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调查报告
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
定调查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 点击数:
前言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明确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订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2]。而重庆市未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收费参考标准,同时听取市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物价部门、中职学校对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订的意见,从而为重庆市教委和市级相关部门制订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调研主要采用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编制的2个调查问卷,参与调研的学校涵盖了主城学校、区县学校、政府办学校、企业办学校、民办学校,既有普通职高学校,又有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调研对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可以客观准确反映实际情况。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同时部分相关的部门也参与调研。调研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座谈调研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中职经费管理现状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职教体系日臻完善、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办学经费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调研表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经费收支使用等方面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学费标准五花八门
调查发现,现阶段重庆市中职学校学费收取不统一,呈现三种情况。一是有39%的中职学校执行重庆市物价局(渝价〔1998〕208号)文件的收费标准,二是由于98年市物价局制定的学费标准过低,目前有47%的学校执行区县物价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制定的学费收费标准,三是有14%的中职学校根据学校办学成本自行确定收费标准。
这种现象说明重庆市1998年制定的学费收费标准已不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办学的实际,造成中职学校执行的学费收费标准“五花八门”。
(二)学校财务入不敷出
调研表明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培训收入等,其中学费收入在学校总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调研数据显示有89%的学校学费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超过60%,而学费收费标准过低直接导致大多数学校总收入严重偏低。中职学校的主要支出主要有教师工资和福利支出、教学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服务支出、固定资产购置支出等,其中有79%的学校教学支出占总支出的65%以上,这表明教学支出在总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编制内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支出,而中职学校由于办学的特殊性,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外聘了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等,这些教师也占用学校很大一部分公用经费发放工资,并且中职学校招生成本高,扩大了办学经费缺口。中职学校财务总体收支情况呈现赤字,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收支平衡、盈余和负盈余的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4%和78%,这表明:重庆市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的缺口巨大,特别是民办学校几乎无财政拨款,办学经费更加紧缺。经费短缺导致大多数学校是在负债中坚持办学,严重影响办学质量,制约中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经费使用捉襟见肘
参与调研的中职学校处于负债状态艰难办学的高达78%以上,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各中职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如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积极申请专项教育资金,开展社会培训等方式来增加学校收入。这些积极措施对缓解学校办学经费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办学经费的使用上捉襟见肘,一方面缩减开支,如减少教学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教学开支,削减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甚至降低教师福利,将节约的资金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将国家、市、区(县)职教专项经费也用于办学开支。
(四)公用经费标准不一
目前,重庆市未制定统一的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很多学校办学经费缺口不能得到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的弥补,导致大多数学校在负债中艰难办学,严重制约中职教育的发展。为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部分区县或主管部门根据本区县经济发展情况和学校办学实际,研究制定了本区县或本部门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用于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但由于重庆市没有统一的指导标准,各区县和部门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低不
一、各自为政,调查显示,多数区县未制定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标准的区县最高达1200元/年,低的也仅有220元/年。
二、中职经费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学费收费标准“过时”且“过低”
中职学校学费收取所参照的收费标准“五花八门”,未能执行统一标准,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并且执行的标准大多数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制定的标准,调研中超过39%的学校参照(渝价〔1998〕208号)文件标准,这一标准是14年前制定的,在当时能较好地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物价的上涨,现在这些标准已严重“过时”且“过低”,已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教育的办学实际,低标准的学费收入和高成本的办学支出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中职学校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专业教学管理经费缺口较大
调查中,我们将参与调研的28所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分为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农林牧渔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土木水利类、文艺体医类等七个大类,将确保每类专业正常教学管理所需经费与其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类专业教学支出和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且由于不同专业各具专业特点,所需的专业教学管理经费缺口也不完全相同,调查统计表明:66%的专业教学经费缺口在800-2000元之间,20%的专业的教学经费缺口低于800元,14%的专业教学经费缺口超过2000元。同时,由于主城区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本较高,从而生均收入和支出均高于区县中职学校,其生均专业教学管理经费缺口比区县学校要高。
(三)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滞后
《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专题规划》中明确指出:重庆市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尚未出台是中职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原因[4]。由于未出台中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职学校出现的办学经费缺口不能得到财政拨款的弥补,参与调研的中职学校中有78%以上是在负债中艰难办学。
(四)办学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中职教育发展
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短缺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发展,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通过采用减少实训设备的购买、减少教师的培训经费,将职教专项经费用于办学开支等措施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制约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必将影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以上调研表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短缺,有78%以上的学校是在负债中进行办学,这必然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有关政策,建议重庆市财政局会同重庆市教委等部门共同制订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制度层面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二)重庆市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建议标准
中职学校各培养专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各专业教学管理所需经费也不尽相同,因此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可按专业实行分类、分档制定。根据本次调研,建议各大类专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与各大类专业的实际经费需求相对应,其标准建议如下: 注:上海中职医药卫生类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2200元,文化艺术类与体育类为4500元。
另外,由于中职学校专业门类太多,从生均公用经费划拨的可操作性来看,也可以参照重庆市小学、初中、高职和本科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一个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本课题组建议重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1800元/年左右,各区县可以按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课题组认为该标准比较符合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如表2所示。
(三)建立职教经费年度通报制度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确保各区县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保障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具体实施,建议市政府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年度通报制度,每年对各区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中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情况等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2] 教育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3] 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毕业考试收
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1998年6月.[4] 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专题规划.2012年1月17日.附件
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调查报告PPT
第二篇:甘肃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甘肃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2014]9号)和《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日常运转,提高保教质量,改善办园条件,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制定我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一、适用范围
全省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公、民办幼儿园。
二、经费来源
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各级财政拨款,二是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的保教费(免保教费补助收入)。
三、生均标准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城市1400元/生.年,农村1200元/生.年,其中:财政拨款标准为城市1400元/生.年,农村1200元/生.年。并根据学前教育发展与财力状况相应调整。
四、经费保障
各市(州)、县(市、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措经费,确保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和财政生均拨款(不含基本建设投入和教职工工资、津补贴、福利等)达到基本标准。
五、开支范围
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主要用于教学业务与管理、师资培训、文体活动、办公、水电、交通差旅、邮电等费用;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教玩具的购置;幼儿园房屋及仪器设备的租赁及维护修缮;幼儿体检和幼儿园安全及其他各项经常性支出。
六、有关要求
(一)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和预算管理等有关规定,加强生均公用经费资金管理,建立本园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科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方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和发展。严禁通过虚假注册幼儿学籍信息、隐瞒流失幼儿等方式套取、骗取财政资金。对依法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要按照国有资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二)各市(州)、县(市、区)要按照本标准精神,结合本地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办园等级及收费情况,分类确定本地区幼儿园的具体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完善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延伸。可适当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及条件薄弱的幼儿园倾斜。各市(州)、县(市、区)最迟不得晚于2016年达到上述标准。现有标准已高于上述标准的,不得降低经费保障水平。
(三)各市(州)、县(市、区)要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按照标准及时足额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预算,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力度。要完善学前幼儿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定期对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对骗取、套取、贪污、挤占、挪用、违规使用生均公用经费等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四)本标准由省财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五)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第三篇: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制度
孙渡初级中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校生均公用经费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二、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以下开支:发放教师津补贴、偿还学校债务、基建项目;教职工家庭生活、独立核算的食堂及独立核算的基建项目的水电支出、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发生的各项公用支出、学校出租门面、摊点发生的各项开支、乡镇教辅人员的工资、津贴、公用开支等;学校发生的招待费开支。用于学生的钱不能用于教师,用于基建的钱不能用于运转。
三、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艺体育活动(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要)、水电、交通差旅、邮电、日常专用材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四、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支出范围为: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培训费、劳务费、活动费、学生体检、学校办理校方责任保险、接待费、车费等支出。
五、教师培训费在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按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六、学校要按规定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安排信息技术费,用于教学资源和软件的购置以及网络信道费用支出。
七、学校要按规定严格控制其它不能支出的项目开支。
八、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基建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九、中小学公用经费是学校经费综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生均标准列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十、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十一、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十二、学校购置列入学校固定资产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应按规定由政府统一采购,与相关单位完善所需手续。
十三、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每学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二零一二年九月
第四篇:生均公用经费自检自查报告2010[范文]
完贤完小生均公用经费使用自检自查报告
临翔区博尚镇完贤完小
根据临翔区教育局文件精神,为规范生均公用经费的正确使用和科学管理,提高生均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我校对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的生均公用经费情况组织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范围
这次自查重点是检查 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校的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使用情况。
二、自查内容
1、博尚镇教育办公室对我校下拨的生均公用经费:
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博尚镇教育办公室共对我校下拨经费 55248。00元(大写:五万五千四百二十八元)
2、使用情况:我校的经费是是按上级的安排,经过教师会议讨论,上报审批,政府采购的程序严格进行的。
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的生均公用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办公费:3685.40元;(2)印刷费 30.00元;(3)电费1621.44 元;(4)邮电费2295.28元;(5)交通费1000.00元;(6)差旅费292.00元;(7)维修费13100.00元;(8)会议费2200.00元;(9)专用材料费8201.80元;(10)专用设备购置费15968.00元。
以上10项合计共支出50492.92元(五万零四百九十二元九角二分)。结余4755.08元(四千七百五十五元零八分)。
以上是学校根据上级有关安排,进行的全面自查中找出的问题,欢迎上级对我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给我们找出问题,理清思路,指明经费的正确使用和管理的方法,以便我们更好地将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到大力推进国家教育发展的正确途经上来。
临翔区博尚镇完贤完小 2010年10月22日
第五篇:县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
XX县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县特殊教育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实施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计划,将特殊教育运转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是贯彻落实现阶段扶贫战略的重大决策,是解决特殊教育发展困难,消除特殊教育发展不足,保障特殊教育经费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学生健康成长,筑牢教育发展根基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施补助范围
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三、实施补助标准
按每年 6000
元的标准落实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
四、经费用途
(一)学校或班级特殊教育工作正常的办公费用开支。
(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建设经费(指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置教具、学具和图书资料等费用)。
(三)特殊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添置、教材、辅助用具和维修保养等改善办学条件经费。
(四)随班就读个别辅导的教师补助经费。
随班就读个别辅导的教师经费是指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每天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不得少于 1课时(45
分钟),辅导补助费由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
30元/人·天开支。
(五)特殊教育送教教师补助经费。
对不能到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送教人员的劳务补助费由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开支,每生每次送教教师补助经费合计不得超过100元。送教上门人员的交通费、生活费由原单位按相关规定报销。五、执行时间
自 2019
年1月1日起执行。
六、保障措施及经费管理
(一)经费保障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补助公用经费,由县级财政每年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统筹。
(二)经费管理
1.每由县教育科技局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进行实名统计,编制初步经费预算报县财政局审核、修订。
2.县财政局根据县教育科技局上报的初步预算进行审核、修订后报县人民政府,由县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行文下发经费拨付计划。
3.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实行月报制度,每月底上报一次动态数据信息。
4.学校要全面了解本片区内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合理安排送教。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要采取走进家庭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路途较远每月2次,较近的每周1次,每次2课时,对于丧失学习能力的儿童,采取送关爱的方式,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每学期由县教科局教育股对家长意见、学校工作记录、学生的档案、学生成长指导记录等材料进行审查,按规定发放工作经费。如因残疾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无法上门送教的,先建立档案,待学生返家后及时送教,确保送教上门全覆盖,不落一人。
5.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由县教育科技局统筹管理,各乡(镇)中心小学负责指导相关学校做好经费的使用。
6.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经费管理使用台账,认真做好收支月报,细化支出范围和
标准,建立规范的经费管理程序,严格按照要求管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严禁虚报、冒领、套取补助资金。
7.各校要结合教学实际,统筹安排使用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证特殊教育日常教学活动所需支出。
8.县监察、教科、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定期组织检查,确保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切实发挥作用,对不按规定使用经费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9.县财政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审计局每学年要配合开展一次经费检查审计,做好经费使用管理和使用效益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