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6: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特色产业之一,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小,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大,因而也被称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无烟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挥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切入点,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是助推自治县经济转型跨越的重要路径,也是县委、县政府顺时应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文化特色县”作为“五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特色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自治县转型跨越的主导产业,加强领导,积极扶持,文化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不断提升、份量不断加重。今天,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培育文化旅游主导产业一以贯之的重视和支持。刚才,两位分管领导分别对今年的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全民大宣传活动、文化事业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围绕当前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再强调讲三点意见。

一、放活思路、拓宽视野,着力解决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不够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它潜移默化的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都深刻的留下了文化的印迹。肃XX县集裕固文化的唯一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生态文化的富集性于一体,这是我们的优势,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但目前资源优势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我们离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工作的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开发利用,建设特色文化强县,前提是要挖掘整理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的厚度、深度和广度,我们才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增强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现状分析,虽然近几年有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对文化资源了解不清,挖掘不深,利用不够等问题,缺少文化元素载体,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发掘和利用等工作仍有待加强。我觉得当前急需做好“五个一”的文章。首先是深度研究策划,编制“一个高层次的规划”。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一个高端的规划,确立发展定位,理清思路方向,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犯方向性的错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理论体系,仍需更深层次的进行挖掘整理,对民族历史源渊、特色文化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梳理,摸清家底,深度包装,以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思维、开阔的思路来谋划,制定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这个问题县文广局等单位要系统研究,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站在更高层次,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来。其次要大力挖掘转化,打造“一张响亮的名片”。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如果形象不鲜明、定位不统一,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主打裕固族文化品牌,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的,能够在全国文化盛宴中占据一席之地。挖掘整理裕固族的历史文化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既要传承,旧事重提,向深度延伸,又要创新,与时俱进,向广度拓展。文化挖掘无止境,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以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将一切有利于培育我县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元素充分吸收并加以利用,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这就需要在座的“文化人”共同努力,深入研究,多角度的挖掘独有的文化资源,寻找一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东西,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和精神触动,真正把裕固族文化的品牌擦亮打响。第三是大力开拓创新,生产“一批优秀的成果”。虽然肃南的文化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还是隐性资源,无法开发成文化商品进行消费,必须充分挖掘包装开发,转化为特色产品,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现实作用。历史文化资源就像深埋在地下的金子,挖出来才会闪光,才能体现其根本价值。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把这些文化元素用物质形式留存固定下来,多出精品,通过文化产品使文化资源成为有价值的文化资本,使文化潜力实现转化为文化实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内涵才能积淀的更加丰厚,文化产业才能做起来,文化公共服务才能更有基础。今年,要借助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大力挖掘整理一批优秀文化成果,精心实施好“十二项精品文化工程”,并以此为新起点,大力开展文艺创作,力争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问世。第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最近,有一部高台籍导演的低成本电影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相继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受到观众热捧,这至少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是低成本也能出好作品,第二是本籍人才对弘扬地方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方面,我们既要引进这方面的特殊人才,借助外力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与高校的开展友好合作,策划并组织相关专业培训课程,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本土人才,以人才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五,开拓文化市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文化资源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我们要从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入手,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招商引资、鼓励企业转型等办法,吸引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向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会展、体育赛事、演艺娱乐、影视基地、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新型文化业态,将众多的文化产品发展成为有市场的文化商品,将成批的文化产品衍生为有体系的文化产业。

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特色产业之一,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小,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大,因而也被称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无烟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挥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切入点,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是助推自治县经济转型跨越的重要路径,也是县委、县政府顺时应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文化特色县”作为“五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特色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自治县转型跨越的主导产业,加强领导,积极扶持,文化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不断提升、份量不断加重。今天,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培育文化旅游主导产业一以贯之的重视和支持。刚才,两位分管领导分别对今年的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全民大宣传活动、文化事业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围绕当前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再强调讲三点意见。

一、放活思路、拓宽视野,着力解决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不够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它潜移默化的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都深刻的留下了文化的印迹。肃XX县集裕固文化的唯一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生态文化的富集性于一体,这是我们的优势,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但目前资源优势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我们离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工作的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开发利用,建设特色文化强县,前提是要挖掘整理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的厚度、深度和广度,我们才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增强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现状分析,虽然近几年有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对文化资源了解不清,挖掘不深,利用不够等问题,缺少文化元素载体,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发掘和利用等工作仍有待加强。我觉得当前急需做好“五个一”的文章。首先是深度研究策划,编制“一个高层次的规划”。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一个高端的规划,确立发展定位,理清思路方向,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犯方向性的错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理论体系,仍需更深层次的进行挖掘整理,对民族历史源渊、特色文化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梳理,摸清家底,深度包装,以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思维、开阔的思路来谋划,制定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这个问题县文广局等单位要系统研究,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站在更高层次,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来。其次要大力挖掘转化,打造“一张响亮的名片”。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如果形象不鲜明、定位不统一,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主打裕固族文化品牌,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的,能够在全国文化盛宴中占据一席之地。挖掘整理裕固族的历史文化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既要传承,旧事重提,向深度延伸,又要创新,与时俱进,向广度拓展。文化挖掘无止境,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以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将一切有利于培育我县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元素充分吸收并加以利用,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这就需要在座的“文化人”共同努力,深入研究,多角度的挖掘独有的文化资源,寻找一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东西,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和精神触动,真正把裕固族文化的品牌擦亮打响。第三是大力开拓创新,生产“一批优秀的成果”。虽然肃南的文化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还是隐性资源,无法开发成文化商品进行消费,必须充分挖掘包装开发,转化为特色产品,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现实作用。历史文化资源就像深埋在地下的金子,挖出来才会闪光,才能体现其根本价值。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把这些文化元素用物质形式留存固定下来,多出精品,通过文化产品使文化资源成为有价值的文化资本,使文化潜力实现转化为文化实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内涵才能积淀的更加丰厚,文化产业才能做起来,文化公共服务才能更有基础。今年,要借助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大力挖掘整理一批优秀文化成果,精心实施好“十二项精品文化工程”,并以此为新起点,大力开展文艺创作,力争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问世。第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最近,有一部高台籍导演的低成本电影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相继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受到观众热捧,这至少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是低成本也能出好作品,第二是本籍人才对弘扬地方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方面,我们既要引进这方面的特殊人才,借助外力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与高校的开展友好合作,策划并组织相关专业培训课程,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本土人才,以人才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五,开拓文化市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文化资源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我们要从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入手,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招商引资、鼓励企业转型等办法,吸引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向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会展、体育赛事、演艺娱乐、影视基地、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新型文化业态,将众多的文化产品发展成为有市场的文化商品,将成批的文化产品衍生为有体系的文化产业。

二、多元联动,拉长链条,着力解决旅游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当前我县旅游最关键的问题是产品单一,旅游有效季节短,火爆期游客纷涌而至、人满为患,低谷期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加之管理服务不到位,淡季无所施事,旺季手忙脚乱。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格局。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四个多元化”。一是产品要多元化。旅游是眼球经济,只要有独特的产品,就不缺市场、不缺消费者。关键在于如何开拓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取向也正在发生悄然变化,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旅游,他们更希望通过旅游达到放松身心或者增长见闻的目的,旅游消费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拓展趋势,客源由团队型为主转向自助型为主,旅游产业一方面担负着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态势。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分析当前的旅游客源市场和未来发展趋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高品质、复合型、个性化、差异化旅游产品,围绕家庭游、自驾游等体验型旅游模式,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节庆赛事、演艺娱乐等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更好的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同时,要大力策划开发滑冰滑雪、雪地探险、冰川攀登、冰雪节会等冬季旅游项目,推进“单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弥补旅游有效期短的缺陷。二是投入要多元化。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大、产出慢,政府财政回报率低,社会效益大于财政收入的产业,仅靠政府投入,往往会力不从心。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整合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适度向旅游业倾斜,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民间资金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转变理念,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拓宽渠道,通过经营权转让、合资开发、股份经营等多种模式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开发,推进旅游市场化发展。三是服务要多元化。目前,我县旅游业的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社会化、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特别是缺少综合性的旅游服务机构,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发展旅游业,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如果我们在规划旅游布局、完善旅游设施、策划开发旅游产品时,都站在主人的角度,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给游客带来不便。今后,要坚持换位思考,善于站在游客的角度开发旅游产品,充分考虑游客的消费特点、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以游客的满意为标准,从导游抓起,有针对性地为游客提供标准化、亲情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同时,要以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做到规范服务、诚信经营,营造公平公正的旅游环境。四是营销要多元化。推动旅游品牌的提升和吸引力,宣传营销是关键。前段时期我一直强调,必要的旅游宣传非做不可,但对宣传的效果要评估,看投入和产出是不是相适应,不能花钱赚“吆喝”,要在增强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机遇,借机开展宣传。今年,我县将举办60周年县庆活动,绝大多数肃南籍的外地人员将会返乡,如果我们把这些本土籍的人才都邀请聚集到一起,和他们共同探讨肃南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见建议,相信会听到许多真知灼见,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推介肃南、宣传肃南。另一方面要创新宣传方式,着力开展全民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文化传媒,通过文化旅游网站、手机旅游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微博、低成本微电影等形式宣传推介,编辑出版重点景区精品导游词、影像光盘、以旅游目的地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以低成本获取高收益,进一步增强肃南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三、打造亮点,突出特色,着力解决文化旅游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载体。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的,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上,只有在旅游发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我们的旅游才更有特色、更具竞争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仍然存在对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研究不够,对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重视不够等问题。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多层面、多领域深度融合,以文化为魂提升旅游魅力,以旅游为载体增强文化活力,是当前我们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要突出“四个注重”,以此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一是注重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各景区在策划重点旅游项目时,要进一步发掘和充实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把文化元素植入到景区建设当中,每一个旅游节点和景观的打造,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元素,借助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使得每个产品都有故事、有文化味,能够打动人、吸引人,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输入“元气”,打造一批反映历史文化题材的重点旅游项目。二是注重开展文化旅游节会活动。要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举办富有地方特色、能体现我县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的文化节会活动,创意策划一批突出肃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演艺项目,增强演出的感染力、震撼力和趣味性,不求规模大,只求特色浓,以此吸引周边及外地游客。三是注重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在继续做大做优现有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介和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用品和工艺产品,使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奇石玉石、民间工艺、民间纺织品、绿色食品等转化为旅游纪念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开发,做到每到一地旅游,就能买到当地特产,使这些具有本土民俗风情的纪念物,成为肃南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四是注重文化旅游特色基地打造。今年重点抓好特色村寨片区的打造,并策划推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主题公园、生态旅游小镇或特色民俗村等文化基地和场所,既作为民族文化展示传播的主要载体,也可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建设旅游文化特色县的思路非常坚定、明确,2014年文化旅游工作的具体任务已经细化,请分管领导、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主管部门、各旅游公司和各乡镇认真履行职责,认真谋划推进,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增长点和助推器。

第二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开福区推进长沙创建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思考

去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名单,长沙市与青岛、苏州、成都等28个城市,共同获得首批创建资格。这为我区整合资源,突破瓶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加速构建较为完善的公众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开福区推进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和多层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对56.7万开福人来说,意义重大。

示范区创建是提升开福综合实力的战略机遇。开福未来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实力,也需要文化影响力。随着中央、省、市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长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对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事业发展蓬勃向上的开福而言,文化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速整合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必将对我区‚文化软实力‛乃至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示范区创建是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滨水新区,幸福北城‛是我区在第四次党代会上描绘的发展蓝图,其主要特征是产业发

展两型化、城区品质国际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众多高效经济体和战略投资项目开始加速向滨水地区集聚,省会长沙的商业重心也加快向城北转移的背景下,在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突出滨水特色文化设施的布点、亮点品牌文化活动的推介、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成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升城市品位以及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示范区创建是维护开福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我们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的重要时期,开福的发展,也有系列难题需要攻克和破解。在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政策环境多重性制约的形势下,如何又好又快推进黄兴北路等新一轮棚改征收?在思想文化交汇交融、交锋角逐更加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文明城市创建夺牌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市民素质,保持文明创建常态?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打造开福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对破解道德失范难题、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福区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全区上下用务实的举措抓文化基础、文化服务和文化精品,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为推进示范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以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湖南自修大学、湖南烈士纪念塔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开福寺、洪山寺、东岳宫、文昌庙、基督教北正街教堂、清真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遗产,以乾

嘉年间大学士刘权之故居、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府第、左宗棠祠和时务学堂旧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地处长沙老城核心地带的开福区成为除岳麓山外长沙市内文物资源最集中,文物点规模和级别分量最重、最能代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区域。加之湘绣产业的传承,民国公馆的聚集,古城墙的发现,在开福区既可看到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可领略湖湘文化的内涵真谛,还可感受近现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量上来看,开福已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区。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省广电集团、省出版集团、省报业集团、省文化产业中心(省文化厅)、省体育产业中心(体彩中心)、省民政产业中心(福彩中心)等六大文化产业航母云集开福。据《2011长沙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区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5.4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8.8%(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3.84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21.8%。文化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以打造平台、建设队伍、丰富活动、提升品牌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呈现。群文活动广泛开展,群文团队不断壮大,‚湘江韵律‛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群文活动品牌;传统灯会、新春喜乐会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社会效应。自2005年起,自主建成了月湖公园、太阳山公园、秀峰山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2007年,率先市内六区启动了农民文化屋场建设,至今共建成农民文化屋场34个;从2008年起,连续举办四届的开福金秋经贸文化节,已初步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品牌节会;连续举办3届的开福新春喜乐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产生了一定影响;2009年,设立了开福区图书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逐步形成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位一体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承担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责任,应该符合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和多样化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照创建标准,开福区在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迈进的征程上,在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任务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提供的群众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群众的需求仍不相配套。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建设档次不高,功能配套不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体化程度较低;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人才队伍不完善,‚授人以渔‛的能力不强。

三、开福区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工作思路

结合区域实际,我们拟突出‚建设好‘硬件’、整合好‘软件’‛的重点,统筹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

立足全局,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高起点、大手笔建设配套齐全、占地10亩集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为一体的区级文体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滨江文化广场、开福寺文化广场、月湖文化广场等设施设备,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实现乡镇、街道文化站全覆盖,全力打造15分钟文化活动圈。提质改造村(社区)示范性文化活动室(中心),深入继续推进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新建农民文化屋场25家,今年内实现全覆盖,并打造一

批上档次、上规模的精品屋场。

立足实际,创新供给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实施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文艺节目、送文化辅导下乡进社区为重点的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以建立健全群文活动网络体系为重点的群众文艺‚千团百佳‛工程,以开展‚一街(镇)一品、一街(镇)多品‛以及‚一社区(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为重点的地方特色品牌培育工程,以将街道(镇)图书馆、社区(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纳入区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重点的书香星城‚211‛工程,以加强对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为重点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共享‛工程和以建设长沙市数字资讯开福区支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工程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坚持创新性的创作文化精品,排练一台具有自创性、特色性,体现开福区水平的文艺演出节目。依托潮宗街、开福寺、清水塘、汉回村、滨江美食街等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扩大潮宗街历史文化、开福寺‚福‛文化、清水塘‚红‛文化、汉回村民族文化、滨江美食文化的影响力。策划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高岭村文化集市、以人口文化为主题的捞刀河社区文化集市、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彭家巷社区文化集市、以湘绣产业文化为主题的沙坪社区文化集市、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汉回村文化集市,形成一批具有开福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立足长效,健全一批落到实处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经费1000万元。深入开展‚百佳、百品、百星‛评选和星级团队达标评选活动,确保到今年底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有一支以上比较活跃的业余文艺团队。建

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文化队伍培训教育机制,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办农民艺术培训学校,两年内培训业余文艺骨干、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员和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等200名。按照工作需求,各街道、镇配齐、配好宣传、文体专干1-2名,每个社区、村配备1名文化辅导员,并在全区招募培训‚文化志愿者‛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人,1000

第三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为加大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过程的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各项工作,现就加强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过程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建立领导机制

(一)成立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创建示范区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发改、财政、人事、编制、文化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各创建示范项目建立由当地文化行政部门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分工。

(二)设立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三)实行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专题研究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各项工作,落实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形成会议纪要备查。

二、建立联络员制度

(一)为加强工作联系,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应确定一位联络员,原则上由文化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与省(市、区)文化厅(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衔接与信息沟通,协调落实有关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具体工作事宜。

(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建示范区联络员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创建示范项目联络员工作会议,由各创建示范区和创建示范项目所在地区轮流举办。

三、建立经费管理制度

(一)中央财政拨付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引导和激励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基层文化投入,进一步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用于地方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保护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培训基层文化队伍、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以及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组织管理、新闻宣传、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支出。对奖励补助资金分配应遵循“规范公平、鼓励先进、引导投入”的原则,不得充抵当地的创建资金。

(二)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要制定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创建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及经费使用方案,包括使用范围、详细的项目预算和用途、预期效果等,使用方案应经省(区、市)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审核后报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创建资金需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建立经费使用报告制度。各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期向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汇报经费使用情况;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领导小组每半年向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经费使用情况,并报送相关材料,同时抄报省级文化、财政部门。

四、建立督导检查制度

(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督查组赴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所在地开展1-2次督导工作。督导检查情况以书面反馈的形式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二)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立工作自查机制,每半年在领导小组组织下,开展一次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报送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抄报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及省级文化、财政部门。

五、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联络员负责,定期向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创建进展情况。各创建示范区每月(示范项目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动态,每季度(示范项目每半年)报送一次深度工作进展情况、制度设计研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创建成果。

六、建立信息宣传工作评分制度 按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定期完成报送任务即可获得基础分50分,没有按要求完成定期报送任务的基础分为0分。根据报送信息采纳情况,分为几档加分值:

(一)被《新华社内参》、《人民日报内参》、《求是》等采纳并刊发,一次得分50分,在中央级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一次得分50分;

(二)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级主流媒体采纳并刊发,一次得分40分;

(三)被文化部《文化要情》、省级媒体采纳并刊发,一次得分30分;

(四)被文化部《文化信息》、创建示范区(项目)同级媒体采纳并刊发,一次得分20分;

(五)被文化部网站、国家公共文化网、示范区(项目)人民政府网站采纳并刊发,一次得分10分。

创建示范区评分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分结束后清零重新开始,评分结果由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通报各地。创建示范项目评分工作在两年创建周期内进行一次。在创建周期内信息宣传得分情况将作为对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进行验收的重要内容,占验收测评总分值的一定比重。

过程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情况将作为创建示范区验收的重要依据,纳入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验收考核指标体系。对过程管理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创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验收时将实行一票否决。

2011年11月18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第四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指: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的地区。

一、简介: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2011年5月,第一批创建示范区(项目)名单公布,共有31个单位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经过两年的创建,2013年9月,第一批31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评审,获得示范区称号。

二、示范区意义:

1、探索新的重大文化惠民项目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得到明确和加强。通过创 建,各示范区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并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评估之中。

二是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设施网络建设得到加强。

三是通过示范区创建,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四是各地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了大量文化惠民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创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

2、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一是对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显著提升了文化惠民效果。

二是对正确处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动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工作格局。

三是对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效提升了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对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效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不少示范区城 市把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整合资源、转变职能、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的社会化参与方式,使群众在公共文化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创建工作:

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文化部党组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通过对示范区、示范项目的统一、集中、有序的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工作内容:

(一)在文化部机关报和创建工作指定宣传平台《中国文化报》开辟专栏和专门版面,组织重要稿件,有效推动、指导各地文化部门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1、开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专栏和专版:及时报道文化部对创建工作的要求、各地创建工作动态。

2、开辟“公共文化论坛”: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刊发专家学者及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讨文章。

3、组织有关研讨会: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探讨,对研讨成果进行集中刊发。

4、组织示范区创建成果展览展示活动:在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时,组织有关成果展览展示活动,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二)建立示范区(项目)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动态》(暂定名)沟通信息。各创建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及时报送工作动态信息,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整理后,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动态》(暂定名)及有关内刊刊发。

(三)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管理平台”(即“国家公共文化网”),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对创建单位进行针对性指导。“国家公共文化网”以专题报道方式反映创建工作动态,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全面报道。

(四)在文化部社文司指导下,组织中央重要新闻媒体适时进行集中宣传。

1、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节点,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中央重要新闻媒体,通过实地调查、集中访谈等多种方式,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深入报道。

2、建立与中央重要新闻媒体的日常工作机制,及时反馈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3、利用有关媒体的内部参考等平台,适时组织重要稿件,建立灵活的发稿机制。信息宣传内容要求:

1、创建工作动态:反映各创建单位工作进展,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对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要求,有关会议、文件的精神。

2、创建工作经验、体会:反映各地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措施和效果。

3、理论观点: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相结 合,以国家课题和各地课题为重点,通过专家学者的文章,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理论阐述。

4、举办有关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论坛、展览等活动,扩大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影响。

5、及时反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工作:对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工作,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等进行全面的报道。组织机构:

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具体联系实施,并接受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领导。工作机制:

1、每个创建单位确定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的组织。

2、各创建单位应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并报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

3、参加中央媒体宣传统一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协调安排。

第五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语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语

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富有;

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4.共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新成果; 5.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6.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 7.发挥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8.走进公共文化,共享美好生活; 9.立足社会公益,情系文化民生;

1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11.公益均等办文化,群众满意惠民生;

12.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对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13.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14.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15.崇文厚德,以文化人;

16.文化大餐等你来,免费开放零距离; 17.开门办馆送文化,免费开放为大家; 18.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文惠民; 19.文化为民 文化育民 文化乐民 文化富民;

20.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下载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范文大全

    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可行性报告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的基本情况 2010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参考宣传表语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参考宣传标语 1.贯彻十八大,人人学文化。 2.参观影剧院,进入不收钱。 3.富裕温暖心窝,文化充实生活。 4.文化惠及城乡,老少喜闻书香。 5.共享文......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最终版]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标准(西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率先......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

    附件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化改革,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率先建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地区标准

    中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化改革,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初步建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金川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类似范文:社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工作情况报告......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 示范区创建标准 东部(略) 中部(略) 西部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化改革,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初步建成固定设施、流动......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化改革,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率先建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