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戴南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新)
戴南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兼谈“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实践体会
兴化市戴南镇党委书记 马元连
一、基本情况
戴南镇位于江苏省中部,面积107.8平方公里(大约为我们麻城3747平方公里的三十五分之一),人口9.26万人,隶属于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经济发展连续十一年居地级泰州市经济十强乡镇之首,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江苏省卫生镇、新型示范小城镇、重点镇,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由于我镇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被中国金属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称号。戴南经济社会事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集群已成规模。
不锈钢制品和汽车子午轮胎钢帘线两大主导产业,年产销量分别是全国的1/7和全国第一。1000多家企业已形成产业集群。2008年实现GDP62.53亿元,连续五年增幅超过30%。全镇生产的三十多个钢帘线品种与国内外各品牌轮胎制造企业配套。有四十多个系列10000多个品种的不锈钢制品,涉及工业品、民用品、军工品、建筑、装璜材料等各行各业。
戴南在全国形成了不锈钢制品的销售网络,长年有10000多人分布在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开店经销不锈钢产品。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形成了“戴南不锈钢一条街”,年销售达40亿元。这批经营人员成了戴南企业在市场上的信息源,及时反馈信息回戴南指导组织生产加工,从而有效地铸成了以不锈钢材料采购、冶炼、轧制加工到最终产品直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哪里有不锈钢,哪里就有戴南人经营”,走出国门进行全球采购的经营户也不在少数,如永丰村民翟根顺,先后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收购了一百多架报废的军用飞机,成为远近闻名的“飞机收购大王”。
二、上缴国家税金逐年递增。
改革开放以来,戴南镇在特色产业的支撑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逐年加大。2002年全镇预算内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5亿元,成为苏中地区第一个预算内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近几年来,我们的国税、地税入库收入年平均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2008年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9.375亿元,比2007年增长近48%;今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适时调整工作举措,预计全年将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超10亿元。
三、百姓就业增收得到实惠。
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老百姓就业,促进了群众收入增多,提高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镇8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与特色产业经济相关联的非农产业,其中有5万人从事不锈钢生产加工,有1万多人在全国各省、各大城市销售经营不锈钢制品,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经济的发展也使居民衣食住行条
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建别墅、住公寓楼、购私家车、装宽带上网的比例逐年提高。我镇还制定了覆盖全镇的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再补偿机制,今年年初又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药品零差率”制度,确保全镇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同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推进“老有所养”工程,新建乡镇敬老院,对全镇“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制度;对社会困难群体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四、小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戴南镇一直以来注重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载体。镇区形成了八纵六横的主干路网,建有四星级天宝大酒店、绣园宾馆等多家酒店,苏宁电器和苏果购物广场等知名商家也落户戴南;十九层的天宝公寓、华达公寓等一批小高层住宅相继封顶,道路、绿地、公园、广场、给排水、污水处理、公交系统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戴南镇被列为泰州市重点建设的四个卫星小城市之一。
戴南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三清一绿”工程,涌现出董北、张万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环境优美村、康居示范村、文明小康村。
二、发展历程
戴南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既是民众致富创业的成果,也是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干部群众学习追赶先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结果。
一、坚持“产业兴镇、创业富民”发展之路不动摇
戴南镇不锈钢产业初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在八十年代,崛起于九十年代,其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风雨历程。戴南镇地处苏中里下河平原腹地,既无不锈钢矿藏,又远离大中城市,人才技术相对缺乏,更没有沿江沿海优势,却能在苏中地区走出了一条产业特色鲜明、适合本镇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与戴南镇历届党委、政府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始终坚持走“产业兴镇、创业富民”的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
上世纪70年代初,戴南镇从外地引进了不锈钢拔丝工艺,从而使戴南人开始与不锈钢打交道。由此,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易粗放的不锈钢制品在戴南镇各社队企业应运而生,为戴南镇不锈钢产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戴南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进一步激发了戴南人民创业致富的热情,一些村队办工业和手工作坊纷纷脱颖而出,转变成一批初具规模的社队办厂和民营企业。除拉丝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外,一批不锈钢新品又在戴南诞生,标准件等不锈钢制品也竞相在戴南落户。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姓“社”与姓“资”的争议,有少数领导认为私营企业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同样也是“争市场、争原料、争人才”,对私营企业发展给予了限制,走了一段时期的弯路。后来,镇党委、政府调研得出私营企业有其机制灵活、生命力旺盛等诸多潜在优点,决定积极扶持个私经济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和措施。专门成立了镇工业公司个体私营工业股,后又组建了镇第二工业公司,对私营企业发展
大开绿灯,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实行了“五代、三帮、一挂靠”(即:代发工作证、代开介绍信、代订合同、代开发票,代记帐;帮助组织原辅材料,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推销产品;挂靠工业公司)的政策,为私营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86年,戴南镇的三业产值总量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第一个亿元镇。
八十年代中后期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使戴南人民求发展、走向富裕的渴望与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契合,从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间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一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悄然活跃在戴南的经济大潮中。到九十年代初期,戴南的不锈钢产业已经枝繁叶茂,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厂多了,楼高了,人富了,戴南由一个地处三市交界的偏僻小镇逐步发展成为省内小有名气的工业重镇。
二、抓住招引培植重点项目不放松
九十年代中期,戴南的不锈钢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但在不锈钢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一大堆问题开始困扰戴南的厂长们,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成为新的课题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
当时的戴南镇,举目四望,处处皆是不锈钢作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最真实的写照。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档次提升困难等深层次的问题。当时戴南虽然企业众多,却没有一家走在产业前沿的领军企业和在全国叫得响的规模企业。
九十年代后期,受到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启示,戴南
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的调研,改变了发展策略,开始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减少行政干预,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并鼓励企业培育有技术含量、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阶段,戴南的镇办企业和和村办工厂通过改制实施“关、停、并、转、卖”等方式,大部分企业相继转化成私有经济或股份制企业。逐步衍生了一大批规模企业和行业排头兵,吸引了更多民众投身特色经济发展。兴达、新宏大、兴海等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推动了销售过亿元的一大批规模企业的发展,带领全镇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上市企业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之初,无人才、无资金、无技术、无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波折,一度濒临破产边缘,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创始人刘锦兰带领兴达人始终坚持“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理念,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经过十九年发展,公司销售现已超过50亿元,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主产品子午轮胎用钢帘线在全国占有40%以上的国内市场,并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始建于1992年的江苏新宏大集团走科技兴企之路,先后与多所高等院校、国外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不断开发新品,填补国内空白,产品销往国内和国外市场。江苏兴海集团生产的电焊条丝、兴龙公司生产的系列不锈钢丝绳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兴龙公司的钢丝绳曾用在天安门前的旗杆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空中飞人身上)。这些销售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和项目也支撑着戴南产业的繁荣。
三、打造产业载体平台抓配套
迈入新世纪,戴南发展所具备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与创业之初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空间不足、区域狭小,土地资源稀缺成为制约戴南发展的重要因素。2000年兴化市区划大调整,与戴南邻近的顾庄乡整体并入戴南镇,这为戴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001年12月宁靖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在原顾庄乡境内设有戴南互通口,彻底解决了困扰戴南多年的交通问题,告别了戴南自古出门靠水路的历史,戴南通向全国的快捷通道打开了。
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打造产业载体平台,改变主要工业都集中在原戴南镇境内、导致工业用地不足的状况,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在镇域中部(原戴南镇和顾庄乡交界区)建设江苏戴南科技园区。2003年,正式拉开了8平方公里科技工业园区框架。邀请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修编总体规划,并迅速将蓝图付诸实施,投入2亿元,配套“八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在工业园区和新区相继建成了纵横交错的10条交通大道和21座公路桥梁。2005年8月,科技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江苏兴化特种合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
与园区的硬件建设同步,镇党委、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园区的快速集聚。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现有规模企业238家,总资产80.5亿元,职工30100人。形成了不锈钢制品、汽车轮胎用子午钢帘线、汽车配件等特色产业集群。2008年,园区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9家,其中过30亿元的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3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销售总额突破120
亿元。今年,科技园区南扩和三区建设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为戴南的不锈钢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为了更高层次拓展不锈钢产业的发展,2005年,由江苏省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地跨三市七镇的“中国〃戴南千亿级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并努力形成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这一区域品牌。
四、加强金融生态区建设做支撑
金融是经济工作的“血脉”,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形成较大规模后,尤其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用。戴南不锈钢产业的发展壮大,与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注重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推动银企合作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信用建设所带来的金融支持也成为戴南经济社会快速扩张的重要支撑。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戴南1000多家企业相互竞争和协作形成了产业链,构成了戴南的特色块状经济,这中间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中国的不少地区是不缺资本缺信用。戴南在产业集群形成之初,政府和企业就着力共同打造“诚信戴南”。“企业发展靠金融,借钱不还是狗熊”,成为企业的普遍信条,广阔的市场前景、优良的企业质态、优质的信用环境引来了大量的金融资本。镇内金融机构和业务迅速扩张,农行、建行、中行、工行、信合等银行纷纷加大对戴南中小企业的投放力度,近八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一笔呆滞和逾期信贷,《中国金融时报》曾经头版头条专题报道了“诚信的戴南”,介绍了本镇政府、企业、银行、民众
如何共同推进诚信建设的内容。其中戴南信用合作银行较为典型,以地缘、人缘、机制三大优势,创新融资合作方式,贴近中小企业服务,赢得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认同,信贷投放总额超30亿元。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政、银、企完美合作共渡了难关。近几年来,民间担保行业在戴南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各类担保公司十多家,已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十亿元以上,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去年我们提出了“打造金融生态区”的发展目标,得到了上级金融主管部门的首肯,多次组织到戴南召开各类银企合作对接会,加大对戴南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了戴南的金融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镇设有四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江苏银行等十三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嘉诚、万和等多家信用担保公司和江苏省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永泰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戴南已成为辐射周边地区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三、几点体会
戴南人走出了一条适合戴南实际的发展之路,被经济界誉为“戴南现象”。“戴南现象”对许多欠发达乡镇在资源禀赋不足的条件下,创业富民、建设小康社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尤其验证了“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道理。
一、思想解放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
伐,保持区域发展的领先优势,解放思想是前提。纵观戴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用艰辛与汗水写成的思想解放史,就是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群众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破解难题的奋斗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当然我们确定发展思路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与本地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相吻合,不是不讲科学、盲目蛮干。
改革开放初期,我镇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坚决克服自我满足、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守旧思想,求稳怕乱、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怕担风险、怕负责任的平庸观念,坚持“遇到红灯绕着走,遇到黄灯闯着走,遇到绿灯抢着走”,赢得了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先机,也成为地区乡镇工业经济的排头兵。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针对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足,果断推行“公退民进”的产权制度改革,释放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原有集体企业的供销、生产、技术骨干分子纷纷自办企业,全镇迅速裂变数百家私营企业,做大了全镇的经济总量。
当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党委、政府及时审时度势,优化服务,开办原材料交易市场,帮助化解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2001年4月1日《焦点访谈》曝光,把戴南说成伪劣不锈钢源头。一夜之间门庭、街道冷落萧条。面对如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公共危机,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对外“跑部进京”,对内规范整顿。全镇上下牢固确立“质量兴镇、质量兴企”意识;迅速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迅速建设省级不锈钢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和完善出台了一整套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质检管理制度。从而,化不利为有利,变
被动为主动。事后,大家深深地感到“焦点访谈”的曝光不是坏事是好事,使得经营者对产品质量更加重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更加提高,市场也更加开阔了。
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全镇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从2005年下半年起,投资2.8亿元打响了治污攻坚战,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两座。全镇有废水排放的工业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砸掉酸洗池,到污水处理厂集中酸洗。同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和环境保护审批程序,所有改扩建项目坚持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戴南经济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
当我镇的不锈钢产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镇党委、政府又组织戴南企业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把提高不锈钢制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作为了重点。去年,我镇有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建了两家省级研发中心。前不久,国家级不锈钢质量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初步验收。我们又成立了江苏戴南不锈钢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将政府推动企业联合经营进行实体运作的尝试。
回顾我镇经济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进程,特别当产业初具规模时,就要把“自发”引升为“自觉”,把“创业”提升为“创造”,把“聚集”上升为“聚合”,从而把块状经济、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二、全民创业是基础。
创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创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意识、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习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创业文化是创业富民的思
想根基和力量源泉。我镇具有悠久的商品经济历史,有着“走出去”的传统,历史上能工巧匠较多。解放前我镇五匠(即金匠、银匠、铁匠、铜匠、锡匠)的足迹就走遍大江南北,久远的工商传统孕育了戴南人的商业头脑和务实品性,形成了具有戴南特色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基因”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全民创业的过程中,则为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成为戴南区域发展的基础。
多年来,我镇十分注重创业文化的营造和弘扬,不断激发百姓的创业热情。一是弘扬戴南精神。从九十年代初,镇党委、政府就广泛征求上下意见,对戴南精神进行不断地提炼、概括和完善,如今,以“敢想、敢闯、敢争,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戴南精神已深入人心,成为激发全民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在发展的风雨历程中,戴南人也形成了“5+2”、“白+黑”的新时期干事创业和奉献的精神。“5+2”,即五个工作日加两个休息日;“白加黑”,即白天加夜晚。这种“干事5+
2、工作白加黑”的拼搏精神,为戴南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有了拼搏精神,还需要有一种新的历史时期的“阿Q”精神,即重视结果,忽略过程,遭非议心平气和,遇挫折心安理得,干事业心无二用的精神胜利法。镇领导班子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曾不止一次地遇到群众不理解、领导不支持、吃力还不讨好的情况,(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就叫做“郁闷”,每当这时候,)我们都是倡导自我安慰、勇于奉献、甘于牺牲来自我排遣,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把握住了前进的方向。二是营造创业氛围。创业氛围影响着经济发展速度。在戴南,平时看到的是人
们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创业致富的话题,感受到是企业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这是与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营造的“永不满足、敢为人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氛围分不开的。每年,镇里都组织镇村、部门干部和企业能人外出参观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寻找差距,激励创业;同时,在全镇树立一批创业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兴达公司是全镇的一面旗帜,泰州、兴化两级党委政府作出了“向兴达公司学习,争创兴达式企业”的决定,引领了一批规模企业迅速成长。去年,全镇用于奖励先进企业的资金就达到数千万元。三是提升创业者素质。从农民向创业致富能人、向企业家角色转变很难,富裕以后向文明转变更难。多年来,党委政府一直把鼓励创业致富和提升人文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积极鼓励个人艰苦创业、守法经营、勤劳致富。一方面教育和引导创业富裕的能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既做物质财富的拥有者,又做精神文明的带头人。
三、优化环境是条件
在改善发展环境上,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竞争领域让市场“说话”,而在行使公共管理、做好产业规划和调控、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等方面不但要“有为”而且要“大作为”。
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多年来,戴南镇党委、政府特别注重软、硬环境的打造,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引导、服务,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真心实意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征用土地、接水供电等各项服务,致力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企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着重抓
了:(1)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销售过亿元的一大批规模企业的发展。(2)建设工业园区,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向园区集聚,保证了布局趋向合理。(3)制定激励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五五工程”激励政策和连续十年对纳税前二十强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争作贡献。(4)治理工业污水,保护特色产业生存空间。新建二个工业污水处理厂,解决不锈钢制品生产过程的水源污染取得明显成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切实增强了区域和产业持久竞争力。(5)坚持政府做产业,不是做企业。与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合作编制十一五“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挂靠合作;扩大原材料交易市场;新建不锈钢成品交易城;明确块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举措,使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改进作风是保证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打造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组织保障,是镇党委、政府致力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镇党委、政府有个“两个轮子”的理论。把区域经济发展比如一部车子,这个车上有两只轮子,一只车轮是创业者、企业家,一只车轮是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这两只轮子必须是一样大的直径,不能有大有小;必须是一样的材料,不能有优有劣;必须是一样的速度和效率,不能有快有慢,否则区域经济就不是直行快走,而是慢进转圈,我们是这样讲的,也是这
样做的。一是制定了开明的政策。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切合本地区实际的相关政策,在鼓励全民创业、公平税赋、扶持重点、鼓励创新、激励先进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增强了产业的政策导向性和推动力。当然,这种开明必须以环保优先、不牺牲环境为前提,确保一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服务更加周到。“水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水桶的容量受制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我们以“水桶理论”来思考块状经济产业链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切实解决好产业链中一家一户企业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产业链这个水桶上的木板达到长短一致,从而扩大块状经济的体量。如以前我镇没有不锈钢中板项目,我们适时引进了兆泰中板等一批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完善了产业链。目前我镇的省级科技园区,成为了承载双百亿二产的平台;建成的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原料市场和不锈钢成品交易城,完善了产业链的环节,不锈钢物流园正在抓紧筹建,从而把产业链拉得更长、更壮实。三是队伍更加能干。一个地区的发展,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更为重要。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领导集体,一支团结协作、务实肯干的干部队伍,可以充分调动本地区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干群的创造性、发挥干群的主观能动性,让地区优势更优、特点更特,让落后转变成先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能有幸来湖北麻城交流汇报,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汇报不到之处敬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xx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
创新理念谋发展建设和谐新xx
—— xx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xx镇委、镇政府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克难奋进、团结拼搏,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概要
xx镇位于长江北岸,与石首城区隔江相望,地势西高东低,由合作垸、北碾垸、春风垸和人民xx四个民垸组成,西北与横市、新厂接壤,东傍麋鹿和白鳍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监、石三县的边缘结合部。全镇版土面积140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一个农业队,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7611亩。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5亿元、工业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5.1%和5.4%。农民人均纯收入5492元,增长18.3%,完成财政收入928万元,完成社会资产固定投资1.1亿元。全镇围绕招商农业、市场农业和品牌农业大抓开发建设,初步形成“水产、水稻、棉花、油菜、蔬菜”等五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全镇32个村共修通乡通村公路175公里;投资800多万元修建日产5000吨的中心水厂,为群众生活、企业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的充足水源;投入近1000万元进行了农电整改,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能源;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的万亩高产农田土地整理、大公湖区农业综合开发与xx河道整治水利血防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全镇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与质量一直位居全市乡镇之首;全镇建沼气池1600多口,血防改厕3645户;转移农村
劳动力1.3万多人,每年挣回务工收入达1.5亿多元;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丰村的带动下,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速。
二、发展情况
近年来,xx镇委、镇政府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推动了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抢抓国家堤防建设机遇,加大了对全镇境内17公里迎水堤段的建设,对沿江涵闸泵站进行了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绕全镇发展的水患问题;抢抓国家通村通乡公路政策,全镇有32个村共修通村通乡公里175公里,与省道秦黄公路相连,构筑了全镇便捷的交通路网,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为加速全镇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争取国家相关项目,努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争取国家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和大公湖区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内2万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争取了国家安全饮水项目,总投资800多万元的以长江水为水源、日供水5000吨的中心水厂已建成投入运营,现已彻底解决了近2万群众安全饮水,下一步将着重解决全镇其他3万群众安全饮水的问题。争取交通项目,中心集镇道路改造已进入施工环节,预计年底竣工。二是农业经济新模式迅猛发展。岳家巷村成立的乡里香三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丁家垸村网箱养鳝基地建立,黄金湾村成立的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推动了种养业的规模经营和板块基地建设;通过和荆州农科院协作,和丰村、鱼尾洲村建立了优质棉花、水稻示范基地;北碾垸内5000多亩的瓜棉套种基地不断发展;新堤村的甲鱼养殖面积达200多亩;四岭子村干部魏守智种植菊花80多亩。这些新模式、新品种与领头人的出现将有力推动xx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发展后劲不足是我们面临最大最现实的问题,但镇委一班人走出唯条件论、唯资源论的思维误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投资500多万元建成泥南棉花纺织有限公司,其占地1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已近尾声,即将设备安装;投资250万元建成的岳家巷乡里香三黄土
鸡养殖合作社建设步入规范化;投资300万元利用燎原棉花采购站引资建设加油站项目已进入征地环节;从广州引入资金1200万元改造xx集镇棉花采购站,建成江北最大棉纺加工业的项目正在洽谈;益友化工正与广州公司联系,将引进生态有机肥生产项目;华美阳光产销两旺。四是社会和谐稳定明显加强。通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做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取得了无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赴京进省上访发生的可喜成绩,实现了越级上访零纪录、群体上访零发生目标。2009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84起、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12起、避免民转刑事件5起,今年已化解群众纠纷43起,妥善处理了突出问题3起与非正常死亡事件3例,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全镇公开招聘治安巡逻员6名,投资2万多元组建了40人组成的应急维稳队伍,全镇社会治安环境日益改善。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提速。通过多年的积累,xx镇福利院跻身全省百强、荆州市三十佳福利院之列;通过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参合率达95%,较好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全力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参保人数达到了92%;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率达95%,入户率不断提高;新建了镇中心文化站;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与质量连续9年处在全市乡镇前列,特别是近年来,xx中学一中升学人数与升学率均位居乡镇第一;通过大力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全镇建设沼气1800多口,12个村的3645户群众实施了血防改厕工程,全镇今年5200座血防改厕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丰村被列为全市16个试点村之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外务工农民高达1.3万多人,每年挣回务工收入达1亿多元,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我镇将坚持“工业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思路,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
新农村建设,力争各项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努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xx。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xx基础差、底子薄、摆在面前的困难与问题也较多,面临的压力巨大。一是经济发展压力大。农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虽说近年来的努力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些改善,但仍有大量沟渠淤塞、抗旱排渍设备严重老化,镇村小农水建设急需加强;建立的两个合作社组织规模不大,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发展壮大需要大力扶持;积极引导的棉花、油菜生产规模虽不断扩大,但群众增产增收效益提高仍受生产条件限制;农村安全饮水覆盖面不广,群众并网通水成本偏高,急需国家安全饮水项目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急需上级予以扶持加强;城镇基础建设亟需加强,现在集镇街道路面破损不堪,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直接影响到xx形象,更不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街道改造升级上镇财力困难,亟需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工业发展滞后,受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xx工业发展不快。今年镇委、镇政府提出“强镇必须强工业、强工必须强招商”的发展理念,决心围绕农业、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外出招商,力争工业发展有所突破。二是社会维稳压力大。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不稳定因素增多,易诱发各类矛盾,且矛盾极易激化升级,群众有理无理都找政府。特别是我镇因人口多、面积大、范围广,全镇面临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更大,政府对此投入不断增加。三是镇村运转压力大。镇机关运转难,镇机关没有自主的资源性收入,且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也导致财政收入低,特别是前几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压力,现在每年需自筹大量资金才能保机关正常运转,更是无力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村级运转难,村级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全镇32个村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近几年群众要求强烈,村级公益事业如村级公路、农水建设投入巨大,导致村级债务雪上加霜,无钱办事与讨债要帐现象突出,直接影响村级运转与发展,更影响到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亟需上级政府增加镇村转移支付、增加公路建设里程规划,并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以奖代补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四、下段工作安排
面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爬坡年、招商引资年、作风整顿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镇委、镇政府根据工作现状,认真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将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从加强干部责任、实施重大信访问题领导包案责任制等方面着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禁赌禁毒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全镇社会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有序。
二是加大农民负担和党在农村的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切实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全镇重点骨干沟渠进行全面清洗,并做好大小涵闸泵站维修与更新,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排灌能力。大力推广村级拍卖沟旁林权、群众投工投劳等好的模式筹资疏洗村内骨干沟渠,切实改善生产条件。
四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走科技兴农增收之路。在农业发展上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大力打造“蔬菜、水产、畜禽、林业”等种养特色,形成规模化与科学化种植;发挥好农技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加大科技培训与示范推广的力度,办好优质棉花和优质水稻两个示范基地,强化对农作物管理的科学指导,做好农业防灾、抗灾、减灾工作,扶持黄金湾村农业合作社与岳家巷村三黄土鸡养殖合作社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中介组织和农业流通产业发展,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五是坚持不懈开展招商引资。结合xx实际,围绕农业抓招商,把农产品加工转化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点,力争工业经济有突破性发展。
第三篇:戴南镇简介
戴南镇简介
戴南位于兴化市东南部,地处里下河平原腹地,是一座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曾留下唐太宗李世民驰骋的足迹,镇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敕封护国寺至今还流传着这段美丽的传说。全镇下辖3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总人口9.26万人,另有外来人口5万多人。2010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4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7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91亿元。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和江苏省卫生镇、新型示范小城镇,并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
改革开放以来,戴南镇奋力推进全民创业、产业富民,形成不锈钢制品、汽车轮胎子午钢帘线等支柱产业。共有不锈钢生产加工企业一千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不锈钢制品品种繁多,种类齐全,产品涵盖40多个系列,1万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从废旧原材料收购,到熔炼、精炼、锻打、轧制,再到产品精深加工,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建有国家级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拥有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钢帘线生产基地,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和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2006年戴南镇被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的称号。
依托不锈钢产业的发展,戴南现代服务业快速提升。目前戴南不锈钢原材料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原料基地,兴化戴南综合物流中心被评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戴南还是兴化市东南部、辐射周边县市乡镇的经济商贸中心,华润苏果购物广场、苏宁电器、戴南商城满足了戴南及周边乡镇的消费需求,并拥有肯德基全国首家乡镇连锁直营店。镇内设有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江苏银行的支行机构和江苏省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永泰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多家投资担保企业,是苏中地区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
戴南镇抢抓作为江苏省20个扩权强镇试点镇之一和泰州、兴化市重点建设小城市的契机,加快打造水乡特色工商小城市的步伐,新区建设和旧镇改造同步推进,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成八纵八横的主干交通路网,工农路、团结路拆迁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全省乡镇一流的汽车客运站、文化艺术中心、戴南人民医院等重点城建工程先后落成。戴南人民公园(泽园),时代、明珠、园区广场等10多个群众健身休闲广场遍布全镇,镇区绿化率达到41%,成为泰州市首批绿化达标乡镇。
戴南镇着力改善民生。全镇所有村修建了高标准的通村公路,全面完成了区域统一供水工程;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居全市前列;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药品零差率”和大病救助再补偿制度;同时着力推进平安戴南建设,构建“大调解、大信访、大防控”体系,形成了全覆盖的防控网络,成为江苏省平安乡镇。
面对新形势,戴南镇将进一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夯实千亿产业基础,加快和谐发展进程”总揽全局,突出“产业升级、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组织建设”四大重点,创新举措,扎实工作,着力打造实力戴南、活力戴南、魅力戴南,为全省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按照县人民政府全会安排,现将谭家山镇201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2015年,仍是谭家山转型升级、经济调优巩固之年。全年围绕“突出一个中心,做好三篇文章”的政府工作思路(即突出矿区综合治理为中心,做好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基层基础三篇文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保稳定,推进了全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有序开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着力培植财源,招商引资形势较好
近年来,我镇积极落实小煤矿关闭退出政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目前小煤矿基本关闭到位。然而,谭家山镇的财政税收95%主要依赖于煤炭采掘及其相关产业,财政税收急剧下降,镇域经济严重退化。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税收289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88万元,地税完成101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877万元;联网直报49148万元;实现规模企业税收30.4万元。同比均下降。
为逐步摆脱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我镇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总量带来的巨大影响,我镇一是加大协税护税力度。配合税务部门对全镇应纳税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税收台账,勤征细管,努力做到应征尽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强化招商引资理念,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优化企业周边环境,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今年上半年,我镇调解了原禾镰厂职工晚年生活保障等各类企业纠纷矛盾20余次,全镇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0万元,引进醉有味槟榔厂、湘潭吉湘建材有限公司和湘潭同庆洗煤有限公司3个项目。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如石洪村蔬菜、石坝口村乌梅、长塘村林泉山油茶苗木、月塘村“百里醇”茶油、榜塘村蚕桑种养殖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2.着力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和矿区综合治理工作,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我镇除老屋煤矿未关闭外,其余全面关闭,且各小煤矿的关闭善后工作都在平稳有序进行。同时,矿区综合治理工作在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项目申报和落实进展顺利。一是启动了矿区水利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4口山塘的维修加固,其它项目工程的简易招标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向省水利厅申报了应急水源建设项目和小农水建设项目。二是稳步推进矿区自来水安装。今年以来,涉及长岭煤矿周边棠霞村5个组150户的自来水主管道已全部铺设到位,新安装自来水用户40余户。三是根据矿区脏乱差的现实,将紫竹等9个矿区村全部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村范畴,并制定单独的考核方案。四是积极推进谭煤转供电的4个矿区村和2个社区转供电改网工作,目前,电力局已完成勘测和设计工作。五是150万/村的国土治理项目已完成摸底工作,正在进入申报阶段。六是积极探索矿区农业转型。结合重金属治理替代种植项目,流转矿区农田。目前,矿区蚕桑种植达2300余亩,玉米种植达500余亩,油菜种植达600余亩,林泉山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茶苗、珍稀苗木中药材培育种植基地面积达300余亩,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雏形。3.着力做实民生工作,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一是不断完善镇区功能和管理。上半年镇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0万元,项目建设投入280万元;投入30万元完成镇卫生院至s313道路硬化建设;投入58万元对107国道谭家山路段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的扫尾工作;全面推进分路口社区创建工作,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已完成办公场所选址等前期工作,居民入户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纵深推进。强化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把联村干部与联村党政负责人均列入考核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列出环境整治专项经费180万元;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山等4个“秀美村庄”,建设24个村级“美丽屋场”,4月1日XX市电视台法制频道对我镇坪塘村的“美丽屋场”建设和肖冲村的“一户一池”等亮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三是社会保障全面到位。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优抚、五保、城乡低保、残疾、特困户等共计1200余户,发放各类慰问金35万余元;发放农机购置、五保户分散供养、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9项补贴资金229.95万元;2015年参合群众3.8万人,共计缴筹新农合基金180多万元,群众享受住院补偿金额694万余元;新农保缴纳保费87.8万元,截至目前共有7856人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四是计划生育服务优质。提升计生基础工作,优质服务推进节育措施落实,明确由镇长分管计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调整计生队伍,加强队员培训,强化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全镇共出生38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2.36%,出生性别比122;征收社会抚养费88.95万元。五是文教卫事业有效开展。XX县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落户谭家山镇卫生院并于7月2日开工;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完成《谭家山文史》印发工作,全镇有线电视升级为数字电视,加强对网吧的监督;投入96万元,完善全镇12所中小学公寓护栏、综合楼、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4.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大局整体稳定
一是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上半年,积极开展以“听民意、访民情、聚民心”为主题的民调大走访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群众工作名片1.5万余份,我镇群众工作站共接待群众来访2800余批次,协调解决各类具体矛盾356起,民调工作取得全县11名、全市28名的成绩;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活动,共计验收贴牌“平安家庭”1.2万余户,扎实开展佩戴“红袖章”义务巡逻工作,全镇居民安全感指数大为提升;圆满完成“六五”普法目标任务。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58起,调处58起;辖区刑事案件立案75起,受理行政案件83起,结案62起,治安处罚54人,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安全生产做到“逢会必讲,人人有责”;结合“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活动,对全镇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多批次摸排检查,上半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1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36条,累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决定书15份,责令关闭非法洗沙场、纸厂、油厂共4家。同时,对已关闭的茶园等4家煤矿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巡查,防止出现盗洞、塌洞等安全隐患;对停工停产的老屋煤矿进行巡矿,杜绝非法生产。坚持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消防安全工作基础,4月24日,我镇消防安全工作接受了国务院消防安全考核组检查并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5.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干部作风不断转变
谭家山是一个资源型乡镇,税收曾过亿元,而因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今年预计完成税收在800万元以内,按照我县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没有税收分成,而我镇刚性支出没有减少,镇财政运转极度困难,政府干部待遇与往年相比也大幅下降,工作积极性受挫。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镇一是加强干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型。定期分析形势,查找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落后思想、不当言行和工作习惯;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层级管理和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坚持党政负责人每月例会制度和中层干部会讲评制度,在全体镇村干部中树立“不能吃老本,要积极干事以实绩论英雄”的意识,营造了顾全大局、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和管理。成立谭家山镇党校,每月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党政干部和站办所负责人带头上党课,目前党校组织5期集中培训;开展党员干部日常廉政谈话,加强督查,今年我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82份,个人承诺书156份,开展督查7次,印发督查通报3期,通报批评单位3个,廉政警示、诫勉谈话11人,立案3起,处分党员干部3人。三是压缩开支,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制度,积极压减各类支出;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阳光村务,5月底完成了村级财务移交工作,24个(除石坝口村)、2个社区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我镇有目标,有措施,有亮点,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稳定经济发展困难;二是矿区综合治理工作推进难度大;三是小城镇建设缓慢,分路口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四是综治维稳任务仍然艰巨,小煤矿的关闭带来的系列不稳定因素还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待这些问题,我镇将高度重视,务实创新,在下半年工作开展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继续做好小煤矿关停退出及善后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继续推进新源、邓公、长岭三家煤矿的关闭善后工作;继续做好老屋煤矿的关闭引导工作,在2015年9月底前我镇小煤矿全面关闭退出;加强对小煤矿关停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巡矿驻矿制度;加强协调,力争做好湘潭矿业公司井洞关闭带来的系列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矿区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市县各级会议精神,积极做好在建项目及已申报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与上级衔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综合治理项目在我镇实施。拟聘请专业设计院对矿区恢复治理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坚持科学治理,确保争取的项目有的放矢,确保争取的各类项目和投入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积极创新招商引资,规范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转型。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市场操作,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等支农项目,支持全丰蔬菜、林泉山科技有限公司、杨梅、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积极改良技术,引导和支持申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XX县百家示范工程,打造农业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加快产业转型,调优产业结构,培植新的财源,缓解矿区群众的就业压力。
4.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民生。继续做好分路口社区创建工作,充实社区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坚持省道313周边的整体开发理念,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后续推进力度,完善和夯实镇文化广场和卫生院的配套设施,完善分路口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XX县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强合格学校创建,搞好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长岭小学、月塘小学、朝连小学合格学校创建工作;继续完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镇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区综合治理规划,不断提高镇区的综合承载力,不断推进矿区项目的有效实施。5.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夯实群众基础,确保镇域稳定。今年是我镇面临矛盾和纠纷最为尖锐和复杂的一年,也是谭家山保运转、转型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为凝聚人心,缓解社会矛盾,下半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充分关心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镇,坚持政府工作依法依程序决策,在镇域范围内强化依法行政的氛围,确保政府的职能依法履行到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做细做优群众工作,强化变上访为下访,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一、基本情况
星沙街道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4.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人,现有社区建制15个。20**年以来,街域经济全面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基础税源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成为全县首个唯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镇(街)。连续两年获得XX市“十强街道”首强荣誉,经济指标和经济实力在全市位列前茅,荣获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先进单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基础税源总收入3084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9336万元,预计完成全年5亿元的财政收入任务。
二、工作特色
作为XX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街道历来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品质,重视人防宣传工作的推进。在县人防办等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街道和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防空改革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遵循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从基层基础抓起,广泛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教育,为全县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创新试点,注重实效。按照关于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的工作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做出安排部署,在县人防办的精心指导下,在望仙桥、开元路、金茂路、凉塘路、封刀岭、松雅多个社区开展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工作。召开了人防宣传工作座谈会,下发了XX县人防办《关于加强人防宣传进社区的工作建议》,连续三年来,社区各项宣传活动正在逐步开展并形成特色,每一个社区每年都定期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
二是与社区农家书屋结合设立人防知识专柜,为社区送去了百余册人防知识书籍,实行登记借阅手续。二是设立人防宣传橱窗。为每个社区制作了一块不绣钢宣传橱窗,张贴人防知识图片,分季度进行更换。三是编印防空防灾知识手册发放给社区居民。四是利用社区短信平台和电子屏幕发放人防知识信息。五是利用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平台演出人防节目、举办人防知识有奖问答、人防知识讲座、播放人防专题片等一系列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设立“防空防灾器材展示柜”,使社区居民掌握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居民人防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争创市级“人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优秀社区”和“省级人防宣传教育示范社区”称号,以点带面促进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抓住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加快助推人防建设,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宣传教育、机构队伍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抓紧编制和完善街道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做到先地下后地上,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建设,搞清建设需求和建设能力,扩大人防建设效益;突出人防宣传教育,落实人防教育的法定职责,提高居民的防空防灾知识技能;要根据街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推进人防工作向社区延伸;要按照“准军事化”要求,加强辖区党政机关人防机关建设,提高人防队伍素质能力。
四是夯实基础,搭建平台,拓展宣传点和面。利用社区活动日、512人防日、防空警报鸣放、国防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人防知识“五进”活动,15个社区每年都在通程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广场、市民学校中开展大型人防宣传。9.18防空警报鸣放期间,各社区均设点宣传,印发多种宣传品,制作宣传展版,悬挂横幅,张贴通告。鸣放期间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达到了增强国防观念、人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目的。五是巩固实效,扩大影响,形成常态机制。每年,社区都会组织居民参观人防工程,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进行防化服的穿戴学习、消防灭火器使用以及应急医疗救护等,有效提高居民灾害事故应急避险能力。组织动员辖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积极参与防化服的穿戴、消防灭火操作演练和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升学生的逃生自救技能。通过解答问题,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人防知识专题讲座,加大对人防知识的宣传,提升星沙街道居民的人防意识,目前全街道的人防知识普及和宣传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第五篇:碾庄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碾庄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2011年8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市三级干部大会和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水杉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紧紧咬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放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7月份,财政总收入完成1.0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02万元,完成序时任务的103%;地方工商税收完成4402万元,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4%;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2.5%;工业企业利税完成6.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4%,其中大长实机械工程税收过千万;到账外资完成200万美元;自营出口额完成901万美元;工业用电量达到4555.7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5%以上。
二、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一是新上7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投资3亿元的徐州光环钢管项目,10000㎡厂房和1500㎡办公楼主体完工,排水管网及环保处理设备安装到位,8000㎡厂房基础封顶,正安装设备;投资1.5亿元的中德合资大蒜深加工项目,院墙及排水管网建设完毕;投资1.5亿元的诗雅食品项目,16000㎡双层厂房已完工,设备已订购;投资
1.1亿元的徐州浣纱电器项目,4000㎡厂房完工,设备正安装调 1
试,地下管网环保设施完工。二是转型升级8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2亿元的徐州金虎工具项目,6000㎡多层厂房已完工,设备正在安装。3000㎡厂房开始竖立柱;投资1.8亿元的徐州大长实工程机械项目,5000㎡厂房完工,5000㎡厂房地基建设完工,快锻压力机及部分设备到位。三是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512万元,完成9600㎡道路铺设,建成10座桥、涵,530米U型渠和1000米排水管网,绿化2000㎡。
三、中心镇创建有序推进。一是开展镇容镇貌整治。投入920万元,对镇区六条主要道路、三条商业街和中心广场,实施“六路三街一场”综合整治,完成了16000㎡道路修建、26000㎡生态砖铺设、16000米路牙石更换和18000㎡的绿化,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集中开发居住小区。锦绣华庭居住区,一期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成,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李庄新区、金虎新区有序推进。三是加大功能配套建设。总投入3500万元,全面实施7个公建项目,分别是:垃圾中转站、小学和幼儿园教学楼、广场和游园、污水管网、6000㎡卫生院门诊大楼、15000㎡农贸市场、6座水冲公厕。
四、高效农业扩面提升。一是引进建设红豆杉基地。由徐州南国农业科技公司投资1500万元兴建,前期土地流转、清障已全面结束,正施工建设6000㎡连栋大棚。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规模养殖。新扩林下养殖1300亩,围栏设施正在建设。新建规模养殖小区40个,养殖场2个,面积达8.2万㎡,已全部完成。1-7月份,三禽出栏量达450万羽,生猪出栏达4.5万头,新增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
五、财政税收开源堵漏。狠抓个体税收代征站建设,5月份
启动以来,已完成机构设置(一个业务大厅,三个稽查组)、人员培训、600㎡办公场所装修,已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应纳税企业及个人开展委托代征业务。土地使用税调查摸底全面完成,即将组织收缴。
六、重点工程稳步实施。
岱山500kv线路建设工程自3月中旬开工以来,79基塔基
施工任务已全部完成,塔基组立已完成62基,其余正按序时推进,阚双侧(T线)、徐塘侧(G线)的放线也正在进行中。500kv徐塘侧(G线)涉及我镇64户房屋补偿安置,其中住宅48户、构筑物14户、宅基地2户。目前,已完成59户签约,签约的安置户已拆迁3户,动拆11户,月底可全面完成拆迁任务。同时,220kv中能硅业专线,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排除天气因素施工方可随时开工。
下半年,我镇咬定“率先建成中心镇,综合考核一等奖”的目
标,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好工业经济。一是加大新上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早完工、早投产。二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紧紧依托五金机械制造产业,着力引进关联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三是加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力度,9月底前全面完成路、水、电、垃圾处理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四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引导大长实工程机械、金虎工具等骨干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合作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全力做好外资外贸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二、全力以赴抓好城镇建设。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锦绣华庭小区一期、二期工程,确保年底5.6万㎡全面竣工。积极做
好紫金花园、金桂花园城镇综合体等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土地挂牌等工作。二是主攻城建招商,拓宽融资渠道。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城建推向市场,把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建,全力打造城镇综合体。
三、一着不让抓好现代农业。确保完成今年设施农业扩面
3000亩,林下养殖扩面3500亩的全年任务。同时,深入学习“丰沛铜”现代农业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按照农业基地化建设思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将红豆杉基地打造成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四、集中精力抓好财政税收。一是继续挖掘财源潜力,夯实基础财源,确保按序时完成全年任务。二是培植新兴财源,着力培植税收过千万企业,形成新的财政增长点。三是完善委托代征模式。配合国地税围绕城镇建设加大建筑营业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围绕食品、建材、机械设备等企业对增值税、所得税的清算,围绕运输业的发展加大车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清算,下半年预计征收土地使用税200万元,建筑税120万元。
五、创新思路抓好社会管理。一是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联防活动。深入推进平安碾庄、法治碾庄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定期开展热点难点问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环节、重点人群管控、社会稳定风险等“五项排查”,加强中心警务室、平安联动网建设,打造“10分钟平安圈”。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神会稳定风险评估、诉求表达、矛盾排查预警、矛盾调处、应急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等六大机制,强化长效管理,切实做到矛盾问题“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理在小”,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