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
刘二堡镇河南小学
教师:李娥 2017年4月27日
《一分钟》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这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演中思考。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一)从游戏入手,揭示课题
1、复习字词:首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读词语帮气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通过有趣的复习活动,既巩固了字词,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汇报作业:说说自己一分钟能做什么?通过汇报,让学生体会一分钟的时间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大屏幕出示听读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听读课文。听读要求的设定,便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使学生能宏观的掌握全文,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学生的汇报,师板书:多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首先课件出示,闹钟铃声。让学生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提问:闹钟响了,元元是怎么做的,他又是怎么想的?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元元的做法和想法。指导学生用懒洋洋的、满不在乎的语气读出:“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体会元元认为多睡短短的一分钟,没什么大不了心理。
2、课文中的元元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自由读2、3、4段。帮元元找迟到的原因。在书中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教师做出预设。记得崔峦先生曾说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思考。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
3、过渡:没能赶上公共汽车的元元只能走到学校去。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想象他们在说什么?师生合作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表演。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4、课件出示:用“要是„„就„„”练习说话。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老师小结:元元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看来一分钟的时间也很重要,我们不能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要做到珍惜时间,分秒必争,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小主人吧!板书:珍惜时间。
6、读好了课文,还要把字写好。学习生字:已、坐。这部分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位书法老师来教孩子们写生字。但是,忽视了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的指导。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给写字写得很工整的学生点赞。让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四)激情表演、情感升华
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通过表演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元元的焦急、尴尬和后悔。
(五)课外拓展、续编故事
让学生想象,元元经历了一分钟这件事,第二天闹钟再响时,元元会怎么做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懂得珍惜时间,分秒必争的道理。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想法?
2、作业:搜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3、在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中结束学习。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辅助,情景渲染,提升认识。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我意在以学生自身的朗读体会为主线,以珍惜时间的情感领悟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针对每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都设置了不同的重点。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朗读知道以及对词语“要是”的理解;第三自然的“看图说话”,这也是整个低段教学的重点。还有学生的实践活动,演一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响亮。
通过这次公开教学,在同事们的指点帮助下,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分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分钟》教学反思1《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
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大段的资料,十分费时,而且资料中有有些科学知识学生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并没有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互补的作用。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想资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总有孩子说:“老师,我家没电脑。”似乎,上网成了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如《鲸》,《最后一分钟》等,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此后,孩子们也就不再为家里不能上网而苦恼了,相反,他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反而多起来了。
《一分钟》教学反思2《一分钟》这篇课文介绍了小主人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这篇文章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读着课文,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伙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课题时,我在黑板上写一道算式1=20,引起学生的疑问——“1”怎么会等于“20”呢?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问:“1”指的是什么?“20”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打出来。为了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我请学生用上“谁因为---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聪明的孩子很快说出正确答案。学到这儿,学生已经读懂课文,教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可是就到这吗?
忽然,我想到《新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有听故事,能复述大意的要求。何不以此为例,练习孩子的复述能力?于是我提出:谁能用一句话来讲讲今天所学的课文?说着,用手指了指板书。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高高的举起手来。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有两个原因,分别在2、3、4自然段中,再读读,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
2分钟后,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元元碰到红灯,晚了一分钟。”
“元元没赶上汽车,走着到了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说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碰上红灯,又没赶上汽车,只好步行到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故事讲完了,我想:如果到这里就让孩子说说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就算有会说的,也可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讲讲你的一分钟故事。像这样的经历人人都有:一分钟没用心听课,结果花费很长时间去写作业;早读迟到一分钟,没能背会要学的古诗;上课说话一分钟,结果罚站10分钟------这样的经历一说,孩子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也用心做好一件事,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学到此,我虽没有让孩子说学文后的感受,但是,孩子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真心时间的种子已经播下!
《一分钟》教学反思3小班的综合活动“穿彩衣”正在进行,孩子们拿着彩纸撕着、剪着。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完成作品。一个小男孩拿着完成了大半的作品犹豫着,最后终于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师,等我一会儿好吗?”年轻的教师略微停顿了一下,马上轻轻地对他说:“好的,我们等你一会儿。”教师边招呼孩子们相互介绍作品,边用眼神鼓励男孩加油。男孩投入地操作着,可能由于着急,他的手有点颤抖。大约过了一分钟,男孩终于完成了作品,他兴奋地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向教师:“老师,我完成了。”年轻的教师回应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男孩的笑容灿烂无比。
这一幕让我感触很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此类情景屡见不鲜:操作活动中,对动作较慢的孩子,教师最常说的是:“等有时间的时候你再做完它好吗?”一句话使孩子显得十分无助;游戏中,教师一声“活动结束了,赶快把东西收拾好”让孩子的兴趣顿时消失;问答环节中,有的孩子站起来因紧张一时说不出答案,教师的一句“请先坐下,等想好了再回答”让原本忐忑的孩子欲言又止。今天,这位年轻的教师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体验到了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快乐。
一分钟,虽然很短暂,但包含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正是因为这一分钟,使教学环境显得和谐、民主、自然,孩子们保持了活动兴趣,满足了探索欲望,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一分钟》教学反思4《一分钟》这篇课文介绍了小主人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因为这篇课文生字不多,对学生不会造成阅读障碍,首先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抛出了问题:元元为什么非常后悔?引导学生找出元元有后悔表现的句子,进行朗读训练。特别突出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学生十分投入。为了更好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有意设计了一个环节:配动画朗读。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我曾经在上《一株紫丁香》一课时使用过,学生那篇课文的朗读非常棒。今天的课堂同样如此,学生朗读非常投入。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最后表演朗读。
《一分钟》教学反思5讲课是一种折磨,却是进步与收获的最捷径。如果说课前的数次修改与试讲是在酝酿培育种子,那么讲课中的释放就是花骨朵的盛开,无论芳香与否,自有其独到之美,最后在评课中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所以说每次讲课都蕴含着一颗种子的故事。而这次成老师在学校听课又促成了自己教学中一颗种子的萌芽、开花与结果!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所以,漫漫成长路离不开前辈的帮助与指引。所以在准备环节,对课有了初步思路之后,立马去寻求师傅的指导。每天晚上下班后,面对着空旷的教室一遍遍的试讲,练习板书,计算时间。并厚着脸皮去请有经验的老师给自己听课评课,在前辈们毫无保留的指导与帮助下,在一次次的修改后,对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慢慢地,一堂支离破碎的课慢慢成了形,慢慢缕清了思路。所以课前准备要充分与充实,每一次课前的准备就是一颗颗教学种子的酝酿。
但是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灵活性与不可预见性。所以可以用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课堂教学“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学生是灵活的,不是演员,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完全跟着你准备的教案走,所以背教案在课堂上是完成行不通。这就需要在备课的同时备学生,课堂上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的各种想法与反应。同时学生的反应与表现能够最直接地反射教学设计的漏洞与弊端。所以课堂教学学问大,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次思想之花盛开的过程。
评课是听课活动结束后的一种教学延伸。评课的过程就是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从而扬长避短的过程。这次讲完课后,成老师对本节课提出了许多建议,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与反思。课堂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学生可谓是课堂中的“上帝”,所以如何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就成了课堂的重中之重。花架子是做给人看的,空有外壳而缺乏内涵,这在课堂教学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相对于教学的理论化,有效性与实效性更能够服侍好我们课堂上的“小上帝”。所以评课要反思,每一次评课都是一串串果实的收获。
一颗种子由萌芽到开花至结果,从中感受到了酝酿的煎熬,盛开的美丽以及结果的喜悦。一颗颗种子的发育正是我成长的过程,我愿将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自己都比作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感受开花结果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一颗种子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的成长还在继续……
《一分钟》教学反思6《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这一课时要求要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九个生字,要求会写“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八个生字,其中重点是要会认“钟”等九个生字。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为大家谈谈几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班上同学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地认会“钟”等9个生字,会写“欠”等8个生字。第二、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前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且制作字卡,思考识字方法。第三、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换一换、加一加、猜谜语、说一句话、从生活中记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注重了相互地评价。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能够赢得在台上交流的同学的表扬,同样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从站姿、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评价台上交流的同学。第五、时间把握恰当。这几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生倾听不仔细。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起来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学生说的一样,说明这两个学生没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第二、个别环节过渡语生硬。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完识字方法以后,我马上就引导学生进入了游戏巩固生字的环节,没有给学生评价以及过渡语言。第三、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在生字书写的环节中,有位学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独体字,我没有及时纠正。第四、在教师范写中,我自己的书写还不够美观、规范。第五、作业布置环节没有落实。学生书写完以后,作业布置的幻灯片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是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孩子们在愉快地学习与交流中识记了生字。我还认识到平时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话。
针对这次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到几点改进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第二、备课时考虑应该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个生字。第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练习,做到板书工整。
以上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一分钟》教学反思7可以说这是我踏入老师这个行业之后,第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汇报展示课。这堂课是基于学生在第一课时扫清课文生字词,对事件前因后果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
我意在以学生自身的朗读体会为主线,以珍惜时间的情感领悟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针对每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都设置了不同的重点。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朗读知道以及对词语“要是”的理解;第三自然的“看图说话”,这也是整个低段教学的重点。还有学生的实践活动,演一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可是,整堂课下来,一切并没有自己预想得那么顺利,学生举手的积极性反而没有平时高涨,当初的构想、重点也并没有得到体现。现将问题总结如下,供今后参考鉴戒。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过渡,衔接更自然这是最难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方面。从这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语言不够简洁,有时候一个指令或者问题下去,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不用说去完成布置的某项任务或者说是某个要求,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简洁、活泼而有趣的儿童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对于整堂课的氛围甚至是教学效果都是相当关键的,而这方面正是我非常欠缺的。
其次,我认为所有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在备课环节,我只是一味地备课,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备课堂,备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状况出现,老师就应该预设各种不同的课堂突发情况,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不应该设置框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往往是有效的资源,而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种课堂资源,使谬误成为教学亮点,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积累、学习的。
第三,虽然我一直认为要在课堂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可是课上下来之后,我发现留给学生读的时间还是少得可怜。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让教材鲜活的语言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第四,评价语的欠缺以及评价方式的单调这个问题也是从这节课中体现出来的。我在评价的时候多次重复学生的回答,这一方面没有任何效果,另一方面更是浪费时间。在今后的课堂评价中,应该使评价不是形式上的“你真棒!”“你读得真流利!”等等,而应该具体到词语,句子中。到底棒在哪里,好在哪里,有个明确的指向性,使评价更有层次性,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第五,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一节课下来,应该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作业或者去理解、巩固。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吸收不了,就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学习,实践和积累。
《一分钟》教学反思8乍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 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重点。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变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趁机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使十几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很多张报纸……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一分钟》教学反思9《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短,也能够说很长;在某种状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这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必须会更深。”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情绪,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明白潜质受必须的限制,朗读的潜质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续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想想看,这天元元还会迟到吗?他会怎样做呢?请你之后往下写)由于前面学生已经阅读明白得比较到位,因此在续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迟到了,这天必须要珍惜时刻,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在续编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时刻。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能够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能够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此刻,你们觉得时刻重要了吗?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刻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用心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正因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用心性不高;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想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
《一分钟》教学反思10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之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情绪,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能够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
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明白十分到位,因此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迟到了,这天必须要珍惜时刻,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主角,学生在教“我”珍惜时刻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刻。
《一分钟》教学反思11《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的时间的宝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就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本课首先是以游戏导入。做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课伊始让学生做“一分钟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借机引出课题。在指导文章分析和朗读这块,抓住元元迟到原因为本文的线索,再利用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重点。重点指导朗读,最后结合故事续编“第二天的元元……”以及课外实践“我一分钟能干什么”,在课堂的结尾,又通过几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最后突出中心,得出结论,让孩子明白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整节课下来,我特别感谢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们,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听课、评课,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自己心理素质差,缺乏上公开课的经验,本来很完整的教学流程,结果漏洞百出,留下了很多遗憾,所以这堂课的效果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本来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过分紧张,导致说话语气生硬,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还有就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自己的语言还存在很大欠缺,致使整节课不连贯,看起来想一盘散沙。这也是自己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本次讲课,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让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钻研,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教育,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一分钟》教学反思12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完整的钟面,嘀嗒声,秒针走一分钟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线;小组记录表、笔等。
3、定时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唤醒已有经验。
1、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说说以下话题:
(1)你在哪里看见过钟?
(2)钟面上有什么?
(3)钟有什么作用呢?
(4)除了钟,还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诉我们时间?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进行表达。
3、教师用幻灯展示钟面,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引导语:我们在家里、教室里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钟。钟面上有数字1-12,它们有规律地排列着。钟面上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指向什么数字,就表示现在是什么时间。手表和钟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统称为钟表。有了钟表,我们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数数听听,感知一秒钟有多长。
1、提问:秒针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钟,你们觉得一秒钟是长还是短?
2、鼓励幼儿用声势自由地表达。
3、播放一秒钟的“嘀嗒”声,引导幼儿感知和进一步表达。
4、小结:一秒钟是很短暂的,“嘀嗒”一声就过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钟有多长。
1、比较一分钟和一秒钟。
(1)交流:一分钟时间长?还是一秒钟时间长?一分钟里有多少个一秒钟?
(2)教师用幻灯演示秒针从数字12开始走一圈,同时引导幼儿数数,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时间大概能做些什么事?
3、分组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规则。
引导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组记录表和笔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随便选择,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夹到另一个碗里,或是把珠子串进线里,给大家的操作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到了就要停下来,再把刚才的操作结果记录到小组记录表里。
(2)幼儿分组操作(播放计时器定时一分钟的课件,幼儿可边操作边看时间)
(3)交流操作结果
引导语:请各组的小朋友都来报报你们一分钟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请第一组,再请第二组,第三组……
(4)讨论:一分钟时间是长还是短?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做的少呢?
(5)小结: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难有的简单,所以结果就会不一样。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动作有的快有的慢,它们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只有抓紧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6)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导语: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做同样的事情,请你们加快速度,看看这次在一分钟时间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进步。
(7)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并小结: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结果比第一次好的多,这说明只要我们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总结,学会珍惜时间。
1.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引导语: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平时的一分一秒呢?
2.小结:一秒钟、一分钟虽然都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一秒一秒钟,一分一分钟组成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一分钟》教学反思13《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本单元训练的主题是“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渗透爱国精神,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基于本课是一首诗歌,又是一篇要求学生自学的文章,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首先,为了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基调,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示范朗读,学生的情感基调立刻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够满怀深情地朗读诗歌,把心投放到诗歌中去感受,去领悟。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香港的热爱,更感受到对祖国美好前程的祝福。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理解诗意,并且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同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理解诗意。教师在学生集体交流的时候,适时点拨,并补充资料,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如,补充有关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等资料,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香港的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
不足之处,本文的学习,还是要力求让学生搜集资料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但是,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不够重视,不够全面,尤其是有些学生搜集资料只是搜集而已,没有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进行归纳,进行有选择地运用,今后,在这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搜集资料的培养。
《一分钟》教学反思14《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的教育。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朗读的重点,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为帮元元找回失去的20分钟作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交车站的等待,步行到学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像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字。“他向停在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的那一幕中,先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晴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和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水到渠成。
《一分钟》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
1.认识“零、闹、钟、哈、欠、迟、决、悔、叹”9个生字。会写“欠、元、包”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知道时间的宝贵,不能浪费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具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安排全班做两件事:
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跟你的同桌交流你中午来学校途中的见闻。
现在,请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能在一分钟里坚持得最好。
然后让同学谈感受。
总结:大家都说一分钟做体力劳动更累,是啊,同样是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就老学课文《7.一分钟》,大家肯定对“一分钟”的体会更深。
齐读课题7.一分钟。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请学生听清楚字音。
2.自读,注意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发生了哪些事情?
3.反馈提问: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谁愿意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找到的请举手。板书。
三、识字教学
1.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dīnɡlinɡlinɡ nào zhōnɡ hā qiàn chí dào jué dìnɡ hòu huǐ tàn qì
丁 零 零 闹 钟 哈 欠 迟 到 决 定 后 悔 叹 气
自主认读、识记
2、拼音去掉再识记。
3、出示带拼音的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
línɡ nào zhōnɡ hā qiàn chí jué huǐ tàn
零 闹 钟 哈 欠 迟 决 悔 叹
4、去拼音再识记,交流识记方法。
在这过程中指导学生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5、游戏巩固。
6、扩词练习“闹”“欠”
四、指导朗读课文一、二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说元元心里为什么会这么想。
3、打哈欠,翻身应该是在干吗?
4、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为什么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2、随文训练本段的语言点
(1)“背”是多音字;
(2)用“要是……就……”造句。
3、设置悬念:元元接下来能顺利到达学校吗?他在路上还可能遇到什么麻烦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指导写字“欠、元、包”
特别强调“包”字里边是“巳”,不是“已”。
附板书设计:
7.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 → 迟到20分钟
红灯亮了 汽车开走了 走到学校
第三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1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以前,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长,也能够说很短。在某种状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这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齐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情绪,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能够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明白十分到位,因此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迟到了,这天必须要珍惜时刻,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能踢个几毽子,能写几个字,能算几道口算,能读多少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能够行驶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能够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此刻,你们觉得时刻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刻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名言,送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刻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教学反思2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在与同学们问候以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三、教学中的不足点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一分钟》教学反思3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接受上节上节课的教训,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查找关于“虎门硝烟”以及《南京条约》的签定等历史知识,去过香港的同学找当时的图片。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1、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轻松驾驭。有了历史资料和写作背景的铺垫,学生课上学习兴趣浓厚,对诗歌中理解感悟轻松又有激情。特别去过香港的同学,对香港的感情似乎更深厚,从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中能感受到。
2、以读为主,让生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读完一个小节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采用多种手段,令学生情感升华。通过交接仪式视频、中英谈判图片及历史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飞速发展以及民族强大的自豪,提升学生感情。
在情感升华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鼓励他们背下来。
《一分钟》教学反思4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初读反馈,几乎一无所知。课前预案推翻,以“读”为核心,重新作了尝试。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
“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4、联系实际,补充资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爱国情怀。[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赵飞华]
《一分钟》教学反思5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刚、共、定、经”,整体音节“元、已”。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洗、汽、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钢一刚。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氵、先、尺、辶、口、又、中、钅、冈、刂”等字拼字。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7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洗”字左边是“氵”,右边是“先”;“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共”的第六笔“点”,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叹”是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
2、学生自主练写。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并培养识字兴趣呢,在听完其他老师优质课观摩评比小语赛后,给我的一点启示,我把它运用到这一课的教学中,尝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步骤。
讨论识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有的孩子下了课还一直追着我说自己想出来的识字方法。真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
这节课和我的预设有些出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很大,但有些地方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改正,比如要注重加大孩子的词语积累,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观察田字格的生字时,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业务还很不成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各位老师多指正,帮我改进。
《一分钟》教学反思6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本单元训练的主题是“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渗透爱国精神,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基于本课是一首诗歌,又是一篇要求学生自学的文章,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首先,为了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基调,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示范朗读,学生的情感基调立刻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够满怀深情地朗读诗歌,把心投放到诗歌中去感受,去领悟。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香港的热爱,更感受到对祖国美好前程的祝福。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理解诗意,并且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同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理解诗意。教师在学生集体交流的时候,适时点拨,并补充资料,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如,补充有关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等资料,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香港的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
不足之处,本文的学习,还是要力求让学生搜集资料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但是,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不够重视,不够全面,尤其是有些学生搜集资料只是搜集而已,没有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进行归纳,进行有选择地运用,今后,在这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搜集资料的培养。
《一分钟》教学反思7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这一课时要求要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九个生字,要求会写“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八个生字,其中重点是要会认“钟”等九个生字。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为大家谈谈几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班上同学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地认会“钟”等9个生字,会写“欠”等8个生字。第二、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前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且制作字卡,思考识字方法。第三、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换一换、加一加、猜谜语、说一句话、从生活中记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注重了相互地评价。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能够赢得在台上交流的同学的表扬,同样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从站姿、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评价台上交流的同学。第五、时间把握恰当。这几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生倾听不仔细。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起来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学生说的一样,说明这两个学生没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第二、个别环节过渡语生硬。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完识字方法以后,我马上就引导学生进入了游戏巩固生字的环节,没有给学生评价以及过渡语言。第三、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在生字书写的环节中,有位学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独体字,我没有及时纠正。第四、在教师范写中,我自己的书写还不够美观、规范。第五、作业布置环节没有落实。学生书写完以后,作业布置的幻灯片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是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孩子们在愉快地学习与交流中识记了生字。我还认识到平时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话。
针对这次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到几点改进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第二、备课时考虑应该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个生字。第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练习,做到板书工整。
以上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一分钟》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透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的教育。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朗读的重点,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为帮元元找回失去的20分钟作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交车站的等待,步行到学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像元元当时的情绪,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字。“他向停在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的那一幕中,先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晴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和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水到渠成。
《一分钟》教学反思9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今天早上我和高老师争吵。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争吵啊?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一 = 20 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欣喜地发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
一分钟=(导致) 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这下我要迟到了!”??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二十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
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 )个绳,能写( )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钞票,汽车生产线能生产1辆汽车,播音员能播放180个字……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教学反思10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程中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是一篇阅读课文。这首诗韵律优美,情感丰富,适宜朗读品味。但是诗歌象征意义强,并且含有历史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因此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背景。
本以为有了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人本应该能够理解了,朗读起来困难应该是不大的。但是诗中比喻、象征、用典的描写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挑战。学生学起来有些含糊不清,感觉学生进入不了状态,于是我又将背景与课文结合起来讲,发现学生感受好多了。通过学生的朗读,感悟到他们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疑难词句理解的还不够到位。为此,我挑了诗歌中的一句话“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学生不是都能说出这句诗的含义。我感觉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于是,让学生仔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吗。因此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还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也促使学生对诗歌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很卖力,也很激昂。
《一分钟》教学反思11
来到白旄我接了二年级的语文,由于好几年没有教语文了,有些不知所措。
正好镇举行语文讲课比赛,我也报了名。我讲的是《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很多。
游戏导入,上课前,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问: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
在讲课的时候,学习生字用的时间太多。过渡语不知怎么说!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在课文中学生不能点出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在这方面学生理解的很好。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我感到有难,我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
《一分钟》教学反思12
一分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主要区别就在于干什么事情了。《一分钟》这篇课文用元元的一件事情浅显的给孩子讲述了时间的重要性。内容浅显易懂,我该如何下手教授呢?课堂效率该如何体现?
针对我们班的孩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写字和朗读。
精彩的导入,为课堂加分。借助赵老师的设计,我也拿和数学老师吵架这件事作为开篇,从疑惑和担心的眼神中,看出来孩子的兴趣被激发了,再让他们自己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样顺其自然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反复读中去识字理解词语。应该是头次尝试这样做的问题吧,孩子们后面的反应不是在我预料之中。这篇课文孩子们没有预习,导入后便进行两遍的自由读,借助拼音宝宝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检测时,活泼的孩子们跃跃欲试,都要展现自己,点名起来读,其他的孩子倾听习惯的缺失给整堂课减了不少分,起来读的孩子声音小,其他孩子听不见,听不见他就在那嘀咕,课堂纪律维持了再维持,好学生勉强读通句子,当点出重点句子反复读,小组读、师生配合读时,却一直读不整齐,重点的两个语气没读出。看来,反复重视习惯的养成是首位,而且我必须还要把识字放在首要位置,给孩子一个阶梯,逐级学习,让孩子建立自信,洪亮的声音展示自我。
全套模仿名师的课堂是不明智的选择,不能在这样碰一鼻子灰了,老碰壁是个问题。备课的同时备学生,摸清孩子的水平,设计符合孩子的设计,这是我赶快要解决的问题。
《一分钟》这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首先,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先设计“看一分钟动画”,学生觉得“快”,又设计了“静坐一分钟”学生感觉一分钟过得很慢。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
另外,创设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读书,一分钟大约阅读多少个字;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口算,一分钟大约能算几道。
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时间的可贵,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一分钟》教学反思13
乍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 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重点。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变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趁机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使十几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很多张报纸……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一分钟》教学反思14
学生的感悟深浅,多数来源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三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一分钟》,讲述小朋友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借由这篇课文,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测试一分钟能干些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第二天进行交流。学生回家做的测试题五花八门,如“一分钟内洗了六个碗”、“一分钟内做了21个仰卧起坐”、“一分钟内算出了46道数学口算题|”“一分钟内读了一个寓言故事|”……在学生的交流中,一分钟内学生做了许多的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一次感悟到一分钟不仅短暂,还很有用,从而认识到一分钟是宝贵的。接着,我将自己收集的“一分钟能做的事”的资料与学生共享:一分钟,车子就可以开很长一段路,;铅笔厂可生产铅笔1600支;核潜艇水下航行可达1200米;银行的点钞机可以数1500张人民币;计算机计算量等于60个人不停地计算一年;一个印刷工人能印一千多张报纸。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异常热烈:“一分钟等于60秒,我要珍惜”;“老师,一分钟好重要呀,我做事再也不拖拖拉拉了。”;“老师,我现在明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这句话的意思了。”……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断得以深华,真像课标中说的那样:“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促体验,活动促感悟”,这就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得到的初浅体会。
《一分钟》这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首先,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先设计“看一分钟动画”,学生觉得“快”,又设计了“静坐一分钟”学生感觉一分钟过得很慢。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
另外,创设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读书,一分钟大约阅读多少个字;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口算,一分钟大约能算几道。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时间的可贵,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一分钟》教学反思15
《一分钟》这篇课文介绍了小主人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这篇文章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读着课文,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伙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课题时,我在黑板上写一道算式1=20,引起学生的疑问——“1”怎么会等于“20”呢?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问:“1”指的是什么?“20”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打出来。为了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我请学生用上“谁因为---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聪明的孩子很快说出正确答案。学到这儿,学生已经读懂课文,教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可是就到这吗?
忽然,我想到《新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有听故事,能复述大意的要求。何不以此为例,练习孩子的复述能力?于是我提出:谁能用一句话来讲讲今天所学的课文?说着,用手指了指板书。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高高的举起手来。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有两个原因,分别在2、3、4自然段中,再读读,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
2分钟后,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元元碰到红灯,晚了一分钟。”
“元元没赶上汽车,走着到了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说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碰上红灯,又没赶上汽车,只好步行到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故事讲完了,我想:如果到这里就让孩子说说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就算有会说的,也可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讲讲你的一分钟故事。像这样的经历人人都有:一分钟没用心听课,结果花费很长时间去写作业;早读迟到一分钟,没能背会要学的古诗;上课说话一分钟,结果罚站10分钟------这样的经历一说,孩子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也用心做好一件事,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学到此,我虽没有让孩子说学文后的感受,但是,孩子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真心时间的种子已经播下!
第四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一、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课本第-页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一分钟》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课《7 一分钟》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四、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一)用开火车读,做送信的游戏,猜字谜等多种方法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共同做组字,组词游戏。
如:口—合—哈(哈欠);门—市—闹(热闹)
二、指导写字。
(一)整体观察,找出规律。
(二)按照规律,有代表性地指导哈、闹、迟三个生字。
(三)师范写,学生跟写。
三、再读课文,拓展练习。
(一)读课文,小结。
(二)拓展练习。
1、课文开头老师讲的《一分钟》的故事中,那个年青人通过本杰明的教育,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把握住生命
的每一分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一生”的道理;课文中《一分钟》的故事,也使我们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模仿这两个《一分钟》的故事,也来编一编第三个,第四个《一
分钟》的故事呢?
2、元元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元元明天会怎么做呢?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
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3、学生自主选择《一分钟》或《元元的明天》,编写故事。
4、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
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
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
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
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
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时间就是金钱。 ——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英)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2
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下面我以二年级《一分钟》的教学来谈谈本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得与失。
一、课堂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更清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简单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从而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并不明确,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了。这节课中我保证每一组的同学都清楚了所学习的内容后在组织他们开始学习。因此,每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明显的提高了。
2.小组成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再讨论、交流,不说的同学从来不说,而且他们也不听别人在说什么,似乎小组合作学习跟自己没有关系似的。本节课中,老师帮助各小组明确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比如:谁负责组织,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来。这一以来,课堂气氛明显地活跃了很多,学习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3.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乐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中,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在汇报学习结果时,每个小组都说出了自己小组的看法,并且汇报的同学表达的也非常清楚,老师相机表扬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老师在小结时,把每个小组合理的观点总和起来,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更加全面了。同学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居然说出了:人多智慧广,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本节课中还需改进的方面
1.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为了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让小组成员尽情地讨论、交流,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明确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效率。
2.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我对于每个小组做出了简单的评价,而对每个小组的成员的评价不到位。最主要的是我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通过《一分钟》这节课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我还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给了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可以帮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争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3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本课时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长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识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快速并且有意义的识字,我设计了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去掉拼音认识生字,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句子中认识生字四个环节,并且还设计了3个游戏环节巩固生字。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度较高,认识生字效率比较高。
2、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一节课上是比较重要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在课上,我尽力地运用各种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及赞扬学生,并且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神面貌。
教师走进教室的精神面貌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你的心情好与坏学生都能够从你身上感知出来,所以不能带着任何负面情绪上课,并且在课上还要富有激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在这方面,我做的比较好。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导入。
本节课我一一个游戏导入,虽说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与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衔接的不是很好,甚至没有什么意义。
2、时间分配。
在时间的分配上没有把握好,在识字部分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本来设计的将生字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环节没有完成。
3、组织课堂。
虽说学生在这节课上参与度较高,但是在关注学生,组织课堂方面没有做好,甚至没有花费时间在课堂管理上。
这一节课,让我收获颇多,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让自己看清了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4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核心,作了如下尝试。课前,我首先把本课的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如下: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6月30日23点59分—19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
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
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由读,比较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读的层次性不断地推进提升,学生在读中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顾香港屈辱历史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就在这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那深入骨髓的伤痕”、“那铸进我们灵魂的血和刀光。”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读中解惑,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浮想联翩,他们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情感积蓄,让学生的表达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时,学生谈的特别好。学生逐渐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今天早上我和陶老师争吵。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争吵啊?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一 = 20 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欣喜地发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
一分钟=(导致) 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这下我要迟到了吖!”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二十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 )个绳,能踢( )个毽子,能写( )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6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
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 我扮演成元元,让学生想想,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当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学生对话的!下面是我和学生的对话:
学生:“元元!你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
我:“因为我想多睡一分钟!”
学生:“那你知道吗?就因为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啊!你后悔吗?你要学会珍惜时间啊!”
我:“当然了!我决定以后不贪睡了!谢谢你的提醒!”
学生:“不用客气!”
……
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7
《一分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我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三、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读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续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想想看,今天元元还会迟到吗?他会怎么做呢?请你接着往下写)由于前面学生已经阅读理解得比较到位,所以在续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在续编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时间。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想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9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的时间的宝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就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本课首先是以游戏导入。做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课伊始让学生做“一分钟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借机引出课题。在指导文章分析和朗读这块,抓住元元迟到原因为本文的线索,再利用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重点。重点指导朗读,最后结合故事续编“第二天的元元……”以及课外实践“我一分钟能干什么”,在课堂的结尾,又通过几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最后突出中心,得出结论,让孩子明白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整节课下来,我特别感谢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们,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听课、评课,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自己心理素质差,缺乏上公开课的经验,本来很完整的教学流程,结果漏洞百出,留下了很多遗憾,所以这堂课的效果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本来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过分紧张,导致说话语气生硬,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还有就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自己的语言还存在很大欠缺,致使整节课不连贯,看起来想一盘散沙。这也是自己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本次讲课,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让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钻研,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教育, 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10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我自认为讲得还算成功。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采用了抓重点,训练写作的方法,这方法易操作,能落实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朗读出感情,写得非常精彩,我觉得我有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我把课堂的评价语言作为我指导朗读教学的有力工具,是学生既感到激励,还给别的学生以思考和启发。我能把自己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融合,我觉得更容易指导学生去学习。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没有杂乱的环节,没有盲目的训练,只有有效地设计和可靠的训练,今天我做到了,我上了一节“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我很欣慰,这是我一直追寻的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中我存在好多问题。导入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整个课堂不太活跃,板书中“1=20”的数学算式没有等进一步的给学生解释说明,我应该强调这个算试只有加上多睡,迟到这样的条件才能成立。在评价学生续写的故事的时候,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准确用词,好几位学生说道“元元第二天到校不早也不晚”,我应该恰当点出不早也不晚就是“准时”。没有把握好最后一分钟,下课的时间,还犹豫不定的多知道一个写字,如果调整一下策略也许恰到好处呢!
总之,沿用着有效的方法,改进着不足之处,我和学生的语文课堂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一分钟》这一课。上课时,我掏出一块手表扬了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节课有多长吗?”孩子们齐声回答“40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我说“这样吧,你们闭上眼睛,我来计时,感觉一下一分钟的长短。”于是,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等待一分钟的结束。
教室里静悄悄的,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问孩子们对一分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一分钟有点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我让大家选择一件事来做,看一分钟能做多少。
一分钟之后,有的写了十几个字,有的削了一支铅笔,有的读了一篇课文,有的什么也没做。这时,我再问孩子们:“你觉得一分钟很重要吗?”抓紧时间做事的学生说:“我觉得一分钟很重要,因为利用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而那些没做事的就无话可说。我小结说:“孩子们,一分钟并不长,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一分钟里,你珍惜时间,可以做很多事;你不珍惜时间,就可能误很多事。不信请你读课文《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引出的故事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饶有兴趣地读起课文来。
第五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本站推荐)
《一分钟》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一分钟教学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以前,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反思《一分钟教学反思》。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个绳,能踢()个毽子,能写()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