,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
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强基、连心、模范为主题,先后搞了三个新农村示范点,村组公路硬化达90%以上,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二、贫困原因及发展潜力
(一)贫困原因
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以往无维修整治,没有良田规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有些良田放水比较困难。
2、农业生产由于青壮年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在家,主要还是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虽然也有不少种良大户,但是他们技术还不够先进,主要也是50-70岁的人,虽然也有一些人引入了新技术,但是多数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去年水稻收割季,雨水过多,由于缺乏烘干技术,造成多数水稻烂在田里,收获减少。
3、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种植水稻,无工业企业,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虽然现在已有7个专业合作社,其中也是葡萄种植,但是规模还不大,但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知名度不高,农民增收不明显。
4、信息还不够畅通,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导致增产不增收。
5、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经常造成刚脱贫又返贫现象。加之残疾人、五保户比例多,致富速度缓慢。
(二)发展潜力
1、文坊村农田总体来说比较平整,土地比较肥沃,具有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潜力。再加上近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现已基本实现良田规划,对于文坊村农业来说是一个大的契机。
2、随着网络的发展,农村淘宝、微商逐渐为村民所接受,一大批的青年返乡创业,为文坊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若将文坊村的农业种植与商场相对接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同时有利于整合文坊的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3、文坊村资源比较丰富,林业、渔业发展具有可能,再加上文坊村村民比较俭朴、大家勤劳肯干,近年来文坊村有拿了不少荣誉,如全国文明村等称号,具有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采取的措施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文坊镇党委、政府为扶贫发展单独设立了扶贫办,专门负责普及、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明确了扶贫工作职能职责;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制,落实了贫困户帮扶人员。
(二)认真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实施了建档立卡工作。
2016年按照户为单元,整户识别,规模控制的原则,遵循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公示—乡党委会审核—乡公示—县审定—村再公示的程序确定贫困户50户130人。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所有贫困户的档案全部建立,并完成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录入工作,为下一步实施精准滴管式扶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施重点扶贫开发工作。
1、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相,完善文坊的通组公路,俗话说要致富先通路,文坊村现已全面实现公路硬化。此外还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扶持,全面进行良田规划,解决农业种植的引水问题。
2、产业扶贫: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例如蘑菇基地,为保障无害化生产,进行人工除草,为解决残疾人及低保户的生活问题,聘用他们来干活。同时贵溪市残联也提供一些政策优惠,解决了专业社的资金问题又解决了残疾人的生活来源问题。
3、政策扶贫:积极向村民普及国家的扶贫政策,及时与镇扶贫办联系,邀请他们来我村进行专业的政策宣传,为村民解决疑问。落实农村低保、五保生活保障,及时将相应政策告之村民,并为他们做好相应的材料上报镇民政所。
这些扶贫工作的开展,改善了所在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了支助产业,提高了贫困户技术水平,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为进一步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四、思路和对策
1、加大水稻、苗木种植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本领。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加大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林区公路建设,变林业资源为农民现金收入。
3、进一步打造水稻种植、蘑菇种植、蔬菜水果种植的产业基地,带动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解决贫困户的就业、技术等问题。
4、积极进行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5、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等自身能力、素质较差的贫困户,进一步加大低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促进脱贫。
6、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我村扶贫工作中,争取早日实现全村脱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8月
第三篇:扶贫调研报告
XX市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经深入村镇座谈交流,对XX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共1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XX、XX、XX、XX、XX等少数民族乡镇。全市“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91户34351人,其中,2016年已脱贫2051户 9064人,2017年已脱贫2887户13043人,共完成13个整村出列任务。目前,未脱贫2953户1224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5%降至3.5%,2018年计划脱贫2505户10616人,整村出列5个。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全市扶贫工作面广泛,统筹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加上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造成很多扶贫产业项目推进发展困难,产出的市场竞争力也不强,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对等,全市脱贫攻坚形式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存在问题
(一)精准识别难度大。贫困户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最关键的第一环,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自识别认定工作以来,全省曾都派过省级工作队、市级工作队、乡镇工作队多轮多层级进行入户调查摸排工作,但在一些边缘户的识别上仍是大难题。存在问题有:一是部分村两委干部担当意识不够,个别村干部总以为“贫困户待遇”是国家普遍红利,总希望村民雨露均沾,人人有份,在入户调查或是民主评议时不敢发表反对意见。二是贫困户收入信息采集难。此次排查发现,各村都不同程度出现农户不肯如实告知家庭收入的情况,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普遍存在缩水现象。2018年5月在市派“三人组”进驻调查后,各村收入更是普遍减少,由于存在农户瞒报问题,导致调查表上不能体现真实农户实际收入情况。三是存在政策缺陷。比如:农户家庭人口的界定,目前贫困户是按同吃同住同开销计算年人均收入及人口,贫困家庭人口数随意变动大,因此调查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很难把握真实家庭人员情况。另外,独户懒汉贫困认定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三四十岁青壮年独居户,调查得分数较低,收入少。主这类人基本上成天喝酒,不务正业,要纳入贫困户的,需要具体政策进行引导和约束。
(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少,支持带动贫困户增收难。2016年以来,全市扶贫资金投入大幅提高,但由于受资金管理政策规定,乡镇在使用上十分谨慎,不敢投入于有风险的养殖业,很多扶贫资金都通过入股企业,或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倾斜,造成农业生产物资短期内“暴增”,扭曲供求结构,频繁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往往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本贱卖的现象。今年出现大面积芒果滞销、瓜菜价格暴跌等伤农情况。另外,村集体经济总体收入普遍不高。全市农村普遍没有实体产业经济,集体收入大多依靠土地出租或政府办公经费支撑,没有长期发展壮大的实体经济维续,村里不管要做什么项目都只能向上“等、靠、要”,村集体经济在支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上很少有所突破。
(三)扶贫产业项目增效难。近几年,各乡镇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较为单一,经营模式都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都是贫困户,受管理技术水平限制,很多扶贫专业合作社日常管理混乱,日常经营亏损十分严重。其次,扶贫产业项目类别单一,产业项目的选定不科学。目前大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方面,种养类别方面各乡镇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但收效甚微,尤其在养殖方面,各乡镇养殖的豪猪、羊、鸡、鹅等家禽养殖项目亏本变卖情况突出,部分养殖基地也已难于为续。另外,扶贫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扶贫产业是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由贫困户组成的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思路窄、技术差、管理乱”等缺陷无限放大,扶贫产业项目难能持续增收。
(四)帮扶责任体系混乱,没有形成集体合力。按市、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选派第一书记39名,同时成立168个驻村工作队556人驻村帮扶,专项指导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推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市2365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了“一对一”帮扶全覆盖。混乱的主要方面有:驻村工作队的选定缺少刚性文件要求,市级选派工作队时把关不严,个别存在工作懈怠情况。其次,乡镇与帮扶责任人信息沟通不通畅,沟通协调不够。需要帮扶责任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组织管理及协调各帮扶责任单位推进扶贫工作难度较大,比较常见的是乡镇部署工作,帮扶责任单位帮扶责任人很难全部到位,都派代表参加,代表参加后工作没能及时传达执行到位,工作运转不通畅不高效。
(五)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大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加上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据统计,全市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比例占 70%以上,尤其在少数民族乡镇,贫困户家庭教育程度更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技能低下,难以提高收入。二是进取意识不强。村民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市大多村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不多。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种养大户不多,少数民族乡镇基本上没有上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扶贫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制定明确标准,提高“识贫”精准度。目前,全市都已形成共识,要扣好脱贫攻坚“第一粒纽扣”,确保排查工作“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对全市10个乡镇和华侨经济区“漏评”“错退”都开展拉网式调查复核。但“识贫”仍缺少刚性标准,建议:一是将家庭调查实际得分做为建议纳入评议的刚性标准,避免一些家庭境况好纳入其中,比如:收入不说,虚假报家庭开支,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的家庭。二是扩大数据比对范围。目前,我市数据比对仅局限于房产、工商税务、机动车、银行存款(只有信用社、邮储银行2家)等方面。可以扩大的方面有:家庭人员就业情况及工资收入信息,银行存款比对要力争达到覆盖到所有商业银行。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且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要重点解决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功能、道路不通、用水不便、电力不稳、信息不畅等问题。实现全村通宽带、通硬化公路、无线通讯全覆盖。推进文化、医疗、科技、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村延伸,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三)力戒形式主义,注重整合扶贫人力资源,提高帮扶效率。目前,全市扶贫工作层层加压,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虽然显得人员力量庞大,但收效甚微,主要弊病是每一次工作任务,市直单位都大批人马到位,扶贫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小,但由于政策要求不普及,基本上各帮扶责任单位都是扶贫专干专做,其他协助,作用发挥不突显等情况。因此建议围绕着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职能,同时组建村村专职扶贫队伍,由乡镇每村派出1名,帮扶责任单位各派出1名的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长期吃住在村里,驻扎村里体察民情,沟通民意,有效提高扶贫干部的工作效率。
(四)通过制度规制,强化政府引导服务功能,力促内生动力,扩大扶产业种类,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一是抓好“扶志扶智”。确保思想先脱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在农村,基本上有想法、有办法的农民群众,基本上已经脱贫了,充分激发贫困户自身强烈的致富愿望,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通过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贫困人员亲属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主动性,真正把扶志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用好法治手段。通过“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法治扶贫,有效实现治“懒”,对个别家庭要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促进内生动力,实现家庭和谐。二是抓好产业规划引导。通过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让贫困户自主发展个人扶贫产业。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扶持力度,把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政府奖扶的重要依据,综合应用项目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促进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筑牢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四是提高产业扶贫资金效益。对缺乏劳动能力及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可探索将其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整合,以扶贫基金的形式,入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或其它私营企业,按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给贫困户分红。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还可以将其引导安排到相关企业就业,获得劳动收入。五是实施就业脱贫。对就业实在困难的群众进行就业兜底,通过购买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贫困群众在护林、护河、环卫、交通协管等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加大对贫困群众创业及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帮扶力度。
第四篇:党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我会将其列为2011年11月的中心组学习内容,随后又分党小组认真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并把学习、宣传、贯彻这个条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高度重视维护党员权利,保护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规定了一系列具体保障党员权利实现的措施,使党员权利的行使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党员权利的基本原则,规定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党员权利,对于任何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都应当予以追究。
2、详细列举了党员享有的广泛权利,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作出了完善的规定,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
3、建立健全了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制度,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党员权利能够落到实处。
4、明确
了党的各级组织、各级纪检机关和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当履行的职责,要求其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切实负起责任。
5、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要求,规定对于侵犯党员权利和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失职、渎职的,应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这些都为更好地保障党员权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条例》是开展党内民主和健全党内生活的基本法规,是我们党关于保障党员权利方面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它从党员行使权利、党组织对党员权利的保护、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及惩处的程序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明确了党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原则和保护党员行使权利的措施。我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条例》的重大意义和各项规定,力争使党的领导干部精通《条例》,全体党员熟知《条例》。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并严格执行《条例》各项规定的自觉性,在党内形成积极倡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热情支持和保护党员行使权利的浓厚氛围。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一)认真组织学习。从2011年6月底到2011年11月底,为集中学习时段,认真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条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理解《条例》内容,切实掌握具体要求。把学习《条例》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员和干部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个别交流与专题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增强学习效果。要求纪检和组织干部做到熟知《条例》内容,认真履行职责,抓好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学习,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了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员能自觉履行党内民主监督职责,充分行使党内法规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
(二)精心组织宣传。宣传《条例》作为当前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办专栏、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条例》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努力形成学习贯彻《条例》的良好氛围,务求使党员干部做到了解《条例》,熟悉《条例》,掌握《条例》。
(三)狠抓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充分尊重和关心党员权利,为广大党员依法行使权利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党组织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照《条例》,认真查找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教育党员按照《条例》的规定,认
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增强维护党员权利的自觉性。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反《条例》的行为,使党员干部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切实把党员权利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于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中发现并查实的突出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三、切实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组织领导从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保障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实抓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指导,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纪检部门切实加强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组织干部部门把学习贯彻《条例》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结合起来,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结合起来。宣传部门把宣传《条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做好新闻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学习《条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之,我会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和解决党员权利保障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切实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在“发展党内民主,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五篇:扶贫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不通公路是扶贫工作主要难题
六盘水市气象局(LWS)
摘要:经过深入调查了解,贫困地区大多是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要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要解决的是通路的问题。六枝特区中寨乡兴隆村大沟组,是六盘水市气象局党建扶贫的村组之一,是扶贫的关键村组。这里不通公路,他们投工投劳,不花一分钱,挖了一条便道,只能过摩托车,过不了汽车,要修通公路,资金是最大的问题。
关键词:扶贫 通组公路
一、基本情况
兴隆村是六枝特区中寨乡最边远的民族山村,本村大沟组(第八组)有23户87人,除了种粮没有其他经济收入。该组在半山坡上,与村办公室所在地相对高差约6百米,路程5公里,不通公路,只有崎岖山路与外界相连。大沟组是长寨至兴隆旅游公路实施的兴隆村“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新民居建设任务之一。由于交通极为不便,所有创建活动都难以实施。
二、“愚公移山”精神
5月15日,中午,从兴隆村田坝组走路过河到村委会办公室,要到本村大沟组(第八组)进行调研。摩托车在通村公里上一路颠簸,进入了大沟组自己刚挖通的小路。路是新挖的泥巴路,路全长3200米、宽约1.5米,不规则,弯急坡陡,但能跑摩托车。后来在村组长处了解到,这条摩托车道是该组投工投劳,包干到户,不花一分钱,全寨男女老少出动,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挖出来的。仿佛,又看到了七十年代的人山人海战术和“愚公移山”精神。
三、困难、请求
到了大沟组,组长听说我要来,特意从地头赶回家来等我,因为这几天大家都正在忙种包谷。组长家6口人,两个男孩,大的18岁,六年级后就不读书了,现在江苏打工。组长说,家里没有经济来源,靠种粮和孩子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去年干旱没有收成,今年粮食不够吃。他说,今天我们吃的是前两天才从乡里面背来的救济粮,每人30斤大米(全村一样),以解决眼目前吃饭困难,要感谢党和政府。
大沟组共26户,有5到6户人家生活比较困难,是外出打工没有做农业,因通知回来搞“四在农家”新民居建设,回来后就没有粮食吃。收成好的年份,本组每家粮食基本上够吃,但遇象去年的干旱,生活就很困难。现在开始农忙了,今年的雨应该比去年多。
全组有16户签订开展“四在农家”新民居建设,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不通车路(距通村公路还有3.2公里,就是上述的小路),一个人一天到公路边来回只得六趟,一趟背2-3块砖,一天就15块砖左右,就算10个人背,一家的转也要两个星期才能背完(按1家2千块砖计),而且,现在的农村劳动力很缺乏。所以,建筑材料运费成本都很高,比交通方便的地方费用要高2-3倍。当地老百姓所盼望的,就是请求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帮助他们修通公路,那就谢天
谢地了。图为刚挖通的小路。
四、修路预算
经过对该路实地考察,测量。该通组公路修建规模为:路长3200米、路宽4.5米,沙石路。所有涉及的土地、林木等由村委负责协调。所需资金预算为:
1、挖机费用:6.4万元(3.2公里,每公里2.0万元)。
2、沙石材料费:3.2万元
以上合计9.6万元。
五、对策
1、请求交通部门解决资金问题。
2、请求帮扶单位帮助。
3、请求企业赞助。
4、村民投工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