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安全事故分级和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报告、调查、处理和罚款
一 事故分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 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故。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 事故报告;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事故单位的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 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 三 事故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3 较大事故: 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4 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 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四 事故处理: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 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 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五 事故罚款:《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发生重伤事故或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下的,由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责 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发生一次死亡1—2人事故或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 上100万元以下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2万元 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3 发生一次死亡3—9人事故或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10 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员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罚款; 4 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事故或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 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 50 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员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罚款;
六 事故罚款:《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处罚暂行规定: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1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上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造成3人以上6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
下的罚款; 造成6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 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30万元以上50万 元以下罚款;4 造成10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的,或者50人以上7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7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5 造成15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7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7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6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篇:安全事故分级
1、安全事故分级
伤亡事故按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等(建设部按程度不同把重大事故分为一~四级);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由施工企业调查、处理结案;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公安、监察、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由同级劳动部门处理结案。
2、伤亡事故调查程序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的有关规定,伤亡事故调查程序为:
调查前的准备——事故现场处理与勘查——物证收集;事故材料收集;证人材料收集——影像及事故图——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事故预防措施——根据事故调查情况撰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3、伤亡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预防措施建议、事故责任的确认和处理意见、调查组人员名单及签字、附图及附件。
4、事故结案的一般程序
(1)伤亡事故调查结束后,企业及主管部门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按批复权限报相应一级劳动安全监察机构;
(2)报告书批复后,企业将事故处理结果回执返回劳动安全监察机构;
(3)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按相关规定条文处理;
(4)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伤亡事故结案材料的归档。
环境保护是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之一,施工活动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影响是机电安装施工总承包方义不容辞的职责。
1、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施工现场在施工活动、管理、服务中所有活动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自身活动、产品、服务中,以及工程分包方、劳务分包方、物资供应方等相关方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观察、咨询等识别环境因素。
(2)过程分析,把工程产品实现过程按工序进行分解,通过工序作业、资源消耗分析等,识别环境因素。
3、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1)现场在施工和生活中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及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2)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弃物处置、土地污
染、放射性污染及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对当地或社区周边环境的影响。
4、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
(1)对已识别的环境因素,经过评价分析,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2)超过法律、法规对环境及其他要求规定的指标、相关方面的合理抱怨。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或潜在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可直接确定为重(大)要环境因素。
(3)对不能或不易直接确定的,可采用多因素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1)对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
(3)建立施工现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
(4)对噪声、电焊弧光、无损检测等方面可能造成的污染和防治的控制。
(5)易燃、易爆及其他化学危险品的管理。
(6)废弃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及危险品包装品等固体或液体的管理和控制。
(7)节能降耗管理。
(8)应急准备和响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9)对工程分包方和相关方提出现场保护环境所需的控制措施和要求。
(10)对物资供应方提出保护环境行为要求,必要时在采购合同中予以明确。
2、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1)施工作业前,应对确定的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作业环节,进行操作安全技术交底或指导,落实到作业活动中,并实施监控
(2)在施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进行控制检查,并接受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或相关方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进行必要的环境因素监测控制,如施工噪声、污水或废气的排放等,项目经理部自身无条件检测时,可委托当地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检测。
(4)施工现场、生活区和办公区应配备的应急器材、设施落应实并完好,以备应急时使用。
(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组织必要的培训,使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重点掌握;特种设备辨别、许可制度、安装单位具备条件、安全责任、监督检验主要内容
(1)特种设备的定义
《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2)许可制度的实施
《条例》第17条规定;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具备《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取得许可资格,才能进行相关的生产活动。
•施工单位应在进行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前,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篇: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超出省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发生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州)级 行政区域的;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省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区(市)县,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 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市政府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市)县行政区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造成伤害人数在30—99 人,未发现死亡病例的;区(市)县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 全事故。
第四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和规范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切实维护公司和员工利益,杜绝瞒报、虚报事故现象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3、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流程
安全事故是指工伤事故、盗窃事故以及在公司内发生的事故等
3.1 发生工伤事故的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30分钟内)电话通知人事部; 3.2除工伤事故外,发生其他事故所涉及的部门或保安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电话通知人事部;
3.3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必须在十二小时内将事故真实经过、预防整改措施、内部处理意见以书面的形式报告生产部、工伤事故同时报人事部;
3.4生产部需对事故做详细调查,并做出处理;
3.5生产部和人事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以书面形式报告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3.6当事故损失大于2万元以上,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必须呈报总经理;
3.7生产部和人事部负责安全事故通报和善后处理工作。
* 如事故发生时间为非工作时间,报告时间为事故发生后第一个工作日早上八点钟。
4、责任处罚
4.1 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和调查处理部门未按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上报、报告不及时或者是瞒报、虚报(与事实不符)的将对部门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员进行处罚;瞒报和报告虚假事故经过的,事故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将由部门主管领导承担。
4.2如安全事故发生部门因违反本制度而由此带来的劳动纠纷等其他后果,将由部门主管领导负全部责任。
4.3安全事故责任处罚参照公司其他相关规定。
常州市格林照明灯具制造有限公司
2008年6月13日
第五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制定本制度。
2.范围、相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和各合同段施工现场。
2.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项目部除应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并应立即向公司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并按系统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2.3公司主管领导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2.4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2.6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分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3.1.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2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4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制度
4.1事故报告级别
4.1.1无人员受伤、无(或轻微)财产损失为一级; 4.1.2有人员伤亡或有重大财产损失为二级;
4.1.3一级事故发生可事后上报,二级事故必须立即上报。4.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当事人、发现者及相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向安全综治办报告,有人员伤亡情况的,拨打急救电话(120、119等)。属于二级事故的,安全综治办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并随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
4.3发生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及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属于二级事故的应立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组织现场救援及做好其它事项。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一般事故、较大事故2小时内上报省公路局,特别重大事故立即上报。
4.4事故现场当事人、发现人及相关人员报告事故内容应包括: 4.4.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4.2事故的简要经过。
4.5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内容应包括: 4.5.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4.5.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5.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5.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5.5 已经采取的措施; 4.5.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6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7总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8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4.9事故处理
应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责任的调查、追究及处理。4.10安全综治办应根据相关要求,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单位各类安全事故,不瞒报、谎报。
4.11发生安全事故出现瞒报、谎报者,扣除本人当年安全奖;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处分;情节特别重大触犯刑法的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