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江河堤防钻探及钻孔封堵技术暂行规定(试行)
湖北省江河堤防钻探及钻孔封堵技术暂行规定(试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堤防管理范围内进行地质钻探的越来越多,为加强堤防管理,确保防洪安全,按照省人民政府鄂政发(1982)128 号文件颁发的《湖北省河道堤防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精神,特对钻探及钻孔封堵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凡在下列堤防管理范围内进行钻探,建设单位(或勘探单位)应事先向钻探所在地的县堤防管理总段申报。
二、建设单位(或勘探单位)的申请钻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钻探目的,钻孔所在堤段的桩号,勘探方法及钻孔平面布置图。图中应标明设计钻孔的编号、总进尺、孔口高程及离堤脚的最小距离。
2、封孔方法、封孔材料及施工时间。
3、保证封孔质量的措施。勘探单位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名单。
三、申请钻探报告的审批、权限及注意事项。凡在荆江大堤、江汉干堤及东荆河堤的堤防管理范围内进行钻探,由地(市)修防处初审,报省水利厅批准。在汉北河、府环河、沮漳河等重要支堤堤防管理范围内进行钻探,由县堤防管理总段初审,地(市)修防处批准,报省水利厅备查。
在审批时,除注意钻探所在堤段的堤情外,还应注意:
(1)勘探单位的资格审查。勘探单位所持的勘察证书等级,应与钻探所在堤段的工程等级相符。
(2)封孔技术措施是否符合本规定。
四、汛期内不允许进行钻探。
五、勘探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总计划实施(其中:工业用水钻孔与石油勘探钻孔,必须严格按批准的孔位、孔深钻探),不得任意改动。如确需变动时,必须重新申报。
六、勘探单位应认真做好钻孔回填封孔工作,确保堤防防洪安全。当一个钻孔资料搜集完毕,应立即回填封孔,即钻一孔封一孔。封孔回填材料,按地层土质,原则上规定“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砂层用粗砂;粘性土层用直径 1.5~2.5 厘米的风干粘土泥球。粘土泥球所用的粘土,含粘土粒应大于 30%,塑性指数应大于 17。如土层中夹砂层,夹砂层也应回填风干粘土泥球。
七、钻孔回填方法
(1)冲孔法
对用泥浆固壁的钻孔,采用冲孔法回填。其具体方法如下:
1、用钻具扫孔。、根据钻孔地质情况,将套管下到钻孔内最下一层坚实的土层中,并依次记录下入孔中套管的长度。、用钻具在套管内扫孔。
4、套管内用清水冲孔。、准确测量钻孔水位和孔深,以此孔深作为封孔起始孔深。
6、分层回填捣实。
在砂层中,每次投入孔内的粗砂,需要钻杆捣实,厚度不应超过 1 米,边回填,边拔出套管。
在粘性土层中,严格控制每次投入孔内的风干粘土泥球(重量见下表),并用穿心锤或击实器分层击实后,每层击实厚度不应于 0.3 米,一边一回填一边拔管。依次记录套管的长度,检查是否与下入数相同。、在回填过程中,当发现孔内形成浓浆而影响封孔速度和质量时,需重新进行冲孔,直到孔口出清水扣,再按上法继续封孔。、随时测量孔内填土深度,如发现回填不密实或出现架空时,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切实保证封孔质量。
(2)直接封孔法
对非泥浆固壁钻孔,彩直接封孔法。除不进行清水冲孔和下套管外,其封孔方法与前法相同。
八、认真作好钻孔、封孔施工记录。内容包括:开钻日期孔号、孔口高程、孔径、钻进情况、封孔日期、封孔用料、分层击实及孔口处理情况、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等。钻孔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值班员、记录员都应在施工记录上签字。
九、孔口处理。封孔完成后用混凝土桩作孔位标记,混凝土标记高出地面 0.3 米,以便汛期观察。
十、建立责任制
申请钻探和勘探单位必须按堤防主管部门批文执行,严格控制封孔质量。如因钻进未封堵或者封孔质量不好必须自行返工,否则造成险情,应由勘探单位的负责人承担经济损失和安全责任。
钻探所在堤段的县堤防总段负责人,要亲临施工现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由双方负责人协商处理,如问题严重应责令勘探单位停工,并立即向上一级报告,作出认真处理,如疏于督促检查,或发现严重问题未及时处理和上报,造成事故者,应负渎职责任。
十一、凡钻探任务完成后,按验收规程,由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发现封孔质量有问题的,堤防管理单位、钻探申报单位和勘探单位应共同派人,对已封堵的钻孔进行开挖检查,鉴定封孔是否密实,如确认封孔质量不好,由勘探单位钻开封孔材料,按技术要求重新封孔。
十二、钻孔施工结束后,勘探单位应将钻孔平面位置图、封孔柱状图、地质钻探成果、事故及处理情况报上一级有关堤防主管部门立案备查。
十三、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中华民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管理暂行规定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的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和依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并列使用时,统称执法单位)管理罚没物品、查扣物品,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罚没物品是指执法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没收的各种物品。
本规定所称的查扣物品是指执法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登记保存、封存(查封)、扣押的各种物品。
第三条 各执法单位应当加强对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的管理,建立罚没票据和查扣物品用执法文书的领用缴销制度,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出入库登记制度、交接制度、保管制度和结算对账制度,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处置程序和制度。
第四条 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省局计划财务与科学技术处负责全省系统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财务机构负责本局和所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财务机构负责本局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上一级局和本级局的计划财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法制工作机构、行政监察机构,定期对所属的和授权的执法单位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的管理、处置和罚没凭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章 物品的保管
第六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设立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保管仓库或者专用场所,确定专门保管人员,对罚没物品和查扣物品进行集中存放、统一保管。需租借其他仓库保管存放的,应当经本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批准。
贵重物品、重要的证据资料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当分别设立专门的保管柜或者保管仓库,妥善保管,保证物品存放安全。
涉及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等物品,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防止泄密。
第七条 依法予以扣押、异地封存、异地登记保存的查扣物品以及依法没收的物品,案件承办人员必须及时凭《质量技术监督涉案物品清单》将物品交给罚没物品保管人员登记入库。
第八条 保管人员对接管的查扣物品和罚没物品必须逐件登记、造册,分类保管。物品出、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当与相关人员办理物品交接手续。物品出、入库的情况应当进行记载,记载记录应当归档备查。
第三章 罚没物品的处置
第九条 罚没物品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存、挪用、调换、私分、擅自处理和自行变卖。
第十条 依法没收的物品,经查对核实后,应当向当事人开具《质量技术监督涉案物品清单》和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湖北省没收物资票据》。
按规定确定为无主的物品,执法单位应当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有关公告情况记录在案,并将公告复印件作为罚没物资票据的附件一并附卷。
第十一条 罚没物品的处置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罚没物品的不同特性,采取监督销毁、拍卖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等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 执法单位对依法决定没收,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的罚没物品,按以下程序核准、处置:
(一)案件承办单位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半年内,开列拟处置物品清单,提出对罚没物品处置方式(销毁、拍卖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的书面报告,并将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其送达回证、没收物资票据、涉案物品清单、检验或者鉴定报告等材料作为报告附件,一并提交本行政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核;
(二)法制工作机构接到相关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未通过的,提出不予通过的书面理由,发回原案件承办单位补正;审核通过的,签署拟同意对物品处置方式的建议后,送本行政机关计划财务机构会核;
(三)计划财务机构接到相关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商有关价格评估机构对罚没物品的价格进行评估,并签署具体会核意见后,提请本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召集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审定;
(四)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根据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审定的意见,批准决定对罚没物品的处置方式;
(五)决定对罚没物品处置的意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报有关机构核准;
(六)根据核准的意见对罚没物品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 决定对罚没物品作销毁处置的,按以下规定上报核准:
(一)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对罚没物品作销毁处置的,报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财务机构核准;
(二)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对罚没物品作销毁处置的,报省局计划财务与科学技术处核准;
(三)省局决定对罚没物品作销毁处置的,报省财政厅核准。
属于专营机关或者专营单位经营的物品,如金银、外币、文物、烟草、盐等,执法单位履行前款规定的核准程序后,按相关规定交专营机关或者专营单位收购或者收兑。
第十四条 决定对罚没物品作拍卖处置的,按以下规定上报核准:
(一)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对罚没物品作拍卖处置的,报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财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报省局计划财务与科学技术处核准;
(二)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对罚没物品作拍卖处置的,报省局计划财务与科学技术处核准;
(三)省局决定对罚没物品作拍卖处置的,报省财政厅核准。
第十五条 拍卖罚没物品,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六条 采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等其他方式处置罚没物品,应当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未按本规定报请核准的罚没物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八条 罚没物品的处置必须在计划财务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罚没物品的处置方式、处置过程和处置结果等应当在《质量技术监督涉案物品处理记录》中载明,并由处置人员、监督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 罚没物品处置所得款项,应当及时上缴至省局罚没收入汇缴专户,由省局统一解缴省级国库。
第二十条 执法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对有关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中发生的费用,由省级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中统筹解决。
第四章 查扣物品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执法单位根据办案需要,对有关涉案证据、物品采取查扣措施时,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并遵守执法办案的程序。查扣的物品,应当采取加贴封条等方式予以标记,需要固定证据的,应当采取拍照、摄像等形式固定证据。
查扣涉案物品、证据时,必须使用《质量技术监督登记保存(封存)(扣押)决定书》和《质量技术监督涉案物品清单》。其中,对涉案物品采取扣押(异地封存)强制措施时,应当同时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湖北省暂扣款物收据》。
第二十二条 登记保存物品的期限为7日;封存(查封)、扣押物品的期限为3个月,物品的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不足3个月的,封存(查封)、扣押物品期限一般不应超过物品的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根据案件查办实际,需要延长封存(查封)、扣押物品期限的,执法单位应当自查扣期限届满10日前填写《质量技术监督案件办理报批书》,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后,方可施行。
第二十三条 各执法单位依法查扣的物品,必须按规定在控制期限内作出处理或者处置决定。严禁超期查扣或者只查扣不处理。
第二十四条 各执法单位对扣押(异地封存)的物品依法予以解除扣押(异地封存)或者没收的,扣押(异地封存)时出具给当事人的《湖北省暂扣款物收据》应当及时收回。
第二十五条 各执法单位应当对查扣的物品(包括就地封存、登记保存物品)登记造册,建立登记台账。其中,对扣押(异地封存)物品应当开列扣押(异地封存)物品清单,按以下规定报送备案:
执法机构于每季度末月25日以前,将本单位的扣押(异地封存)物品清单,报送本行政机关计划财务机构备案。
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每季度末月月底以前,将本局的扣押(异地封存)物品清单报送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计划财务机构备案。
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于每年7月5日和次年元月5日以前,将本局和所属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扣押(异地封存)物品清单汇总后,报送省局计划财务与科学技术处备案。
省局于次年元月底以前,将全省系统上扣押(异地封存)物品的情况汇总后,报送省财政厅备案。
第五章 过错追究
第二十六条 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湖北省罚没物资票据》和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执法文书没收物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处罚法》第五十六条和《违反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使用相关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文书查扣涉案物品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因执法人员或者物品保管人员的过失,致使罚没物品、查扣物品遗失、污染、损毁的,责令按同类物品市场价格等额赔偿,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私存、挪用、调换、私分、变卖、擅自处理罚没物品、查扣物品的,责令返还相关物品,无法返还的,责令以同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按《违反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罚没物品、查扣物品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各执法单位在办案过程中为收集证据,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提取的涉案物品,依照本规定第二章的规定管理。涉案物品的处置,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涉案物品作为行政处罚案件的物证的,施加识别标记后,交由物品保管人集中保管。物品保管期限已逾行政诉讼期和行政复议期的,可以采取拍照等形式将其复制附卷并参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报请核准后,作销毁或者拍卖处置。
(二)涉案物品属于检验、检定、鉴定样品的备份样品或者经检验、检定、鉴定未耗损的样品,检验、检定、鉴定异议期满后,如数退还给当事人。
(三)涉案物品经检验、检定、鉴定已耗损的样品,参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报请核准后,作销毁或者拍卖处置。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局计划财务与科学技术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实验技术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124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实验技术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124号)
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改办),省直有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处(人力资源部):
现将《湖北省实验技术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即停止执行。
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30日
湖北省实验技术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修订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实验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促进实验技术工作发展,在原有条件试行实践多年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及国家和省里职称改革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修订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实验技术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为三级,高级职务名称为高级实验师,中级职务名称为实验师,初级职务名称助理实验师、实验员。
第三条本条件适用于全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设置有独立实验室的其他部门、单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二章分则
第四条申报
一、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实验技术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考核和任职考核均为称职以上,其中破格申报人员近两年内考核必须有一次为优秀;
(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四)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测试和继续教育符合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
(五)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高级实验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高级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实验师职务工作2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8年以上,取得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实验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实验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4、大学专科(两年制)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3年以上,大学专科(三年制)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2年以上,取得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实验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5、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技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年限,并取得实验师任职资格,从事实验师工作5年以上。
(二)实验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认定或申报评审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当年内经考核评审确定;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3、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取得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实验师工作3年以上;
4、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5年以上,取得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实验师职务工作4年以上;
5、两年制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7年以上,三年制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6年以上,取得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实验师职务工作4年以上;
6、中专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1年以上,取得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实验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7、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和助理实验师职务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
(三)助理实验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认定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当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2、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3、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年见习期满,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2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4、中专毕业,从事实验技术工作5年以上,取得实验员职务工作4年以上。
(五)实验员
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认定实验员职务任职资格: 大学专科、中专毕业后,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三、能力业绩条件
(一)高级实验师
1、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的第(1)条和第(2)至(4)条中的两条: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科研机构有关实验项目的要求),独立规划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实验方案,主持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或指导实验;
(2)主持设计与建设新的实验室,或在改进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性能方面成绩显著;
(3)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多项成果,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著作(含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4)指导或培养青年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技术工作1年以上,并取得较好成效。
2、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成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实验教学效果好,在实验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并独立完成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1篇以上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或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或实验室工作奖励;
(2)获市(厅)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1项;(3)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1项;
(4)获得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1项以上,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5)独立承担过重要实验装置的研制,或成功设计、改进关键性实验技术和装置,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6)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市(厅)级以上职业技能比赛或学科竞赛获奖。
3、任现职以来,论文、著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独立完成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3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报者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在国外权威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三大检索收录);
(2)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专著、译著或教材(含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1部,并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二)实验师
1、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科研机构有关实验项目的要求),能够独立规划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实验方案,能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或指导实验;
(2)参加过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或编写、修改过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工作计划和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3)参加过科研工作并有科研总结报告,或发表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或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研究报告。
2、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成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实验教学或实验准备效果良好,独立撰写1篇以上实验研究论文或实验教学总结,或获得过校级以上有关教学或实验室工作奖励;
(2)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3)独立设计过2个以上实验项目,并在教学中使用2年以上,效果良好,或加工、改进实验技术和装置,取得较好的成绩。
3、任现职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独著或第一作者),或出版著作(或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1部。
(三)助理实验师
能掌握常规的实验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熟练地使用与实验有关的仪器设备,参加过一定数量的实验工作,能初步独立地制定试验方法,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四)实验员
能初步掌握常规的实验工作要求,正确使用有关的仪器设备,能够完成一般的实验任务。
第五条破格
一、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不作破格要求。
二、破格申报高级实验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者,不具备规定学历,取得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取得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超额完成本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在实验室建设或实验教学方面,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得到公认,并获得校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第一作者或独撰),其中在国外权威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
(三)公开出版6万字以上学术著作1部,或主编(前两名)公开出版使用的教材1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6万字)。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技奖励(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或教学成果奖励三等奖以上1项;
2.主持完成省(部)科研项目1项或厅级科研项目(课题)2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三)参与完成省(部)科研项目2项;
3.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产业经营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直接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的技术问题,并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为年纯利润30万元以上;
4.获省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5.工作业绩突出,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等次。第六条评审
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环节,评委会主要是依据申报者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总的要求是:坚持标准条件,注重能力业绩,鼓励突破创新,适当引导倾斜,力求客观公正,确保评价质量。具体从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运用,科研、师导、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审:
一、专业理论水平
(一)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参与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和实验教材,对本学科建设与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申报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实验技术专业发展状况,参加实验技术专业理论课题研究,取得一定价值的成果,公开发表、出版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
(三)申报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基本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参与实验技术专业理论和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果。
(四)申报实验员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了解本学科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专业实践运用
(一)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为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能从事本学科较大的实验工作,解决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重要技术问题,参加实验课题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成绩,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
(二)申报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独立的实验技术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技巧,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取得一定价值成果,独立设计实验项目,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效果好。
(三)申报助理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基本掌握常规实验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较好地完成实验工作任务。
(四)申报实验员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初步掌握常规实验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完成一般的实验工作任务。
三、科研、师导、创新 评审活动中,要重视对申报者特别是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者科研能力、师导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科研是专业技术工作发展的基础。高、中级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科研能力,要能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工作的研究,在专业工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取得具有较高水平和价值的成果。
师导是专业技术工作发展的桥梁。高、中级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工作经验的传授、指导能力,承担培养、指导专业人才的责任,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是专业技术工作发展的动力。重视申报者的创新能力,就是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专业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工作中有所创造,在创新中不断推进实验技术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新发展。
四、注意导向、适当倾斜
评审工作要从整个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鼓励、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在边远地区、基层和一线工作岗位上,为实验技术工作发展多做贡献。
第三章附则
第七条凡三年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
2、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基本称职的;
3、伪造学历、资历,或申报业绩、成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
4、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刑期和处分期未满三年。
第八条本评审条件由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九条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条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